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电力报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第三产业用电量超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17:29
电力基础设施升级 - 梵净山景区新建20个快充充电桩使充电速度提升三倍 缓解游客排队问题[1] - 黄果树瀑布景区为沉浸式实景剧项目安装6台共4480千伏安变压器 接电时间比预期提前近一个月[2] - 西江千户苗寨部署348套智能断路器系统 通过电流电压瞬时变化监测已处置超百起用电隐患[4] - 黔西供电局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构建智能监测体系 将景区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8%[5] 旅游业用电需求增长 - 黄果树实景剧项目运营期间累计用电超25万千瓦时 演出超300场接待观众超十万人次[2] - 赤水丹霞景区暑期日均人流量达两万人次 供电线路全部位于地下需专项维护[3] - 西江千户苗寨餐馆暑期用电负荷较平时翻倍 蒸锅/保温炉/空调同时运行[4] - 贵州第三产业暑期用电量达6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8% 其中住宿餐饮业用电6.5亿千瓦时(增6.2%) 交通运输业用电8.3亿千瓦时(增8.4%)[5] 区域资源开发协同 - 贵州森林覆盖率63.3% 九大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 依托凉爽气候发展避暑旅游[1] - 赤水丹霞景区利用临近四川重庆区位优势打造避暑旅游精品路线[3] - 百里杜鹃景区聚集500余家民宿 智能电力系统支撑日均3万游客旅居需求[5] - 南方电网通过压缩旅游项目办电时限 推动"凉资源"向"热经济"转化[1]
上海明确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事项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17:24
电网代理购电机制调整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购低价保量保价优先发电电量 包括水电、核电、华东统配和抽水蓄能 价格从低到高优先匹配居民和农业等保障性用电电量 [1] - 匹配不足部分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采购 [1] - 已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低价电源在履行保障义务后可继续参与市场化交易 具体电量由上海市能源主管部门根据电力供需和市场建设等情况统筹确定 [1] 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市场交易 - 上海市内新能源发电企业 包括集中式风力、分布式风力、分散式风力、光伏和生物质发电企业 具备参与中长期和现货交易条件时 其上网电量不再作为优先发电匹配来源 [1] - 优先发电匹配范围包括居民、农业等保障性用电及代理购电工商业用电电量 涵盖代理购电工商业用户、网间售电、网间售电线损和全体工商业用户线损 [1] 现货市场运行前代理购电方式 - 上海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连续长周期运行前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参与场内集中交易方式代理购电 采用挂牌交易形式 [2] - 以报量不报价方式作为价格接受者参与市场出清 [2] - 挂牌交易价格按当月月度集中竞价交易的边际出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确定 [2]
竞价上网 山东破题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13:36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 山东出台《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落实国家136号文要求,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部由市场形成,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2][3] - 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市场交易均价与机制电价的差额由电网企业结算,费用由全体用户分摊或分享[3] - 不再强制要求新建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避免成本无序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4] 山东新能源发展现状 - "十四五"期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年均增长25%,2024年6月成为东部沿海首个装机破亿省份[3] - 光伏发电装机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底新型储能在运规模达717.7万千瓦,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3] - 新能源利用率保持高位,2023年达98.5%,2024年达97.6%[6] 电价机制设计 - 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前投产)机制电价按国家上限0.3949元/千瓦时执行[6] - 增量项目通过价格竞争确定机制电价,采用"边际出清+动态调整"竞价规则[6][7] - 设置申报充足率下限125%,确保25%电量无法入选,引导理性报价[7] 市场建设与监管 - 建立健全"四全"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体系,覆盖各类市场、品种、周期和主体[10] - 制定燃煤、燃气、新能源等机组成本模型和核算规则,定期开展成本调查[11] - 电力零售市场设置封顶结算价格条款,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10] 政策影响 - 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无影响,工商业用户首年平均电价预计持平或下降[5] - 支持分布式新能源直接或通过聚合参与现货交易,优化保障性电量代理购电方式[4] - 按技术类型(光伏、深远海风电等)分别设置机制电量规模和组织竞价[11]
安徽虚拟电厂参与长三角绿电交易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13:35
行业突破 - 首次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电源参与跨省绿电交易 实现分布式电力资源跨省交易壁垒的突破 [1] - 为区域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及绿电交易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经验 [1] 交易细节 - 安徽虚拟电厂向上海输送绿电 成交电量达2.8万千瓦时 成交均价为0.41324元/千瓦时 [1] - 依据安徽与上海"绿电换电力"合作协议开展外送交易 [1] 区域协作 - 国网华东分部积极协同区域内省(市) 持续深化区内互济及省间绿电交易 [1] - 华东能源监管局精心指导此次长三角绿电交易 [1]
竞价上网 山东破题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山东实践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13:35
政策核心与定位 - 山东省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和《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以落实国家136号文要求,迈出电价市场化改革实质性步伐 [1] - 该《实施细则》是我国首个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为全国新能源电价改革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1][4] 电价市场化改革核心内容 - 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部由市场形成,全省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2] - 建立“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机制,市场交易均价与机制电价的差额由电网企业开展差价结算,费用由全体用户分摊或分享 [2] - 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开工、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3] 市场影响与行业效益 - 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及不再强制配储,有望遏制成本无序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3] - 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 [3] - 山东新能源利用率保持高位,2023年全年利用率为98.5%,2024年利用率为97.6% [4] 新旧项目分类施策与竞价机制 - 对存量与增量项目实行“新老划断”: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机制电价按国家政策上限执行,为每千瓦时0.3949元 [4] - 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增量项目,通过价格竞争方式确定机制电价水平 [4] - 竞价采用“边际出清+动态调整”规则,按申报电价由低到高排序,取最后一个入选项目报价作为统一机制电价 [6] - 引入“申报充足率”概念,要求2025年申报电量占竞价电量规模的比例不低于125%,以引导理性报价和有序竞争 [6] 市场建设与风险防控 - 建立健全“全市场、全品种、全周期、全主体”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 [7] - 制定涉及燃煤、燃气、新能源等全部市场化机组的成本模型和核算规则,定期开展成本调查工作 [8] - 当电力市场出现价格异常波动时,及时启动预警,确保电价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8] 行业发展基础 -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以年均25%的速度快速增长,于2024年6月成为东部沿海首个装机破亿的省份 [2] - 截至2024年底,山东新型储能在运规模达到717.7万千瓦,超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2]
中国电力报丨光明动脉焕活雪域高原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11:28
西藏电力发展历程 - 西藏电网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1956年建设首座80千瓦燃油火电厂开始 到2020年阿里联网工程投运 形成覆盖全区的统一电网[2][3][6] -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加速电力建设 纳金水电站首次向拉萨送电 随后拉萨西郊电厂 山南沃卡三级站等电站陆续建成[3] - 主电网已覆盖74个县市区和主要乡镇 供电可靠率达99.6% 用电人口达350万[7] 电网基础设施突破 - 建成4条"电力天路"工程: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结束孤网历史 2014年川藏联网工程联通昌都 2018年藏中联网工程进入500千伏超高压时代 2020年阿里联网实现全区覆盖[6] - 用电负荷年均增长15% 最高达276万千瓦 全社会用电量达154.17亿千瓦时 是自治区成立时2600万千瓦时的593倍[7] - 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投资26亿元 2024年投运后输电能力从6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11] 清洁能源主导地位 - 清洁发电占比超99% 形成水电为主 地热 风能 太阳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10] - 那曲市2024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4.7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6.03%[10] - 累计外送清洁电量超161亿千瓦时 覆盖华东 华中 华北等地区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86万吨[10] 民生与产业赋能 - 实施"户户通电""农网改造""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等系列惠民工程 解决农牧区用电问题[8] - 电力支持巨龙铜矿等企业发展 稳定供电保障大型设备运转 促进产业链延伸[7] - 偏远地区建设独立光储微电网 如阿里改则县麻米乡项目2024年底投运 解决21户村民用电不稳定问题[12] 未来发展规划 - 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 确保能源安全 继续加大电网投入[13] - 统筹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和各级电网建设 提升电网安全保障 资源配置和绿色发展能力[13] - 通过网架加强和微电网保供等方式 支持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13]
拟发行80亿元!特变电工投建新项目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18:34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8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准东20亿Nm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额达170.39亿元 [1] 项目战略意义 - 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公司主营业务的延伸 [1] - 项目所需主要原材料煤炭由自有煤矿通过输煤廊道直接运输进厂 [1] - 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并有效提升煤炭业务附加值 [1] - 对公司煤炭业务高端化转型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 [1] 风险应对措施 - 公司将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并提升经营业绩 [2] - 加快募投项目实施进度并加强募集资金管理 [2] - 完善利润分配政策及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 [2] - 第一大股东、实控人及全体董监高就填补措施作出相关承诺 [2]
用绿色打破贸易壁垒,亿纬锂能做对了什么?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17:34
公司绿色发展战略 - 提出"3040"碳中和目标 计划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5] - 2023年自发绿电1.05亿千瓦时 绿证采购量达总用电量15% 登上粤港澳绿电消费百强榜单 [4] - 计划2030年实现100%绿电使用 2025年绿证覆盖20%以上用能需求 [5] 产品碳管理成果 - 2024年完成40余款产品碳足迹盘查 其中5款获第三方核查证书 1款获欧盟新电池法预审证书 [4] - 溯源超15家供应商数据 挖掘供应链节能降碳潜力 [4] - 研发的628安时储能电芯实现96.2%能量效率 降低间接碳排放 [9] 国际合规与认证 - 通过"穿透式减碳"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合规性领先 [2] - 入选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试点项目 NCM电池项目成为10个入围项目之一 [7] - 电池护照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重要准入条件 [7] 海外市场拓展 - 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布局生产基地 采用"本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模式 [7] - 大圆柱电池远销海外并获得宝马等品牌车企认可 [11] - 将绿证采购与绿电使用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 [11] 行业出口表现 - 上半年锂电池出口增速超过20% [11] - 一季度锂电池出口总量128吉瓦时同比增长28% 出口总额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11] - 形成"中国技术+全球产能"的低碳合作范式 [11] 行业地位与认可 - 连续三年登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 [4] - 在《中国企业碳足迹领跑力20强》中排名锂电池企业第一 [4] - 龙头企业绿色转型正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 [11]
中国能建储气技术创五项世界纪录,突破18兆帕最高压力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15:47
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突破18兆帕世界最高压力等级 [1] - 技术验证同步创下硐室规模、压力、压差、气体损失率、稳定性五项世界纪录 [1] - 攻克人工硐室型高压力、多介质、长周期气体存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世界难题 [1] 行业影响 - 技术突破标志着公司在能源存储领域的成套技术验证成功 [1] - 该成果被喻为成功登顶"科技珠峰" 凸显行业技术标杆地位 [1]
增资超49亿!华电辽能推进两项目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15:30
项目概述 - 华电辽能拟向全资子公司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和华电(丹东)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增资,建设热电联产与海上风电一体化联营项目 [1][4] - 项目动态投资228.81亿元(228.8051亿元),静态投资224.58亿元(224.5813亿元),项目资本金49.06亿元(49.06159亿元) [1][4] - 热电联产项目动态投资33.01亿元(33.0057亿元),静态投资32.07亿元(32.0673亿元),资本金9.90亿元(9.90171亿元) [1][4] - 海上风电项目动态投资195.80亿元(195.7994亿元),静态投资192.51亿元(192.5140亿元),资本金39.16亿元(39.15988亿元) [1][4] 热电联产项目细节 - 项目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丹东热电公司一期东侧预留场地 [1][6] - 建设1×66万千瓦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1][6] - 通过新建单塔双回220千伏线路送至丹东北变电站 [1][6] - 公司向丹东热电公司增资9.90亿元(9.90171亿元) [4][6] 海上风电项目细节 - 项目位于辽宁丹东东港南部海域DD2场址,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2][7] - 分两期建设,每期100万千瓦,各安装84台12兆瓦风电机组 [2][7] - 一、二期工程共建1座±500千伏海上换流站和1座陆上直流汇集站 [2][7] - 海上换流站通过2根±500千伏海缆接入陆上直流汇集站,再通过1回±500千伏直流线路送至张台负荷中心 [2][7] - 公司向丹东海风公司增资39.16亿元(39.15988亿元) [4][7] 公司治理与审批 - 项目于2025年8月18日经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7] - 需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因出资额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 [7][8] - 增资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4][7] 子公司基本情况 - 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41亿元(16.40558亿元),公司持股100% [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丹东热电公司总资产34.87亿元(34.872145亿元),净资产9.06亿元(9.062351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03亿元(1.029231亿元) [9] - 华电(丹东)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1000万元),公司持股100% [9][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丹东海风公司总资产0万元,净资产0万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0万元 [11] 战略影响 - 项目开发建设符合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2] - 有利于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增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