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银行(601288)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贷贴息“红包”今日上线,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扬子晚报网· 2025-09-01 12:55
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3]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需有真实消费行为 [3] - 不含信用卡业务及转账给个人等场景 [12] 贴息标准与限额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小额消费可享受贴息 [3]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仅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覆盖汽车/养老/教育/文旅/家装/电子/医疗等重点领域 [3] - 单个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贴息额度为3000元 [3] 参与机构名单 - 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8] - 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9] - 包括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11] 操作流程与条件 - 需签署补充协议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 [6] - 通过借记卡直接消费或微信/支付宝扫码等银行可识别的支付方式可自动享受贴息 [12] - 若银行无法自动识别 需线下提交消费发票或线上补传材料经审核后补发贴息 [12] 合规要求与例外 - 原有消费贷款未使用部分在政策期内消费仍可享受贴息 [12] - 严禁资金挪用于投资理财等领域 违规将追回资金并影响征信记录 [13][14]
中国农业银行发售上海市财政局发行的“25上海债36”
金投网· 2025-09-01 11:20
债券基本信息 - 债券简称25上海债36 债券代码2505951 由中国农业银行于2025年9月1日分销[1] - 债券期限5年 为固定利率品种 按年付息 票面利率1.6800% 全价100.00元/份[1] - 分销期9月1日 上市日9月3日 托管机构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 资金用途与政策安排 - 募集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专项用于偿还2025年到期的上海市政府债券本金[1] - 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依据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2] 发行与认购安排 - 发售对象涵盖符合债市宝签约条件的个人投资者 金融类及非金融类机构投资者[1] - 认购渠道包括农业银行营业网点 网银及掌银 工作时间10:00-16:50[1] - 最低认购单位1份(面值100元) 按整数倍递增 不设上限 采用先购先得原则[1] 偿付与投资者服务 - 还本付息由上海市财政局办理 农业银行代理兑付本息资金[2] -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提供账务复核服务 投资者可于上市日起通过电话核对债券余额[2]
四省市农村金融的调研: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1 10:49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与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强调增强改革思维并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 [7] 农业银行对脱贫地区的金融支持 - 农业银行在832个脱贫县的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 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达4758亿元 较年初增长392亿元 [10] -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绘制金融服务生态图谱 重点支持高原夏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户及草食畜牧养殖户 [10] - 农业银行通过驻村工作队开展消费帮扶、电商直播和线下对接药企等方式 协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路 [10] 整村授信模式与信用体系建设 -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已为3800多个建制村落地整村授信业务 涉及贷款487亿元 辖内农户信用贷款占比约65% [16] - 农业银行桐庐支行为梅蓉村超400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 金融服务覆盖率超93% 贷款余额超700万元 [15] - 整村授信模式通过大数据模型评定信用等级 村民无需抵押或担保即可获贷 最高额度达30万元 [14][15]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建设 - 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为武隆区仙女山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提供长期授信2.2亿元 已发放8000万元 [12] - 项目采用肥瘦搭配思路 以经营性设施收益反哺准公益性基础设施 停车场和垃圾填埋场运营收入占项目整体收入六成以上 [12] - 改造工程覆盖辖区所有乡村 惠及1.6万村民 污水管网改造从20公里延伸至70多公里 道路铺设达几十公里 [12] 知识产权质押与种业金融创新 -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推出"园区担保贷"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价值超700万元专利获得200万元信用类担保贷款 [18] - 金融机构将科研实力、专利价值等软实力作为授信硬指标 海南银行为种业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85亿元 [19] - 三亚南繁育种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达30.24亿元 同比增长3.35% 金融服务覆盖种业全产业链 [20]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案例 - 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获得农业银行累计1600万元贷款支持 年均产销量达1200吨 总产值约1亿元 带动1800多名农民增收 [9][10] - 合作社通过统一管理打造集中药种植、初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超七成带动人员为脱贫户 [9] - 崔马村中药材种植面积230余亩 全村年增收超260万元 户均增收2.7万元 [8]
农业银行 上半年实现营收3698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01 09:59
财务业绩 - 净利润1399亿元 同比增长2.53% [1] - 营业收入3698亿元 同比增长0.72% [1] - 资本充足率17.45% [1]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28% 较年初下降2个基点 [1] - 拨备覆盖率295% 拨备余额保持万亿元以上 [1]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46.9万亿元 [1] - 贷款总额26.73万亿元 新增1.82万亿元 增速7.3% [1] - 金融投资14.4万亿元 新增5913亿元 [1] 县域业务发展 - 县域贷款余额10.77万亿元 新增9164亿元 增速9.3% 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1] - 县域贷款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40.9% [1] 乡村振兴领域贷款 - 乡村产业贷款余额2.70万亿元 增速21.3% 高于全行14.0个百分点 [1] - 乡村建设贷款余额2.44万亿元 增速8.5% 高于全行1.2个百分点 [1] -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 新增2372亿元 增速23.7% [1] 精准扶贫贷款 - 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2.48万亿元 增速8.9% 高于全行1.6个百分点 [2] -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758亿元 增速9.0% 高于全行1.7个百分点 [2] - "三区三州"地区贷款余额超4797亿元 新增389亿元 增速8.8% [2]
国有六大行日赚37亿,拟中期分红超2000亿
36氪· 2025-09-01 09:19
核心财务数据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1.8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6825.24亿元,日均盈利37.29亿元 [1] - 工商银行营收4270.92亿元(同比+1.6%),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1.39%),盈利规模居首 [1][6] - 农业银行营收3699.37亿元(同比+0.84%),净利润1395.10亿元(同比+2.66%),净利润增速最高 [4][6] 业绩表现分化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交行营收1333.68亿元(+0.77%)、净利润460.16亿元(+1.61%);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1.50%)、净利润492.28亿元(+0.85%) [5][6]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增收不增利:中行营收3290.03亿元(+3.76%)、净利润1175.91亿元(-0.85%);建行营收3942.73亿元(+2.15%)、净利润1620.76亿元(-1.37%) [6] 分红计划 - 六大行中期分红总额超2000亿元,工行503.96亿元、建行486.05亿元、农行418.23亿元、中行352.50亿元、邮储银行147.72亿元、交行138.11亿元 [1] 二级市场表现 - 农业银行年内股价涨幅37.37%,流通市值超越工行成为A股第一 [2][3] - 工行涨11.88%、邮储银行涨11.56%、建行涨7.20%、中行涨4.65%,仅交行下跌1.54% [2][3] 收入结构分析 - 仅交通银行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至852.47亿元(+1.20%) [6] -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0.12%、2.88%、5.27%、3.16%、2.67% [6] - 四家大行手续费收入正增长:农行514.41亿元(+10.07%)、中行467.91亿元(+9.17%)、建行652.18亿元(+4.02%)、邮储银行169.18亿元(+11.59%) [9] - 工行与交行手续费收入下降:工行670.20亿元(-0.57%)、交行204.58亿元(-2.58%) [10] 净息差与负债结构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0%居首,中行1.26%、交行1.21%均低于1.3%,六大行息差同比降幅8-21个基点 [12] - 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农行活期存款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40.0%,交行活期存款占比31.27%(降1.81个百分点) [14] - 管理层预计息差将边际企稳,但短期内仍面临贷款重定价与存款成本滞后影响 [13]
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人民日报· 2025-09-01 08:58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导向 - 国家强调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 支持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农民增收 [8] - 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 - 央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文件 提出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 [8] 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融资支持 - 甘肃西和县通过零息贷款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 户均增收2.7万元 [9] - 广鸿中药材合作社获得累计1600万元贷款支持 带动1800多名农民增收(其中超七成脱贫户) [11] - 农行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 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758亿元(较年初增长392亿元) [1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创新 - 国家开发银行通过2.2亿元授信支持重庆武隆仙女山乡村建设项目(已发放8000万元) [13] - 采用经营性设施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停车场和垃圾场收入占项目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13] - 改造工程覆盖70多公里污水管网和数十公里道路 惠及1.6万村民 [13] 整村授信模式推广成效 - 浙江桐庐梅蓉村通过整村授信实现93%金融服务覆盖率 贷款余额超700万元 [16] - 农行浙江省分行已为3800多个建制村落地整村授信业务 涉及贷款487亿元 [17] - 浙江省农户信用贷款占比约65% 基本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 [17] 农业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融资 - 海南农乐南繁公司通过专利质押获得200万元贷款(专利估值超700万元) [18] - 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授信评估体系 将专利价值、科研实力等作为硬指标 [19] - 三亚南繁育种产业贷款余额达30.24亿元(同比增长3.35%) [20] 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策略 - 农行甘肃省分行绘制金融服务生态图谱 重点支持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 [11] - 海南银行业机构分工协同:工行强化重大项目融资 建行做精支农支小 邮储推出专项贷款产品 [19] -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创新"园区担保贷"产品 实现三方风险共担 [18]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增11.9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1 08:57
存款规模与结构变化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合计187.4万亿元 同比增加13.78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7.46万亿元 [3] - 个人存款余额合计112.07万亿元 同比增加11.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2.69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9.83万亿元 同比增加2.31万亿元 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0.16万亿元 同比增加2.3万亿元 [3] - 定期存款占比达59.7% 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上升 仅3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下降 [8] - 7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4]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2023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 [4] - 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 [4] - 招商银行理财代销余额4.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4]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4]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 同比增长3.18% [4] 负债成本优化 - 13家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1.61% 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34BP [10] - 邮储银行存款成本率1.23% 招商银行1.26% 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10] - 平安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超35BP [10] - 预计2025年各类银行负债成本将下降16-24BP 2026年将下降9-13BP [9] 净息差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12] - 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 较去年同期1.62%下降12BP [13] - 除邮储银行净息差1.7%外 国有大行净息差均降至1.5%及以下 [13] - 股份行中仅招商银行1.88%和平安银行1.8%保持较高水平 [13] - 二季度息差降幅普遍趋缓 较一季度有所改善 [15] 业务策略调整 - 邮储银行重点发展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 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 [11] - 邮储银行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11] - 平安银行明确将负债端成本压降作为重点工作 [11]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持续影响资产端收益率 [14]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增11.9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9-01 08:46
银行存款趋势分析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合计达112.07万亿元,同比增加11.9万亿元,工行和农行分别增长2.31万亿元和2.3万亿元 [3][6] - 存款定期化趋势持续,2025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占比达59.7%,较2024年上升,仅3家银行占比下降 [12][13] - 7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显示存款分流迹象 [7]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7月末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 [9] - 招行理财代销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农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8]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同比增长3.18%,农行、中行和建行分别增长47亿元、39.31亿元和25.22亿元 [9] 负债成本变化 - 13家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1.61%,较2024年下降34BP,全部银行成本率均低于2% [3][15] - 平安银行、工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交行成本率同比下降幅度超35BP,最大降幅达42BP [15] - 业内预计2025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负债成本将分别下降17BP、16BP、19BP和24BP [14][15] 净息差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同比下降12BP [3][18] - 除邮储银行净息差1.7%外,国有大行净息差均降至1.5%及以下,交行最低为1.21% [18] - 股份行中招行和平安银行净息差较高,分别为1.88%和1.8%,但多数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超10BP [19] 行业影响因素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及外币降息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建行提及客户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 [3][19] - 二季度息差降幅趋缓,邮储银行表示一季度重定价影响较大,二季度韧性增强 [20] - 银行通过发展低成本的同业活期存款和自营存款压降成本,邮储银行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15]
上海多家银行房贷利率细则落地 新增房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二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08:25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上海多家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大连银行等上海市分行发布公告 优化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 [1] - 工商银行等银行具体执行利率水平将根据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并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 [1][2] 利率定价机制变化 - 银行可根据自身经营和客户风险状况确定具体利率 赋予银行自主定价权 有助于银行灵活调整策略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1] - 部分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将触发存量房贷利率常态化调整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BP的可申请调整 [2] 具体利率水平 - 首套房利率目前最低为3.05% [3] - 有银行针对新增二套房贷将执行最低3.09%的利率 [3] - 存量房贷利率为3.45%的二套房贷款可申请降低至3.36% [3] 执行时间与办理方式 - 多数银行执行时间为9月1日 部分银行执行时间为9月5日 [3] - 办理方式包括通过手机银行"贷款—房贷利率调整"栏目申请 或线下向贷款服务行申请 也有银行会对符合条件客户电话告知并启动利率调整 [3] 政策影响与建议 - 存量房贷调整条件较多 覆盖面不会太广 此前房贷利率偏高的可能会降低 [3] - 建议各部门加大对政策的解释力度 促进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释放 [4]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业绩出炉:合计日赚超37亿 不良贷款齐升
新浪财经· 2025-09-01 08:15
核心财务表现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6825.24亿元,日均盈利37.7亿元 [1] - 工商银行净利润规模最高,达1681.03亿元,建设银行(1620.76亿元)和农业银行(1395.1亿元)分列二三位 [4] - 三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工商银行(-1.4%)、建设银行(-1.37%)和中国银行(-0.85%) [3][4] - 三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农业银行(+2.66%)、邮储银行(+0.85%)和交通银行(+1.61%) [4] 营业收入表现 - 六大行营业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2024年全年仅有4家实现营收增长 [1]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规模最高,达4270.92亿元,建设银行(3942.73亿元)和农业银行(3699.37亿元)紧随其后 [5]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最高,同比增长3.76% [5] - 具体营收增速:建设银行(+2.95%)、工商银行(+1.6%)、邮储银行(+1.5%)、农业银行(+0.85%)、交通银行(+0.77%) [4] 资产质量状况 - 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集体增加,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最高达4001.05亿元(增加206.47亿元) [7] - 五家大行不良率小幅回落:农业银行1.28%(-0.0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1.33%(-0.0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1.33%(-0.0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1.24%(-0.01个百分点)、交通银行1.28%(-0.03个百分点) [2][7] - 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至0.92%(+0.02个百分点) [2][7]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全面上升:工商银行0.86%(较2024年末+0.13个百分点)、建设银行0.76%(+0.1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0.77%(+0.04个百分点)、中国银行0.74%(+0.13个百分点)、邮储银行0.73%(+0.09个百分点)、交通银行0.75%(+0.17个百分点) [8] 净息差变化 - 六大行净息差全面下降,邮储银行净利息收益率1.70%仍为最高但同比下降21个基点 [12] - 具体净息差变化:中国银行1.26%(-18个基点)、建设银行1.40%(-14个基点)、农业银行1.32%(-13个基点)、工商银行1.30%(-13个基点)、交通银行1.21%(-8个基点) [9][10][11][13] - 管理层预计净息差下行趋势将持续但幅度收窄,农业银行预计下半年边际趋稳 [15][16][17]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最大达523179.31亿元,农业银行468558.78亿元位列第二 [4]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444328.48亿元,中国银行367906.13亿元,邮储银行181905.21亿元,交通银行154354.05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