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K2 Thinking再炸场,杨植麟凌晨回答了21个问题
36氪· 2025-11-12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能涌现 ,作者邓咏仪 智能涌现 . 直击AI新时代下涌现的产业革命。36氪旗下账号。 Ask Kimi Anything. 文 | 邓咏仪 编辑 | 苏建勋 来源|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Unsplash 继上周发布K2 Thinking再度引起全球热议后,很快,北京时间凌晨11月11日,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以及合伙人周昕宇、吴育昕,在Reddit社区进行了长 达数小时的线上AMA(Ask Me Anything)环节,解答新模型相关的问题。 这也是数位联创第一次共同露面。 从高举高打到转向模型技术冲锋,如今的Kimi不再投流,愈发安静了。这次的新模型发布,和三个月前K2发布一样走低调路线:不开线下正式发布会,在 社区直接发布模型。 团队主创选择在Reddit、知乎上回答问题,也和Kimi现在的开源路线一脉相承——这些社区都是AI从业者、极客聚集的地方。 国外开发者们毫不吝啬对Kimi K2的喜爱。AMA环节开始后,数十个问题很快填满讨论串,夹杂着对Kimi性价比、开源深度的称赞,"绝对伟大的模型!"不 少用户表示。 不少开发者还现场"催更",希望Kimi团 ...
「六千都给不到」,计算机专业怎么了
36氪· 2025-11-12 21:35
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现状 -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仅为82.4%,在61个主要专业类中排名倒数第十一,显著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86.7% [6][8] - 就业市场呈现岗位需求收缩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即使985、211高校的学生也感受到压力,求职不顺利 [5][9] - 行业高增长时期的人才溢价正逐步消退,2023届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应届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771元,相较2021届下降115元 [17] 行业供需关系变化 - 企业招聘策略趋于保守,2025年第三季度招聘数量增加的企业占比为30.2%,较第二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互联网/游戏行业招聘增长更弱,招聘数量增加的企业仅占17.65% [23][25] -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供给持续高位,全国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达955所,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院校达661所,两个专业的全国毕业生规模均超过10万人 [27][29] - 供需错配导致行业门槛大幅提高,企业更倾向于筛选学历背景优秀的求职者,并对项目经验和成果提出更高要求 [33] 薪资水平与预期变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薪资优势显著下降,从常年位居高薪专业榜单前五,跌至2023届的第二十七位 [17][18] - 毕业生预期薪酬与现实薪资差距拉大,许多企业为应届生提供的月薪低于6000元,远低于毕业生预期的6000至8000元范围 [19] - 为适应市场,求职者主动下调薪资预期,有毕业生将预期薪资下调了3000至4000元 [19] 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 - 教育部门与高校开始对计算机类专业进行调控,多个省份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列入控制新增或限制新增目录 [35] - 人工智能浪潮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市场对AI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相关岗位薪资呈上升趋势 [38][39] - 计算机背景人才正积极适应变化,通过自学AI技能以匹配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利用AI解决专业难题的新需求 [39][40]
李想直管人事,华为系高管淡出理想管理层|36氪独家
36氪· 2025-11-12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汽车 ,作者肖漫 36氪汽车 . 看懂汽车产业新百年。36氪旗下智能电动车产业报道公号。 理想曾经激进的人事管理方式 或将发生变化。 文 | 肖漫 编辑 | 李勤 来源| 36氪汽车(ID:EV36k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36氪汽车独家获悉,理想汽车发布内部公告,宣布多项组织和人事调整。调整内容包括: 组织与财经群组下辖一层组织"组织部"与"人力资源"整合为"人力资源",并入产品与战略群组; 杨海山是理想元老级员工,自2016年10月起担任理想汽车售后总监,全面负责理想汽车售后的系统搭建等工作,此前曾供职于应 用材料中国、华晨宝马等公司。 李想目前还直接管理汽车业务相关的产品线、产品部、品牌、战略等团队,但此前李想曾表示将更多精力投入AI(人工智能)领 域。他每周会参加四到五次AI会议,并设立了每周一次的AI例会。 虽然李想曾多次公开表示,理想汽车未来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但目前,理想的AI业务投入主要还在辅助驾驶VLA (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等领域。而且理想今年已经流失了多位AI大牛,包括负责AI算法落地的夏中谱,负责VLA的技术研发 的贾鹏等。据悉,贾鹏离开 ...
段永平罕见深度访谈:一口气讲透投资、经营和AI的80条重点
36氪· 2025-11-12 17:10
投资理念 - 投资的核心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5][6][7] - 投资简单在于需要看懂生意和未来现金流 不容易在于大部分公司难以看懂 [8][9] - 安全边际指对公司的理解程度而非价格便宜 [10][11] - 投资决策基于未来现金流而非市盈率 需持续计算机会成本 [12][13][14][15] - 炒股很难赚钱 大部分散户在牛市熊市均亏损 量化基金和AI加剧难度 [16][17] - 满仓主义 长期持有是意向但需权衡机会成本 [13][14] 公司理解与决策 - 懂公司是灰色地带 不应过度关注市场动态 [19][20] - 不懂企业应避免投资或选择伯克希尔/标普500指数 抄作业滞后且风险高 [26] - 投资生涯差别在于少犯错误 避免一错到底 [24][25] - 决策基于"不为清单" 通过教训明确界限 如不做代工 [32][33] 企业文化与经营 - 企业文化核心为本分、诚信、用户导向 愿景是更健康长久 [31][39][40] - 管理无法挽救公司 战略和文化问题更关键 如诺基亚 [34] - 创始人离开公司困难 但信任团队且避免干预CEO决策 [30][31][32][33] - 共同价值观人员需筛选 文化如北斗星指引方向 [34][35] 行业与公司案例 - 理解苹果、腾讯、茅台 苹果企业文化优秀且注重用户体验 [38][40] - 苹果曾犯错误如推迟大屏手机 但AI落地手机可能推动股价翻倍 [52][53][54] - 茅台独特口味和文化受认同 国企属性稳定 价格波动时需考虑机会成本 [56][57][58] - 电动车行业差异化小 生意艰难 不认同特斯拉CEO品行 [62][63] - 英伟达生态强大 黄仁勋愿景一致 拼多多文化可信但需关注环境 [65][66][67][68] AI技术影响 - AI是工业革命级变革 但伴随泡沫 本质是计算机应用量级提升 [45][46][70] - AI可能替代部分搜索 但谷歌仍具价值 将创造GDP增量但导致失业 [47][71][75] - AI提升研究公司效率 但无法影响长期持有策略 如茅台 [73][74] - AI使技术分析炒股更危险 量化策略加剧散户被收割风险 [48][17]
36氪冯大刚对话博彦科技创始人王斌:全球化、「田忌赛马」与AI破局
36氪· 2025-11-12 17: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IT服务行业面临从追求规模到追求价值的根本性战略转型,生成式AI和地缘政治正在重构游戏规则 [2] - 博彦科技作为行业巨头正进行高难度转身,试图打破“规模陷阱”,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咨询,并通过全球化寻找新增长点 [2] - 公司明确两大战略方向:咨询升级和全球化,并以AI能力作为技术底座和效率武器,推动组织人才从“郭靖”型向“黄蓉”型进化 [14] IT服务行业的规模悖论 - 行业竞争极度分散化,依赖“人海战术”和残酷价格战,多数企业用利润率换取生存空间 [2] - 中国IT服务行业利润微薄,海外市场并非如此,核心原因在于国内大客户定制化需求极高且习惯将任务切细,导致乙方议价能力极低 [6] - 追求规模导致“一变low,就变大”的循环,但规模在特定发展阶段是必要的抗风险手段和完善组织体系的基石 [6] 博彦科技的战略转型: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咨询 - 公司新定位为“面向全球的咨询、行业解决方案与数智技术服务提供商”,核心变化在于“数智技术” [8] - 转型核心是从“给人力”转向“给建议”,从“交付人头”转向“交付价值”,技术层面要领先客户一步,模式层面要主动研究客户 [8][9] - 新加坡樟宜机场电商平台项目是标杆案例,提供从咨询、策划到开发、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未来“按结果付费”模式的雏形 [9] 全球化(出海)战略 - 公司更倾向于使用“全球化”而非“出海”一词,其基因源于1995年服务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经验 [11] - 竞争策略采用“田忌赛马”:印度巨头(年销售收入几百亿美金)是“上等马”主攻欧美,博彦科技则以“上等马”兵力主攻东南亚等“中等马”市场 [11] - 东南亚是AI和数字化热点,也是中国企业出海重点,博彦科技与阿里、华为等国内大公司建立生态合作“一块走出去” [11][12] - 地缘政治带来的数据本地化需求被视为机会,各国强调数据主权需要建立自身体系,为公司带来新需求 [12] AI时代的人才与组织进化 - 公司需要人才从稳重踏实的“郭靖”型(擅长执行)向聪明灵活的“黄蓉”型(擅长创新)转变 [14] - AI正在史无前例地放大“超级个体”价值,顶尖人才产出可能从“顶10个”变为“顶100个”,关键在于挖掘而非培养 [15] - 公司长远信念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帮助国际化企业“少走弯路”获得成功 [15]
燃油车又杀回来了
36氪· 2025-11-12 17:10
以下文章来源于棱镜 ,作者岳家琛 棱镜 . 腾讯新闻出品栏目,《棱镜》聚焦泛财经深度记录。 今年1至9月,乘用车国内总销量为1704.4万辆,据此计算,燃油车销量占比为47.76%,仍占据半壁江山。 据汽车之家数据,今年9月,月销超万辆的车型共72款,其中33款为燃油车。 "燃油车'退场论'为时尚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如是说。"燃油车的这次反弹,也是市场在一次狂热后趋于理性的回调。"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道。 "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赛道完成了惊艳的弯道超车,但燃油车、混动车型同样存在市场需求,自主品牌不应过分'偏科'。"崔东树说。 以价促量 "逆势回暖"的暖流从何而来? 文 | 岳家琛 编辑 | 孙春芳 来源| 棱镜(ID: lengjing_qqfinance ) 封面来源 | unsplash 在新能源"霸麦",电动化成为主流叙事的当下,燃油车生命力依然顽强。 10月21日,中汽协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9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为10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6.4%,已经连续 四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将时间扩大到今年1—9月,传统燃油车国内累计销量为814.1万辆,同比增长1. ...
巴菲特「隐退」
36氪· 2025-11-12 17: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以下文章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记者 权威、专业、深度、有趣!用经济思维看世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80007 六十载传奇"落幕"。 文 | 吴斌 编辑 | 张星 金珊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ID: jjbd21) 封面来源 | IC photo "我对自己能在95岁时仍健在感到既惊讶又感激。年轻时,我可没料到能活这么久。"当地时间11月10日,沃伦·巴菲特在他的"谢幕信"中感慨。 95岁高龄的巴菲特去意已决。他在信中宣布,从今年起,他将不再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度报告,也不会再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长篇大论。 在巴菲特长达数十载的经营下,伯克希尔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从1964年到2024年,伯克希尔的总收益率达到惊人的5502284%,而同期标普500指 数收益率只有39054%;从1965年到2024年,伯克希尔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19.9%,远高于标普500指数的10.4%。 尽管巴菲特即将"退休",但60年暴赚5.5万倍的财富神话将永远是价值投资的生动注脚。 六十载传奇"落幕" 1965年,巴菲特收购了伯克希尔。自那时起,他就一直担任董事长和 ...
中国男人捧红的「羽绒服贵族」,成功截胡加拿大鹅
36氪· 2025-11-12 08:1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羽绒服市场竞争激烈,昔日王者加拿大鹅市值较巅峰期缩水超440亿元人民币,其控股12年的贝恩资本正考虑出售该公司[6][7] - 在加拿大鹅失宠的同时,定位更高端的Moncler在中国市场迅速爆火,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18.4亿欧元,并强调中国市场仍有强劲需求,增长继续领跑亚洲地区[10][11] - 中国本土品牌积极冲击高端市场,波司登推出售价万元以上的登峰系列瞄准户外登山赛道,高梵的英国皇室高定系列售价达5980元,25-35岁人群已成为中高端羽绒服消费主力军[76][77] Moncler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Moncler被誉为“羽绒服爱马仕”或“羽皇”,产品定价五位数起步,其客群购买力高于加拿大鹅客群,品牌位于羽绒服鄙视链顶端[13][18] - 品牌通过高价格门槛精准定位新中产,一件男士黑色羽绒服价格在15000-25000元,比始祖鸟贵三倍,价格卡在“中产踮踮脚就能够着”的位置,成为社交货币[19][47][48] - 实施高SKU策略,官网搜索“羽绒”可出现657款产品,款式量远超同类品牌,精准击中男性消费者的收藏欲[55][56] Moncler产品力与品牌历史 - 品牌1952年创立于法国,最初生产登山装备,1954年推出第一件羽绒服,比中国最早的羽绒服品牌鸭鸭早20年[25][26][28][29] - 产品选材极致高端,使用一年只产一季的鹅绒,仅选取匈牙利及法国特定地区的顶级“四片鹅绒”,并采用日本优质高密度尼龙面料,每平方米重量仅33克[50][51] - 2003年品牌濒临破产,意大利企业家Remo Ruffini收购后将其重塑为时尚单品,聘请Valentino、GUCCI等奢侈品牌创意总监,使羽绒服成为时尚宣言[36][38][40][55] 中国男性消费市场趋势 - 2025年中国男性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8%,单身男性消费潜力突出,更愿为品质和格调买单[62][63] - 男性消费重心从婚恋家庭转向运动、游戏、户外、科技等领域,如2024年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销量突破2900万份,销售额90亿元,超80%玩家为男性[65][67] - 男性购物更注重“面子”和稀缺性而非性价比,Moncler尤其受有实力中年男性欢迎,北京SKP男装店曾创下单店销售额破亿的记录[68][69][71][74]
Monolith完成4.88亿美元募资
36氪· 2025-11-12 08:12
公司募资里程碑 - Monolith近期完成美元VC二期和人民币VC一期基金的募资终关,总计规模为4.88亿美元[4] - 加上其对冲基金规模,公司总管理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4] - 此次募资正值公司成立四周年,团队用1400多天达成新的里程碑[5] 募资市场反应与策略 - 美元和人民币募集均获得初始目标160%左右的认购意向,共计约6.3亿美元,但公司最终选择“克制的扩张”[6] - 美元基金从正式启动到最终关闭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6] - 此次募资成功被视为寒冷多时的一级市场,尤其是美元基金募资的一个好消息[6]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 - 投资策略呈现“投向稳定”和“精准命中”的特点,赛道高度集中于人工智能主线[7] - 投资组合覆盖AI产业链关键节点,包括大模型(月之暗面)、AI教育(与爱为舞)、智能机器人(星迈创新、乐享科技)及算力芯片(沐曦)[7] - 多个被投项目表现突出:月之暗面估值从亿元级跃升至几十亿美元级;沐曦科技已顺利IPO过会;星迈创新、乐享科技、与爱为舞等在投后一年内均完成多轮融资且估值快速上升[7] - 在Preqin 2025年全球最佳业绩表现投资机构排名中,Monolith在管理规模2.5亿至4.9亿美元分类中排到全球第四位[13] - 公司投资理念为“最大的变化中最好的公司”,核心在于“找alpha”,是典型狙击手式中型基金打法[14] 团队能力与市场定位 - 投资团队成员大多具备AI、硬件、产品等实操背景,能理解技术逻辑并快速判断商业落地可能性[9] - 公司被视为新一代中型精品基金的代表,处于“既不是巨头老牌基金,也不是刚刚成立的新基金”的有利位置[12] - 公司GP曹曦个人凭借对快手和宇树的早期投资,在2025年获得福布斯Midas全球创投人排名第39位[13] 双币基金战略布局 - 此次募资是Monolith首次募集人民币基金,标志着其完成从“纯美元”向“双币结构”的跨越[17] - 首支人民币基金LP中市场化资金占主要比重,以保证投资策略的自主性和灵活性[18] - 人民币基金旨在抓住本土AI创业者黄金窗口期,覆盖更多硬件、机器人、芯片等早期项目,与美元基金形成补充与分工:美元聚焦模型与应用层的全球化项目,人民币则承接硬科技、具身智能等方向的本土化落地[18] 行业趋势与公司机遇 - AI投资已呈现“卷”向早期的趋势,LP核心评判标准是“离一线是否足够近”和“对最优秀创业者是否有足够吸引力”[8] - 美元LP有回流中国市场迹象,希望参与中国AI、具身智能、消费硬件的潜在机会,有限的资源导致对GP的极致精选[12] - 本土人民币基金结构正从泛产业转向深科技,从平台化转向精品化,公司恰好踩中海外资金关注回暖与本土基金结构调整的交汇点[19]
蚂蚁集团领投了一家核聚变公司,背靠中科大,融资数亿|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11-12 08:12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隐山资本、紫金矿业、彼岸时代、心资本、元禾璞华、联美控股、鼎和高达跟投,老股东民银国际和仁发新能持续加注 [5] - 融资资金将用于提升在建装置性能、部署关键技术及扩充团队,以全力推进公司独有的"场反位形"聚变能源技术研发 [5] 公司技术与研发进展 - 公司核心技术为"先进场反磁镜聚变路径",该技术自2013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KMAX-FRC课题组持续开发和实践,成果已发表于多个国际权威期刊 [5] - 公司在建装置计划于2025年底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该节点是技术工程可行性的关键验证,也将为后续更高参数装置的研发奠定基础 [4][9] - "场反位形"技术路线具有结构简洁、建造成本低、迭代快、应用场景灵活等优势,其关键指标"聚变三乘积"已接近点火水平 [9] 团队背景与优势 - 创始人孙玄教授深耕聚变领域20余年,兼具中美主要聚变实验室、企业、高校的科研和工程经验 [7] - 团队成员多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具备从物理实验到工程落地的完整技术实现能力 [7] 行业前景与市场动态 - 据Keytone Ventures预测,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964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951.4亿美元 [7] - 伴随AI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能耗问题凸显,聚变能源已成为科技巨头重点关注的战略方向,微软已投资Helion Energy并签署50MW购电协议,Google也携手CFS达成200MW购电协议 [8] - 中国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将核聚变列为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赛道,美、德等国也相继推出专项战略和资金计划 [8] 技术路线对比与商业化探索 - 与面临建设成本高、结构复杂等挑战的托卡马克主流装置相比,场反位形路线正成为备受关注的替代方案 [9] - 公司已启动多元化商业探索,为高校和研究所提供诊断与加热装置核心部件,并积极布局中子源、同位素生产等非发电类增值业务 [10] - 美国Helion Energy计划于2025年实现Q>1,并目标在2028年实现50MW电力供给,TAE公司则预计在2030年前后建成氢硼聚变电站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