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夫山泉(09633)
icon
搜索文档
与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同榜 六个核桃再次入选《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9:34
品牌荣誉与国际认可 - 公司入选Brand Finance《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榜单,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并列 [2] - 公司于2022年成为首个入围Brand Finance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榜单的中国品牌,实现零突破 [6] - 公司连续两年(2022-2023)上榜胡润品牌榜并获"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称号 [6] 市场地位与竞争壁垒 - 公司在核桃乳细分市场份额占比约80%,稳居品类第一 [3][7] - 公司年消耗核桃超1亿公斤,获沙利文认证"核桃采购量全国第一" [3] - 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构建供应链护城河,并在新疆、云南、太行山建立采购基地 [4]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20% [3] - 健康功能化成为软饮料品牌价值增长核心动力,公司精准切入"健脑"功能赛道 [3] 产品战略与研发创新 - 公司推出低糖、无糖核桃乳及添加益生元、高钙的智汇养生系列产品 [4] - 开发早餐豆奶和便携利乐装产品,覆盖学生、上班族等多场景需求 [4] - 长期专注核桃营养研发与转化,形成"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品牌心智 [3] 品牌价值增长逻辑 - 公司通过品质控制、产业链协同及场景延伸实现品牌价值可持续提升 [5] - 国际榜单排名大幅跃升反映公司穿越市场周期的稳健发展能力 [2][6]
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20250820
艾瑞咨询· 2025-08-20 15:49
行业趋势 烘焙行业 - 烘焙行业加速洗牌 2024年全国已有9.5万家烘焙店倒闭 高租金和人力成本是主因 行业规模仍以5.2%增速增长至1105亿元 [2] - 茶颜悦色、海底捞等跨界布局烘焙市场 行业未来趋向连锁化、细分化和健康化 [2] 粉面市场 - 粉面赛道持续扩容 2024年市场规模达2275亿元 预计2025年增速超7% 门店超101万家 [4] - 2025年上半年65.6%品牌上新409款新品 非粉面类新品占59.2% 小吃和卤味为主 [4] 养生饮品 - 中式养生饮品成夏日新宠 青岛多家商超和便利店销量显著 售价多在5-8元 [4] - 预计到2028年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 [4] - 方便面行业借鉴养生水经验 推出添加药食同源原料的产品 部分产品销量超10万袋 [9] 饮料市场 - 有糖茶市场规模领先无糖茶 2023-2025年约为其两倍 元气森林冰茶增长迅速 [5] - 盐汽水凭借低价、低热量和电解质补充功能 在长三角地区流行 延中、雪菲力、正广和为三大头部品牌 [6] - 大瓶装饮料崛起 1.5升包装通过降低单毫升价格(降幅超30%)和优化物流成本成为企业应对原材料涨价的有效策略 [10] 咖啡行业 - 2023年中国品牌咖啡门店数量达49691家 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现磨咖啡市场占比从2020年的18.5%增至2023年的40.2% [11] - 咖啡机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1.1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9.5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22.7% [11] 碳酸饮料 - 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虽下滑 但可乐品类仍占45%-50% 规模近600亿元 [7] - 本土品牌如大窑、元气森林、珍珍等通过差异化创新抢占市场 [7] 能量饮料 - 2020-2024年销量CAGR达10.9% 2024年人均饮用量2.8升/年 远低于美日等国 [16] 现制奶饮 - 现制奶饮成为饮品行业新风口 单店月销超百万 茶饮品牌和乳品巨头纷纷加码 [17] 白桦树汁 - 白桦树汁成为饮料行业新宠 农夫山泉、汇源、大窑饮品等推出相关产品 [20] 无糖茶和电解质水 - 无糖茶市场增速达16.6% 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占据70%以上份额 [24] - 电解质饮料成为新增长点 元气森林的外星人品牌以50%市场份额领先 [24] 头部品牌动态 吾岛酸奶 - 吾岛酸奶通过高端装备、精准用户定位和极致产品实现突围 2024年实现5亿营收并盈利 计划2025年达10亿 [33] 海底捞 - 海底捞在北京国贸开设首家高端"臻选店" 客单价超500元 试水精致餐饮 [28] 东鹏饮料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07.4亿元 以47.9%市场份额居行业榜首 [29] 幸运咖 - 幸运咖以5.9元一杯的低价策略进军咖啡市场 目标2025年门店破万家 目前全国门店6140家 [30] 小罐茶 - 小罐茶凭借无糖茶在年轻市场迅速崛起 年销售额达20亿 [31] 农夫山泉 - 农夫山泉作为包装水龙头和软饮料平台型企业 2024年国内包装水市场规模2470亿 [38] 香飘飘 - 香飘飘业绩持续下滑 一季度营收同比降19.98% 净亏损1877万元 [39] 乐事 - 乐事推出的蜂蜜黄油味薯条凭借甜咸适口、浓郁奶香的复合风味 精准契合年轻消费者需求 [35] 星巴克 - 星巴克中国在2025财年业绩回暖 得益于降价策略、外卖业务拓展和下沉市场布局 [37]
饮料“1元换购”,换“哭”经销商?
36氪· 2025-08-20 11:45
饮品行业促销策略分析 - 1元换购活动成为饮品品牌夏季促销的核心手段 中奖率高达25%-30% 显著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和复购行为[1][4] - 多个头部品牌包括农夫山泉、可口可乐、脉动均采用类似促销模式 通过现金红包、第二批立减等多重形式强化市场竞争力[4] 经销商运营压力 - 经销商需承担1元换购产生的差价垫付 例如进价2元产品仅以1元兑换 单瓶差价达1元 且账期长达60-90天 对现金流造成显著压力[7] - 跨区域兑换漏洞导致非本地销售产品集中兑付 部分地区出现瓶盖造假灰色产业链 进一步加剧经销商损失[8][9] - 线上购买产品线下兑换、防窜货系统触发封号等规则冲突 导致经销商与终端门店矛盾激化[9][10] 品牌方规则设计缺陷 - 促销规则未明确兑换区域限制 消费者可通过实时定位匹配5家门店 但未限制购买渠道 造成经销商承担非本地货品兑换成本[10][13] - 验证机制缺乏透明度 未明确界定跨区域兑换、线上购买等场景的合规性 直接影响终端执行意愿[10][12] - 品牌方倾向于维持粗放式规则 通过占用经销商现金流、扩大兑换范围等方式强化市场竞争 短期内提升销量但长期损害渠道健康[13][15] 市场长期影响 - 若1元换购持续推行 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促销活动敏感度下降 经销商动力减弱 最终形成品牌、渠道、消费者三输局面[16][17] - 当前饮品行业陷入价格战内卷 品牌将短期销售周期置于渠道合作关系之上 经销商可替代性被进一步放大[15][17]
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
36氪· 2025-08-20 08:20
食用冰市场现状 - 高温天气推动食用冰需求激增,农夫山泉2公斤冰块售价22.8元引发热议[1] - 冰杯产品持续火爆,部分厂家日销量达30吨[1] - 便利店冰杯零售价区间为3.5-6元,711曾定价9.9元/杯[3] 冰杯产品技术壁垒 - 工业制冰采用流水缓冻技术,冰块密度高、融化慢,与家庭自制冰存在显著差异[6][7] - 冰杯需使用进口PETG塑料材料,耐低温性能要求高[8][10] - 生产环节需多道消毒灭菌工序,水损耗较高[10] - 全程冷链运输成本是常温运输的3-4倍[10] 产业链成本结构 - 冰杯出厂成本约1元/杯(水0.35元+杯子0.5元+其他0.15元)[13] - 批发环节价格达1.75元/杯,终端零售毛利率有限[13] - 浙江沪地区多数工厂仅生产食用冰,不涉足冰杯业务[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现存制冰企业10922家,同比新增3338家[15] - 农夫山泉、蒙牛、伊利等饮品巨头及罗森、7-11、盒马等渠道商纷纷布局[15] - 韩国市场已形成成熟业态,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33][35] 产品创新方向 - 复合型冰杯成为新趋势,如盒马推出咖啡/柠檬/茶味等创新品类[30][32] - 未来竞争将聚焦口味创新、配方设计及健康概念[37] 消费行为洞察 - 冰杯作为互补商品有效拉动饮料销售,提升冷饮区业绩[17] - DIY饮品风潮推动冰杯需求,年轻消费者追求创造体验和社交分享[19][26][27] - 品牌通过茶包、冷萃液等产品强化DIY场景,如瑞幸与柠檬共和国联名[21]
再来一瓶,杀回来了?
36氪· 2025-08-19 20:06
行业促销活动现状 - 饮料行业在2024年夏季密集开展"一元乐享、再来一瓶"促销活动 覆盖有糖茶、无糖茶、功能性饮料、气泡水和咖啡等全品类 [1][3] - 东鹏饮料、娃哈哈、脉动、健力宝、农夫山泉等品牌均参与促销 中奖率介于20%-30%之间 其中农夫山泉冰茶中奖率达30% 东方树叶达25% [5][7] - 促销形式包括开盖直接获赠饮料或扫码赢现金红包 部分品牌如农夫山泉将活动截止时间从9月30日延长至12月30日 [5][13] 消费者行为与价格敏感度 - 据2024年尼尔森IQ数据 72%消费者选购饮料时优先考虑价格因素 其次才是品牌和功能 [7] - 促销后实际体验单价显著下降:东鹏补水啦从6元降至3.5元 果之茶从5.5元降至3.25元 脉动1L装从6.5元降至4元 东方树叶从5元降至3元 [7] - 高中学率刺激即时消费 大学生群体出现集体囤货行为 但兑换过程存在门店拒绝、批次不符、距离过远等障碍 [7][14]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表现 - 无糖茶推动即饮茶在2023年成为饮料第一大品类 销售额曾实现成倍增长 但2024年初首次出现负增长 [9] - 东鹏饮料旗下"补水啦"市场份额从2023年同期的16.45%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32.66% [13] -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上半年维持20%以上增长 通过促销将市占率提升至接近75% 目标成为200亿级别单品 [13] 品牌战略动机 - 促销主要目的为推新品快速触达消费者 农夫山泉冰茶通过35%高中奖率加速线下铺货效率 [10] - 争夺市场份额成为核心诉求 行业增速放缓导致竞争白热化 急需创新促销手段提振销量 [9] - 渠道下沉战略明显 东方树叶通过活动渗透乡镇市场 弥补原有渠道不足 [13] 渠道商与成本结构 - 便利店承担额外时间与人力成本 需处理冰饮换购导致的重复冷藏及电费损耗 [17] - 经销商面临现金流周转压力 对非本渠道进货的瓶盖拒绝兑换 避免库存积压 [18] - 品牌方承担主要促销成本 可能导致产品线利润率下滑 但幅度因品牌而异 [18] 促销活动可持续性 - 专家认为该策略仅适合短期使用 长期将导致消费者价格依赖和品牌价值锚点下移 [18] - 需避免同质化竞争 建议品牌尝试差异化玩法设计 防止消费者审美疲劳 [18] - 2025年夏季是否继续开展存在不确定性 [18]
2025年中国果汁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苹果汁产量稳步增长(组图)
前瞻网· 2025-08-19 16:57
中国果汁行业细分市场情况 - 橙汁以28%的占比位居首位,苹果汁(含浓缩)占比22%紧随其后,二者合计占据半壁江山 [1] - 热带水果汁(芒果、菠萝等)占比12%,展现出较好的市场潜力 [1] - 行业细分市场呈现出多品类共存且头部品类集中度较高的特点 [1] 中国苹果汁供给情况 - 2019-2024年中国苹果产量从4240万吨增长至5040万吨,同比增速稳定在3%-4.3% [2] - 原料供应高度依赖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等四大产区,陕西集中了大量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山东凭借技术与质量优势成为重要生产基地 [2] - 苹果汁企业如安德利、国投中鲁等多布局于主产区附近,深度绑定上游原料资源 [2] 中国苹果汁产量情况 - 2019年苹果汁产量为180万吨,同比增长5% [5] - 2020年产量降至172万吨,同比下降4.4% [5] - 2021年至2024年产量稳步回升,整体展现出产业在供需动态平衡中逐步扩大产能的趋势 [5] 中国苹果汁市场规模 - 2019-2024年中国苹果汁市场规模从85亿元增至128亿元 [8] - 2020年同比降5.9%后,2021-2024年以11.3%-13.3%的增速回升 [8] - 安德利作为全球最大浓缩苹果汁生产商之一,依托10个加工基地和先进技术,与百事、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深度合作,出口覆盖50多个国家 [8] - 农夫山泉17.5°苹果汁依托全链条布局贡献增长 [8] 苹果汁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格局持续集中,安德利、国投中鲁等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扩大份额 [9] - 成熟市场偏好高品质有机产品,新兴市场需求增速更高 [9] - 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有机及高附加值产品受青睐 [9] - 先进技术提升品质并保障供应链稳定 [9] - 头部企业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以增强竞争力 [9]
2025年第33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8-19 08:05
烘焙行业 - 烘焙行业加速洗牌,2024年全国已有9.5万家烘焙店倒闭,高租金、人力成本及管理问题是主因 [3] - 行业规模仍以5.2%增速增长至1105亿元,茶颜悦色、海底捞等跨界布局,工厂店加速下沉低线市场 [3] - 未来行业将趋向连锁化、细分化和健康化,强调高性价比与差异化竞争 [3][4] 特斯拉餐厅 - 特斯拉餐厅在洛杉矶开业6小时营业额达4.7万美元,计划明年登陆上海 [5] - 自动化模式擅长标准化西式快餐,但面临中餐复杂烹饪的挑战 [5] - 初期凭借品牌效应和科技噱头可能火爆,但长期吸引力存疑 [5] 粉面市场 - 粉面赛道持续扩容,2024年市场规模达2,275亿元,预计2025年增速超7% [7] - 连锁化率提升,但超95%品牌门店不足50家 [7] - 产品创新成关键,2025年上半年65.6%品牌上新409款新品 [7] 中式养生饮品 - 中式养生饮品成为夏日新宠,青岛多家商超和便利店的货架上销量显著 [8] - 售价多在5-8元,吸引年轻顾客,盒马鲜生等品牌推出多样化产品 [8] - 传统药企如同仁堂也加入赛道,开设养生茶铺,推出药食同源的饮品和茶包 [8] 有糖茶市场 - 有糖茶市场规模领先无糖茶,2023-2025年约为其两倍 [9] - 元气森林冰茶凭借高速增长、液氮锁鲜技术和多口味策略成为亮点 [9] - 市场趋势包括红茶、绿茶为主,大包装化明显,价格带集中在4-5元 [9] 盐汽水市场 - 盐汽水是起源于上海的一种独特饮料,如今延中、雪菲力、正广和成为三大头部品牌 [10] - 面临季节性、地域性和渠道依赖等挑战 [10] - 品牌推出新口味并拓展销售区域,但线上销售占比仍较低 [10] 碳酸饮料市场 - 千亿碳酸饮料市场竞争加剧,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面临本土品牌挑战 [11] - 大窑、元气森林、珍珍等国产饮料品牌近期竞相推出融合冰红茶与可乐风味的新品 [11] - 本土品牌借助国潮趋势和性价比策略,分流部分消费者 [11] 养生水市场 - 中式养生水如红豆薏米水、苹果黄芪水等迅速走俏 [12][13] - 老字号药企、新消费品牌及零售平台纷纷入场,预计2028年或超百亿元 [12][13] - 年轻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旺盛,带动"零糖草本""药食同源"产品成为市场主角 [12][13] 方便面行业 - 方便面行业开始主打养生概念,推出添加药食同源原料的产品 [14] - 电商平台上养生方便面种类繁多,销量可观,部分产品销量超10万袋 [14] - 行业转型源于中式养生水市场的爆发(2024年销售额增长182%)及方便面市场增速放缓的压力 [14] 大瓶装饮料 - 大瓶装饮料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成为消费新趋势 [15] - 广东、湖北等地家庭偏好1.5升大包装,看重其高性价比和多人共享的便利性 [15] - 大瓶装通过降低单毫升价格(降幅超30%)和优化物流成本(包材占比仅15%),成为企业应对原材料涨价的有效策略 [15] 咖啡行业 - 2023年中国品牌咖啡门店数量达49691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16][17] - 现磨咖啡市场占比从2020年的18.5%增至2023年的40.2%,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2200亿元 [16][17] - 咖啡机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1.1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9.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2.7% [16][17] 中式滋补市场 - 年轻人重新青睐经典古方,推动中式滋补市场快速发展 [18] - 玉灵膏、伏湿膏等源自古籍的配方成为市场热门 [18] - 预计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古方焕新正推动行业向现代化、高效化发展 [18] 软饮料行业 - 冰柜陈列有效提升软饮料即时消费,头部品牌如农夫山泉和东鹏通过加大冰柜投放显著拉动销售 [19] - 农夫山泉冰柜数量从2019年的36万台增至2022年的80万台,带动即饮茶收入大幅增长 [19] - 东鹏2022-2024年冰柜数量从7.4万台增至30万台,销售收入增速显著 [19] 方便面行业新风向 - 白象方便面因推出"面饼120克"新品引发关注,通过透明化命名和包装设计,将面饼克重直接标注 [20][21] -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探厂直播,展示生产全流程和严格质检,随机抽检面饼均达标注克重 [20][21] - 白象此举回归消费本质,满足饱腹需求,并以数字符号强化品牌辨识度 [20][21] GABA饮品 - 含GABA(γ-氨基丁酸)的助眠饮品市场兴起,中国旺旺、养元饮品、蒙牛等企业纷纷推出相关产品 [22] - 全球GABA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1.7亿美元,年增速6.4% [22] - 市场面临功效争议(口服GABA效果因人而异)和消费者认知不足的挑战 [22] 能量饮料行业 -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未来5年将保持高增长,2020-2024年销量CAGR达10.9% [23] - 2024年人均饮用量2.8升/年,远低于美日等国,提升潜力大 [23] - 宏观上,经济结构向居民收入倾斜,工资性收入占比超50%,增长稳健 [23] 现制奶饮 - "现制奶饮"成为饮品行业的小风口,社交媒体上,网红奶饮店和"牛奶专门店"迅速走红 [24][25] - 茶饮品牌和乳品巨头纷纷加码,不含茶乳制品成为第三大上新品类 [24][25] - 现制奶饮凭借健康标签、高颜值和便捷性吸引年轻人 [24][25] 农产品消费 - 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正当时,市场需求推动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 [26] - 乳业消费热度高涨,如陕西富平县发展奶山羊产业,年产值达22亿元 [26] - 全国"三品一标"农产品达8.4万个,农村电商快速发展,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5.8% [26] 山姆会员店 - 山姆会员店因选品争议引发会员不满,低糖好丽友派等商品因质量问题被下架 [27] - 2024财年,山姆全球净销售额达844亿美元,中国业绩占比显著 [27] - 激进扩张中选品策略失误,导致核心会员信任危机 [27] 全谷物赛道 - 低油低糖、成分健康的烘焙产品如恰巴塔等成为中国人主食新宠 [28] - 中国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精制谷物导致"隐性饥饿" [28] - 企业如曼可顿和宾堡积极响应,推出全谷物产品,如恰巴塔(低糖低脂)和全麦吐司 [28] 硬折扣超市 - 硬折扣超市成为零售业新风口,物美、美团等纷纷入局 [29] - 物美推出"物美超值"硬折扣店,主打低价高频商品,计划年底在京开设25家门店 [29] - 盒马NB和奥乐齐表现亮眼,盒马NB通过供应链优化和下沉策略快速扩张 [29] 咖啡占卜 - 咖啡占卜正成为中国年轻人热衷的职场玄学游戏,源自土耳其的传统占卜方式 [30] - 其流程简单,适合午休时间进行,结果既可作谈资,也能缓解焦虑 [30] - 价格虽高(68-108元/杯),但沉浸式对谈和心灵慰藉使其备受青睐 [30] 草本饮料 - 药食同源植物饮料市场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达1500亿元,预计未来三到五
冰火两重天!5000亿农夫山泉收复“网暴”大坑,遗产争夺引发宗庆后、钟睒睒口碑大逆转,宗馥莉已久未露面
金融界· 2025-08-17 22:10
农夫山泉股价与业绩表现 - 农夫山泉股价最高探至48 2港元 刷新3年新高 相比2024年9月份最低点22 73港元涨幅超过110% 市值重新站上5000亿港元 [1] - 2024年5月至9月股价从47港元暴跌至23港元以下 三个多月暴跌51 8% 市值蒸发超过2700亿港元 [7] - 2024年全年总营收428 96亿元 同比仅微增0 5% 净利润121 23亿元 同比仅增长0 4% 核心业务包装饮用水收益下滑21 3% [7] 农夫山泉业务与市场动态 - 2024年上半年包装饮用水产品营收85 3亿元 同比下降18 3% 占总营收比例从往年50%以上下跌至38 5% [6] - 2024年4月推出低价绿瓶纯净水 不到一元一瓶 引发行业价格战 [4] - 花旗银行预期瓶装水业务复苏将在2025年下半年加速 目标价从38 6港元上调至53 3港元 [3] 娃哈哈与农夫山泉舆论反转 - 2024年2月农夫山泉遭遇网络攻击 被指责"媚日"、"不爱国" 创始人钟睒睒发布长文澄清但效果有限 [4] - 2024年12月宗庆后非婚生子女信托案曝光 公众发现三名子女均为美国国籍 信托资产总额高达18亿美元 娃哈哈口碑反转 [8] - 钟睒睒慈善行为被重新关注 包括汶川救灾、扶贫项目和文化捐赠 农夫山泉口碑逆转 [9] 娃哈哈经营现状 - 2025年夏季销售旺季部分区域销量下滑 江西经销商反映销量同比下滑近20% [9] - 2024年产能不足 工厂订单排队 2025年盛况不再 宗馥莉久未露面 [9]
中国品牌首次!农夫山泉首进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排行榜前三
搜狐财经· 2025-08-17 00:56
品牌排名与价值 - 农夫山泉在2025年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中排名第3,较2024年上升1位,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成为中国首个进入该榜单前三的品牌 [1][3] - 农夫山泉品牌价值达11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6%,位列可口可乐(463亿美元)和百事可乐(226亿美元)之后 [3][5] - 品牌强度指数(BSI)提升3.5分至91.1分,评级升至最高等级AAA+,成为亚洲非酒精饮料标杆 [5]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公司通过"水+饮料"双引擎驱动,覆盖10大品类、100多个SKU,形成产品协同效应 [5] - 东方树叶凭借"0糖0卡0香精"健康标签,2024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 [5] - 水源地布局为核心竞争力,已拥有15大水源地并加速新项目建设,支撑"天然、健康"品牌理念 [6] 品牌建设与国际化 - 瓶身设计采用"高端化+本土化"策略,通过多样化美学强化品牌形象 [6] - 公司连续三年稳居榜单前十,计划依托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 [5][7] - 此次排名突破有望助力中国水和茶文化的全球传播 [7] 行业标杆数据 - 可口可乐以463亿美元品牌价值居首,百事可乐(226亿美元)和红牛(97亿美元)分列第二、第四 [3] - 品牌强度指数前三为可口可乐、佳得乐和农夫山泉 [3]
打破“西方垄断”!农夫山泉进入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排行榜前三
第一财经· 2025-08-16 15:01
品牌价值与排名 - 农夫山泉在2025年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中排名第3,较2024年提升1个名次 [1] - 2025年品牌价值达11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6% [1] - 品牌强度指数(BSI)提升3.5分至91.1分,评级上升至AAA+级 [1] - 成为亚洲非酒精饮料领域的标杆品牌 [1] 品牌价值增长驱动因素 - "水+饮料"双引擎驱动和"健康牌"策略推动品牌价值连续三年跃升 [1] - 形成"包装水+饮料"多元化产品矩阵,产生协同效应 [1] - 东方树叶凭借"0糖0卡0香精"健康标签引领无糖茶市场,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86% [1] 水源优势与品牌建设 - 拥有15大水源地,多个水源地项目正在推进建设 [3] - 深度布局和保护性开发优质水源地构筑竞争壁垒 [3] - 瓶身设计采用"高端化+本土化"策略,持续提升品牌价值 [3] 全球化战略 - 以成为国际化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积极探索海外市场 [4] - 依托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势,推动健康产品全球化 [4] - 进入全球前三打破西方品牌垄断,为全球化布局提供信心 [4] 行业地位与评估 - Brand Finance是全球公认的独立第三方品牌估值权威 [6] - 评估体系涵盖BSI、财务表现与市场竞争力等核心维度 [6] - 榜单基于对193个联合国成员国的深入调研,是行业黄金标准 [6] - 多次入选并稳居前列体现品牌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