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601288)

搜索文档
银行板块A股市值重回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0:38
银行板块市值表现 - 银行板块A股市值达到11.31万亿元 反超电子板块重夺A股第一 [1] - 农业银行A股市值超过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工商银行A股市值超过2万亿元 [1] 农业银行与工商银行市值比较 - 农业银行A+H股综合总市值达2.55万亿元人民币 历史上首次超越工商银行的2.49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A股市值2.69万亿元仍高于农业银行的2.62万亿元 市值计算方式存在差异 [3] 银行核心经营指标对比 - 工商银行总资产52.32万亿元稳居六大行首位 农业银行总资产46.86万亿元位列第二 [3] - 工商银行上半年营收4090.82亿元 净利润1681.03亿元均居行业第一 [3] - 农业银行营收3697.93亿元 净利润1395.10亿元位列第三 [3] 业绩增长表现 - 农业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实现营收增长0.7%和净利润增长2.66%的银行 [4] - 工商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8% 但净利润同比微降1.4% [4] 估值与业务特色 - 工商银行A股市净率约0.72倍 农业银行约0.98倍 [4]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总量达10.77万亿元 占境内贷款比重40.9% 个人客户数达8.88亿户 [4] 市场动态 - A股42家银行上半年利润1.1万亿元 [5] - 年内9家银行股东宣布增持 [5]
新“宇宙行”诞生!农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总市值首超工行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20:18
市值表现 - 农业银行A+H股总市值达2.55万亿元 首次超越工商银行的2.49万亿元 成为中国市值最大银行 [1][4] - 农业银行A股股价创历史新高至7.55元/股 收盘报7.52元/股 单日涨幅5.17% H股报5.4港元/股 涨1.5% [1][4] - 农业银行A股市值于8月6日已首次超越工商银行 此次为A+H总市值超越 反映资金持续青睐 [1][5] 股价涨幅 - 农业银行A股年初至今涨幅超44% H股涨超30% 显著高于工商银行A股13%和H股17%的涨幅 [4] - A股较H股存在较高溢价 反映内地投资者对银行股偏好提升 [4] 财务业绩 - 农业银行上半年净利润1395.1亿元 同比增长2.66% 营业收入3699.37亿元 同比增长0.85% [6] - 工商银行同期净利润1681.03亿元 同比下降1.39% 营业收入4270.92亿元 同比增长1.6% [6] 资产质量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28% 关注贷款率1.39% 逾期贷款率1.22% 拨备覆盖率高达295% [6] - 稳健的资产质量和充足拨备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6] 市场观点 - 农业银行市值突破反映市场对稳定盈利、高股息率及县域经济深耕优势的认可 [6] - 市场从追逐高成长转向追求确定性收益 银行股高股息率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吸引力显著提升 [6] - 中资银行股迎来拐点 预计2025-2027年内银H股收入和净利润将持续增长 [7] - 银行板块基本面进入稳定期 政策环境和资金面变化将继续影响后续走势 [3][7]
险资最新重仓股出炉!这一行业受青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04 20:17
险资重仓持股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超70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数量达619.19亿股,持股市值为6289.85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均较一季度末上升 [1][3] 行业配置偏好 - 银行股最受青睐,持股数量280.30亿股,持股市值3018.83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均位居首位 [3][5] - 交通运输、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持股数量位居前列 [1][6] - 前十大重仓股中六只为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 [3][4] 重点持仓个股 - 民生银行为第一大重仓股,持股数量73.52亿股,持股市值349.23亿元,占流通股比例20.73% [4] - 浦发银行持股数量58.13亿股,持股市值806.86亿元,为持股市值最高的银行股 [4] - 中国联通持股数量31.90亿股,持股市值170.37亿元,占流通股比例10.37% [4] - 京沪高铁持股数量31.54亿股,持股市值181.36亿元,占流通股比例6.45% [4] 增持动向 - 二季度险资对中信银行、京沪高铁、中国电信增持股份数量均超过2亿股 [6] - 对苏州银行、中国建筑、华菱钢铁、洛阳钼业、四川路桥等个股增持股份数量均超过1亿股 [6] - 新进成为超14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对杭州银行、苏农银行、盈峰环境、江苏金租等个股加仓数量居前 [6] - 保险系私募鸿鹄基金二期新进成为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前十大流通股东 [7] 投资策略取向 - 重仓持股行业的高股息特征较为明显,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 [5][7] - 多家险企通过举牌加仓银行股,包括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等 [5] - 三季度将持续优化权益投资结构,重点关注高股息、新质生产力等方向 [2][8] -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等板块,契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诉求 [7][8]
大涨5%、总市值2.55万亿!农行年内涨出一个中国神华
第一财经· 2025-09-04 19:57
农业银行市值表现 - 农业银行总市值达2.55万亿元 超越工商银行2.49万亿元 高出667亿元 成为A股总市值第一银行 [1][3] - 农业银行年内A股股价涨幅47% 总市值增长7219亿元 增量相当于中国神华总市值 [1][4] - 农业银行A股流通股本占比91% H股占比9% 总股本3500亿股 流通股占比100% [5]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银行板块逆势上涨0.79% 位列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三 24只银行股上涨 [3] - 国有大行股价分化明显 邮储银行涨18.03% 工商银行涨13.54% 建设银行涨9.58% 交通银行跌0.73% [2][4] - 城商行表现突出 青岛银行涨39.88% 浦发银行涨37.88% 华夏银行和郑州银行跌超2% [4] 估值与资金动向 - 农业银行市净率0.98倍 位列A股银行第二 仅招商银行PB超1倍 [8] - 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 平安人寿持有多家银行H股比例超15% 9月2日举牌农业银行H股 [7] - AH股溢价率变化显著 农业银行从30%升至52% 工商银行微增1% 其他银行溢价率下降 [8] 行业基本面与分红 - 六大行中期现金分红超2000亿元 按上半年净利润30%比例分配 [8] - 行业息差收窄压力缓解 盈利下行压力较去年同期改善 资产质量取决于房地产复苏进度 [8][9] - 银行股息率中位数维持在4%以上 配置型资金在低估值阶段集中布局 [7][8]
分红井喷,制造业追随高股息阵营
和讯· 2025-09-04 19:32
核心观点 - A股中期分红阵营持续扩容 2024年有677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 较2023年170家猛增 派现总额达6497亿元 较2023年5312亿元提升超22% 创历史新高[2] - 政策引导、企业财务优化和市场偏好转变形成三重共振 推动中期分红常态化发展[2][11] - 金融、电信、能源等传统高股息行业继续主导分红 央企贡献71%分红金额 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5] - 制造业和新兴行业公司加入中期分红行列 分红行业分布更广泛 反映市场整体分红意识提升[6] 分红规模与结构 - 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期现金分红方案 较去年同期增加141家 整体股利支付率31.97%[2] - 国有六大银行中期分红规模合计近2047亿元 占总分红金额近三分之一[5] - 中国移动以540.82亿元派现总额居首 工商银行504亿元 建设银行486.1亿元 农业银行418.2亿元 中国石油402.7亿元[5] -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15家分红金额超10亿元 79家公司连续3年中期分红[5] 行业特征与变化 - 7家上市银行首次公布中期分红 包括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等[5] - 制造业企业如中国中车、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首次宣布中期分红[6] - 现金流稳定、负债低、治理成熟的公司逐步将一年两次分红写入章程[7] 驱动因素分析 - 监管政策推动:2024年4月"新国九条"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对低分红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10] -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鼓励增加分红频次和提高分红率[10] - 超六成披露中期分红方案的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 - 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 对稳定现金流的诉求强烈[10] 市场影响与趋势 - 投资者从追求股价上涨转向注重现金分红能力 价值投资理念深化[12] - 高分红公司获得估值溢价 市场从"重融资"向"投融资并重"生态转变[12] -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 A股分红频率仍有提升空间 一年四次分红可能成为部分公司常态化操作[13][14]
中期分红井喷:央企压舱,制造业扩围
搜狐财经· 2025-09-04 19:11
核心观点 - A股上市公司中期分红规模创历史新高 分红公司数量增至818家 现金分红总额达6497亿元 较去年增加141家 分红总额比去年5312亿元提升超22% [2] - 中期分红是政策引导、企业财务优化和市场偏好转变的三重共振 短期稳定市场 长期需建立盈利能力到自由现金流再到可持续分红的正向循环机制 [2][9] - 一年多次分红成为新风向 金融、电信、能源等传统高股息行业继续扮演现金奶牛角色 央企贡献71%分红金额 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 [3] - 分红频次提升趋势明显 但A股仍与海外成熟市场存在差距 未来一年四次分红可能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常态化操作 [2][11] 分红规模与结构 - 2024年中期分红公司数量达677家 较2022年102家和2023年170家大幅增长 [2] -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6497亿元 整体股利支付率31.97% [2] - 央企发挥压舱石作用 贡献71%分红金额 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 [3] -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提升 15家分红金额超10亿元 79家公司连续3年中期分红 [3] - 中国移动以540.82亿元派现总额居首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以504亿元和486.1亿元紧随其后 [3] 行业分布特征 - 银行业表现突出 国有六大银行中期分红规模合计近2047亿元 占总分红金额近三分之一 [3] - 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等7家上市银行首次公布中期分红 [3] - 制造业企业加入中期分红行列 中国中车、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首次宣布中期分红 [5] - 分红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不再局限于传统高分红行业 新兴行业公司加入反映市场整体分红意识提升 [5] 驱动因素分析 - 监管政策推动:2024年4月"新国九条"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对多年未分红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鼓励增加分红频次 [8] - 业绩支撑:超六成披露中期分红方案的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 - 市场偏好转变: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 对稳定现金流诉求强烈 [9] 市场影响与趋势 - 投资理念转变:投资者从追求股价上涨转向注重现金分红能力 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10] - 估值体系变化:高分红、稳定分红公司获得更高估值溢价 低分红公司估值可能受抑制 [10] - 市场生态转变:从重融资向投融资并重转变 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 [10] - 分红频次待提升:相比美股按季度分红 A股分红频率仍有差距 未来一年四次分红可能常态化 [11]
「数据看盘」北向、机构联手抢筹新易盛 一线游资大幅买入太平洋
搜狐财经· 2025-09-04 19:06
沪深股通成交情况 - 沪股通总成交金额达1588.95亿元,深股通总成交金额达1834.19亿元 [1] - 沪股通前十大成交个股中,贵州茅台以37.71亿元位居首位,工业富联和寒武纪分别以37.23亿元和36.28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2] - 深股通前十大成交个股中,中际旭创以58.01亿元位居首位,新易盛和宁德时代分别以50.27亿元和47.62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3] 板块表现及资金流向 - 零售、食品、造纸、光伏等板块涨幅居前,CPO、半导体、元件、军工等板块跌幅居前 [4] - 银行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6.49亿元,净流入率为5.41%,位居板块资金流入榜首 [5] - 电子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59.04亿元,净流出率为5.95%,位居板块资金流出榜首 [5][6] - 商贸零售、电力设备、能源金属、美容护理板块分别净流入15.70亿元、8.19亿元、3.33亿元和0.37亿元 [5] - 计算机、通信、未言体、机械治名板块分别净流出167.15亿元、109.27亿元、161.21亿元和103.43亿元 [5] 个股主力资金监控 - 农业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15.10亿元,净流入率为21.50%,位居个股资金流入榜首 [7] - 岩山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30.17亿元,净流出率为26.81%,位居个股资金流出榜首 [7] - 太平洋、中国船舶、胜利精密、步步高、立讯精密、金财互联、长江电力、金龙驭、晶澳科技分别净流入14.36亿元、9.29亿元、7.82亿元、6.64亿元、6.51亿元、5.85亿元、4.38亿元、4.37亿元和4.22亿元 [7] - 中际旭创、新易盛、比亚迪、海光信息、东方财富、中兴通讯、兆易创新、天孚通信、北方稀土分别净流出21.62亿元、18.90亿元、17.64亿元、15.34亿元、14.86亿元、14.16亿元、12.13亿元、12.02亿元和11.13亿元 [7] ETF成交情况 - 香港证券ETF成交额达181.58亿元,环比增长51.77%,位居成交额榜首 [9] - 港股通科技ETF成交额环比增长435.29%,位居增长榜首 [9] - 港股创新药ETF、创业板ETF、科创50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沪深300ETF、创业板50ETF、恒生科技ETF、科创芯片ETF、A500ETF基金成交额分别为101.97亿元、98.56亿元、79.28亿元、78.60亿元、63.52亿元、61.81亿元、61.70亿元、54.48亿元和47.51亿元 [9] - 日经ETF当日涨跌幅为2.42%,科创芯片50ETF当日涨跌幅为-8.63% [9] 期指持仓情况 - IF、IC、IH合约多空双方均加仓,IF合约空头加仓数量略多,IC、IH合约多头加仓数量较多 [10] - IM合约多头小幅加仓,空头小幅减仓 [10] 龙虎榜机构动向 - 天孚通信获四家机构买入5.59亿元,当日涨跌幅为-15.42% [12] - 新易盛获机构买入4.19亿元,当日涨跌幅为-15.58% [12] - 科新机电获四家机构买入1.04亿元,当日涨跌幅为-5.10% [12] - 沪电股份遭三家机构卖出1.67亿元,当日涨跌幅为-10.00% [12] - 数据港遭机构卖出1.76亿元,当日涨跌幅为-10.01% [12] - 山子高科遭两家机构卖出1.35亿元,当日涨跌幅为-7.06% [12] 游资及量化资金动向 - 岩山科技遭三家一线游资席位合计卖出5.34亿元 [14] - 太平洋获两家一线游资席位合计买入3.24亿元 [14] - 太平洋获一家量化席位买入1.05亿元 [16] - 胜利精密、步步高、金龙羽分别获游资净买入7983万元、6649万元和4405万元 [14] - 万通发展、天通股份、金财互联分别获游资净买入7658万元、6742万元和3847万元 [14]
数据看盘北向、机构联手抢筹新易盛 一线游资大幅买入太平洋
搜狐财经· 2025-09-04 19:06
沪深股通成交 - 沪深股通合计成交3423.14亿元,其中沪股通成交1588.95亿元,深股通成交1834.19亿元 [1][2] - 沪股通前十大成交个股中贵州茅台以37.71亿元居首,工业富联和寒武纪分别以37.23亿元和36.28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3] - 深股通前十大成交个股中中际旭创以58.01亿元居首,新易盛和宁德时代分别以50.27亿元和47.62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3] 板块主力资金 - 银行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6.49亿元,净流入率5.41%,位居板块净流入首位 [5] - 商贸零售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5.70亿元,净流入率3.67%,位列板块净流入第二 [5] - 电子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59.04亿元,净流出率5.95%,位居板块净流出首位 [5][6] 个股主力资金 - 农业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15.10亿元,净流入率21.50%,位居个股净流入首位 [7] - 太平洋主力资金净流入14.36亿元,净流入率19.21%,位列个股净流入第二 [7] - 岩山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30.17亿元,净流出率26.81%,位居个股净流出首位 [7] ETF成交 - 香港证券ETF(513090)成交额181.58亿元,环比增长51.77%,位居ETF成交额首位 [9] - 港股通科技ETF(513860)成交额环比增长435.29%,位居成交额环比增长首位 [10]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成交额101.97亿元,环比下降11.13%,位列ETF成交额第二 [9] 期指持仓 - IF、IC、IH合约多空双方均加仓,IF合约空头加仓数量略多,IC、IH合约多头加仓数量较多 [11] - IM合约多头小幅加仓,空头小幅减仓 [11] 龙虎榜机构交易 - 天孚通信获四家机构买入5.59亿元,当日跌幅15.42% [13] - 新易盛获机构买入4.19亿元,当日跌幅15.58% [13] - 沪电股份遭三家机构卖出1.67亿元,当日跌幅10.00% [13] - 数据港遭机构卖出1.76亿元,当日跌幅10.01% [13] - 山子高科遭两家机构卖出1.35亿元,当日跌幅7.06% [13] 龙虎榜游资交易 - 岩山科技遭三家一线游资席位合计卖出5.34亿元 [15] - 太平洋获两家一线游资席位合计买入3.24亿元 [15] - 国泰海通南京太平南路席位净买入胜利精密7983万元、步步高6649万元、金龙羽4405万元,净卖出岩山科技2.67亿元 [15] 龙虎榜量化资金交易 - 太平洋获一家量化席位买入1.05亿元 [16] - 开源证券西安太华路席位买入太平洋1.05亿元、正业科技6150万元、金龙羽5926万元 [16] - 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席位卖出卧龙电驱1.34亿元 [16]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农业银行股价大涨5%、总市值超越工商银行
北京商报· 2025-09-04 18:53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农业银行A股股价收报7.52元 单日大涨5.17% 盘中最高触及7.55元创历史新高 H股同步上涨2.07%至5.43港元 [1] - 农业银行总市值达2.55万亿元 首次超越工商银行的2.49万亿元 登顶银行板块总市值榜首 一月内实现流通市值和总市值两次超越 [1] - 银行板块24家上市银行股价收涨 邮储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上涨2.90%和2.17%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常熟农商行涨幅均超1% [1] 农业银行业绩与行业地位 - 农业银行年内A股股价涨幅达47.15% 居A股上市银行板块首位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99.37亿元 归母净利润1395.1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0.8%和2.7% [2] - 为四大行中唯一保持净利润正增长机构 国有六大行中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 [2] - 工商银行以4270.92亿元营收和1681.03亿元归母净利润稳居商业银行首位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 [2]
29.25亿元主力资金今日抢筹银行板块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8:46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4日下跌1.25% [1] - 申万行业分类中11个行业上涨 涨幅居前为商贸零售(1.63%)和美容护理(1.19%) [1] - 银行行业涨幅0.79% 位列涨幅榜第三 [1][2] - 通信行业跌幅8.48% 电子行业跌幅5.08% 表现最差 [1] 资金流向概况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925.47亿元 [1] - 仅3个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银行行业净流入29.25亿元居首 [1] - 商贸零售行业净流入18.65亿元 美容护理行业净流入8332.65万元 [1] - 电子行业净流出223.41亿元 计算机行业净流出151.59亿元 通信/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等行业净流出规模居前 [1] 银行行业个股表现 - 行业42只个股中24只上涨 14只下跌 [2] - 23只个股获资金净流入 其中7只净流入超1亿元 [2] - 农业银行净流入15.77亿元 工商银行净流入3.11亿元 中国银行净流入2.49亿元 位列前三 [2] - 7只个股净流出超3000万元 成都银行净流出5302.98万元 张家港行净流出4709.78万元 齐鲁银行净流出4430.35万元 [2] 银行个股资金数据 - 农业银行涨幅5.17% 换手率0.30% 主力资金净流入157735.31万元 [2] - 工商银行涨幅1.34% 换手率0.32% 净流入31136.48万元 [2] - 中国银行涨幅1.26% 换手率0.31% 净流入24874.81万元 [2] - 建设银行涨幅0.77% 换手率2.06% 净流出243.94万元 [3] - 中信银行涨幅2.17% 换手率0.28% 净流出3845.59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