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02318)

搜索文档
跟着万亿险资炒股:上半年表现亮眼,下半年是进是退?
新浪财经· 2025-09-01 20:16
业绩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 [1] - 总投资收益达3673.77亿元,增幅近9%,投资端成为主要业绩支撑 [1] 权益投资规模 - 五大险企权益投资规模显著扩容,股票持仓约1.85万亿元、基金持仓约8400亿元,合计近2.7万亿元 [1] - 权益投资占总投资资产比重升至13.6%,较去年同期继续走高 [1] - 五大险企股票投资合计持仓超过1.8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超过4000亿元 [3] 险企配置比例 -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的股票与基金投资占比分别为13.6%、12.6%、11.8%和10.7%,较去年底均有提升 [3] - 新华保险占比18.6%(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仍处行业领先水平 [3] - 各公司股票投资占比:新华保险11.6%、中国平安10.5%、中国太保9.7%、中国人寿8.7%、中国人保5.4% [3] 具体投资动向 - 中国人寿上半年新增权益资产配置超过1500亿元 [3] - 中国人保A股投资规模较年初提升26.1%,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 [3] - 新华保险股票市值升至1992亿元,占总投资资产11.6%,较年初进一步提升 [3] 会计准则影响 - 新会计准则下权益投资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波动直接影响利润)和OCI计量资产(波动影响净资产) [3] - 中国平安OCI占比高达64%,未体现浮盈约600亿元;中国人保OCI占比46% [4] - 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OCI占比分别为34%、23%、20% [4] 行业整体布局 - 人身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达2.8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过6000亿元,增幅26.7% [5] - 股票资产占比创2022年以来新高,增速显著跑赢整体资金运用余额 [5] 投资策略导向 - 险资加大权益配置源于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承压及新会计准则的估值管理需求 [3] - 监管层鼓励"长钱长投"政策为提升权益比例扫清障碍 [5] - 多家险企明确将提升权益资产比重,聚焦高红利与成长性股票 [2] 市场展望 - 中国平安认为A股估值处于全球合理区间,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 [7] - 中国人寿对下半年A股市场保持乐观,认为估值总体合理且积极因素累积 [7] - 险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及高分红价值股 [8] 港股投资价值 - 上半年港股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指数,具备新经济与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 [8] - 中国人寿在港股市场取得非常好收益,下半年将持续关注并开展投资操作 [8] 投资方式创新 - 中国人保将丰富权益投资方式,通过举牌、定增、战投等方式加大优质标的投资力度 [8] - 高股息股票投资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对稳定组合收益起到积极作用 [8]
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AI已为平安创造显著企业级价值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1 20:11
AI战略与实施 - 公司已搭建不同场景下可灵活组合的大小模型矩阵 有效应对不同场景需求并实现投产最优 [1] - AI应用经历三个阶段:从早期有样学样小模型到第二阶段强思考模型 再到目前加速形成规模化能力 [3] - 通过AI技术底座及智能体平台实现体系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对业务实现三提两降 [3] - 2025年上半年员工基于智能体平台自主创建2.3万个智能体 覆盖11万名员工 [3] - 建立"1+5+3"伦理治理体系:1个集团层面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 5项原则 3项具体举措 [5] AI应用成效 - 过去十多年通过三个阶段AI应用已创造显著企业级价值 [1] - 员工可低门槛调用智能体平台工具 无需写代码通过拖拉拽快速生成智能体 [3] - 通过多成员共享动态优化成本效能 在华南华东西南三地拥有六大数据中心实时接入尖端算力 [6] - 采用遗忘技术处理数据伦理问题 通过算法选择性让模型遗忘问题数据避免重新训练的高成本 [5] 行业发展趋势 - AI+未来机会庞大 但真正产生增量价值的企业需具备数字化基础、产业规模大、价值率高等条件 [1] - 金融业是AI创造价值的重点行业 医疗教育也是创造科技叙事的重要领域 [1] - AI将带来三大颠覆:原有业务流程颠覆、原有服务模式颠覆、原有产业生态颠覆 [2] - AI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经营决策智慧两方面 [2] 技术实施路径 - "人工智能+"核心在于将AI技术融入千行百业 通过三提两降实现产业增值 [2] - 三提两降具体指提效率、提效果、提用户体验、降成本、降风险 [2] - 目前重点打造体系化主动管理机制 快速吸收融入最新AI技术构建技术壁垒 [4] - 通过人+机、机+人、纯机和机器人矩阵协作等多种方式完善数字化智能化落地方向 [4]
非银上半年业绩喜人,看好板块后续表现
东方财富证券· 2025-09-01 19:54
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2] 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行业上半年业绩表现优异,证券和保险板块均实现显著增长,在政策预期强化、资金入市及行业创新驱动下,板块估值和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1][8] - 证券行业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交投活跃及重组潮,业绩与估值双提升趋势明确;保险行业负债端与投资端同步改善,利差损风险缓解推动长期健康发展[8][15][37] - 虚拟资产等创新业务成为行业新增长点,中资券商加速布局拓展收入来源[8][16] 证券业务 - 42家上市券商2025H1合计营业收入2519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65%);Q2单季度营收1259亿元(同比+37%),净利润518亿元(同比+50%)[8][15] - 业务收入结构:自营业务1124亿元(同比+52%,占比45%)、经纪业务635亿元(同比+44%,占比26%)、资管业务212亿元(同比-5%,占比9%)、信用业务197亿元(同比+31%,占比8%)、投行业务155亿元(同比+18%,占比6%)[15] - 重资本业务收入1320亿元(同比+49%,占比53%),轻资本业务收入1002亿元(同比+26%,占比41%)[15] - 市场活跃度提升:A股日均成交额2.88万亿元(较上周+15.53%),两融余额2.24万亿元(较上周+4.12%)[17][18] - 国泰君安国际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成为首家实现数字资产全链条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16] - 板块估值1.54倍PB,处于近三年98.5%分位高位[19] 保险业务 - 5家A股上市险企2025H1合计归母净利润1782亿元(同比+3.7%),寿险新业务价值实现高增长:中国平安+39.8%、中国人寿+20.3%、中国太保+32.3%、新华保险+58.4%、人保寿险+71.7%[37][38][39] - 财险综合成本率优化:人保财险95.3%(近十年最优)、平安产险95.2%(同比-2.6pct)、太保产险96.3%(同比-0.8pct)[39] - 投资端净投资收益增长但收益率小幅下滑:中国平安928.2亿元(收益率3.6%,同比-0.4pct)、中国人寿960.7亿元(收益率2.78%,同比-0.25pct)[40] - 权益配置比例提升:中国人保20.4%(同比+2.2pct)、中国平安15.2%(同比+2.3pct)[40] - 行业1-7月原保费收入4.21万亿元(同比+6.8%),其中人身险3.32万亿元(同比+7.5%),财产险0.89万亿元(同比+3.9%)[41] 市场流动性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4339亿元,逆回购投放22731亿元,到期回笼29770亿元[51][53] - 短端资金利率上行:R007报1.52%(较上周+3bp),DR007报1.52%(较上周+5bp)[56]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4%(较上周+6bp),1年期国债收益率1.37%(持平)[56] 行业动态 - 多家券商中期业绩高增长:申万宏源净利润42.84亿元(同比+101%)、中金公司净利润43.3亿元(同比+94.4%)、国泰海通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213.74%)[62][63] - 私募资管产品设立规模1059.72亿元(环比+93.58%,同比+95.02%)[62] - 保险预定利率下调:9月起普通型产品从2.5%降至2.0%,分红型从2.0%降至1.75%[72] - 险资加大权益配置:五家上市险企股票资产超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4000亿元,+28.7%)[69]
2025中报综述:投资驱动Q2利润改善,财寿险承保端均表现优异
国金证券· 2025-09-01 19: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持续看好保险行业 结合二季报情况及下半年利润预期 推荐业务质地较好的头部寿险公司 强β标的新华保险 2季报表现较好且web3.0布局积极的众安在线 估值便宜且分红险转型构筑先发优势的中国太平 [4] 核心观点 - 2025H1五家A股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增长3.7% 其中Q2同比增长5.9% 主要受益于资产端改善 [1] - 利差改善与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的中长期逻辑是保险股行情持续基石 叠加强贝塔属性与市场共振 [4] - 寿险NBV延续高增长 银保渠道贡献整体提升 财险COR同比改善且表现优异 [3][4] 财务表现 - 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化显著 2025H1新华保险增长33.5%表现最佳 中国财险增长32.3%次之 友邦保险下降23.1%表现最弱 [1][11] - Q2单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化加剧 新华保险增长45.2% 太保增长36.5% 而国寿下降31.2% 人保微降0.3% [1][11] - 合同服务边际普遍实现正增长 增速排序为人保+12.0%>阳光+10.3%>友邦+9.2%>太平+2.6%>国寿+1.6%>太保+1.2%>新华+0.7%>平安+0.3% [2][19] - 归母净资产增长分化 人保增长6.1%领先 新华下降13.3%表现最弱 部分险企负增长源于利率市场波动影响 [22] - DPS实现超预期增长 新华增长24.1% 国寿增长19.0% 人保增长19.0% 中国财险增长15.4% 友邦增长10.1% 平安增长2.2% [2][23] 利源分析 - 保险服务业绩普遍增长 平安+2.0% 阳光+13.3% 新华+2.3% 但国寿下降23.3% 主要受利率下行致使部分合同转亏损影响 [25] - 投资服务业绩表现分化 人保增加77亿元 新华增加42亿元 太保增加29亿元 而平安减少118亿元 国寿减少53亿元 阳光减少9亿元 [25] 寿险业务 - NBV延续高增长 可比口径下增速排序为人保+62.7%>阳光+47.2%>平安+39.8%>太保+32.3%>太平+22.9%>国寿+20.3% 未重述口径下新华增长58.4% 友邦增长15.6% [3][29] - NBV Margin普遍提升 可比口径下平安提升8.8个百分点至26.1% 阳光提升7.2个百分点至21.1% 国寿提升2.9个百分点至17.7% 太保提升0.4个百分点至15.0% 人保寿险提升5.1个百分点至12.1% [33] - 新单保费表现分化 新华增长100.5% 太保增长26.3% 人保增长15.4% 友邦增长8.7% 太平增长2.7% 国寿增长0.6% 阳光下降3.0% 平安下降7.2% [35] - 内含价值稳健增长 增速排序为阳光+11.0%>人保+10.9%>太平+8.9%>新华+8.1%>平安+5.5%>国寿+5.5%>太保+4.7% [36] 渠道表现 - 银保渠道NBV贡献整体提升 占比排序为阳光61%>人保寿险59%>新华53%>太保38%>太平31%>友邦28%>平安27%>国寿15% [3][53] - 个险渠道NBV增速分化 可比口径下人保增长46.2% 阳光增长23.6% 太平增长22.5% 平安增长17.0% 国寿增长9.5% 太保下降2.5% 未重述口径下新华增长11.7% 友邦增长19.4% [38] - 代理人规模基本稳定 截至2025H1国寿59.2万人>平安34.0万人>太平22.5万人>太保18.6万人>新华13.3万人>人保寿险7.9万人 较上年末变动幅度在-6.3%至-0.6%之间 [41][43] 财险业务 - 原保费整体低增长 众安增长9.3%>平安增长7.1%>人保增长3.6%>太保增长0.9% 行业整体增速5.1% [55] - 车险增速较为平稳 除众安外各公司增速位于2.8%-3.6%区间 非车险增速分化 平安增长13.8%>人保增长3.8%>太保下降0.8% 行业整体增速5.6% [55][58] - COR同比改善且表现优异 中国财险94.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平安财险95.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众安在线95.6%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太保财险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4][58] 资产端表现 - 总投资收益率分化 人保 财险 新华 阳光总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 其中新华非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0%高于其他公司 平安 太保 国寿 太平同比下降 太平下降1.3个百分点至1.3%表现最弱 [4] - 股票+基金占比普遍提升 平安提高2.1个百分点至13.8% 国寿提高1.4个百分点至13.6% 太保提高0.4个百分点至12.0% 人保提高1.7个百分点至10.7% 但新华下降0.2个百分点至18.2% 太平下降0.4个百分点至12.7% [4][66] - OCI股票规模大幅提升 平安4243亿元增长61.2% 国寿1403亿元增长133.2% 太保957亿元增长25.9% 阳光589亿元增长26.4% 太平488亿港元增长2.4% 人保439亿元增长60.7% 新华374亿元增长22.3% [67]
汽车之家再次易主 18亿美元“卖身”海尔后将走向何处?
经济观察报· 2025-09-01 19:24
交易概览 - 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以约18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3.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 - 交易完成后中国平安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5.1%股份,保留董事会席位 [2] - 此次交易于2025年8月28日完成交割及董事会改组 [2] 海尔战略布局 - 卡泰驰控股成立于2022年11月,注册资本6.8亿元,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和车后服务 [2] - 业务涵盖二手车全周期服务、个性化定制和基础设施服务三大板块 [2] - 2021年与上汽、奇瑞合作打造数控管理汽车生产线 [3] - 2024年7月上线二手车智能交互商城并投产苏州张家港整备工厂 [4] - 收购旨在弥补线上流量入口短板,否认造车计划 [2][4] 汽车之家经营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7.581亿元同比下降6.14% [5] - 归属公司净利润4.157亿元同比下降20.79% [5] - 媒体广告业务收入同比暴跌35.46%,占比降至16.24% [5] - 2024年利润降至16.8亿元,较四年前腰斩 [4] - 线索服务业务面临新能源直营模式冲击 [5] 历史股权变更 - 2016年中国平安以16亿美元收购47.4%股权成为大股东 [4] - 平安时期构建媒体服务、线索服务、在线营销三大业务体系 [4] - 管理层更替导致业务运营混乱,遭遇车企投诉 [4] 协同发展预期 - 汽车之家将借助卡泰驰线下门店扩展业务覆盖范围 [6] - 卡泰驰将利用汽车之家线上平台为用户提供线下体验 [6] - 公司推动从汽车垂直媒体向汽车生态平台战略转型 [5] - 日均独立访客数和用户停留时长仍在行业保持领先 [4]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回顾与展望:分红转型缓解利差压力,增配OCI股票提升投资韧性
东吴证券· 2025-09-01 19:03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Ⅱ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分红转型缓解利差压力,增配OCI股票提升投资韧性[1] - 负债端和资产端均持续改善,估值仍有较大向上空间[5] 整体业绩表现 - AH上市险企2025H1归母净利润合计1885亿元,同比增长4.4%,A股五家合计1782亿元,同比增长3.7%[11]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5%,主要受益于权益投资弹性更高[11] - A股五家险企归母净资产较年初增长1.1%,EV较年初增长5.7%[5] - 中期分红普遍较快增长,分红率基本稳定,新华保险每股股息同比增长24.1%[5] 寿险业务 - 上市险企NBV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1%,全部公司实现两位数增长,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分别增长71.7%和58.4%[5] - NBV margin平均提升4.3个百分点,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深化影响[5] - 银保渠道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华、国寿上半年银保新单同比增速超过100%[5] - 银保渠道NBV占比平均为38.9%,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5] - 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太平新单中分红险占比超90%,国寿、太保个险期交中占比均超50%[5] - 个险人力规模较年初减少3.5%,但人均产能持续提升[5] 财险业务 - 上市险企财险保费同比增长4%,非车险占比平均提升0.5个百分点[5] - 综合成本率平均值96.1%,同比改善1.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大灾赔付减少和费用管控[5]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创近十年同期最好水平,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5] - 新能源车险保费快速增长,众安在线增速达125%,各公司新能源车险占比在17%-20%之间[5] 投资表现 - A股五家险企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7.5%[5] - 净投资收益率平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受利率下行影响[5] - 总投资收益率平均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受股市回暖带动[5] - 大幅增配股票投资,股票+股基平均占比较年初提升1.1个百分点[5] - 人保、平安股票投资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57%和49%[5] - FVOCI股票占比进一步提升,加权平均占比约41%,较年初提升7.2个百分点[5] - 国寿OCI股票规模较年初增长133%,增幅最大[5] 行业展望 - 市场储蓄需求依然旺盛,负债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利差损压力将缓解[5]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83%,若继续修复上行将缓解新增固收投资收益率压力[5] - 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然欠配,A股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5]
汽车之家再次易主 18亿美元“卖身”海尔后将走向何处?
经济观察网· 2025-09-01 18:30
交易概述 - 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以约18亿美元收购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约43.0%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1] - 交易完成后 平安产险间接持有约5.1%股份并保留一个董事会席位 [1] - 该交易自2024年2月宣告 历时半年完成交割 [1] 收购方战略意图 - 海尔首席品牌官明确否认造车计划 表示收购旨在布局汽车后市场服务 [1] - 卡泰驰控股成立于2022年11月 注册资本6.8亿元 业务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和车后服务三大板块 [1] - 卡泰驰已构建线下布局 包括2024年7月上线的二手车智能交互商城和苏州张家港整备工厂 [2] - 海尔后市场核心短板在于线上流量入口 而汽车之家拥有行业顶端的流量和用户数据 [2] 标的公司现状 - 汽车之家创立于2005年 是中国汽车垂直媒体平台"三巨头"之一 [2]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7.581亿元同比下降6.14% 归属净利润4.157亿元同比下降20.79% [3] - 2024年利润为16.8亿元 较四年前"腰斩" [3] - 媒体广告业务收入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暴跌35.46% 占比降至16.24% [4] - 线索服务业务面临新能源汽车直营模式崛起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 [4] 历史股东表现 - 中国平安2016年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股权 旨在提升汽车保险业务 [3] - 平安收购后对管理层进行大换血 业务运营出现混乱并遭车企投诉 [3] - 公司构建媒体服务 线索服务和在线营销三大业务体系 2018年至2020年实现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3] 未来发展方向 - 汽车之家CEO杨嵩表示将推动从汽车垂直媒体向汽车生态平台的战略转型 [4] - 卡泰驰计划整合双方资源 通过汽车之家线上平台拓展线下业务覆盖 [4] - 利用卡泰驰线下门店优势为汽车之家用户提供线下体验服务 [4]
中国平安(601318) - 中国平安H股公告


2025-09-01 18:30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8,210,234,607元人民币[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A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0,762,657,695股,法定/注册股本为10,762,657,695元人民币[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H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7,447,576,912股,法定/注册股本为7,447,576,912元人民币[1]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A股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762,657,695股[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H股已发行股份总数为7,447,576,912股[2] 债券情况 - 公司有35亿美元0.875%於2029年到期的可转换债券,本月发行新股663,453,508股,转换价41.19港元[4] - 公司有117.65亿港元於2030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债券,本月发行新股213,831,334股,转换价55.02港元[4] 其他 - 2024年可转换债券转换价自2025年5月24日起由每股H股42.61港元调整为41.19港元[5] - 公司已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1.62元人民币(含税)[5] - 2025年8月31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上A股股份数目为102,592,612股[2]
星展:维持中国平安目标价69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01 18:15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增长39.8% [1] - 新业务合约服务边际(CSM)转为同比正增长 [1] - 派息前账面价值同比上升4.8% [1] 投资与收益 - 资产配置中权益类占比提升 [1] - 受益于股市表现良好 上半年综合收益率达3.1% 上升0.3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表现 - 财产保险综合成本率进一步改善至95.2% 下降2.6个百分点 [1] - 资产管理与金融赋能业务的经营利润加速增长 [1] 机构观点 - 星展重申中国平安"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维持69港元不变 [1]
星展:维持中国平安(02318)目标价69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7:58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 [1] - 派息前账面价值同比上升4.8% [1] - 综合收益率达3.1%且上升0.3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动态 - 财产保险综合成本率改善至95.2%且下降2.6个百分点 [1] - 资产管理与金融赋能业务经营利润加速增长 [1] - 新业务合约服务边际转为同比正增长 [1] 资产配置优化 - 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提升 [1] - 股市表现良好推动投资收益率改善 [1] 机构评级 - 重申买入评级且目标价维持69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