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夫山泉(09633)
icon
搜索文档
农夫山泉连续三年进入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排行榜前十 位列中国同类品牌第一名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6 12:21
品牌排名与价值表现 - 农夫山泉在《2025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中排名第3,较2024年提升1个名次,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1] - 公司品牌价值达11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品牌强度指数(BSI)提升3.5分至91.1分,获AAA+最高评级[3] - 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进入该榜单前三,且连续三年稳居前十[1][3] 业务驱动因素 - "水+饮料"双引擎战略成效显著,形成包装水与茶饮、果汁、功能饮料的协同效应[3] - 东方树叶无糖茶系列以"0糖0卡0香精"健康标签实现86%三年复合增长率,是即饮茶领域唯一市占率持续正增长品牌[3] - 拥有15大水源地并持续扩建,水源优势构筑"天然、健康"品牌壁垒[4] 品牌建设策略 - 瓶身设计采用"高端化+本土化"美学组合,强化品牌形象[4] - 依托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势推进国际化战略,2024年财报明确海外市场拓展目标[4] 行业权威认可 - Brand Finance评估体系覆盖品牌强度、财务表现等维度,其榜单基于193国调研被视为行业黄金标准[5] - 公司连续入选榜单前列,反映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5]
农夫山泉(09633.HK)将于8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5 11:06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董事会会议将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 [1]
农夫山泉(09633)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8-14 16:54
会议安排 - 农夫山泉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6日举行[3]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建议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构成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含5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
中证沪港深500主要消费指数报9526.0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牧原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8-13 15:58
指数表现与基准 - 中证沪港深500主要消费指数报9526.01点 [1] - 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0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01%,近三个月下跌3.04%,年初至今下跌0.31% [1] 指数编制方法 - 指数样本来自中证沪港深500、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及综合指数,按行业分为11类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样本 [2] 十大权重成分股 - 贵州茅台权重14.62%、五粮液12.1%、伊利股份8.8%、牧原股份6.5%、温氏股份4.72% [1] - 泸州老窖权重4.67%、山西汾酒4.61%、农夫山泉4.39%、万洲国际3.28%、海天味业3.26% [1] 行业分布结构 - 酒类占比47.49%、食品类占比24.86%、养殖类占比14.77% [2] - 软饮料占比8.63%、美容护理占比2.46%、烟草占比1.79% [2]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0.36%、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8.18%、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21.46% [1]
康师傅茶饮收入下滑7亿元,有糖茶市场或遇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0:08
康师傅茶饮料销售下滑 -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茶饮料收入同比下滑6.3%至106.7亿元,减少7.22亿元 [1] - 饮料总收入同比下滑2.6%至263.59亿元 [1] - 水销售额同比下滑6.0%至23.77亿元,果汁销售额同比下滑13.0%至29.56亿元 [1] - 碳酸及其他饮料收入同比增长6.3%至102.56亿元 [1] 行业对比分析 - 农夫山泉2021-2024年茶饮料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8%/51%/83%/32%,2024年营收达167亿元 [1] - 茶饮料以39%的营收占比成为农夫山泉第一大产品品类 [1] - 统一企业中国2025年上半年茶饮料收入同比增长9.1%至50.68亿元 [1] 市场细分与需求变化 - 康师傅在有糖茶赛道占据优势,而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在无糖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 - 康师傅茶饮料收入下滑可能反映有糖茶市场需求变化 [1] - 茶饮料仍是行业增长动力,但不同企业表现分化 [1]
无糖茶增速放缓厂商加码有糖茶,冰红茶大战硝烟再起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41
行业趋势变化 - 茶饮料市场从无糖茶转向重新关注有糖茶,厂商们开始加码有糖茶产品 [1] - 无糖茶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增速从第一季度的76 1%降至第四季度的11 2%,市场份额增速从56 1%降至8 9% [9] - 2025年一季度无糖茶销售金额出现负增长,市场份额约30%,而有糖茶占比高达68% [10] 有糖茶市场现状 - 有糖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4年、2019年和2023年分别约为643亿元、746亿元和869亿元 [10] - 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三大品类占有糖茶市场80%以上份额 [9] - 康师傅和统一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4年康师傅茶饮料收入217亿元,统一饮品业务收入192 41亿元 [9] 品牌竞争与产品创新 - 农夫山泉重启冰茶项目,元气森林加码冰红茶,东鹏饮料入局果汁茶,统一推出冰红茶可乐,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冰红茶 [6] - 康师傅冰红茶2024年销售规模约127亿元,为国内首个百亿级冰红茶单品 [14] - 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双倍薄荷、西瓜口味冰红茶,统一将可乐与冰红茶结合创新品类 [15][16] 市场格局变化 - 有糖茶市场CR3(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从2023年的73 38%微降至2024年的72 67% [11] - 新品牌如元气森林、东鹏饮料、果子熟了、大窑等进入有糖茶市场,供给极大丰富 [11] 增量市场与渠道策略 - 有糖茶的增量市场主要在低线城市,消费者对甜味饮料接受度较高 [16] - 品牌需深耕三四五线城市,竞争核心仍是渠道战 [17]
冰红茶大战开启,有糖茶回归
36氪· 2025-08-13 07:51
行业趋势 - 茶饮料市场从无糖茶转向重新关注有糖茶,主要由于无糖茶增速放缓和有糖茶产品老化[1] - 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有点甜"的需求推动有糖茶市场复苏[1][3] - 有糖茶市场近千亿规模,2023年达869亿元,仍保持增长态势[13] 市场格局 - 有糖茶市场长期由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主导,2024年CR3为72.67%[15] - 2024年康师傅茶饮料收入217亿元,统一饮品业务收入192.41亿元[10] - 红茶、绿茶、茉莉花茶三大品类占有糖茶市场80%以上份额[9] 产品创新 - 农夫山泉重启冰茶项目,元气森林推真茶减糖冰红茶,东鹏推果汁茶[5][15] - 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双倍薄荷/西瓜味冰红茶,统一推出冰红茶可乐[16] - 创新方向包括茶果混搭、减糖配方、气泡口感等差异化尝试[15][18] 品类发展 - 冰红茶为有糖茶长青品类,康师傅冰红茶2024年销售127亿元[16] - 1994年旭日升推出首款国产碳酸红茶,1996年统一康师傅跟进[8] - 目前冰红茶市场竞争加剧,多个品牌入局形成"大战"局面[5][6] 市场数据 - 无糖茶增速从2024Q1的76.1%降至Q4的11.2%,市场份额增速从56.1%降至8.9%[12] - 2025Q1无糖茶出现负增长,有糖茶占比68%仍为主流[13] - 有糖茶市场规模2014年643亿元,2019年746亿元,2023年869亿元[13] 渠道策略 - 有糖茶增量市场集中在低线城市,需深耕三四五线渠道[20] - 低线城市消费者对甜味接受度高,需求多元化[20] - 市场竞争本质仍是渠道能力的比拼[20]
食品饮料周报:中报逐步落地,关注高景气、低估值修复机会-20250812
太平洋证券· 2025-08-12 20:13
行业投资评级 - 子行业评级均为无评级(酒类、饮料、食品)[3] - 推荐公司评级包括:贵州茅台(买入)、泸州老窖(买入)、山西汾酒(增持)、今世缘(增持)、迎驾贡酒(增持)、东鹏饮料(买入)、农夫山泉(买入)、蜜雪集团(增持)、立高食品(买入)、安琪酵母(买入)[3]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板块本周上涨0.6%,在申万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26位,其中SW零食(+3.9%)、SW软饮料(+3.0%)、SW肉制品(+2.7%)领涨,SW保健品(-1.2%)、SW乳品(-0.6%)跌幅居前[4][11] - 白酒板块处于筑底阶段,SW白酒指数本周上涨0.38%,当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10年5.5%分位数,推荐关注低估值修复窗口[5][15] - 大众品板块中零食和软饮料反弹较多,零食新渠道维持高成长性,7月延续Q2景气度表现,多家企业推出魔芋新品[6][16][17] 板块行情 - 食品饮料个股涨幅前五:ST西发(+16.3%)、*ST岩石(+14.1%)、万辰集团(+10.9%)、西麦食品(+10.3%)、金字火腿(+9.4%)[11] - 食品饮料个股跌幅前五:阳光乳业(-13.5%)、交大昂立(-8.3%)、*ST椰岛(-6.3%)、贝因美(-5.6%)、金达威(-5.6%)[11] 白酒板块 - 珍酒李渡预计营收24.0-25.5亿元(同比下滑38.3%-41.9%),股东应占净利润5.7-5.8亿元(同比下滑23%-24%)[5][15] - 贵州茅台推出7000元/瓶的纪念酒,限量25568瓶,上线2分钟售罄,销售额约1.79亿元[5][15] - 飞天茅台(散瓶)批价1885元(环比+5元),普五批价845元(环比-5元)[5][15] 大众品板块 - 统一企业中国25H1收入同比增长10.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2%[6][17] - 推荐关注零食、饮料板块回调机会,推荐东鹏饮料、蜜雪集团、农夫山泉、安琪酵母、立高食品[6][17]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贵州茅台2025E EPS 75.56元,PE 19倍[18] - 泸州老窖2025E EPS 9.42元,PE 12倍[18] - 东鹏饮料2025E EPS 8.75元,PE 34倍[18] - 农夫山泉2025E EPS 1.23元,PE 29倍[18]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果汁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8-12 12:20
行业概况 - 果汁行业定义为以水果为原料加工制成可直接饮用且果汁含量不低于10%的饮品及相关配套产业,归类于饮料制造业中的软饮料制造(C1533) [1]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包括水果种植、包装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中游为浓缩果汁加工和成品生产企业;下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 [2] - 上游代表企业有宏辉果蔬、奥瑞金;中游包括安德利、汇源果汁、农夫山泉;下游渠道涉及华润万家、肯德基等 [5] 发展历程 - 行业从1992年汇源出口导向起步,2001年低浓度PET瓶装市场崛起,2008年后NFC果汁兴起,2018年产量暴跌35%后进入创新升级阶段 [8] - 当前NFC技术普及使纯果汁占比升至23%,小众品类(如白桦树汁)和功能性果汁(电解质水、益生菌饮品)成为新增长点 [11] 政策背景 - 2023-2024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涵盖食品安全监管(如GB2760-2024添加剂新标准)、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转型指导意见)、区域合作(横琴粤澳市场准入放宽)等 [12] 市场规模 - 2019-2024年销售额从1200亿元增长至1560亿元,高端果汁销售额占比从12%提升至23%,达358.8亿元,NFC/HPP技术推动高品质发展 [13]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如农夫山泉、康师傅)年销量超10亿瓶,高端市场推出50+新品并占据60%份额;新兴品牌(如零度果坊)年复合增速超100% [15] - 区域分布上,山东以3家上市企业领先(如安德利),河北、浙江、广东各有2家,北京、上海等地各1家 [17][19] 发展趋势 - 高端健康化产品(NFC/HPP果汁)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0%,推动行业均价提升8.9%,技术成熟将促进价格合理化 [21] - 消费场景多元化(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线上渠道崛起助力下沉市场拓展 [23]
白桦树汁火热的另一面:巨头入局与标准真空
北京商报· 2025-08-11 22:41
行业概况 - 白桦树汁被誉为"液体黄金" 吸引农夫山泉 汇源 大窑等巨头入局 被称为下一个爆品 [1] - 2025年上半年抖音电商平台白桦树汁销售额突破12亿元 同比激增834.8% 成为植物饮料细分赛道中增速最快的品类 [5] - 行业存在以次充好 成分虚标等乱象 严重阻碍健康发展 [1] 市场竞争格局 - 新老玩家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价格相差10倍 如嘉桦320ml售价24.67元/瓶 悦受220ml仅售2.45元/瓶 [3] - 养生堂主攻山姆会员店高端渠道 300ml售价8.6元/瓶 汇源自建林场以低价切入 200ml售5.99元/瓶 大窑走性价比路线 330ml售3.33元/罐 [2] - 零定律在抖音平台白桦树汁品类销量位居第一 累计销量突破3200万瓶 2024年联合中国邮政直播间在抖音单品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4] 产品与渠道策略 - 品牌在话术上大做文章 强调原料产地 锁鲜技术和营养成分 如嘉桦宣称专利锁鲜技术含60多种营养素 轻上采用UHT瞬时杀菌技术 [1][3] - 不同材质包装影响价格 采用玻璃瓶装的品牌普遍售价在10元/瓶以上 [3] - 线上线下渠道价格差异显著 如零定律330ml产品线下售价23.8元/瓶 线上仅12.44元/瓶 价格相差近一倍 [4] 行业乱象 - 品牌过度营销问题突出 林海森林因宣称产品具有"缓解痛风 止咳祛痰 抗衰老"等功效被罚款2万元 [5][6] - 黑猫投诉平台出现73条相关投诉 消费者反映收到白桦树汁味苏打水而非纯汁 或出现不同包装疑似勾兑 [6] - 存在三大突出问题:虚假宣传与成分造假交织 贴牌代工乱象频出 概念混淆误导消费 [7] 标准建设进展 - 行业团体标准密集推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天然白桦树汁》团体标准于5月17日正式实施 明确规范采集要求且不得添加任何物质 [9] -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天然白桦树汁真实性识别技术导则》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构建科学检测体系 [9] - 嘉桦生物联合保利中轻检测等机构成立"白桦树汁推真联盟" 28家企业成为首批成员 [8] - 目前尚未有国家标准立项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欧盟均未发布专门标准 [9] 专家观点 - 行业价差10倍源于部分企业缺乏全产业链把控能力 为压缩成本稀释原汁或添加廉价成分 而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专利和品牌溢价定价较高 [4] - 市场炒作与营销包装进一步拉大价差 部分品牌通过概念炒作抬高价格但实际成分与低价产品无异 [7] - 行业标准约束力有限 保真联盟组织较松散 难以起到作用 关键在于标准落地与执行刚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