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601989)

搜索文档
东兴证券晨报-20250805
东兴证券· 2025-08-05 18:49
经济要闻 - 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8872.6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出口16883亿元(+15.0%),进口21989.6亿元(+3.2%),贸易逆差缩减至5106.6亿元,同比减少1522.1亿元 [1] - 7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5%,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显示物流业务总量保持扩张但增速放缓 [1] - 央行等七部门提出到2027年建立成熟金融体系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实现制造业企业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1] - 国家医保局第十一批集采纳入55种药品,平均每个品种15家企业参与,3个品种超40家企业竞争 [1] - 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医保骗保案件1156件,挽回医保基金损失4.02亿元,案件数同比增长131.2% [1] - A股7月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累计新开户1456万户同比增长超30% [1] - 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加剧,2024年差额与GDP之比扩大0.6%,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从0.902万亿美元增至1.13万亿美元 [4] 公司动态 - 中国重工将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拟申请终止上市,8月12日为最后交易日 [5] - 绿通科技拟使用5.304亿元超募资金收购大摩半导体51%股权 [5] - 上海洗霸合资设立新材料公司,出资1.65亿元持股82.5% [5] - 迈威生物董事长因涉嫌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5] 金融政策分析 - 利率债取消利息增值税减免政策自2025年8月8日起实施,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银行自营6%、资管产品3%) [7] - 政策影响测算:10年期国债票面利率1.7%时,银行自营收益影响约10BP,资管产品影响约5BP [9] - 债券市场结构性变化:老券与新券利差可能走阔5-10BP,信用债与利率债信用利差或收窄 [9] - 机构行为分化:银行自营或增加老券配置和委外力度,保险机构可能转向高股息权益资产 [10][11] - 公募基金交易难度加大但委外业务短期受益,中长期税收优惠存调整风险 [12]
8月5日财经简报|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A股热度居高
搜狐财经· 2025-08-05 18:34
企业重组与市场动态 - 中国船舶以1151.5亿元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合并后中国重工退市 中国船舶作为存续主体 该交易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标杆案例 [2] - A股7月新开户数达196万户 同比增长71% 市场交投活跃 沪指当日涨0.96%收复3600点 军工 机器人 液冷服务器板块领涨 成交额突破1.6万亿元 [2] 政策与经济数据 - 国务院拟推出消费贷贴息新政 通过贴息降低居民融资成本 重点支持购车和家电消费 [3] - 8月8日起新发行国债利息将征收增值税 可能影响债券收益率及银行负债成本 [4] - 上半年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8.9% 高技术产业增长14.3%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0.1% [5] 公司热点 - 特斯拉董事会批准授予马斯克价值约300亿美元受限股票作为留任激励 同时其薪酬方案争议及股价波动引发市场关注 [6] - 安踏对收购锐步传闻回应"不评论市场传言" 潜在交易可能重塑运动服饰行业格局 [6] 美联储政策与美国经济 - 特朗普任命新任美联储理事和劳工统计局局长 引发市场对政治干预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同日美联储官员暗示年内可能降息两次以上 [7] - 7月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推动降息预期升温 美股大幅反弹 道指涨1.34% 纳指创5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8] 全球贸易与地缘政治 - 特朗普威胁提高印度关税 欧盟暂停对美反制措施 前欧盟官员批评此举损害欧洲战略自主性 [9] - 国际油价四连跌 美油跌至66美元/桶 主因OPEC+增产及美国需求疲软 国内油价或于8月12日上调 [10] 人工智能与科技应用 - 国务院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叠加GPT-5发布 催化AI产业链走强 包括机器人和半导体板块 [12] - 上汽清陶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 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13] 能源与原材料 - 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叠加中国需求预期 有色金属价格波动显著 铜和镍价格波动明显 黄金因避险需求上涨 [14] 行业投资主线 - A股中期政策底明确 科技 AI和半导体 军工 消费为三大投资主线 [14] - 全球资产配置关注日本和印度市场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美债收益率或进一步走低 [14]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805





华宝证券· 2025-08-05 17:31
新股发行及权益提示 - 志高机械新股发行价格为17.41元[1] - 中国重工现金选择权申报期为2025年8月13日[1] - 中国船舶收购请求权申报期为2025年8月13日至15日[1] - 申科股份要约申报期为2025年7月29日至8月27日[1] - ST凯利要约申报期为2025年7月17日至8月15日[1] 异常波动及风险提示 - 西藏天路证券代码600326出现严重异常波动[1] - *ST苏吴证券代码600200发布异常波动公告[1] - *ST高鸿证券代码000851可能面临暂停上市风险[6] - *ST天茂证券代码000627可能终止上市[4] 基金及债券动态 - 标普消费ETF(159529)因溢价停牌[6] - 纳指科技ETF(159509)因溢价停牌[6]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将于2025年8月8日进行份额拆分[6] - 微导纳米可转债申购时间为2025年8月6日[6] - 飞鹿转债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8月11日[6]
上证180高贝塔指数上涨0.8%,前十大权重包含恒瑞医药等
金融界· 2025-08-05 17:03
指数表现 - 上证180高贝塔指数当日上涨0.8%至5649.39点 成交额745.44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5.15% 近三个月上涨12.59% 年初至今上涨6.27% [1] - 指数以2002年6月28日为基日 基点3299.06点 [1] 指数编制规则 - 根据证券过去一年贝塔值由高到低排名 选取排名靠前证券作为样本 [1] - 以样本贝塔值与其倒数进行加权 表征不同贝塔属性证券整体走势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每次样本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20%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成分股权重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4.51% 其中国泰海通占比27.34%居首 [1] - 中国重工(2.22%) 中国船舶(2.09%) 通威股份(2.03%) 拓荆科技(1.94%)分列第二至五位 [1] - 恒瑞医药(1.89%) 中微公司(1.88%) 大全能源(1.7%) 中国动力(1.67%) 金山办公(1.65%)位列第六至十位 [1] 行业分布特征 - 金融行业占比45.19%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 - 工业占比22.48% 信息技术占比16.05% 分列第二三位 [2] - 可选消费(4.74%) 医药卫生(4.56%) 原材料(3.37%) 主要消费(2.44%) 通信服务(1.18%)占比较低 [2] 市场板块分布 - 全部成分股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2]
近6年“南北船”合并终落幕,中国船舶(600150.SH)即将合并吸收中国重工
新浪财经· 2025-08-05 15:53
合并交易实施进展 - 中国船舶将于2025年8月13日起连续停牌以实施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 申报结果公告后复牌[1] - 中国重工将于2025年8月13日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8月12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1]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持股数量不超过1853.85万股 行权价格30.02元/股 较收盘价34.04元溢价13.39%[1] -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持股数量不超过3.23亿股 行权价格4.03元/股 较收盘价4.68元存在折价[2] 合并历史背景 - 南北船合并于2019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启动 涉及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联合重组[3] - 2024年9月中国船舶公布通过发行A股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具体方案[3] 公司业务定位 - 中国船舶主营军民造船业务 修船业务 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 旗下拥有江南造船 外高桥造船等资产[4] - 中国重工专注舰船研发设计制造 涵盖海洋防务装备 海洋运输装备 深海装备等五大业务板块[4] 财务业绩表现 - 两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合计43-49亿元 同比增长121%-152%[4] - 中国船舶预计净利润28-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119.49%[4] - 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15-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238.08%[4] 行业竞争地位 - 合并后公司手持订单占全球总量约15% 造船完工量全球占比超14% 新签订单全球占比超16%[5] - 中国船舶当前手持民船订单322艘 2461万载重吨 产能排期至2029年[5] - 301法案悲观情绪修复推动需求释放 合并将减少同业竞争并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5]
“中国神船”来了!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合并进入收官阶段
深圳商报· 2025-08-05 15:50
交易方案与进展 - 中国船舶通过发行A股股票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 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1] - 交易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复 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1][3]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中国重工行权价格4.03元/股 涉及不超过3.23亿股 [3]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30.02元/股 涉及不超过1853.85万股 [4] 财务与估值数据 - 合并后公司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 年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 [1][5] - 中国船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8-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119.49% [4] - 中国重工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5-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238.08% [4] - 中国船舶最新收盘价35.01元/股 较行权价格溢价16.62% [4]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合并后公司将整合大连造船 武昌造船 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 [5] - 交易将消除同业竞争 实现船舶修造及配套业务协同优化 [5] - 新实体将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上市公司 资产规模及手持订单量全球领先 [1][5] - 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 数字化 标准化发展 [5]
中船防务再涨超6%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批 公司未来有望参与整合
智通财经· 2025-08-05 10:24
公司股价表现 - 中船防务股价再涨超6% 截至发稿涨3.54%报16.67港元 成交额1.02亿港元 [1] 集团重组整合 - 中国船舶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工业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 交易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1] - 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将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 [1] - 市场认为此次合并是船舶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一步 未来可能进一步整合中船防务形成"三船合并"格局 [1] 业绩预测调整 - 建银国际将中船防务2025至27年净利润预测上调24%至32% [1] - 上调主因造船业利润季节性因素及更乐观的毛利率假设 [1] - 附属公司黄埔文冲目前持有约540亿元人民币新船订单储备 [1] - 订单储备将支持2025至27年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 [1]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13日起停牌
新浪财经· 2025-08-05 10:14
交易概述 - 中国船舶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 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交易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复[1] - 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摘牌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1] - 本次交易为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3] 现金选择权安排 -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4.03元/股 较8月4日收盘价4.68元/股溢价16.13%[2]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30.02元/股 较8月4日收盘价34.04元/股溢价13.39%[2] - 中国重工股票自2025年8月13日起连续停牌 8月12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2] 合并后规模 - 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 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3]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 营业收入规模 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船舶上市公司[3][4]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3] 业务整合 - 中国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 业务涵盖造船 修船 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4] - 中国重工主要从事舰船研发设计制造 涵盖海洋防务装备 海洋运输装备 深海装备及舰船配套[4] - 重组将整合双方优势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 促进造修船技术深度融合升级[4] 历史背景 - 2019年10月中国船舶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新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3] - 2023年9月中国船舶首次公告筹划吸收合并中国重工[3] - 2024年1月获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 7月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及证监会注册批复[3] 财务表现 - 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119.49%[5] - 中国重工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238.08%[5]
A股早评:创业板指高开0.65%,消费电子概念活跃!易德龙、福日电子涨停;两船合并新进展,将于8月13日起双双停牌,中国船舶涨超3%,中国重工涨超2%
格隆汇· 2025-08-05 09:51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开盘上涨0.15% [1] - 深证成指开盘上涨0.34% [1] - 创业板指开盘上涨0.65% [1] 消费电子行业 - 消费电子概念盘初活跃 [1] - 易德龙(603380)涨停 [1] - 福日电子(600203)涨停 [1] 船舶制造行业 - "两船合并"新进展将于8月13日起停牌 [1] - 中国船舶(600150)上涨超3% [1] - 中国重工(601989)上涨超2% [1] 影视院线行业 - 部分影视院线股出现回调 [1] - 幸福蓝海(300528)下跌超3% [1] 中药行业 - 中药板块盘初走低 [1] - 奇正藏药(002287)下跌超5% [1] - 新光药业(300519)下跌超5% [1]
中国重工将注销并终止上市,股民索赔进行中,此前因财务违规被罚
搜狐财经· 2025-08-05 09:51
公司重大交易 - 中国重工将通过换股方式被母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 交易已获证监会批准 完成后公司将失去独立法人资格并被注销 [1] - 公司已决定向上交所提交主动终止上市申请 若获批将在公告后5个交易日内正式摘牌 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1]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1.55亿元、466.94亿元和554.36亿元 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5]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2亿元、-7.82亿元和13.11亿元 呈现先降后升走势 [5] - 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 从2022年55.49%升至2024年62.04% [5] 监管处罚与法律风险 - 因未准确计提子公司存货减值 导致2018-2020年利润数据出现重大偏差 分别多计利润7181.24万元、10711.29万元和少计利润12200万元 [1] - 被北京证监局处以150万元罚款 两位负责人王良和姚祖辉分别被处以60万元罚款 [1] - 在2019年4月28日至2023年7月12日期间买入并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2]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8年 注册资本228亿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为王永良 [2] - 主营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等领域 [2] 经营风险与投资布局 - 公司自身存在314条风险记录 周边风险达5906条 预警提醒风险725条 [5] - 参股91家企业 包括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