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
icon
搜索文档
8点1氪: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胜诉;太二酸菜鱼客服回应“活鱼现做”质疑;迪卡侬客服回应“广告词采用‘处女地’一词”争议
36氪· 2025-09-17 08:09
"车顶维权"女车主:终于赢了特斯拉一次。 整理 |Purple 点击上方【36氪随声听】,一键收听大公司热门新闻。听完音频记得添加进入 【我的小程序】 中哟! 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胜诉,北京法院判令特斯拉提供事故前30分钟完整行车数据 9月16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责令特斯拉向女车主张亚周提供其车辆2021年2月21日交通事故前三十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2021年,张父 驾驶特斯拉发生追尾事故,交警认定其全责,但家属认为事故原因是刹车失灵,持续要求特斯拉提供完整数据未果。同年,张女士曾 在上海车展车顶维 权,被行政拘留,后在特斯拉侵权诉讼案中被判赔偿17万元。 "四年了,真的是太难了"。9月16日晚间,张亚周接受记者专访时感叹,"这四年来,我与特斯拉打官司,一直在输、一直在输,今天终于赢了特斯拉一 次"。 张女士表示至二审判决后,将依据数据申请司法鉴定,进一步确认事故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 "点单7分钟后,三道菜全部上齐",太二酸菜鱼客服回应"活鱼现做"质疑 9月14日,有媒体记者在太二酸菜鱼杭州一门店实测发现,点单7分钟后,三道菜全部上齐。店员表示,酸菜鱼所用的鱼是统一配送的,在门店内现场切 ...
今年最油腻的地铁广告,打工人不敢多看
36氪· 2025-09-16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惊蛰青年 ,作者良豪 惊蛰青年 . 一座Z世代博物馆。 毕竟如果想和老对手们一起分食富得流油的白领招聘饭,光靠魔性嘟嘴卖萌和广告轰炸,恐怕只会让更多的年轻白领用脚投票给更靠谱的竞争对手。 文 | 良豪 编辑 | 安菲尔德 来源| 惊蛰青年 (ID:wakinglism) 封面来源 | 良豪 摄 "老嘟着个嘴,到哪儿都能见到,这个'油腻男'到底是谁啊?" 不论是人流如织的地铁站,还是写字楼里充满班味的通天电梯,想必这段时间的你,都曾和一个穿着蓝色运动服、左手比"6"的周姓男人不期而遇。 而当你盯着他,再不经意扫过旁边"找工作!鱼泡直聘电话聊就是快!"的粗暴文案,面容霎时凝固起来: 糟糕,我就只看了两眼,这广告就已经入侵大脑,可恶! 似乎一夜之间,这则由鱼泡直聘投放的魔性广告,就在多座城市刷足了存在感,成为今年盛夏打工人最刻骨铭心的通勤记忆——没有之一,在格子间的摸 鱼时刻被反复吐槽。 更多的信息接着浮出水面。 为了安抚粉丝,鱼泡直聘创始人周峰其后在社交平台里向网友们交上"听劝"作业。(图/小红书@鱼泡直聘周峰) 评论区里热火朝天,有人想起了已经消失的脑白金,称其营销方式和手段都跟后者极其相似。有人 ...
飞书项目:走出「抖音」,走向「中国智造」
36氪· 2025-09-16 21:35
文章核心观点 -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面临指数级增长的复杂度 需要新一代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高效协同与智能决策 [6][10][15] - 飞书项目通过整车研发解决方案等产品 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端到端项目管理平台 实现流程透明化和决策简单化 [12][22][25] - 中国智造崛起依赖系统级理念突破和产业级协同能力 飞书项目等数字化工具成为重要支撑引擎 [43][44][45] 企业运营复杂度挑战 - 北京大学运营管理课程案例显示:1000名员工+40条生产线+5供应商/线+15流程节点+40款产品需管理 需求达22000套/期 [3] - 实际企业规模更大:比亚迪96.9万人 富士康90万人 华为20.8万人 阿里19.4万人 字节跳动12万人 [7] - 项目管理涉及决策/采买/竞标/审批/研发/测试等超10个环节 存在大量跨部门协同沟通盲区 [7][9] 汽车行业管理痛点 - 智能汽车代码量达上亿行 L2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 2023年出口491万辆全球第一 [17] - 单车型二级项目拆解达上万个事项+数千个交付物 需协调内外部大量工程师 [17] - 传统管理方案难以适应电气化/智能化双重需求 存在需求传递断层和进度失控等问题 [18][21] 飞书项目解决方案 - 2025年9月发布整车研发行业解决方案 基于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 [12][20] - 纵向拉通从用户VOC到产品交付全链路 横向整合10多个专业工具系统 [22] - 实现PXD分析时间减90% 交付物审签流提效30% 功能拆解时间减70% 清单对齐时间减50% [23] 智能驾驶领域应用 - Momenta合作量产车型超130款 搭载量突破40万台 使用飞书管理200-300个流程 [24] - 路测管理系统实现1人监管10辆车 效率提升10倍 测试全流程可追溯自动化 [25] - 通过低代码能力快速搭建调整流程 降低数字化门槛 [24] 产品发展历程 - 起源于2018年抖音内部工具 应对DAU从2000万飙升至6000万的压力 [29][30] - 2021年正式商业化 三年积累超1000家客户包括小米/蔚来/理想等 [34] - 2022年进入工业制造IPD赛道 2025年实现从工具化到平台化转型 [34] 行业地位与数据 - 在中国SaaS项目管理场景市占率达37% 位居细分领域第一 [27] - 服务客户覆盖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 包括安克创新/联影医疗/ubras等 [34] 历史管理范式对比 - 1913年福特流水线使装配时间从12小时缩至1小时33分钟 最快达10秒/辆 [38] - 福特主义核心是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 但现代管理复杂度已远超历史范式 [40][41] - 中国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 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20余种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 [41] 中国智造生态体系 - 文娱类代表:TikTok/SHEIN/泡泡玛特/小红书 硬件类代表:华为/小米/OPPO/比亚迪 [42] - 制造业崛起依靠数字化管理工具+新兴管理理念 形成系统级突破能力 [43] - 飞书与车企/科技公司共同构建中国智造数字化转型生态 [44]
哪吒汽车破产后,它留下了哪些天坑?
36氪· 2025-09-16 21:35
核心观点 - 电动汽车行业已进入智能化下半场 车企倒闭将导致车主权益严重受损 包括车机系统停止更新 智驾技术停滞及网络服务中断[5][7][9][11][15] - 哪吒汽车破产重整暴露巨大债务危机 确认债权51亿元 但现金仅1500万元 应收账款93亿元回收困难 并拖欠5000多名员工工资4.6亿元[13] - 海外市场2.5万车主权益无法保障 主要集中在泰国和印尼地区[15] 车主权益影响 - 智能化服务全面停滞 46万车主仅获得车壳 车机系统和智驾技术停止更新[7][11] - 车机流量需车主自费续约 否则三大运营商将断网 导致车载导航 远程控车及空调控制功能失效[11] - 海外2.5万辆出口车辆无法提供后续服务 海外车主需自行承担风险[15] 债务与财务危机 - 1631家债权人申报260亿元债务总额 其中51亿元为确认债权[13] - 公司现金储备仅1500万元 应收账款达93亿元但回收难度极高[13] - 拖欠5000余名员工工资共计4.6亿元 对员工家庭造成重大影响[13] 行业技术趋势 - 电动汽车核心差异在于智能化而非动力系统 头部车企均布局智驾大模型(如华为系 理想VLA 比亚迪天神之眼 吉利千里浩瀚)[9] - 车机系统向AI化发展 例如宝马引入阿里AI 蔚来Nomi机器人强化情感交互能力[9] - 智能化技术需持续迭代 车企倒闭将导致技术断层[7][9]
获IDG、安克投资,深圳智能办公家居大卖年收超5亿美元|Insight全球
36氪· 2025-09-16 21:35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成立即入驻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11] - 2017年凭借创新结构电视支架冲至亚马逊Best Seller第二名 单月营收最高突破80万美元[7][11] - 2021年获得IDG资本与安克创新的联合投资[16] - 2024年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7亿美元[5][16] 产品战略 - 聚焦人体工学领域 从电视支架延伸至显示器支架、升降桌及智能办公椅[13][15] - 采用智能设计和技术差异化实现产品溢价 打入中高端欧美家庭市场[8] - 主品牌专注人体工学 子品牌华诺、派乐高覆盖升降桌、电视推车等细分市场[16] - 自主研发AI智能平台 将语音控制模块植入升降桌等产品[22] 市场机遇 - 全球办公家具市场规模达575.1亿美元 美国市场预计2032年突破154.4亿美元[18] - 老牌厂商产品智能融合度低 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9][18] - 智能功能需求目前占2% 预计未来将提升至20%并贡献80%行业利润[22] - 在影音多个细分品类市占率达40%[22] 核心竞争优势 - 工程师文化驱动 注重产品打磨与场景化创新[11][12][21] - 通过深度用户洞察挖掘普通品类的场景化需求[9] - 建立"产品即流量引擎"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式[16][23] - 全球化布局覆盖欧美日成熟市场 正向东南亚、中东新兴市场拓展[16]
十年拿了西贝6000万,「华与华」为何陷入争议
36氪· 2025-09-16 17:51
以下文章来源于达摩财经 ,作者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华与华助西贝升级十年拿6000万, 因站队西贝被罗永浩炮轰还与定位系论战 来源| 达摩财经(id:damofinance) 封面来源 | 达摩财经 罗永浩与西贝这场关于"预制菜"的风波自9月10日开始,华与华作为西贝的品牌战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华杉也加入了这场战局,公开站队西贝。华杉在 其微博多次发表观点,其中高频率使用了"网络黑嘴"这一说法。 这场纷争原本早就应该结束,但在9月14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表态时引用了华杉的说法,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这一言 论再次刺激了罗永浩的二次攻击。 "及时止损的关键就是学会认输。"华与华创始人华杉曾经如此说道。 9月15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华与华的老板已经跟我道了歉,这件事可以过去了,毕竟它只是一个跑题的插曲。严肃的主题还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 时,为什么必须给消费者知情权"。 华杉与华楠两兄弟除了掌控华与华外,还是上市公司读客文化(301025.SZ)的实际控制人。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纸质图书、数字内容、版权运营、推广服 务。其中,华楠持股41.03%、华杉持股29 ...
都说iPhone 17「又丑又土」,怎么你还是抢不到?
36氪· 2025-09-16 17:51
iPhone 17系列市场反应与销售表现 - iPhone 17系列预售开启后引发抢购热潮 苹果官网和电商渠道出现加载缓慢或延迟情况 其中Apple Store等待4分钟才能进入购买页面 京东需等待15秒 天猫延迟开放[5][8] - 线下门店咨询量激增 消费者主要关注iPhone 17系列和降价后的iPhone 16系列[9] - 标准版iPhone 17起售价维持5999元但容量从128GB提升至256GB 256GB和512GB版本比iPhone 16同容量便宜1000元 Pro Max新增2TB版本售价17999元突破价格天花板[9] iPhone 17系列产品升级亮点 - 标准版iPhone 17首次采用120Hz高刷屏并支持Pro Motion技术 搭载第二代超瓷晶面板和抗反射玻璃 续航比前代延长近6小时[18] - 全系搭载3纳米A19芯片 但标准版为基础版 Air为Pro版 Pro/Pro Max为满血版[21] - Pro/Pro Max主要升级影像系统 后置三摄均为4800万像素 长焦传感器尺寸提升56%[21] - 小米高管评价此次升级为"牙膏挤爆" 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21] iPhone Air产品定位与战略意义 - iPhone Air主打轻薄设计 机身厚度5.6毫米 重量165克 为迄今最薄iPhone[24] - 取消实体SIM卡槽仅支持eSIM 目前中国联通可办理 电信可能跟进 需搭配磁吸充电宝使用[24][26] - 苹果CEO库克称通过eSIM设计使电池延伸至原SIM卡空间 实现更大容量和更长续航[27] - IDC认为该产品难以打动中国主流消费者 但有助于建立"高端非Pro"层级提升平均售价[30] - 产品被视为苹果"三年计划"技术试验田 2026年推折叠屏手机 2027年推全玻璃iPhone纪念20周年[30][31] 苹果AI战略进展与挑战 - iPhone 17硬件升级明显但AI功能缺失 被列入京东AI大模型手机榜单但实际无对应功能[36] - Apple Intelligence仅提供文本校对、邮件摘要、生成图片等基础功能 国行版本因合规要求尚未推出[38] - 全新Siri两次跳票并出现造假质疑 演示功能被内部团队否认[39] - 苹果股价年内累计下跌约15% 巴菲特多次减持[39] - 竞争对手加速AI布局 谷歌Pixel 10凭借Nano Banana处理图片能力获认可 国产厂商华米OV将AI与操作系统深度整合[41] 财务与市场表现 - 苹果2025财年第三财季总营收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创近年新高[35] - 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4% 扭转前两季度下滑趋势 库克称消费补贴政策提振销售[35] - 中国消费者购买iPhone主要动机为降价而非产品功能[36]
前字节产品设计师创业「AI宠物」,再获数千万元融资
36氪· 2025-09-16 17:51
文章核心观点 - AI情感陪伴产品Ropet通过模拟需要被照顾的生命体而非对话功能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其反常识设计理念聚焦于提供情绪价值而非工具属性[6][10][12] - 都市孤独情绪催生巨大市场需求 Ropet通过激发用户照顾行为建立情感牵绊 半年销量近万台且日本众筹首日达2687万日元(约130万人民币)[13][22][29] - 公司拒绝烧钱扩张 以产品体验为核心壁垒 通过专属多模态模型实现生物感知反应 目标2025年销量10-15万台[36][48][54] 产品设计理念 - 产品定位为需要被照顾的AI生命体 通过用户付出行为获得治愈感 外形仿生小猫设计 表面毛绒材质且保持39度体温[10][11][12] - 放弃对话功能 因调研发现目标用户(20-40岁女性)在陪伴场景中不愿说话 核心价值在于模拟真实生物感知与应激反应[12][34] - 内置三传感器感知触摸行为 通过端侧多模态Transformer架构处理用户交互 实现情绪反馈 该技术为核心竞争壁垒[12][35][36] 市场表现与融资 - 日本众筹平台Makuake首日达成2687万日元(约130万人民币) 累计筹款近5000万日元 当前产品半年销量近万台[13][29] - 近期完成数千万A1轮融资 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峰瑞资本跟投 指数资本担任财务顾问[15] - 优先海外销售收集用户数据 国内版本预计11月发布 2024年目标销量数万台 2025年目标10-15万台[47][54] 用户洞察与运营策略 - 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依赖 案例显示机器数据清零后用户要求还原 部分用户每日分享过家家互动内容[42][43] - 通过社群运营收集反馈 开展"大脑共创计划"让用户参与产品迭代 核心指标为高开机率、高互动率与低退货率[39][40][48] - 后付费模式探索中 参考日本Lovot品牌60%收入来自持续付费 可能通过配饰、保险、软件升级等实现[49] 行业竞争与战略 - 行业处于早期非共识阶段 公司不担心大厂竞争 认为需更多参与者共同教育市场 开放与IP厂商合作[50] - 拒绝烧钱补贴销量 强调真实场景需求 现阶段1-2万台销量即可支撑产品迭代 注重品牌调性与产品力建设[48][55] - 外形仿品涌现但不构成威胁 核心竞争在于产品体验与快速迭代能力 非外观概念模仿[51][52]
穿过AI迷雾,企业如何从「+AI」奔向「AI+」?
36氪· 2025-09-16 17:51
AI应用现状与挑战 - 多数企业AI应用停留在"+AI"阶段 仅通过局部环节叠加智能化工具实现有限降本增效 [3] - 50%企业引入AI出于"不安全感" 缺乏清晰认知和底层逻辑变革 [3] - 95%组织在GenAI项目中获得零回报 仅5%成功将GenAI工具大规模集成到工作流程 [8] "+AI"模式的局限性 - 企业重技术轻应用 缺乏系统性框架 难以将AI深度嵌入业务 [9] - AI试点项目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和业务转型 [8] - 缺乏转化提升衡量标准 复用机制不完善 决策基于直觉而非科学验证 [8] "AI+"模式的核心特征 - 将AI作为核心驱动力 从架构设计到交互逻辑均围绕AI能力展开 [12] - AI从工具跃迁为引擎 驱动企业战略和模式创新 [12] - 数据融合决定AI应用能力上限 如中国太保融合医疗气象物联网多场景数据 [12] 行业实践案例 - 金融行业:上海银行通过机器学习优化信用风险评估 实现贷前审批和贷后预警精准优化 [18] - 健康行业:美年大健康运用AI技术重塑全流程服务 实现从体检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型 [18] - 汽车行业:零跑汽车聚焦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 开发深度适配特定场景的专家模型 [18] - 零售行业:欧莱雅构建本地化数据中台 形成趋势识别虚拟试妆等多场景能力 [19] AIM²模型框架价值 - 提供"五级六维"体系 涵盖战略组织数据技术应用与商业六个维度 [15] - 设立L1-L5五个成熟度等级 定义从"+AI"到"AI+"的战略演进路径 [15] - 考虑行业差异性 通过多维平衡指标和阶段性指标适配不同行业特性 [17] 生态化发展趋势 - 蚂蚁数字医疗健康通过AI健康管家构建医疗服务闭环生态 实现跨业务跨系统协同决策 [13] - 企业逐渐演进为"企业即智能体" AI成为驱动自我进化的核心引擎 [13] - 生态合作成为提升AI能力重要路径 如上海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引入智能投顾风控系统 [18] 生产力变革成效 - 中国太保将AI从效率工具升级为数字员工 系统性重塑运营模式 [12] - 乐刻运动通过AI巡检系统和AI客服实现人机融合 大幅提升门店营运效率 [19] - AI让企业运转逻辑发生根本改变 创造出新的价值点 [12]
罗永浩,能帮预制菜上户口吗
36氪· 2025-09-16 08:09
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坚称西贝100%没有使用预制菜 但被曝光使用保质期长达6-18个月的速冻食材包 包括18个月保质期的速冻油炸茄子和鲈鱼 12个月保质期的腌制羊肉串和风味鸡汤 6个月保质期的冷冻酥皮肉夹馍[8][9] - 西贝厨师长透露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 如煮好的羊排保质期24个月但赏味期为三餐 声称与现煮味道几乎一致[11] - 争议导致西贝日营业额骤降百万 餐饮同行如巴奴毛肚火锅 吉祥馄饨 朱光玉火锅等品牌创始人集体表态支持西贝 形成行业端与消费者端对垒局面[5][12] 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问题 - 预制菜行业自2020年大火至今缺乏国家标准 导致消费者与餐企互不信任 行业曾推出《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等标准但缺乏强制力[16] -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 规定速冻面米食品 方便食品 盒饭等不属于预制菜 并要求不添加防腐剂及推广明示使用[18][19][20] - 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未来可能强制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22][23]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与需求 - 消费者主要反对餐企使用预制菜却隐瞒真相并以现炒价格销售 西贝客单价达96元/人 被吐槽贵且量小 贾国龙曾称利润仅5%但存在前后矛盾[26] - 消费者要求预制菜透明化 支持提前告知再判断价格合理性 如罗永浩视频获90%网友支持 餐饮业内人士则认为餐企拥有定价权 品牌和环境可支撑溢价[5][26][28] - 预制菜成本与售价差异显著 例如预制红烧肉每盘成本10元售价58元 预制鱼香肉丝每盘成本4元售价32元 脆皮乳鸽成本25元售价68元[26] 预制菜行业发展模式与案例 - 日本品牌萨莉亚以人均30元极致性价比著称 建立全球透明供应链 在日本种生菜 澳大利亚养牛 意大利酿红酒 2024财年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占全球销售额30%[33][34] - 本土品牌老乡鸡在前台明确标注菜品制作方式 分餐厅现做 半预制 复热预制三类 全国门店超1600家 消费者因透明化而接受预制菜[34][36] - 中国预制菜行业中小企业占比近80% 存在食材不合格等灰黑色地带 未来需向规模化 规范化发展 日本即热即食商品占711年收入40% 显示家庭端市场潜力[37][38] 预制菜技术发展与行业前景 - 预制菜产业是全球餐饮方向 依赖锁鲜 杀菌 冷链物流等技术发展 贾国龙曾称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 但认知仍停留在预制即提前制作的阶段[37] - 行业需完善技术基础设施并规范秩序 未来发展既面临挑战也是提高口粮质量的机会 预制菜可面向餐厅或家庭端 如海底捞即食火锅曾验证市场可行性[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