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观察

搜索文档
一种新型半导体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核心观点 - 莱斯大学材料科学家团队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二维混合材料"石墨烯",通过将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玻璃化学结合成稳定化合物 [1] - 该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和结构特性,突破了传统二维材料简单堆叠的局限,实现了层间强相互作用和电子共享 [1][2] - 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量子器件、光子和下一代电子产品,为设计定制化混合材料开辟新途径 [1][3] 材料特性 - 石墨烯由六边形晶格排列的单层碳原子构成,具有卓越强度和导电性 [1] - 新型材料界面形成部分键合,使电子能跨层共享,将金属和绝缘材料转变为新型半导体 [3] - 拉曼光谱检测到不同于石墨烯或二氧化硅的振动信号,证实层间相互作用比典型范德华力更强 [2] 合成方法 - 采用两步单反应法:从含硅碳液体前体生长石墨烯,通过精确调控氧气含量促进二氧化硅层形成 [1] - 使用定制高温低压装置完成合成,耗时数月 [2] - 已在美国提交临时专利申请,研究者表示有意为该方法申请知识产权 [4] 研究合作 - 跨国团队包括莱斯大学、印度贝拿勒斯大学、萨塞克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多国机构 [2][3] - 结合实验与量子模拟验证材料特性,发现界面键合机制 [3] - 研究获得美日印澳四方联谊会等多项基金支持 [4] 行业意义 - 突破现有二维材料组合限制,可自由结合金属/绝缘体、磁铁/半导体等异质材料 [1][4] - 材料科学教授指出该技术比发现玻璃烯本身更具广泛意义 [4] - 创新方法证明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的价值,可能催生更多突破性材料 [4]
高通服务器芯片,深度解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云计算市场背景 - 2010年左右云计算在AMD Opteron和英特尔Xeon处理器推动下兴起[1] - 高通凭借移动SoC市场优势进军服务器芯片领域[1] - 服务器芯片多核心特性削弱了AMD和英特尔在单线程性能的优势[1] - 高通利用10nm FinFET工艺与英特尔14nm节点竞争[1] Falkor CPU架构设计 - 采用4宽aarch64核心设计,支持64位Arm指令集[4] - 每个核心功耗低于2.5瓦,全核负载下功耗远低于120瓦[7] - 配备24KB L0和64KB L1指令缓存,总容量88KB[9][11] - 采用独特的L0/L1缓存设置,在指令缓存容量上领先同期产品[13] - 分支预测采用多历史表机制,类似TAGE预测器[16] - 配备16条目返回堆栈和两级间接目标数组处理分支[19][20] 性能参数对比 - Centriq 2400系列48核芯片TDP为120瓦[7] - 与英特尔Xeon对比:48核Centriq 2460 vs 28核Xeon Platinum 8180(205W)[8] - 浮点运算延迟:32位FP FMA 5周期延迟,128位向量FP FMA 5周期延迟[30] - L2缓存延迟15周期,比Kryo的20+周期有显著改进[53] - L3缓存延迟40.9纳秒(106周期),带宽超500GB/s[65] 内存子系统 - 支持6通道DDR4内存,理论带宽128GB/s[69] - 内存延迟121.4纳秒,高负载下可能超500纳秒[69] - 采用直写式L1D缓存,通过WCC结构实现回写式缓存优势[34][37] - 加载到使用延迟3周期,支持索引寻址无性能损失[32] 系统架构 - 采用双核集群(双工)作为基本构建模块[46] - 使用双向分段环形总线连接核心和IO,带宽64B/周期[56] - 配备12个5MB L3缓存切片,总容量60MB[61] - 支持32个PCIe Gen3通道,集成传统南桥功能[72] 性能表现 - SPEC CPU2017测试中整数性能领先Cortex A72 21.6%,浮点领先53.4%[74] - 在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如505.mcf和502.gcc表现最佳[76] - IPC在缓存友好型工作负载如538.imagick表现出色[78] - 7-Zip多线程测试中显著领先Cortex A72[82] - 矢量工作负载处理能力较弱,但整体仍优于A72[84] 市场定位与挑战 - 针对主流云应用场景优化,放弃多插槽配置[72] - 2017年时48核设计在单路服务器领域具有核心数量优势[89] - 面临x86-64强劲竞争和Arm软件生态不成熟挑战[90] - 内存子系统性能优于同期Arm产品但不及英特尔Skylake[90]
EDA大厂确认收到BIS信件,暂停预测业绩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美国对中国实施新的出口限制对EDA行业的影响 - 新思科技因收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关于中国新出口限制的信函,暂停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和全年财务指引 [1][2] - 新思科技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小幅下跌,收盘下跌近2% [1] - Cadence Design Systems同样收到BIS通知,需获得许可证才能向中国客户出口特定EDA软件和技术 [3] 相关公司的回应与评估 - 新思科技正在评估BIS信函对其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1][2] - Cadence表示新的许可要求非常复杂,正在与BIS合作以获得进一步澄清,同时评估对业务和财务业绩的影响 [3] - 西门子EDA表示将与全球客户合作,以减轻新限制的影响 [1] 新出口限制的具体内容 - 美国商务部要求EDA软件公司停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向中国运送货物,并撤销已授予某些供应商的许可证 [1] - 新限制针对出口管制分类号3D991和3E991下的EDA软件和技术,适用于交易一方位于中国或属于中国"军事最终用户"的情况 [3] - BIS认为这些货物在中国或中国"军事最终用户"的"军事最终用途"中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 [3] 行业背景与潜在影响 - EDA软件制造商包括Cadence、Synopsys和西门子的子公司Siemens EDA [1] - 新限制可能加剧美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旨在设置瓶颈阻止中国获得关键行业所需的产品 [2] - 强劲的客户设计活动继续推动全球业务强劲增长势头,但新限制可能对行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3]
1070亿美元的芯片豪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马来西亚国家半导体战略(NSS)核心内容 - 马来西亚政府2024年5月启动国家半导体战略(NSS),目标吸引50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1070亿美元)投资,推动该国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核心[1] - 战略重点从传统后端工艺(组装/测试/封装)转向高价值领域,包括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和研发[1] - 马来西亚利用中美地缘政治中立优势,吸引企业将生产基地从中国台湾和大陆转移[1] 财政激励与外资投入 - 政府提供25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53亿美元)激励措施,含免税/补助金/配套投资/土地支持[2] - 英特尔投资70亿美元扩建槟城工厂,英飞凌投入50亿欧元扩大居林功率半导体产能[2] - 国库控股等政府关联投资者设立定向基金,支持本土深度科技初创企业[3] 人才发展战略 - 计划培训6万名本土工程师,包括大学课程调整/技术认证/与ARM/Synopsys等公司合作实践培训[2] - 实施"双元制"培训体系,结合课堂学习与工厂实践,提供全球竞争力薪酬防止人才流失[3] 本土产业培育目标 - 目标到2030年培育至少10家本土先进封装和IC设计公司,每家公司收入达10-47亿令吉(2.1-10亿美元)[3] - 重点推动高校半导体物理和材料科学研发成果商业化[3] 区域合作与竞争优势 - 利用东盟创始成员国身份和RCEP/CPTPP等贸易协定增强区域吸引力[4] - 与日本/越南/新加坡建立跨境研发合作,共建创新园区和试点生产线[4] - 战略地理位置(东亚与西亚交汇处)配合稳定基础设施/港口物流/竞争力电价形成独特优势[3][4] ESG战略定位 - 推动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碳追踪工具应用,打造符合ESG标准的半导体制造基地[4] - 通过环保生产设施吸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优先项的科技公司[4]
瑞萨放弃SiC计划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瑞萨电子SiC功率半导体战略调整 - 公司已放弃原定2025年初在日本群马县高崎工厂投产SiC功率半导体的计划[1] - 此前计划在该工厂实现SiC功率器件量产,但具体投资金额和生产规模未确定[1] - 公司此前与Wolfspeed签订10年供应协议,支付20亿美元定金确保碳化硅裸片和外延片供应[1] Wolfspeed合作细节 - 协议要求Wolfspeed自2025年起供应150mm碳化硅裸晶圆和外延片,后续将升级至200mm晶圆[2] - 200mm晶圆面积比150mm大1.7倍,可生产更多芯片从而降低成本[2] - 合作将支持Wolfspeed在北卡罗来纳州的JP制造中心建设,该中心计划生产200mm晶圆[2] 行业转型与市场前景 - 公司表示合作将为其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碳化硅晶圆供应基础,助力功率半导体业务扩张[2] - Wolfspeed指出碳化硅在汽车/工业/能源领域需求攀升,合作将推动硅向碳化硅的全球转型[2] - Wolfspeed拥有35年碳化硅制造经验,新工厂投资达数亿美元以扩大产能[2] 战略调整背景 - 近期Wolfspeed传出破产消息,可能影响公司SiC业务推进[3] - 日经新闻报道显示公司SiC生产计划已实质性终止[3]
微软豪赌一颗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9 09:15
微软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公司最新研究聚焦马约拉纳费米子,利用其自身为反粒子的特性增强量子硬件抗噪声能力,实现更快更可靠的计算[1] - 开发出全球首个拓扑导体(兼具超导体特性的半导体),可高效操纵马约拉纳费米子,抑制数据损坏[1] - 新型芯片Majorana 1采用拓扑量子位设计,初始封装8个量子位,目标降低当前量子设备错误率[1] 技术细节与性能指标 - 芯片依赖由三个量子点和特殊纳米线组成的干涉装置,通过调整磁场与栅极电压实时测量费米子宇称[2] - 实验观察到毫秒级奇偶校验变化信号,系统稳定性支持有意义的量子操作[3] - 在90微秒内实现5.01信噪比,达到奇偶校验检测里程碑[3] 应用前景与战略合作 - 计划扩展至百万量子比特规模,可能突破药物发现和复杂材料设计领域障碍[2] - 拓扑超导模式排列可偏转环境干扰,实现高精度材料计算,潜在替代实验室实验[2] - 与DARPA合作加速开发大规模容错原型机,拓扑设置或缩短稳定运行实现周期[2] 行业竞争与验证进展 - 区别于竞争对手的量子方法,马约拉纳量子比特架构若验证可靠将重塑科学问题处理方式[5] - 《自然》杂志发表同行评审结果支持技术主张,但专家指出需进一步论证拓扑状态存在性[4] - 行业观察认为该技术可能引发关于成本、可扩展性及大规模应用准备度的争议[5] 技术挑战与局限性 - 当前实验数据无法完全排除安德烈夫束缚态模仿马约拉纳零模式的可能性[4] - 需解决一致性限制、芯片制造障碍及现实部署挑战以实现极端规模任务处理[4]
大家还在抢GPU,黄仁勋:美国做错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9 09:15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最近,围绕着GPU和英伟达有很多新闻。 一周前,埃隆·马斯克表示,他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计划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郊外建造一个拥有 100 万个 GPU 的设施。为此,他将从英伟达和AMD等公司处购买GPU;更早之前,路透社报道,美 国已与阿联酋达成初步协议,允许其进口 50 万颗Nvidia GPU;日前,报道指出,除了为阿联酋 项目采购GPU外,甲骨文也将在为其于美国的数据中心采购40万颗GPU。再加上中国客户此前疯 狂扫货H20。 可以肯定的是,英伟达业绩应该还是不错。 营收仍大幅增长 Nvidia 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大幅增长,其芯片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69% 以上。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全球对 Nvidia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需求非常强劲",并 补充说,他预计对人工智能计算的需求将"加速"。 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数据,英伟达第一季度每股收益(扣除股票薪酬等特定成本)为 96 美分,高于 分析师预测的 93 美分。当季营收达到 44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9%,高于预期的 433.1 亿美 元。这推动英伟达本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 149 ...
ASML,暴跌9000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9 09:15
ASML市值与行业影响 - ASML市值在不到一年内蒸发逾1300亿美元(约9365亿人民币),从去年7月的4295亿美元跌至2970亿美元 [1] - 市值下跌主因包括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和特朗普政府威胁征收半导体关税 [1] - 欧洲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股价普遍下跌,市场担忧集中在美国对华限制和AI领域投资是否过度 [1][2] ASML技术地位与市场挑战 - ASML是全球唯一能生产极紫外光刻(EUV)设备的公司,拥有宽阔护城河 [2] - 无法向中国出口最先进光刻机削弱了潜在销售,预计2025年在华业务占比将低于2023-2024年水平 [2] - 已开始出货下一代高数值孔径(High NA)设备,但台积电明确表示1.4nm工艺不需该设备 [4][5] 台积电技术路线 - 台积电A14工艺基于第二代纳米片环栅晶体管和全新标准单元架构,性能提升15%或功耗降低25-30% [6] - A14晶体管密度较N2提升20-23%,实现"全节点优势"但无需High NA EUV设备 [6][7] - 技术团队创新延长现有EUV寿命,8nm分辨率High NA设备暂非必需,计划2028年量产A14 [7] 行业分析师观点 - 分析师平均目标价779欧元,较当前股价有17%上涨空间 [3] - 富国银行认为ASML对2025-2026年增长机会持乐观态度,特别关注三星和英特尔投资 [3] - 美欧贸易协议若达成可能推动芯片行业复苏 [2]
AMD收购硅光芯片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9 09:15
收购事件概述 - AMD宣布收购硅谷初创公司Enosemi,该公司专注于光子集成电路开发,旨在加速AI系统共封装光学器件发展 [1] - 交易财务条款未披露,Enosemi成立于2023年,拥有16名员工和11名投资者 [1] - Enosemi产品包括集成光电探测器、TIA和数字控制芯片组,并提供定制硅片服务 [1] 技术价值分析 - 光子集成电路将激光器、探测器和调制器等光学元件集成在单芯片上,利用光子传输数据,具有高速和低功耗特性 [1] - 共封装光学器件可提供更高带宽密度和更佳功率效率,是系统架构的变革性进步,支持高级AI工作负载需求 [2][4] - Enosemi团队在光子集成电路量产和出货方面有卓越记录,其技术将增强AMD在光子学和共封装光学解决方案的能力 [2][3] 战略布局意义 - 此次收购是AMD快速发展AI战略的关键一步,此前已整合Xilinx、Pensando、Silo AI、Mipsology和ZT Systems等公司 [2][3] - 收购将帮助AMD构建从基础芯片到系统级集成的全栈AI能力,结合其CPU、GPU和自适应SoC技术优势 [3][4] - 行业趋势显示AI提供商正转向全栈转型,类似英伟达和英特尔的策略,AMD通过此次收购强化竞争优势 [2] 行业应用前景 - 光子集成电路在高速数据传输、传感和光学计算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涉及医疗、汽车和通信等行业 [1] - 随着AI模型复杂度提升,对更快更高效数据传输需求增长,光互连技术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发展路径 [4] - Enosemi曾与Jabil合作开发先进封装工艺技术,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技术整合能力 [2]
AI赋能·智创未来——铱通科技开启芯片设计新革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9 09:15
技术突破 - 成都铱通科技发布全球首个AI全自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颠覆传统芯片设计范式,实现自然语言交互驱动的智能设计,将数字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带入"工业化智造"新纪元 [1] - 系统创造性融合EDA仿真、Transformer架构与自注意力机制,用户仅需输入性能指标即可在数小时内输出可直接投片的电路版图,效率较传统人工设计提升数十倍 [1] - 在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LNA)设计中,AI方案实现噪声系数优化1.5dB、功耗降低20%-40%,开发周期从3个月骤缩至36小时,填补模拟射频芯片自动化设计的全球空白 [3] 产业影响 - 技术突破引发跨产业学科深度融合、产业基础技术突破和商业价值重塑三重变革 [1] - 直击中国EDA领域"卡脖子"难题,为"中国芯"加速发展开辟新路径 [3] - 芯片设计周期缩短90%以上,显著降低企业人力与时间成本,赋能中小型设计企业在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3] - 推动传统"需求-设计-制造-封测"线性产业链向"需求-制造-封测"垂直整合模式转型,加速6G通信、太赫兹技术和量子计算接口等前沿领域落地 [3] 行业地位 - 铱通科技的突破为中国在全球EDA底层架构领域赢得新的定义权 [2] - 技术印证中国科技以创新驱动姿态迈向全球半导体产业核心地带 [2] - 成都汇聚丰富科研资源、活跃创新力量与完善产业配套,形成AI和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沃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