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头部车企要刀刃向内
第一财经· 2025-06-08 22:11
行业共识与问题 - 头部汽车企业表达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忧虑,并决心通过自身行动消除这种现象 [1] - 行业达成共识:需凝聚发展共识,维护公平有序市场,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1] - 产能无序扩大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目前仍在蔓延 [2] - 2025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有超过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待消化 [2] - 部分资本不以长期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价格战追求短期市值和股价 [3] 企业应对措施 - 吉利控股集团将停止新建汽车生产工厂,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全球过剩产能展开合作 [2] - 汽车企业需苦练内功,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4] - 企业需深入思考掌握的核心技术及持续发展推动力 [4] - 李书福强调不走捷径,坚持求真务实,在车道、人道、天道的人间大道上探索 [4] 政策与监管 - 政府自2024年7月起多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2025年全国两会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5]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支持正常市场竞争 [5] - 工信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 [5] - 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显示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和力度 [6]
吉利杨学良: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国际金融报· 2025-06-08 20:50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需要全行业加强自律并坚持公平竞争 [1] - 虽然行业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 [1]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企业不自律行业不可能自律,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的恶被放大 [1] - 企业应依法合规经营,通过相互监督和尊重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1] 内卷式竞争的影响 - 内卷式恶性竞争威胁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也将深受其害 [2] - 内卷式竞争正在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是最低级的自杀式竞争行为 [2]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2] - 内卷式竞争可能将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良好产业生态带向邪路 [2] 企业应对策略 - 吉利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承诺永远不搞内卷式恶性竞争 [2] - 吉利将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等 [2] - 法律在行业自律失灵时应及时发挥作用,确保行业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2] - 必须确保汽车行业透明度,让非法犯罪行为无处可藏 [2]
吉利电池公司官宣产能规划;亿纬又下50亿订单;三大电池项目落地四川;瑞浦/鹏辉斩获电池大单;孚能携手吉利雷达
起点锂电· 2025-06-08 19:39
电池产能与规划 - 吉利旗下吉曜通行发布全新品牌标识"ENERGEE"及"金砖电芯超强混动系列"产品,预计2027年形成70GWh产能规模 [2] - 吉曜通行展示军工级安全测试,包括8针同刺、坦克碾压、真弹贯穿等极限测试 [3] - 江苏盐城埃克森储能电池一期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0GWh电芯制造中心,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面积超12万平方米 [10] - 四川绵阳引进三大锂电项目,包括锂源新能源年产1200万支锂离子储能电芯项目、绵阳创明新能源项目和绵阳埃克森新能源项目 [13] 电池材料与供应链 - 龙蟠科技旗下锂源与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公司签署协议,2026至2030年间将供应15.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金额超50亿元 [4] - 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进入设备采购阶段,预计10月试产,达产后年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0万吨以上 [15] - 湖南裕能拟募集不超过48亿元用于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7.5万吨长循环磷酸铁锂和10万吨磷酸铁等项目 [18] - 中科电气计划在阿曼建设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基地,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 [19] - 宁德时代与韩国Solus Advanced Materials签署铜箔供应合同,自2026年起向其欧洲工厂供应匈牙利工厂生产的铜箔产品 [16] 电池技术与创新 - 沧州中孚发布"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薄膜,融合液态与固态电解质优势,可自由调节孔径、厚度等参数 [17] - 先导智能已实现固态电池生产设备交付,与欧、美、日、韩等头部电池客户和车企达成合作 [23] - 逸飞激光与多方合作启动"荆楚"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项目,首个示范项目正式开启产业化进程 [24] 电池回收与利用 - 梅州市广鑫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51亿元建设年处理6万吨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二期) [26] - 巴斯夫位于德国的Black Mass工厂投入商业运营,年处理能力达1.5万吨报废锂离子电池和生产废料 [27] - 聊城高新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2000万元建设年处理10万套退役车用动力锂电池包回收梯次利用项目 [28] 新能源汽车与电池应用 - 瑞浦兰钧与印尼Bakrie & Brothers集团签署备忘录,计划2025年内合作交付超过3000辆电动公交车和卡车的动力电池 [5] - 孚能科技与吉利雷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技术展开深度合作 [8] - 鹏辉能源与苏州妙益科技达成1GWh年度电芯订单,合作重点在重卡启驻一体电池领域 [9] - 远东股份智能电池板块5月份斩获近3.2亿元订单,涵盖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和锂电池等领域 [12] - 特斯拉计划在美国国内构建完整电池生产体系,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 [30] - 比亚迪方程豹发布新车"钛7"悬念海报,预计为钛系列新成员 [31] - 2026款特斯拉Model S Plaid原型车曝光,预计将改善悬挂和转向系统 [32] - 大众未来所有电动汽车将基于Rivian R2技术平台研发 [33] - 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将推出百万级大六座旗舰SUV,采用全量智能化系统 [35] 行业动态与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21家锂电设备企业营收总额达154.18亿元,净利润合计6.93亿元 [21] - 先惠技术等3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先导智能等10家企业营收净利均下滑,大族激光等2家企业增收不增利,诺力股份等4家企业营收下滑但利润增长 [22] - 2025年一季度四川绵阳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96.5%,成为推动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13]
2025年中国品牌⾛向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6-08 17:50
整体增长态势与关键变化 - 中国品牌自2020/21年起在全球社交渠道、电商平台及官方网站的流量、关注者数量和互动方面显著增长 [1] - 2024年三大关键变化:通过国家/地区网站和电商平台提升市场准入、强化抖音等社交媒体内容质量、优化DTC网站功能与客户支持 [1][17] - 中东地区数字化得分增长69.8%,新兴市场扩张迅速 [8][52] 行业表现与领先品牌 - 电子产品主导前100强品牌榜单,占比54家,电动车领域潜力突出 [2][23] - 细分领域涌现“潜在冠军”:安克/Ecoflow(移动电源)、Roborock/Ecovacs(扫地机器人)、大疆(无人机) [3][17] - 数字平台SHEIN、Temu、TikTok成为新兴品牌的重要推广渠道 [4][18] 品牌成功与挑战模式 - 成功因素包括明确价值主张、专注目标客户、本地化内容与渠道,如涂鸦等“隐藏冠军”凭借细分领域优势突围 [5][18] - 挑战包括缺乏独特价值或本地化不足的品牌增长困难,并购受限于品牌资产和地缘政治 [5][18] 排名与评估方法 - 样本覆盖664个消费/零售品牌,评分权重为网站流量40%+社交媒体60%(抖音/Facebook等占比不同) [6][21][22] - 2025年前三品牌:realme、SheIn、华为,新上榜品牌包括Insta360/Halara,一汽/吉利排名上升 [7][25][41] 区域拓展与策略 - 北美/欧洲/亚洲为成熟目标市场,中东/非洲增长最快,北美数字化得分增长47.1% [8][55] - 品牌加强本地化网站内容与服务,结合电商平台与线下网络,但用户参与度仍有提升空间 [9][45][46] 未来建议 - 聚焦核心市场提升参与度,避免盲目扩张,融合中国数字化经验与全球策略 [10][11] - 加强本地化合作与客户需求洞察,减少对收购模式的依赖 [11][46] 社交媒体与电商动态 - TikTok粉丝增长最快,覆盖率从67%升至91%,超三分之一品牌Facebook关注者破百万 [33][34][37] - 前100强品牌中DTC网站比例增加,部分转向自建平台或依托SHEIN等大众电商渠道 [31][32] 跨区域表现 - 非洲/中东数字品牌平均分最高,北美覆盖率达67.4%,但面临美国保护主义挑战 [52][53][55] - 玩具礼品类增长最强(如Pop Mart),美妆类成熟品牌强化数字化存在 [42][43]
周末刷屏!刚刚,比亚迪回应“车圈恒大”“常压油箱”争议
券商中国· 2025-06-08 16:12
比亚迪回应"常压油箱"和"车圈恒大"争议 -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称2021-2023年采用的常压油箱方案符合法规要求 后续已全部切换为高压油箱方案以改善客户体验 [2] - 比亚迪指出浙江某头部车企2018-2023年多款PHEV车型同样采用常压油箱方案 并相信其符合环保及法规要求 [2] - 比亚迪指控河北某车企自2022年下半年起持续发起"高负债率""财务造假"等话题煽动舆论 并向监管机构恶意举报 经调查确认公司无问题 [2] 吉利高层关于行业发展的表态 -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证实两年前拆解测试结论与长城举报内容一致 间接支持举报内容 [1]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公司决定不再新建工厂或扩产 将利用全球过剩产能进行资源重组 [5][6] - 李书福强调汽车产业需遵循发展规律 反对投机取巧 提出通过务实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 以友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 [6][7] 行业倡议与竞争规范 - 李云飞在重庆汽车论坛提出4点行业倡议:拒绝夸大宣传和透支营销 聚焦技术产品竞争 抵制拉踩行为 打击造谣 [3][4] - 李书福批评部分企业竞争方式不当 以马拉松比喻汽车产业需长期积累 呼吁依法合规发展以建立受人尊重的品牌形象 [6][7]
吉利表示不再建设新的汽车工厂 汽车“内卷”时代要终结?
环球网· 2025-06-08 11:13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当前世界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吉利控股决定不再新建或扩大汽车生产工厂产能,将利用全球过剩产能进行资源重组和合作[1] - 中国汽车工业主要市场在国内,出口占比较低,部分企业竞争方式被批评为"令人难以启齿"[1] - 汽车行业近期出现"内卷式"竞争,表现为无序价格战,多家车企跟进大幅降价行为[3] 政策监管动态 - 商务部将加强汽车消费市场跟踪研究和政策引导,推动破除流通消费堵点卡点,配合相关部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3] - 工信部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3] - 工信部指出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典型表现,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损害消费者权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无序价格战将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并危害消费者权益[3] - 行业倡导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而非价格竞争[3] - 吉利提出以务实合作与资源重组方式提升同行过剩产能利用率,以友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1]
吉利“刹车”建厂!李书福:全球产能过剩,合作重组才是王道
环球网· 2025-06-08 11:13
行业产能现状与战略调整 - 汽车行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公司决定不再建设新工厂以避免重复建设 [1] - 公司将通过全球资源重组和务实合作来利用现有过剩产能,包括成熟质量体系和熟练技术工人 [1][3] - 该战略旨在提高同行产能利用率并以友善姿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3] 公司发展理念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强调遵循汽车企业发展规律,注重基础建设与内功修炼,拒绝投机取巧 [3] - 公司在中国拥有22家工厂及3家海外装配厂,全球研发网络覆盖5个工程中心和3个设计中心 [3] - 5月海外出口销量达30,017辆(环比+24%),1-5月累计出口超14万辆 [4] 东南亚市场拓展进展 - 印尼普哇加达工厂完成首台EX5试生产,计划2025年Q3启动量产 [4] - 印尼工厂规划年产能20,000台,将强化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4]
突然宣布:不再建厂
中国基金报· 2025-06-08 00:14
吉利汽车战略调整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公司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或扩大现有工厂产能 因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3] - 吉利计划通过全球产能合作与资源重组 利用成熟质量保证体系和熟练技术工人 提高行业过剩产能利用率 [3] - 李书福以马拉松比喻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指出当前主要赛场在国内 出口占比极低 并批评部分企业不当竞争方式 [3] 政府监管政策动向 - 商务部表示汽车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 将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研究破除流通消费堵点 加强整治内卷式竞争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加强产品抽查 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6] - 主管部门指出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典型表现 影响产品质量与服务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6] 行业竞争现状 - 中汽协披露某车企5月23日发起大幅降价引发连锁反应 新一轮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 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6] - 行业价格战被认为将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阻碍健康发展并危害消费者权益 存在安全隐患 [6]
吉利杨学良重庆论坛再谈反内卷:治理行业乱象要从依法合规开始
中国经济网· 2025-06-07 16:34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强调行业自律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呼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 [1] - 行业自律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不自律将导致整个行业无法自律,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1][2] - 同行间应相互监督、相互尊重,竞争应建立在依法公平、透明的基础上,不公平竞争是对同行的不尊重 [1][3] 吉利的发展策略 - 吉利承诺不参与内卷式恶性竞争,坚持开放式良性竞争,注重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和企业道德战 [1] - 公司强调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不简单打价格战,而是通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一年从价格战发展为内卷式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等不良现象 [2] - 部分企业通过低价、超低价或低于成本价竞争,甚至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破坏了市场秩序,引起国家部委高度重视 [4] - 2023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16家车企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 [1][2] 政策与监管 - 国家发改委在5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点提及内卷式竞争问题,指出部分企业的行为扭曲了市场机制,需加强整治 [4] - 治理行业乱象需从依法合规开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法律应在行业自律失灵时及时发挥作用 [3][4]
吉利汽车杨学良:加强行业自律 共筑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基石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7 15:42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呼吁全行业加强自律,坚持公平竞争,共同维护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1] - 行业虽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行业自律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3]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恶被放大及法律缺失或执行不力,需依法合规经营并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3] 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危害 - 内卷式恶性竞争是经济界和学术界公认的自杀式行为,可能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 [4]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并可能破坏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产业生态 [4] - 吉利汽车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聚焦价值、技术、品质、服务、品牌和企业道德战 [4] 行业呼吁与未来展望 - 杨学良呼吁全行业珍惜发展成就,避免为私利搞内卷式竞争,强调中国汽车工业成就得益于国家政策及财政补贴 [5] - 行业应团结一致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产业生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