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更高更新再登攀(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 ——郑州高新区以“高”乘“新”书写践行“两高四着力”新答卷
河南日报· 2025-10-13 10:37
产业集群与产业体系 - 郑州高新区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逾三分之一,是"中国培育钻石产业核心承载区",集聚1838家关联企业,覆盖全产业链,占据全国行业70%的中高端创新资源 [2][7][9] - 高新区是河南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链主企业汉威科技的所在地,集聚传感器领域相关企业2900余家,2024年总产值达300亿元,在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中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5][6][9] - 全区构建"2+4+3"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巩固提升智能传感器和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布局智能终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算力等三大未来产业 [10] - 2024年,高新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089家,进出口额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幅,累计完成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的企业10家,约占郑州市总量的20% [10] 企业创新与产业实力 - 高新区企业密度居郑州市首位,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9家 [11] - 在河南省2025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名单中,高新区12台(套)装备入选,占郑州市42.86%、全省11.76% [10] - 高新区企业斩获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908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981件 [12] - 高新区累计助推21家企业成功上市,81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16] 科技创新资源与平台 - 高新区拥有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44家,省、市新型研发机构22家,各类双创载体93家,构建了全链条孵化体系 [14] - 全区集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在校师生超18万人,每年培养传感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专业人才逾万人 [12] - 区域拥有各类科技人才总量突破12万人,包括22名驻区院士、1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级人选、15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 [12][13] - 科技金融广场已集聚国内外创投基金183只,管理资金总规模突破1950亿元,打造了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平台,认证科技型企业10989家,支持各类融资超过140亿元 [15][16]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高新区"构筑'算力大脑'双轮驱动赋能制造业集群系统性跃迁"案例斩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园区和集群案例奖 [13] - 依托"产业大脑",打通6大关键政务系统,汇聚超2亿条原始数据,构建覆盖全区所有经营主体的企业画像和9大重点产业链的动态图谱 [13] - 实施"百企诊断"专项行动,为244家规上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转型诊断;首创"企业创新积分制",联合银行推出"创新积分贷",放贷超15亿元 [14]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启幕 数智赋能粮农合作 创新驱动区域发展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展览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近3万平方米的规模全面呈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成果与亮点。展览现场布局 合理、内容多元,设置了国际展区、河南省情综合馆、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特色展馆,以及农机 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农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等专业展区,集中展示国内外粮农领域的新产品、新 技术和新模式,带来一场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到的农业盛会。 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将携优质农产品、农业机械和粮油加工成果集中亮相,国内各省份也将带来各具 特色的农产品与农业新成果。河南展区将重点展示"中原粮仓"的实力与优势,全面呈现粮食生产、农产品加 工、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成就。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绿色农业、食品加工、电商消费、乡村振兴等板 块交相辉映,大会不仅是一场汇聚农业科技与产业成果的高端盛会,更是一场全民共享、互动融通的精彩体 验。 黄河奔腾,沃野生金。中原大地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当今更以"中原粮仓"的战略担当,肩负着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使命。河南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50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 和良种繁育能力稳居全国首位,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3000万吨以上,凝聚成端稳"中国 ...
河南省法律援助条例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河南省法律援助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 例。 第二条 法律援助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权,遵循公开、公平、 公正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采 取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5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第66号 《河南省法律援助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5年9月29日 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9月30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将法律援助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建立动态调整 机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进法律援助均衡发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 ...
河南与东盟的“双向奔赴”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于2025年10月12日至14日在郑州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数智赋能粮农合作 创新驱动区域发展",旨在助推河南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 [1] 区位与物流优势 - 河南推动高铁成网、畅通出海新通道,并实现"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协同并进 [2] - 郑州—曼谷货运包机使泰国鲜虾3个多小时抵达中国,2小时可覆盖郑州及周边200公里半径消费人群 [2] - 中欧班列(郑州)南向延伸至老挝万象,衔接东盟铁路网 [2] 产业合作与成果 - 河南与东盟在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等领域合作深化,形成共赢格局 [2] - 东盟热带水果进入河南市场,河南食用菌、零食和速冻食品出现在东盟超市货架上 [3] - 金星啤酒、好想你等豫企在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拓展市场 [3] - 河南豫农优品与东盟主流电商平台共建数字化跨境销售网络 [3] 贸易数据与市场地位 - 2024年河南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额达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30%,东盟是河南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主体 [3] 未来展望 - 河南凭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高水平开放平台体系及与东盟高度互补的产业格局,正成为中国对接东盟市场的重要支撑 [3] - 未来将瞄准"河南农业走出去"与"东盟资源引进来"目标,深化双向贸易往来,提升开放通道优势,积极开拓东盟市场 [3]
弘扬科学家精神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丨长河问道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人物名片 张金良 张金良在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工地现场查勘。 受访者供图 黄河水利委员会首席专家、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河实验室(河南)总工程师。 坚守黄河保护治理一线40年,多沙河流水利工程设计与调控领域学术带头人,担任黄河古贤、泾河东庄、南 水北调西线等6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设计总工程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发表论文137篇,出版专著16部,授权发明专利51项。获水利领军人才、大 坝杰出工程师、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出彩河南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手机地图上,黄河的脉络清晰可辨,水情动态触手可及。但在张金良的脑海中,却装着另一条"黄河"——这 条河有记忆,记得每一次洪峰的脾气,每一段河床的变迁,也记得他走过的每一步。 张金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10月9日,走进他的办公室,一摞摞奖杯与证书堆在角落积灰。最引人注目的,反而是窗台边垒成小山的黄河 石——它们形态各异、未经雕琢。他随手拾起一块,指尖抚过粗粝纹理,动作熟稔得如翻阅一本浸透岁月的 书。 抬头看,"懂么?会么?敢么?"六字拓印悬于墙 ...
豫宴东盟 一席和韵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农业基本盘与现代化转型 - 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种植面积约1.6亿亩 [4]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在"十四五"末突破6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 [4] - 农业生产呈现"播种用北斗、打药无人机、灌溉用手机"的智能新常态 [4] 农产品加工业与龙头企业 -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万亿级产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6103家 [5] - 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数量居全国第二 [5] 多元化食物供给与产量 - 2024年油料、蔬菜、食用菌年产量分别为717.33万吨、8068.58万吨、196.71万吨 [6] - 2024年肉蛋奶总产量1337万吨,生猪出栏6029万头,较2020年增加39.8% [7] 国际贸易与区域合作 - 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额1091.5亿元,东盟成为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552.2亿元,增长9.9% [8] - 2024年河南自东盟进口农产品2.6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3% [9] - 2024年河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为最大出口市场主体 [15] 重点企业与国际供应链 - 万邦集团年交易额超1000亿元,是中国最大农产品交易市场,进口产品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陈氏阳光、中豫建投等集团与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有深度业务合作,持续推进河南-东南亚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11] 具体贸易事件与物流突破 - 2024年8月25日,15吨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首次通过包机进入中国境内 [12] - 2024年9月22日,柬埔寨首批腰果出口至河南 [13] - 2025年4月15日,满载越南木薯淀粉的专列(44个集装箱)抵达郑州,为万邦集团首批集采的20个专列之一 [14] - 2023年6月26日,首趟至越南胡志明市的农产品出口全程冷链国际班列从郑州发出 [16] - 2024年12月3日,首批"豫农优品"集装箱食品直销马来西亚 [17]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打造"豫农优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分别位居河南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第二、第三、第六和第九位,主要出口食用菌、大蒜、禽肉、辣椒等 [15]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产业援疆为哈密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9月15日,河南五建承建的哈密市伊州区奥体中心项目主体钢混结构顺利封顶。 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惠及民生的重点工程,该项目不仅凝聚着当地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期待,更融入了 河南援疆的深情与力量——从建设资源对接、技术经验共享到人才支持,豫哈两地以协作之力,共同推 动这座城市新地标的成长,让河南援建的脚步在天山脚下走深走实。 河南援疆投资建设哈密城市"新地标" 作为2025年河南援疆及哈密市"双重点"工程,伊州区奥体中心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使用援 疆资金1.45亿元,建成后将拥有4000个观众席,可承接高规格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及大型集会,成为集 竞技、健身、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项目筹备之初,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便主动对接哈密市相关部门,发挥河南在大型公共场馆建设领域的 经验优势,协助梳理项目建设需求、优化规划方案。 建成后的伊州区奥体中心,不仅将填补当地无高规格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空白,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更将成为豫哈协作的又一"民生答卷"。 从图纸设计到工地建设,从技术支持到人才培养,河南援疆的力量始终贯穿伊州区奥体中心项目建设全 程。这座即将建成的城市文体新地标,不仅见证着哈密的发展变迁,更承 ...
国开行河南分行发放2025年度首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贷款发放情况 - 2025年度首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金额为97.44亿元,惠及学生66.35万人次 [1] - 首批贷款发放时间比往年提前近2个月 [1] - 预计2025年全年可实现助学贷款发放200亿元,同比增长36.98% [1] - 2025年高效受理助学贷款申请128.02万人次,同比增长17.14% [1] - 自2004年以来累计向全省817.87万人次发放助学贷款734.84亿元 [1] 业务运营与服务优化 - 公司作为全省唯一承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多措并举优化服务 [1] - 服务优化措施包括简化申贷材料、远程续贷以及上线“国家助学贷款”APP [1]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助学工作机制和覆盖全省高校、乡镇的服务网络体系 [1] 未来计划与活动 - 公司计划联合教育部门加快贷款审批,预计10月下旬完成第二批发放,11月中旬完成剩余贷款发放 [2] - 公司联合省教育厅连续19年开展“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连续12年举办“助学·励志”专场招聘会 [1]
抢收抢烘一线见闻丨“抢”字当头保秋粮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10月11日,遂平县种粮大户赵遵义家的630亩玉米迎来采收季,当地农机部门协调来的2台履带式收割 机,正开足马力趁着降雨间歇期,开展抢收工作。 面对持续阴雨天气,驻马店以"抢"字当头、"快"字为要,打出组合拳,全力打好秋粮"保卫战"。截至10 月12日,该市已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17.7万台(套),其中玉米收割机1.39万台,烘干机525台,累计烘 干玉米等秋作物52.1万吨。 履带式收割机一下地,老赵悬着多天的心终于放下了。"时间不等人,再不收就发霉了,2台履带式收割 机同时工作,我这剩下的百十亩地一天就能收完了!" 玉米遇到连续阴雨天容易霉变发芽,抢收的同时还要抢烘。走进遂平县常庄镇为农服务中心,机器轰 鸣,6台烘干机组24小时满负荷运转。 "我们的烘干设备内置的热风仓热效率高达95%,粮食降水速率可达每小时4%—5%,能实现烘干无死 角。"常庄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姚新领说,"6台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800吨,24小时不间断烘干, 尽最大能力满足群众烘干需求。"目前,该服务中心日收购玉米500吨—800吨,为提高单位时间烘干 量,服务中心采取"二次烘干"办法,优先将湿粮烘干到安全水分,暂时储存,待腾出设备 ...
关注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丨赛场外,也精彩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10月12日,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二阶段举行第二轮比赛。在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 区的河南省职工文体中心,第一轮比赛中3比0力克周口队的航空港区队抖擞精神,主场迎战新乡南太行 队。当"乡""港"不期而遇,当赛场的激情扣杀撞上非遗的温婉雅韵,当体育的热血沸腾邂逅文化的深厚 底蕴,这场城市体育盛会将碰撞出怎样的绚丽火花? "乡""港"之间互动忙 开场前与比赛间隙的节目同样精彩纷呈。街舞演员们的一个个高难度动作,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 彩。街舞节目总领队、星诺街舞工作室团长牛晶晶感慨道:"看着大家这么热情,我们也跳得更带劲 了!"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之余,郑州航空港的非遗展示区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耿氏香 制作技艺第十四代传承人陈红带来了她的香文化作品。"中国的香文化来源于中原,据说是轩辕黄帝和 岐伯发明的。这次参加体育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文体结合的独特之处。" 除了精彩的体育赛事和文艺表演,郑州航空港还巧妙地将郑州园博园、苑陵故城、航线里等文旅元素融 入其中。观众在观赛之余,可漫步于园博园中,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探访苑陵故城,追寻历 史的足迹;穿梭航线里,感受这座航空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