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股份(688521)

搜索文档
科创芯片50ETF(588750)开盘涨2.68%,重仓股中芯国际涨1.95%,海光信息涨5.34%
新浪财经· 2025-08-25 09:36
科创芯片50ETF表现 - 8月25日开盘价1.420元,单日涨幅2.68% [1] - 成立以来回报率35.59%,近一个月回报率32.19% [1] - 业绩基准为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收益率,管理人为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 成分股表现 - 海光信息涨幅5.34%,寒武纪涨幅6.26%,澜起科技涨幅3.79% [1] - 芯原股份涨幅5.53%,沪硅产业涨幅3.69%,中芯国际涨幅1.95% [1] - 华海清科涨幅1.92%,恒玄科技涨幅1.31%,思特威涨幅0.87% [1]
科创ETF(588050)开盘涨1.01%,重仓股中芯国际涨1.95%,海光信息涨5.34%
新浪财经· 2025-08-25 09:36
科创ETF表现 - 8月25日开盘价1.304元 较前日上涨1.01%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22.73%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为-10.59% [1] 成份股表现 - 海光信息开盘涨幅5.34% 寒武纪涨幅6.26% 芯原股份涨幅5.53% [1] - 澜起科技涨3.79% 九号公司涨2.16% 中芯国际与中微公司均涨1.95% [1] - 金山办公涨1.34% 传音控股涨1.00% 联影医疗微涨0.10% [1] 产品基本信息 - 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赵栩 [1] - 产品成立于2020年9月28日 [1]
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开盘涨1.43%,重仓股中芯国际涨1.95%,海光信息涨5.34%
新浪财经· 2025-08-25 09:36
基金表现 - 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8月25日开盘价2.051元,单日涨幅1.43% [1] - 基金自2022年9月30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98.32%,近一月回报率为32.13%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收益率,管理人为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刘璇子 [1] 重仓股表现 - 中芯国际开盘涨幅1.95%,海光信息涨幅5.34%,寒武纪涨幅6.26% [1] - 澜起科技涨幅3.79%,中微公司涨幅1.95%,芯原股份涨幅5.53% [1] - 沪硅产业涨幅3.69%,恒玄科技涨幅1.31%,思特威涨幅0.87%,华海清科涨幅1.92% [1]
科创芯片ETF(588200)开盘涨2.57%,重仓股中芯国际涨1.95%,海光信息涨5.34%
新浪财经· 2025-08-25 09:36
科创芯片ETF市场表现 - 8月25日开盘价2.119元 较前日上涨2.57%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32.23%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103.55% [1] 成分股价格变动 - 海光信息开盘涨幅5.34% 寒武纪涨幅6.26% 位列涨幅前两位 [1] - 澜起科技涨3.79% 芯原股份涨5.53% 沪硅产业涨3.69% [1] - 中芯国际与中微公司均上涨1.95% 华海清科涨1.92% [1] - 恒玄科技涨1.31% 思特威涨0.87% 涨幅相对较小 [1] 产品基本信息 - 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收益率作为业绩基准 [1] - 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 基金经理田光远 [1] - 产品成立于2022年9月30日 运作时长约11个月 [1]
研判2025!中国ASIC芯片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从物联网应用到自主生态构建,定制化与低功耗驱动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5 09:27
行业概述 - ASIC芯片是为特定应用需求定制设计的集成电路 通过硬件优化实现高性能 低功耗 小体积及高可靠性 专注于单一任务[2] - ASIC芯片按定制程度分为全定制 半定制和可编程三类 全定制性能最优适用于高端军事和航天 半定制成本低适用于消费电子 可编程灵活性高适用于数据中心[4]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ASIC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451亿元 同比增长15.94%[9] - 2024年中国ASIC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478.9亿元 同比增长27.71% 标志行业形成从设计到落地的完整闭环[1][11] - 物联网设备广泛应用推动ASIC芯片市场发展 智能家居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需要高性能低功耗芯片支持[1][11]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硅片 光刻胶 溅射靶材 电子特气等原材料及光刻机 刻蚀机 薄膜沉积设备等生产设备[5] - 产业链中游为ASIC芯片生产制造环节[5] - 产业链下游应用于通信 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等领域[5] 政策支持 - 2025年6月《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面向新一代显示 通信 芯片等信息领域 开展计量关键技术攻关[7][8] - 2024年9月《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目标到2027年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36亿 4G/5G终端占比达95%[8] - 2024年11月《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打造超1000款创新行业终端模组产品[8] 重点企业 - 芯原股份形成IP授权+ASIC定制+Chiplet封装闭环 拥有六大类处理器及1600余项数模混合IP 2025年Q2营收环比增长49.9% 在手订单30.25亿元[13][15] - 澜起科技在DDR5内存接口芯片领域全球市占率超40% 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合计销售收入2.94亿元 2024年营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0%[13][17] - 华为海思在麒麟SoC 昇腾AI芯片 鲲鹏服务器芯片等领域形成全面布局 昇腾384超节点算力达300PF1ops[13] - 中芯国际2025年Q2月产能99万片8英寸晶圆 产能利用率92.5% 14nm/12nm工艺成熟 7nm实现量产[13][15] 发展趋势 - 行业将注重技术创新 特别是在先进制程工艺方面突破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更小制程节点和更高性能[19] - 应用场景从通信 消费电子延伸至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自动驾驶技术成熟推动高性能芯片需求增加[20] - 产业生态完善和协同发展 企业通过合作构建完善生态 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能力[21]
牛市全靠“小作文”?
虎嗅APP· 2025-08-25 08:16
小作文的定义与特征 - 小作文本质上是源头匿名、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核心在于利用时间差和认知差实现精准收割[6] - 追求传播速度与市场冲击力而非严谨逻辑[7] - 内容分为五类:政策传闻类、公司经营类、资金动向类、市场情绪/阴谋论类、解读包装类[9] - 选题设计针对市场热点和公司痛点,如东方甄选案例中针对相对低调的高管制造谣言[8] 传播机制与产业链 - 传播起于社交圈层,微信群、微博、雪球、股吧、知乎是发酵主战场[11] - 传播链条固定:源头制造→核心圈层(大V)→扩散圈层(财经自媒体)→大众散户→形成市场合力→收割[13] - 投入端成本极低,AI生成已能"日产千篇",2024年3月24日被称作"小作文元年"标志日[16] - 传播环节主要通过小V、自媒体、群主等分发,知名大V因要价高、风险高而非首选[17] - 操盘者更隐蔽,如2024年11月谣言出自南昌居民楼内皮包公司公众号,还有境外匿名账号"出口转内销"[17] 市场影响与效应 - 小作文影响极快,几分钟内即可反映在股价上,也可能潜伏等待情绪引爆时机[12] - 能撬动散户情绪并触发量化资金,量化策略会实时监测网络舆情作为交易信号输入[19] - 典型案例:东方甄选8月19日股价先飙升再跳水,一小时蒸发市值上百亿[20] - 淳中科技因流言一个月内涨幅超200%,辟谣后跌停[3] - 寒武纪8月22日完成20%涨停,股价突破1000元[2] 盛行原因与环境 - 市场流动性充沛,日均成交额多日稳定在2万亿以上,资金容错率提高[29] - 科技是主线,估值基于未来预期而非当下业绩,为小作文提供完美叙事土壤[33] - 牛市中炒故事性,普通投资者难以证伪科技股业绩[33] - 小作文既是市场情绪的投影,也是资金博弈的产物,折射牛市环境下的投机冲动与叙事饥渴[35] - 白酒等行业缺少想象力,但市场也会"创造条件",如酒鬼酒凭借与胖东来合作消息催化拉出7连阳[34] 治理挑战与难点 - 造谣传谣追溯和处罚成本较低,威慑力不足[21] - 面临溯源难、定性与取证难两大司法实践难点[21] - 信息是"虚假"还是"不准确","恶意编造"还是"过度解读",界限模糊[21] - 治理需证监会、公安、网信等多部门协作,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量化标准[21] - 监管力量相对有限,只能抓大放小,客观上使部分制造者存侥幸心理[21] 历史监管行动 - 5月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明确打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27] - 今年以来被封禁的无牌荐股大V账号已超过1200个[27] - 315当天央视专门调查资本市场"小作文"产业链[27]
芯原股份:人工智能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及生产服务订单势头强劲,产能提升;目标价上调至 193 元人民币;评级买入
2025-08-24 22:47
**公司分析:VeriSilicon (688521.SS)** **核心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是半导体IP和设计服务的本土领导者 提供ASIC设计和生产管理服务 服务于云端和AI边缘设备市场[1] * 业务受益于AI芯片本土化趋势[1] * 公司通过私募融资18亿人民币以加速新产品开发 例如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AI ISP解决方案[1][3][19] **财务表现与预期** * 公司2024年收入为23.219亿人民币 预计2025年增长30.3%至30.256亿人民币 2026年增长63.7%至49.519亿人民币 2027年增长31.8%至65.263亿人民币[6] * 2024年EBITDA为负37.99亿人民币 预计2025年将转为正36.97亿人民币 2026年增长203.8%至112.3亿人民币 2027年增长47.9%至166.05亿人民币[6] * 2024年每股收益(EPS)为负1.20人民币 预计2025年转为正0.27人民币 2026年大幅增长至1.49人民币 2027年增长至2.44人民币[6] * 毛利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39.9%提升至2025年的45.6% 并在2026年维持在45.5%[6][13] **订单与增长动力**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 在手订单达30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环比增长23%[1][3] * 增长主要由AI ASIC设计服务订单驱动 其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7亿人民币以上 同比增长700%[3] * ASIC生产管理订单在同期达到4亿人民币以上[3] * 强劲的订单势头反映了公司在云和AI边缘设备(AI/AR眼镜 AI智能手机 AI平板 AI玩具)庞大可寻址市场的扩张[3] **近期运营表现 (2Q25)**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5.84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5% 符合指引[22] * 芯片生产管理服务和IP许可业务是增长驱动力 分别同比增长12%和17% 而芯片设计服务同比下降43%[22] * 第二季度毛利率为46.2% 较预期高出1.7个百分点 得益于利润率更高的IP业务组合[22] * 运营费用率为46.2% 高于预期 原因是新产品研发的研发支出增加[22] * 第二季度净亏损为1亿人民币 符合分析师的净亏损预期[22] **盈利预测修正** * 基于公司业绩 将2026-30年净收入预测上调了8%/6%/11%/15%/23% 主要原因是更高的收入和毛利率预期[24] * 收入预测上调主要基于芯片设计和服务生产管理服务 受云端和边缘AI设备的AI ASIC新设计和生产管理项目加速驱动[24] * 毛利率预测在2025-30年间上调0.6至1.9个百分点 以反映芯片组一站式服务和IP解决方案的组合升级 AI ASIC项目规模更大且盈利能力更好 以及向14纳米及以下先进节点的迁移带来更高毛利率 推动2025-30年综合毛利率达到42%-46%(2024年为40%)[24] **估值与投资建议** * 维持买入(Buy)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93人民币(原为128人民币) 基于41倍2029年预期折现市盈率(原为33倍) 隐含上行空间28.8%[1][27] * 目标市盈率41倍源于同行2027年预期收益增长与2026年预期交易市盈率的关系 基于公司2030年预期收益年增长39%(原为30%)[27] * 目标价隐含的2026年预期市销率(P/S)为21倍 处于公司近期远期市销率交易区间17-23倍之内[27] **风险因素** * 技术发展慢于预期[39] * 人才获取和保留成本高于预期[39] * 客户在IP/新芯片项目上的支出弱于预期[39] **行业背景与关联公司** * 生成式AI的发展(如2024年底发布的本地基础模型DeepSeek)利好中国半导体在IP、设计、晶圆代工、先进封装和SPE等领域的发展[2] * 报告期内 高盛还将中芯国际(SMIC)、中微公司(AMEC)、寒武纪(Cambricon)、华勤技术(Huaqin)、浪潮信息(Inspur)和锐捷网络(Ruijie)列入买入评级或研究名单[2] **其他重要数据** * 公司市值为748亿人民币(104亿美元) 企业价值为756亿人民币(105亿美元)[6]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 公司股价在过去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绝对涨幅分别为72.4%、151.2%和451.4% 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分别为54.1%、128.2%和317.3%[15][16]
芯原股份20250822
2025-08-24 22:47
**芯原股份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与业务分析** **涉及公司**:芯原股份(新元股份)[1] 核心业务表现 **1 IP授权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8.2%[2]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1.87亿元,环比接近翻倍,同比增长16.97%[2] - 数字IP贡献占比约75%,模拟和射频IP收入显著提高[2] - Royalty费用持平,为0.51亿元[5] - 新增3家IP授权客户,总数达450家[10] **2 芯片设计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32亿元,其中52%与AI算力相关[2] - 14纳米以下先进制程项目占比63%,覆盖数据中心、智慧驾驶等领域[2] - 执行中芯片设计项目接近100个[2] **3 量产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20%[2]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2.61亿元,环比增长接近80%,同比增长11.65%[2][3] - 当前量产项目112个,45个项目等待量产[2] **4 订单与客户拓展** - 2025年二季度末在手订单30.25亿元,环比增长23.17%[3] - 二季度新签订单11.82亿元,环比增长近150%[3] - 非芯片公司客户收入占比35.66%,包括系统厂商、互联网企业、云服务商和车企[9] - 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新增6家客户,总数达340家[10] 技术进展与市场布局 **1 AI与先进制程** - 为新能源车设计5纳米芯片,性能达500 TOPS,对标特斯拉和英伟达[4][15] - 与华大基因合作开发基因检测芯片,采用中芯国际8寸晶圆制造[17] - 出货含IP芯片超20亿颗,应用于高端手表、汽车等超低功耗场景[14] **2 全球化与产业链** -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约40%,研发人员98%驻扎国内[6] - 全球前20大云平台中12家使用其解决方案,国内前五大云平台中3家合作[13] - 中国前八大车企中五个为客户[13] **3 新兴领域布局** - 消费电子行业收入同比增长70%,占整体收入29.31%,受端侧AI需求推动[8] - 积极布局AI眼镜、AI玩具等增量市场,强调端侧应用潜力[20][39][46] - 与谷歌合作定制智能眼镜低功耗芯片[20] 财务与运营 **1 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43.32%,同比基本持平[11] - 二季度亏损9950万元,环比减少54.84%[11] **2 资本动态** - 6月增发18亿股份,发行价72元/股,过程平稳[12] - 股东询价转让涉及5%股份,部分来自早期投资者和国外员工[35] 行业趋势与战略 **1 技术方向** - 推动RISC-V生态发展,中国已有200多家会员单位,年推广10款国产芯片[30] - 发展面板级封装技术,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24] - 采用Chiplet模式,支持车企众筹开发自动驾驶芯片[26][42] **2 市场展望** - 端侧AI设备(如AI眼镜)需满足30克重量、8小时续航、2000元以下价格[20] - 预测2027年前后硬件算力市场将迎来牛市[33] - 云端与端侧ASIC项目并行,端侧市场潜力更大[43] **3 并购与人才策略** - 对并购持开放态度,注重文化融合与战略互补[48][49] - 2025年校招计划招募100多人,97%拥有硕士学位,89%来自顶尖高校[31] - 注重培养能利用AI工具进行芯片设计的高端人才[32] **注**:以上数据及内容均引用自会议纪要原文,覆盖业务、技术、财务及战略全维度。
国产算力芯片链跟踪报告:DS再燃自主可控热情,关注国产AI算力芯片产业链
招商证券· 2025-08-24 19:48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核心观点 - 中美博弈背景下国产算力芯片重要性持续提升,本土 GPU 公司 2025 年销售同比持续增长且长期趋势乐观[1] - 北美 CSP Capex 进展趋势乐观,但 H20 等芯片销售反复,国内算力芯片公司在供给受限和自主化需求背景下重要性提升[1] - 半导体属 AI 算力和自主可控双重属性叠加领域,长期持续推荐 GPU/ASIC/Switch 和配套芯片、先进制造/存储、上游设备/材料/EDA、PCB/CCL 等算力产业链[1] 行业规模与表现 - 行业涵盖股票家数 506 只,总市值 11216.1 十亿元,流通市值 9833.5 十亿元,占全市场比例分别为 9.9%、11.2%、10.8%[2] - 半导体(SW)行业指数 1 个月绝对表现 +18.7%,6 个月 +19.4%,12 个月 +91.6%,相对表现分别 +13.7%、+11.6%、+62.5%[4] - 2025 年 8 月初至今半导体(SW)行业指数 +20.6%,电子(SW)行业指数 +17.4%,沪深 300 指数 +7.4%,费城半导体指数 -0.1%,中国台湾半导体指数 -2.1%[6] - 数字芯片设计板块以寒武纪、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等为核心权重股,8 月初至今涨幅 +28.2%[6] 国产算力现状 - 英伟达 H20 芯片对华销售反复:7 月 14 日恢复供应,7 月 31 日中国网信办约谈要求提交安全证明材料,8 月 11 日获得美国出口许可,8 月 21 日暂停生产[6] - DeepSeek 发布 V3.1,采用 UE8M0FP8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6] - 英伟达表示中国 AI 算力芯片市场规模近 500 亿美元,但特供版芯片从 25Q1 后在中国几乎无实际销售[6] 算力芯片国产化 - 国内互联网厂商等核心需求端对 AI 算力芯片国产化诉求提升[6] - 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为国内互联网、运营商提供国产替代方案,已支持 DeepSeek 适配[6] - 芯原股份凭借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能力和流片渠道优势为国内大客户定制 ASIC 芯片[6] - 建议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芯原股份、华为昇腾产业链和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公司[6] 网络芯片发展 - Ethernet Switch 芯片技术密集型,高端数通交换机商用市场超 95% 被 Broadcom 和 Marvell 垄断,供给侧短缺带来 25.6T、51.2T 渠道价格高增[6] - 华为、中兴等设备商积极开展产品自研,盛科通信作为第三方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龙头完善产品矩阵,12.8T、25.6T 产品已小批量,51.2T 产品有望 26H1 回片[6] - PCIe switch 在 AI 集群需求增长,传输速率从 PCIe 4.0 16GT/s 提升至 PCIe 5.0 32GT/s,未来 PCIe 6.0/7.0 将达 64GT/s 和 128GT/s[6] - 全球 PCIe switch 市场超 90% 份额由 Broadcom、Microchip 占据,国产计算、推理卡间互联需求为国产 PCIe switch 带来增量机会[6] - 建议关注数渡科技、井芯微电子、青芯半导体、澜起科技、盛科通信等[6] 光芯片自主突破 - 北美高速光芯片厂商扩产缓慢且优先保障本土供应,导致全球市场(尤其 100G EML)出现显著供给缺口[6] - 国内政策推动光芯片自主可控,叠加硅光技术变革窗口期,国产厂商凭借性价比优势及快速技术迭代加速切入数通市场[6] - 建议持续关注源杰科技、长光华芯、仕佳光子、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6] 存储与电源配套 - 国内模组厂商企业级存储持续推进:江波龙构建完整企业级产品线,佰维存储推出 SP 系列企业级 PCIe SSD,德明利推出固态硬盘解决方案并进入头部云服务商供应链[7] - 算力从云端下沉至边缘端,兆易创新等部分厂商切入 3D DRAM 市场加速端侧存储方案创新[7] - 数据中心多级电源体系从 PSU 转向 Power Shelf 模式,未来高能量密度 rack 将采用 800V HVDC 架构,功率半导体用量和价值量提升[7] - SiC/GaN 等第三代半导体在高压架构电源模块内更多应用,英诺赛科已官宣和英伟达合作[7] - 板级三次电源海外以 MPS/英飞凌等大厂和 NV 合作为主,国内杰华特、晶丰明源、芯朋微等已推出多相控制器和 DrMOS 等产品[7] 代工与设备材料 - 国内代工龙头持续受益自主可控,中芯国际先进制程产线受益于国内算力芯片依赖,华虹半导体新产能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并筹划收购上海华力微资产[7] - 下游扩产预期好转,半导体设备厂商签单增长向好,中微、拓荆、盛美等收入增长符合预期,25Q2 利润端拓荆、长川等扣非利润环比明显边际复苏[7] - 半导体材料伴随 FAB 稼动率提升持续复苏,掩膜板厂商随产能增长及节点升级业绩向好,靶材及 CMP 有序推进,湿化学品及电子气体价格边际改善,先进封装材料持续验证导入[7] 封测技术认可 - 国内封测公司技术实力属半导体各环节中国产能力靠前板块,部分封测大厂具备 CoWoS 封装能力[8] - 摩尔线程和沐曦招股书表示联合国内封测厂完成 Chiplet 与 2.5D 封装量产和测试[8] - 长电科技和甬矽电子公告有 AI/HPC 等领域客户合作[8] - 建议持续关注通富微电、长电科技、甬矽电子、伟测科技等,同时关注盛合晶微产业链等潜在标的[8] PCB/CCL 高端配套 - 国产算力芯片设计能力全球第一梯队,但先进制程产能受海外设备限制,性能与海外头部产品仍有差距[10] - 国产算力所需 AI PCB 及高速 CCL 材料设计规格要求更高,胜宏科技和生益科技在全球算力产业链中实现细分高端市场份额快速扩张[10] - 深南电路、方正科技、生益电子、兴森科技、南亚新材等积极参与高端算力芯片载板环节产能建设[10] - 建议关注深南电路、方正科技、生益电子、南亚新材、生益科技、兴森科技、华正新材等[10] EDA 自主突破 - 美国针对中国 GAA FET 及以下先进制程 EDA 采取限制禁令[10] - 华大九天等完成数字芯片、存储、先进封装及 3DIC 等产品导入国内龙头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头部存储芯片企业,与国内主流 GPU 公司深度合作[10] - 概伦电子和广立微等利用收并购扩张业务版图,国产 EDA 份额有望持续上行[10] 投资建议与标的 - 建议核心关注方向包括算力芯片/ASIC、网络芯片和光芯片、存储/电源等算力配套芯片、代工、封测、设备、PCB/CCL、EDA/IP、材料等[10] - 具体标的覆盖海光信息、寒武纪、芯原股份、中兴通讯、盛科通信、澜起科技、江波龙、德明利、中芯国际、华虹、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深南电路、生益科技、华大九天、概伦电子等细分领域公司[10][11]
8月24日周末公告汇总 | 歌尔股份收购光学资产;芯原股份股东拟询价转让5%
选股宝· 2025-08-24 19:42
复牌与停牌 - 开普云拟收购南宁泰克70%股权 新增存储产品业务 股票复牌 [1] - 泰凌微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上海磐启微电子股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股票停牌 [1] 并购活动 - 歌尔股份计划取得上海奥来100%股权 [2] - 重庆水务以3.54亿元收购重庆水投持有的渝江水务100%股权 [2] - 诚邦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9亿元 用于嵌入式存储芯片扩产项目、SSD高端化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股权变动与回购 - 芯原股份6名股东拟询价转让5%股权 [2] - 长江电力控股股东计划增持最高80亿元股份 [3] - 招商南油拟以2.5亿至4亿元回购股份 [4] - 晶澳科技拟以2亿至4亿元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过17.36元/股 [5] 投资与经营动态 - 康缘药业金振口服液新增适应症获临床试验批准 [6] - 景旺电子拟投资50亿元对珠海金湾基地进行扩产 [7] - 汇绿生态子公司签订450万支光模块生产基地建设合同 [7] - 齐翔腾达控股子公司拟投资7000万元建设8000吨/年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 [7] - 江化微拟投资2.89亿元建设年产3.7万吨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项目 [8] 业绩表现 - 科创新源上半年净利润1760.40万元 同比增长521% [9] - 远东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44亿元 同比增长210.60% [10] - 安硕信息上半年净利润1188.32万元 同比增长182.65% [11] - 洛阳钼业上半年净利润86.71亿元 同比增长60% [12] - 同花顺上半年净利润5.02亿元 同比增长38.29% 拟10派1元 [13] - 鸿远电子上半年净利润1.84亿元 同比增长52.96% [14] - 张江高科上半年净利润3.69亿元 同比增长38.64% [16] - 中国中车上半年净利润72.46亿元 同比增长72.48% 拟10派1.1元 [16] - 兆易创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75亿元 同比增长11.31% [16] - 神工股份上半年净利润4883.79万元 同比增长926% [16] - 士兰微上半年净利润2.65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2492.4万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