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寿(601628)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险企半年报亮点:寿险财险双轮驱动,转型成效显著
搜狐财经· 2025-08-30 22:3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总计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04% [1] - 人身险保费单月增速多次突破16% [1] - 财险业总保费收入达9644.56亿元 同比增长4.2% [4] 人身险业务 - 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均超两位数 [1] - 中国人寿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2]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71.7% [2] 财产险业务 - 车险业务受益于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及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保费增速领先 [4] - 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 意外险/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等险种增速较快 [4] - 阳光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5% 保费占比达50.6%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4] 成本控制与投资表现 - 中国平安/中国人保/阳光保险/众安保险综合成本率均有所优化 [4] - 中国人保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4] - 阳光保险实现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1% 同比增长28.5% [4] 发展前景 - 行业在保费收入与盈利能力上展现较强稳定性 [1] - 经济刺激政策显效和保险需求回暖将支撑下半年稳健发展态势 [5]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德州市中心支公司 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本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16:43
核心观点 - 中国人寿财险德州市中心支公司通过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商业性保险及"保险+期货"模式构建多层次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覆盖三大主粮作物并延伸至收入保障和价格风险管理 同时通过风险减量技术和服务创新实现从灾后赔付向事前干预的转型 全面支持德州市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1][4][6] 政策性保险承保情况 - 累计承保政策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441.67万亩 承保面积居全省系统16家地市公司首位 [1] - 为34.8万户次种植户承担风险责任43.11亿元 支付赔款4881.94万元 [1] - 武城县承保玉米完全成本保险6.68万亩 暴雨灾害后向1574户农户支付赔款704万元 其中绝产面积6500亩 [2] - 平原县承保小麦和玉米59.3万亩 承保率达93% 承担风险保障5.78亿元 成为全省系统"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第一县" [3] 商业性保险创新 - 开办商业性小麦气象指数保险和保额补充保险 保障金额覆盖市场价值与完全成本保险的差额 实现从"保成本"向"保收入"升级 [4] - 商业性小麦气象指数保险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低温冻害、倒春寒、风灾等指数按约定标准赔付 [4] 保险+期货模式 - 在禹城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保险+期货"试点 三年累计承保21.54万亩 涉及农户1729户次 [5] - 提供风险保障2.22亿元 实现赔付996.19万元 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价格下跌风险 [5] 风险减量服务 - 联合农业农村局建立"保险+农技"服务队 在关键县区开展农事巡田活动 发放近2万份科技明白纸指导田间管理 [6] - 投入专项资金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农作物全周期风险管护 构建小麦玉米病虫害预测模型 [6] - 在产粮大县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站 配备土壤墒情监测仪等物联网设备 并与科研机构共建种质资源灾害数据库 [6] 保障方案升级方向 - 围绕德州市"五个一"工程研究全产业链综合性保障方案 支持高质量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 [6]
透视上市险企半年报:寿险与财险协同并进,转型棋落中盘
搜狐财经· 2025-08-30 15:10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04% [2] - 人身险保费单月增速维持在16%高位区间 [2] - 上市险企在保费端与盈利端展现较强韧性,多家公司核心财务指标实现稳健增长 [2] 主要上市险企财务表现 - 中国人保净利润同比增长16.9%,新华保险净利润同比增长33.5% [2] - 中国太保和中国太平实现双位数净利润增长 [2] - 中国平安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3.7%,但净利润同比下降8.8% [2] - 中国人寿总保费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7.3% [2] - 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808.1亿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7.8%),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 [3] 寿险业务转型成效 - 行业向分红险转型,部分上市险企分红险占新单保费收入比例超50% [3]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增长20.3%),中国平安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中国太保95.44亿元(同比增长32.5%) [3] - 中国太平新业务价值61.81亿元(同比增长22.8%),中国人保49.78亿元(同比增长71.7%),阳光保险40.1亿元(同比增长47.3%) [3] - 中国人寿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3] - 人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5.13亿元,同比增长14.5% [4] - 阳光人寿浮动收益型与保障型产品占比超50%(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增速47.3% [4] 财险业务发展 - 财险业总保费9644.56亿元,同比增长4.2% [5] - 人保财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平安产险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5] - 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127.60亿元(同比增长0.9%),阳光财险252.7亿元(同比增长2.5%),太平财险178.2亿元(同比增长4.6%) [5] - 车险保费收入4504.82亿元,同比增长4.5% [6] - 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阳光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12.5%),保费占比50.6%(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6] 成本控制与投资表现 - 中国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众安保险95.6%(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7] - 阳光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车险业务同比优化1.6个百分点 [7] -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同比增长4.2%),总投资收益率3.29% [7] - 中国平安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7] - 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2.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7] - 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7] - 阳光保险总投资收益107亿元(同比增长28.5%),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1% [7]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通过渠道优化、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和生态构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8]
险资二季度加仓超270股
财联社· 2025-08-30 12:16
险资二季度A股持仓概况 - 二季度末险资现身1057只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合计持股926.7亿股 持仓市值1.57万亿元 [2] - 超270只个股获得险资增持 另有288只个股新进入险资重仓流通股名单 [1][2] 重点加仓个股及行业分布 - 中国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加仓中信银行2.59亿股至6.64亿股 加仓中国电信2.05亿股至10.97亿股 [2][4] - 信泰人寿传统产品增持华菱钢铁2.06亿股至3.45亿股 [2][4] - 中国人寿另加仓中国建筑1.58亿股至3.74亿股 加仓唐山港5518万股至1.62亿股 加仓伊利股份5136万股至1.56亿股 [2][4] - 加仓数量前十个股中 交通运输业占3家 银行业占2家 电信服务与传媒各占1家 [3] 险资投资策略与配置方向 - 投资原则围绕收益确定性、风险可控性和支付适配性 采取动态调整增减持操作 [1][5] - 既关注新质生产力、新经济等成长性领域 又重视高股息股票配置 [1][6] - 高股息股票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对稳定投资收益具有积极作用 [5] 险资入市规模与配置变化 - 二季度末保险资金投向股票余额3.07万亿元 较2024年四季度增加6400亿元 [5] - 中国人寿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由2024年底12.18%升至13.60% 其中股票占比提升1.12个百分点至8.70% [6] - 中国人寿上半年权益资产配置新增超1500亿元 人保集团OCI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60.7% [6] 未来投资重点领域 - 持续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板块轮动机会 [6] - 加强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长期业绩稳健、发展潜力优质标的的研究储备 [7] - 可能通过定增、举牌、战投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 [7]
中国人寿(601628):2季度负债端改善明显 投资端进一步增配权益
格隆汇· 2025-08-30 11: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9.3亿元 同比增长6.9% 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83% 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1] - 加回分红后二季度末归母净资产较年初增长5.2%[1] - 期末内含价值1.48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5.5%(回溯口径)[1]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8/1304/1510亿元 同比增速6.4%/14.6%/15.8%[1] 负债端业务进展 - 总保费5251亿元 同比增长7.3% 新单保费1612亿元 同比增长0.6%[2] - 新业务价值285.5亿元 同比增长20.3%(回溯口径) 二季度增速明显优于季度的4.5%[2] - 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243.4亿元 同比增长9.5%(回溯口径)[2] - 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成为新单重要支撑[2]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358.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11.1% 首年期交保费170.3亿元 同比增长34.4%[2] 投资端配置策略 - 投资资产规模7.13万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7.8% 同比增长17.1%[3] - 股票和基金(不含货币基金)配置比例从年初12.18%提升至13.60%[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占比从年初2.60%提升至3.55%[3] - 净投资收益961亿元 净投资收益率2.78% 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3] - 总投资收益1275亿元 总投资收益率3.29% 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3] 分红政策与估值 - 中期分红67.3亿元 同比增长19.0% 占2024年全年分红37%[1] - 预测2025-2027年新业务价值增速15.0%/10.0%/10.0% 内含价值增速9.3%/9.3%/9.2%[1] - 当前市盈率估值(PEV)分别为0.77/0.70/0.64倍[1] 渠道发展与人力建设 - 个险销售人力59.2万人 同比下降5.9% 整体保持稳定[2] - 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2] - 银保渠道客户经理1.8万人 人均产能同比大幅提升[2]
上市险企权益资产配置 一手抓股息一手抓成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8-30 04:14
核心观点 - 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投资资产均实现增长 权益类资产特别是高股息资产成为配置重点 以应对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承压 同时兼顾成长性标的挖掘以捕捉超额收益 [1][2][4] 资产结构变化 - 五大险企上半年投资资产较年初增幅介于5.1%至8.2% 其中权益类资产配置显著增加 中国人保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6.1% 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 - 净利润表现分化 新华保险同比增长33.53% 中国人保增16.94% 中国太保增10.95% 中国人寿增6.93% 中国平安同比下降8.81% 投资端业绩对增长有显著拉动作用 [2] - 中国平安持有约600亿元浮盈未体现在利润表 因股票配置盈利计入OCI科目 [2] 投资收益表现 - 固收类资产收益承压导致总投资收益率下降 中国太保上半年总投资收益率2.3%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综合投资收益率2.4%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3] - 中国平安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得益于高股息权益资产前瞻布局 [3]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险企积极增配权益类资产特别是高股息品种 以应对低利率环境下固收再投资收益下降 [1][4] - 新华保险通过配置可转债、债券基金、REITs等多元化资产拓展收益来源 降低再投资风险 [4] - 中国人保OCI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60.7% 投资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红利指数7.8个百分点 [4] - 高股息股票分红收益优势凸显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对稳定组合收益具有积极作用 [5] 权益投资方向 - 投资组合构建兼顾稳定现金流与超额收益捕捉 注重高股息资产与成长性标的平衡 [6] - 中国人寿重点配置新质生产力、高股息股票 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板块 [7] - 中国人保通过定增、举牌、战投等方式加大国家战略导向及高潜力标的投资力度 [7] - 中国平安动态平衡高息股、价值股与成长股 优化资产配置把握市场机遇 [7]
上半年新增超6400亿险资入市 重仓股浮出水面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02:27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与增长趋势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1]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为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 其中二季度单季净增加2513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入市增量远超过去 2020年新增3842亿元 2021年新增6226亿元 2022年减少6098亿元 2023年仅新增523亿元 2024年新增4855亿元 [2] 保险资金配置结构变化 - 股票投资占比连续五个季度环比提升 二季度末较一季度增长8.9% [2] - 债券类资产规模占比最大但增速放缓 银行存款余额3.02万亿元(占比8.6%) 非标资产余额6.58万亿元(占比18.8%) [2] - 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同比降幅超20% 收益率降至2%-3% 推动险资转向权益资产 [3] 政策环境与试点推进 - 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明确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 [3] - 2025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将部分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最高提至50% [3] - 三批保险资金投资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 涉及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等10余家保险机构 [4] - 保险系证券私募公司增至7家 太平资产和人保资产近期获批设立 [5] 投资偏好与举牌动向 - 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超30次 涉及20余家上市公司 8月两周内举牌达7次 [6] - 银行成为最受青睐板块 7家银行被举牌14次 因高股息和类固收特性突出 [7] - 险资偏爱大市值 高股息 低波动股票 二季度新进120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 增持260多家公司 [7] - 重点增持领域包括化工 机械 电气设备 通信行业 具体标的含云天化 东睦股份等 [7] 重点机构投资策略 - 中国人寿增持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英维克等 关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方向 [8][9] - 瑞众人寿增持西部矿业 苏试试验等 信泰人寿大举增持华菱钢铁至举牌线 [8] - 中国人保建立兼顾稳定收益与超额收益的组合 加大OCI高股息股票投资 [10] - 中国平安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方向加大权益配置 认为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11] 未来投资方向与行业展望 - 保险机构看好沪深300及医药生物 电子 银行 计算机等行业 [9] -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 红利资产 新质生产力 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领域 [9] - 保险资金将向"哑铃形"配置转变 一边布局利率债 一边捕捉新能源 数字经济等成长机会 [9] -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驱动市场构建长期价值理念 盈利增速成为影响A股主要因素 [9][11]
基本完成建仓!险资“大基金”,最新动向曝光!
券商中国· 2025-08-29 23:03
鸿鹄基金设立背景与进展 - 鸿鹄基金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共同设立 是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基金 由国寿资产和新华资产联合出资设立的国丰兴华担任基金管理人 [1] - 基金自2023年底公告后备受关注 截至目前共设立三期 合计获批规模1100亿元 [1] - 中国人寿截至6月末对鸿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1] 各期基金规模与结构 - 一期规模500亿元 为公司制基金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 自2024年3月开始投资 至2025年3月全部投资落地 [2] - 二期规模200亿元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100亿元 二季度末已完成主体建仓 [1][3] - 三期获批规模400亿元 下设两只产品:三期1号规模225亿元(两家主要险企各出资一半) 三期2号由多家中小险企认购 [3] 投资运作与绩效表现 - 投资范围限定为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标的选取标准包括治理良好 经营稳健 股息稳定 流动性好 [3] - 一期基金出现在陕西煤业 中国电信 伊利股份等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 [5] - 截至6月末 一期基金总资产571.12亿元 净资产556.84亿元 上半年营业收入12.03亿元 营业利润11.75亿元 净利润9.68亿元 [5] - 风险指标低于基准 收益指标高于基准 实现功能性与盈利性双丰收 [3] 未来发展战略 - 坚守政策初衷 发挥耐心资本优势 坚持长钱长用 严肃投资纪律 [4] - 深化投研能力 优化资产配置 统筹持有和交易策略 [4] - 基于现有组合结构和标的品种 对基金业绩保持长期韧性有信心 [4]
中国人寿:寻潜在增长点、推动渠道融合、关注高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2:34
业绩表现 - 上半年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 [1][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1][2] - 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20.3% [1] 战略方向 - 公司通过战略主动推进资产负债联动管理和全渠道协同发展策略 [2] - 转型主动聚焦降本增效产品多元化营销改革和康养生态建设 [2] - 发展主动体现为总保费增速7.3%新单续期业务跑赢大市市场份额提升 [2] - 下半年重点挖掘养老健康理财领域潜在增长点优化产品服务供给 [2] - 坚持长周期跨周期经营注重价值长期稳定和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2] - 更加注重效益优先长期理念和防范化解风险深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 [3] 渠道发展 - 个险渠道总保费4004.48亿元同比增长2.6% [4] - 银保渠道总保费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 [4] - 团险渠道总保费144.37亿元同比下降2.31% [4] - 其他渠道总保费377.59亿元同比增长8.1% [4] - 个险渠道继续发挥核心作用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转型 [4] - 银保渠道为重要战略支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均衡布局 [4] - 团险渠道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渠道互联网渠道为增量试验板块 [4] - 推动渠道间融合发展整合客户队伍与服务资源实现协同效应 [4] 行业潜力与转型 - 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大人均保费仅为全球平均七成 [5] - 健康养老财富管理等领域蕴藏数万亿市场 [5] - 保险公司需提升技术应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能力转化潜在需求 [6] 投资策略 - 优化权益配置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 [6][7] - 对下半年A股市场保持乐观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板块轮动 [6] - 采取配置资产做稳弹性资产做优思路固收保持中性灵活策略 [6] - 港股市场因估值修复和新经济高股息资产具备配置价值 [7] - 上半年港股配置取得非常好收益下半年继续关注港股投资机会 [7]
王传福的开心,郭台铭能懂
第一财经· 2025-08-29 21:33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涨0.37% [2] - A股三大股指8月均大幅上涨 上证指数累计涨7.97% 深证成指涨15.32% 创业板指涨24.13% [6] - 市场投资热情高涨 成交活跃 全球股市处在创新高浪潮中 [6][7] 万亿元市值俱乐部 - A股万亿元俱乐部成员数量增至13只 较年初8只增加5只 [3] - 俱乐部成员总市值合计15.5万亿元 [3] - 工业富联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7月以来累计涨幅超120% [2] - 比亚迪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 [2] 个股市值变化 - 工业富联总市值达1.069万亿元 较年初4271.62亿元增长150% [2][4] - 比亚迪总市值达1.0039万亿元 较年初7830.49亿元增长28% [2][4] - 贵州茅台市值较年初1.9144万亿元减少553亿元至1.859万亿元 [4][5] - 年初8只万亿股市值合计从13.33万亿元增至14.95万亿元 [4][5] 行业表现与资金动向 - 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科技属性行业涨幅靠前 [6] - 创业板50ETF规模增至260亿元 板块估值39.11倍 [6] - 权益市场有望成为居民资产配置迁移下一站 预计迎来资金增量 [7] 机构观点 - 高盛将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从4500点上调至4900点 [6] - 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将加大 新兴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7] -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中小盘成长等方向投资价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