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资产管理
搜索文档
对话吴任昊:“伟大不能被计划”——当下的投资思考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3-07 14:08
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与策略 - 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分化与反转态势,海内外市场均实现两位数上涨,但驱动因素不同:A股涨幅主要由估值驱动,而港股和中概股更多依赖盈利支撑 [3] - 高毅资产提出2025年核心策略为"均衡配置对冲风险、聚焦个股提升锐度",战略上关注真正战略性的方向,战术上"集中兵力打大仗"捕捉有韧性的成长 [3] - 供给侧逻辑成为寻找投资机会的重要依据,AI被视为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硬件和软件相互成就但发展节奏不同 [3] 2025年投资策略 -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年,集中投资于强竞争力公司是对抗"混沌市场"的必要条件 [5] - 中概股市场2023年下跌3%,2024年上涨4%,期间出现5-6次超20%的大幅波动,个股基本面分化显著 [5] - 伦敦市场2024年仅微涨,但支付网络和航空航天领域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表现突出 [5] - 战术层面重点关注三类公司:自由现金流增长型企业、能创造差异供给的企业、成长空间大的企业 [5] 港股市场特点 - 港股是典型选股型市场,恒生指数2007年和2024年均为20000点,指数层面无回报但蕴含巨大波动和个股机会 [6] - 港股投资需专注个体机会,淡化市场选择,在炽热时保持冷静,在绝望时保留希望 [6] - 对具体行业和公司机会的判断远比市场判断重要 [6] 美股市场特点 - 美股持续提供投资机会,但过去两年市场结构狭窄,2024年仅约30%个股跑赢市场 [7] - 科技行业部分个股估值水平超乎想象,表现远超产业历史经验 [7] - 美股收益来源不会长期集中在单一行业,关注点不局限于科技股,2024年起加大金融、高端制造业研究力度 [7] 四大市场特点 - A股特点为"多":提供最大丰富度的产业和公司选择,如科技制造、消费品、新能源行业 [9] - 港股特点为"省":提供估值安全边际高的优质大型公司,如互联网、油气、有色金属行业 [9] - 中概股特点为"快":包含成长迅速的细分领域优质公司,如服务消费行业 [9] - 海外市场特点为"好":关注全球产业链核心价值创造者和规则制定者,如科技软硬件 [9] 四大行业投资逻辑 - 商业基础设施:关注高壁垒、好生意、好估值的公司,如大型互联网公司、支付网络 [9] - 大消费:关注竞争格局改善、需求韧性强的细分行业,如服务类消费行业 [9] - 大宗资源品:关注可持续盈利能力与分红改善的公司,如油气、有色金属行业 [9] - 科技软硬件:关注AI在软件和应用场景的突破,以及定价能力释放的行业 [9] AI产业发展 - AI相关资本开支预计2023-2027年间突破1万亿美元,仅美国头部企业2025年投入便超3000亿美元 [11] - DeepSeek的爆发是全球AI行业发展的必然,技术发展到阶段性高点后,稳定和低成本成为主要驱动力量 [11] - AI技术可能从尝鲜者市场进入早期使用者市场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更适合围绕效率优化投资 [12]
方法论 | 为何管理总是“差点意思”?专业性正确,本质性错误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2-27 17:14
管理实践的挑战与本质 - 管理理论与实践存在显著反差,听起来容易但做好很难,核心在于对本质理解不足、系统协同困难及缺乏坚持[7][8] - 科班出身管理者易陷入"专业性正确,本质性错误"误区,过度依赖工具而忽视底层逻辑[6][9] 管理本质的三大核心障碍 1 本质理解偏差 - **华为基本法案例**:成功关键在于系统思考(持续成功逻辑)、执行落地(非文本形式)及团队共识形成(需3年磨合周期),而非秘招思维[10] - **绩效管理案例**:90%企业认为有必要但同样比例企业执行失败,核心应聚焦"打胜仗"管理(目标对齐)、区分而非精确衡量(前20%识别)、集体评议机制(克服人性冲突)[11][12] 2 系统协同困境 - 管理需四大导向统一:服务增长、激发奋斗、将军辈出、护卫底线,单点易做但系统咬合难如机器齿轮[13][14] - **组织协同难题**:战略目标错位(如销售重收入vs研发重新品)、领导随意指派、机制矛盾(如考核割裂)需通过铁三角模式等系统性解决[15][16] - **战略解码陷阱**:过度追求工具专业度(如BLM模型)而忽视"打胜仗"本质思考,需通过持续战略会议培养干部能力[17][18] 3 持续执行难点 - 管理无捷径,需像减肥般坚持科学方法,较真程度决定成效,企业常误求"一劳永逸"方案[19] 管理基本功的七大规律 1. **框架一致性**:组织/人力/财务体系如船舶动力系统,结构通用但实现方式各异[22] 2. **导向明确性**:四大管理导向(增长/奋斗/人才/风控)为决策冲突时的取舍标准[23] 3. **常理判断力**:光伏行业泡沫案例显示,通过市场供需等基础逻辑即可预判风险[23] 4. **套路扎实度**:PDCA循环等经典方法需扎实落地,非工具本身决定效果[24] 5. **变与不变哲学**:战略意图差异导致方法千变万化,但底层逻辑恒定[24] 6. **招式vs规律**:华为可学的是"打胜仗"规律而非具体招式,BLM模型本质是战略思考工具[24] 7. **持续成功要件**:初期成功靠机遇,长期需通过管理构建组织能力[25] 总结启示 - 管理本质回归常理思考、系统协同与持续坚持,无捷径可走[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