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搜索文档
3亿砸场+规则松绑,超级大国为“无方向盘”开路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8 07:06
美国自动驾驶监管突破与资本合作 - 美国交通部和NHTSA计划2026年春季提出三项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修订议案 旨在为无手动控制装置的自动驾驶车辆建立现代化规则 移除对人类驾驶位的隐含假设[3][6] - 三项核心修订包括:FMVSS 102(解除物理挡把限制) FMVSS 103/104(适配无传统前挡设计) FMVSS 108(取消驾驶人坐姿相关要求) 打破数十年传统法规框架[6] - 监管机构同步推进豁免审批提速 将审查周期从"以年计"压缩至"以月计" 加速L4/L5级Robotaxi受控运营落地[7] Uber-Lucid-Nuro三方战略合作 - Uber向Lucid完成3亿美元战略投资交割 资金定向支持三方合作的下一代Robotaxi项目 车辆计划在亚利桑那工厂生产且独家通过Uber平台运营[3][9] - 项目目标2026年在美国主要城市首发 六年内部署超过20,000辆自动驾驶车辆 采用Nuro的L4级Driver系统作为技术核心[3][9] - 合作形成供给侧三角闭环:Uber提供流量与调度网络 Lucid贡献长续航与冗余电子电气架构 Nuro输出感知决策与安全冗余技术[9] 美国Robotaxi竞争格局与窗口期 - Waymo是目前唯一向公众开放的全无人付费叫车服务 采用安全员测试转公众服务的稳步扩城策略[14] - 特斯拉2023年6月在奥斯汀启动纯视觉技术路径试点 通过端到端AI减少前置测绘依赖 正在多州寻求许可[14] - 2026年成为行业关键窗口期 监管现代化使无方向盘车辆避免工程妥协 但需克服复杂场景训练与经济性挑战[14][15] 技术路径与运营模式创新 - Uber平台将形成双线供给模式:既接入Waymo等第三方服务 又运营与Lucid合作的独家自营车队 实现成本与体验对比优化[10][14] - Lucid通过Robotaxi项目拓展商用服务场景 将软件定义架构和长续航特性转化为可靠性卖点 获得规模化订单确定性[10] - Nuro将其在送货机器人领域积累的技术栈移植至载客场景 重点提升感知决策与安全冗余能力[9]
印度,本田没有退路的选择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8 07:06
本田印度战略布局 - 本田宣布在印度设立金融子公司本田金融印度私人有限公司 以自主提供销售融资服务 摆脱当地金融机构限制[4][5] - 印度是本田第九个设立本土金融服务子公司的国家 预计当地摩托车和汽车贷款客户数量将增长[6] - 本田美股盘前因该消息上涨1.5% 从33.98美元升至34.54美元[4] 全球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0.2%至1704亿日元 营业利润下滑49.6%至2441.7亿日元[8][9] - 营业利润率从9%降至4.6% 主要因美国关税政策导致1250亿日元营业利润损失[8][9] - 美国关税使整车进口税率升至27.5% 雅阁混动单车关税成本增加约3200美元[10] 电动车战略调整 - 将2030年前电动化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因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及政策变动[18] - 暂停加拿大150亿美元电动汽车及电池生产基地投资 停止开发一款大型纯电动SUV[16][18] - 维持204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 但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目标从40%下调至低于30%[15][18] 中国市场困境 - 中国销量从2021年156.15万辆降至2024年85.23万辆 四年累计降幅达45.4%[23] - 2025年1-7月销量同比下滑23.16%至35.99万辆 全年销量或跌破60万辆[23] - 关闭两家中国工厂 年产能从149万台调整为120万台[25] - 7月新车型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销量分别仅75辆和200辆[29] 印度市场机遇 - 印度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2023-2024年GDP增速达7.2%和6.7%[31] - 本田在印度汽车销量占比不足2% 2024年销量13.2万辆[34] - 特斯拉宣布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厂 预计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从2%升至25%[37] - 计划2026年推出印度专属纯电SUV 2027年推出混动SUV[39] - 印度生产成本低于日本 且具备向中东、非洲出口的地理优势[39]
杨大勇,当年只有一次出牌机会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7 07:09
人事调整与组织架构 - 杨大勇于2025年8月下旬接替叶沛分管长安汽车旗下引力系列和启源品牌 [3] - 叶沛升任长安汽车常务执行副总裁 相当于代理总裁 [3] - 长安汽车总裁职位自2025年4月起空缺 由董事长朱华荣统管 但朱华荣兼任中国长安董事长后需分担精力 [3] - 王孝飞接任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 王辉接替王孝飞分管阿维塔科技 [4] - 邓承浩接替王俊担任深蓝汽车董事长 姜海荣接替邓承浩担任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 [5] - 长安马自达分管领导仍为张德勇 彭陶继续分管长安凯程 [5] - 长安汽车旗下5个自主品牌包括引力 启源 凯程 阿维塔和深蓝 其中引力和启源属于长安体系内乘用车业务品牌 阿维塔和深蓝独立运作 [5] 新能源业务发展历程 - 长安汽车于2018年5月拆分新能源业务 成立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杨大勇负责该业务 [8] - 2018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4.5% 销量125.6万辆 [8] - 长安汽车同期扶持两支新能源队伍 长安新能源(后演化出深蓝)和长安蔚来(后演化出阿维塔) [8] - 长安新能源启动资金28亿元 其中一半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 发工资和基础研发 另一半用于开发深蓝SL03 [9] - 2020年10月电池供应紧张 长安汽车开始全力支持深蓝 [11] - 深蓝汽车于2023年成为独立品牌 [11] 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 引力品牌于2024年初整合燃油车序列(UNI系列 CS系列 逸动系列和欧尚) 包含燃油车和混动车型 沿用V形logo [13] - 启源品牌于2023年8月27日亮相 定位新能源 使用101标识 [13] - 启源A07与深蓝SL03为同平台车型 外造型不同 尺寸更大更稳重 [15] - 启源车型采用成组开发模式 零部件通用率达80% [15] - 启源A06在长安福特代工生产 杨大勇在长安福特任职期间引入该项目 [15] 燃油车与混动技术展望 - 杨大勇预判燃油车(含混动)未来市占率将保持在35%左右 [16] - 燃油车油耗在5.5升/百公里以内时 使用成本可与电车相当 [16] - 大众汽车基于小鹏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的CEA将扩展至燃油车平台 [16] - 混动HEV需突破技术壁垒 采用能量型电池替代功率型电池以降低成本 [17] - 丰田HEV车型比纯燃油车成本高2万元 但售价仅高8000元 [17] - 钠电池技术突破可能是HEV低成本化的核心路径 [17] 销量目标与战略规划 - 中国长安2030年目标为整车产销500万辆 新能源占比超60% 海外销量占比超30% [19] - 长安汽车2025年目标为全年销量30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 [19] - 杨大勇负责的启源品牌2026年国内目标50万辆 引力品牌不低于70万辆 [22] - 启源四款车型(A06 Q06 A05 Q05)中两款目标年销超40万辆 另两款目标年销10万-15万辆 [20] - 2026年杨大勇主管业务目标国内销量120万辆 加海外市场总目标200万辆 [22] - 2025年8月启源完成销量8万辆 9月进入销售旺季 [22] - 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上半年启源将推出4.5款新品 引力推出3款新品 [22]
特朗普周四的晚餐,缺了马斯克和黄仁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6 07:08
白宫科技晚宴事件 - 特朗普在白宫与超过20位科技巨头共进晚餐 包括Meta 谷歌 苹果 微软 OpenAI AMD等公司高管[7][12] - 晚宴讨论焦点集中在AI领域 科技CEO们感谢特朗普对AI的重视和支持[18] - 苹果承诺在美国追加投资使总额达6000亿美元 微软宣布为大学生免费提供一年含AI助手Copilot的Microsoft 365 Personal订阅[18] 科技公司投资与计划 - 科技CEO公布在美投资计划 特朗普直接询问投资金额[18] - 特朗普提到AI数据中心能源需求是行业最大障碍之一 承诺加快审批确保企业接入电网[18] - OpenAI提出与沃尔玛 约翰迪尔等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平台 目标2030年实现1000万人AI技能认证[22] 参会人员与历史对比 - 2016年特朗普首次当选时曾在特朗普大厦召集硅谷巨头 当时参会者包括库克 贝索斯 皮查伊 纳德拉 扎克伯格 马斯克和甲骨文CEO[23][25] - 本次晚宴马斯克和黄仁勋缺席 马斯克称受邀但无法出席 黄仁勋偏好与白宫私下会晤[19][20] - 库克 扎克伯格 皮查伊 纳德拉和甲骨文CEO两次会议都在场 成为连接硅谷与白宫的常驻大使[25] AI教育推进 - 白宫同日举办"人工智能教育特别工作组"圆桌会议 由梅拉尼娅主持[20] - 会议探讨推动AI技能教育 梅拉尼娅强调AI教育关乎就业 社会稳定和家庭未来[20] - 微软宣布面向全美大学生的AI技能普及计划[22] 媒体互动与话题回避 - 晚宴对媒体开放 特朗普点名每位大佬依次发言 扎克伯格第一个发言奠定赞美基调[18] - 扎克伯格回避关于英国打击言论自由的提问 特朗普称"这是你政治生涯的开始"[19] - 特朗普与谷歌CEO讨论谷歌搜索垄断案裁决 该裁决只施加较轻处罚[19]
三天亏完1600万,电池上下游比卖车还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5 07:08
锂行业供需格局与价格变动 -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近6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暴跌至2025年中的6万元/吨关口,直接击穿锂矿企业成本线[13] - 2025年1-6月中国碳酸锂产量同比增长32%,表观消费量仅增长25%,供给过剩量达2.8万吨[13] - 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全年均价约9.1万元/吨,较2023年均价下跌约65%,行业普遍进入亏损通道[21] 企业财务状况表现 - 天齐锂业2024年营业收入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归母净利润-79.05亿元同比下降208.32%,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21] - 赣锋锂业2024年营业收入189.06亿元同比下降42.66%,归母净利润-20.74亿元同比下降141.93%,同样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1] - 2025年上半年天齐锂业归母净利润8441.06万元,上年同期亏损52.06亿元;赣锋锂业亏损5.3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7.6亿元大幅减亏[21] 政策监管与行业自律 - 工信部7月3日召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4家锂电企业会谈,要求依法依规治理无序竞争,杜绝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13] - 33家头部企业签署《行业自律公约》,签字起即开始阶段性减产控产以缓解产能过剩问题[13] - 宜春市自然资源局7月14日要求8家涉锂矿山企业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因矿权存在"规避审批权限、越权办理手续"等问题[14]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8月12日发布倡议书,呼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共同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16][17] 市场事件与价格波动 - 宁德时代8月11日公告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到期后暂停开采,引发锂板块集体大涨,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封死涨停[10]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从6月下旬5.84万元/吨飙升至7月下旬7.71万元/吨,30天内暴涨32%[23] - 现货市场电池级碳酸锂报价突破7万元/吨,半个月内累计上涨超20%[23] - 8月18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强势逼近9万元/吨大关[23] 机构观点与价格预测 - 瑞银8月上旬上调锂价格预期,将2025-2028年锂辉石价格预测上调16%-27%,锂化工品价格预测上调5%-14%[23] - 高盛持谨慎态度,认为中国锂市场扰动是局部可逆的,全球锂供应充裕,锂价反弹脆弱且下行风险依然存在[23] 电池回收行业现状 - 电池回收行业包含梯次利用、湿法回收及正极材料再生三类业态,均面临不同程度经营压力[25] - 截至2025年8月18日,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8.83万家,今年已注册2.77万家相关企业[27] - 前七月注册量达2.6万家,同比增长7.51%,但行业开工率普遍不足30%[27][28] - 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远高于电池退役增速,形成僧多粥少局面[28]
汽车巨头突发罢工,员工要求每周工作4.5天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5 07:08
罢工行动概况 - 现代汽车工会于9月3日至5日在韩国蔚山、全州和牙山工厂举行为期三天的部分罢工,周三和周四停工两小时,周五停工四小时 [4] - 罢工原因是集体谈判未达成协议,管理层提出的工资和福利方案未满足工人要求,86%投票成员支持罢工 [4] - 工会要求包括:基本月工资增加141,300韩元(约101美元)、2024年净利润30%用于特别绩效工资、每周工作时间从5天减至4.5天、退休年龄从60岁延至64岁 [4] 罢工影响与历史背景 - 罢工将影响生产所有车型的工厂,包括全球最大单体汽车工厂蔚山工厂(生产伊兰特、Palisade、Ioniq 5、捷尼赛思等车型)及全州工厂(商用车)、牙山工厂(索纳塔、Grandeur等) [6][7] - 2016年大规模罢工导致166小时停工,损失约2.5万亿韩元(约18亿美元),11.4万辆汽车未能生产 [7] - 此次为七年来首次因工资谈判发起的罢工,但属于局部罢工而非全面停工,旨在保持生产连续性同时向管理层施压 [7][9] 工会新增诉求与行业影响 - 工会要求公司在集体协议中增加"新业务通报义务",即拓展汽车行业外新业务或增加投资时必须通知工会,现行协议仅覆盖海外汽车生产 [11][13] - 该诉求与韩国《黄信封法案》相关,该法案将"影响工作条件的管理决策"列为劳动争议范畴 [13] - 行业分析师认为谈判结果可能为韩国大型制造商处理工资纠纷和工作周结构调整开创先例 [9] 管理层提案与谈判僵局 - 资方提出:基本月工资增加9.5万韩元、在400%绩效奖金基础上增加1400万韩元、提供20万韩元商品券和30股股票激励、扩大普通工资适用范围 [14] - 工会拒绝上述提案,双方在加薪、退休年龄、普通工资适用范围等问题上仍僵持不下 [13][14] 美国市场表现与本土化战略 - 现代汽车北美8月销量达88,523辆(同比增长12%),创历史纪录,其中零售销量79,021辆(增8%),纯电动车型Ioniq 5销量涨60% [16] - 起亚北美同期销量83,007辆(增10.4%),捷尼赛思销量增7%至7,925辆,均创纪录 [16] - 美国25%进口汽车关税促使现代计划长期将零部件供应链转向美国,对美投资从210亿美元增至260亿美元,用于扩大产能和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率 [18][19]
阅兵中的中国车,争夺长安街一号位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4 07:15
阅兵仪式中的中国汽车工业展示 - 202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全面展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包括中国一汽红旗、东风猛士、北汽北京等品牌汽车[6] - 阅兵仪式中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 体现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历程[6][7] 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发展 - 红旗CA7601J检阅车搭载V12 6.0升发动机 车长6.4米 车重4.5吨 采用防弹设计和可调节检阅扶手[10] - 红旗金葵花系列定位豪华市场 包括718万元起的国礼、140-186万元国雅、136-146万元国耀及国悦四款车型[12] - 国家外事活动采用新红旗H9、HQ9和国悦等车型接待外宾 国家领导人出访使用红旗L5或L3车型[13][15] 东风公司军车制造历程 - 东风猛士115辆参与2025年阅兵 其中89辆正式受阅 25辆组成战旗方队 24辆参与5个建制方队 40辆引导20个地面方队[19][22] - 东风军车自1984年至2025年持续参与阅兵 2015年118辆受阅占车辆总数三分之一 2017年187辆受阅占比三分之一[21] - 1975年首代军车EQ240投产 1979年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获"功臣车"称号 90年代EQ2102开启第二代军车服务[20] 北汽集团参与国家任务 - 北汽BJ80系列61辆参与2025年阅兵 作为礼炮牵引车和新闻保障车 1966年毛主席曾乘坐BJ212检阅群众[26] - 2017年BJ80成为军委主席座驾 参与朱日和阅兵和香港回归庆典 2019年担任国庆70周年阅兵检阅车[26] - 北汽福田欧航第14次完成和平鸽运输任务 欧辉车型提供人员接驳服务[29] 其他车企参与情况 - 比亚迪纯电动环卫车T18负责长安街清扫作业 第三次承担国家级阅兵环卫保障任务[29] - 一汽解放重卡和MV3战术车辆参与信息支援方队 MV3满足3.5吨级战术车辆八大领域指标[29] - 北奔重汽VP-23铠甲运输车、中国重汽豪沃系列卡车及陕汽重卡第七次亮相阅兵仪式[31]
全球汽车盗窃产业的一次革命?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4 07:15
作者 / 杜咏芳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也许你还不知道,一款外观酷似电子宠物玩具、名为Flipper Zero的设备,正被黑客改造为破解汽车门锁的工具。 美国调查新闻网站404 Media披露,有黑客在地下交易市场出售Flipper Zero的定制软件与补丁,可将其改造为多款主流品牌汽车的替代钥匙扣,实现 远程解锁车辆。 目前看来,受影响的品牌包括福特、奥迪、大众、斯巴鲁、现代、起亚,等等。 数字窃车成为新威胁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Flipper Zero本是一款用于测试系统漏洞的工具,用户可按照个人需求灵活扩展功能,将常用的安全探测与渗透测试硬件工具集成 于单一设备中,支持对各类门禁系统、RFID标签、无线电协议进行安全研究,并通过GPIO引脚进行硬件调试与交互分析。 恰恰是Flipper Zero这种完全开源并支持高度自定义的特性,为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恶意活动埋下了隐患。 一位化名为"Daniel"的黑客,专门兜售可将Flipper Zero变为汽车解锁工具的补丁,并提供两种购买方案:一档售价600美元,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另 一档售价1000美元,除软件外还附带"未来更新与技术支持"服务。 ...
上汽“八连涨”背后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3 07:06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组织体系、产品矩阵和技术路径的全面调整实现量质双升 改革红利逐步显现 上半年销量、利润和现金流显著增长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表现突出 海外市场与生态协同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7][8][9][37] 销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 同比增长12.4% 零售220.7万辆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5] - 自主品牌销量130.4万辆 占比提升至63.5% 新能源车销量64.6万辆 同比增长40.2% [6] - 7月单月销量33.8万辆 同比增长34.2% 8月销量36.3万辆 同比增长41%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双双大涨五成 实现年初以来八连涨 [6]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合并营业收入2995.9亿元 同比增长5.2% 归母净利润60.2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54.3亿元 同比大增432% [6] -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85.9% 利润修复与经营质量双双向好 [12][17] 组织与运营改革 - 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业务实施一体化管理 引入IPD和IPMS模式优化产品定义和成本管控等数十项流程 [13] - 产品开发周期缩减到18个月 全新MG4从概念到量产仅用14个月 比传统流程缩短约40% [13][16] - 商用车板块推动大通与依维柯双品牌融合 门店资源集中 销售与服务能力提升 [1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上半年推出荣威纯电D6、智己L6、别克GL8陆尚等多款新品 下半年计划上市尚界H5、MG4、荣威M7 DMH等重量级车型覆盖多个细分市场 [25] - 尚界H5搭载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智己LS6采用66kWh 800V增程电池方案 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 荣威M7 DMH纯电续航160公里 综合续航2050公里 [26][27] - 第二代固态电池研发推进 OPPO合作开发生态域智能座舱 端到端大模型已搭载智己L6量产 [29] 海外市场表现 - 1-8月海外累计销售66.4万辆 同比增长2.3% MG品牌在欧洲终端交付20万辆 同比增长20% [33] - 在挪威进入销量TOP5 西班牙前7个月销量2.9万辆同比增长60% 捷克同比增长24% [33] - 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形成欧洲30万辆级市场和多个5万辆级市场 海外累计销量突破600万辆 [35] 生态合作与创新 - 与华为共创尚界H5预售18小时订单突破5万台 与OPPO合作提升智能座舱和互联体验 [36] - 银河全栈座舱3.0对接鸿蒙、安卓、IOS三大系统 手机品牌覆盖率超90% 拓展多设备生态场景 [36] - 获上海市首批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 成为行业唯一在乘用车和商用车均获无驾驶人牌照的企业 [38]
或许,创纪录订单的回旋镖已在路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3 07:06
g88长度贡献奖 中国冷 申报第十届铃轩奖 主 流 车 企 研 发 采 购 专 家 评 选 年 度 零 部 件 让 优秀被发 the state g ■ 扫码咨询 扫码报名 2025年春天,出现过高速公路严重交通事故,后来又因机舱盖上挖出来孔洞可以养鱼而一度被大家质疑的某品牌,现在又因为自己重新定义了"定金"或 者"订金"(总之无论用哪个字都至少突破了简体中文的含义),将汽车升级为"期车"而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这款"期车"6月底正式上市后,有人在上市当晚预订了标准版车型,锁单后第三天,交付周期在该品牌的APP上显示为 31-34 周,但在 7 月初,还未等车 辆开始生产,该车主就收到了支付尾款的通知,且要求在收到通知 7 日内完成支付,否则订单将被取消,定金不予退还。此后,陆续有其他准车主反映 类似情况。 根据该车企 App 上的购买协议,用户锁定订单后,该车企有权根据车辆生产安排或销售等情况通知其支付余款,自收到车辆余款支付通知之日起 7 个 自然日内,用户需要支付全部剩余款项,未按期足额支付或拒绝支付余款的行为构成根本性违约,该车企有权取消订单并解除协议,且已支付的定金不 予退还。 这一次,该车企改能否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