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应流股份(603308)
icon
搜索文档
应流股份涨2.13%,成交额4.9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995.7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7 13:41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13%,报收38.88元/股,成交金额达4.91亿元,换手率为1.90%,总市值为264.01亿元 [1]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77.12%,近5个交易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13.45%、25.42%、42.26% [2] - 10月17日登上龙虎榜,当日龙虎榜净买入5474.31万元,买入总计2.26亿元,占总成交额23.74% [2] 资金流向 - 10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995.72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2880.78万元(占比5.87%),卖出3602.51万元(占比7.34%) [1] - 大单买入7868.14万元(占比16.04%),卖出1.01亿元(占比20.67%)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增长9.11%,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23.91%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5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50亿元 [4]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机械装备构件53.59%,泵及阀门零件43.94%,其他2.48%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2.26万,较上期增加5.56%,人均流通股30095股,较上期减少5.27% [3] - 同期十大流通股东中,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278.99万股,持股数量未变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3206.76万股,较上期减少1022.84万股 [4]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专用设备高端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清洁高效发电、工程和矿山机械及其他高端装备领域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概念板块包括核污染防治、一带一路、核电、核聚变、通用航空等 [2]
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走强,中国核建涨7%
格隆汇· 2025-10-24 13:54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整体走强 [1] - 皖仪科技股价上涨超过13% [1] - 中国核建股价上涨7% [1] - 斯瑞新材股价上涨6% [1] - 应流股份股价上涨超过5% [1]
人类终极能源,行业资本开支进入扩张期:可控核聚变行业系列报告之二
光大证券· 2025-10-23 19:27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AI、云计算、加密货币等需求激增驱动全球用电结构重构,预计205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占全球总用电量的5%-9%,聚变能源作为高能量密度、零碳排放的“终极能源”战略价值凸显[1][27] - 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融资自2021年起显著提速,截至2025年7月累计股权融资总额达97亿美元,约76%的受访聚变公司预计在2035年前实现聚变电能并网[1] - 国内核聚变产业呈现“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多路线百花齐放格局,截至2025年9月规划或建设中项目总投资金额已超1500亿元,行业进入资本开支扩张期,预计2027年前后进入工程实验堆建设期,投资金额将进一步扩大[2] - 磁体系统、真空室及内部件、电源系统是聚变装置三大高价值量环节,以ITER计划为例成本占比分别为28%、25%、15%,伴随项目招投标进展,产业链上核心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3] - 报告看好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具备链主地位的公司,以及供货高价值量、高技术壁垒环节的公司,重点推荐合锻智能、应流股份、冰轮环境、王子新材、派克新材[3][12] 核聚变行业概述与发展动力 - 核聚变是指两个较轻原子核结合形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具备原料相对易得、安全性高、零碳排放等优势[1] - 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其极高能量转化效率,1克氘氚燃料可释放约等同于8吨汽油的能量,能量密度比贫铀裂变高出4倍以上,且海水中氘储备量约45万亿吨,可支撑人类数百亿年[23]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核聚变视为下一代战略性能源产业,形成“合作+竞赛”双轨格局,国际合作项目如ITER推动工程集成,中美欧日等加快本土商业聚变路径开发[24] 全球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融资规模显著攀升,代表性企业如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Helion Energy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TAE Technologies累计融资超14亿美元[50][68][71][77] - 技术路径呈现多元化,磁约束方案占比约49%,惯性约束聚变与磁惯性约束聚变分别占比约22%和12%,具体装置类型包括仿星器、激光惯性约束、球形托卡马克等[57] - 商业化进程明确,多数公司预计在2030-2035年间运行商业化中试电站,76%公司预计在2035年前实现聚变电能并网,主要挑战包括聚变功率增益不足、融资难题等[61] 国内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承担ITER计划多个核心关键部件制造任务,正从参与者逐步向产业引领者转变,制定了明确的磁约束聚变能发展路线图,计划2025年推动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立项,2035年建成试验堆,2050年建设商业聚变示范电站[82][84] - 国内项目路线多样,“国家队”主导的磁约束托卡马克路线投资体量较大,如BEST项目总投资约85亿元,CFEDR项目投资预计在1000亿元级别,民营企业路线更为多样且装置紧凑[89][90] - 政策支持力度大,多份国家级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并将其定位为前瞻部署新赛道的未来能源重点领域[87] 产业链高价值量环节分析 - 磁体系统是磁约束聚变装置核心,聚变功率与场强的四次方成正比,高温超导材料凭借性能优势有望获得广泛运用,仿星器路线对磁体系统要求呈上升趋势[3] - 真空室及内部件是托卡马克装置首道安全屏障,高密度焊缝与紧凑结构并存的设计制造壁垒高,器壁设计直接影响装置寿命[3] - 电源系统在托卡马克中具备高价值量,在FRC、Z箍缩等路径中由于装置设计差异,价值量占比进一步提升[3]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 投资逻辑围绕行业资本开支上行期,聚焦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具备链主地位的公司,以及供货高价值量、高技术壁垒环节的公司[3][11] - 合锻智能卡位真空室核心高价值量环节,在研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产品,配套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12] - 应流股份深度受益于“两机”市场高景气度,核聚变领域研发布局储备深厚[12] - 冰轮环境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温控设备需求增长,核能等领域应用有望贡献新增长点[12] - 王子新材薄膜电容产品技术优势显著,可控核聚变领域应用突破有望打开成长上限[12] - 派克新材作为特种合金精密环锻件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高价值量的真空室等环节[12]
燃气轮机主旋律!核心零部件迪威尔应流股份联德股份
2025-10-22 22:5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燃气轮机发电行业 数据中心电力行业 高温合金材料行业[1][3][4] * 公司:迪威尔 应流股份 联德股份 赛恩斯[1][4][13][14] * 主要燃气轮机制造商(OEM):通用电气(GE) 西门子 三菱重工 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旗下索拉透平)[1][4][7][9][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是核心驱动力 美国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量预计从2023年的176 TWh增长至2028年的325-580 TWh 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7%[1][3] * 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从2024年的约400 TWh增长至2030年的超过1,000 TWh[1][3] * 到2030年 美国电网将新增101 GW电力负荷 其中50 GW来自数据中心[3] 燃气轮机的竞争优势 * 燃气轮机建设周期短 审批周期仅约10个月 远低于风电和光伏项目的30个月以上 与数据中心2-4年的建设周期高度契合[1][5] * 燃气轮机启动快 运行稳定 能满足7×24小时高负荷可靠性需求 场地占用小[1][5] * 2023年天然气占美国能源使用量的43% 是最大的单一能源[5] 全球市场增长态势 * 2023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销量约为40-44 GW[1][6] * 三菱重工预计2024年至2026年的平均销量将达到60 GW[1][6] * 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订单同比增长38%至21 GW 北美市场同比增305% 环比增59%至11 GW 占全部订单量的一半以上[1][6] 主要厂商扩产动向 * GE在2024年的新签订单为20.2 GW 同比增长113% 业务收入达14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7] * 西门子总订单增长27% 三菱重工全年订单1.8万亿日元 2025年第一季度单季度订单6,000亿日元 同比增长13%[7] * 三菱重工计划未来两年内将产能翻倍 西门子和GE也分别计划提升50%的生产能力[1][7]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机遇 * 每吉瓦(GW)燃气轮机的价值约为25-30亿元人民币 其中锻件需求占比10%-15% 即每GW约2亿-3亿元人民币[10] * 热端动力涡轮叶片 主轴转子等高价值部件目前由PCC Howmet等海外公司主导[8] * 欧美去工业化趋势下 高端铸锻件生产周期较长 为国内企业切入全球供应链提供了机会[1][8] 重点公司发展情况 迪威尔 * 公司从事高端锻件生产 产品包括转子模块轮盘组件 轴 燃烧室支撑环等[9][10] * 具备2.2万吨垂直力和1.3万吨水平力的多项模段生产能力 可覆盖涡轮盘生产[10] * 与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 三菱等公司有广泛合作 2024年获得意大利新比隆燃气涡轮公司更多订单[9][10] 应流股份 * 公司是燃气轮机高温叶片领域的龙头企业 高温叶片占主机价值量20%-30%[11][12] * 2024年接单量同比增加100%以上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在手订单总额已超过12亿元[4][11] * 已进入西门子 贝克休斯 通用电气等几家核心主机厂[4][12] * 每年60 GW燃气轮机制对应400亿元人民币高温叶片市场 公司2024年相关收入仅6亿元 份额提升空间巨大[12] 联德股份 * 公司掌握高精度铸造及机械加工全产业链技术[13] * 开始向客户提供批量化供应的燃气轮机零部件 是卡特彼勒核心供应商 有望与其旗下索拉透平深度合作[13] 赛恩斯 * 公司涉足稀缺战略小金属莱酸氨的生产[4][14] * 与紫金矿业合作建设莱酸氨生产线 远期目标为10吨莱酸氨制备 对应7-8吨莱粉[4][14] * 莱粉价格自低点以来已上涨6倍以上 在高温合金领域地位重要[14]
A股:15亿王者级肉签上市交易,打新收益高,中签的股民没多少!
搜狐财经· 2025-10-22 07:57
可转债发行与上市 - 应流股份发行的“应流转债”于10月22日上市交易,发行规模为15亿元,债券评级为AA+ [1] - 可转债对应的正股当前股价为36.14元,转股价为30.47元,转股价值为118.61元,开盘价预计触发涨幅临停至130元,并可能达到上市首日最大价格157.30元 [1] - 本次可转债网上申购有效户数为847.25万户,中签号码共有32.43万个,每户申购的中签率为3.84% [1] 公司估值指标 - 应流股份当前总市值为245.4亿元,动态市盈率为65.18倍,市净率为5.10倍 [3] 市场行情与趋势分析 - 当前行情走势与大盘相似,短期波动较大但未跌破支撑,并再次逼近前期高点 [5] - 市场已从下跌通道进入上升通道,表现为回调后继续拉升的趋势,资金信心恢复且政策环境积极 [6][8] - 在上升趋势中,回调被视为低吸机会,而追高则存在风险,顺势而为是应对震荡市的关键策略 [8]
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股上涨,安泰科技涨8%,斯瑞新材涨7%,国机重装涨6%,应流股份、精达股份涨4%,金杯电工、中国核建涨3%
格隆汇· 2025-10-21 10:57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普遍上涨,其中安泰科技涨幅达8%,斯瑞新材涨7%,国机重装涨超6% [1] - 应流股份和精达股份涨幅均超过4%,金杯电工涨超3%,中国核建涨近3% [1] - 在相关公司中,应流股份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到155.61%,斯瑞新材年初至今涨幅为107.39% [2] 相关公司市值与涨幅数据 - 安泰科技总市值为220亿,涨幅8.03%,年初至今涨幅91.08% [2] - 斯瑞新材总市值为140亿,涨幅7.08%,年初至今涨幅107.39% [2] - 国机重装总市值为263亿,涨幅6.41%,年初至今涨幅18.51% [2] - 应流股份总市值为244亿,涨幅4.81%,年初至今涨幅155.61% [2] - 精达股份总市值为219亿,涨幅4.18%,年初至今涨幅41.41% [2] - 金杯电工总市值为91.45亿,涨幅3.15%,年初至今涨幅29.87% [2] - 中国核建总市值为329亿,涨幅2.82%,年初至今涨幅21.96% [2]
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股上涨,安泰科技涨8%
格隆汇· 2025-10-21 10:30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普遍上涨 [1] - 安泰科技涨幅达8% [1] - 斯瑞新材上涨7% [1] - 国机重装涨幅超过6% [1] - 应流股份和精达股份涨幅均超过4% [1] - 金杯电工涨幅超过3% [1] - 中国核建上涨近3% [1]
从锂电到AI,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三季报规模突破190亿,赵诣“两端配置”策略成效显著
新浪基金· 2025-10-20 16:29
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基金截至2025年9月30日规模达190.69亿元,单季度增长近60亿元,在已披露三季报的权益类基金中规模居首 [1] - 基金近六月回报达43.10%,近一年回报为41.61%,近六月排名689/4609,三季度单季涨幅高达45.58% [2] - 基金自2022年10月18日成立以来总回报为1.80%,年化回报0.60%,同类排名1980/3209 [4] 投资策略与组合特征 - 基金采用"两端配置"策略,一端聚焦科技AI(效率提升型互联网龙头、新应用场景驱动公司、算力与云服务企业),另一端布局困境反转行业(新能源与军工) [5] - 投资组合换手率维持在26.92%,较前期进一步下降,体现出组合结构稳定性 [5] - 基金经理赵诣累计任职时间已超过8年,管理总规模190.69亿元,在管基金为1只 [9] 科技AI赛道具体布局 - 在AI方向围绕三条主线布局:以Meta为代表的效率提升型互联网企业;如Palantir等新应用场景驱动公司;包括微软在内的算力及云服务提供商 [6] - AI技术为互联网企业优化广告投放与成本结构,为新应用场景公司开辟新收入来源,有效拉动云业务增长 [6] 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布局 - 基金重点关注锂电产业链,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锂电材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而需求保持较高增长,供需结构逐步改善 [6] - 通过调研发现龙头企业已基本满产,预计明年供给将趋于紧张,部分公司海外基地在关税政策明确后开始批量交付 [6] - 基金三季度加仓中游锂电材料企业,更看好六氟、隔膜等供需偏紧、扩产周期较长环节 [6] 军工领域布局 - 自2024年三季度起,合同负债改善显示行业订单进入上行期,叠加地缘冲突推动的军贸需求,形成国内与海外市场双轮驱动 [6] - 随着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供应格局变化,精选具备竞争壁垒的个股愈发重要 [6] 重仓股调整与配置方向 - 截至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腾讯控股、恩捷股份、科达利、天赐材料、立讯精密、阿里巴巴-W、应流股份、快手-W、中芯国际 [8][9] - 科达利遭大幅减持37.52%,天赐材料、中芯国际、阿里巴巴新晋前十大,恩捷股份持仓增加11.46% [8][9] - 持仓总市值超过128亿元,宁德时代与腾讯控股位列前二,显示基金在锂电材料、国产芯片及港股互联网方向的持续加码 [9] 市场展望与宏观环境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出现缓和迹象,美元流动性有望迎来拐点,将为A股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动力 [9] - 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与平稳性,海外资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态度趋于积极 [9]
应流股份涨2.02%,成交额1.7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94.0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10:1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0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34.80元/股,成交1.70亿元,换手率0.73%,总市值236.3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94.05万元,特大单净买入244.88万元,大单净买入249.16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48.04%,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0.32%、10.76%、21.93% [1] - 10月17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净买入5474.31万元,买入总额2.26亿元占总成交23.74%,卖出总额1.72亿元占总成交18.0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成立于2006年4月25日,于2014年1月22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专用设备高端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清洁高效发电、工程和矿山机械等领域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机械装备构件53.59%,泵及阀门零件43.94%,其他2.48%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概念板块包括一带一路、核电、核污染防治、机械、工业4.0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增长9.11%,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23.9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2.26万户,较上期增加5.56%,人均流通股30095股,较上期减少5.2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5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50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持股3278.99万股不变,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206.76万股,较上期减少1022.84万股 [3]
收益率超45%,泉果基金赵诣旗下基金发布三季报
新浪财经· 2025-10-20 09:21
基金业绩表现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A份额在2025年第三季度收益率达45.58%,显著超越其业绩比较基准13.49%的收益率 [1] - 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A份额和C份额的单位净值均已超过1.1元 [1] 投资组合调整 - 基金股票仓位从92.42%下降至85.50% [1] - 基金增持了恩捷股份、快手、天赐材料、阿里巴巴、中芯国际 [1] - 基金减持了宁德时代、腾讯控股、科达利、立讯精密、应流股份 [1] - 天赐材料在三季度股价涨幅超过110% [1] - 立讯精密、中芯国际、科达利在三季度涨幅均超过70% [1] 前十大重仓股构成 - 宁德时代为第一大重仓股,公允价值约18.64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9.77% [2] - 腾讯控股为第二大重仓股,公允价值约15.26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8.00% [2] - 恩捷股份为第三大重仓股,公允价值约14.28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7.49% [2]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较高,覆盖新能源、电子、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2] 核心投资方向 - 组合持仓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电子、机械等高端制造行业以及港股互联网企业 [4] - 在AI领域围绕效率提升型互联网龙头、新应用场景驱动型公司、算力及云服务公司三条线索进行配置 [4] - 新能源方面重点关注锂电产业链,认为本轮锂电材料量价齐升的周期将更健康持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