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关村(000931)
icon
搜索文档
中关村论坛丨李鑫宇:打破三个界限,AI for Science为科研创新“加速度”
环球网资讯· 2025-04-02 18:42
文章核心观点 AI for Science成为当代科学潮流,在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能提升科研效率、改变范式、加速发现,还为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1][3][5] AI for Science特点与优势 - 打破学科、理论与实验、产业界和学术界的界限 [1] - 与传统人工智能差异大,可提升科学发现和科技产出能力,提升生产力 [3] - 形成“平台化”模式,打通上下游和产业链,推动各方协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3] AI for Science对科研工具的影响 - 科研工具效率显著提升,如Science Navigator能提供跨学科知识支持,效率较传统工具提升数倍 [3] - AI与海量文献数据库结合,可快速检索并凝练总结文献,优化科研流程,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3] AI for Science的发展前景 - 将赋能千行百业,为能源、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带来深刻变革 [5] - 在工业软件领域,AI技术引入可能催生效率提升数百倍的新型工具 [5] - 为科研领域补齐短板和“弯道超车”提供历史性机遇 [5]
社保中关村专项基金成绩单背后,君联资本的“新VC”实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17:4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介绍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情况及“耐心资本北京模式”探索实践,该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君联资本提出“新VC”概念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5][8] 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情况 - 2023年社保基金出资150亿元设三只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为首发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委托君联资本运营 [2] - 已向16个项目决策投资30亿元,超70%资金投向北京,近40%投资企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70%,“小巨人”企业占比约45% [1] - 累计联动投资总额超240亿元,资金放大效应超8倍 [2] - 聚焦前沿、原创和自主创新技术,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培育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3] - 坚持“政府规划引导 - 企业创新主导 - 专业机构运营”协同机制,保障基金高效运行 [3] 耐心资本北京模式 - 北京率先构建耐心资本生态体系,形成供给网络,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动力 [5] - 模式总结为三点:聚焦前沿、创新和自主创新;坚持协同联动,构建一体化创新生态;支持产业链龙头攻关技术、引领发展,推动配套企业辐射全国、链接全球 [5] - 创新探索与北京独特优势结合,带来过去一年半的有效实践 [5] - 基金有保值增值、支持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等使命,主要支持北京地区科创企业,投资项目需有自主可控技术和全球领先竞争力,社保全额出资,期限超10年 [5] - 与君联盲池基金、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市区级子基金协同合作,形成社保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协同合作 [6] 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情况 - 2023 - 2024年北京市设总规模1000亿元的八只市级政府投资基金,采取Co - GP管理模式,与市场化专业化投资机构合作 [6] -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等首都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进阶,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6] - “8 + 1”基金整体规模超千亿元,截至2024年底实际出资超百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百亿元,超长周期匹配科创需求 [7] 君联资本“新VC”实践 - “耐心资本北京模式”反映创投行业结构性跃迁,君联资本提出“新VC”概念 [8] - 新VC核心能力结构包括:深度理解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定位;锁定技术深水区,聚焦前沿创新,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深入产业,链接行业生态,实现多层次协同合作;投资和赋能促进科创企业引领和辐射作用 [8] - 君联资本联合发起“耐心资本 +”服务伙伴计划,推动形成以基金投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9]
山西数智转型成果闪耀中关村论坛 京晋协同共筑新质生产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4-02 17:40
文章核心观点 山西借助2025中关村论坛展示转型成果,吸引优质资源,推动区域合作与产业升级,体现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积极作为,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8] 论坛概况 - 2025中关村论坛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开幕,由科技部等多部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国际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五大板块,举办多种活动,年会期外还有常态化系列活动 [1][10] 山西参与情况 - 山西省投资促进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园区及企业代表深度参与论坛,主办“山西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演讲,参与多个年会活动 [1][3] - “山西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由山西省商务厅等联合主办,山西省科技厅等支持,多名专家分享见解,企业代表探讨数字产业发展路径 [3] 区域合作 - 中关村智酷公司参与山西智创城与晋创谷平台建设运营,构建“产学研金”融合创新服务体系,双方将聚焦前沿领域深化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5][6] 成果与意义 - 山西转型实践与开放姿态获赞誉,论坛吸引科创企业关注,为引入高端资源、汲取全球智慧创造条件,展示转型新成就 [8] - 山西深度参与体现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积极作为,将推动科创企业和人才进入,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中 关 村(000931) - 关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中选第十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公告
2025-04-02 17:30
集采信息 - 公司北京华素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中选十批集采[1] - 规格1ml:1mg,10支/盒,价格0.99元/支[1][2] - 供应内蒙古等五省,备供京津等五省[2] - 采购周期至2027年12月31日[3] 影响情况 - 集采对公司业绩和发展有积极影响[3] - 业绩影响程度及药品销售有不确定性[4]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洋科学与发展平行论坛上专家学者热议——以科技创新驱动蓝色未来
科技日报· 2025-04-02 17:20
文章核心观点 海洋科学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洋科学与发展平行论坛上中外科学家呼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国在海洋科学研究、深渊探索、深海开发与生态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成果并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1][3][16] 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成果 - 我国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和装备研发,研制出“奋斗者”号等装备,提升深远海研究和探测能力,拓展研究新领域 [3] - 我国实施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新一轮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中国学者走上国际舞台 [3] 深渊探索进展 - 我国先后研发出三代载人潜水器,2022年启动“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截至2024年底完成8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载人深潜科考 [5][7] - 科研人员将实验室“搬到”海底,实现深渊深海原位分析和同位素示踪试验,还给载人潜水器安装智能大脑 [7] - 我国研制出能长期驻留在深海深渊海底的原位实验室,可自主实验和智能调节 [8] 深海开发与生态保护 - 深海面临自然和人类双重挑战,开发资源可能带来环境问题,中国研发多款深海采矿技术装备 [11] - 中国将环境保护视为核心责任,探索深海开发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路径,如实现二氧化碳深海封存 [12] - 科研人员借助深海采矿系统输送二氧化碳,还从绿色藻类提取成分制约羽状流对海底生态的威胁 [13] 国际合作情况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多国科研支持机构合作,推动相关计划,在多领域取得进展 [16] - 我国发起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面向全球开放,提升对深海典型生境的观测等能力 [16] - 中国-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载人深潜联合科考有8个国家参与,未来需扩大合作破解深渊之谜 [17]
标准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两项标准化创新成果在2025中关村论坛发布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02 14:58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9日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市场监管总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发布国家标准公开阶段性成果、在京全国标委会与北京市重点产业企业对接成果两项突破性成果,展示标准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成效,论坛还围绕标准推动新兴技术发展展开交流探讨 [1]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公开阶段性成果 - 3万余项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免费下载,满足社会各界对标准获取和实施的需求 [1] - 标准公开平台功能升级完善,提高查询下载国家标准的便捷性 [1] - 增加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地址链接,推进统一平台公开国家标准工作 [1] - 推动地方标准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实现可在线阅读和实时下载 [1]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接交流活动情况 - 全国标委会承担单位666个设在北京,占比50%,累计制定国家标准27246项,占比60%,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2] - 2023年以来中关村论坛连续3年举办标准化主题论坛,2024年起每半年组织综合对接活动、每季度举办若干次专场对接活动,目前共举办16场,还有不定期专题对接活动 [2] 对接交流活动成果 标准创制 - 2024年以来围绕量子信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形成18项国际标准提案 [2] - 在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领域提出135个立项建议,成功立项国家标准76个、完成发布40项 [2] - 构建人工智能、氢能2个产业标准体系 [2] 标准化组织培育 - 新增156位北京市重点企业代表成为全国标委会委员 [2] - 成功筹建北京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 机制建设 - 形成“一个指引、两个清单”工作模式,185家重点企业与45家全国标委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3] - 激发出25项重点产业关键标准需求清单,打造34项人工智能标准化应用场景 [3] - 5家全国标委会联合发布“标准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倡议书” [3] -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委会与6家企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3] 论坛交流情况 主旨演讲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秘书长吉尔·托内围绕国际标准推动新兴技术协同发展作远程视频主旨演讲 [3] 嘉宾分享 - 中国工程院院士、IEC第36届主席舒印彪等分别分享标准推动新兴技术成果价值跃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价值和实践路径 [3] 高峰探讨 -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等共同探讨推动标准成为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的倍增引擎 [4]
2025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平行论坛: AI加速化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化工报· 2025-04-02 10:57
文章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全链条应用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传统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华为和科研团队展示相关实践与成果助力化工行业发展 [1]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能源各领域融合创新,在新能源消纳、能源生产、智慧用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能源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1]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能源结构创新链条关键点,推动传统高碳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1] 企业实践成果 - 华为融合数字化与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加速行业低碳转型 [2] - 华为智慧化工园区解决方案在东营港化工园区、天津石化等企业应用,助力企业和园区安全、绿色、高效发展 [2] - 华为基于人工智能及ICT技术在化工企业部分场景开发智能化方案,实现降本增效和提升本质安全 [2] - 未来华为将联合伙伴通过AI技术在新材料和催化剂研发、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创新,加速智慧化工大模型孵化 [2] 科研团队成果 - 刘中民团队提出开发数据和科学理论双轮驱动的化工大模型,构建技术研发智能体,建立“从实验室 - 虚拟工厂 - 实体工厂”的化工研发范式,破解逐级放大难题 [3] - 刘中民团队开发用于现有工厂工艺优化、产业规划的智能体,形成智能化工应用生态,支撑化工产业高端、安全、绿色转型 [3] - 智能化工大模型2.0构建四大智能平台,初步构建基于大模型的化工研发新范式,为化工新技术研发带来新思路与方法 [3] - 已有40余家化工企业、设计院、高校试用化工大模型 [3]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医疗产业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
搜狐财经· 2025-04-02 09:51
文章核心观点 “新质生产力”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涵盖全链条创新,人工智能重塑医疗健康生态,产业端积极布局,资本市场看好其投资机会 [1][2][13] 人工智能重塑医疗卫生健康生态 - 医疗行业通过科技创新等将新质生产要素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目标是提升患者治愈率和诊疗便利性,重塑医疗健康生态 [2] - 垂类大模型是医疗新质生产力代表,能深度思考,促进产业发展,如缩短新药研制时间,催化新产业 [2] - 机器人手术取得重大突破,引入中医接骨理念,实现手术微创化与精准化飞跃 [3] - 国内AI医疗影像落地应用有领先优势,正从三甲医院向基层延伸,构建闭环服务体系 [3] - 制药领域寄望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融合可推动业务发展,提升创新和竞争力 [3] - 北京有潜力打造成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需盘活数据,推动价值转换 [3] 医疗产业端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 - 中关村常设展以“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为主题,医疗企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4]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展出,已完成3例人体试验,有望让失语者开口说话 [4][8] - 诺诚健华展示创新管线,认为新质生产力和全球科技合作为创新药企带来发展机遇 [8] - 艾柯医疗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有多项技术创新,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治愈率和安全性,已下沉到基层医院 [9][12] 资本市场看好医疗新质生产力 - 投资人关注医疗新质生产力,AI在生命科技多方面蕴藏投资机会 [13] - 国内创新药企和医学影像公司在全球表现出色,代表中国新质生产力影响力 [13] -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未来技术浪潮前景好,基因编辑等是投资重点关注方向 [16] - 需关注医疗企业商业化能力,理性判断新技术与业务结合的商业价值 [16]
科创引领涌新潮——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看中国经济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4-02 06:1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现中国科技创新活力与经济发展前景,改革激发创新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开放合作增强中国市场吸引力,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1][2][3] 活力迸发:改革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 -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年会上发布多项成果,依托新型研发机构优势形成创新联合体 [2] - 诺诚健华公司研发的新型口服高选择性BCL - 2抑制剂入选榜单,政策助力新药研发周期缩短 [2] - 《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助力企业数据出境业务“全程网办”,建立合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3] - 北京持续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培育20个未来产业 [3] - 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0%,成为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4] 深度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 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展上各类机器人融入经济社会生活 [5] - 北京工业大学马雪梅团队依托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该功能区已吸引企业进驻和成果入驻孵化 [6]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是技术交易盛会,发布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和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现场签约重点合作项目 [6] - 龙头企业发布需求,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对接,前沿大赛助力企业成长和获得资金支持 [6] - 中关村发展集团服务企业、对接科研力量、提供投融资额,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上线超1万件科技成果 [7] - 中国培育众多孵化机构、示范机构和区域中心,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动能 [7] 开放合作:中国市场不断增强的“磁吸力” - 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额615.4亿元,发布招商项目215个,招商总额954.5亿元 [8][9][10] -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征集多国项目,成为全球前沿科技项目孵化沃土 [11]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一批开源项目,长安链无保留开放源代码 [12] - 北京科技实力雄厚,中关村外贸规模突破万亿元,怀柔科学中心设施向全球开放 [12] - 中国与多国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协定,加入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12] - 外资企业持续“加仓”中国,如阿斯利康、宝马、苹果等 [13]
艾柯医疗携前沿技术参展2025中关村论坛 以创新突破推动神经介入领域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4-01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艾柯医疗携神经介入领域全线产品亮相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其产品获专家关注与认可,公司创新研发能力和临床应用效果获业界肯定,未来将继续在脑血管疾病研究方向努力 [1][3][6] 中关村论坛年会情况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3月31日闭幕,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会期5天举办百余场高端活动,千余名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参会 [1]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常设展重装亮相,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1] 艾柯医疗参会情况 - 至2025年艾柯医疗已连续两年受邀参加中关村论坛进行前沿技术交流和科创成果展示 [3] - 艾柯医疗携神经介入领域全线产品亮相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常设展,获众多专家学者关注与认可 [1] 艾柯医疗产品情况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 自主研发,广泛应用于椎动脉中小型动脉瘤治疗,是获批适应症范围最大的同类产品 [3] - 使用钴铬合金材质,搭载机械球囊输送系统和MIROR表面改性等世界首创新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3] - 降低临床医生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手术安全性,使颅内动脉瘤治疗进入“自动档”时代 [3] - 已在多家医院开台使用,得到临床医生高度认可 [3] - 术后12个月动脉瘤成功闭塞率为91.4%,术后12个月支架内狭窄率仅为0.8%,大幅优于同类产品 [3] - 降低手术难度,逐步下沉到偏远山区和县级医院,让更多年轻医生可使用 [3] Lattice NEXT“无延长头端导丝”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 2025年全新迭代产品,基于行业突破性创新设计 [4] - 扩大适用范围至成人患者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未破裂的囊状或梭状的宽颈动脉瘤治疗,进一步深耕神经介入领域 [4] - 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4] 艾柯医疗整体情况 - 8项产品获NMPA批准,申请专利132项,其中73项已获得授权 [6] -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被国家药监局评定为“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获批 [6] - 2023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6] - 作为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代表,为全球脑血管病患者及医生提供神经介入全套创新解决方案,实现医疗器械国产化的“真创真用”,填补脑血管疾病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6] - 未来将继续在脑血管疾病研究与发展方向努力,展示科技创新能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