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映恩生物(09606)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股早盘继续走高 百济神州涨超7% 三叶草生物-B涨超6%
智通财经· 2025-09-02 10:05
医药股市场表现 - 医药股早盘继续走高 百济神州涨7.87%至209.8港元 三叶草生物-B涨6.03%至1.23港元 泰格医药涨5.03%至50.5港元 映恩生物-B涨3.09%至360港元 加科思-B涨3%至10.3港元 [1] 行业利好因素 - 贝莱德增持三生制药4760.475万股 每股作价30.1096港元 总金额约14.33亿港元 增持后持股1.24亿股 持股比例达5.1% [1] - 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和欧洲肿瘤学年会(ESMO)将分别于9月和10月举行 一系列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将展示 [1] 药企业绩表现 - 港股药企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稳健 恒瑞医药收入和利润均创新高 翰森制药里程碑收入超预期 管理层上调全年指引 [1] 创新药板块分析 - 医药板块上半年股价表现出色 受益于BD出海落地、优秀临床数据读出及政策端支持 创新药板块领涨 [2] - 创新药板块处于销售快速放量期 重磅品种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 国内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2] - 百济神州、和黄医药等公司产品在海外成功商业化 成为营收增量 对外授权收入成为创新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2]
港股异动 | 医药股早盘继续走高 百济神州(06160)涨超7% 三叶草生物-B(02197)涨超6%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0:05
医药股市场表现 - 医药股早盘继续走高 百济神州涨7.87%至209.8港元 三叶草生物涨6.03%至1.23港元 泰格医药涨5.03%至50.5港元 映恩生物涨3.09%至360港元 加科思涨3%至10.3港元 [1] - 贝莱德增持三生制药4760.475万股 每股作价30.1096港元 总金额约14.33亿港元 增持后持股数达1.24亿股 持股比例升至5.1% [1] - 港股药企上半年业绩整体稳健 恒瑞医药收入与利润创新高 翰森制药里程碑收入超预期并上调全年指引 [1] 行业驱动因素 - 创新药板块上半年股价出色 受益于BD出海落地、优秀临床数据及政策支持 [2] - 创新药处于销售快速放量期 重磅品种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 国内销售快速增长 [2] - 百济神州与和黄医药等公司海外成功商业化 成为营收重要增量 [2] - 对外授权收入成为创新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2] - 2025年9月世界肺癌大会与10月欧洲肿瘤学年会将展示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 [1]
港股异动 | 医药股再度走强 上半年药企业绩整体表现稳健 机构看好创新药长期向好逻辑
智通财经· 2025-09-01 14:38
医药股市场表现 - 加科思-B股价上涨23.18%至9.99港元 三叶草生物-B股价上涨22.09%至1.05港元 映恩生物-B股价上涨10.84%至349.8港元 药明生物股价上涨7.53%至35.7港元 药明康德股价上涨6.95%至115.4港元 [1] 港股药企业绩表现 - 恒瑞医药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均创新高 翰森制药里程碑收入超预期且管理层上调全年指引 中国生物制药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1] 行业会议与研发进展 - 2025年9月世界肺癌大会和10月欧洲肿瘤学年会将展示国产创新药研究成果 包括康方生物AK112和映恩生物DB-1311 [1] 机构观点与行业趋势 - 港股药企现金流稳健 研发管线丰富 对外授权收入逐步常态化 [2] - 医药板块短期调整属于资金轮动导致的震荡 长期价值重估逻辑基于工程师红利保持不变 [2] - 创新药产业链催化丰富 互联网医药龙头业绩稳健 [2]
映恩生物-B(09606.HK):上半年经调整利润为1.46亿元 同比增加14.2%
新浪财经· 2025-08-26 17:4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现收入人民币12.29亿元 同比增加2.9% [1] - 同期毛利为人民币5.89亿元 同比增加3.7% [1] - 经调整期内利润为人民币1.46亿元 同比增加14.2%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增加主要由于通过对外授权及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展研发活动 [1]
映恩生物(0960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6 17: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增长22.9%至12.289亿元人民币[4]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2.9%,从999.8百万人民币增至1,228.9百万人民币[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12.28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998亿元增长22.9%[83][84] - 来自许可及合作协议的收入为人民币12.272亿元,占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的99.9%[85] - 经调整期内利润同比增长14.2%至1.459亿元人民币[4] - 期内亏损同比扩大606.7%至20.739亿元人民币[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扩大606.8%,从293.4百万人民币增至2,073.9百万人民币[12] - 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扩大至人民币20.74亿元,去年同期为2.934亿元[41] - 报告期内亏损大幅增加17.805亿元,从2024年上半年的2.934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39亿元[97]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从36.7人民币增至49.7人民币,增幅35.4%[12]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49.7元,去年同期为36.7元[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大幅上升48.2%,从431.6百万人民币增至639.5百万人民币[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成本为人民币6.39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316亿元增长48.2%[83][86] - 毛利仅增长3.7%,从568.2百万人民币增至589.4百万人民币[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人民币5.894亿元,毛利率为48.0%,低于2024年同期的5.682亿元和56.8%[87]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7.5%至3.494亿元人民币[4] - 研发开支下降7.5%,从377.6百万人民币降至349.4百万人民币[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人民币3.49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776亿元减少7.5%[83][88] - 公司总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77579亿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49387亿元,降幅7.5%[89] - 行政开支激增71.3%,从73.3百万人民币增至125.5百万人民币[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25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733亿元增长71.2%[83] - 行政开支大幅增加5220万元,从2024年上半年的7330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255亿元,主要因上市开支[90] - 技术服务开支同比增长28.8%至人民币8.232亿元,去年同期为6.389亿元[25]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9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35亿元略有增长[26]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同比下降33.4%至人民币8772.7万元,去年同期为1.317亿元[26] - 其他收入减少60万元,从2024年上半年的170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0万元[91] - 汇兑损失净额为人民币986.4万元,去年同期为收益733.6万元[30] - 外汇亏损净额850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净额820万元,变动主要因汇率波动[92] - 财务收入净额同比增长48.5%至人民币3889.2万元,去年同期为2618.4万元[31] - 银行存款财务收入达人民币3946.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631.6万元增长50%[31] - 财务收入增加1320万元,从2024年上半年的2630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950万元[93]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2560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元[96]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化 - 现金及银行结余较年初增长161.0%至37.468亿元人民币[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长147.7%,从1,208.9百万人民币增至2,994.2百万人民币[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从2024年底的12.089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9.942亿元,主要因上市所得款项[10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47.96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994.18百万元[113] - 定期存款从2024年底的1.818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07亿元[10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从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78.4百万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人民币589.8百万元[11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从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64.2百万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人民币520.9百万元[114]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人民币1,729.3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1.6百万元[114]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亏损221.98亿元人民币[7] -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造成重大损失2,219.8百万人民币,较上年421.3百万人民币扩大427%[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为人民币22.19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213亿元亏损大幅扩大[8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总额从2024年末的3,046,784千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509千元,降幅99.98%[47][50] - 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额为2,219,276千元(2025年上半年)和421,269千元(2024年上半年)[50]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大幅增加,从2024年上半年的4.213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2.198亿元[95] 权益和负债变化 - 权益总额由亏损202.19亿元转为盈利291.276亿元人民币[4] - 公司权益从亏损2,021.9百万人民币转为正权益2,912.8百万人民币,主要因上市融资[13][15] - 优先股因全球发售转换为普通股导致余额归零,转换金额为5,284,887千元[50]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下降至人民币2.883亿元,去年末为3.79亿元[45] - 97.4%的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在30天内,信用质量良好[46] - 外汇掉期合约确认未变现亏损净额509千元,已变现收益净额341千元[48] - 未平仓外汇掉期合约本金总额为8,000,000美元[49]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670,910千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666,778千元,其中6个月内账期占比99.99%[51] - 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0.6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8.6百万元[107] - 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3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5百万元[108] - 合约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28.5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98.6百万元,期内确认收入人民币63.6百万元[109] - 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零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3.4百万元[111] - 其他非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零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69.5百万元[112]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5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4.7[117]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建立包含13款自主研发ADC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54] - 核心产品DB-1303/BNT323靶向HER2,DB-1311/BNT324靶向B7-H3[55] - 公司多个ADC项目(如DB-1303、DB-1311等)针对HER2阳性/低表达乳腺癌、实体瘤等适应症进入全球2期或3期临床试验阶段[56] - 公司核心产品获得FDA孤儿药认定、突破性疗法认定及快速通道认定(涉及项目包括B7-H3xPD-L1 bsAb等)[56] - 公司拥有四大ADC技术平台(DUPAC/DIMAC/DIBAC/DITAC)覆盖HER2、TROP2、B7-H3等靶点[56] - 项目NCT07038343(BG-C9074)针对HER2表达子宫内膜癌获FDA孤儿药认定[56] - 项目NCT06340568(DB-1303/DB-1311)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Enhertu经治)进入全球3期临床试验[56] - 项目NCT06265428(DB-1305/DB-1312)针对实体瘤(宫颈癌、三阴乳腺癌等)进入关键2期临床试验[56] - 公司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项目(如DB-1317)与替雷利珠单抗联用开展全球临床试验[56] - 公司HER3靶向ADC项目(DB-1421)针对EGFR突变NSCLC(TKI耐药)进入临床阶段[56] - 公司BDCA2靶向ADC项目(DB-1418)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入临床前/IND筹备阶段[56] - 公司拥有四大ADC技术平台:DITAC、DIBAC、DIMAC及DUPAC[71] - DITAC平台包含五款临床资产和三款临床前资产[72] - DIBAC平台包含两款临床资产和两款临床前资产[72] - DUPAC平台包含三个平台[72] - DITAC平台已获得逾2600名患者的全球临床数据验证[73] - 公司已建立四个专有ADC技术平台和创新管线[124] 临床数据结果 - 2025年上半年入组患者超600名(约50%位于境外)[5] - DB-1310在EGFRm NSCLC患者中未确认ORR达43.5%[8] - DB-1311在CRPC患者中确认ORR为30.8%[8] - DB-1303/BNT323计划于2025年提交BLA作为HER2表达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二线或后续治疗[59] - DB-1303/BNT323的3期乳腺癌试验计划入组532例患者主要终点为PFS[61] - DB-1311/BNT324在CRPC患者中确认ORR为30.8% DCR为90.4% 6个月rPFS率为67.7%[62] - DB-1311/BNT324在CRPC患者中位PFS为8.3个月(截至2025年1月3日数据)[62] - DB-1311/BNT324的CRPC试验中任何级别TRAE发生率为90.4% ≥3级TRAE发生率为42.5%[62] - DB-1311/BNT324总人群(n=465)中任何级别TRAE发生率为92.3% ≥3级TRAE发生率为47.3%[62] - CRPC试验患者既往治疗中位线数为4线(范围1-14)95.9%接受过NHT 93.2%接受过多西他赛[62] - DB-1303/BNT323中国3期试验预计2025年底向药监局提交BLA[61] - DB-1311/BNT324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用于CRPC及孤儿药认定用于ESCC和SCLC[62] - DB-1303/BNT323联合BNT327的1/2期试验于2025年5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61] - DB-1310在EGFRm NSCLC患者中未确认ORR为43.5%,DCR为91.3%,中位PFS为7.03个月,中位OS为18.90个月[63] - DB-1310在5mg/kg剂量组(n=16)未确认ORR为37.5%,DCR为87.5%,中位PFS为8.28个月[63] - DB-1310在5.5mg/kg剂量组(n=12)未确认ORR为66.7%,DCR为91.7%,中位PFS为4.11个月[63] - DB-1305/BNT325在PROC患者中ORR为41.4%,DCR为82.8%,中位DOR为7.3个月,中位PFS为7.4个月(n=58)[66] - DB-1305/BNT325与BNT327联合治疗在PROC队列(n=13)中7例达到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66] - DB-1305/BNT325联合疗法因TRAE停用比率为4.5%(n=67)[66] - DB-1310已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用于治疗特定EGFR突变nsqNSCLC患者[64] - DB-1305/BNT325于2024年1月获FDA快速通道认定用于铂类耐药卵巢癌[65] - DB-1419于2024年9月启动1/2a期全球临床试验[67] - DB-2304预计2025年底前启动多剂量递增研究[69] - 关键产品DB-1310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用于治疗特定非小细胞肺癌[136] 合作与许可协议 - 公司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合作伙伴就特定产品(如EGFR靶向疗法)达成共同开发及商业化权利协议[56] - 公司与合作伙伴达成多项对外许可协议,总交易价值超过60亿美元[74] - 公司与BioNTech达成三项许可协议,涉及ADC资产DB-1303、DB-1311和DB-1305[75] - 公司授予百济神州DB-1312(B7-H4靶向ADC)的全球许可[77] - 公司与Adcendo合作利用DITAC平台开发uPARAP靶向ADC及另一靶点ADC产品[78] - GSK就DB-1324支付首付款3000万美元,并同意支付额外选择权行使前里程碑付款[79] - 公司与三生制药签订合作协议,委任其为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DB-1303的商业化合作伙伴[82] 上市融资及资金使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512.62百万港元[134] - 超额配股权行使获得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234.9百万港元[134]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147.8百万港元已被使用,占总额的8.5%[135] - 核心产品DB-1303及DB-1311研发和商业化已使用64.1百万港元,占该部分分配金额的43.4%[135] - DB-1303/BNT323临床试验已使用52.4百万港元,占其分配金额349.5百万港元的35.5%[135] - DB-1311/BNT324临床试验已使用11.7百万港元,占其分配金额349.5百万港元的7.9%[135] - 关键产品DB-1310临床试验已使用21.1百万港元,占其分配金额218.4百万港元的14.3%[135] - DB-1305/BNT325临床试验已使用12.4百万港元,占其分配金额131.1百万港元的8.4%[135] - ADC技术平台开发已使用20.9百万港元,占其分配金额262.1百万港元的14.1%[135] -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已使用12.2百万港元,占其分配金额174.7百万港元的8.2%[135] - 未动用款项净额余额为1,599.7百万港元,计划在未来3至4年内使用[135] 公司治理与结构 - 公司未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宣派或支付任何股息[52] - 公司无中期股息派付计划[125] - 公司无任何库存股份持有[132] - 公司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27] - 公司自上市日期起资本架构无重大变动[126]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并于2025年4月15日在联交所上市[128]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3] - 公司创始人朱忠远博士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29] - 公司股份于2025年4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43]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5] - 公司于2019年7月3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142] - 公司采用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并于2023年6月25日修订[144] - 公司股份代号为9606[142] - 公司法定货币为美元[146] - 公司附属公司受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条例》第15条管辖[146] - 公司总部位于香港[145] - 报告期间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44]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尚未获得任何候选药物上市批准,也未从产品销售获得收入[82] - 报告期后未发生重大期后事项[53]
映恩生物-B(09606):生而全球化 ADC创新引擎驱动价值增长
麦高证券· 2025-08-26 14: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56.09港元[5] 核心观点 - 技术上平台化 战略上全球化 凭借高效执行力实现快速积累和爆发[1] - 拥有8条全球临床资产 最快管线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1] - 具备高效率、全球化、创新布局三大核心竞争优势[2] - 高效率体现在5年完成4大平台8项临床资产布局[2] - 全球化体现在临床开发+商业布局 已与BioNTech、GSK、百济神州等达成多项全球资产交易[2] - 创新布局形成层次错落管线矩阵 拥有全球进展前列的第三代ADC平台DITAC及创新双靶点平台DIBAC[2] 公司竞争优势 - 管理团队具备投资与产业双重背景 创始人朱忠远博士拥有20年生物技术创投经验[18] - 研发团队由三位资深科学家领衔 首席科学官邱杨博士曾任第一三共ADC早期开发负责人[18] - 科学顾问委员会由国际权威专家组成 包括曾主导Enhertu开发的Antoine Yver博士[19] - 股权结构多元化 礼来亚洲基金旗下LAV USD持股20.04%为最大股东[21] - 现金充裕 截至2024年底账面现金12.09亿元 可支持3年以上开发投入[41] 平台技术 - 四大创新平台构建从1.0到3.0战略:DITAC、DIBAC、DUPAC、DIMAC[25] - DITAC平台输出DB-1303(HER2 ADC)已进入全球III期[25] - DIBAC平台开发双特异性ADC 包括DB-1419(B7-H3×PD-L1)和DB-1418(EGFR×HER3)[26] - DUPAC平台致力于克服现有DXd类耐药瓶颈[26] - DIMAC平台产出BDCA2 ADC(DB-2304)针对自身免疫疾病[26] 核心管线进展 - DB-1303/BNT323为全球进展第二的第三代HER2 ADC[62] - DB-1303预计2025年在美国提交二线以上HER2表达子宫内膜癌上市申请[3] - 在中国提交二线以上HER2+乳腺癌上市申请[3] - HR+/HER2低表达乳腺癌全球注册临床推进中 有望与Enhertu分享市场[3] - DB-1311/BNT324为全球开发速度第一梯队的B7H3 ADC 已在多瘤种展现潜力[3] - DB-1310(HER3 ADC)早期临床数据积极[62] 合作与授权 - 已与合作伙伴达成总额超60亿美元合作项目[30] - 与BioNTech合作项目包括DB-1303、DB-1311、DB-1305等[31] - 与三生制药就DB-1303达成商业化合作 获得2500万美元首付款[31] - 与百济神州就DB-1312(B7-H4 ADC)达成合作[31] - 与GSK就DB-1324达成合作 潜在里程碑付款达9.75亿美元[31]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21.00/26.55/32.63亿元[4] - 2025-2027年收入增长率8.18%/26.41%/22.92%[4]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5.36/-4.48/-1.27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19.41亿元 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4] 行业分析 - ADC药物市场规模2032年将突破1151亿美元[49] - 中国市场2023-2028年CAGR达72.6% 远高于全球平均31.8%[49] - ADC已步入第三代设计 人源化IgG1抗体+可裂解连接子+TOP1i成为主流[48] - 映恩生物开发效率领先 DB-1303全球临床阶段仅4年[58] - 与恒瑞医药、第一三共相比 映恩在平台产出管线数量上具有竞争优势[59]
映恩生物-B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 2025-08-22 20:51
指数纳入与港股通调整 - 映恩生物-B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变动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起生效 [1] - 沪深交易所将相应调整港股通可投资标的范围 [1] - 公司满足市值、流动性和上市时间等港股通纳入标准 [1]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 - 抗体偶联药物DB-1310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1] - 适应症为接受EGFR TKI治疗和含铂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1] - 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 采用专有DITAC技术平台开发 [2] 临床数据表现 - 2025年6月在ASCO年会上公布首次人体I/IIa期临床研究数据 [2] - 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展现鼓舞疗效和可控安全性 [2] - 临床数据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专家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 [2]
映恩生物-B(09606)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0:47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映恩生物-B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变动将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起生效 [1] - 公司可能被调入港股通 因满足市值、流动性和上市时间等标准 [1] 核心产品进展 - 关键产品DB-1310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用于治疗特定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 - DB-1310为靶向HER3的新一代ADC产品 采用专有DITAC技术平台开发 [2] - 2025年6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首次人体I/IIa期临床研究数据 显示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具鼓舞疗效和可控安全性 [2] 技术平台与临床成果 - DB-1310临床研究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专家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 研究编号NCT05785741 [2] - 产品针对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群体 临床数据源自ASCO年会权威发布 [2]
摩根士丹利重磅策略:南向通成港股 “定海神针“ 周六福、云知声等或迎先机
智通财经· 2025-08-21 10:47
南向通资金影响力 - 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核心动力 每日净流入占港交所主板成交额超三分之一 持仓占港股自由流通市值近15% 较2024年前均增长超30% [2] - 2025年以来南向累计净流入达140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日均流入同比激增84.6% [2] - 定价权持续提升 因港股独特投资机会(互联网、新消费领域)和长期政策支持 影响力将愈发深远 [1][2] 纳入南向通股票表现规律 - 纳入前30天平均上涨3.7% 跑赢恒生指数5.2% 跑赢所属行业5.6% [3] - 纳入前15天平均上涨1.6% 跑赢恒生指数2.4% 59.7%股票跑赢所属行业 [3] - 2025年2月纳入的27只股票中26只上涨 63%跑赢大市 平均绝对收益41% 相对恒指收益19% [3] - 纳入后短期承压(30天相对恒指收益-2.0%)但长期(90天)超额收益达4.6% [3] 摩根士丹利选股模型表现 - MSSBT模型过去4次半年度纳入周期平均命中率85% 2024年8月周期命中率高达97% [4] - 模拟组合纳入前30天平均绝对收益10.1% 跑赢恒指7.4% 优于实际纳入股票表现 [4] - 筛选标准包括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资质(市场价值前95%、周转率达标)、市值超50亿港元 剔除高持股集中度及信托基金 [4] 潜在纳入标的行业分布 - 预计9月19只股票纳入 覆盖7大行业 医疗健康(6只)和工业(5只)占比超50% [5] - 反映资金对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制造(新能源电池、自动化)领域关注升温 [5] - 市值前五候选股:曹操出行(工业) 映恩生物(医疗健康) 南山铝业国际(材料) 正力新能(工业) 云知声(信息技术) [6] 候选股票具体数据 - 云知声(09678)股价713港元 年内涨幅140.6% 平均市值16亿美元 三个月平均日成交额3460万美元 [7] - 周六福(06168)股价46.4港元 年内涨幅54.8% 平均市值13亿美元 三个月平均日成交额3970万美元 [7] - 曹操出行(02643)股价59港元 年内涨幅63.9% 平均市值25亿美元 三个月平均日成交额5080万美元 [7] - 医疗板块中映恩生物(09606)未列详细数据 但双抗生物(2617 HK)年内涨幅105.4% 平均市值10亿美元 [7] 投资策略建议 - 建仓时机选择纳入前1个月入场 贴合资金提前布局节奏 [8] - 持仓策略采用等权重配置模型筛选股票 实现风险分散 [8] - 止盈节点设定在9月8日正式纳入日卖出 锁定短期收益 [8]
恒指半年检结果揭晓在即!泡泡玛特(09992)等有望“染蓝” 机构看好这些个股入港股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21:36
恒生指数半年度审议预测 - 恒指公司将于2025年8月22日公布半年度审议结果 9月8日生效 涉及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1] - 追踪恒指、国企和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规模分别约为303.5亿美元、66.3亿美元和261.2亿美元 潜在成分股变动将引发显著资金流向[1] 恒生指数成分股纳入预测 - 中金公司预测恒指潜在纳入标的包括交通银行(03328)、泡泡玛特(09992)、百胜中国(09987)、小鹏汽车(09868)、华住集团(01179)、京东物流(02618)及信达生物(01801)[1] - 瑞银预测纳入标的包括巨子生物(02367)、药明合联(02268)、泡泡玛特、京东物流、金山软件(03888)、交通银行(03328)[2] - 成分股筛选优先考虑市值顺位 再结合行业代表性与覆盖率 但实际决策可能受非量化因素影响(如信达生物多次预测前列但未纳入)[2] 港股通标的调整预测 - 港股通名单调整基于恒生综合指数半年度审议结果 中金估算19只股份符合纳入标准 包括曹操出行(02643)、映恩生物(09606)、周六福(06168)、IFBH(06603)、南山铝业(02610)、康耐特光学(02276)等[3] - 瑞银预测港股通纳入名单包括东亚银行、映恩生物-B、蓝月亮集团、南山铝业国际、正力新能、碧桂园等18只标的[3] - 华泰证券预计19只港股纳入港股通 包括云知声、汇聚科技、映恩生物-B、药捷安康-B、曹操出行、周六福等[4] 资金流向与市场影响 - 新纳入港股通个股从公布日至生效日期间相对恒指超额收益中位数1.8% 均值5.2% 被剔除个股同期跑输市场中位数-5.3% 均值-7.5%[4] - 主动资金可能进行套利操作 被动基金为减少跟踪误差将于生效前一交易日(9月5日)调仓 导致尾盘交易量大幅扩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