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化工报
icon
搜索文档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扎根黄土地 筑梦“绿智城”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3:49
在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实现化工园区智慧化管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化工园区发 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公示了"十四五"智慧 化工园区典型案例集园区名单。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成为甘肃省唯一成功入选的化工园区,表明其在智慧 化建设方面的成效获得行业认可;与此同时,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也引发 了业内广泛关注。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如何在短短6年间,将"智慧"与"绿色"从理念转化为现实?其发展路径又能为西 北乃至全国的化工园区转型升级提供哪些启示?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鸟瞰图 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8年6月,肩负构筑西北化工产业新高地的使命,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经国家批复设立,近期规划 面积40平方千米。 作为我国化工产业的主战场,全国700余个化工园区群雄并起,但跻身国家智慧化、绿色化试点示 范的园区占比尚不足10%,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早早认识到这一趋势的重要性并主动谋篇布局,久久为 功。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生产设备 依托兰州新区周边大型化工企业密布、"三酸两碱"、"三苯"、甲醇等基础化学品供应充足且价格低 廉、土地资源充裕、清洁能源丰富 ...
赛鼎无烟块煤气化炉应用效果佳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与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联合研发5台JM-S炉在湖北晋控气体年产55万吨氨醇项目中运行稳定 实现全流程合成氨单位产品能耗1130千克标准煤/吨 [1] - 赛鼎公司基于无烟块煤原料特性优化气化炉结构及工艺流程 将粗煤气净化流程改造为全废热回收流程 全面回收高品质热量副产蒸汽 [1] - 通过气化模型布气研究和结构优化设计 包括调整气化炉高径比和温度场 使气化布气更加均匀 [1] 节能减排成效 - 煤锁充泄压过程通过缓冲节实现能量分级利用 使送往煤锁气气柜和压缩煤锁气量减少30%以上 有效降低压缩机能耗 [2] - 粗煤气变换及热回收过程利用低位热副产0.1兆帕饱和蒸汽发电 年发电量达0.576亿千瓦时 [2] - 项目实现年节省2.3万吨标准煤 减少碳排放6.22万吨 [2] 行业应用与历史沿革 - 赛鼎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并进行消化再创新 目前已建设投产200余台气化炉 [1] - 技术广泛应用于煤制天然气和合成氨等领域 近年开发出无烟块煤气化的JM-S炉并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 [1]
姜念琛:在管网深处传承匠心技艺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5
姜念琛始终坚信,技术传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他将自己耗费心血钻研出的PID低选控制技术 和PID整定技术分享给团队的调度员与专业工程师。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这些关键技术,他精心筹备线上 课程,认真讲解技术原理、实际操作案例。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奔赴华中、华南分控中心,结合每个公 司不同的控制器开展线下讲授,对学员们提出的疑问,逐一耐心解答。 经过悉心培养,十余名调度员与专业工程师已经能熟练整定PID参数,成为各自岗位上的技术骨干。 从调度台前的精准指令,到自动化系统里的代码逻辑,再到课堂上的倾囊相授,姜念琛的职业生涯,恰 是管网工匠精神的鲜活注脚。他以传承为桥,让匠心技艺跨越代际。如今,他播撒的技术火种已在更多 人手中燃烧,而他仍在管网智能化的征途上步履不停,用坚守与热忱续写奋斗篇章。 在油气管网纵横交错的脉络背后,有着无数默默深耕的匠人,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姜 念琛便是其中一位。他以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在管道自动化领域打磨技艺、传承薪火。从调度台前的 精准指令到控制系统里的逻辑代码,从技术攻坚的创新突破到育人传艺的无私奉献,他用扎实的基层功 底筑牢专业根基,以协同担当破解工程难题,以"授人以渔 ...
唐山中浩改造热水回水系统降本增效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5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公司通过改造聚合系统热水回水系统每年降低生产成本超过110万元 [1] - 技术改造后热水成功回流至热水罐实现热量循环利用 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1] - 减少脱盐水使用量并降低污水处理负荷 废水排放量显著下降 [1]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解决高温热水直接排放导致的局部环境热污染问题 [1] - 实现节能与环保双重效益 形成良性循环运营模式 [1] - 通过系统优化减少资源浪费 提升生产环节环境友好性 [1] 技术改进与创新 - 针对热水压力问题增添专用管线 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1] - 技改后热水无需二次加热即可重复利用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1] - 聚合系统运行稳定性得到增强 同时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1]
科技创新为石化行业“碳”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5
"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化工行业首当其冲。"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 示,未来五年石油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石化行业必须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能引领绿色转 型。他分析,行业目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产业发展与降碳矛盾突出,碳排放来源多、总量大,降碳 难;二是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三是碳管理能力和低碳技术尚有差距,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高效低成本 工艺和技术装备尚未取得体系化的突破。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题论坛——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 在北京首钢园举办。与会专家提出,近年来,我国积极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就显著,但仍面临 能源需求大、高耗能产业占比高等挑战,石化等领域的碳排放问题依然突出,急需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行 业实现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 介绍,截至今年7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21.7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规模近六成。我 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并建立起当今世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基准 ...
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交付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5
产品创新与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在上海寰宇青岛箱厂正式交付 关键部件采用凯赛生物研发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 实现国内生物基材料在冷藏集装箱领域应用突破 [1] - 材料以生物基聚酰胺为基体树脂 与高比例连续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制备而成 相比传统石油基产品单位碳排放减少50% [1] - 材料密度仅为钢铁的1/4 铝材的2/3 具备接近金属的机械强度与塑料的轻量化优势 [1] 材料性能优势 - 化学性能稳定且耐腐蚀性能优异 可抵御酸、碱、盐侵蚀 无需额外防锈处理与喷涂环节 实现一次成型即装即用 [1] - 表面具备抗污和抗凝露特性 特别适合冷链运输环境 [1] - 材料可设计性强 可通过调整纤维铺层角度、顺序与类型精确设计零件力学性能 [1] 成本与规模化前景 - 随着应用市场扩大和生产规模提升 材料关键单体生物制造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成本持续下降 [2] - 量产规模从千吨级扩展至万吨甚至数十万吨级后 经济性将显著增强 [2] - 在钢、铝等材料被纳入碳关税机制背景下 生物基材料的低碳属性具备成本优势 [2]
宁德时代钠动力电池通过认证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5
公司技术突破 - 自主研制钠新电池成为全球首款通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认证的钠离子动力电池 [1] - 钠新电池在电芯与电池包层级均表现出优异安全性能并通过第三方测试 [1] - 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75瓦时/千克且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能量保持率高达90% [1] - 纯电车型续航突破500千米 [1] 行业政策与标准 - 新国标由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将于2026年7月1日起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1] - 标准在热扩散、底部撞击、快充循环等方面对电池安全性提出严格要求 [1] - 国家2022年将钠离子电池列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1] 产业影响 - 有效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并构建更安全低碳的新型产业生态 [1] - 解决北方低温环境应用痛点并助力新能源汽车在高纬度地区普及 [1] - 公司于今年4月推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钠离子动力电池 [1]
埃克森美孚合成石墨电池技术获突破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3
中化新网讯 近日,埃克森宣布研发出一种新型合成石墨,可将电动汽车电池寿命延长高达30%。埃克 森美孚CEO达伦·伍兹称其为"电池性能的革命性飞跃"。他还透露,多家电动车制造商正在测试该技 术。 此前数日,埃克森宣布收购合成石墨制造商Superior Graphite,以支持公司进军电池阳极石墨市场。合 成石墨不仅用于电动汽车电池,还应用于储能系统。相较于开采的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生产流程更可 控,成本更低且质量更稳定,能实现更快、更智能的规模化生产,同时提供优于当前市场的石墨产品。 此次收购与技术突破紧随埃克森2023年进军锂矿开采的决策。尽管美国本土电动车销售遇冷,埃克森公 司两年前已宣布计划在阿肯色州生产锂资源,目标到2030年成为领先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埃克森计 划2027年实现首批锂量产,并评估全球扩张机会,预计到2030年其锂产量可满足每年超百万辆电动车的 制造需求。通过近期布局,埃克森业务已覆盖电动车电池供应链的多数环节。 ...
EPA拟重新分配生物燃料掺混豁免义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3
中化新网讯 9月17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提出一项提案,拟将小型炼油厂豁免计划(SRE)所豁免的生 物燃料掺混义务重新分配给大型炼油厂,提供50%和100%两种方案。此外,EPA还将征求公众对其他潜 在比例(如25%、75%或完全不重新分配)的意见。 由于该提案未明确潜在选项,预计将加剧石油巨头与农业集团围绕美国能源与农业政策影响力的长期博 弈。生物燃料行业要求全额100%重新分配,以确保小型炼油厂豁免不会削弱玉米乙醇等产品的需求;而 炼油商则反对重新分配,称此举将增加成本。双方行业官员均认为EPA的提案是"拖延战术",并强调45 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至关重要。"所有选项都摆在台面上,并未获得实质性进展。"一位匿名批评EPA的 官员表示。 根据《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FS),炼油厂需每年在全国燃料池中掺混数十亿加仑生物燃料,或从其 他合规企业购买名为可再生识别码(RINs)的信用额度。但若小型炼油厂能证明掺混要求将导致财务困 难,可申请SRE豁免。 EPA于8月清算了自2016年以来积压的170余项SRE豁免申请,这一全面行动要求其制定豁免义务的补偿 计划。不过,由于往年生成的RINs已过期,EPA仅需 ...
航运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面临风险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1:03
维尔尼茨基表示,当前航运业脱碳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目标与供应不同步":脱碳目标要求不断提高, 但绿色燃料生产却增长缓慢;同时,影响投资决策的关键信号,包括监管政策、燃料定价、惩罚机制、 供应稳定性、规模化潜力等推进节奏不一致,进一步制约了绿色燃料产业发展。 ABS在发布的题为《愿景与现实》的展望报告中强调,生物燃料应用的核心难题并非技术,而是可持续 原料供应有限且存在争议。报告指出:"尽管先进生物燃料可成为脱碳解决方案的关键一环,但全球范 围内,目前根本没有足够的可持续生物质或废油资源。若强行用这些原料为整个航运业供能,可能引 发'间接土地利用变化'或威胁粮食安全等负面后果。" 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全球航运业生物燃料使用量增长了73%,但即便如此,其在行业总燃料消耗中 的占比仍仅为0.73%,规模微不足道。 中化新网讯 9月15日,在伦敦国际航运周活动上,美国船级社(AB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维 尔尼茨基表示,为实现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全球航运业对绿色燃料的需求 正激增,但生物燃料等绿色燃料的供应能力与规模化生产水平严重不足,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已对行业 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