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002050)
搜索文档
家电零部件板块10月17日跌0.77%,海达尔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2447.99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7 16:31
板块整体表现 - 2023年10月17日,家电零部件板块整体下跌0.77%,表现弱于上证指数(下跌1.95%)和深证成指(下跌3.04%)[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东贝集团以10.00%的涨幅领涨,海达尔以5.18%的跌幅领跌[1][2] 领涨个股表现 - 东贝集团收盘价为8.14元,涨幅为10.00%,成交量78.76万手,成交额达到6.29亿元[1] - 三花智控收盘价为43.32元,微涨0.93%,但成交活跃,成交量236.79万手,成交额高达103.07亿元[1] 领跌个股表现 - 海达尔领跌板块,收盘价为54.19元,跌幅达5.18%,成交量为4444.88手,成交额为2466.13万元[2] - 宏昌科技和海立股份跌幅并列第二,均为4.74%,海立股份成交额较高,达8.18亿元[2] 板块资金流向 - 当日家电零部件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和游资净流入,主力资金净流入2447.9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12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36亿元[2] - 三花智控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76亿元,主力净占比1.71%,同时游资净流入1.58亿元[3] - 东贝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入1.49亿元,主力净占比高达23.68%,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8183.81万元和6712.21万元[3]
A股午评:创业板指跌2.37%,农业银行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2:17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早盘震荡下挫,深成指跌1.99%,创业板指跌2.37%,沪指跌1% [1]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为1.18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26亿元 [3] 领涨板块与个股 - 港口航运板块延续强势,海通发展实现2连板 [1] - 防御类板块如煤炭、燃气股集体走强,大有能源6天5板,国新能源盘中4天3板 [1] - 银行板块震荡拉升,农业银行盘中涨超2%创历史新高 [1] 领跌板块与个股 - 数据中心电源概念重挫,伊戈尔、中恒电气跌停 [2] - 多只权重股走弱,包括阳光电源、中兴通讯、立讯精密大跌 [2] 个股成交额排名 - 阳光电源成交额超116亿元居首,股价下跌8.00%至149.96元 [4][5] - 中兴通讯成交额111.20亿元,股价下跌8.55%至49.41元 [5] - 中际旭创成交额74.40亿元,股价下跌0.98%至363.39元 [5] - 三花智控成交额66.02亿元,股价逆势上涨2.07%至43.81元 [5] - 宁德时代成交额63.06亿元,股价下跌1.38%至363.43元 [5]
融资资金再加仓阳光电源超33亿元丨资金流向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1:16
证券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上涨0.1%收于3916.23点 [1] - 深证成指下跌0.25%收于13086.41点 [1] - 创业板指上涨0.38%收于3037.44点 [1] 融资融券情况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24496.3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7.85亿元 [2] - 沪市两融余额12496.03亿元增加15.62亿元深市两融余额12000.31亿元增加62.24亿元 [2] - 融资买入额排名前三的个股为阳光电源(33.44亿元)中兴通讯(32.15亿元)中际旭创(22.59亿元) [2][3] 基金发行情况 - 昨日新发行12只基金包括财通品质甄选混合C中欧价值领航混合等产品 [4][5] 龙虎榜交易 - 龙虎榜营业部净买入额排名第一为常山北明净买入52087.31万元 [6][7] - 香农芯创龙虎榜净买入48298.52万元位列第二 [6][7]
机器人概念震荡回升 东贝集团涨停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43
机器人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机器人概念板块在盘中出现震荡回升的态势 [1] - 东贝集团股价涨停 [1] - 睿能科技此前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2连板) [1] - 上纬新材和横河精密股价涨幅均超过10% [1] - 三联锻造、美力科技、三花智控、卧龙电驱等公司股价跟随上涨 [1]
15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0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7 09:52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10月16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15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首,当日净买入25.56亿元 [1] - 电力设备、有色金属、汽车、化工、非银金融、计算机等行业亦获融资净买入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当日有1924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 [1] - 净买入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个股有101只 [1] - 其中10只个股融资净买入额超2亿元 [1] 重点融资净买入个股 - 立讯精密融资净买入额居首,净买入8.08亿元 [1] -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个股包括长安汽车、三花智控、香农芯创、亿纬锂能、安泰科技、寒武纪等 [1]
50亿订单为假,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为真量产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10-17 00:08
特斯拉Optimus市场动态 - 10月份机器人板块出现异常波动,特斯拉Optimus成为绝对主角,T链公司经历"过山车"式行情[2] - 10月15日出现关于三花智控的"假"利好小作文,称其获得特斯拉价值6.85亿美元(约50亿元)的Optimus线性执行器采购订单[2] - 该利好小作文实际为9月份旧闻的"出口转内销",最终被三花智控官方公告否认[3][5] - 不同于此前The Information发布的利空小作文,本次利好小作文仅来自X平台用户,缺乏公信力[7] 市场反应与影响 - 10月15日午后三花智控涨停,带动整个机器人板块和大盘上行,T链公司普遍上涨,出现多个涨停股[9] - 此次上涨间接证实T链新剑CD拿到了特斯拉灵巧手总成订单,量级在1000台或以上,且为包含丝杠、传感器、电机的总成订单[10] - 板块上涨证明三花智控的T链核心地位,以及其获得特斯拉大额采购订单的能力[10] 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 - 已梳理近70家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上市公司,包括T1、T2、准T链及潜在T链公司[9] - 核心执行器与关节总成供应商包括:拓普集团(线性执行器总成主力供应商)、三花智控(旋转关节总成核心供应商)[9] - 其他重要总成供应商包括:新泉股份(新增机器人关节总成)、均胜电子(已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等多部件)[9] - 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包括:绿的谐波(微型谐波减速器供应商)、双环传动(RK2潜在核心供应商)[9] 四季度行业催化因素 - 特斯拉Optimus四季度催化事件密集:审厂、Optimus Gen3终稿、10月业绩交流会、11月股东大会等[10] - 审厂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多家近期审厂标的传来利好信息[11] - 其他企业也有重要进展:小米人形机器人利好消息发酵、小鹏人形机器人将发新品、优必选获大额订单[11] -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本季度均有重大利好消息,已梳理30+家宇树链和40+家智元链公司[11] 智元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 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涉及代工、代销和二次开发[12] - 均胜电子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突破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等软硬件核心技术[12] - 富临精工为智元提供电关节模组,并与多家公司合资实施人形机器人项目[12] - 蓝思科技已为智元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整机,并提供关节模组、DCU控制器等核心组件[12]
三花智控澄清虚假订单传闻,监管层需严查小作文来源
北京商报· 2025-10-16 22:27
事件概述 - 10月15日,三花智控A股和H股因一则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刺激而集体大涨,公司在深夜发布公告澄清此为谣言,导致10月16日公司A、H股价双双下跌 [1] - 逾百亿资金受此虚假消息影响,导致股价出现异动 [1] 虚假信息的危害 - 从投资者角度看,虚假信息误导投资决策,使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处于劣势,可能面临巨大投资损失,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1] - 从市场层面看,虚假信息破坏市场稳定性和公信力,干扰正常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长期将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和资金流出,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1] 监管与追责 - 公司的澄清仅是第一步,监管层应追查小作文出处,对造谣者和传谣者进行严厉惩处,以起到震慑作用 [2] - 传谣者未核实信息真实性便盲目转发扩散,扩大了虚假信息影响范围,同样是市场秩序破坏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2]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证监会的指导意见,对于编传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受害人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市场生态建设 - 监管层应加强监管力度,利用技术手段追踪分析信息传播路径,及时处理虚假信息 [2] - 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可通过向上市公司致电求证不确定的传言 [2] - 各方需共同努力,形成监管有力、投资者理性的市场环境,使资本市场在真实透明的信息中健康发展 [3]
北京商报侃股:严查三花智控虚假小作文来源
北京商报· 2025-10-16 21:34
事件概述 - 10月15日,三花智控A股和H股因市场传言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而集体大涨,公司在深夜发布公告澄清此为谣言,导致10月16日公司A、H股价双双下跌 [2] - 此次事件导致逾百亿资金受虚假消息影响,造成股价异常波动,凸显了市场“小作文”的危害性 [2] 对投资者的影响 - 虚假信息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许多投资者依据不实信息进行买卖操作,可能面临巨大的投资损失 [2] - 基于虚假信息的投资行为使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劣势,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 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盲目跟风,并可通过向上市公司致电等方式对不确定性传言进行求证 [4]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虚假“小作文”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公信力,资本市场高度依赖信息传导,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 [2] - 虚假信息的传播引发股价异常波动,干扰了市场的正常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 长期来看,此类事件会削弱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导致资金流出,最终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 监管与法律应对 - 公司的澄清仅是第一步,监管层需追查“小作文”出处,对造谣者和传谣者进行严厉惩处,以起到震慑作用 [3] - 传谣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未核实真实性便盲目转发扩散,扩大了虚假信息的影响范围,同样是市场秩序的破坏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3] - 监管层应加强监管力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追踪和分析信息传播路径,及时处理虚假信息 [3]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监会的指导意见,对于通过编传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受害人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4] 市场生态建设 - 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生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监管有力、投资者理性的良好市场环境 [4] - 目标是让虚假“小作文”失去生存土壤,使资本市场在真实、透明的信息环境中更健康发展 [4]
侃股:严查三花智控虚假小作文来源
北京商报· 2025-10-16 21:33
事件概述 - 10月15日盘中,三花智控A股和H股因一则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而集体大涨,公司在深夜发布公告澄清该消息为谣言,导致10月16日公司A、H股价双双下跌 [1] - 该虚假消息导致逾百亿资金受影响,引发股价异常波动,凸显了“小作文”的危害性 [1] 对投资者的影响 - 虚假信息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许多投资者依据不实信息进行买卖操作,可能面临巨大投资损失 [1] - 基于虚假信息的投资行为使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劣势,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 - 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对于不确定的传言可通过向上市公司致电求证 [2] 对市场的影响 - 虚假“小作文”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公信力,资本市场高度依赖信息传导,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 [1] - 虚假信息的传播引发股价异常波动,干扰了市场的正常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1] - 长期而言,虚假信息会削弱投资者信心,导致资金流出,最终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 监管与法律应对 - 监管层应追查“小作文”的出处,对造谣者和传谣者进行严厉惩处,以起到震慑作用 [2] - 监管层应加强监管力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追踪和分析信息传播路径,及时处理虚假信息 [2]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监会的指导意见,对于编传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受害人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市场生态建设 - 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生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监管有力、投资者理性的良好市场环境 [3] - 严查虚假信息源头,让造谣者付出代价,是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2] - 目标是让资本市场在真实、透明的信息环境中更健康地发展 [3]
如何客观看待三花智控的“辟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1:16
股价波动与市场传闻 - 三花智控于10月16日收盘回吐前一日部分涨幅,A股下跌2.85%,H股下跌6.13% [1][2] - 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否认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并表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2] - 此前在10月15日,受“特斯拉50亿订单”传言影响,公司A股和H股均上涨超过10% [6] 传闻内容与市场解读 - “特斯拉50亿订单”的传言最早于10月10日前后在海外社交媒体流传,并于10月15日下午在市场中发酵 [6] - 尽管公司辟谣,但部分市场人士维持乐观预期,认为公司未否认与“T公司”的合作顺利,市场信息显示三花智控将配套“T公司”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等部件 [6] - 市场讨论指出,三花智控隔日大涨可能与牛散章建平常用席位净买入6.81亿公司A股有关 [13][14] 行业合作模式与保密协议 - 特斯拉等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合作通常以“定点”形式确认,即授权供应商为特定项目提供零部件,而非直接下达金额明确的“订单” [12] - “定点”不等同于“订单”,主机厂会提供产能指引和产品全生命周期销量预期,供应商披露时常用“全生命周期定点金额”呈现合作金额 [12][13] - 特斯拉会与一级供应商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条款包括禁止供应商向外界透露客户关系,违反协议将面临处罚 [7][8][9] 公司回应策略分析 - 公司发布辟谣公告被视为一种风险控制手段,旨在避免违反与客户签订的保密协议 [7][10] - 行业内与特斯拉建立牢固客户关系的公司,反而不倾向于向公开市场透露任何客情信息 [9] - 产业链同行交流和金融机构闭门调研会使供应商身份成为“公开的秘密”,三花智控是典型案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