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发展(00688)

搜索文档
上海六批次土拍:中海斩获两宗地 其中静安东斯文里宅地楼面价超9万/平
快讯· 2025-07-24 12:26
上海六批次土拍结果 - 中海以总价65 25亿元竞得普陀真如地块 成交综合楼面价58823元/㎡ 溢价率14 17% [1] - 福州中海海逸地产(中海)以总价53 63亿元竞得静安东斯文里地块 成交楼面价90390元/㎡ 溢价率10 10% [1] 土地市场表现 - 静安东斯文里宅地楼面价超9万/平 成为本次土拍高价地块 [1] - 普陀真如地块溢价率达14 17% 显示市场对核心区域土地需求旺盛 [1]
中海在沪连夺两宗地 成交总金额逾118亿元
快讯· 2025-07-24 12:17
土地拍卖活动 - 中海以65.25亿元总价竞得普陀真如地块,成交综合楼面价58823元/平方米,溢价率14.17% [1] - 中海以53.63亿元价格竞得上海静安东斯文里宅地 [1] - 中海今日上午在上海摘得两宗地,成交总金额约118.88亿元 [1]
中海53.6亿元摘得上海静安东斯文里宅地 成交楼面价超9万元/平方米
快讯· 2025-07-24 12:04
上海第六批次土拍概况 - 上海本批次共出让8宗地 总建筑面积52 3万平方米 起拍总价236 7亿元 [1] 静安东斯文里地块成交详情 - 中海地产以53 63亿元竞得静安东斯文里地块 成交楼面价90390元/平方米 溢价率10 1% [1] - 该地块经过34轮竞价 为东斯文里片区首幅住宅用地 [1] - 土地出让面积16809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59337平方米(住宅79% 商业21%) [1] - 地块起始价48 71亿元 起始楼面价82098元/平方米 [1]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区域公司缩编趋势 - 多家国央企今年弱化区域公司职能,改为总部直管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金茂将五大区域改为14个地区公司,招商蛇口取消华东等五个区域公司[2][4] - 华润置地调整管理架构,大区仅保留商业开发等职能,住宅开发相关职能收归总部[2]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等四大区域公司,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5] 头部房企调整案例 - 万科2023年经历两轮调整:合并南方区域城市公司为8个,缩减区域公司从7个至5个,集团成立开发经营本部直管上海、广佛公司[5]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37.6%,北京上海合计占37.6%[6] - 招商蛇口2024年"核心10城"投资占比90%,一线城市投资占59%,14城销售进入当地前五[6] 业绩聚焦核心城市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占比过半,北京439亿元、上海704.5亿元、深圳267亿元、广州超200亿元[7][8] - 行业投资策略转向高能级城市,房企投资决策权上收总部,区域公司职能冗余[6][10] 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房企主动降本增效以适应战略转型与业务聚焦[10]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精简结构是提质增效的主动作为[11] - 头部房企销售高度依赖核心城市(如中海6成销售额来自5城),区域公司存在意义减弱[10]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9:53
行业趋势 - 多家国央企房企正在批量取消区域公司 改为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 [1] - 华润置地弱化大区职能 将住宅开发相关职能如营销、投资、设计等收归总部 [1]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 组织架构调整是适应性变革 [7] 公司案例 - 金茂全面撤销5大区域公司 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 采用"总部-地区"两级管理 [2] - 招商蛇口取消华东、华南等5个区域公司 由总部直管城市公司 [2] - 万科2023年已进行两轮调整 将7个区域公司缩减为5个 成立开发经营本部接管重点城市 [3]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浙江等四大区域 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 [2] 投资策略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 一线城市占比37.6% 北京上海合计占37.6% [4] - 招商蛇口"核心10城"投资占比达90% 其中一线城市占59% [5]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 占总额过半 [5] 业绩表现 - 招商蛇口2024年在14个城市进入销售前五 其中5个城市排名第一 [5] - 中海地产在北京、上海、深圳销售额位居当地第一 广州超200亿元 [5] 调整动因 - 房企投资聚焦10座左右高能级城市 区域公司职能显得冗余 [4]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 需加强现金流管理迎合战略转型 [6] - 总部集权投资决策 城市公司负责具体职能 更符合深耕型发展模式 [6]
土地市场月度跟踪报告(2025年6月):2025上半年核心30城宅地成交建面及均价同比均上涨23%-20250723
光大证券· 2025-07-23 13: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房地产(地产开发)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6月百城宅地成交建面和楼面均价同比上升,不同能级城市表现有差异,TOP50房企新增土储价值和面积同比增加,光大核心30城宅地成交建面和均价同比涨幅明显,6月重点城市宅地成交量环比增加,优质地块热度高 [1][2][3] - 展望2025年,前期房地产政策持续落地,地方调控自主性提升,区域和城市分化加深,投资可关注稳健龙头房企、有商业运营竞争力的房企和物业服务企业 [4][111][112] 相关目录总结 百城土地/住宅类用地供需情况 - 2025年1 - 6月百城土地成交建面累计同比-5.6%,6月供应建面当月同比+2.3%,成交建面当月同比+8.8% [11] - 2025年1 - 6月百城宅地成交建面累计同比+2.2%,6月供应建面当月同比-14.4%,成交建面当月同比+23.2% [20] - 一线城市1 - 6月供应住宅类用地建面累计同比-2.2%,成交建面累计同比+1.7%,供需比为1.1;二线城市供应建面累计同比-0.4%,成交建面累计同比+13.0%,供需比为1.2;三线城市供应建面累计同比-27.5%,成交建面累计同比-6.7%,供需比为1.1 [31][41][50] 百城土地/住宅类用地成交价格 - 2025年1 - 6月百城宅地成交楼面均价累计同比+24.2%,6月土地成交楼面均价单月同比+22.0%,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单月同比+17.3% [57] - 一线城市1 - 6月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累计同比+35.5%,6月单月同比+3.8%;二线城市1 - 6月累计同比+19.7%,6月单月同比+24.3%;三线城市1 - 6月累计同比+8.4%,6月单月同比-12.4% [67][70][77] TOP50房企拿地情况 - 2025年1 - 6月TOP50房企新增土储价值累计同比+47.7%,6月单月同比+77.6% [82] - 2025年1 - 6月TOP50房企新增土储面积累计同比+0.7%,6月单月同比+13.7% [87] - 2025年1 - 6月新增土储价值排名前三为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绿城中国;新增土储面积排名前三为中海地产、绿城中国、保利发展 [91] 光大核心30城住宅类用地成交情况 - 2025年6月光大核心30城成交宅地184宗,单月同比+48.4%,成交总建面1423万平,单月同比+43.6%,总价1524亿元,单月同比+75.7%,楼面均价10708元/平,单月同比+22.4%,整体溢价率6.9%,单月同比+3.9pct [3][97] - 2025年1 - 6月光大核心30城成交宅地675宗,累计同比+38.0%,成交总建面4863万平,累计同比+22.6%,总价5840亿元,累计同比+50.5%,楼面均价12009元/平,累计同比+22.8%,整体溢价率13.5%,同比+8.4pct [4][101] - 2025年6月光大核心30城18宗宅地成交溢价率超20%,占比约9.8%,部分优质地块溢价率高 [109] 投资建议 - 关注具备片区综合开发能力等的稳健龙头房企,推荐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等,建议关注中国海外发展等 [111] - 关注先发布局多元赛道等的房企,推荐华润置地、新城控股 [112] - 看好物业服务行业,推荐招商积余、华润万象生活等,建议关注保利物业等 [112]
2025年6月房企拿地质量报告:核心地块供应继续放缓,中型房企拿地表现更好
长江证券· 2025-07-23 12: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整体供地量环比提升,但核心地块供应节奏放缓,整体成交量环比提升,溢价率延续3月以来回落趋势,流拍率仍在低位 [2][10] - 6月建发、中海、保利等在土地市场积极发力,1 - 6月金茂、建发、滨江、绿城等拿地强度较高,且金茂、建发销售表现更好 [2][10] - 6月样本房企获取的重点项目中,绿城、金茂、建发的整体拿地质量更优 [2][10] - 结构上重视具备区域优势、产品力和轻库存的龙头房企,以及拥有稳定现金流的龙头经纪、商业地产和央国企物管 [2][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供应 - 核心地块供应节奏放缓,2025年1 - 6月全国300城涉宅用地累计推出建面同比 - 17.3%,一线/二线/三四线累计同比分别为 + 23.9%/+4.2%/-23.3%,6城核心行政区累计同比为 + 33.6%,各能级供应累计同比较上月回落,能级更高区域边际回落幅度更大 [6] - 6月全国300城涉宅用地推出建面环比5月 + 38.4%,相比4月 + 34.8%,6城核心行政区当月推出建面环比5月 - 27.2%,相比4月 - 15.0%,6月整体土地供应环比提升,但核心区域供地量较4、5月减少 [6] 成交 - 上半年土地出让力度大,6月成交环比提升,1 - 6月全国300城涉宅用地累计成交建面/成交金额同比分别为 - 4.3%/+28.0%,一线/二线/三四线累计成交建面同比分别为 + 20.9%/+18.6%/-11.1%、累计成交金额同比分别为 + 49.5%/+43.8%/-1.3%,6城核心行政区累计成交建面/成交金额同比分别为 + 59.0%/+106.3% [7] - 6月300城成交建面/成交金额环比分别为43.5%/98.3%,成交溢价率延续3月以来回落趋势,流拍率仍在低位 [7] 房企 - 6月建发、中海、保利等在土地市场积极发力,6月建发、中海、保利全口径拿地金额分列前3,为219亿元、110亿元、89亿元;1 - 6月累计拿地金额前3位是建发、保利、金茂,拿地金额分别为592亿元、509亿元、492亿元 [8] - 金茂、保利、中海、招蛇、绿城等累计拿地金额同比涨幅较大,与供地前置有关;金茂、建发、滨江、绿城等1 - 6月拿地强度处在较高水平,金茂、越秀、华发、建发等销售同比表现较好 [8] - 6月样本房企获取的重点项目中,绿城、金茂、建发整体拿地质量更优,建发拿地投资金额较大,样本房企重点项目拿地分布均在高能区或中能区,整体能级较高,绿城、金茂、建发获取项目预期利润率相对较高 [9] 投资建议 - 重视中长线结构性机会,结构上重视具备区域优势、产品力和轻库存的龙头房企,以及拥有稳定现金流的龙头经纪、商业地产和央国企物管 [10]
上半年55家房企累计交付规模超50万套 “保交付”进入新阶段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43
行业交付情况 - 2025年上半年55家房地产企业累计交付规模超50万套 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交付高峰已过 "保交付"压力持续减轻 [1] - 交付量排名前五的房企合计交付约23万套 占比较大 其中保利发展交付6.5万套位列榜首 万科交付4.5万套 中海地产交付4.21万套 [1] - 上半年有1家企业交付套数超五万套 15家企业交付套数超万套 企业交付套数普遍同比下降 [2] 企业动态 - 保利发展 万科 中海地产位列上半年交付量前三甲 [1] - 融创中国2022至2024年累计交付超66.8万套 2025年计划冲刺全年超5万套交付 预计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工作 [2] - 碧桂园表示将按"一楼一策"推进剩余房屋建设 做好保交房任务收官工作 同时制定新展期计划匹配当前市场周期 [2] 交付模式创新 - 武汉城建·江山云晓项目提前3个月交付 同步推行"交付即办证"模式 实现收房与产权办理无缝衔接 [1] 行业趋势 - 随着前期销售高峰期项目陆续交付 "保交付"进入新阶段 交付工作仍是房企履行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 但行业交付高峰已过 下一步谋求发展是企业经营新重心 [1] - 中指研究院表示伴随交付压力减轻 企业或将重启经营活动 [2] - 率先完成"保交付"收官的企业有望加速回归可持续经营发展轨道 这是房企重塑信用 恢复融资能力 提升市场份额的必经路径 [2]
房地产行业研究:地产数据维持底部盘整,部分房企率先业绩好转
国金证券· 2025-07-20 16: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Q2销售回落背景下,三季度是政策发力关键期,或影响下半年楼市表现;近期部分房企业绩好转,预示行业进入盈利修复阶段;当前地产板块估值回落、持仓较低,交易有弹性,建议逢低配置地产股,并推荐相关标的[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地产数据维持底部盘整 - 2025年1 - 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 - 11.2%,降幅扩大0.5pct;新开工面积同比 - 20.0%,降幅缩窄2.8%;竣工面积同比 - 14.8%,降幅缩窄2.5pct;销售面积同比 - 3.5%,降幅扩大0.6pct;销售金额同比 - 5.5%,降幅扩大1.7pct [4][12] - 6月70城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3%,跌幅扩大0.1%,同比下跌3.7%,跌幅收窄0.4pct;70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6%,跌幅扩大0.1pct,同比下跌6.1%,跌幅收窄0.2pct;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滑0.7%,与上月持平 [4][12] 部分房企中报率先迎来业绩好转 - 截至7月18日,73家A股房企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27家预计归母净利润为正,46家亏损;业绩预增6家,扭亏14家,预减7家,首亏16家,续亏30家 [5] - 业绩预增或扭亏房企原因:自身产品力强确保市场规模及利润;通过资产转让等获较好财务表现 [5] 行情回顾 地产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A股房地产板块涨跌幅为 - 2.2%,位列第30;恒生港股房地产板块涨跌幅为 - 0.4%,位列第12 [2][27] - 本周地产涨跌幅前5名为绿地香港、渝开发等,末5名为禹洲集团、光大嘉宝等 [27] 物业行情回顾 - 本周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指数涨跌幅为 - 0.4%,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跌幅为 + 3.4%,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 + 1.1%;物业指数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沪深300的相对收益分别为 - 3.8%和 - 1.5% [2][33] - 本周物业涨跌幅前5名为众安智慧生活、祈福生活服务等,末5名为经发物业、润华服务等 [33] 数据跟踪 宅地成交 - 2025年第29周,全国300城宅地成交建面450万㎡,单周环比 - 20%,单周同比 - 49%,平均溢价率11% [41] - 年初至今,全国300城累计宅地成交建面19610万㎡,累计同比 - 5%;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等权益拿地金额位居前五 [41] 新房成交 - 本周47个城市商品房成交253万方,成交量环比 - 6%,同比 - 9%,月度累计同比 - 14%,年度累计同比 - 1% [46] - 一线城市周环比 - 14%,周同比 - 19%,月度累计同比 - 21%,年度累计同比 - 1%;二线城市周环比 - 21%,周同比 - 19%,月度累计同比 - 15%,年度累计同比 - 7%;三四线城市周环比 + 18%,周同比 + 8%,月度累计同比 - 9%,年度累计同比 + 6% [46] 二手房成交 - 本周22个城市二手房成交234万方,成交量环比 + 1%,同比 - 2%,月度累计同比 - 3%,年度累计同比 + 17% [54] - 一线城市周环比 + 1%,周同比 - 7%,月度累计同比 - 8%,年度累计同比 + 22%;二线城市周环比 + 4%,周同比 - 4%,月度累计同比 - 7%,年度累计同比 + 17%;三四线城市周环比 - 5%,周同比 + 9%,月度累计同比 + 19%,年度累计同比 + 10% [54] 重点城市库存与去化周期 - 本周10城商品房库存为1.01亿平米,环比 + 0.1%,同比 - 9.3%;去化周期为23月,较上周 + 0.3个月,较去年同比 - 1个月 [61] 地产行业政策和新闻 - 长沙住建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推出以旧换新补贴、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等举措 [67] - 湖北鼓励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给予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等 [67]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七项重点任务 [67] - 成都住建局与公积金中心联合宣布保租房租金公积金直付服务接入平台 [67] -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措施,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给予购房补贴等 [68] - 深圳计划收储世茂集团地块,双方陷入僵局 [68] 地产公司动态 - 深深房A、中洲控股等多家房企发布业绩预告,业绩有增有减 [69][70][71] - 招商蛇口拟发行8亿元公司债 [69] - 旭辉控股集团、华润置地等公布经营业绩 [70][71] - 金隅集团、天地源发生高管变更 [69][70] 物管行业政策和新闻 - 福州人大常委会修改物业管理规定,细化管理职责,强化共有收益监督等 [73] 非开发公司动态 - 贝壳-W耗资约357.05万美元回购约56.56万股股份 [73] - 珠江股份、南都物业发布业绩预告 [73] - 中天服务拟收购杭州拓深6.25%股权 [73] 行业估值 - 报告给出了A股地产、港股地产、港股物业的PE - TTM图表及覆盖公司的估值情况 [75][77][78]
20余家媒体集结大连,这家房企正在“筹谋”改写沈阳“人居史”!
搜狐财经· 2025-07-17 18:10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 辽宁中海推出"精工+"精益建造体系,领先行业趋势,已在2023年建立146条标准化施工规范与精工细节 [4][12] - 公司在"好房子"标准提出前已在大连落地"精工+"体系,实现本土化产品标准升级 [4] - 体系涵盖外立面工程、景观工程、精装工程、地下室工程4大品质提升指引,系统化建立建造标准 [12] 技术创新与工艺细节 - 采用保模一体板体系,保温层整体预制板随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提升建筑质量 [6] - 景观施工工艺严格,地砖切割精准至对缝要求,单元入口门厅实现品质与美感统一 [8] - 地下停车场管线排布精确到厘米,横平竖直,施工规范通过3D打印直观展示给工人 [8][10] 市场表现与项目成果 - 大连项目中海·寰宇未来39天签约额超11亿,获销售金额、套数、面积"三冠王" [16] - "精工+"体系为沈阳新盘中海·盛京玖章与中海·青云筑提供竞争力,首次落地将提升人居体验 [18] - 公司即将在沈阳开设首个"好房子&精工+"展厅,进一步展示品质标准细节 [18] 企业理念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以"工科思维"推动品质革新,通过146项标准实现不留短板的产品力 [10][12] - 品质被视为企业护城河,坚持创新驱动行业领先地位 [15][16] - 高品质建造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购房者提供价值基础更优的产品选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