中国化工报
搜索文档
智慧园区建设需从“有形”转为“有用”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4:50
行业发展阶段与核心挑战 - 中国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正从早期平台搭建迈入技术、业务、生态深度融合期 [1] - 行业面临数据整合困难、业务协同不足、投入产出比难量化、缺乏可持续运营机制等共性问题 [1] - 仅靠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建设需求,需通过场景化深耕、生态化协同推动转型从“有形”转为“有用” [1] 从“有”到“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当前智慧园区硬件投入已完善,但普遍存在“有而不用”的问题,平台沦为“花架子” [2] - 问题根源在于工作人员缺乏多组分分析和动态建模能力,导致数据采集后无法有效分析与业务结合 [2] -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融入具体业务场景,整合碎片化数据、模拟污染扩散路径、动态演练应急方案以破解难题 [2] - 数据需与业务流深度结合,通过AI大模型关联生产、能耗、环保监测数据,实现自动识别高风险作业、异常排放并生成处理建议 [3] 以“用”促“建”的运营导向 - 智慧园区建设之初应以运营效果为导向,反过来调整技术方案和系统设计 [3] - 需要“运营级”解决方案,通过数据资产化、产品交易与产业融合实现商业闭环,例如将能碳数据转化为可交易产品 [3] - 建议从园区最迫切的场景切入,先打通环保、安全、能源等关键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跨域分析,例如从企业降本增效诉求出发推动数据整合 [3] - AI大模型通过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如语音交互、智能报表生成,让一线管理人员从繁琐操作中解脱,专注于风险研判和决策 [4] - 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样重要,既提供智能平台,也配备专业团队驻场服务 [4] 协同共生的生态构建 - 智慧园区建设涉及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技术服务商等多方主体,需通过机制创新构建协同、开放、共赢的数字生态 [5] - 可成立合资运营公司,让园区从被动“使用方”变为主动“运营方”,数据增值收益反哺园区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6] - 未来构想是“无人装备+园区超脑”,基于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应急处理、AI超脑决策调度,形成“端边云”协同的智能系统 [6] - 实现构想的前提是各方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标准互通,并需重视“建接用管”全链条,避免重建设轻运维、重采购轻培训 [6]
西南油气田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1:01
中化新网讯 截至11月5日8时,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EGR(二氧化碳提高气藏采收率)先导试验工 程二氧化碳注气井卧碳1井已累计回注二氧化碳超9万立方米,生产回注平稳。这标志着中国石油西南油 气田公司利用高纯度二氧化碳提高气藏采收率的试验工程进入现场实践阶段,迈出从理论走向工业应用 的关键一步。 图为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现场。 (李传富 摄) 本次投运的卧碳1井采用高纯度二氧化碳作为注入介质,开展超临界二氧化碳提高气藏采收率的可行性 试验,同步攻关试验CCUS-EGR主体工艺技术,探索形成适用于开发中后期碳酸盐岩气藏CCUS-EGR全 套技术体系。该工程的实施有望创新性扩展老气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同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 用与地下封存,为老气田稳产增效和绿色低碳开发开辟新路径。 ...
高温煤焦油加氢制液燃中试开车成功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1:01
串联式全加氢工艺攻克上下游"炼化一体"发展瓶颈 青岛能源所多相催化转化研究组基于煤焦化副产的高温馏分油的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围绕高温煤焦油杂 质脱除、催化剂抗结焦性能提升、反应器进行创新设计攻关,开发了加氢预处理—加氢精制—加氢开环 的串联式全加氢工艺,配套使用的非贵金属加氢预处理催化剂、加氢精制催化剂和酸性适中的选择性加 氢裂化催化剂,实现了富含多环芳烃劣质原料深度转化生产高品质、清洁煤基液体燃料。 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历时7年,从实验室开发到百吨级小试,初步完成催化剂研发、工艺优化 和产品测试。之后,该所与企业合作搭建千吨级中试评价装置,并以精制洗油为原料,实现中试装置一 次性开车成功。此次开车的中试装置生产的产品密度超过0.83g/cm³,凝点低于-60℃,非常适合用作交 通运输燃料及调和组分。 该所开发的串联式全加氢工艺技术,攻克了高温煤焦油深度炼制及高端化工产品开发的上下游"炼化一 体"发展瓶颈,填补了国内利用煤焦油重组分生产大密度、低凝点液体燃料的空白,为特殊应用场景下 燃料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介绍,焦化产生的煤焦油属于炼焦副产物,产量大且富含多环芳烃,非常适合生产低凝点液 ...
国科大研发直接脱氨官能团化工艺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1:01
为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该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锅法脱氨交叉偶联策略。只需在脱氨反应中间体中直 接加入相应的偶联试剂,即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完成多种交叉偶联反应。该方案仅需使用实验室中常见 的普通试剂,就能高效实现目标产物公斤级的规模化合成,可在制药、材料制造领域应用。 工业领域通常先将芳香胺转化为"重氮盐"中间体,进而利用重氮化合物的高反应活性开展后续转化。该 分步策略存在诸多弊端,如重氮盐稳定性差、具有爆炸危险性,基于芳基重氮盐的工艺还面临化学计量 级铜消耗大、底物兼容性受限等问题。为攻克这些难题,张夏衡团队历经3年时间,最终运用实验室常 见且廉价的化学试剂开发出全新的直接脱氨官能团化技术。该研究利用芳香胺在硝酸介导下原位形成 N-硝胺中间体,随后通过脱除一氧化二氮,实现芳香碳-氮键向多种C-X键(包括碳-卤素键、碳-氧键、 碳-氮键及碳-碳键等)以及碳-碳键的高效直接转化。 中化新网讯 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消息,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夏衡团队在《自然》杂 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突破性提出了一种借助N-硝胺实现直接脱氨官能团化的全新方法,颠覆了工业 领域140年来沿用的传统工艺。 ...
木质素高值化利用添新途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1:01
据介绍,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融合基因组碱基编辑技术与液滴微流控超高通量筛选策略,构建出高效降 解木质素并同步合成油脂与蛋白的工程菌株,为木质素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和绿色生物制造开辟了新路 径。 中化新网讯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传来消息,该所营养资源生物合成团队实现了 以木质素为原料高效合成微生物油脂和蛋白质的技术突破,对推进秸秆等农业副产物的绿色生物制造具 有重要意义。 木质素具有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和化学顽固性,木质素的高效生物降解与转化一直是工业生物技术领域 的一大挑战。现有技术面临降解酶系效率低、优良菌株选育周期长、细胞内碳流定向调控难等多重瓶 颈。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以具有木质素降解能力的棒状弯孢霉为底盘菌株,构建了铜离子诱导的 MCM5-AID碱基编辑系统,显著提升了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团队利用液滴微流控高通量 筛选技术,成功选育出漆酶活性显著提升的突变株M6。该菌株漆酶活性大幅提高,展现出优异的稳定 性和工业化应用潜力。 ...
盐湖股份入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名单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1:01
公司动态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中试基地入选2025年度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名单 [1] - 中试基地配套专家公寓楼于今年9月底完成交工验收并投用,可满足高端科研人才的居住、办公与学术交流需求 [1] - 自投用以来,中试基地已完成《察尔汗盐湖卤水直接提锂关键技术开发》等10余项中试项目 [1] 设施与产能 - 盐湖资源开发中试基地总占地面积17.34万平方米 [1] - 基地已建成6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1万千瓦时负荷的35千伏开关站等功能完备的硬件支撑体系 [1] - 基地坐落于察尔汗盐湖地区 [1]
《晶体生长用高纯碳化硅粉体》团标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1:01
中宜创芯技术总监杨正宏表示,该标准是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首个针对纯度6N级以上碳化硅粉 体的技术规范,其制定具有三方面积极影响:一是通过建立统一技术规范,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二 是降低下游企业验证成本,推动国产替代加速;三是强化龙头企业技术壁垒,优化产业竞争格局。 "标准的实施将有效降低下游晶体生长环节的技术风险与验证成本,加速国产高纯碳化硅粉体的应用替 代进程,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杨正宏说。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发布《晶体生长用高纯碳化硅粉体》团体标准。该标准由河 南中宜创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共同制定,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
湖南石化降本挖潜显成效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1:01
公司经营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降本成效显著,超过原定计划进度 [1] - 降本挖潜措施有力助推公司实现扭亏增盈 [1] 成本管控措施 - 公司深化全口径成本管控,持续优化降本挖潜策略 [1] - 各单位结合各产品链成本管控实际,坚持"管理+技术"双轮驱动模式 [1] - 全方位落实各项降本挖潜措施,务求实效 [1] 具体技术改进案例 - 环氧丙烷部实施凝液回收技术改造项目,构建闭环回收利用体系 [1] - 该项目为关键仪表和设备提供稳定的伴热热源,并实现凝结水回收利用 [1] - 项目减少环氧丙烷装置对新鲜蒸汽或其他外部热源的需求 [1] - 项目每小时减少直排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废热水2吨 [1] - 项目降低运行成本近10万元 [1]
阿联酋首座氯乙烯综合体合同签订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0:56
项目合同与投资 -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与ADQ合资的塔齐兹公司与中国化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价值19.9亿美元的工程、采购及施工合同[1] - 合同将用于建设阿联酋首座聚氯乙烯生产厂[1] - 塔齐兹公司此前已与韩国三星工程建设签订价值17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建设年产能180万吨的甲醇工厂[1] 项目产能与产品 - PVC工厂是年产能达190万吨的氯乙烯综合化工项目的核心部分[1] - 该综合化工项目除PVC外,还可生产氯乙烯单体、二氯乙烷及氯碱等产品[1] - 项目预计于2028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1] 基础设施与合作伙伴 - 塔齐兹公司正为化工枢纽内的投资方配套建设输油管道、海运码头及仓储设施[1] - 参与投资的企业包括日本三井物产和韩国GS能源[1]
伍德麦肯兹: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至2032年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0:56
全球原油需求趋势 - 全球原油需求至少在2032年前将持续上升[1] - 原油需求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交通运输和石化品需求[1] 能源转型现状与挑战 - 过去5年全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努力先紧后松[1] - 尽管能源转型投入数万亿美元 石油 煤炭和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占比仍达80%左右[1] - 化石燃料具有广泛可获得性 成本竞争力且已深度嵌入能源体系[1] - 煤炭需求去年创历史新高 今年可能再破纪录[1] - 数据中心耗电激增引发基荷电源建设热潮 凸显风光电力难以独立支撑增量需求[1] - 有观点认为当前实为能源叠加而非转型 即可再生能源补充而非替代化石能源[1] - 风光电力的天气依赖性 实际综合成本(含储能)高于火电等问题始终未解[1] 不同地区能源策略对比 - 欧盟过去三年推动能源转型导致电价飞涨和供电稳定性下降[2] - 中国通过风光加煤电组合实现了可靠电力供应[2] - 脱离现实条件的激进转型或将事与愿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