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600837)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煤炭:从用电结构变化看电煤需求底部支撑——煤炭行业电煤需求深度研究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7-03 18:14
全社会用电量及火电需求 - 2025年1-4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较弱导致火电需求下降4 1% 可能是中期煤炭需求端压力最大的时刻 煤炭需求底部已现 [1] - 2025Q1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2 5% 主要因暖冬导致城乡居民用电增速仅1 5%(2024年为10 6%) 但4-5月城乡居民用电单月增速快速恢复至7%、9 6% 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回升 Q1或为全年用电增速底部 [2] - 2025年1-4月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 1% 主要受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及2024年新能源装机历史新高影响 但5月火电已恢复1 2%正增长 全年压力最大的时刻或已过 [2] 用电结构变化与电力需求韧性 -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用电量增速/GDP增速)在2018年后从历史均值1左右提升至1 3-1 4 反映用电结构发生里程碑式变化 [1] - 三产(新能源车充换电、AI等)及城乡居民用电(电气化率提升)在2024年已占边际用电增量的半壁江山 电力需求韧性提升 与经济直接关联度下降 [1] - 光伏430、531新政将导致未来新增装机收益率明显下降 新能源装机顶峰或确立为2024年 未来新能源对火电边际替代压力减轻 [2] 煤炭供需格局与价格拐点 - 6月20日港口煤炭价格在旺季预期下开始涨价 反映5月以来供需格局持续改善 [3] - 供给端全国产量4-5月环比Q1明显下降 因港口价格跌破650元/吨导致行业自发减产 进口端1-5月也呈现确定性收缩减量 预计全年总供给稳中有降 [3] - 煤炭行业供需格局快速好转 底部特征清晰 看好夏季用电高峰价格反弹及后续价格底部确立在620-650元/吨 [3]
3日玻璃上涨1.56%,最新持仓变化
新浪期货· 2025-07-03 16:25
玻璃期货主力合约2509表现 - 主力合约玻璃2509收盘涨跌+1.56%,成交量311.98万手,前20席位呈现净空,差额头寸为245582手 [1] - 全合约总计成交346.84万手,比上一日减少64.20万手 [1] - 全合约前20席位多头持仓100.79万手,比上一日减少2.93万手,空头持仓129.50万手,比上一日增加10.10万手 [1] 持仓数据变化 - 多头前三席位为国泰君安(123994手)、中信期货(77440手)、华泰期货(67699手) [1] - 空头前三席位为国泰君安(256566手)、银河期货(110307手)、中信期货(97134手) [1] - 主力合约多头增仓前三:申银万国(+7179手)、广发期货(+5437手)、中信建投(+4652手) [1] - 主力合约多头减仓前三:东证期货(-21625手)、海通期货(-11952手)、光大期货(-7549手) [1] - 主力合约空头增仓前三:五矿期货(+39936手)、永安期货(+18160手)、申银万国(+16461手) [1] - 主力合约空头减仓前三:东证期货(-11251手)、中信期货(-9979手)、中信建投(-8725手) [1] 成交量变化 - 中信期货双边成交量514158手,减少7378手 [3] - 国泰君安双边成交量422202手,减少195995手 [3] - 东证期货双边成交量275494手,减少85835手 [3] - 中泰期货双边成交量260221手,增加36345手 [3] 全合约持仓数据 - 全合约前20席位多头持仓911056手,减少26753手 [4] - 全合约前20席位空头持仓1247557手,增加98135手 [4] - 全合约双边成交量4056770手,减少568463手 [4]
国泰海通:电力消费结构转型加速 煤炭价格拐点已现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11:36
电力消费结构变化 - 中国电力消费结构正经历里程碑式变化,三产及居民用电占比提升至边际增量的50%,导致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速的关联度显著下降 [1] -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从历史均值的1左右提升至1.3-1.4,反映用电结构变化 [1] - 三产(新能源车充换电、AI等)及城乡居民用电(电气化率提升)成为边际用电增量的主要驱动力 [1] 2025年电力需求与火电压力 - 2025Q1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2.5%,主要因暖冬导致城乡居民用电增速放缓至1.5%(2024年为10.6%) [2] - 4-5月城乡居民用电单月增速快速恢复至7%、9.6%,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回升,Q1或为全年用电增速底部 [2] - 2025年1-4月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1%,但5月恢复1.2%正增长,全年压力最大的时刻或已过 [2] - 新能源装机顶峰或确立为2024年,未来新能源对火电边际替代压力减轻 [2] 煤炭供需格局与价格趋势 - 6月20日港口煤炭价格进入旺季上涨周期,反映5月以来供需格局持续改善 [3] - 供给端全国产量4-5月环比Q1明显下降,行业自发减产出现 [3] - 进口端1-5月呈现确定性收缩减量,预计全年总供给稳中有降 [3] - 煤炭价格底部特征清晰,预计夏季用电高峰价格反弹,底部确立在620-650元/吨 [3]
2025上半年A股股权融资回暖,券商并购重组重塑投行生态
环球网· 2025-07-03 10:59
A股股权融资市场回暖 - 2025上半年A股全市场股权募资总额突破7610亿元 同比上涨超400% [1] - 交易所受理IPO企业达180家 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3] 投行业务集中化趋势 - 前五大券商股权承销市场份额占比近70% [3] - 中信证券 国泰海通证券 中信建投三家股权承销额合计达3758.65亿元 市占率48.67% [3] - IPO承销市场前三名(中信建投 华泰联合 中信证券)合计占据超43%份额 [3] - 前十保荐机构合计承揽96.5单IPO项目 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3] 中小券商差异化竞争策略 - 国联民生证券围绕北交所 创业板"专精特新"方向发力 以9单保荐量跻身行业前列 [3] - 政策对新兴产业融资的倾斜为中小券商创造"弯道超车"机会 [3] 券商并购重组浪潮 - 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后投行业务竞争力显著提升 [4] - 西部证券 国都证券 国信证券等相继推进并购重组 [4] - 行业整合有助于提高集中度 形成规模效应 [4]
★科创债"扩容"热潮涌动 机构企业抢滩发行总额超百亿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政策发布与市场响应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新增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 [1] - 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及多家证券公司已公告发行计划,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工商银行基本发行规模100亿元(超额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兴业银行拟发行100亿元 [1] - 截至5月8日,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210亿元,14家企业注册申报规模180亿元,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预计规模近100亿元 [1] 金融机构与券商发行动态 - 平安证券、国联民生证券、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12家券商公告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77亿元科创债,其中招商证券计划发行50亿元,中信证券和银河证券各20亿元 [2] - 元禾控股、鲁信创投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公告发行规模6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10家机构进入注册通道(7家为民企) [2] - 金融机构纳入发行主体范围将推动市场扩容,增强贷、债、股联动性,拓宽产品边界 [2] 资金用途与业务支持 - 国家开发银行募集资金投向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 [2] - 国泰海通70%募集资金专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或政府出资产业基金 [3] - 招商证券拟使用25亿元额度用于科技创新类债券、ETF的做市及风险对冲服务业务 [3] - 股权投资机构资金将精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 [3] 市场数据与发行优势 - 2024年科创债券发行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59%),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计发行2.5万亿元,存量余额1.8万亿元 [3] - 5年期AAA级科创债2024年月均发行利率多数月份低于普通公司债,显示长期限科创债的"抑价"效应 [3] - 上交所科创债发行期限以3~10年为主,中长期科创债占国内科创类债券发行总规模的60% [4] 行业影响与协同效应 - 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可加大科技企业支持力度,依托投融资专业优势推动资金高效聚集 [4][5] - 券商可设计股债联动、并购融资等工具,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产业升级 [5]
★科创债推介询价做市报价 券商纷纷第一时间响应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科创债新规以来,券商除了自身发行科创债以外,还在积极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帮助各类企业发行科创 债。 "作为宁波轨交科创债牵头主承销商,我们深度挖掘客户亮点,吸引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多家投资机构踊跃参与。"中信建投证券称。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一方面,券商在承销科创债过程中第一时间响应政策,论证客户的科创属性,并 通过广泛推介询价,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及资源,引入基石投资者;另一方面,券商还积极开展科创债的 做市报价服务,提升科创债市场流动性。 同时,监管对于券商的展业评价也将进一步完善。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就支持发行科技创 新债券有关事宜公告称,"建立科技创新债券专项承销评价体系和做市机制,组织做市商为科技创新债 券提供专门做市报价服务,建立承销、做市联动机制。提高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做市在承销商、做市商 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5月8日,中信建投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助力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下称"石化资 本")成功发行新一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我们与石化资本持续密切关注政策走向,第一时间响应政策号召,最终成功发行了相关支持政策发布 后的首单央企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中信建投证券表示 ...
芯联集成: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为控股子公司申请贷款提供担保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25
担保情况概述 - 芯联先锋计划向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申请人民币4亿元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 [1] - 公司拟为芯联先锋提供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担保额度 担保期限匹配贷款期限 [1] - 担保方式为第三方全额全程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范围包括债务本金、利息、违约金等 [1] 内部决策程序 - 公司于2025年7月1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担保议案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 芯联先锋主营业务包括集成电路制造、芯片设计及销售等 [2] - 公司持有芯联先锋45.85%股权 其他股东包括绍兴市越芯数科等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芯联先锋资产总额143.21亿元 负债总额55.04亿元 净资产88.17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2亿元 净利润亏损2.40亿元 [3] 担保协议主要内容 - 具体担保协议尚未签署 授权总经理在董事会通过后12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 [3] 担保原因及必要性 - 担保系为满足芯联先锋日常经营需求 降低融资成本 [4] - 被担保方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经营风险可控 [4] 董事会意见 - 董事会以9票赞成通过议案 认为担保符合公司经营发展需要 [4] - 担保风险可控 不会损害公司利益 [4] 累计对外担保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24日 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49.42亿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49% [5] - 无逾期担保及涉及诉讼的担保 [5] 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 保荐机构认为担保事项审批程序合规 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5]
芯原股份: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VeriSilicon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股票代码688521.SH,2020年8月18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1] - 法定代表人Wayne Wei-Ming Dai(戴伟民),注册资本5.257亿股,注册地址为上海自贸区张江大厦 [1] - 主营业务为基于自主半导体IP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及IP授权服务,拥有6类处理器IP及1600+数模混合/射频IP [1][4] 主营业务与技术 - 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涵盖芯片设计(规格定义、IP选型、流片)和量产业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 [5][6] - 半导体IP授权业务包括图形处理器(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等6类处理器IP及物联网连接IP,2023年IP授权收入全球第六 [5][8][9] - 核心技术包括芯片定制技术(先进工艺设计、ISO26262流程)、软件技术(平台化开发)及半导体IP技术(GPU/NPU等) [9] 研发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205件发明专利、264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023年IP授权市场份额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八 [9][10] - 2024年营收23.22亿元(同比持平),扣非净利润-2.33亿元,主要因行业下行期研发投入同比增加32% [10][13][16] - 2024年境外收入8.69亿元占比37.43%,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公司、IDM、互联网及云服务厂商 [4][17] 募投项目与发行方案 - 本次定向增发24,860,441股募资18.07亿元,发行价72.68元/股(定价基准日前20日均价80%),11家机构认购 [22][24][25] - 募资投向:AIGC及智慧出行Chiplet解决方案平台研发(9.5亿元)、新一代IP研发及产业化(8.57亿元) [25][26] - Chiplet项目聚焦IP芯片化技术,新一代IP项目研发高性能GPU/AI-ISP等IP,均符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33][35][36] 行业定位与竞争优势 - 采用SiPaaS(芯片平台即服务)模式,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 [4][5] - 在FinFET/FD-SOI等先进工艺节点具备设计能力,22nm FD-SOI射频IP已量产 [5][9] - 2023年逆周期招聘500+硕士学历应届生(985/211占比85%),为复苏期项目储备人才 [15]
中英科技: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常州中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股份的核查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4
询价转让概况 - 出让方为中英管道,持有中英科技首发前股份,拟转让3,000,000股,占总股本3.99%,占所持股份40.00% [1][2] - 转让方式为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符合《指引第16号》规定 [2] - 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2025年6月25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 [2] 询价转让过程 - 共向214家机构投资者发送《认购邀请书》,包括69家基金公司、46家证券公司、26家保险机构等 [5] - 收到18份有效报价,最终确定转让价格为31.00元/股,交易金额93,000,000元 [6] - 13家投资机构获配股份,合计受让3,000,000股,锁定期未披露 [7] 受让方资格核查 - 受让方均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符合《指引第16号》要求,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备案产品 [10][11] - 受让方与出让方及组织券商无关联关系,不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11] 信息披露与合规性 - 公司及出让方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包括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书》及定价提示性公告 [8] - 询价转让过程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深交所相关规则,结果公平公正 [12]
国泰海通证券:金融行情未结束 股指仍有一定空间
快讯· 2025-07-02 22:42
中国股市估值逻辑 - 2025年中国股市估值逻辑主要依赖内部因素而非外部环境 根本动力来自产业创新涌现和股市贴现率系统性降低 [1] - 外部局势缓和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确定性逻辑的延续性 [1] 股市上升驱动因素 - 中国股市无风险利率实质性降低 中长期资金和民间资本入市进入历史转折点 [1] - 人民币由贬值预期转向稳定甚至略升值预期 成为中国资产重估的重要推力 [1] - 宏观政策及时得当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更重视投资者回报 对改变投资人保守态度有关键意义 [1] 短期市场走势判断 - 7月底前股市仍有上升空间 但股指拉升后下一阶段可能转为横盘震荡 [1] - 短期投资应更多聚焦结构表现而非指数整体走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