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能国际(600011)
icon
搜索文档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25 17:50
债券发行 - 公司发行不超400亿公司债券获审核及注册通过[5] - 完成2025年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四期)发行[5] - 本期拟发不超15亿,分两品种[5] 品种详情 - 品种一基础期限5年,发行额15亿,利率2.33%[5] - 品种二基础期限10年,取消发行[5] 资金用途与公告 - 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用于生产性支出[6] - 发行文件2025年9月26日在沪交所网站公告[4][8]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25 17:47
债券发行 - 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400亿公司债券获审核通过和注册[5] - 本期拟发行不超15亿债券分两品种,一期限5年二期限10年[5] - 2025年9月25日发行结束,品种一实发15亿,利率2.33%,认购倍数2.59[6] - 品种二取消发行[6] 认购情况 - 公司关联方无参与认购[6] - 主承销商关联方合计认购获配1.5亿[7]
绿电兴疆 天山南北好“风光”——中国华能在疆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16:59
核心观点 - 中国华能在新疆通过清洁能源开发、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帮扶 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发出绿电超504亿千瓦时[1][29][32] 清洁能源项目布局 - 2008年启动吐鲁番小草湖风区风电开发 2009年建成白杨河风电场 累计发电超45亿千瓦时[2][3] - 2025年投产吐鲁番100万千瓦风电项目 具备57米/秒抗风能力 年发电22亿千瓦时 满足70万户家庭用电[4][7] - 在南疆克州阿合奇县投资超21亿元建设别迭里水电站(2012年投产)和亚曼苏水电站(2016年投产) 年均发电量分别超8.6亿和8亿千瓦时[6] - 构建覆盖新疆14个地州的清洁能源矩阵 在役在建装机规模近千万千瓦 形成"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基地[8] 科技创新应用 - 建立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中心 实时监测28座新能源场站138项参数 风电和光伏可利用率分别提升至98.76%和99.94%[12][13] - 应用无人机巡检(500亩/小时巡航速度)和红外机器人 将光伏巡检效率提升8倍 水电站巡渠时间从2天缩短至1.5小时[15][17] - 针对寒区水电创新"结冰盖运行"方案 冬季发电效率提升30%[15] - 开展光伏防沙治沙技术研究 在南疆建设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带 实现发电与治沙双赢[16][19] 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 2005年起在阿合奇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1亿元 覆盖医疗、教育、基建和产业领域[18][24] - 医疗领域投入2400余万元 扩建县人民医院至9000平方米 配备CT等先进设备[22] - 教育领域投入超7200万元 建成6所现代化学校 年受益师生8000余人[23][25] - 通过沙棘产业园区带动农牧民增收 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闭环 2020年实现全县沙棘果收购[24][27] - 别迭里村从2014年贫困率47.67%改善至2024年人均收入15562元 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28]
经济“硬支撑”更稳!多个大国工程智慧与实力兼具 新突破、新纪录成亮点
央视网· 2025-09-25 16:03
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 - 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投入商业运营 捕集率超过90% 每小时处理二氧化碳能力相当于18000人一天生活的碳排放量 [1] - 项目捕集二氧化碳纯度达99%以上 年捕集量150万吨 相当于处理60万辆汽车一年碳排放量 [3][5] - 项目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包括全球首创"二塔合一"复合式吸收塔和国内首台八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 核心装备100%国产化 [3] 页岩油开发进展 - 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 日产量首次突破5000吨 创历史新高 [8][10] - 示范区面积1278平方公里 油藏埋深3800多米 2025年以来已完成钻井48口 年累计生产页岩油130万吨 [10][12] - 形成钻井-压裂-采油全链条高效建产模式 平均完井周期缩短至31.7天 国内首个"无人巡检"采油管理区实现24小时智能运维 [12][14]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 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装机容量180万千瓦 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 [16][18] - 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 年抽水电量24亿千瓦时 可提供360万千瓦双向电力调节能力 [18][19] - 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3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 全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达6266.5万千瓦 [19] 天然气净化技术突破 - 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在四川资阳投产 日处理能力720万立方米 最大日处理量1440万立方米 [20] - 首次应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净化工艺和专利溶剂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100% 投资降低30% 运营效率提升超过37% [23] - 集成光伏和余压发电技术 每年节电3700多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2万余吨 相当于种植超100万棵树 [23]
东方证券:气温高基数扰动需求 后续电量有望维持高增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5:09
全社会用电量表现 - 2025年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 较7月下降3.6个百分点 两年复合增长率6.9% 较7月下降0.2个百分点 [1] - 增速回落主要因2024年8月高温导致的高基数效应 2024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22.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025年8月气温同比降低0.4℃ [1] - 预计2025年9-12月基数效应消退后 高技术制造业有望推动用电量维持高增长 [1][2] 分产业用电量表现 - 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7% 较7月下降10.5个百分点 两年复合增长率7.1% [2] - 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 较7月上升0.3个百分点 两年复合增长率4.5% [2] - 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2% 较7月下降3.5个百分点 两年复合增长率9.2% [2] - 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2.4% 较7月下降15.7个百分点 两年复合增长率12.6% [2] - 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 为2025年单月最高增速 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9.1% [2] 发电量及电源结构 - 2025年8月规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1.6% 较7月下降1.5个百分点 两年复合增长率3.7% 较7月上升0.9个百分点 [3] - 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0.1% 降幅较7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主要因来水偏弱 8月三峡入库流量同比下降6.7% [3] - 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0.2% 增速较7月大幅提升14.7个百分点 主要与来风好转有关 [3] - 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15.9% 增速较7月下降12.8个百分点 [3] - 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9% 增速较7月下降2.4个百分点 [3] - 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7% 增速较7月下降2.6个百分点 主要与用电增速放缓有关 [3] 行业前景与投资标的 - 水电行业度电成本处于最低水平 短期来水波动对行业价值影响有限 建议关注长江电力 川投能源 国投电力 华能水电 [4] - 火电行业三季度盈利有望延续增长 容量电价补偿比例提升及现货市场推进改善商业模式 关注国电电力 华电国际 华能国际 [4] - 核电行业长期装机成长确定性强 市场化电价风险已充分释放 关注中国广核 [5] - 风光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电量增长空间大 优选风电占比较高企业 关注龙源电力 [5]
官宣!全球最大,正式投运
中国电力报· 2025-09-25 15:06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年捕集二氧化碳量达150万吨 [1] - 项目实现技术和装备100%国产化 攻克低能耗吸收溶剂 超大型分离塔器 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等关键技术难题 [1] - 创造多项全球首次与国内首创 成功打通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 运营性能与环保效益 - 碳捕集系统对脱硫后烟气开展捕集 捕集率超过90% 二氧化碳纯度超过99% [1] - 捕集的二氧化碳将用于地质封存 油田增采 绿色燃料合成及矿化建材等领域 [1] - 项目具备辅助调峰能力 可动态调整碳捕集负荷 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1]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标志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进入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新阶段 [1] - 为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提供可行路径 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1] - 实现煤电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协同发展 提升煤电机组灵活调节能力 [1]
核心装备100%国产化!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投运
央视新闻· 2025-09-25 14:11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投入商业运营 实现从万吨级示范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的历史性飞跃 [1] - 项目捕集率超过90% 每小时处理二氧化碳能力相当于18000人一天生活的碳排放量 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0万吨 相当于处理60万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1][2] - 核心装备100%国产化 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包括全球首创"二塔合一"复合式吸收塔 国内首台八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 国内规模最大的深部咸水层多层封存体系 [2] 技术工艺与产品特性 - 针对华能甘肃正宁电厂1号机组脱硫后净烟气开展碳捕集作业 捕集的二氧化碳纯度达99%以上 [1] - 二氧化碳经压缩至超临界态后可实现地下地质封存 广泛应用于油田增采 绿色燃料合成及矿化建材等领域 [1] - 采用化学吸收法工艺 二氧化碳先与碱性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后通过解吸反应从烟气中分离 经脱水提纯和压缩后输送至不同场景使用 [3] 项目意义与行业影响 - 项目为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和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为全球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1] - 填补行业空白 将CCUS技术推向世界领先水平 为煤电行业低碳转型树立新标杆 [2] - CCUS作为碳中和关键技术之一 可助力燃煤电厂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 推动煤电绿色清洁发展 [2][3]
中国华能宣布!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11:34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1] - 项目实现技术和装备100%国产化 攻克低能耗吸收溶剂等多项技术难题并创造多项全球与国内首创[1] - 碳捕集率超90% 捕集二氧化碳纯度超99%[1] 运营模式与功能 - 具备辅助调峰能力 可动态调整碳捕集系统负荷[2] - 使煤电机组在实现大规模碳捕集同时具备灵活调节能力 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2] 应用领域与战略意义 - 捕集后二氧化碳将用于地质封存 或应用于油田增采 绿色燃料合成 矿化建材等领域[1] - 标志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迈上新台阶 推动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1] - 为煤电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协同发展提供可行路径[2]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新华网· 2025-09-25 09:32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正式投运 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 [1] - 项目实现技术和装备100%国产化 攻克低能耗吸收溶剂、超大型分离塔器等关键技术难题 [1] - 创造多项全球首次与国内首创 成功打通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 技术性能与环保效益 - 对电厂1号机组脱硫后烟气开展碳捕集 捕集率超过90% 二氧化碳纯度超过99% [1] - 年捕集量达150万吨 推动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 [1] - 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将用于地质封存、油田增采、绿色燃料合成及矿化建材等领域 [1] 运营模式与行业影响 - 具备辅助调峰能力 可动态调整碳捕集系统负荷 [1] - 使煤电机组在实现碳捕集同时保持灵活调节能力 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1] - 为煤电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协同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1]
四川甘孜州3.75GW光伏优选:蜀道集团、京东方、甘孜能源发展、宁德时代、华电、大唐、华能、中广核等入围
新浪财经· 2025-09-24 20:11
项目规模与分配 - 四川甘孜州发改委公示两批共计3.75GW光伏项目业主优选结果 [1] - 蜀道集团以2.3GW规模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占比61.3% [1] - 京东方与甘孜能源发展集团联合体获得400MW项目 占比10.7% [1] - 宁德时代获300MW、华电与甘孜能源联合体获250MW、大唐与甘孜能源联合体获200MW [1] 项目具体构成 - 第一批5个项目总装机2.8GW 采用"1+N"光牧融合、光旅融合建设模式 [1] - 第二批6个项目规模合计950MW 计划2025年底备案开工 2027年前投产 [1] - 道孚龚吕二期项目规模130MW为单一体量最大项目 [2] - 包含10MW级保供示范项目与30MW级绿色矿山示范专项项目 [2] 中标企业分布 - 中广核在8个项目评选中位列候选前三 最终获得50MW项目 [1][2] - 甘孜州能源发展集团参与5个联合体及独立投标 总计获得超700MW权益容量 [1][2] - 三峡集团、国家电投等央企在多个项目评选中进入候选名单但未获主要份额 [2] 行业背景 - 中国光伏产业产量与装机量连续10余年稳居全球第一 [2] - 行业面临供需失衡、无序竞争和贸易壁垒等挑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