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和(00001)
icon
搜索文档
反垄断调查重创交易,李嘉诚资产蒸发781亿,国家为何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3-31 10:18
交易概况 - 李嘉诚计划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 包括战略要地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 [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8日宣布对该交易启动反垄断调查 导致交易暂缓 [1] - 长和集团市值在调查宣布后蒸发781亿港元 [1][3] 监管审查 - 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强调将依法审查交易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1] - 依据《反垄断法》第二条 中国监管机构有权对境外垄断行为影响境内市场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 [3] - 若最终认定垄断 长和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及上一年度销售额1%至10%的罚款 及时叫停则罚款可降至50万元以下 [4] 交易结构争议 - 长和实业未采用全球公开招标或价高者得规则 而是以"短平快"方式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 [4][17] - 对比十年前中方1500亿港元收购40%股份被拒 本次以1657亿港元出售更大比例股权给美方被质疑背离商业逻辑 [17] 地缘战略背景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5%贸易量 其中21%为中国船只 控制两端港口可通过调节费用和优先级影响中国货物成本 [8] - 美国在交易前宣布对"与中国相关"船只停靠美国港口收取额外费用 被视作贸易围猎战信号 [6] - 中国过去五年在全球布局20余个战略港口 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 [11] 资产配置调整 - 长和集团正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 港口和地产业务让位于零售、电信和数字经济 [15] - 李嘉诚旗下资产从90%集中于港陆转变为55%分布于欧美 2015-2018年在英国投资超400亿英镑 [13][15] 中方反制措施 - 中方接见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通过更高层面博弈寻求全局主动权 [21] - 中远海运表态对战略资源港口感兴趣 可能以"白衣骑士"身份接盘 [21] - 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新增国家安全审查条款 为监管干预提供法理依据 [23]
倒数48小时!李嘉诚彻底出局,中方找到破局之法,190亿或打水漂
搜狐财经· 2025-03-31 10:04
中美经贸合作与跨国公司投资 -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活力和动力进一步释放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1] - 中方欢迎包括黑石集团在内的美资企业和长期资本深化对华互利合作 黑石集团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1] - 中方会见苹果、辉瑞、博枫、美敦力、万事达卡、礼来制药、嘉吉、康宁等跨国公司负责人 就全球经济形势、中美经贸合作及扩大对华投资交换意见[1] 长江和记港口资产出售交易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228亿美元(核心资产价值190亿美元)将43个国际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3] - 交易未进行全球招标 直接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 未优先考虑中国国企收购意向[3] - 商务部研究院副所长白明质疑交易"在商不言商" 原定4月2日签署的协议已被暂缓[3] 巴拿马港口战略意义与交易背景 - 贝莱德财团收购的43个港口中 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具有核心战略意义 分别位于巴拿马运河南北两端 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要道[5] - 交易被解读为兑现特朗普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诺言 贝莱德CEO拉里·芬克与白宫密切沟通 巴拿马政府在交易前以"违宪"为由调查长和经营权[5] - 中国政府五次喊话 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特首强调港口作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重要性 质疑李嘉诚"配合美国遏华战略"[5] 法律风险与商业伦理争议 - 《反外国制裁法》实施细则第17条规定 对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组织和个人可采取冻结资产等必要措施[7] - 交易引发关于商业版图与国家利益冲突的争议 涉及民族核心利益时商业决策的风险判断力受到质疑[7]
港股一线|三大指数回调,泡泡玛特2024营收增长超100%,长和暂缓出售海外港口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08:37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3月24日 - 3月28日)港股持续回调,恒生指数未突破24000点关键点位,截至上周五收盘,恒生指数报23,426.6点,周内下跌1.11%;恒生科技指数报5,506.47点,下跌2.36%;国企指数报8,606.51点,下跌1.55% [1] - 科技股经历小幅回调,小米集团下跌6.67%,美团下跌4.5%,腾讯控股下跌0.4% [1] 港股市场分析 - 经济学家洪灏称港股目前处于关键阻力位,市场“讲故事”阶段已过,进一步上涨需等待科技股公司盈利增长及新经济推动政策等预期兑现 [1] - 港股基本面向上趋势已形成,除科技股外,消费股和医疗保健股值得关注,消费股需更多政策扶持,医疗保健股在新科技带领下有很大发展空间 [1] 泡泡玛特业绩与发展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提升至38.9% [2] - 3月27日泡泡玛特股价持续上涨,收盘达153.70港元,涨幅超9%,总市值达2064.1亿港元,市值创历史新高,还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布鲁可股价同步上涨 [2] - 2024年泡泡玛特首次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四大区域,东南亚市场营收24.0亿元,占比47.4%,同比增长619.1%;创始人王宁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增长超100%,将在更多区域深耕 [2] - 截至上周五收盘,泡泡玛特股价为153.2港元/股,周内股价上涨13.4% [2] 蒙牛乳业业绩与困境 - 2024年蒙牛营收886.748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45亿元,同比暴跌97.8%;下半年营收440亿元,同比下滑7.4%,净亏损23.4亿元 [3] - 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乳制品生产企业面临原料乳过剩、库存激增、销售乳粉亏损等问题 [3] - 2024年蒙牛对贝拉米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综合影响达39.814亿元,对现代牧业的商誉减值与亏损影响达3.487亿元,严重拖累利润 [3] 蒙牛乳业目标 - 蒙牛首席财务官张平表示,蒙牛近期目标是力争2025年实现收入恢复增长,预计增长幅度为低个位数 [4] 长和出售计划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暂缓出售海外港口计划,预计本周不签署协议,此前计划4月2日签署最终出售协议 [6] - 3月初长和宣布与美国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计划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包括23个国家的43个海外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 [6] 交易审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对长和出售海外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7] 本周前瞻 - 经济数据方面,周一(3月31日)公布中国三月制造业PMI;周二(4月1日)公布中国三月财新制造业PMI、美国ISM制造业三月就业指数;周三(4月2日)公布美国非农业私营部门三月就业人数;周四(4月3日)公布英国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声明 [8] - 老铺黄金、招商局港口、万科企业、中国稀土、旭辉控股集团等将发布最新财报 [8]
李嘉诚开始后悔了?国家正式叫停,长和集团态度大转变:不会签约
搜狐财经· 2025-03-31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引发争议,中方不赞成此交易并依法审查,交易受官方关注且超越普通商业范畴,未来发展受特朗普态度影响,需持续观察 [1][3][4] 交易进展 - 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称下星期不会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协议,此前原定4月前签最终协议 [1] 过往交易情况 - 十年前国企曾以高出市场价十倍价格表达购买港口意向,李嘉诚未接受;2014年国家尝试接触,李嘉诚对内地报价比给美国贝莱德高出一倍,仅愿出售40%股权且保留经营权 [3] - 2024年底长和与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出售43个港口业务原则性协议,计划套现190亿美元 [3] 各方反应 - 香港媒体发文抨击交易,港澳办转载部分文章,港府出面谈及此事,表明中方不赞成价值230亿美元交易案 [4]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表示将依法审查交易,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4] 交易影响因素 - 交易涉及全球43个港口,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敏感,关乎供应链安全、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6] 中方举措 - 中方派出代表团访问巴拿马磋商合作,接见美相关人士试图施压贝莱德 [6] - 3月中国出台《反外国制裁法》,保障长和免受美方报复 [6] 潜在风险 - 若交易取消,特朗普可能搞制裁,但有大陆后盾,香港和长和不惧且可反制裁 [8]
刚刚!李嘉诚旗下长和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3-31 08:26
长和全球电讯业务分拆传闻 - 公司公告澄清近期媒体关于可能分拆全球电讯资产及业务的报道,但未作出任何交易决定 [2] - 集团持续评估提升股东价值的潜在机会,包括电讯业务相关交易或分拆上市 [2] - 目前不确定是否推进任何交易,提示投资者注意不确定性 [2] 市场反应 - 长和股价上周五(3月28日)收报45 15港元/股,单日跌幅1 2% [4]
根本不怕?长和或继续与美国交易,李嘉诚公司10年前就已搬离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3-30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 长江和记极有可能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巴拿马港口出售交易,虽面临舆论压力但因商业利益和公司现状推动交易,此交易对美国掌控巴拿马运河运营权有重要意义,或影响中国远洋贸易,建议国企介入运河商业运营 [4][13][15] 分组1:交易进展 - 3月27日消息显示香港正与李嘉诚公司商讨港口买卖出路,媒体认为前景悲观,公司可能与美国财团达成协议 [2] - 3月26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长和计划如期推进将两个巴拿马港口出售给贝莱德财团的交易,4月2日前签署最终协议 [4] 分组2:公司情况 - 长江和记10年前将注册地从中国搬离,现注册地为开曼群岛,不涉及中国境内资产 [6][7] - 李嘉诚为加拿大国籍,旗下公司不属于中国境内公司,业务受外部压力影响可能不大 [11] 分组3:交易原因 - 从商业利益看,将回报率不到1%的港口卖给美国财团可获利,且去除不盈利业务 [4][13] - 大陆和香港未拿出对公司有利的解决方案,公司持续推动与美国交易不意外 [4] 分组4:交易影响 - 美国财团若控制包括李嘉诚港口在内的运营单位,可慢慢掌控巴拿马运河运营权,中国远洋航运在该运河业务量至少占20%,或影响中国远洋贸易 [13] 分组5:建议措施 - 建议国企介入巴拿马运河商业运营,国企在背景和立场上更稳,承受经济压力能力强,可避免美国完全控制运河 [1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周末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证券时报· 2025-03-30 20:59
政策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审议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强调加大力度确保清欠成效,遏制新增拖欠 [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对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2] - 中国证监会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限售期内出借股份 [5] - 央行召开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强调防控风险,充实存款保险基金等化险资源 [6]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7] - 国家发改委将针对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等乱象进行整治,维护公平竞争 [11] 金融证券 - 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四大银行发布定增预案引入财政部战略投资,募资合计520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财政部拟认购约5000亿元 [4] - 多家银行4月起信用消费贷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此前消费贷市场利率竞争激烈 [8] - 本周暂有2只新股申购,分别为信凯科技和泰禾股份;3月31日 - 4月6日A股有33只股票面临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199.97亿元 [13] 产业公司 - 国资委副主任苟坪提出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10] - 亿航智能旗下公司获全球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低空经济迈向商业化,EH216 - S有望下半年开启规模化服务 [12] 机构策略 - 中信证券认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逐渐补齐,国产替代并购整合有望加速 [15] - 中信证券预计4月初关税“风暴”落地后,A股回暖、港股休整、美股修复,配置延续科技点火等思路 [16]
李嘉诚出售港口是第一步,特朗普的目标,是要让中国船舶寸步难行
搜狐财经· 2025-03-30 19:11
文章核心观点 长江和记计划以190亿美元将全球43个港口打包出售给贝莱德 这笔交易虽看似商业行为但可能配合特朗普战略 对中国航运有威胁 中国有应对布局且认识到国际竞争中商业不只是商业 [1][3][5][10] 交易情况 - 长江和记计划将包括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以190亿美元打包出售给贝莱德 交易正稳步推进 目标4月2日前签署最终协议 [1] - 交易结构复杂 买家是美国贝莱德 实际运营交给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 [3] 交易原因分析 - 从商业角度 长和能获190亿美元现金 符合其“轻装上阵”退出重资产领域战略 [3] - 当下中美竞争 美国全方位打压中国 长和此时出售港口且急着低价甩卖 可能配合特朗普战略 超出商业范畴 [3] 对中国的威胁 - 直接威胁是美国控制港口后可能针对中国船只加收费用 按中国货运量每年可能多付几十亿 [5] - 长远看有“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国可能在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中资参与港口项目处如法炮制 围堵中国“海上大龙” 限制中国货运 [5] 交易难阻拦原因 - 长和集团注册在开曼群岛 中方难直接干预海外交易 [7] - 用香港国安法阻止需确凿证据链 法律上较难成立 [7] - 美国采用“政商组合拳” 政府施压巴拿马 企业出面接盘 过程不到30天 不给中方反应时间 [7] 中国应对布局 - 中国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非洲吉布提有相关布局 确保海运生命线不被轻易掐断 [9] - 中国“一带一路”布局织就更大的网 [10]
李嘉诚43个港口结局已定,长和市值蒸发300亿元,美国发现不对了
搜狐财经· 2025-03-30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打包出售港口业务引发舆情,该交易虽能带来超190亿美元收益,但可能使美国借此施压中国出口和供应链,长和此举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且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服务费”引发连锁反应 [1][3][5] 各方反应 - 大公报3月31日发文呼吁长和集团暂停港口业务出售交易 [1] -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8日指出中方反对利用经济胁迫等手段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为长和实业留“后路” [3]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开表态后,长和股价走低,近11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323亿港元,约占总市值16%,资本市场不看好长和未来长期价值 [3] 交易影响 - 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间,和中国相关货物占运河运输量21.4%,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美国若控制港口会施压中国出口和供应链 [1] - 长和出售43个港口,美国或借此建立新物流运输网络,中方损失难以用190亿美元衡量 [1] 美国措施及后果 - 美国对进入其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最高150万美元“服务费”,想刺激本国造船业发展 [5] - 一些船东拒绝为美国企业运输煤炭,服务费将为煤炭运输带来35%额外成本,未来60天美国煤炭出口可能中断,还可能导致煤矿裁员 [5] 长和声誉风险 - 若李嘉诚一意孤行出售港口,在中国或难逃“卖国”骂名,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5]
最后倒计时!李嘉诚次子抵京,两大港口悬而未决,局势或迎转机
搜狐财经· 2025-03-30 15:38
交易概况 - 长江和记实业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 出售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 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1] - 交易财团包括贝莱德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合伙企业和地中海航运旗下码头投资公司[1] - 出售资产涵盖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199个泊位权益 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运营权 总价值达230亿美元[1] 市场反应 - 公告后长和股价单日大涨21.86% 总市值达到1804亿港元[1] 交易进展 - 交易截止日期剩余约一周时间 目前处于最终交割程序阶段[3] - 长和集团与香港特区政府仍在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1][8] 战略动向 -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现身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 主题涉及宏观政策与经济增长等议题[3][5] - 李泽楷作为中方企业代表出席 被外界视为李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信号[5][6] - 李家可能通过此举展示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的重视[6] 谈判态势 - 香港特区政府在交易公布后持续与长和集团沟通 寻求替代解决方案[8] - 若放弃出售 港府可能与企业共同承担相关压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