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00175)

搜索文档
周末刷屏!刚刚,比亚迪回应“车圈恒大”“常压油箱”争议
券商中国· 2025-06-08 16:12
比亚迪回应"常压油箱"和"车圈恒大"争议 -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称2021-2023年采用的常压油箱方案符合法规要求 后续已全部切换为高压油箱方案以改善客户体验 [2] - 比亚迪指出浙江某头部车企2018-2023年多款PHEV车型同样采用常压油箱方案 并相信其符合环保及法规要求 [2] - 比亚迪指控河北某车企自2022年下半年起持续发起"高负债率""财务造假"等话题煽动舆论 并向监管机构恶意举报 经调查确认公司无问题 [2] 吉利高层关于行业发展的表态 -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证实两年前拆解测试结论与长城举报内容一致 间接支持举报内容 [1]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公司决定不再新建工厂或扩产 将利用全球过剩产能进行资源重组 [5][6] - 李书福强调汽车产业需遵循发展规律 反对投机取巧 提出通过务实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 以友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 [6][7] 行业倡议与竞争规范 - 李云飞在重庆汽车论坛提出4点行业倡议:拒绝夸大宣传和透支营销 聚焦技术产品竞争 抵制拉踩行为 打击造谣 [3][4] - 李书福批评部分企业竞争方式不当 以马拉松比喻汽车产业需长期积累 呼吁依法合规发展以建立受人尊重的品牌形象 [6][7]
吉利表示不再建设新的汽车工厂 汽车“内卷”时代要终结?
环球网· 2025-06-08 11:13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当前世界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吉利控股决定不再新建或扩大汽车生产工厂产能,将利用全球过剩产能进行资源重组和合作[1] - 中国汽车工业主要市场在国内,出口占比较低,部分企业竞争方式被批评为"令人难以启齿"[1] - 汽车行业近期出现"内卷式"竞争,表现为无序价格战,多家车企跟进大幅降价行为[3] 政策监管动态 - 商务部将加强汽车消费市场跟踪研究和政策引导,推动破除流通消费堵点卡点,配合相关部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3] - 工信部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3] - 工信部指出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典型表现,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损害消费者权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无序价格战将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并危害消费者权益[3] - 行业倡导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而非价格竞争[3] - 吉利提出以务实合作与资源重组方式提升同行过剩产能利用率,以友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1]
吉利“刹车”建厂!李书福:全球产能过剩,合作重组才是王道
环球网· 2025-06-08 11:13
行业产能现状与战略调整 - 汽车行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公司决定不再建设新工厂以避免重复建设 [1] - 公司将通过全球资源重组和务实合作来利用现有过剩产能,包括成熟质量体系和熟练技术工人 [1][3] - 该战略旨在提高同行产能利用率并以友善姿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3] 公司发展理念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强调遵循汽车企业发展规律,注重基础建设与内功修炼,拒绝投机取巧 [3] - 公司在中国拥有22家工厂及3家海外装配厂,全球研发网络覆盖5个工程中心和3个设计中心 [3] - 5月海外出口销量达30,017辆(环比+24%),1-5月累计出口超14万辆 [4] 东南亚市场拓展进展 - 印尼普哇加达工厂完成首台EX5试生产,计划2025年Q3启动量产 [4] - 印尼工厂规划年产能20,000台,将强化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4]
突然宣布:不再建厂
中国基金报· 2025-06-08 00:14
吉利汽车战略调整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公司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或扩大现有工厂产能 因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3] - 吉利计划通过全球产能合作与资源重组 利用成熟质量保证体系和熟练技术工人 提高行业过剩产能利用率 [3] - 李书福以马拉松比喻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指出当前主要赛场在国内 出口占比极低 并批评部分企业不当竞争方式 [3] 政府监管政策动向 - 商务部表示汽车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 将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研究破除流通消费堵点 加强整治内卷式竞争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加强产品抽查 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6] - 主管部门指出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典型表现 影响产品质量与服务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6] 行业竞争现状 - 中汽协披露某车企5月23日发起大幅降价引发连锁反应 新一轮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 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6] - 行业价格战被认为将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阻碍健康发展并危害消费者权益 存在安全隐患 [6]
吉利杨学良重庆论坛再谈反内卷:治理行业乱象要从依法合规开始
中国经济网· 2025-06-07 16:34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强调行业自律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呼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 [1] - 行业自律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不自律将导致整个行业无法自律,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1][2] - 同行间应相互监督、相互尊重,竞争应建立在依法公平、透明的基础上,不公平竞争是对同行的不尊重 [1][3] 吉利的发展策略 - 吉利承诺不参与内卷式恶性竞争,坚持开放式良性竞争,注重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和企业道德战 [1] - 公司强调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不简单打价格战,而是通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一年从价格战发展为内卷式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等不良现象 [2] - 部分企业通过低价、超低价或低于成本价竞争,甚至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破坏了市场秩序,引起国家部委高度重视 [4] - 2023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16家车企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 [1][2] 政策与监管 - 国家发改委在5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点提及内卷式竞争问题,指出部分企业的行为扭曲了市场机制,需加强整治 [4] - 治理行业乱象需从依法合规开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法律应在行业自律失灵时及时发挥作用 [3][4]
吉利汽车杨学良:加强行业自律 共筑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基石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7 15:42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呼吁全行业加强自律,坚持公平竞争,共同维护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1] - 行业虽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行业自律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3]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恶被放大及法律缺失或执行不力,需依法合规经营并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3] 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危害 - 内卷式恶性竞争是经济界和学术界公认的自杀式行为,可能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 [4]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并可能破坏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产业生态 [4] - 吉利汽车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聚焦价值、技术、品质、服务、品牌和企业道德战 [4] 行业呼吁与未来展望 - 杨学良呼吁全行业珍惜发展成就,避免为私利搞内卷式竞争,强调中国汽车工业成就得益于国家政策及财政补贴 [5] - 行业应团结一致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产业生态 [5]
吉利杨学良:内卷是最低级的、自杀式恶性竞争,呼吁行业自律
南方都市报· 2025-06-07 14:48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强调行业自律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呼吁企业遵守《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2] - 承诺书包含四点核心内容:规范市场营销活动、避免误导性宣传、坚持质量为先、履行社会责任[2] - 杨学良指出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恶的放大和监管不力,强调法律应作为公平竞争的最后保障[2] - 公司认为内卷是"自杀式恶性竞争",明确表示吉利将永不参与内卷式竞争[2] 行业监督与法治建设 - 杨学良鼓励车企相互监督,倡导建立在依法公平、透明基础上的竞争[3] - 提及长城汽车举报事件已逾两年未决,强调必须给出公开结论以维护行业公信力[4] - 透露行业内部拆车测试结果与长城举报内容一致,认可长城汽车魏建军的"吹哨人"角色[4] - 重申中国是法治国家,所有经营活动必须合法合规[4]
车企转向,开始向自己下狠手了
创业邦· 2025-06-07 11:05
行业困境与价格战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纯电动车亏损严重难以形成商业闭环,质疑降价10万元仍能保证质量的合理性[3] - 行业陷入过度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企业需要合理利润维持正常发展[3]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远低于制造业5%-15%的标准范围[8] - 新势力车企累计亏损已达上百亿乃至千亿元级别[8] 车企盈利策略 - 小鹏汽车2025年Q1净亏损同比收窄51.5%至6.6亿元,毛利率攀升至15.6%[6] - 小鹏汽车目标在2025年Q4实现盈利,通过MONA M03等高性价比车型实现销量增长[6] - 蔚来启动组织架构调整,直接参与供应链价格谈判,目标Q4盈利[8] - 特斯拉中国毛利率从2020年21%下滑至2024年17.9%,市占率从22%降至6%[10] 运营效率提升 - 吉利从多品牌扩张转向整合聚焦,2025年Q1归母净利润56.7亿同比增长264%[12][16] - 上汽组建"大乘用车板块",2025年Q1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80%[14][16] - 广汽拆分研究院形成"大研发体系",研发效率目标提升15-20%[15][16] - 车企普遍通过供应链优化、AI技术应用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7][8] 市场竞争态势 - 比亚迪等22款车型开启夏季降价,吉利/广汽埃安/零跑等跟进[18] - 2024年4月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创2023年12月以来新高[19] - 价格战呈现"高频次、强针对性"特征,智驾功能价格下探至5万元区间[19] - 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250辆,仍处于填充保有量阶段[21]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需求从"有没有车"转向"好不好用",更关注智驾/续航等产品力[22] - 车企布局全产业链(比亚迪/长城)和AI+智能硬件(小鹏/小米)构建生态[22] - 组织能力将取代价格战成为长期竞争关键因素[22] - 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850辆,中国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1]
5月新能源车企销量:全线飘红下市场格局生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21:48
行业整体表现 - 5月新能源零售预计达98万辆 同比增长22% 渗透率维持在52 9% [2] - 行业呈现"全线飘红"但内部格局生变 新势力阵营洗牌与传统车企转型加速推动深度调整期 [1][3] 新势力车企竞争格局 销量排名变化 - 零跑汽车以4 5万辆(同比+148%)连续三月居首 1-5月累计17 4万辆(同比+161%) C10/C11/B10三款20万元以下车型贡献主要销量 [4][6][7] - 理想汽车交付4 1万辆(同比+17%) L系列焕新版单周销量破万 计划推出轿车产品 [4][7] - 赛力斯问界销量3 7万辆(同比+35%) M9车型累计5万辆 占品牌销量50%并拉动毛利率 [4][7] - 小鹏汽车交付3 4万辆(同比+230%) MONA M03与P7+为主力 但面临低价纯电车型竞争压力 [4][8] - 小米汽车稳定在2 8万辆 YU7中大型SUV将于7月上市 [4][9] - 蔚来交付2 3万辆(同比+13%) 乐道/萤火虫品牌合计近万辆 目标Q4实现月销5万辆 [4][9] 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 头部企业表现 - 比亚迪5月销38 2万辆(同比+15%) 王朝/海洋系列占比近90% 高端化仍是挑战 [12] - 吉利新能源销13 8万辆(同比+135%) 银河系列占10万辆 极氪增速放缓至1 6% [13] - 长安新能源销9 5万辆(同比+70%) 深蓝/阿维塔分别增长78%/179% [14] - 上汽通用五菱销7 4万辆(同比+50%) 小微车型需求旺盛 受益下乡政策预期 [15] 二线车企动态 - 奇瑞新能源销6 3万辆(同比+48%) 1-5月累计增长112% 多技术路线并行 [15] - 长城新能源销3 3万辆(同比+32%) 魏牌同比+115% 坦克/哈弗混动车型上涨 [16] - 广汽埃安销2 7万辆(同比-33%) 持续调整 等待新车型发力 [17] - 极狐/岚图分别增长200%/122% 智己未公布数据 [18]
吉利公布醉酒状态检测专利 可提高醉酒状态推断正确率
快讯· 2025-06-06 13:33
公司动态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于6月6日公布"一种醉酒状态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专利 [1] - 专利技术通过获取驾驶员眼部数据,融合频域和时域特征信息评估眼球震颤状态,提升酒驾检测精度 [1] - 系统可结合生理特征信息与车辆状态数据进行多维度融合,进一步提高醉酒状态推断正确率 [1] 技术突破 - 专利采用多特征融合方法增强数据鲁棒性和模型泛化能力 [1] - 检测方案覆盖预设时段内驾驶员眼部动态数据,实现时域与频域双重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