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联(601138)

搜索文档
A股收评:科创50指数跌超6% 大消费股逆势走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6:08
市场整体表现 - 主要股指全线下跌 创业板指跌4.25% 科创50指数跌超6% 沪指跌1.25% 深成指跌2.83% [1] -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下跌 个股跌多涨少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4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802亿元 [5] 板块表现分化 - 大消费股逆势走强 步步高等多股涨停 [3] - 银行股探底回升 农业银行再创历史新高 [3] - 光伏储能概念股一度冲高 安彩高科涨停 [3] - 算力硬件与芯片股集体大跌 新易盛等多股跌超10% [4] 个股成交活跃度 - 中际旭创成交额367.32亿元居首 股价下跌13.39% [6][7] - 新易盛成交额349.70亿元 股价大跌15.58% [6][7] - 寒武纪成交额280.13亿元 股价下跌14.45% [6][7] - 宁德时代成交额204.43亿元 股价下跌1.61% [6][7] - 阳光电源成交额196.11亿元 逆势上涨0.96% [7]
英伟达概念板块快速拉升,跌幅收窄至2.23%,工业富联、青云科技等股涨幅居前。
新浪财经· 2025-09-04 14:49
板块表现 - 英伟达概念板块快速拉升 跌幅收窄至2.23% [1] - 工业富联 青云科技等个股涨幅居前 [1]
工业富联迈入“万亿市值俱乐部”,释放三重信号!机构坚定看好电子板块,推荐四大主线!
新浪基金· 2025-09-04 14:38
工业富联市值突破与行业意义 - 工业富联总市值于8月29日首次突破1万亿元 截至9月3日收盘达1.08万亿元 标志其正式进入"A股万亿元市值俱乐部" [1]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 公司从传统代工向高端智造跃迁 核心突破体现在AI服务器领域 作为英伟达合作伙伴承担GPU模组到整机全链条制造 [1] - 依托苹果供应链的精密制造基础 巩固消费电子业务 同时深度参与全球AI算力产业链构建 [2]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变革 - 市值突破反映估值体系从"传统经济锚定"转向"新质生产力定价" 市场更关注科技企业创新潜力并给予高估值溢价 [3] - 电子ETF(515260)中工业富联为第四大权重股 占比5.45% 与寒武纪(7.94%)、海光信息(4.61%)并称"纪连海"概念 [3][4] 电子板块投资主线 - 国产算力链:DeepSeek-V3.1模型适配国产芯片 标志国产算力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破局 未来1-2年看好先进制程突破与产业链放量 [5] - 半导体设备链:国内先进逻辑晶圆厂扩产提速 国产化率提升显著拉动设备公司 [5] - 消费电子修复:苹果链关注9月新机发布及AI合作 华为链关注Mate旗舰机型在9-10月发布的芯片、散热等创新 [6] - 海外算力链:北美互联网资本开支上调 AI推理爆发助推PCB等环节形成资金正循环 [6] 电子ETF覆盖领域 - 电子ETF(515260)及联接基金(012551)跟踪电子50指数 重仓半导体与消费电子 覆盖AI芯片、汽车电子、5G、云计算、PCB等热门领域 [7]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立讯精密(5.94%)、中芯国际(5.81%)、海光信息(4.61%)等A股电子核心资产 [4][7]
A股午评:科创50指数跌超5% 算力硬件股集体重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2:04
市场整体表现 - 主要股指全线下跌 沪指跌197% 深成指跌237% 创业板指跌32% 科创50指数跌超5%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595023亿元 较前日放量142683亿元 [1] - 个股涨跌家数基本相当 市场热点较为杂乱 [1] 板块表现分化 - 大消费股逆势走强 零售方向领涨 步步高等个股涨停 [1] - 固态电池概念维持强势 金龙羽涨停 [1] - 光伏储能概念表现活跃 安彩高科涨停 [1] - 算力硬件股全线重挫 新易盛等多股跌超10%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中际旭创成交额270亿元 跌幅1183% [2] - 新易盛成交额249亿元 跌幅1361% [2] - 寒武纪-U成交额192亿元 跌幅1190% [2] - 宁德时代成交额143亿元 跌幅096% [2] - 胜宏科技成交额139亿元 跌幅614% [2] - 阳光电源成交额137亿元 涨幅441% [2] - 工业富联成交额131亿元 跌幅570% [2]
77股二季度股东户数下降超30%,其中9股获机构扎堆调研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55
股东户数变化情况 - 241股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降幅超过20% 其中77股降幅超过30% [1] - 非ST股中天普股份 开发科技 浙江华业股东户数降幅在50%以上 [1] 行业分布特征 - 机械行业筹码集中股数量最多 共38只 [1] - 基础化工行业紧随其后 共19只 [1] - 电子 汽车 医药生物行业各有16只筹码集中股 [1] 市场表现 - 241只筹码集中股7月以来平均上涨19.32% 跑赢沪深300指数约6个百分点 [1] - 天普股份 中际旭创 工业富联等6股累计涨幅居前 股价均实现翻倍 [1] 机构关注度 - 65只筹码集中股7月以来获得机构调研 [1] - 联影医疗 华明装备 九丰能源等9股调研机构家数超过100家 [1] - 机构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及下半年展望 [1]
工业富联市值破万亿元释放三重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9-04 00:21
公司市值表现 - 工业富联总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截至9月3日收盘达到1.08万亿元 [1] 制造业转型升级 - 公司从传统代工向高端智造转型 实现技术研发创新、价值链延伸和制造形态升级 [3] - 核心技术突破体现在AI服务器领域 承担英伟达GPU模组到整机全链条制造任务 [3] - 从苹果供应链精密制造转向AI领域 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典型代表 [3] 全球产业链整合 -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与苹果保持长期合作巩固精密结构件业务基础 [5] - 成为英伟达等重要供应商 参与全球AI算力产业链构建并获得稳定订单 [5] - 通过跨领域产业协同获取前沿技术信息 优化产品与服务 [5]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 - 市值突破万亿元反映资本市场估值体系向新质生产力定价转变 [6] - 市场更关注科技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 给予高成长性企业估值溢价 [6] - 资本环境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制造领域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6]
郭台铭狂飙成首富,手握A股首只万亿科技股
钛媒体APP· 2025-09-03 17:58
郭台铭财富变动 - 郭台铭在4个月内身家暴涨785亿元 从105亿美元增至135亿美元 [1][4][5] - 财富增长主要源于工业富联股价从14元飙升至55元 市值突破万亿 [1][3][5] - 其通过鸿海间接持有工业富联10.54%股权 对应持股市值从341亿元升至1126亿元 [5] 工业富联股价表现 - 股价从4月9日14元低点涨至8月29日53.83元高点 涨幅约284% [2][3] - 公司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耗资2亿元回购946万股并注销 [2] - 2025年4月15日宣布新增5-10亿元回购计划 回购价格上限20元/股 [3] 业务结构转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 同比增长35.6% 净利润121.1亿元 同比增长38.6% [6] - 云计算业务营收占比超50% 2024年该业务增速达64.4% [8] - 主要客户包括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 [8] 市场地位 - 营收规模位列A股前六 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巨头 [6] - A股上半年净利润超百亿的32家企业中唯一科技标签企业 [7]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账面现金达566亿元 [3][8] 投资者结构 - 鸿海体系合计持股84.06% 流通盘相对有限 [9] - 7月1日至8月29日小单资金(20万元以下)净流入2000亿元 其中4万元以下散户贡献971亿元 [1][9] - 散户资金成为本轮股价上涨主要推动力 [9] 产业链协同 - 郑州富士康为生产iPhone 17招募20万人 派遣工返费达9300元 [10] - 工人三个月加班可获2.2万元收入 [1][10] - 苹果订单、散户资金与工厂生产形成三级联动效应 [10]
A股收评:沪指跌1.16%,光伏、储能概念股走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5:24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涨跌分化 沪指跌1.16% 深成指跌0.65% 创业板指涨0.95% [1] - 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下跌 个股呈现普跌格局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36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5109亿元 [2] 板块表现 - 光伏储能概念股走强 上能电气20CM涨停 [1] - CPO概念股局部反弹 中际旭创再创历史新高 [1] - 创新药概念股冲高 百花医药涨停 [1] - 券商股集体调整 国盛金控等跌超5% [2] 个股成交表现 - 中际旭创成交额287.17亿元居首 涨幅10.99% [2][3] - 新易盛成交额265.39亿元 涨幅3.21% [2][3] - 东方财富成交额217.37亿元 跌幅4.38% [2][3] - 寒武纪成交额199.01亿元 跌幅5.07% [2][3] - 阳光电源涨幅15.30% 成交额155.88亿元 [3] - 宁德时代涨幅2.02% 成交额156.41亿元 [3]
全球手机销量继续下滑,AI眼镜却销量翻倍,消费电子行业迎来“冰火两重天”
中国基金报· 2025-09-03 14:52
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分化趋势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1% 为六个季度以来首次下跌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期同比下降4% [3] - 2025年1-5月中国手机出货量1.18亿部 同比下降2.8% [3] - AI智能眼镜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同比大增110% 其中AI智能眼镜占比达78% 显著高于2024年上半年的46%和下半年的66% [5] AI眼镜产业链发展态势 - 蓝思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 同比增长32.68% 实现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突破 完成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规模化量产交付 [5] - 歌尔股份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 同比增长15.65% 精密零组件及智能硬件业务中AI智能眼镜与智能可穿戴产品线进展顺利 [6] - 行业分析指出AR眼镜和智能穿戴设备成为端侧AI关键载体 竞争焦点集中于生态整合(支付/导航/OS/芯片)和新型交互能力(视觉/听觉/环境感知) [6] 龙头企业AI驱动业绩表现 - 工业富联上半年营业收入3607.60亿元 同比增长35.58% 归母净利润121.13亿元 同比增长38.61% 创同期新高 [6][7] - 立讯精密营业收入1245.03亿元 同比增长20.18% 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 同比增长23.13% 在AR/VR、消费级3D打印及机器人领域深化客户合作 [7][8] - 华勤技术营业收入839.39亿元 同比增长113.06% 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 同比增长46.30% [7] 行业创新周期与投资方向 - 消费电子行业正式进入AI驱动创新周期 AI PC、AI手机、智能声学及智能穿戴终端加速普及 空间计算设备体验持续优化 [8] - 终端品牌、芯片及软件应用产业链共同投入AI技术 手机/PC/可穿戴/机器人/汽车/XR/家居等终端将迎来AI创新浪潮 [8] - 端侧AI多终端落地及渐进式升级将引领行业成长 重点关注AI手机硬件升级、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创新及光学行业升规升配三大机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