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在日本,做防灾用品和做户外品牌的真是同一拨人
虎嗅· 2025-07-16 17:07
行业特征 - 日本户外用品与防灾用品存在深度关联,产品功能和技术高度重叠[9][10] - 户外用品强调轻量化、多功能和极端环境适应性,防灾用品注重小型化、易部署和长期保存[11] - 日本频繁的自然灾害促使民众长期处于预警状态,形成独特的防灾文化[7] 主要品牌 - Montbell:创立于1975年大阪,主打功能性户外用品,价格带中高端(羽绒服2万日元起)[7] - Snow Peak:1958年创立于新潟,定位高端日式露营,帐篷价格10万日元起[7] - NANGA:1990年创立于滋贺,专攻高端羽绒产品,睡袋价格3-10万日元[7] - LOGOS:1985年创立于大阪,定位家庭休闲露营,帐篷价格2-5万日元[7] - UNIFLAME:1985年创立于新潟,主打性价比炊具,烤炉类6千-2万日元[7] 产品与技术 - 户外品牌将登山装备技术转化应用于防灾产品,如Montbell的应急包、LED灯具[19] - Snow Peak开发灾后住宅系统"住箱",用于临时避难所[23] - NANGA与京都大学合作开发A4大小的防火防水羽绒毯[24] - 产品研发注重材料创新(如东丽Toray高性能布料)和标准化设计[28][31] 市场格局 - 日本户外装备市场2023年规模达4577亿日元,远大于To C防灾市场(40-50亿日元)[43][42] - 防灾产品主要依赖政府订单,东京市2023年防灾预算达7397亿日元[44] - 户外品牌通过零售渠道销售,而防灾产品以B端和政府采购为主[47] 商业模式 - 户外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活方式营销建立品牌溢价[48] - 防灾产品企业依赖政府补贴和法规强制采购,缺乏品牌建设动力[45][49] - 部分品牌尝试跨界合作,如无印良品的防灾包提升产品质感[50]
山姆十万火急,得抓紧研究P图
虎嗅· 2025-07-16 17:01
消费者情绪 - 近期山姆会员店因上架大量非自有品牌产品(如卫龙、好丽友、徐福记等)引发消费者不满,社交媒体负面评价占比达30%-40% [1][2] - 消费者认为普通便利店可购得的商品与会员费价值不匹配,削弱了山姆"独家供应"的情绪价值 [3][4] 品牌策略建议 - 核心解决方案是在现有产品包装上显著增加山姆专属标识(如"山姆专供""山姆定制"),无需改变供应链或产品本身 [6][7][11] - 标识需极度醒目,通过视觉差异化强化会员专属感,满足消费者对"独特性"的心理需求 [8][9][10][30] - 该方案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相比供应链改造更易快速实施 [15][16] 产品差异化逻辑 - 山姆定制产品与市售同品牌商品存在实质差异(如配料标准、质检要求),但消费者难以直观感知 [20][21][26] - 显性品牌标识能弥补产品差异的不可见性,类似始祖鸟等品牌通过logo强化溢价能力的案例 [29][31] - 会员制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体验 [17][18][25] 用户体验优化 - 当前产品缺乏统一视觉标识导致消费者无法快速识别山姆专属属性,形成体验断层 [22][26][27] - 代购行为显示部分用户既追求产品品质,也看重山姆品牌带来的身份认同 [28] - 包装标识优化可同步解决功能价值(品质差异)与情感价值(品牌归属)的双重需求 [24][31]
外卖大战本质:舔狗经济崩塌,下一个是家庭经济
虎嗅· 2025-07-16 16:41
外卖行业增长潜力分析 - 外卖行业被忽视的增长方向与家庭经济崩塌和单身人口增加高度相关 [6][7][26] - 每年1200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大城市且单身比例上升 为外卖市场提供稳定用户增量 [15][17][18] - 新一代单身群体更注重自我感受和时间成本 对外卖接受度显著高于传统家庭模式 [23][24] 社会结构变化对外卖的影响 - 结婚率持续下跌和新生家庭数量减少形成结构性利好 单身人口指数级增长推动外卖需求 [22][26][32] - 女性经济补贴政策滞后性延长单身周期 进一步强化外卖消费惯性 [24][30] - 类比日本便利店便当文化 若外卖价格降至15元安全区间 年轻群体渗透率将加速提升 [24] 市场竞争与资本动向 - 大厂重启外卖大战的核心逻辑在于行业增长潜力被低估 而非单纯业务竞争 [8][9] - 实际增长可能突破传统模型预测 类似大同婚介所案例显示社会事件对行业冲击具有非线性特征 [27][29][31] - 资本对"逆家庭经济"赛道布局加速 外卖因具备三级火箭式增长要素(舔狗经济崩塌+家庭解体+消费升级)成为首选 [26][33][34] 用户行为与消费趋势 - 单身群体缺乏做饭动机与经济压力 外卖成为解决餐饮需求的最优解 [18][23] - 就业环境迫使毕业生聚集一二线城市 工作强度与通勤时间进一步压缩自炊可能性 [16][17] - 消费观念转变使新一代更愿意为便利性付费 与价格敏感度下降形成双击效应 [23][24]
高校明确:学硕,全部读博
虎嗅· 2025-07-16 16:10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 某高校2026年推免政策明确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硕士入学第二学期即可开展博士生阶段师生互选,直博及硕博连读基本修业年限均为5年 [1] - 对比2024年政策,硕博贯通培养从部分学院扩大到全校范围,覆盖对象显著扩展 [2] - 政策导向显示学术型硕士培养路径向博士阶段转移,直博/硕博连读成为学术人才主要来源 [3][12] 硕博贯通培养现状 - 2023年全国博士生招生中硕博连读占比35%(部分双一流高校达50%),本科直博占比12.5%,普通招考占比52.5% [4] - 武汉大学2025年直博生接收规模同比增幅超50%,复旦大学强基计划2026级直博生占比从50%提升至64.6%(人数从64人增至104人) [8] - 教育部2023年文件提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学术学位强调学术创新潜力,专业学位侧重解决行业实践问题 [9] 高校贯通培养实践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起在7省市招收本科生并全部实施贯通培养,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体系 [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试验班实行八年制本博贯通,覆盖飞行器动力工程等4个国家级试点学科 [16]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基计划"旭华班"依托国家级平台开展交叉学科培养,哈尔滨工业大学"尖班"由院士指导实现6-7年本博贯通 [22] 学科覆盖与培养特色 - 贯通培养从理工科向人文社科扩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5年启动数理经济本博融通班,入选者100%保研资格 [24] -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班采用"3+2+3"模式,苏州大学药学班提供100%出国交流与直博机会 [17] - 北京科技大学高精尖班由院士领衔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东北大学深部工程班实行动态淘汰机制 [16] 教育模式优势 - 贯通培养保障科研连续性,减少升学阶段焦虑,使学生专注学术研究 [21] - 高校聚焦王牌学科设计贯通项目,如上海交大船舶工程、哈工大航空航天等 [22] - 培养方案突出个性化,如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实行"六位一体"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允许跨专业申请本博项目 [19]
富士康,要接盘日本汽车
虎嗅· 2025-07-16 16:09
日系车企合并失败与富士康合作布局 日系车企合并计划与失败 - 本田、日产和三菱曾计划合并,目标打造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约合1.46万亿元人民币)、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约合1460亿元人民币)的世界级移动出行公司 [1] - 合并谈判于2025年2月终止,被称为"史上最短的合作联盟",主要因本田想占据主导地位而日产不同意 [3][4] - 日产2024财年亏损额创历史新高,达7500亿日元,合并失败后选择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以降低成本 [5][8] 日产工厂与富士康合作 - 日产计划关闭的追滨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40%,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正商讨共用该工厂以避免关闭 [8][9] - 富士康此前已与三菱达成合作,由鸿华先进提供电动汽车车型,裕隆汽车生产,通过三菱渠道于2026年推向大洋洲市场 [13][14] - 富士康还计划通过三菱扶桑销售Model T巴士和Model U微型巴士,利用三菱的品牌渠道打入海外市场 [15][16] 富士康的造车战略 - 富士康2020年提出5年内抢占10%电动汽车市场的目标未实现,现转向与日系车企合作 [10][11] - 公司在中国大陆同步布局,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在郑州招聘14个造车相关职位 [20] - 计划2027年将Model T和Model U巴士引入日本市场,显示其造车紧迫感 [21]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趋势,日系车企需加快转型步伐 [22] - 合作需基于互补性,富士康与日系车企在技术、产能和渠道上存在互补空间 [24] - 汽车行业变革激烈,创新和适应能力将决定企业生存 [25][27]
昔日奶茶排队王,年轻人不想陪它演戏了
虎嗅· 2025-07-16 15:56
茶颜悦色品牌发展历程 - 2013年12月在长沙开出首家门店 主打中国风包装和诗意产品命名 如"幽兰拿铁""声声乌龙" [6] - 早期差异化策略:使用鲜奶和原茶原料 定价15元/杯 提供"不满意重做"、雨天半价等服务 [7][8] - 2018年因粉丝"吊打喜茶奈雪"微博意外出圈 成为长沙旅游打卡项目 出现高铁代购现象 [9][12][13] - 2018-2021年获4轮头部机构融资 2023年以732家店实现约5亿净利润 单店盈利能力超奈雪(2090万/1500家) [17] - 2024年新开266家门店创纪录 覆盖5省26城 湖北江苏门店超百家 但未进北上广 [30][31]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竞品快速扩张:霸王茶姬2023年入长沙1年开50+店 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全国门店达3500-8000家 [26][48] - 模仿者涌现:茶颜观色等山寨品牌全方位复制其风格 公司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14] - 产品同质化加剧:独特鲜奶茶优势被竞品追赶 价格战和出餐效率成新竞争维度 [45][51] 消费者行为变迁 - 排队经济退潮:消费者拒绝冗长流程(点单/核销/取餐三排队) 更倾向小程序提前下单 [37][38][47] - 仪式感反噬:1分钟产品口播、强制现场饮用等"古风服务"从特色变为负担 [39][40][46] - 需求多元化:果茶品类崛起 消费者从"打卡消费"转向日常便捷需求 [48] 品牌运营挑战 - 扩张困境:异地开店出现水土不服 如武汉门店核销流程与当地快节奏冲突 [50] - 产品迭代滞后:经典款改为季节限定 主辅料调整引发口味争议 两年无新爆款 [24][26] - 管理争议:2021年高管降薪风波 员工高强度服务流程被指"固定NPC" [41][40] - 营销失误:英文名Sexy Tea及擦边宣传语损害国风形象 [45] 行业趋势观察 - 地域网红品牌普遍面临扩张难题:文和友异地折戟 虎头局破产 墨茉点心局闭店 [49] - 头部企业转向产业链整合:布局上游原料 推进数字化 茶颜悦色在这些领域进展缓慢 [51] - 新茶饮进入效率竞争阶段:性价比和标准化服务取代情怀营销成为核心壁垒 [46][52]
没有一个互联网平台是靠补贴做起来的(二)
虎嗅· 2025-07-16 15:43
外卖补贴与电商业务转化 - 外卖补贴获得的用户转化为电商用户的逻辑存在核心变量:外卖与电商拉新成本比、外卖留存率、外卖向电商转化率 公式为外卖拉新成本/电商拉新成本=外卖留存率*电商转化率 [3][4][5] - 假设电商拉新成本500元 则外卖拉新成本需控制在10元以内才能匹配转化效率 但实际中外卖留存率和转化率难以支撑此模型 [10][11] - 京东外卖案例显示 5个月投入200亿获得2000万单 电商转化率仅3% 验证转化效率低下 [12] - 美团外卖日均7000万单向到店/酒旅业务转化率上限50% 但跨业务逻辑差异导致电商转化率更悲观 [13][14][15] 平台流量协同效应 - 阿里未将饿了么作为淘天核心流量来源 显示跨平台导流效率低于直接外部采买 [16][17] - 淘宝闪购若无法显著提升留存与转化效率 则重复建设饿了么缺乏战略价值 [20][21] - 外卖业务需达到阿里电商1/4日活(约1亿)才能形成战略协同 相当于再造一个美团 实施难度极大 [41][44][45] 市场竞争格局与资金效率 - 超越美团需3-5倍资金投入 但阿里经营利润仅为美团5倍 资金优势不足 [31][32][33] - 跟随战略难以颠覆领导者 商业实践表明创新是超越垄断者的必要条件 [34][35] - 短期大规模补贴导致组织能力退化 京东案例显示日均1.4亿补贴引发效率损失与贪腐风险 [71][74][80] 行业阶段与补贴有效性 - 成熟期外卖市场补贴效率远低于早期 当前补贴仅带来120%短期增长 且不可持续 [92][95][96] - 历史补贴大战均发生于行业早期 当前外卖大战是首例成熟期补贴 违背行业规律 [100] - 拼多多百亿补贴成功源于先建立用户基础再优化供给 与纯拉新补贴有本质差异 [101][102][103] 战略决策逻辑缺陷 - 将外卖定位为电商引流工具会导致业务基础薄弱 形成"越补贴越低效"的恶性循环 [11][22][23] - 多业务嵌套的"产业帝国"构想易导致各业务均不达预期 抗风险能力脆弱 [38][39] - 成熟企业采用早期创业公司的补贴策略 忽视组织规模与市场环境的根本差异 [56][58][97]
没有一个互联网平台是靠补贴打下来的(一)
虎嗅· 2025-07-16 14:49
外卖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美团7月5日单日订单突破1.2亿单,淘宝闪购突破8000万单 [1] - 京东、淘宝、拼多多纷纷入局外卖领域,京东专注餐饮外卖,拼多多计划开展零售外卖 [6] - 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供给和履约体系,嫁接流量并提供补贴 [7] - 当前外卖大战与2020年社区团购竞争有相似之处,但外卖模式更为成熟 [3][4] 商业模式分析 - 餐饮外卖商业模式已成熟,美团2024年外卖经营利润达280亿 [21] - 零售外卖发展缓慢,美团从2018年开始布局,到2024年规模约3000亿,耗时7年 [22] - 餐饮外卖毛利率60%-80%,零售外卖毛利率显著较低(Costco 13%,便利店18%-25%)[25][27] - 零售外卖面临三大挑战:商品毛利低、品质控制难、工业化红利有限 [29][31][35] 补贴策略与商业效率 - 互联网平台成功关键不在于补贴,而在于商业模式和商业效率 [20] - 美团外卖2019年日均2500万单开始盈利,饿了么日均2000万单仍亏损 [41] - 零售外卖面临"要规模就没利润,要利润就没规模"的困境 [44] - 淘宝闪购宣称未来12个月投入500亿补贴,但缺乏颠覆性解决方案 [78][80] 市场竞争与渗透率 - 2024年饿了么市场份额约20%,估值从95亿美金降至80亿美金 [64] - 新进入者需将美团市场份额压至60%以下才有实质意义 [69] - 京东外卖已显现出局迹象,增量被美团和淘宝甩开 [75][76] - 拼多多在零售外卖领域可能带来结构性创新 [87][88] 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外卖订单增长显著,美团从7000万单增至1亿单,饿了么从2000万增至6700万单 [46] - 零售外卖订单增长相对缓慢,美团从1000多万增至2亿单,饿了么从300万增至1300万单 [46] - 美团可能通过"拼好茶"等新模式巩固市场地位 [60] - 行业最终胜出者需解决外卖市场结构性问题和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 [73][84]
一节课几百元的健身教练,拿证只需15天
虎嗅· 2025-07-16 14:23
健身行业现状 - 运动健身成为新兴生活方式 但网络跟练不适合所有人 专业教练需求上升 [1] - 健身教练水平参差不齐 消费者易被证书名头和销售话术误导 购买高价私教课程 [1] - 2023年发生多起健身房意外 如教练操作不当导致学员胸椎骨折案例 [1] 教练资格认证问题 - CBBA高级教练证书考试通过率100% 提供原题题库 15天速成 费用1050元 [3][6] - 国际四大认证(NSCA/ACSM/ACE/NASM)含金量高 但考试难度大 需掌握运动生理学等多领域知识 [10][11] - 电商平台假证泛滥 NSCA等证书造假成本仅20-200元 90%线上证书为PS伪造 [12] 行业准入与培训缺陷 - 官方培训基地成盈利渠道 无门槛招收学员 缺乏系统培训 [5] - CBBA等证书不包含运动医学知识 无法指导慢性病患者训练 存在安全隐患 [14] - 连锁健身房内部考核严于证书考试 包括体成分检测和闭卷理论测试 [9] 消费者选择建议 - 优先选择NSCA认证教练 需官网验证证书真伪 [15] - 观察教练会员续课率及老学员反馈 比训练痕迹更可靠 [15] - 行业缺乏统一准入标准 信息差导致消费者需自行鉴别证书有效性 [13][16]
人这一辈子,能用几台全画幅黑卡?
虎嗅· 2025-07-16 14:16
产品发布 - 索尼突然发布RX1R III全画幅黑卡旗舰相机,时隔十年更新该产品线 [2] - 产品延续不可更换镜头设计,定位高端,售价高达33999元 [3][4] - 产品核心定位为高画质定焦一体机,主打便携与画质结合 [7] 产品技术特点 - 采用610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去除光学低通滤镜以提升画质 [9][10] - 配备蔡司Sonnar T*35mm F2定焦镜头,支持微距拍摄(最近20cm对焦) [11][12] - 提供阶梯变焦功能,可通过裁切获得50mm(2900万像素)和70mm(1500万像素)焦段 [14] - 内置693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覆盖78%画面范围 [19] - 支持12种创意外观滤镜,可自定义参数,适用于照片和视频 [20] - 支持4K 60帧和1080p 120帧视频拍摄 [22] 产品改进与遗憾 - 取消弹出式取景器设计,改用固定式电子取景器 [23][24] - 沿用NP-FW50电池(1020mAh),续航约520张,支持18W快充 [25][26] - 价格较前代大幅上涨,33999元定价进入中画幅相机竞争区间 [27][28] 行业发展背景 - 2012年第一代RX1开创全画幅一体机品类,但后续被可换镜头相机市场挤压 [32][33] - 智能手机崛起冲击相机市场,2013年iPhone出货量超过数码相机 [36][40] - 近年富士X100V等定焦一体机在社交平台走红,重新激活该细分市场 [41][42] - 索尼凭借传感器技术优势和在便携设计上的积累,重新布局该领域 [44][46] 市场定位 - 瞄准社交影像热潮下"便携+高画质+直出"的细分需求 [42][47] - 通过高像素传感器和镜头优化实现"量大管饱"的产品策略 [46] - 在移动影像和专业摄影之间寻找差异化定位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