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商业评论
icon
搜索文档
风神营销部来了个年轻的老干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6 23:49
东风风神销量下滑与人事调整 - 东风风神销量从2022年19万辆巅峰下滑至2024年11万辆的近四年新低 [6] - 原东风风神营销事业部总经理师建兴卸任,由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邓留超接任 [6] - 邓留超为80后东风风神旧将,2008年加入公司,从基层销售岗位逐步晋升至高管 [6] 邓留超的管理理念与团队要求 - 提出"不瞎折腾、实事求是"两大原则 [8] - 要求团队坚定信心,成为风神信心的释放者 [8] - 倡导人人参与,依靠团队智慧和力量改变现状 [8] - 强调眼睛向外看,关注客户、市场和经销商需求而非上级想法 [8] 东风风神发展历程 - 2007-2009年:东风公司举集团之力打造东风风神 [8] - 2009-2012年:首款车型上市并通过营销活动打响品牌 [8] - 2013-2016年:第一个高速成长期,销量突破15万辆 [9] - 2017-2019年:销量腰斩至7万辆 [11] - 2020-2022年:绝地反击达到19万辆 [11] - 2023年起:因电动化转型和东风奕派独立导致资源分流 [11] 当前面临的挑战 - 电动化转型中,东风奕派独立带走新产品、骨干和推广资源 [11] - 风神L7插混版及纯电版2024年下半年才具备一定竞争力 [11] - 智能化水平不及全新平台东风奕派 [11] 复兴关键因素 - 需要集团持续真金白银投入 [11] - 需要铁血领导人物协调各方资源 [13] - 东风风神在2024年东风乘用车公司21万辆销量中占半壁江山 [13] - 拥有100多万保有客户基盘和300家经销商体系 [13]
两大德国大众工厂即将关闭,中国企业或将接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6 23:49
中国汽车制造商关注德国工厂 - 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关注即将关闭的德国工厂,尤其是大众汽车的工厂,以在德国汽车行业建立影响力 [5] - 中国企业已在德国投资电信、机器人等行业,但尚未建设传统汽车制造厂 [5] -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德国建厂可规避欧盟关税,可能威胁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 [5] 大众汽车工厂现状 - 大众汽车正在探索德累斯顿和奥斯纳布吕克工厂的其他用途,以实现削减成本、缩减德国业务的目标 [5] - 德累斯顿工厂将从2025年起停止生产,有340名员工,生产电动ID 3车型 [6] - 奥斯纳布吕克工厂将从2027年起停止生产,有2300名员工,生产T-Roc敞篷车型 [6] - 大众汽车愿意将奥斯纳布吕克工厂出售给中国买家,每家工厂可卖出1亿至3亿欧元 [6]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欧洲布局 - 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欧洲寻找建厂地点,以规避欧盟委员会征收的关税 [6] - 比亚迪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设工厂 [6] - 零跑汽车计划在波兰与斯特兰蒂斯集团合作生产电动汽车 [6] - 奇瑞汽车将在西班牙一家原日产旗下的工厂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6] - 中国投资者已考察西欧的工厂,包括福特汽车公司在德国萨尔路易的工厂和大众位于布鲁塞尔的奥迪工厂 [6] - 奇瑞正在研究在欧洲生产汽车的各种选择,并将在今年做出决定 [6] - 零跑汽车正考虑使用德国的一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 [6] 德国工会态度 - 中国公司担心德国工会怎样对待他们,德国工会会提出许多保障工作岗位的要求 [6] - 奥斯纳布吕克工厂的工会代表表示可以接受为中国合资企业生产产品,但必须用大众的标志并按照大众的标准 [6]
大众比丰田少卖200万辆,差在哪儿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6 00:48
丰田与大众2024年全球业绩对比 - 丰田2024年全球销量超过1100万辆,同比增长6.7%,守住行业老大地位 [5] - 丰田在美国市场表现强劲,销量达233.26万辆,同比增长3.7%,其中近半为混动车型 [5] - 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177.6万辆,同比下滑6.9%,占全球销量16% [5] - 大众集团2024年全球销量902.7万辆,同比下降2.3%,位居行业第二 [5] - 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292.8万辆,同比下滑9%,占全球销量32.4% [5] 中国市场表现差异 - 丰田在华两大合资企业表现分化:广汽丰田销量77.01万辆(-14.5%),一汽丰田80万辆(持平) [5] - 大众在华合资企业表现:一汽-大众销量165.91万辆(-13%),上汽大众超120万辆(持平) [5] - 大众安徽ID.UNXY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5] - 中国市场对大众全球业务影响显著大于丰田 [5] 新能源战略差异 - 丰田提出到2026年推出10款纯电车型,目标销量150万辆,但实施路径不清晰 [9] - 大众计划2026年在中国推出覆盖多种驱动形式的产品,包括基于CMP平台+CEA架构的纯电车型 [10] - 丰田更注重燃油车和混动技术的平衡,纯电渗透率仅0.1% [13] - 大众在纯电智能赛道投入巨大,2025年将推出奥迪Q6L e-tron等重磅车型 [11] 2025年战略规划 大众集团 - 2025年重点推出两款奥迪量产车型:上汽奥迪AUDI首款车型和奥迪一汽Q6L e-tron [11] - 将亮相ID.与众新车型(与小鹏合作的B级SUV)和基于CMP平台的首款原型车 [11] - 计划发布首款增程车型,具体合资方未披露 [11] - 2030年目标在中国市场实现350万辆销量,占15%市场份额 [11] 丰田汽车 - 更名中国研发基地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增强本土化研发能力 [14] - 给予合资企业更多纯电车型本土化权限 [14] - 与英伟达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 [14] - 坚持工程师文化,注重生产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 [13] 管理层与企业文化 - 大众CEO奥博穆媒体曝光率显著高于丰田社长佐藤恒治 [7] - 丰田章男仍对公司决策有决定性影响 [9] - 丰田保持家族企业特色,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紧密 [14] - 大众采取更开放的技术合作模式(如与小鹏合作) [11]
东风本田系人事大调整大换防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4 22:56
东风本田人事调整与业务转型 核心观点 - 东风本田系在18天内完成高层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退休、执行副总经理调任及新营销负责人上任 [5][7][12] - 公司正加速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价值创造型企业"转型,但电动化进展尚未突破行业竞争困局 [12][23][27] - 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9.2%至45万辆,面临合资体制转型与价格战双重压力 [27][28] 人事变动细节 **郑纯楷退休** - 董事长郑纯楷到龄退休,结束近40年东风职业生涯,其中20年与本田业务相关 [5][12][14] - 曾领导东风乘用车销量从5万增至15万辆,东风本田从70万级提升至80万辆 [14] - 2023年提出合资车企需快速切换新能源赛道,突破"生死存亡"挑战 [12] **崔志锋接任** - 原党委书记崔志锋接任董事长,4年内经历三次晋升,从工厂厂长升至集团总部分管质量工作 [15][16][18] - 任期内推动发动机业务数字化与HEV竞争力提升,2025年目标为"压倒性QCD竞争力" [19] **营销体系调整** - 原副总经理勾天生调任发动机公司,曾主导灵悉品牌年轻化营销,化身"灵悉主理人"推广起售价13万元的新车型 [21][23] - 龚熙接任营销负责人,强调"最适合用户的产品"理念,2025年将聚焦电动化转型与营销模式创新 [25][28] 业务现状与挑战 **销量与产能** - 本田中国2024年销量85.2万辆(同比-30.9%),东风本田销量45万辆(同比-29.2%),较2021年巅峰85万辆腰斩 [27][28] - 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已关闭部分生产线应对市场收缩 [28] **新能源转型** - 2023年推出合资车企首个新能源品牌"灵悉",由90后团队主导开发,但电动化仍处"入局未破局"阶段 [23][28] - 2025年计划发布纯电车型烨S7,定位"强电智混"技术路线 [23][27] **组织战略** - 提出"坚定信心 变革破局 向新跃迁"口号,要求营销体系快速调整以支撑电动化战略 [25][27] - 历史成功经验包括"零部件-发动机-整车"三步走路径,累计为东风输送大量管理人才 [7][8]
加州大火,豪车成灰,王思聪的布加迪逃过一劫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4 22:56
火灾影响 - 加州洛杉矶大火已持续7天,造成至少24人死亡,13000栋建筑被毁,18万人被强制撤离,20万人需准备撤离 [5] - 火灾覆盖面积超过31平方英里,预计财务损失从500亿美元上调至2500-2750亿美元 [5] - 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约5000种动植物失去栖息地 [5] 豪车损失 - 大量豪车被弃街头,包括奔驰、宝马、保时捷、雪佛兰、福特、特斯拉等品牌,消防部门需用铲车开路 [7] - 多辆二战前经典汽车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典车型被烧毁,包括雪佛兰、MINI Cooper、林肯大陆、克莱斯勒DeSoto等 [11] - 王思聪的布加迪Chiron因半年前转移至日本而幸免于难 [11][13][14] 经销商应对 - 洛杉矶地区部分汽车经销商暂停运营,包括LAcarGUY关闭7家圣莫尼卡门店和1家好莱坞门店 [16] - Group 1 Automotive关闭比弗利山庄梅赛德斯奔驰专卖店 [18] - AutoNation Inc.洛杉矶经销商未受直接影响,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 [18] 车企援助 - 通用汽车、本田、现代、马自达、日产、丰田等公司提供捐款和支付援助 [20] - 本田向美国红十字会捐赠50万美元,现代和捷尼赛思捐赠20万美元 [22] - 多家车企提供付款延期、租赁延期服务,以及购车补助等支持措施 [22]
2024汽车人:多卖了134万辆,少赚了一大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4 00:10
中国汽车行业2024年产销数据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 2万辆和3143 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 7%和4 5% 连续第二年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5]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024年产销分别完成1288 8万辆和1286 6万辆 同比增长34 4%和35 5% 销量占比超40% [5][8] - 出口销量达585 9万辆 超出预测值35 9万辆 占全年新增销量的70% [7][16] 市场结构性变化 - 插混(含增程)车型占比从2023年30%提升至40% 纯电占比从40%降至30% [10] - 燃油乘用车销量集中在10-15万区间(504万辆/-14 1%) 新能源乘用车集中在15-20万区间(337 5万辆/+19 2%) [11] - A00级燃油车市场萎缩至千辆以下 但电动车型达76 2万辆 D级燃油车不足千辆 电动车型达25 5万辆 [11] 品牌与细分市场表现 -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提升至65% 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 [12] - 皮卡销量54 8万辆(+5 3%) 客车销量51 1万辆(+3 9%) 成为新增长点 [13][14] - "两新"政策带动汽车更新超660万辆 刺激消费9200亿元 预计拉动销量200万辆 [15] 2025年行业预测 - 中汽协预计2025年总销量3290万辆(+4 7%) 其中新能源1600万辆(+24 4%) 出口620万辆(+5 8%) [16] - 许海东预测2025年销量或达3300万辆(+4%) 新能源1600万辆 出口650-680万辆 [17] - 行业利润率从2023年5%降至2024年4 4% 11月单月利润率跌至3 3% [19] 竞争格局与挑战 - 奇瑞(114 4万辆)和上汽(93万辆)成为出口主力 具备百万辆级出海能力 [16] - 商用车销量387万辆(-3 9%)未达预期 货车销量336万辆(-5%)受投资减弱影响 [16] - 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1155万辆(-17%) 比2023年减少248万辆 [16]
2024美国车市:混动超纯电,小车领涨,电车疯狂打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4 00:10
米斯兹之子 成就新汽车人 l B 0 ala E L I 规 跨 实 战 জ 野 界 国 / 推 虽然销量仍处在增势,但仍远低于2015-2019年美国车市的水平,当时的年销量经常超过1700万 辆。 去年,输赢明显。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现代汽车集团、捷豹 路虎、马自达和三菱等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而Stellantis、特斯拉、梅赛德斯、极 星和沃尔沃的市场份额下降最多。 混动超电动 混合动力汽车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丰田、福特和本田等品牌的汽油电动动力系统轿车和轻 型卡车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现代和起亚在创下历史新高后,正努力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产 量,同时推出新的电动汽车。 编 译 / 周 洲 设 计 / 赵昊然 来 源 / Automotive News,by David Phillips;Car Pro,by Jerry Reynolds 2024 年,美国轻型汽车销量继续复苏,但速度较慢。 刚刚过去的一年,美国市场共销售了1603.5万辆新车和轻型卡车,增长了2.5%,其中第四季度表现 强劲,增长了7%。这是自2019年之后,美国市场销量终于又一次回 ...
超140款新能源车年内上市,汽车人2025年该怎么卷?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2 21:39
孙学琛探讨,汽车行业是否可以"卷"产品的魅力属性?"比起去卷成本、卷价格,魅力属性能够为公司带来溢价。" 学习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品,通过快 速迭代魅力型个性化产品,满足用户更广泛的需求,推动有内核有内容的营销,来推进良性竞争,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撰文 / 孙学琛 洪晗琪 设计 / 师 超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卷"字当头。年初比亚迪以"电比油低"的口号,率先打响新一年的车企价格战。多家车企迅速跟进,以更低价格的入门版车型、 加量不加价的改款产品,誓要在存量市场不让寸土,扩张版图。 "卷"的风潮同样吹向汽车营销领域。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流量成为车企KPI考核的重要指标。大佬、高管进直播间,冲到营销第一线,已然成为车企 的必选项。 据招银国际1月6日发布报告,2024年12月,全汽车行业平均折扣环比扩大0.6个百分点。招银国际称,因2025年将有超14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上市,高于 去年的127款,预测价格战将延续至2025年。 竞争更趋激烈,汽车营销如何"卷"出高质量。毕竟,在规模效应实现之前,以价格 "卷" 营销,背后是利润空间收窄。 "汽车行业的卷,已经进入到汽车产品的各个领域,包括尺寸、颜色、配置等 ...
商务部公告警告欧盟,反补贴关税或现转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2 21:39
公告称,欧盟FSR调查存在对华选择性调查、歧视性对待。欧盟委员会仅针对中国企业发起过深度调查,而对其他同等条件的企业却视而不见。这种 做法,不仅违背了国际贸易中的非歧视原则,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93%的参与答卷的利害关系方认为,FSR调查对中国企业、产品和投资进入欧盟市场造成限制或阻碍,导致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竞标时被排挤在外, 无法参与正常市场竞争;加重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的负担,增大了企业合规难度和相关交易的法律风险。 撰文 / 钱亚 光 设计 / 师 超 欧盟与中国关于电动汽车进口关税的矛盾,最近终于有了接近解决的苗头。 目前,中欧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展开磋商。虽尚无最终结果,但多方报道显示,双方已接近就取消关税达成协议,或通过设定最低出口 价格或提出技术合作要求等方式,来化解这场贸易争端。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相关调查,有理有据地认定,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做法构成贸易投资壁垒,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事实的依据。 去年7月开始,中国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FSR)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了贸易投资壁垒调查。今年1月9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公布了调查的最终结论。 答 ...
CES 2025上的车载显示变革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1 22:40
汽车显示技术趋势 - 大语言模型推动车载显示系统变革,HUD成为CES 2025展示重点 [4][5] - 京东方推出44.8英寸PHUD贯穿式大屏,具备9K分辨率、7000nits峰值亮度和百万级对比度 [7] - TCL华星11.98英寸P-HUD采用3块LCD投影,出屏亮度达11,000nits,单屏功耗仅15W [9] - 天马IRIS HUD实现A柱到A柱超宽画幅显示,结合FALD技术提升对比度 [11] - 现代摩比斯与蔡司合作全息宽幅挡风玻璃显示器,预计2027年量产并应用于起亚EV9 [13][15] 3D显示与小型化技术 - TCL华星3D AR-HUD PGU采用5.5英寸LCD屏,实现裸眼3D效果,总成体积小于12L [15] - 天马裸眼3D仪表采用液晶棱镜技术,支持2D/3D一键切换,像素密度达500ppi [18] 折叠/卷曲显示屏创新 - 京东方车载拼接滑卷柔性屏可在31.6英寸至17.6英寸间切换,获CES创新奖 [21] - 京东方全球首发电动折叠与弯曲功能车载屏,包括15.05英寸折叠屏和17英寸曲面呼吸屏 [21] - 天马推出双13英寸多曲率OLED屏,兼顾主驾信息与副驾娱乐需求 [24] 滑移与隐藏显示技术 - 天马与康宁联合开发13英寸可滑动OLED屏,滑动距离大于70mm,外折弯曲半径4.5mm [26] - 天马InvisiVue隐藏显示技术实现非操作状态下屏幕与内饰融合,操作时内容浮现 [29] 传统显示屏升级 - 京东方推出31.5英寸4K玻璃基Mini LED显示器,具备4608颗背光灯珠和1152分区控光 [32] - TCL华星26.45英寸车载屏采用32:9长宽比,等效两块14.6英寸传统中控屏,分辨率5.1K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