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8点1氪:英伟达将收购50亿美元英特尔股份;香港发生65公斤黄金大劫案;苹果承认iPhone 17系列产品相机存在漏洞
36氪· 2025-09-19 08:56
英伟达将收购50亿美元英特尔股份 9月18日,据英伟达官网消息,英伟达表示将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并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个人计算产品上展开联合开 发。 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50亿美元。 整理 |Purple 点击上方【36氪随声听】,一键收听大公司热门新闻。听完音频记得添加进入 【我的小程序】 中哟! 9月18日消息,苹果公司计划发布修复程序,修复iPhone Air和iPhone 17 Pro相机中的一个漏洞,该漏洞会导致照片中出现黑框和白色波浪线。据悉,这个问 题最早由国外一名叫亨利·凯西的记者在上评测iPhone Air 时发现的。凯西在演唱会拍摄时注意到,大约拍摄的照片中每十张就有一张出现小块黑屏和部分白 色波浪线。 该名记者随后与苹果联系反映情况,并获得了官方确认。苹果公司表示,这个问题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例如LED显示屏非常亮,直接照射到相机上。公 司已经修复了这个问题,并计划发布修复程序,不过目前尚未公布具体修复补丁的推送时间。(红星新闻) 特斯拉正重新设计饱受安全争议的车门把手 根据合作协议,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 ...
「最委屈的985」,将中国光伏送上全球第一
36氪· 2025-09-19 08:56
文章核心观点 - 兰州大学校友主导的光伏企业推动中国光伏产业从技术追随者发展为全球领导者 通过选择单晶硅技术路线实现颠覆性突破 [9][24][71] - 兰州大学凭借扎实的物理 化学学科基础和地域劣势转化的科研优势 成为光伏产业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基地 [49][55][69] - 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产业链各环节占比超90% 并持续刷新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15][30][67] 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变革 - 全球光伏产业早期以多晶硅技术为主导 因技术门槛低且投入少 尽管光电转换效率较低 [17][18] - 隆基绿能创始人团队通过技术分析坚定选择单晶硅路线 认为其在发电成本上具备长期优势 最终改变产业格局 [23][27][24]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90% 2011年西方"双反"调查重创多晶硅企业 单晶硅企业隆基迎来发展机遇 [28][29] 兰州大学校友产业影响力 - 隆基绿能由兰州大学物理系同班同学李振国 钟宝申 李文学创立 被称为"光伏三剑客" 单晶硅片过去十年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组件过去六年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两名 [9][11][30] - 光伏产业链关键企业均由兰大校友主导:TCL中环副董事长沈浩平研发全球首创G12太阳能单晶硅片 禾望电气创始人韩玉 连城数控实控人李春安均来自兰大 [32][35][36] - 兰大校友企业突破金刚线切割技术 将硅晶切片成本从2005年5-6元/片降至2020年0.3元/片 [36] 中国光伏产业全球地位 - 中国在多晶硅 硅片 电池片 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占比均超过90% [15] - 2024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达839太瓦时 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306.2太瓦时) 印度(136.8太瓦时)分列二三位 [16] - 隆基绿能持续突破技术极限:2022年晶硅电池转换效率26.81% 2024年5月达27.3% 10月组件效率25.4%打破海外品牌36年垄断 [30] 兰州大学科研与学科实力 - 物理 化学学科实力雄厚:物理学专业2025软科排名全国第19 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第127位 QS稳定全球前300-400名 [53][54] - 恢复高考后本科校友中产生12名两院院士 109名国家杰出青年 80年代赴美留学物理化学考试连续4年全国第一 [48][50] - 氢能与低碳中心研发"液态阳光"技术:全球首套千吨级示范工程实现太阳能→电能→绿氢→甲醇的能源转化 综合效率提升6.3% [60][62] 产学研融合创新 - 草学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与光伏结合 研发光伏场区植被配置模式 编制《干旱半干旱区光伏电站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导则》 [63][64] - 毛乌素沙漠东昇光伏电站通过植被恢复实现生态修复 光伏发电 环境治理与农牧民增收协同发展 [66] - 隆基研发团队核心来自兰大: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为兰大物理系毕业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科研人员长期驻场研发 [30]
「AI+农业」破解行业痛点,「麦麦科技」获过亿元Pre-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19 08:56
核心团队由三类跨界精英组成,形成了"懂农业、强技术、善商业化"的稳固三角架构。 文 | 李小霞 封面来源 | 企业官网 36氪获悉,"麦麦科技集团"(下简称"麦麦科技")已完成超1亿元的Pre-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元,由启鸿育远、星连资本、 春光里、鸿链启元等机构联合领投,部分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AI农业大模型、智能传感设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 据麦麦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楠透露,此次融资是近期智慧农业领域最大规模的早期融资。 最初两年,用李楠的话说,公司更像一个"农业技术方案集成商",把各类技术拼凑起来解决农民的具体问题,面对的是客户的技 术性需求。中间麦麦科技为了做最懂产业的科技公司,又完成了新模式的创新,既给客户提供技术能力,同时帮其完成产销的对 接。 真正让麦麦科技建立壁垒的,是从2021年就开始投入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经过几年探索,麦麦科技已成功构建了"模型+数据 +场景"的核心底座,以及覆盖"描述、诊断、预测、决策"的完整作物生长模型体系,深度赋能农业种植管理关键环节,在作物模 型、数据算力、场景深耕等方面建立起了优势。 超级大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是麦麦科技依托物联网、A ...
从孤儿到30亿美元CEO,一位90后富豪的爽文逆袭路
36氪· 2025-09-18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暗涌Waves ,作者暗涌 暗涌Waves . 钱的流向,人的沉浮。36氪旗下投资报道账号。 文 | 任倩 编辑 | 陈之琰 来源| 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 | 《疯狂独角兽》剧照 高速公路上,善迪打开车窗抛洒钞票,只为打动技术合伙人一起创业; 酒店发布会中,不惜下跪才拿到与中国物流公司合作机会的善迪突然得知被剥夺了CEO身份,大闹一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份从19%稀释到1.9%; 暴雨下的泰国街头,亲自驾驶卡车的善迪被撞昏迷,成群的黄色摩托赶来支援,用塑料袋包好散落一地的包裹紧急送往机场; 晴空万里的一天,善迪下班发现有人把一颗子弹放在车子引擎盖上,还留一张纸条"你的性命只值一颗子弹"...... 这是泰剧《疯狂独角兽》里的经典名场面,也是故事原型人物——泰国华裔企业家、Flash Express(闪电达)创始人李发顺的真实人生。 简述李发顺的成长轨迹就像在阅读一部爽文小说。 13岁父母离异,在孤儿院长大,经常打鸟果腹、偶尔吃一次方便面泡冷米饭就是天堂。为了生存,李发顺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捕捉需求。上学期间靠向 中国留学生卖老干妈、泡面、香烟赚取生活费,甚至自 ...
河南第一高楼,批量制造霸总剧
36氪· 2025-09-18 21:35
房地产行业转型短剧拍摄场景 - 房地产行业将闲置或低效空间开放给短剧拍摄以提升物业使用率和增加经营收益[16] - 恒大养生谷售楼处因开发商资金困境闲置后成为短剧剧组抢手取景地[4][16] - 一线城市写字楼及产业园面临空置压力 主动招揽短剧剧组并接受日租或时租形式[6][17] 短剧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 超越中国内地全年电影票房总额425.02亿元[13] - 2025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估达634.3亿元 增长率25.6%远高于同期电影市场[13] - 微短剧市场预计2027年突破1000亿元[13] 房地产企业具体布局案例 - 绿地集团在河南郑州落地"剧引力"短剧基地 总用地面积近604亩[7] - 绿地集团与10余家短剧公司合作 覆盖业态包括城市地标/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住宅项目等[10] - 绿地集团计划对存量项目改造 打造年承载超1000部短剧拍摄的实景基地[12] 短剧拍摄场地租赁经济模型 - 租赁拍摄场地占短剧核心成本10%-20%[17] - 售楼处和别墅场地费约几千元一天 月收入可达几万元[17] - 一线城市200平方米办公室日租价格约1500-2000元 较月租溢价66%-122%[18] 区域市场发展现状 - 河南微短剧制播量占全国约四成产能 2024年备案超5000部[14] - 西安孚希AI影视产业中心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创单日接待10个剧组纪录[5] -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占地1.7万平方米 投资1500万元 已产出近700部微短剧[16]
融资数亿、核心技术全自研,这家卫星通信厂商打破海外垄断|潜伏独角兽
36氪· 2025-09-18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欧雪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 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 文 | 欧雪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企业供图 当人们还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星链"等明星公司时,一批中国民营企业正悄然攻克关键技术,撕开曾被西方产品垄断的市场。 位于南京的控维通信便是其中之一。公司专注卫星通信产品与运营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卫星通信网管系统、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车载、船载、机载、物 联网终端等,高轨、低轨均可兼容。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在国内高通量终端市场占有率第 一。 控维通信成立于 2017 年,创始团队源自军工体系,具有丰富的卫星通信技术积累。成立仅一年,控维通信就基于自研的调制解调与卫星网管算法,推出 首款全国产化卫星通信终端,并实现批量化生产。 目前,控维通信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科新浚、中信聚信等国有背景基金与一线市场化机构,融资总金额超 2.5 亿元,并正在推进新 一 ...
中信证券9月18日全情报分析报告:「分析美联储降息对港股市场影响」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09-18 21:35
股价表现 - 9月18日放量下跌2.21% 收盘价28.35元 较昨日下跌0.64元 开盘价29.01元[5][6] - 当日交易量373.00万手 成交额107.13亿元 换手率3.06%[6][7] - 3日累计跌幅4.19% 5日累计跌幅6.53% 总市值4201.63亿元[7] 美联储降息影响分析 - 历次美联储降息对港股短期提振效应显著 除2019年及2020年特殊情形外均表现较好[8] - 本轮为预防式降息 美国就业降温但经济韧性犹存 旨在应对潜在风险[8] - 短期利好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 中长期若中美同步宽松将带动港股外资流入[8] - 当前外资增配空间广阔 港股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8] 舆情传播分析 - 事件舆情信息总量166条 正面信息116条占比69.9% 负面信息0条 中性信息50条占比30.1%[9] - 传播主渠道为今日头条平台 传播篇次5条占比3.01%[11] - 舆情事件影响力排名前三为:上半年上市券商业绩回暖、上半年资管居首、上半年投行成绩亮眼[19] 资金流向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下跌0.99% 尾盘"卖一"处有107万手大单 卖盘金额达31亿元[21] - 当日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 公司资金净流出27.01亿元[21] - 市场对下跌原因存在多种猜测包括获利盘止盈、机构操控或倒仓等[21] 潜在利好因素 - 降息预期可能增加港股投资兴趣 提升券商交易量和收入[19] - 预防式降息减少经济衰退担忧 增强投资者信心[19] - 成长板块受益使公司作为主要投资者获得增长红利[19] - 中美同步宽松预期带来外资流入 增加交易量和投资咨询需求[19] - 稳增长政策背景下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提升资产配置需求[19]
刚刚,梁文锋发Nature了
36氪· 2025-09-18 18:18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东西 ,作者陈骏达 智能产业新媒体!智东西专注报道人工智能主导的前沿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带来的千行百业产业升级。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 梁文锋团队正面回应蒸馏质疑, 发布详尽安全报告。 文 |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来源| 智东西(id:zhidxcom) 封面来源 | IC Photo DeepSeek再度开创历史! 9月17日,由DeepSeek团队共同完成、梁文锋担任通讯作者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研究论文,登上了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的封面。 DeepSeek-R1论文首次公开了 仅靠强化学习,就能激发大模型推理能力 的重要研究成果,启发全球AI研究者;这一模型还成为 全球 最受欢迎的开源推理 模型 ,Hugging Face下载量超1090万次。此番获得《自然》的认证,可谓是实至名归。 与此同时,DeepSeek-R1也是 全球首个经过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 。《自然》在社论中高度评价道: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都还没有经过独立同行 评审, 这一空白"终于被DeepSeek打破"。 《自然》认为,在AI行业中,未经证实的说法和炒作已经"司空见惯",而De ...
对话上品堂刘旭升:千亿海参市场的「新变量」,鲜炖品类能否打开增量空间?
36氪· 2025-09-18 18:18
有机鲜炖如何重构消费者对海参的期待? 1700多年前,渤海湾的渔民在赶海时,偶然捕获到肉厚体韧的"土肉",通过炙烤的方式完成了海参最早走进人类饮食的历史。 在吴国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里,也有相关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 这一吃,便是一千七百多年。从三国时期的"炙食土肉",到明清宫廷的"竹影海参",海参的滋补价值被代代相传。东晋文学家郭璞在《江赋》中曾以"土 肉石华"盛赞海参的珍奇。 从古代皇室的御膳珍品,到近代沿海人家的节庆佳肴,海参始终带着"珍贵"的标签。却也始终困在"干制保存"的枷锁里。 没人细算过,那数小时的泡发水中,究竟流失了多少营养;也没人质疑过,高温炖煮后,海参里最关键的海参皂甙、海参多糖、氨基酸等是否还能留存。 直到薛长湖院士团队用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传统干海参经泡发、高温水煮后,核心滋补成分流失率竟超60%——相当于人们花高价买来的海参,近 三分之二的价值都悄无声息地消散在水中。 将时钟拨回到2003年,这种"营养流失"的行业痼疾就已引起上品堂创始人刘旭升的警觉。当时已推出即食海参品类的团队发现,经过多次泡发的海参"不 好吃、没味道"。后来才知 ...
不差钱的腾讯,也开始借钱了?
36氪· 2025-09-18 18:18
核心观点 - 腾讯控股时隔四年首次发行90亿元人民币点心债 主要用于支持大规模股份回购计划及优化债务结构 而非单纯到期债务再融资 [5][6][9][10] - 公司采取类似苹果的资本策略 通过低利率发债回购股票提升每股收益(EPS)和股东回报 形成股价正向循环 [16][21][24][25] - 当前人民币低利率环境使点心债融资成本显著低于美元债 为财务结构优化提供契机 [9][12][18] 债务发行细节 - 发行规模90亿元人民币票据 扣除费用后净额约89.7亿元 拟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6] - 此为2021年4月以来首次发债 打破四年沉默期 [6] - 现存到期债务包括2026年1月到期的10亿美元债券和4月到期的5亿美元票据 [8]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2025年前两季度自由现金流分别达471亿元和430亿元人民币 [8] - 当前债务总额105亿元 远低于自由现金流规模 [8] - 现金储备充裕 兑付到期债务无压力 [8][9] 回购计划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11日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499.54亿港元 占总股本1.02% 规模位列港股第一 [10] - 汇丰控股以252.53亿港元回购额居第二位 [10] - 回购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25.99亿港元 2024年1120亿港元 2025年目标800亿港元 [10] 资本策略转型 - 2021年前以对外投资为主 2021年三季度投资公司收益净额265亿元 占当期盈利67% [10] - 2022年后为对冲大股东Prosus减持 转向回购主导模式 [10] - 当前通过发债支持回购 标志资本策略向苹果模式靠拢 [24][25] 苹果对标案例 - 苹果2013年发行170亿美元债券启动资本返还计划 2017年现金超2000亿美元时仍发行50亿美元债券 [17] - 2021年2月发行65亿美元债券后启动50亿美元回购 2023年5月发行超50亿美元债券 [18] - 2025年5月发行45亿美元债券 获100亿美元超额认购 [18] - 回购显著提升EPS:2017年净利润增5.8%但EPS增10.2% 2023年净利润降2.8%但EPS持平 [21] - 长期债务近900亿美元情况下 净资产收益率仍达35% [22] 财务优化效应 - 点心债利率低于美元债 提供债务置换机会 [9] - 回购减少流通股数 直接提升EPS:2025年Q1-Q2 EPS同比增长17% 超越同期14%和16%的净利润增速 [24] - 低融资成本结合回购操作 形成股东价值最大化正向循环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