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搜索文档
对话苏伟铭:哪有世界级车企,选择不在中国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2 23:01
战略规划与执行 - 企业成功首要因素是战略规划 需结合技术判断、市场洞察和地缘政治敏感度制定长期方向 [2] - 战略决策需以10年周期为基准 避免静态视角 动态调整业务布局 [5] - 雷诺中国通过战略收缩砍掉3家合资工厂 仅保留易捷特作为电动车出口基地 避免每年数亿欧元亏损 [9] - 轻资产运营是阶段性战略 需随发展阶段调整 雷诺通过四年重组实现40%成本降幅 [17] 中国市场战略转型 - 中国市场规模2006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轿车市场 奠定后续发展基础 [3] - 雷诺停止在华传统燃油车销售 但深化技术合作 将中国作为智能电动技术策源地 [12][13] - 中国供应链使雷诺2万欧元电动车开发成为可能 下一代Twingo纯电车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 [14][15] - 成立ACDC研发中心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 聚焦电池、智驾、芯片等核心技术本土化合作 [20] 全球供应链重构 - 主机厂与供应商关系从采购转向深度绑定 推动中国零部件企业国际化 [25] - 智能电动时代将催生中国版"博世" 未来可能出现3家Tier1巨头 [23] - 中国供应链价值在于完整生态体系 将支撑未来20-30年汽车产业发展 [24] 技术演进路径 - 电动车技术发展分三阶段:三电系统(2018-2022)→电子电气架构(2022-2025)→AI软件周期(2025后) [29] - 当前竞争焦点转向EE架构和操作系统 芯片拓扑结构从5个向20个演进 [29] - 未来5年行业决胜关键在AI能力 场景竞争和用户体验设计成为核心 [32] 行业格局预判 - 车企规模分水岭:100万辆(人工管理)、400万辆(系统管理)、1000万辆(全球货币对冲) [41] - 电动车市场需再经5年洗牌 二手车价格稳定后结束内卷 [41] - 新势力品牌存活取决于规模能力 100万辆是生存门槛 但品牌可能通过资本运作存续 [42] 跨国企业运营经验 - 职业经理人需平衡短期运营(库存/现金流)与长期产业趋势判断 [5] - 企业重组成本优化极限为15-20% 突破需彻底重构商业模式 [17] - 德国BBA培育本土供应商模式可借鉴 中国将复制类似生态链崛起路径 [22][23]
最便宜的奔驰车,又“续命”两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1 22:54
奔驰A级停产计划反转 - 奔驰原定2026年停产的A级车型将延期至2028年生产 [4] - 生产主管约尔格·布尔泽确认这是A级车的"最后一轮生产" [5] - 延期决定源于欧洲市场对入门燃油车的持续旺盛需求 [6] 奔驰A级停产背景 - 奔驰首席技术官薛夫铭3月明确表示第四代A级将是最后一代 [9] - 奔驰计划将紧凑级车型从7款缩减至4款 [10] - 停产后的入门级车型将由基于MMA平台的CLA轿车接替 [10][11] 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五个月奔驰A级在欧洲销量27772辆,同比下降15% [16] - 销量仍高于大多数同级竞争对手 [16] - 欧洲市场对A级需求旺盛促使公司调整停产计划 [20] 奔驰战略调整 - 拉施塔特工厂将专注于MMA平台新车型生产 [17] - A级最后两年生产可能转移至匈牙利工厂 [17] - 延期生产是为MMA平台车型腾出产能的战略缓冲 [18][21] 未来产品规划 - 新一代CLA轿车将率先推出混动和纯电版本 [11] - MMA平台将支持混动与纯电动力系统 [21] - 紧凑车系未来将集中在CLA轿车、猎装版及小型SUV [11][17]
冰箱彩电大沙发,加长特斯拉还是不跟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1 22:54
特斯拉Model Y加长版产品策略 - 特斯拉直营店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加长6座版Model Y不会配备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舒适性配置,改装成本控制在3万元内,整车价仍低于30万元[2] - 特斯拉拒绝在二排安装屏幕,主要出于安全考虑,认为低频使用需求(如秒变大床)不符合其成本控制原则[2] - 2025年7月16日特斯拉仅通过两张照片和"金秋见"三字官宣Model Y加长版,形式极简[4] 乐道L90市场动态 - 乐道L90预售价27.99万元(含电池),电池租赁方案下价格下探至19.39万元,将六座纯电SUV拉入20万元以下区间[8] - 采用双发布会策略(7月10日预售+7月30日最终上市),通过延长宣传周期提升品牌知名度,最终售价可能低于预售价[12][13] - 产品参数包括240L前备厢、900V高压平台、14.5kWh/100km电耗、CLTC续航702km、最大后备厢2161L,电池采用宁德时代5C超充方案[21] - 尺寸全面超越竞品理想i8:长宽高5145/1998/1766mm,轴距3110mm vs i8的5085/1960/1740mm和3050mm轴距[21] 理想i8竞争策略 - 理想i8展车采用奢侈品式营销,设置围栏和预约制,北京仅两家门店展示,定价区间30-40万元[14][15][19] - 内饰升级重点包括更大更高清的二排屏幕、驾驶位独立音区、增强座椅舒适性,延续L8设计语言但提升包裹性[17] - 原计划2024年下半年上市因MEGA事件延期,传播节奏从2025年2月启动,7月29日发布会前通过线下体验和微博话题持续预热[23][24][26] 中大型SUV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大型/中大型新能源SUV渗透率超80%,该细分市场占SUV总量14.6%且增速显著高于行业整体[27] - 当前市场至少有15款竞争车型,家庭用车需求驱动5米以上SUV销量增长,用户将汽车视为"第三生活空间"[27] - 理想开创的增程技术、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已成为行业标配,特斯拉仍坚持差异化安全导向的产品路线[22][28]
《人民日报》头版“任正非”之后,为什么是“魏建军”?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0 23:52
核心观点 - 《人民日报》头版专题报道长城汽车,彰显其"技术立企"发展理念与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度共鸣 [4] - 长城汽车"全球布局+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模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标杆案例,拒绝参与价格战体现战略定力 [4][11] - 魏建军被视为"行业清醒者",其"价值竞争"理念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敢于戳破行业泡沫 [7][9][13] - 长城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与制造,专利授权量居自主整车集团首位 [16][29] 公司战略与成就 - 全球化布局: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累计销量超200万辆,在泰国等地设整车工厂,巴西工厂2025年下半年投产 [20][21] - 技术创新:2025年上半年获授权专利2962项,其中新能源专利1118项,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 [29] - 质量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多款车型获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五星认证 [25] - 试验体系:累计投入近百亿自建试验体系,拥有亚洲最大独立安全试验室 [26] 行业影响 - 魏建军针对"放血式"价格战的批评获政策呼应,商务部、工信部相继出台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措施 [10] - 直指行业品质危机的言论与《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导向不谋而合 [11] - 坚持内燃机技术研发和"不卷价格卷价值"理念经市场检验显现远见 [14] 长期主义实践 - 百年企业战略定力:坚持"不做容易事,只做正确事"的经营哲学 [24] - 品质至上制造哲学:严格把关供应链到工艺流程各环节 [25] - 科技自主战略突围:突破"市场换技术"模式,建立核心技术话语权 [27][29] - 责任引领企业担当:2024年就业扶贫投入2775.29万元,获ESG价值奖 [30]
捷豹“粉色硬汉”,爽约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0 23:52
电动车生产计划推迟 - 捷豹路虎宣布推迟两款电动车的上市计划,纯电揽胜交付时间从2025年底延至2026年,捷豹"Type 00"量产车生产启动时间定为2026年8月,第二款捷豹电动车型可能2027年12月面世 [3] - 推迟原因是首次完全自主生产电动车需要更长的验证周期,内部人士称"这些车型需要比预期更长的验证周期" [4][7] - 公司表示推迟是为了确保新车性能和质量,内部人士认为"延迟对我们有利","不必急于求成" [9] 外部环境与战略调整 - 美国加征25%进口汽车关税导致捷豹路虎暂停对美出口,第一季度销量下滑约10.7% [9][12] - 公司采取短期应对措施包括消耗现有库存、减少关税成本冲击,并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布局 [13] - 英国索利哈尔工厂产能减少15%,约2000名工人临时停工 [13] - 公司启动500名管理层自愿裁员计划,并将2026财年息税前利润率目标从10%大幅下调 [14] 品牌战略与电动化布局 - 捷豹路虎2030年前将全面推出电动化车型,实施"重塑未来"战略 [16] - 发布全新揽胜品牌Logo,保留传统路虎椭圆形标志,形成"品牌之家"战略,包括捷豹、卫士、发现和揽胜四大子品牌 [16][18] - 全新纯电动版揽胜星脉预计2026年4月启动生产,卫士纯电动版本预计2027年第一季度投产 [21] - 公司强调计划和车辆架构具有灵活性,将视市场时机和产品质量谨慎推出新产品 [22] 电动化基础设施布局 - 英国政府资助捷豹路虎支持的电池回收和智能充电项目,其中Mint Innovation牵头项目获81万英镑资金 [25] - 与ev.energy合作试点智能充电技术,数据显示在英国帮助驾驶员平均节省166英镑充电费用,减少489吨二氧化碳排放 [26][27] - 塔塔集团在萨默塞特郡建设的电池工厂预计2027年最后一季度开始生产,比原计划推迟一年 [28] 行业分析与评价 - 业内人士认为推迟在当前形势下非坏事,公司"不急于求成"的坚持体现其深厚豪华基因 [29][30] - 公司表示"到2030年将销售其豪华品牌的电动版本",强调适应不同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灵活性 [10]
魏建军叹气的中国足球,比亚迪抄底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9 23:34
中国男足现状与商业价值 - 中国男足在2025年东亚杯连续失利 0-2负日本 0-3负韩国 全场零射正且控球率仅44% [2] - 国足商业价值大幅缩水 比亚迪以1500万/年赞助中国之队 较此前3000-5000万报价打4折 [6] - 赞助商集体撤离 当前仅剩耐克 中国平安 蒙牛 怡宝4家核心赞助商 耐克要求赞助金额缩水35%并附加FIFA排名前80条件 [10][11] - 中超总赞助额从2018年44.4亿暴跌至2023年6.5亿 [12] 车企足球赞助战略分析 - 比亚迪构建全球化足球赞助体系 包括欧洲杯(4000-5000万欧元) 美洲杯及洽谈2027亚洲杯 欧洲杯期间品牌认知度从18%升至37% [19][21][22] - 现代汽车案例显示足球赞助对品牌国际化关键作用 1999年15亿欧元赞助世界杯后从全球第11升至第3 [16][18] - 中国车企足球赞助历史教训:吉利2001年2500万投资因假球事件退出 力帆20年赞助最终因经营危机终止 斯威1.2亿/年冠名未达预期 [25][26][29][31][33] 民间足球热潮与企业机遇 - 贵州"村超"2023年走红 108支村级球队参赛 抖音话题三天阅读量超1亿 [45][46][48] - 江苏"苏超"2025年升级为全国性赛事 85场比赛吸引理想汽车等企业赞助 [51][52][55] - 民间赛事采用"低票价+高参与+跨界融合"模式 与职业足球形成反差 [50][53] 行业关联动态 - 中国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 行业利润率跌破4% 2025年17家车企被监管部门约谈要求停止恶性竞争 [37][38]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质疑中国足球治理问题 指出假球黑哨等乱象 [42]
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来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8 21:02
产品发布与市场定位 - 东风猛士M817推出两个版本,Pro版预售价32.99万元,Max版预售价35.99万元 [3] - 预售价不到进口路虎卫士起售价(68.8万元)的一半,比一汽丰田普拉多起售价(44.98万元)低12万元左右 [4] - 预售30分钟小订5257台,预售1小时小订9713台 [4] - 定位为"智能越野第一车",填补豪华智能越野市场空白 [7] 华为技术合作与智能化配置 - 全栈华为技术加持,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 [6] - 五大华为核心技术: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乾崑车云、乾崑车控、鲸鳍通信 [8] - 鸿蒙座舱配备15.6英寸华为智慧屏等6块屏,支持四音区声源定位识别 [10] - 乾崑智驾ADS 4端到端延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13] - 配备27个高感知辅助驾驶传感器,包括1个192线激光雷达和3个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 [13] - 乾崑智驾累计总里程35亿公里,辅助泊车累计使用2.3亿次 [15] 动力与越野性能 - 采用两挡纵置11模PHEV架构,具备11种工作模式 [19] - 综合功率505kW,综合扭矩848N·m,零百加速5.2s [21] - CLTC综合续航1300km,馈电油耗7.24L/100km [21] - 接近角37.7°,离去角37°,最小离地间隙333mm,最高涉水深度900mm [23] - 配备VMC智能底盘域控技术,支持蟹行、原地掉头 [21] 安全性能 - 全车高强钢以上材料占比83.2%,2000MPa热成型材料总长12.48m [28] - 车顶前横梁最高承顶压20.2吨,关键位置顶压12.86吨 [28] - 安全电池通过10倍机械振动测试、200倍涉水测试等超国标测试 [30] - 安全气帘保压时长30s,为行业标准5倍 [30] 品牌战略与行业影响 - 猛士917实现从燃油到电动的技术升维,M817实现智能对新能源的超越 [35] - 开创智能豪华电动越野新品类,推动越野车市场向智能化发展 [38] - 引领中国越野SUV开启智能越野新时代 [39]
雷军尚未入局的风口,如今厮杀正酣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8 13:32
大六座SUV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大六座SUV市场参与者数量激增至20余款,较2022年增长超3倍,涵盖腾势N9、深蓝S09、领克900、零跑C16等新车型 [1] - 该细分市场已从新兴领域演变为红海,价格带覆盖50万至十几万,2025年至少有10余款新车集中上市 [1] - 特斯拉计划推出Model Y L车型,定位大六座豪华纯电SUV,轴距超3米,预估售价40万元,预计2025年Q3上市 [4][6] 市场驱动因素 - 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达33.7%(2023年),较2016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30-45岁中产家庭对空间舒适性需求从2020年23%升至2025年41% [9] - 理想和问界率先在5.0-5.3米大六座SUV市场取得突破,其他车企因前期预判不足加速跟进布局 [9] - 理想通过增程技术和家庭场景化配置(冰箱彩电大沙发)建立优势,问界依托华为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技术实现差异化 [12] 竞争格局与价格体系 - 2025年4月C级SUV批发量达5.3万辆,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66%,成为增速最快细分市场 [15] - 价格带分层明显:理想L9/问界M9主导30万+高端市场,深蓝S09/银河M9覆盖20-30万中端市场,零跑C16/东风奕派008下探至15-20万经济型市场 [20][21][22] - 零跑C16以15.58万起售价成为现象级产品,深蓝S09以20.49万起售价击穿30万防线 [20][2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六座SUV市场月销规模为数万台量级,头部效应显著,新进入者需具备核心技术壁垒或精准用户洞察才能突围 [18] - 车企跟风布局主要因高利润空间(理想和赛力斯已实现盈利)及战略价值(品牌提升、技术验证) [12][18] - 行业进入饱和式竞争阶段,后来者需在智能化、场景创新或价格上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20]
Stellantis紧急叫停的技术,丰田、宝马仍在继续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8 13:32
Stellantis终止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发项目 - Stellantis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发项目,主要原因是加氢基础设施有限、资金需求高以及消费者购买激励措施不足,预计2030年前氢动力轻型商用车不会被广泛采用 [2] - 公司将于2026年停止对氢燃料电池合资企业Symbio的投资,Stellantis持有Symbio 33.3%的股份 [3] - 原计划2024年推出8款燃料电池中型和大型氢能源厢式货车,包括雪铁龙e-Jumpy、菲亚特E-Ducato等,大型车型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加氢时间仅需5分钟 [5] 终止氢能源项目的原因 - 欧洲区首席运营官表示氢能源市场仍属小众领域,短期内没有经济可持续性前景 [7] - 战略评估显示加氢基础设施有限、扩大生产所需资本支出高昂、2030年前缺乏强有力的消费者购买激励措施 [7] - 原定2024年夏天在法国和波兰量产的氢动力Pro One车型系列计划被搁置 [9] 终止氢能源项目的影响 - 公司承诺不削减原计划用于生产氢能源商用车辆的工厂员工数量,研发团队将转向其他项目 [11] - 退出可能导致Symbio合资企业陷入不稳定状态,影响相关供应商和就业岗位 [5] - 米其林对Stellantis未协调沟通即正式确认终止决定表示沮丧 [11] Stellantis战略转变 - 新任首席执行官调整战略重点,专注于更经济实惠的车型,应对区域贸易挑战,重塑经销商产品供应 [13] - 公司替代燃料策略转向更侧重电动汽车而非氢能技术,可能影响产品供应和零排放商用车队长期发展方向 [15] - 战略转向突显汽车行业对电动汽车的偏好日益增强,电动汽车在基础设施和可扩展性方面更具优势 [15] 其他车企对氢能源的态度 - 丰田长期致力于氢能源技术研发,改进燃料电池并试验氢燃料内燃机,协助宝马在2028年推出首款量产氢能源汽车 [17] - 现代推出新款Nexo跨界车,看好燃料电池卡车未来应用 [19] - 本田新一代燃料电池模块2027年大规模生产,成本降低50%,耐用性提高两倍以上,与通用汽车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燃料电池 [19] - 大众汽车前首席执行官认为氢能源技术对乘用车不可行,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在大众出现 [19] - 雷诺旗下Alpine品牌展示氢燃料超级跑车,设计燃料电池概念旅行车 [19]
重磅|欢迎加入2025慕尼黑轩辕新汽车之夜暨欧洲-北非商务考察之旅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6 23:24
中国汽车产业出海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已成为关乎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不再是选择题 [2][18] - 公司过去两年已考察东南亚、北美和墨西哥市场,2025年将启动欧洲北非商务考察 [2][19] 2025欧洲北非商务考察之旅 - 考察时间为2025年9月6日至18日,为期13天,覆盖六国九城十余家企业 [4][20] - 德国行程包括参加慕尼黑车展和轩辕新汽车之夜,链接全球产业资源 [5][20] - 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西班牙行程将深度参访中国供应链企业及主机厂 [6][20] - 北非摩洛哥凭借零关税和低成本制造优势,成为中国汽车进军欧美的跳板 [7][20] 考察具体行程安排 - 德国慕尼黑:造访英飞凌、亚马逊云,参加慕尼黑车展和轩辕新汽车之夜 [25][28] - 波兰克拉科夫:参访京西集团等公司 [30] - 匈牙利布达佩斯:参访瑞声、保隆、宁德时代 [32] -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参访玲珑轮胎、敏实集团 [34] - 西班牙巴塞罗那:参访HRC、奇瑞-EV MOTORS合资公司 [36] - 北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参访国轩高科等公司 [38] 考察意义与目标 - 此次考察是对全球市场的深度调研,旨在突破思维边界并寻找破局路径 [8][21] - 活动由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与轩辕同学联合组织,聚焦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圈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