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小鹏机器人,为啥真的像人?
36氪· 2025-11-11 08:10
智能涌现 . 直击AI新时代下涌现的产业革命。36氪旗下账号。 秘诀是:"弹性体材料"。 文 | 邱晓芬 编辑 | 苏建勋 来源|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公开网络 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在上周被新能源车厂商小鹏炸了锅。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能涌现 ,作者邱晓芬 11月5日小鹏发布的人形机器人IRON,由于步态太过拟人,且被发现有人耳轮廓、后背有疑似女性内衣的凸起,被不少人质疑:"IRON里面藏着真人模 特"。 随后,何小鹏发布视频回应质疑,他用剪刀将IRON腿部的布剪开,让机器人走了一圈。又拉开了其后背的拉链,露出了乳白色、带有密集网格结构的机 器人躯体。 用"弹性体"给机器人造肌肉 何小鹏拉开IRON拉链 可公众的好奇仍然存在,为什么不同于大多数机器人僵硬、卡顿的行动姿态,小鹏机器人在行走时能如此丝滑拟人? 当中的秘诀,既包括了仿生脊柱设计、82个关节自由度、大模型训练人类步态等关键技术,据"智能涌现"了解, 其中的核心突破,是一种应用在机器人" 肌肉 "的新型材料:弹性体。 【有关小鹏机器人的更多信息,可以参照"智能涌现"此前报道: 《揭秘小鹏机器人:挖来英伟达大牛,产线已落地几 ...
8点1氪:银行App迎来关停潮;全国多地西贝门店闭店;李斌回应被网暴:无所谓,CEO有娱乐大家的责任
36氪· 2025-11-11 08:10
银行App整合潮 - 多家银行宣布关停旗下部分App,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与直销银行领域 [3][4] - 关停原因为早期为抢用户导致App下载量高但日活低,造成资源浪费和数据孤岛等问题 [4] - 流量红利消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信用卡行业步入存量收缩周期 [4] 餐饮与零售动态 - 西贝自10月以来在全国多地累计闭店近10家,涉及苏州、义乌、北京、汕头、南京、深圳等地 [4] - 郑州三家西贝门店正常营业,50元消费券继续发放,100元消费券已于10月结束发放 [4][5] - CPE源峰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持有约83%股权,计划将门店从约1250家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 [17] - 香奈儿中国否认将在重庆开设全新精品店的传闻 [11] 新能源汽车与电池 - 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发布埃安UT super,电池租用购车价4.99万元,整车购买价8.99万元,续航500公里,支持99秒换电 [6][7] - 宁德时代间接全资持股的遂宁润永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业务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13] - 蔚来电池科技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斌由董事长变更为董事 [10] - 零跑Lafa5开启预售,预售价10.58-13.18万元,计划于11月28日上市 [29] - 零一汽车发布电驱重卡“惊蛰雷震子”,并推出全球首个重卡场景落地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 [30] 消费电子与半导体 - 王自如建议今年抓紧买手机,称因AI公司采购内存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明年手机可能涨价或减配 [9] - 索尼手机业务淡出中国大陆市场,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已注销,官网撤下手机分类入口 [11] - 英伟达要求台积电将3纳米晶圆月产能从10万-11万片提升约50%至16万片,以满足Blackwell AI芯片需求 [13] - 台积电10月合并营收约3674.73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16.9% [22] 人工智能与科技 - 英特尔CTO跳槽至OpenAI,CEO陈立武将兼任CTO [18] - 美团首款AI IDE产品CatPaw开启公测,支持代码补全等功能,初始账号可发起500次对话 [20] - 闲鱼全线AI应用已覆盖4500万用户,通过AI促成的商品交易额突破百亿元,新发商品日动销提升10% [21] - 文远知行获得阿联酋批准,将在阿布扎比开展纯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 [14] 企业融资与资本市场 - 迈瑞医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大通 [19] - 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无界动力”完成首轮3亿元天使融资,累计融资额超5亿元 [24] - 泳池机器人厂商“浪涌未来”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 [25] - 蓝固新能源完成两亿元B轮融资 [26] - 星能玄光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用于推进聚变能源技术 [27] - 锋寻生物完成近6000万元种子轮及天使轮融资,用于产品临床转化和开发 [28] 企业运营与市场表现 - 亚马逊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净裁减约1.4万个企业白领岗位,中国区有部门裁员比例达一半 [16] - 夏普第二季度经营利润136.5亿日元,远超预估的98.8亿日元,并上调全年经营利润预期至450亿日元 [23] - 南侨食品10月合并营收2.35亿元,同比减少5.27% [22] - 联合利华前高管戴夫·刘易斯出任帝亚吉欧CEO [13] 能源与工业 - 特斯拉为Model Y L上线交流外供电功能,已交付车辆将通过App发放免费兑换券 [12] - 日本因劳动力短缺导致2024年经济损失达16万亿日元(约1040亿美元),为五年前的四倍 [12] - Omdia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显示玻璃营收创纪录达2700亿日元,同比增长14% [23] 航天与通信 -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 [9] - 苹果计划为iPhone扩展卫星功能,包括为第三方应用提供API和支持离线地图等 [11]
「紫荆智康」获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加速AI医院系统开发及落地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11-11 08:10
公司概况与融资信息 - 紫荆智康于2024年9月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孵化成立,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洋发起 [2] - 公司近期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星连资本领投,英诺天使和尚势资本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紫荆AI医院系统的研发、迭代与升级 [2] - 公司此前曾获得清智资本的种子轮投资 [2] 核心技术:AI医院系统 - 公司核心产品为紫荆AI医院系统,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模拟真实医院的设施和流程,构建超拟人、广分布、多样化的AI患者,以解决训练数据需求 [2] - 系统旨在开发具备自我进化功能的AI医生,为用户提供便捷、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并构建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2] - 公司通过“大模型+医学知识库+少量病例库样例”的方式,利用多步逆采样技术自动合成病例,并将合成病例转化为AI虚拟患者 [3] - 目前已构建超50万个AI患者,覆盖不同国家、年龄段与疾病类型,作为训练AI医生的重要补充路径 [3] - 公司设计了特定的记忆与反思算法机制,使AI医生能在问诊闭环中积累“经验”,实现“自进化”能力 [5] - 实验表明,AI医生的能力进化曲线符合规模定律,诊治的AI患者数量越多,能力越强 [5] - 公司研制的42位AI医生在国际权威MedQA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超过96%,已超过人类医生平均水平 [5] 产品功能与进展 - 紫荆AI医院系统已于2025年6月30日发布,并于2025年8月在清华大学医院全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开展线下门诊功能内部测试 [6] - 系统设置了患者端APP、医生端工作站和医院系统三个端口,以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 [5] - 诊前功能包括线上挂号和AI机器人智能预问诊、生成结构化病历 [5] - 诊中功能为医生提供结构化病历以节省时间,AI医生会给出检查、诊断等建议 [5] - 诊后功能包括健康档案管理、AI健康咨询、体检报告解读和基于时间线的健康建议 [5] - 公司计划于2025年底开展系统公开测试,测试范围将从北京扩展至全国更多城市,涵盖不同等级、体量的医院及更多科室和场景 [4][6]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AI赋能医疗领域长期面临数据资产合规性、产品商业化落地等痛点 [2] - 2025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印发促进“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紫荆AI医院系统与该文件精神高度契合 [6]
AI、品牌、出海……已有近百人参与!一起向聚光灯下的商业大咖发问!
36氪· 2025-11-10 21:30
WISE 2025商业之王大会 "特别发问官"招募计划进度更新。 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爆爆爆爆了! WISE2025"特别发问官"招募计划 还没官宣多久,已有近百位网友杀了过来,我们的后台已经被你们的脑洞与好奇心炸!穿!了! 你们不是来"围观"的,是来"砸场子"的,拆的是那些浮在表面的商业正确,砸的是那些看起来"不痛不痒"的行业共识。 Q:"A I怎 么让消费 者和商家互动起来?" —— 我明白了,你是用想AI站着把钱挣了,让AI替你给客户"情绪价值"啊。 Q: "现在AI的幻觉问题越来越影响使用者对这个工具的信赖度,反复让AI自行检查核对,甚至请AI列出参考信息来源都会存在胡编情况…" ——"它又骗我了!"—这是AI时代最恐怖的"爱情故事",说好的双向奔赴呢? 当真是草率了,我们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会前互动,没想到你们直接把它搞成了一场刺激的"商业版真心话大冒险"! OK,这很"WISE"!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集体"宠幸"了哪些领域? AI区:大家的"灵魂拷问", 逼近行业的终极难题 我们梳理发现,AI领域的提问已完全跳过"是什么"的阶段,集体进入了"怎么办"的焦虑实干期。问题高度聚焦 ...
AI时代,遇到更好的宝洁
36氪· 2025-11-10 21:30
公司AI战略与投入 - 公司内部使用生成式AI的员工已超5000人,职能部门平均AI渗透率突破84% [12] - 公司自2015年启动数字化与AI布局,在大模型热潮前已拥有几十名专职AI人员 [14] - 公司已完成四层AI基础建设,包括统一数据湖、大模型专属平台、No Code平台和Prompt专属Library [16] - 公司策略是避开低价竞争,通过AI驱动的创新推出高品质产品以优化消费者体验 [18] - AI被视为服务消费者、为员工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19] AI在用户洞察与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 通过“智联家庭研究”等数字化工具进行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例如发现消费者实际刷牙时长平均仅为47秒,远低于自我认知的2分钟 [23][24] - 借助AI for Science能力,将护肤品成分开发周期从三年以上缩短至一年甚至数月 [26] - OLAY第五代超红瓶从包含8500多个配方的智能肤感数据库中,结合两万多次精准仪器测量精选出三款质地配方 [28] - 使用AI模型对产品触感、香味、泡沫丰富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和迭代,大幅节省前期实验时间 [30][32] - 包装设计采用数字化仿真,将瓶型验证时间从数月缩短至2-3周,并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试模成本 [33][34][35] AI在客户服务与供应链中的重构 - 开发“GenCoach”智能培训系统,使新客服达到90分业务水平的时间从6周缩短至1~2周,消费者满意度提升2个百分点,售前咨询转化率提升3个百分点 [36] - 简单问题由AI机器人解答,复杂或情感化场景立即转接人工客服,确保服务的人情味 [37] - 上线“Ask Order”AI Agent处理B2B订单,将人工作业量减少了80% [39][40] - 物流调度通过AI自动优化卡车满载率与路线,提升运输效率和消费者收货速度 [43][44] - 公司每天服务10亿中国消费者,处理上百万个包裹,AI对提升供应链效率至关重要 [42] 以人为本的AI应用理念 - 公司强调AI无法替代“人的温度”,会在衡量消费者满意度达标后再扩大AI使用范围 [47][48] - 管理层坚持实地家访用户的传统,平衡真实消费者洞察与AI技术 [49][50] - 将用户洞察AI智能体命名为“Insight Inspirator”而非“Virtual Consumer”,强调AI是对真实消费者言语的延伸,而非替身 [51] - 对AI没有单一执着,核心目标是服务消费者,AI是工具而非目的 [52] - 建立“Responsible AI”体系,确保AI应用遵守合法合规、公正、透明、个人信息保护等原则 [55][56]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公司计划开发企业级数据智能助手,打造员工的“专属分析师助手” [60] - 在营销端,正尝试将基于私有数据的AI Agent扩展至投放端,提升营销效率 [60] - 未来两年内,产品性能测试的AI应用将从泡沫、黏度等扩展到所有种类,并引入更多机械臂与机器人 [60] - 公司在多个业务线的AI探索已领先于其他市场,明年将把成熟解决方案输出至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各地 [60] - 公司认为当前AI落地仅是起点,仍在寻找前沿科技解决如物流装卸自动化等业务痛点 [61][62]
月薪几万,才能吃得起「奶皮子糖葫芦」?
36氪· 2025-11-10 21:30
而今年,想你的风终于吹到糖葫芦身上了 。曾经五块钱一串的糖葫芦,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你高攀不起的"老北京风味拼配"。 老北京拼配。 三联生活实验室 . Never Bored 城市Cool Guy生活样本 文 | Lily 来源| 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 封面来源 | pixabay 每年秋冬,美食届都会火出一个莫名其妙的歹毒食物,来收割年轻人们的钱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经成了每年秋冬换季时的老演员;去年爆火的草莓 塔,则是把草莓穿成串就能卖到98的天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三联生活实验室 ,作者Lily 普通的糖葫芦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人类了,你以为糯米夹心糖葫芦和豆沙夹心糖葫芦,已经是糖葫芦描眉画眼的极限, 殊不知如今的糖葫芦,已经成为"冰糖 裹一切"了。 先是奶皮子糖葫芦打响了"糖葫芦战役"的第一枪,以动辄上百一串的价格,成为中产们最流行的"食尚单品"; 再是无花果、晴王葡萄和杨桃等冷门水果,都能裹上糖浆去凑热闹,直接把一片果园都给串糖葫芦上了。 有人说,糖葫芦已经正式迈入了瑜伽裤时代,万物皆可往里装。"传统的糖葫芦,就是山楂、草莓和山药豆,好无趣好无聊。 而邪修糖葫芦,就是在传 ...
从回归到进攻:耐克凭什么开启复苏新程?
36氪· 2025-11-10 21:30
品牌历史与市场联结 - 品牌灵感源自希腊雅典娜胜利神庙,与"胜利"概念紧密相连[3] - 通过进博会"胜利女神"艺术装置融入中国体育元素,展示与中国市场的深度共振[5][8][10] - 装置呈现刘翔12.88秒110米栏世界纪录和李娜法网6-4 7-6夺冠比分等中国体育高光时刻[8][10] 核心技术突破:Nike Mind系列 - 首次公开展出全球首款基于神经科学的鞋类产品Nike Mind系列,研发周期跨越十余年[13][15] - 鞋底采用22个独立泡绵节点设计,可实现万向运动并精准传导地面触感[13][15] - 历经数千名运动员数万小时测试,将初始23个节点精简至22个以优化感官反馈[17][18] - 产品创新逻辑从"改变身体"转向"调控大脑状态",专门组建心智科学部门进行跨领域研究[19][21][22] 创新体系整合与产品多元化 - 将Nike、Jordan和Converse三大品牌的创新团队整合,打破资源壁垒实现跨品类技术流动[31][33] - Air Milano夹克首次将1979年诞生的Air缓震技术从鞋类跨界应用至服装领域[25] - 为女子一英里世界纪录保持者菲斯・基普耶贡打造"破四"装备套装,实现毫米级细节优化[26] - ACG Lava Loft羽绒外套融入跑步鞋轻量化科技,G.T. Cut 4篮球鞋针对木质场地优化缓震系统[28][29] 中国市场战略深化 - 进入中国市场第45年,从"把全球产品带来"转向"为中国创造"的本地化2.0阶段[37][38] - 2023年落地中国运动研究实验室(NSRL),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39][40] - 实验室实证分析显示中国与北美消费者脚型差异微乎其微,但运动内衣等产品需精细调整[40] - 启用大中华区创意制作中心ICON.上海,强化本土文化共鸣与灵感反哺全球创新[41][42]
「留英」半个世纪的「披萨」破产了
36氪· 2025-11-10 18:23
必胜客英国业务经营危机 - 必胜客英国特许经营商DC London Pie进入破产管理程序,导致68家堂食餐厅和11个外卖点永久关闭,1210个工作岗位消失[4] - 这是公司在短短一年内第二次步入破产管理程序[3][9] - 全球母公司百胜集团迅速介入,通过救助协议保住了剩余64家堂食餐厅,确保业务平稳过渡[6][10] 历史发展与市场地位变化 - 必胜客1973年进入英国市场,巅峰时期在全英拥有超过700家门店[5] - 1999年公司在英国雇佣员工达1.4万人,2006年门店规模接近700家达到历史顶峰[12] - 2020年被达美乐从销量第一宝座挤下退居第二,在增速排名前20的披萨品牌中已不见踪影[13] 多次所有权变更与经营困境 - 2012年Rutland Partners接手330家门店特许经营权,当时营收基本处于负增长状态[12] - 2018年经营权以1亿英镑转售给Heart with Smart Limited[12] - 2025年1月因前管理者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程序,累计负债约4000万英镑[9] - 美国私募机构Directional Capital通过预打包破产管理协议收购特许经营权,接管139家门店及约3000名员工[9] 英国餐饮行业整体困境 - 2025年一季度处于"危急"财务困境的英国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3.1%[17] - 酒吧和餐厅业陷入危急财务困境的数量激增31.2%,高居各行业之首[17] - 2025年上半年英国有209家酒吧永久关闭,相当于平均每周有8家结束营业[17] - 能源成本急剧上涨,部分门店能源账单涨幅高达300%[18] - 雇主国民保险缴款税率从13.8%提高到15%,缴纳起征点从9100英镑降至5000英镑[18]
200块一碗的天价麻辣烫,让老外重新认识中餐
36氪· 2025-11-10 18:23
杨国福麻辣烫海外市场定位与表现 - 公司在海外定位高端,客单价显著高于当地麦当劳,如德国门店客单价为150-200元人民币,是当地麦当劳套餐价格的3倍以上[10][12] - 海外市场接受度极高,日本门店成为"排队王",高峰时段需排队1-2小时,德国门店工作日日均售出800碗,周末达1000碗,业绩优于国内门店[14][25] - 公司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在德国定价2.89欧元/100克,日本定价400日元/100克,美国定价每磅14.99美元,均显著高于当地洋快餐[12] 麻辣烫行业海外成功因素 - 产品形态具备天然适应性,分餐制、自选食材和汤底、丰富蘸料符合海外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且可使用叉子降低食用门槛[44][45] - 商业模式高度标准化,无需复杂厨艺,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截至今年9月已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门店超200家[47][12] - 行业利用文化滤镜进行高端化包装,将门店开设于黄金地段和高端商圈,并宣传牛骨熬汤和健康理念,成功提升品牌形象[48][50] 中国餐饮出海模式演变 - 行业出海从传统高端正餐向标准化连锁品牌转变,2024年出海品牌中火锅和现制饮品占比近半,代表企业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等[58][59] - 成功出海品牌共同特点为操作标准化、口味独特、门店精装修,如沙县小吃已进入79个国家,拌面售价10欧元[61][63] - 海外消费者更注重异国口味体验而非菜品正宗性,为适应本土化改良的"不正宗中餐"支付溢价成为行业趋势[56][66]
大疆、影石还没争出第一,大批友商已经赶在路上
36氪· 2025-11-10 18:23
全景相机市场竞争格局 - 咨询机构久谦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影石全球全景相机市占率从第二季度92%降至49% 大疆拿到43% 从收入口径看大疆占整个市场66%成为全球运动相机赛道第一 影石创新为13% [5] - 另一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影石 大疆全球市占率分别为75% 17.1% 存在市占率争议 [6] - 大疆发售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仅90天就展示出强悍战斗力 冲击影石堡垒 [7][8] 智能影像赛道发展现状 - 短视频全球流行让记录与分享成为普遍需求 大疆Osmo Pocket 3上市近两年长期供不应求 截至今年8月底总销量突破1000万台 以标准版价格测算营收超过300亿元 [13] - 浙商证券测算当前全球vlog用户数5.2亿人 户外运动消费人数2.2亿人 智能影像设备年出货量4657万台 当前渗透率仅为6% [16] - 影石上市后冲到千亿市值让智能影像赛道彻底暴露到台前 在消费电子赛道增长乏力时吸引有野心公司和个人进入 [15][17] 新进入者竞争策略 - 近两年至少有七家来自硬件企业或互联大厂出身的创业者入局智能影像赛道 包括前小米高管成立的光启之境 前大疆如影产品负责人瞄准的AI拍立得赛道 追觅投资的光子跃迁推出运动相机等 [11] - 新进入者普遍共识是不同大疆 影石进行正面竞争 而是寻找细分场景或在形态和使用方式上作区分 [20][21] - Looki定义新品类多模态AI穿戴设备 通过可穿戴相机形态感知理解物理世界 构建以人为中心的AI交互入口 [21][23] - XbotGo抓住团队竞技比赛影像记录需求 设计通用云台加手机算力结合产品 针对篮球足球冰球等运动场景优化 [24] - 光子跃迁运动相机产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模糊语义指令解析与用户意图预判 以AI为切入点 [25] 手机厂商入局影响 - OPPO内部启动智能影像产品立项 对标GoPro 大疆等产品主导的手持智能影像设备 vivo于去年年底立项手持云台相机产品 参与人数超过200人 [28] - 手机厂商入局手持影像赛道不是进攻而是一种防御 手机拍摄不再是消费者拍摄必备选项 云台相机 运动相机存在进一步影响部分人换机热情 [36][37] - OPPO在影像上投入每年超过10亿元 团队超过千人 所有头部厂商都不敢松懈因为摄影摄像表现是吸引用户换机关键牵引力 [31] 行业供应链与竞争壁垒 - 在珠三角开发基本影像设备产品不困难 智能观鸟喂食器只需两到三个月时间攒出 产业链每一步都有不同人分工 [40] - 智能影像设备光学模组占成本超过50% 包括芯片 传感器 镜头和软本 硬件差异主要是供应链差异 而智能影像设备差异更在于软件算法 [42] - 影石创新核心竞争力包括可更换镜头硬件设计 全景云存储 AI自动剪辑软件等独家功能 [44] - 大疆拥有显著护城河 多年技术沉淀和熟练技术复用 其Action系列运动相机电子防抖技术直接移植自无人机三轴云台算法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