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002142)

搜索文档
A股上市城商行一季报出炉: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利润均下降
观察者网· 2025-05-03 15:24
营收表现 - 2025年一季度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14家营收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2.96%,较上年同期5.61%下降2.65个百分点[1][3] - 青岛银行营收增速领跑达9.69%,西安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紧随其后,增速分别为8.14%、6.53%、6.21%[3]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负增长,同比分别为-3.18%、-16.91%、-18.42%[4] - 江苏银行营收规模最大达223.04亿元,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营收超100亿元,厦门银行营收最低仅12.14亿元[4][5] 净利润表现 - 14家城商行归母净利润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5.49%,较上年同期7.05%下降1.56个百分点[1][6]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7.3%居首,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增速超15%[7]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净利润负增长,同比分别为-2.44%、-6.82%、-14.21%[7] - 江苏银行净利润规模最大达97.8亿元,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超70亿元,西安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低于10亿元[7][8] 资产规模 - 2025年3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53%,较上年同期增速上升1.88个百分点[2][8] - 8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北京银行(44694.22亿元)、江苏银行(44596.21亿元)超4万亿元,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超3万亿元[9][10] - 江苏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最快达12.84%,上海银行增速最低仅1.37%[10] 资产质量 - 7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成都银行最低为0.66%,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均为0.76%[11][12] - 兰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达1.81%,郑州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为1.79%、1.66%[12]
宁波银行:开门红存贷两旺,资产质量韧性凸显-20250502
华安证券· 2025-05-02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利息业务延续高增,支撑营收、利润稳健增长,中收业务全年净收入增速有望回正,其他非息收入有望回升 [4] - 开门红存贷两旺,对公业务侧重加大,经营优势不断巩固 [5] - 净息差环比下降,年初投放呈现“以量补价”特征,未来负债久期管理和重定价对息差托举作用有望显现 [6] - 资产质量整体稳健,风险前瞻指标改善,拨备回补仍有较充足空间 [8] - 宁波银行竞争优势显著,治理机制好,金融服务能力稀缺,资产质量优异,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66,631|71,878|80,154|91,000| |收入同比|8.19%|7.87%|11.51%|13.5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7,127|28,378|30,810|34,346| |净利润同比|6.23%|4.61%|8.57%|11.48%| |ROAA|0.93%|0.85%|0.81%|0.79%| |ROAE|14.10%|13.09%|12.98%|13.09%| |每股收益(元)|4.11|4.30|4.67|5.20| |P/E|5.82|5.56|5.12|4.60| |P/B|0.76|0.70|0.63|0.57| [11]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贷款总额(百万元)|1380363|1626482|1915995|2237883| |贷款减值准备(百万元)|43870|41244|44936|49936| |债券投资(百万元)|1374239|1580375|1817431|2090046| |存放央行(百万元)|147305|168108|193004|196841| |同业资产(百万元)|101144|109744|121914|133181| |资产总额(百万元)|3125232|3525166|4039196|4605596| |吸收存款(百万元)|1869624|2191760|2590661|3051798| |同业负债(百万元)|527660|542762|579140|614048| |发行债券(百万元)|433397|489000|543842|587632| |负债总额(百万元)|2890972|3283813|3773933|4313769| |股东权益(百万元)|234260|241353|265263|291827| |净利息收入(百万元)|47,993|53,597|61,097|71,064| |净手续费收入(百万元)|4,655|4,631|4,985|5,461| |其他非息收入(百万元)|13,983|13,650|14,073|14,475| |营业收入(百万元)|66,631|71,878|80,154|91,000|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663)|(780)|(821)|(876)| |业务及管理费(百万元)|(23,670)|(25,229)|(27,653)|(31,031)| |营业外净收入(百万元)|(262)| - | - | - | |拨备前利润(百万元)|41,965|45,862|51,672|59,084| |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10,679)|(13,048)|(16,493)|(20,023)| |税前利润(百万元)|31,286|32,814|35,179|39,061| |税后利润(百万元)|27,221|28,449|30,887|34,432| |归属母行净利润(百万元)|27,127|28,378|30,810|34,346| [12] 盈利及杜邦分析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税前利润|1.07%|0.99%|0.93%|0.90%| |税收|0.14%|0.13%|0.11%|0.11%| |净利息收入(占比)|1.64%|1.61%|1.62%|1.64%| |净非利息收入(占比)|0.62%|0.55%|0.50%|0.46%| |净利息收入(增长率)|17.32%|11.68%|13.99%|16.31%| |营业收入(占比)|2.28%|2.16%|2.12%|2.11%| |净手续费收入(增长率)|(19.28%)|(0.51%)|7.63%|9.56%| |营业支出(占比)|0.83%|0.78%|0.75%|0.74%| |营业收入(增长率)|8.19%|7.87%|11.51%|13.53%| |拨备前利润(占比)|1.44%|1.38%|1.37%|1.37%| |拨备前利润(增长率)|13.92%|9.29%|12.67%|14.35%| |资产减值损失(占比)|0.37%|0.39%|0.44%|0.46%| |归属母行净利润(增长率)|6.23%|4.61%|8.57%|11.48%| [13][14] 资本状况与每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4%|9.30%|9.48%|9.63%| |一级资本充足率|11.03%|9.92%|10.05%|10.16%| |资本充足率|15.32%|13.79%|13.90%|14.10%| |风险加权系数|66.85%|67.92%|64.38%|61.56%| |生息资产增长|11.52%|16.04%|16.17%|15.06%| |贷款增长|10.19%|17.83%|17.80%|16.80%| |存款增长|17.69%|17.23%|18.20%|17.80%| |净手续费收入/营收|6.99%|6.44%|6.22%|6.00%| |成本收入比|35.52%|35.10%|34.50%|34.10%| |实际所得税税率|12.99%|13.30%|12.20%|11.85%| |PE|5.82|5.56|5.12|4.60| |PB|0.76|0.70|0.63|0.57| |EPS|4.11|4.30|4.67|5.20| |BVPS|31.55|34.13|37.73|41.74| |每股拨备前利润|6.35|6.94|7.82|8.95| [15]
机构持仓大曝光!社保、QFII、公募持股50强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5-01 20:44
社保基金持股动向 - 社保基金一季度现身59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总持股量109.13亿股(同比下降11.26%),总持股市值1739.45亿元(同比下降6.43%)[3] - 持仓行业集中度: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板块持股市值均超130亿元,医药生物板块覆盖公司数量最多(61家),有色金属单家公司平均持股市值最高[3] - 前50大持仓公司合计持股市值665.79亿元,占总持仓38.28%,三一重工以33.52亿元居首,传音控股(28.91亿元)、云铝股份(25.13亿元)分列二三位[3][6][7] - 调仓动作:新进146股(如宝钢股份11.4亿元)、增持151股(金地集团3968.25万股)、减持172股(中国铝业超5000万股),有色金属板块遭集中减持[4] QFII持股特征 - QFII一季度持仓692家上市公司(同比降3.76%),总市值1172.13亿元(同比升11.5%),前50大持仓市值占比达81.02%,显示高度集中[8] - 银行板块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持股市值584.57亿元(占总量49.9%),宁波银行(321.7亿元)、南京银行(192.64亿元)持仓超百亿元[8][10][11] - 操作动态:新进367股(岩山科技3999.07万股)、增持142股(中国西电5112.42万股),电子板块以127.41亿元持股市值成为第二大配置方向[8][9] 公募基金持仓格局 - 宁德时代(1468.23亿元)和贵州茅台(1415.39亿元)稳居基金持仓前二,招商银行(687.28亿元)、美的集团(634.54亿元)等7家公司持股市值超500亿元[13][16][17] - 行业分布显示科技与消费双主线:中芯国际(417.4亿元)、寒武纪(386.93亿元)等科技龙头与五粮液(448.78亿元)、山西汾酒(325.96亿元)等消费股并重[17] - 基金经理观点:经济韧性增强背景下,工业利润回升预期强化,市场或从"科技牛"向多点开花演变[14]
银行行业今日净流出资金20.11亿元,工商银行等6股净流出资金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20:11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4月30日下跌0 23% [2] - 申万行业中有21个上涨 涨幅居前为计算机(2 33%) 汽车(1 59%) [2] - 跌幅居前为银行(-2 09%) 钢铁(-1 35%) 银行行业位居跌幅榜首位 [2] 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14 31亿元 [2] - 13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24 28亿元居首 汽车行业净流入22 31亿元次之 [2] - 1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银行行业净流出20 11亿元最多 有色金属(-14 50亿元) 基础化工 公用事业 非银金融等紧随其后 [2] 银行行业表现 - 银行行业整体下跌2 09% 主力资金净流出20 11亿元 [3] - 行业42只个股中4只上涨 37只下跌 [3] - 14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其中6只超千万元 宁波银行(5264 03万元) 华夏银行(5247 09万元) 杭州银行(2797 86万元)居前三 [3] - 6只个股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工商银行(-5 58亿元) 农业银行(-3 41亿元) 建设银行(-2 35亿元)位列前三 [3] 银行个股数据 - 工商银行(-3 58%) 农业银行(-3 04%) 建设银行(-3 21%)跌幅显著 主力资金分别流出5 58亿元 3 41亿元 2 35亿元 [3][4] - 华夏银行(-8 55%)跌幅最大但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247 09万元 [4] - 宁波银行(-1 44%)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264 03万元 为行业最高 [4] - 部分城商行表现分化 杭州银行(-0 74%)获2797 86万元净流入 而苏州银行(-2 43%) 厦门银行(-2 70%)等净流出超4000万元 [4]
长三角城商行座次重排:宁波银行首次超过上海银行 三大业务板块动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7:38
资产规模与营收表现 - 截至一季度末,江苏银行以4.46万亿元总资产位居四家城商行之首,宁波银行以3.40万亿元首次超过上海银行的3.27万亿元,南京银行最低为2.77万亿元 [1] - 2024年全年营收排名:江苏银行808.15亿元、宁波银行666.31亿元、上海银行529.86亿元、南京银行502.73亿元,南京银行以11.32%增速领跑 [1] - 一季度营收座次重排:江苏银行223.04亿元(+6.21%)、宁波银行184.95亿元(+5.63%)、南京银行141.90亿元(+6.53%)超越上海银行的135.97亿元(+3.85%) [2] 盈利能力与净利润 - 2024年江苏银行净利润333.06亿元(+10.97%)为唯一超300亿元的城商行,宁波银行272.21亿元(+6.29%)、上海银行235.60亿元(+4.38%)、南京银行203.65亿元(+9.31%) [2] - 一季度江苏银行单季净利润突破100亿元达100.92亿元,宁波银行74.56亿元、南京银行62.92亿元、上海银行61.39亿元 [2] 业务结构动态调整 - 利息净收入分化明显:宁波银行2024年增速17.32%最快,江苏银行6.29%,南京银行从2023年-5.63%改善至+4.62%,上海银行仍下降7.62% [3] - 中收表现:江苏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3.29%唯一正增长,宁波银行(-19%)、上海银行(-19%)、南京银行(-28.55%)降幅收窄 [4] - 投资收益: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2024年增速分别从49.71%/10.94%回落至15.46%/-3.68%,上海银行(+63.91%)和南京银行(+26.99%)仍增长 [5][6] 息差与负债管理 - 一季度净息差:江苏银行1.82%(降4bp)、宁波银行1.80%(降6bp)、南京银行1.43%(降51bp)、上海银行1.16%(降1bp) [8] - 负债成本压力:江苏银行企业定期存款增速34.91%、储蓄定期存款+17.28%反映存款定期化趋势,南京银行强调负债成本控制对改善息差效果更明显 [9] 信贷投放策略 - 对公贷款:江苏银行(+28.59%)和宁波银行(+24.13%)加速投放,余额分别达1.32万亿元和8197.22亿元,上海银行仅增3.17% [9] - 零售信贷:南京银行增幅扩大,江苏银行一季度个贷新增超百亿元,宁波银行贷款平均收益率4.84%为四行最高 [10]
关注的一些银行24年年报数据整理
雪球· 2025-04-30 16:44
整体业绩概览 - 国有行和股份行业绩相对乏力,净利润微增,营收普遍下滑:工商银行营收同比-2.52%,建设银行营收同比-2.54%,农业银行营收同比+2.26%,中国银行营收同比+1.16% [4][5] - 城商行业绩表现抢眼:宁波银行营收同比+8.19%,净利润同比+6.23%;江苏银行营收同比+8.78%,净利润同比+10.76%;杭州银行营收同比+9.61%,净利润同比+18.07% [4][5] - 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较低,反映银行扩张意愿减弱:工商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同比+4.34%,建设银行同比-2.42%,农业银行同比+1.19% [4][6] 盈利能力对比 - 银行业整体ROE、ROA和净息差下滑,部分银行ROE已低于10% [7] - 四大行盈利能力相近,建设银行稍强;股份行中招商银行断层领先;城商行普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7] 核充率与拨备情况 - 核充率整体提升:工商银行从13.72%升至14.10%,建设银行从13.15%升至14.48%,农业银行从10.72%升至11.42% [10] - 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普遍下降: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13.97%微升至214.91%,建设银行从239.85%降至233.60%,农业银行从303.87%降至299.61% [10] - 部分银行通过释放拨备维持净利润增速 [10][11] 资产质量对比 - 不良贷款率普遍下降:工商银行从1.36%降至1.34%,建设银行从1.37%降至1.34%,农业银行从1.33%降至1.30% [12][14] - 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和重组贷款率上升,反映潜在资产质量压力:股份行和城商行关注贷款率上升明显,如招商银行从1.10%升至1.29%,兴业银行从1.55%升至1.71% [12][14] - 四大行不良认定严格,城商行资产质量更优 [15] 估值数据 - 国有行估值高于股份行和城商行:工商银行市净率0.71,建设银行0.74,农业银行0.76;招商银行1.02,兴业银行0.57,平安银行0.49 [16][18] - 股息率方面,股份行和城商行更具吸引力:兴业银行股息率5.03%,平安银行5.55%,江苏银行5.13%,成都银行5.07% [16][18] - 分红率差异显著:招商银行35.34%,工商银行31.63%,建设银行32.82%,宁波银行22.78% [16][18] 行业整体评价 - 银行业基本面虽有所下滑,但仍优于市场多数行业 [19] - 估值经过修复后趋于合理,未出现明显泡沫 [19] - 城商行因估值较低和基本面稳健更具投资吸引力 [19]
调仓风向标|交银施罗德基金郭斐:大幅加仓传统价值股,“坚信周期终将回归的力量”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11:45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郭斐在2025年一季度大幅加仓价值风格标的,重点增持银行、消费相关个股,新进两只银行股和两只工业股,减持动作较少 [2] - 郭斐对持仓组合进行大刀阔斧调整,清仓连续持有多个季度的东方雨虹、巨星科技和贵州茅台,转向银行、工业和消费类个股 [3] - 调仓效果显著,交银成长30等基金在最近一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但出现成长风格向价值风格漂移的现象 [3] 基金规模与资产配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郭斐管理规模为70.23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8.24亿元 [4] - 权益资产配置比重明显提升,交银成长30股票资产占比达80.59%,较上季度提升超11% [5] 重点行业与个股调整 - 银行股成为重仓主力,交银成长30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为银行股 [6] - 伊利股份和招商银行获翻倍级别加仓,分别增持141.65万股和92.48万股 [6] - 农业银行连续两个季度被减持,本次减持230.22万股,幅度达14% [6] - 新进潍柴动力、徐工机械两只工业股,以及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两只银行股 [6] 基金产品具体调整 - 交银经济新动力中伊利股份、上海银行获翻倍增持,招商银行增持近90%,农业银行减持13.98% [8] - 交银创新领航港股资产持仓下降至10.90%,A股资产占比大幅提升至67.44% [12] - 交银瑞卓三年持有进行"以A换H"操作,港股中国银行获167.18%大幅加仓,A股中国银行退出重仓 [13] 投资理念与后市观点 - 郭斐投资理念强调"坚信周期终将回归的力量",组合构建坚守稳健型资产和红利资产 [16] - 对后市保持谨慎,因海外库存周期见顶回落而暂时规避出海型企业,看好内需消费、金融、资本品等领域 [17]
宁波银行(002142):盈利增速稳健,存贷持续高增
平安证券· 2025-04-29 20: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波银行2025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营收韧性凸显,盈利增速稳健;息差降幅略有扩大,扩表速度抬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拨备水平略有下降;盈利能力优于同业,分红水平稳中有进,维持25 - 27年盈利预测 [7][8] 相关目录总结 主要数据 - 行业为银行,公司网址为www.nbcb.com.cn,大股东为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8.74%,总股本6604百万股,流通A股6524百万股,总市值1648亿元,流通A股市值1628亿元,每股净资产31.83元,资产负债率93.0% [1] 2025年1季报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74.2亿元,同比增长5.8%;截至1季度末,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7.6%,贷款同比增长20.4%,存款同比增长19.9% [4] 财务数据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净收入分别为726.89亿元、801.83亿元、886.61亿元,YOY分别为9.2%、10.3%、1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98亿元、31.868亿元、35.282亿元,YOY分别为6.5%、10.3%、10.7%;ROE分别为13.6%、13.9%、13.8%;EPS分别为4.38元、4.83元、5.34元;P/E分别为5.7倍、5.2倍、4.7倍;P/B分别为0.76倍、0.68倍、0.61倍 [6] 营收与盈利情况 - 2025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1.6%,非息收入同比负增5.8%,中收业务略有回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1.3% [7] 息差与规模情况 - 25年1季度末年化净息差为1.80%,较24年末下降6BP,同比下降10BP;单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24年4季度下降22BP至3.27%,单季度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24年4季度下降16BP至1.79%;1季度末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7.6%,贷款同比增长20.4%,对公贷款增量占比达85.6%,存款同比增长19.9% [7] 资产质量与拨备情况 - 25年1季度末不良率环比持平于0.76%,年化贷款不良生成率为1.09%,关注率较24年末下降3BP至1.00%;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分别环比24年末下降18.81pct/16BP至371%/2.81% [8] 资产负债表预测 - 2025 - 2027年贷款总额分别为1732.913亿元、2010.179亿元、2331.807亿元;证券投资分别为1511.663亿元、1662.829亿元、1829.112亿元等 [10] 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 2025 - 2027年贷款增长率分别为17.0%、16.0%、16.0%;生息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3.8%、13.3%、13.4%等 [11]
宁波银行(002142):存贷实现高增,不良生成放缓
浙商证券· 2025-04-29 18: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宁波银行营收利润均实现5%以上增长,存贷实现高增,不良生成放缓 [1] - 盈利增速小幅放缓,主要归因于息差拖累加剧、减值计提加大;展望2025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均有望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 [2] - 25Q1存贷两旺,贷款靠前投放为全年营收奠定较好基础 [3] - 25Q1息差环比下降8bp至1.78%,主要源于资产端收益率的降幅大于负债端成本改善幅度;展望全年,资产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但付息率改善将支撑息差同比降幅收窄 [4] - 25Q1不良生成有所放缓,得益于宁波银行较早进行高风险零售资产处置 [5] - 预计2025 - 2027年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1%/7.83%/8.69%,目标价34.19元/股,对应2025年PB 1.00倍,现价空间41%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概览 - 25Q1营收同比+5.6%,增速较24A放缓2.6pc;利润同比+5.8%,增速较24A放缓0.5pc [1] - 25Q1末不良率环比持平于0.76%,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19pc至371% [1] 盈利增速放缓 - 25Q1营收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增速较24A分别放缓2.6pc、0.5pc,主要归因于息差拖累加剧、减值计提加大 [2] - 测算25Q1息差环比下降8bp至1.78%,同比降幅较24Q4扩大12bp;25Q1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6.5%,较24A扩大7pc [2] - 展望2025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均有望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因25Q1存贷两旺奠定全年营收基础,付息成本持续改善有望缓解息差拖累 [2] 存贷实现高增 - 25Q1贷款和存款净增量分别占2024年全年贷款和存款净增量的73%、128%,贷款靠前投放为全年营收奠定较好基础 [3] 息差环比下行 - 测算25Q1宁波银行息差环比下降8bp至1.78%,源于资产端收益率降幅大于负债端成本改善幅度 [4] - 25Q1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24bp至3.62%,受贷款利率行业性下行、LPR重定价及零售贷款环比负增影响;25Q1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16bp至1.81%,得益于存款利率调降利好释放 [4] - 展望全年,资产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但付息率改善将支撑息差同比降幅收窄 [4] 不良生成放缓 - 25Q1不良率、关注率环比分别持平、-3bp至0.76%、1.00%;TTM不良生成率、TTM真实不良生成率环比分别下降9bp、20bp至1.18%、1.64% [5] - 不良生成放缓得益于宁波银行较早进行高风险零售资产处置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1%/7.83%/8.69%,对应BPS 34.19/37.93/42.00元 [6] - 截至2025年4月29日收盘,现价对应2025 - 2027年PB 0.71/0.64/0.58倍,目标价34.19元/股,对应2025年PB 1.00倍,现价空间41% [6]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6,631|69,953|74,204|80,149| |(+/-) (%)|8.19%|4.99%|6.08%|8.0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7,127|29,217|31,504|34,242| |(+/-) (%)|6.23%|7.71%|7.83%|8.69%| |每股净资产(元)|31.55|34.19|37.93|42.00| |P/B|0.77|0.71|0.64|0.58| [7] 表1:宁波银行2025年一季报业绩概览 - 利润指标:ROE(年化)14.18%,ROA(年化)0.91%,拨备前利润12,922百万元,归母净利润7,417百万元,EPS(未年化)1.12元,BVPS(未年化)31.82元 [13] - 收入拆分:营业收入18,495百万元,利息净收入12,835百万元,非利息净收入5,660百万元,手续费净收入1,417百万元,其他非息收入4,243百万元 [13] - 规模增长:总资产3,396,035百万元,生息资产余额3,015,230百万元,贷款总额1,640,169百万元,总负债3,159,910百万元,吸收存款2,182,604百万元 [13] -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12,459百万元,不良率0.76%,关注贷款16,367百万元,关注率1.00%,逾期贷款13,008百万元,逾期率0.92%,拨备覆盖率371%,拨贷比2.81% [13] - 资本情况: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2%,一级资本充足率10.44%,资本充足率14.94% [13] 表附录: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预测:2025 - 2027E存放央行、同业资产、贷款总额等资产项目及同业负债、存款余额等负债项目有相应增长 [14] - 利润表预测:2025 - 2027E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收入等收入项目及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等支出项目有相应变化 [14] - 主要财务比率预测:业绩增长、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流动性、每股指标、估值指标等方面在2025 - 2027E有相应变化趋势 [14]
宁波银行(002142):扩表动能强,资产质量优
光大证券· 2025-04-29 18: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波银行25Q1面对复杂外部经济形势和激烈行业竞争,扩表速度维持高位,营收盈利增速均超5%,彰显基本面韧性,虽全球贸易摩擦或有影响,但后续降负债成本、做大中收贡献有抓手,拨备资源充裕,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定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4.95亿,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74.17亿,同比增5.8%,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18%,同比减少1.33pct [4] - 25Q1营收、PPOP、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6%、10%、5.8%,较2024年分别下降2.6、3.9、0.5pct,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1.6%、 - 5.8%,较2024年分别变动 - 5.7、 + 4.1pct [5] 资产与负债 - 25Q1末生息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0.6%、20.4%,增速较上年末分别提升3.6、2.6pct,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较年初提升0.5pct至54.4%,1Q信贷增量1641亿,同比多增547亿,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对公领域 [6] - 25Q1末付息负债、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8.1%、19.9%,增速较上年末分别提升3.2、2.7pct,1Q存款、应付债券、同业负债增量分别为3463亿、371亿、 - 1101亿,存款同比多增926亿,25Q1末存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至71%,为20Q2以来高点 [7] 净息差与非息收入 - 25Q1披露净息差1.8%,环比2024年收窄6bp,同比24Q1下降10bp,按期初期末时点平均生息资产测算,25Q1净息差1.78%,较2024年收窄7bp,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降34bp至3.63%,负债端付息负债成本率较2024年下降24bp至1.8% [8] - 非息收入同比下降5.8%至56.6亿,降幅较上年收窄4.1pct,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3%至14.2亿,降幅较2024年大幅收窄18pct,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7.2%至42.4亿,降幅较2024年小幅走阔1pct,1Q非息收入占比为30.6%,较2024年提升2.6pct [9]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25Q1末不良贷款率0.76%,自23Q1以来持续稳定,关注贷款率为1%,较上年末下降3bp,1Q单季计提信用减值损失49.4亿,同比多提10.3亿,拨备覆盖率为370.5%,较上年末下降18.8pct,拨贷比为2.81%,较上年末下降16bp [10] - 25Q1末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速12.3%,较上年末下降3pct,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2%、10.44%、14.94%,较上年末分别下降52、60、38bp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 - 27年EPS预测为4.44/4.82/5.27元,当前股价对应PB估值分别为0.71/0.64/0.58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