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食品(00506)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食品:短期弱需求致收入承压,核心产品市占率稳固,积极提质增效保障盈利能力提升
海通证券· 2024-09-09 12:07
报告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1][7]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弱需求致收入承压,核心产品市占率稳固,积极提质增效保障盈利能力提升[2] 相关目录总结 股票数据 - 09月06日收盘价为2.52(HKD),52周股价波动在2.41 - 3.00(HKD),总股本/流通港股为27.97亿股,总市值/流通市值为70亿HKD[1] 业绩表现 - 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4H1实现总营业收入113.79亿元(YOY - 8.9%),主营业收入113.35亿元(YOY - 9.00%),归母净利润5.65亿元(YOY - 5.89%)[2] 核心产品 - 核心产品市占率继续稳固,ASP维持提升态势,产品组合持续优化。汽水品类收入同比下跌7.83%,市占率保持超50%;果汁品类收入同比下跌14.00%;水品类营收同比下滑32.3%;其他产品同比增长30.55%[3][5] 财务数据及预测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05.84/218.13/228.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8/9.32/10.4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0/0.33/0.37元/股[7] 可比公司估值 - 参照可比公司PE估值,给予公司11 - 14倍的PE(2024E)估值区间,对应每股价值区间为3.30 - 4.20元/股,按港元兑人民币0.91汇率计算,对应合理价值区间3.63 - 4.62港元/股[7]
中国食品(0050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2:0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13.3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1,335,11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14] - 公司2024年中期收入为人民币11,335.1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2,455.9百万元下降9.0%[38] - 期间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9.6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6]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0.21人民币分,同比下降5.9%[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02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25] - 经调整EBIT为12.7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 - 经调整EBITDA为16.8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计所得税支出为303,75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2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宣派末期股息总额为413,98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24] - 公司未宣布派发中期股息[2]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股息[55] 毛利率与成本 - 毛利率从2023年同期的35.5%下降至34.6%,减少0.9个百分点[2] - 公司2024年中期毛利率下降0.9个百分点[38]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主要由于国际及国内铝价大幅上涨导致易拉罐采购价格高于去年同期[48]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保持平稳,管理层将持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以改善毛利率[47] 产品收入 - 汽水类产品收入为8,577,16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14] - 果汁类产品收入为1,661,09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0%[14] - 水品类产品收入为532,39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3%[14] - 其他收入为564,46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14] - 公司汽水品类在经营区域内市占率保持逾50%,继续领先主要竞品[40] - 公司即饮咖啡收入同比取得双位数增幅,表现令人满意[43] 现金流与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2.93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36.616亿元人民币,增长59.7%[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36.6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93亿元有所增加[51] - 公司净现金约为人民币36.6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93亿元有所增加[52] - 流动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从7.74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9.749亿元人民币,增长25.9%[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贸易账款为人民币924,73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1,893千元增长23.0%[2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票据为人民币50,15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461千元增长123.3%[2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人民币633,20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68,913千元增长71.6%[2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3个月内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人民币931,71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66,019千元增长39.9%[30] 智慧零售业务 - 公司智慧零售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设备台数在行业名列前茅[34] - 公司智慧零售业务设备台数进一步扩大,覆盖逾280个城市,同比收入保持高速增长[45]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2024年以“重塑”为主题,通过产品品牌重塑、营销网络重塑等策略实现客户体验优化和运营效益提升[35] - 公司现有约1万名销售人员,为逾250万家客户提供服务,可控业务比例接近90%[34] - 公司董事总经理庆立军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助于提升公司运营效率[56] 员工与组织结构 - 公司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共雇用17,821名员工,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889名减少5.7%[54] 其他财务信息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3,99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7,28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1%[18] - 公司2023年1月1日以人民币554,179千元收购了五家附属公司的股权,并因重组获得人民币124,843千元的现金支付[31] - 公司杠杆比率为零,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52] - 公司所有董事在中期期间均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57]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中期期间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58] - 公司2024年中期业绩已由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进行审阅[58] - 公司2024年中期报告将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披露易网站及公司网站上刊登[59]
中国食品:碳酸业务阶段性承压,低估值高股息值得关注
海通国际· 2024-07-19 10: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碳酸业务阶段性承压 - 预计公司 24H1 收入有高单位数下滑,主要受宏观消费力不振、碳酸产品高基数下需求疲软的影响 [11] - 但 24H2 预计公司收入端将环比改善,可口可乐产品受益于领先的品牌力,市占率将环比修复 [11]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 预计公司 2024 年毛利率基本持平,费用率可控,整体利润微幅下跌 [12] - 公司盈利仍然稳健,利润分配的确定性较强 [13] 估值具有吸引力 - 公司股息率(TTM)为 5.68%,具有吸引力 [13]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 2025 年 11x PE,对应目标价 3.54 港元 [14]
中国食品(0050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2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业务收入为21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16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6] - 2023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2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6] - 2023年公司每股盈利为29.76人民币分,同比增长26.2%[6] - 2023年公司每股净资产为2.15人民币元,同比增长9.0%[6] - 公司2023年收入为214.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销量同比增长0.5%,毛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61] - 2023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3%,销量同比增长0.5%[89] - 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由于白糖价格大幅上涨[90]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同比增长136.9%,主要由于出售投资的一次性收益和政府补助增加[91] - 分销及销售支出比率有效降低,行政支出比率无明显变化[93] - 融资成本同比增长41.7%,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利息增加[94] - 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4.6亿元,同比增长13.5%[9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抵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人民币22.93亿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0.37亿元大幅增加[9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现金为人民币22.93亿元,无杠杆[100] 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与可口可乐中国、太古可口可乐共同启动“鼎胜计划”,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7][8][9] - 2023年公司正式启动非汽水产品的自产,实现供应链平台的全面升级[10][11] - 2023年公司推出中粮悦活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全年销售额达到3580万元人民币[19][20] - 中国食品2023年业绩创历史新高,Costa咖啡在经营区域内市场份额达到行业第二[27][29] - 中国食品2023年创新业务实现突破,中粮悦享会的D2C业务增长76%,中粮悦活销售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37] - 中国食品2023年推动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持续输出数据赋能成果[33] - 中国食品2023年优化供应链布局,整合非汽水生产平台,提升整体供应链管理效率[29][30] - 中国食品2023年深化供应链区域整合,扩大集中采购,提升资源投入的精准性和效益性[31] - 中国食品2023年推动生态圈建设,上游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库存、备件等资源,下游利用数字化营销工具打通B2B2C链路[35] - 中国食品2024年计划通过产品品牌重塑、营销网络重塑、价值链重塑和供应体系重塑实现运营效率突破[40] - 中国食品2024年将继续推动创新业务,中粮悦活将推出新产品并扩大业务规模,中粮悦享会将提升全域消费者营销平台运营[41] - 公司覆盖中国内地约50%的人口,提供10大品类、24个品牌的饮料产品[46][47] - 公司拥有约1万名销售人员,服务超过290万家客户,可控业务占比接近90%[48] - 2023年公司完成收购Coca-Cola Bottlers Manufacturing Holdings Limited五家附属公司的全数股权,预计提升供应链能力并降低不含汽饮料的生产管理成本[49] - 公司致力于发展智慧零售业务,设备台数快速增长,成为行业翘楚[50] - 公司提出“提質、增效、創新、體系、開放、綠色”的经营理念,推动高单价、高毛利产品销售,优化渠道结构,强化新零售渠道布局[51] - 公司计划通过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治理能力的建设,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53] - 公司2023年零售销售总额同比增长7.2%,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0%,快于城镇的7.1%[59] - 公司202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长9.0%,非酒精即饮行业销售保持稳定[60]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由于白糖价格大幅上涨,尽管果糖成本因玉米增产有所下降[62] - 公司通过优化整合措施有效降低销售费用率,抵消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62][63] - 汽水品类收入同比仅略微上升,主要受无糖汽水收入下滑影响,传统汽水收入保持同比增长[64] - 公司推出新产品“可口可乐草莓味”,保留了经典口感并增加了草莓香气[64] - 果汁品类收入同比取得双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橙汁和重点新品果汁气泡饮的销售成绩[69] - 公司推出美汁源香柠气泡饮,零糖零脂,添加锌、烟酸等成分,补充每日营养摄入[70] - 水品类收入稍微下跌,主要受产品升级及价格提升影响,公司推出纯悦pH9.0+柠檬味苏打水[72] - 公司计划推动水品类转型升级,重点推广主流品牌“纯悦”并积极开发高端水产品[74] - 即饮咖啡品牌“咖世家”市场份额已逾10%,保持在重点市场的第二品牌地位[76] - 智慧零售业务规模快速增加,覆盖全国30个省份和逾280个城市,收入同比增长逾倍[82]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 2023年公司7家工厂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19家工厂连续4年获得中国饮料协会的节能节水优秀企业称号[13][14][15] - 中国食品2023年实现全年“零死亡、零重伤、零超标、零污染”,7家工厂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36] 公司治理 - 公司致力于达成及维持高水准的企业管治,以保障股东、投资者、客户及员工的利益及提升其企业价值及问责能力[159] - 公司的企业管治常规基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守则条文[160] - 公司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直采用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并遵守其所有适用的守则条文,惟守则条文C.2.1除外[161] - 董事会将继续检讨并监督公司的常规,以符合企业管理守则及保持公司高水平的企业管治常规[162]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所有董事确认本年度内一直遵守该守则[165] - 公司还采纳了有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要求可能掌握未公开内幕信息的雇员在交易时必须遵守该守则[166]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确保独立决策和业务需求的平衡[176] - 董事会成员间无任何财务、业务、家族或其他重大关系,满足上市规则对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要求[177] - 公司董事总经理庆立军先生自2022年9月29日起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一职,董事会认为此举符合公司及股东的利益[171] - 董事会委托由董事总经理领导的管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行政及营运工作,落实董事会制定的策略及政策[170] - 本年度内,公司未收到任何有关雇员违反证券交易守则的报告[167] - 董事会成员中至少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80] - 董事会主席每年至少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81] - 董事会目前由7人组成,其中男性6人,女性1人[185] - 高级管理人员中,男性2人,女性1人[189] - 董事会成员的教育背景涵盖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经济、化学、社会学、法律和物理学[185] - 董事会成员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185] - 董事会将适时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以确保其有效性[19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任超过九年时,其续任需由股东以独立决议案形式审议通过[192] - 董事会成员提名政策于2018年11月采纳,旨在确保董事会成员具备适当的技能、经验和多元化观点[191] - 董事会成员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退任董事可膺选连任[192] - 所有董事的委任均设有特定三年的委任年期,现任董事均已与公司签订正式的委任书[194] - 董事会每年最少举行四次常规会议,大约每季一次,并在需要时召开额外的董事会会议[195] - 召开董事会或董事会委员会常规会议的通知均于会议召开前最少十四天发给董事或董事会委员会成员[196] - 董事会或董事会委员会会议的相关会议文件,最少在会议日期的三天前发送给董事[197] - 董事会的决议可以书面决议方式作出,所有会议记录均由公司秘书保管,以备所有董事查阅[198] - 每位董事会成员可不受限制地取得公司秘书的意见和服务,以便有效执行其职务[199] - 倘主要股东或董事在董事会将予考虑之事项中存在重大利益冲突,有关事宜将不会以书面决议方式处理[200] 员工与福利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8,889人,较2022年的19,243人有所减少[105] - 公司为香港员工提供退休福利,包括强制性公积金豁免计划或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以及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106] - 公司为中国内地员工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106] - 公司通过内部平台向全体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并特别为新入职员工提供适时培训和宣讲[163] 高管与董事会 - 公司持有65%股权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总裁为庆立军先生[111] - 庆立军先生自1993年7月加入中粮集团及其附属公司,担任多个职位,包括战略部总监和副总经理[111] - 沈新文先生为公司执行董事,现任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副首席财务官[118] - 沈新文先生拥有超过20年的财务和会计经验,并持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及EMBA硕士学位[119] - 陈志刚先生为公司非执行董事,现任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和中粮可口可乐饮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122] - 陈志刚先生拥有丰富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经验,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和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123] - 公司持有65%股权的附属公司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及中粮可口可乐饮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27][130] - 陈刚先生于1994年加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现任对外合作部总监兼保障供应部总经理[127][130] - 陈刚先生在粮油食品领域国家政策、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科技创新等经营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131] - 李鴻鈞先生于2008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四十年财务和会计经验[135][136] - 莫衛斌先生于2017年8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饮料生产、营销及综合性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140][141] - 梁家麗女士于2022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担任高级律师及署长[142][143] - 公司持有65%股权的附属公司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胡建智先生,自2011年5月加入公司,具有广泛的运营及管理经验[152][153] - 展在中先生自2004年加入公司,现任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具有广泛的运营及管理经验[154][155] - 李韧女士自2002年加入公司,现任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具有广泛的运营及管理经验,曾担任数据中心总经理和客服中心总经理[157][158]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 公司致力于提供时尚软饮料,为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持久价值,秉承以消费者为中心、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163] - 公司通过提质、增效、创新、体系、开放和绿色的经营理念,推动企业的永续发展和业绩的持续成长[163]
郑州冷链行业规范升级 两项标准通过审批
中金在线· 2024-04-19 10:22
文章核心观点 - 郑州冷链行业经历4年终于制定出两项地方标准,分别是《冷链配送到店系统功能要求》和《冷链物流温湿度监控平台建设指南》[1][7] - 这两项标准经过专家评审后一致通过,标志着郑州冷链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12] - 制定地方标准的企业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产品具有一定先进性,二是产品覆盖率达到一定标准,如华鼎冷链[15][16] - 华鼎冷链作为郑州冷链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起草的第一个地方标准成功通过审查,验证了其以高标准服务客户的做法,并将为其加速发展带来助力[18] 行业概况 - 截至2022年底,我国备案地方标准共有61969项,而食品冷链相关地方标准仅有66项[2][3] - 河南冷链行业一直稳居中国冷链行业第一梯队,2023年6月底有12家企业入选中物联冷链委2022-2023冷链物流统计调研TOP100,数量位居全国前二[13][14] - 河南地区共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2320余家,行业整体偏强[14] 公司概况 - 华鼎冷链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连续3年入列全国冷链百强榜[15] - 华鼎冷链在全国已拥有18个区域仓储中心,有25000+冷链运输车辆和2890条干支线路,覆盖全国除港澳台、西藏以外的全部省区、近2000个县,为2500+家客户提供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16] - 2023年全年,华鼎冷链帮客户履约送达了价值100亿的产品[17]
中国食品(0050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9 12:03
财务表现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食品有限公司收入为21,446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2.3%[1]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食品有限公司毛利率为35.2%,较2022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1]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食品有限公司经调整EBIT为1,757.4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10.7%[1]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食品有限公司经调整EBITDA为2,607.1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13.3%[1]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向股东建议派发末期股息人民币0.148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 资产负债表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250,427千元,较2022年减少2.3%[5] - 流动资产总额为5,975,180千元,较2022年增长30.8%[5]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79,070千元,较2022年增长71.5%[6] - 流动负债总额为5,959,581千元,较2022年增长1.7%[6] - 股本为293,201千元,股份溢价及储备为5,722,231千元[6] 业务发展 - 公司覆盖中国内地约50%的人口,提供10大品类、24个品牌的产品[71] - 公司发展策略包括提质、增效、创新、体系、开放、绿色六大方面[75] - 持续推动高单价、高毛利产品销售,优化管道结构和供应链布局[76] - 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数字化营销、供应链和管理能力[77] - 以贡献者为本优化组织架构和薪酬激励机制,保障业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78]
首次覆盖:碳酸龙头稳定增长,低估值高股息值得关注
海通国际· 2024-03-14 00:00
公司业绩 - 公司2018-2022年营收CAGR为7.6%,归母净利润CAGR为19.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7%[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碳酸饮料收入占总营收74.7%[18] - 公司汽水品类2019-2022年营收CAGR为7.9%[19]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35.8%,2023年上半年为35.5%[2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率为3.5%[21] 市场趋势 - 中国软饮料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为6372亿,销售量为937.9亿升[24] - 包装水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碳酸饮料增速领先[25] - 中国碳酸饮料2023年市场规模为1256.6亿,同比增长8.6%[27] - 可口可乐市场份额为44.6%,百事为27.6%[28] - 2014-2019年纯果汁年复合增速高达9.8%[30] - 2023年果汁饮料市场规模为743.7亿,销量为77亿升[30] - 预计2026年果汁销量为66.1亿升,未来三年CAGR为-5%[30] 公司战略 - 公司目前市场范围包括19个省级行政区域,拥有约1万名销售人员和约240万家下游客户[41] - 公司在现代渠道、传统渠道、新零售渠道和餐饮渠道均有覆盖,通过不同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43] - 公司通过产品提价策略成功缓解了成本端压力,实现了收入的正增长[45] - 公司收购了五家不含气饮料装瓶商公司,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和生产效率[49] 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的营收将分别为2169亿/2253亿/2322亿人民币,净利润将分别为7.7亿/8.3亿/9.3亿人民币[61] - 给予公司2024年PE估值11倍,目标价为3.54港元,评级为OUTPERFORM[61] - 海通国际股票研究评级分布显示,优于大市占89.4%,中性占9.6%,弱于大市占1.0%[79]
中国食品(0050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49
公司业务范围和产品 -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在中国19个省级行政区域生产、分销、营销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产品[2],[4] - 公司提供包括汽水、果汁、水、乳饮料、能量饮料、茶、咖啡、功能性营养饮料、运动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在内的10大类、24个品牌的饮料产品[2],[4] 公司发展战略和愿景 - 公司完成了对三方合资公司非汽饮料生产业务的收购,提升了公司供应链能力和质量,有效降低了公司非汽饮料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未来愿景是成为世界一流食品饮料集团[11],[4]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为12455.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7%[2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销量增长了5.5%[2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下降了0.7个百分点[22] 产品创新和推广 - 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可口可乐草莓味”,保留了传统口感并添加了草莓味[26] - 公司推出了全球创意平台“樂創無界”的首款限定产品“英雄登場”,以游戏为灵感[28] 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 公司在汽水品类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以上,继续领先主要竞争对手[30] - 公司在果汁品类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地位[35] 未来发展战略 - 未来公司将重点推广主流水品牌“純悅”产品,积极开拓高端水产品市场,以提升水品类盈利能力[39] 公司治理和员工福利 - 公司强调以“以贡献者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建立了全面的员工政策和制度,保护员工的基本权益,禁止歧视和强迫劳动[69] - 公司提供员工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和完整的培训体系,不设股票期权计划[71] 财务风险管理 - 公司积极监控外汇风险,但外汇风险并不重大[65] 公司收购和投资 - 本集团于2023年1月1日收购了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控股有限公司的五家子公司,收购对价为人民币554,179千元[155]
中国食品(0050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12:0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2,455.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5.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为1,329.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1,662.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1.47人民币分,同比增长24.8%[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2,276,25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4%[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315,25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6,107,23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资产净额为9,405,6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10]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333,042,000元[12] - 公司预计未来十二个月通过经营业务产生的预期现金流入净额足以应对到期负债[12] - 公司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在2023年6月30日为人民币10,94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209千元增长110%[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2,455,89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汽水收入为9,305,769千元人民币,果汁收入为1,931,396千元人民币,水品类收入为786,357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77,84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2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310,735千元人民币,实际所得税率为23.4%,较2022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27][2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1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4,8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2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净额为25,56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加[2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宣派末期股息每股13.3港仙,总额为337,361,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30] - 公司2023年6月30日使用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为252,37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底下降69.9%[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24.5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4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5%[4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48] - 公司应收贸易款项从2022年底的36.003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6月底的102.6869亿元人民币[41] - 公司应付贸易账款及应付票据从2022年底的68.99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6月底的113.5959亿元人民币[43] - 公司无抵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8亿元,流动负债净额约3.3亿元[5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约57.8亿元,净现金约22.8亿元[58] - 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或资产抵押,外汇风险不重大[59]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增加113%,主要由于一次性出售资产获得9161万元[54] - 分銷及銷售費用和行政費用占收入的百分比均有所下降[55]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要收入及综合业绩来自加工、装瓶及分销汽水及不含气饮料[21] - 公司2023年1月1日完成对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控股有限公司五家中国附属公司的收购,收购对价为554,179千元人民币[32][33] - 被收购的五家子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贡献收入32,000元人民币及纯利8,996,000元人民币[36] - 公司现有约1万名销售人员,服务超过280万家客户,可控业务比例接近90%[44] - 公司完成收购不含汽饮料生产业务,提升供应链能力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44] - 公司智慧零售业务收入录得逾倍增长,设备台数稳居行业第二[44] - 汽水品类期内收入增长放缓,但市占率保持逾50%[49] - 果汁品类收入同比取得双位数增幅,销售份额居行业首位[50] - 水品类收入有所增长,但市场销售额份额同比下降[51] - 即饮咖啡品牌“咖世家”市场份额逾10%,保持重点市场第二品牌地位[52]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4.7%,销量同比增长5.5%[53]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3%[4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长7.6%[47]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共雇用19,027名员工,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243名减少216名[60]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中期股息[61]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条文[61] - 公司所有董事确认在中期期间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2]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中期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3] - 2023年中期财务资料已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准则进行审阅[63] - 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已在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及公司网站上刊登[64] - 董事会成员包括庆立军先生(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沈新文先生(执行董事)、陈志刚先生及陈刚先生(非执行董事)、李鸿钧先生、莫卫斌先生及梁家丽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65]
中国食品(0050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25
数字化转型 - 2022年,中糧可口可樂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治理委员会和办公室,推动信息系统建设从“散点式”向“系统式”提升[10] 业务拓展 - 中糧可口可樂推出“魔方”项目,在20家装瓶厂启动,通过科学细分市场、提供量化机会分析,助力团队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14] - 中國食品全资悦享会公司成立,旨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构建直接触达消费者的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6] - 中糧可口可樂连续第五年获得可口可乐系统全球商务领导力大奖[20] - 中糧可口可樂完成对非汽水生产线的收购,推动全品类饮料业务发展[25] 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2年的收入为20967.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0%[65] - 公司实现營收6%的增长,快于行业平均水平[29] - 公司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101] - 今年上市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汽水产品市场份额保持在50%以上,持续领先主要竞争对手[73] 市场表现 - 2022年中国食品销量受疫情影响轻微下降,但收入同比增长6.0%[100] - 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iPhone销售收入创纪录的成绩,达到了967.7亿美元[110] 供应链与成本管理 - 公司持续关注资本支出和经营现金流管理,以控制风险[66] - 公司完成收购与可口可乐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资公司的交易,预计有利于提高产销协同,建立更高效的供应链网络[98] - 预计2023年公司毛利将继续受压,管理层将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业务组合优化、供应链整合等重点战略,以降低高原材料成本对利润的压力[98] 员工福利与发展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共有19,243名员工[116] - 公司坚信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建立了全面的员工政策和制度,保障员工基本权益[119] - 公司提供员工退休福利、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符合中国法律要求[117] - 公司致力于以“以贡献者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和培训体系[12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董事会是公司ESG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议ESG相关事项,包括确定重要问题、设定环境目标和ESG信息披露[198] - 公司ESG委员会和ESG工作小组制定了ESG相关政策、战略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评估和识别ESG相关风险和机遇,监督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199] - 公司ESG委员会和ESG工作小组根据国资委指导意见、香港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标准等,编写了ESG信息披露报告,并经董事会审议批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