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邦科技(002157)
icon
搜索文档
*ST正邦: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三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3年度)
2023-08-09 17:29
股票代码:002157 股票简称:*ST正邦 债券代码:128114 债券简称:正邦转债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公司 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第三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2023年度) 债券受托管理人 二〇二三年八月 重要声明 本报告依据《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之债券受托管理协议》(以 下简称"《受托管理协议》")、《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 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等相关公开信息披露文件, 由本期债券受托管理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国信证券对本报告中所包含的 从上述文件中引述内容和信息未进行独立验证,也不就该等引述内容和信息的真实 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不构成对投资者进行或不进行某项行为的推荐意见,投资者应对相关事 宜做出独立判断,而不应将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据以作为国信证券所作的承诺或声明。 在任何情况下,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所进行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国信证券不承担 任何责任。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证券")作为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
*ST正邦:关于2023年7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的公告
2023-08-09 17:29
| 证券代码:002157 | 证券简称:*ST正邦 | 公告编号:2023—129 | | --- | --- | --- | | 转债代码:128114 | 转债简称:正邦转债 | |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3年7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包括生猪养 殖业务,现公司就每月生猪销售情况进行披露,具体内容如下: 一、2023年7月份生猪销售情况 公司2023年7月销售生猪32.52万头(其中仔猪17.01万头,商品猪15.51万头), 环比上升18.10%,同比下降63.15%;销售收入3.21亿元,环比上升4.57%,同比下 降56.76%。 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3.71元/公斤,较上月下降0.30%;均重122.82 公斤/头,较上月下降0.22%。 2023年1-7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331.43万头,同比下降42.14%;累计销售收 入31.87亿元,同比下降43.63%。 上述数据均未经审计,与定期报告披露的数据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
*ST正邦:关于正邦转债即将停止转股的重要提示性公告
2023-08-09 17:29
证券代码:002157 证券简称:*ST 正邦 公告编号:2023—127 转债代码:128114 转债简称:正邦转债 2023 年 8 月 7 日至 2023 年 8 月 18 日收市前,持有"正邦转债"的投资者 仍可进行转股,2023 年 8 月 18 日的次一交易日(即 2023 年 8 月 21 日)起,债 券持有人不再享有转股的权利。 2、2023 年 8 月 18 日收市后,仍未转股的"正邦转债"持有人可基于依法 享有的债权进行债权申报,债权类型为无财产担保普通债权。根据《江西正邦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以下简称"《重整计划草案》")中 普通债权的清偿方案,每家持有"正邦转债"的债权人 10 万元以下部分(含 10 万元)以现金形式全额清偿。债权总额为人民币 2000 万元以下(含 2000 万元) 的,超过 10 万元的部分,以正邦科技转增股票清偿,每 100 元普通债权可获得 约 8 至 9.09 股转增股票,抵债价格为 11 元/股至 12.5 元/股;债权总额为 2000 万元以上的,超过 10 万元的部分,以信托受益权份额及正邦科技转增股票抵债 的方式清偿,每 100 元普 ...
*ST正邦: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
2023-08-08 18:47
| 证券代码:002157 | 证券简称:*ST 正邦 | 公告编号:2023-126 | | --- | --- | --- | | 转债代码:128114 | 转债简称:正邦转债 | |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特别提示: 针对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对有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并发函征询了公 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 (二)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 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三)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经自查和函询,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应披露 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1、2023年7月20日,公司收到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昌 中院")送达的(2022)赣01破申49号《民事裁定书》,南昌中院裁定受理锦州 天利粮贸有限公司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同日,公司收到南昌中院送达的(2023) 赣01破16号《决定书》, ...
*ST 正邦:*ST 正邦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信息
2023-05-19 18:16
证券代码:002157 证券简称:*ST 正邦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20230518 | | 特定对象调研 | □分析师会议 | |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 | □媒体采访 |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 □其他 |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线上参与正邦科技 2022 |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 | 人员姓名 | | | | 时间 | 2023 年 05 月 18 | 日(星期四)下午 16:00-17:00 | | 地点 | 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 |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峰先生 | | | | 独立董事:曹小秋先生 | | | | 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付爱春先生 | | | 员姓名 | 财务总监:王永红先生 | | | | 董事会秘书:祝建霞女士 | | 问:1.公司面对目前的困境吸取到哪些深刻教训以及未来 5 年的发展规划?2. 目前重整情况如何? 答:您好,1、公司从原先高速扩张发展转为注重经营质量及稳健的发展策略。 今年总 ...
正邦科技:关于举行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29 01:14
一、说明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05 月 18 日(星期四)16:00-17:00 会议召开地点: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 会议召开方式:网络互动方式 重要内容提示: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4 月 29 日在巨 潮资讯网上披露了《2022 年年度报告全文》及《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为便 于广大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经营业绩、发展战略等情况,公司定于 2023 年 05 月 18 日(星期四)16:00-17:00 在"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举 办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和 交流,广泛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05 月 18 日(星期四)16:00-17:00 会议召开方式:网络互动方式 会议召开地点: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 会 议 问 题 征集 : 投 资者 可 于 2023 年 05 月 18 日 前访 问 网 址 https://eseb.cn/13RIRrEGpr2 或使用微信扫描 ...
*ST正邦(00215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9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艾溪湖一路569号,邮政编码330096[8] - 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正邦科技,股票代码002157[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林峰[8] - 公司网址为http://www.zhengbang.com,电子信箱为zqb@zhengbang.com[8]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祝建霞,证券事务代表为孙鸣啸和刘舒,联系电话0791-86397153,传真0791-88338132[9]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部[10] 财务状况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44.15亿元,同比下降69.76%[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87亿元,同比增长28.86%[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5.43亿元,同比增长36.12%[1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68亿元,同比下降148.04%[15] - 2022年末总资产为234.59亿元,同比下降49.62%[15]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7.31亿元,同比下降528.34%[15]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4.90亿元,第四季度为10.40亿元[20] - 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3亿元,第四季度为-57.43亿元[20]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7.44亿元[22]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0.67亿元[22] - 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4.15亿元,同比下降69.76%[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87亿元,同比亏损收窄28.86%[36] - 生猪销售收入85.97亿元,同比下降70.31%[36] - 兽药销售收入1.01亿元,同比减少45.75%[37] - 饲料业务收入56.77亿元,同比下降65.55%[39] - 养殖业务收入85.97亿元,同比下降70.31%[39] - 食品业务收入0元,同比下降100.00%[39] - 原料贸易业务收入0元,同比下降100.00%[39] - 南方片区收入85.26亿元,同比下降67.12%[40] - 北方片区收入13.56亿元,同比下降86.70%[40] - 养殖业务营业收入为85.97亿元,同比下降70.31%,毛利率为-48.08%,同比下降2.20%[41] - 饲料业务营业收入为56.77亿元,同比下降65.55%,毛利率为2.09%,同比下降4.26%[41] - 营业成本构成中,饲料业务成本为55.58亿元,占营业成本30.23%,同比下降63.98%[43] - 养殖业务成本为127.31亿元,占营业成本69.24%,同比下降69.86%[43] - 食品业务成本为0元,占营业成本0.00%,同比下降100.00%[43]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11.5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98%,其中关联方销售额占2.52%[47]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1.4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8.61%,无关联方采购[48] - 销售费用为1.70亿元,同比下降54.59%,主要因公司规模缩减,人员减少[50] - 管理费用为29.39亿元,同比下降19.17%,主要因公司规模缩减,人员减少[50] - 研发费用为2613.24万元,同比下降95.21%,主要因公司规模缩减,研发投入减少[5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2021年的1,098人减少到2022年的78人,减少92.90%[51] -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2021年的4.97%下降到2022年的0.98%,减少3.99%[51]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1年的545,882,371.06元减少到2022年的26,132,381.23元,减少95.21%[5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1年的1.15%下降到2022年的0.18%,减少0.97%[5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年的-2,204,291,113.41元减少到2022年的-5,467,628,075.78元,减少148.04%[5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年的-1,033,963,222.52元增加到2022年的-452,309,967.42元,增加56.25%[5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年的-6,655,024,596.71元增加到2022年的4,393,711,875.32元,增加166.02%[53] - 货币资金从2021年的5,132,797,432.18元减少到2022年的783,797,683.11元,减少84.73%[55] - 存货从2021年的7,329,308,698.11元减少到2022年的2,360,273,080.69元,减少67.80%[55] - 固定资产从2021年的16,457,095,523.45元减少到2022年的10,762,259,903.65元,减少34.60%[55] 行业数据 - 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69995万头,同比增长4.3%[25] - 2022年全年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同比增长4.6%[25] - 2022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256万头,同比增长0.7%[25] - 2022年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年人,同比增长6.7%[25] - 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30223.4万吨,同比增长3.0%[26] - 2022年猪饲料产量为13597.5万吨,同比增长4.0%[26] - 2022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同比增长1.4%[25] - 2022年生猪出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15.34%,较2021年增长6.12个百分点[27] - 2022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7.1%[27] - 2022年兽药需求显著增加,尤其是保健类和促生长类需求旺盛[28]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饲料业务采用经销商模式、直销模式和猪场协管模式相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客户粘性[32] - 2022年下半年起,公司逐步安排饲料停产,并将部分饲料厂对外出租,以盘活资产和缓解资金压力[32] -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主要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32] - 2022年下半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逐步回升,公司积极开展应对举措以减少亏损并保证主业持续经营[33] - 公司保留核心种群,有序开展育种工作,提升养殖效能,如GGP场母系种猪平均产活仔14.0头,父系种猪百公斤日龄145天[34] - 公司通过核销及处置闲置及低效资产,清退冗余产能,提升产能利用率和资金使用效率[35] - 公司以成本管控为导向,推动养殖业务变革,通过智能化养殖系统降本增效,计划2023年实现新一代智能猪舍3.0版投入使用[35] - 公司优化组织结构,取消总部二级管理中心,简化为总部—片区—猪场/服务部三级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和组织活力[35] 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规范公司运作[88] - 公司董事会成员5名,其中独立董事2名,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88]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监事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召开了监事会会议15次[89] - 公司指定《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为信息披露媒体,能真实、准确、及时、公平、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89] - 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运作系统,业务完全独立于控股股东及其下属企业[91] - 公司拥有独立的员工队伍,并已建立完善的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制度[91] - 公司目前拥有独立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拥有独立采购和销售系统[91] - 公司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各机构独立运作[91] -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了一套独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91] 股东大会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7.71%[92]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7.60%[93] -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7.66%[93] - 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7.67%[93] - 2022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1.26%[93]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包括程凡贵、李汉国、黄新建、邹富兴、吴佑发等人的离任和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96][97][98] - 林峰先生直接持有公司股票1,637,673股,与公司实际控制人林印孙先生系父子关系[100] - 李志轩先生持有本公司股票185,000股,与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100] - 刘道君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69,636,419股,与公司实际控制人之间无任何关联关系[100] - 郭祥义先生持有公司股票80,000股,与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及公司实际控制人之间无任何关联关系[102] - 周锦明先生持有公司股票30,000股,与其他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东及本公司实际控制人之间无任何关联关系[102] - 2022年度公司实际支付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合计272.63万元[107] - 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峰直接持有公司股票200,000股[103] - 财务总监王永红直接持有公司股票528,900股[104] - 董事会秘书祝建霞直接持有公司股票290,000股[104] - 副总经理周晓辉直接持有公司股票200,000股[103]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峰在控股股东单位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任职董事,不从该单位领取津贴[105] - 独立董事杨慧在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任期从2021年10月13日至2024年10月13日[106] 董事会会议 - 2022年度公司召开了8次董事会会议,披露日期从2022年2月26日至2022年6月1日[110] - 公司于2022年共召开了12次董事会会议,包括临时会议和正式会议[111][112] - 林峰董事在2022年应参加董事会20次,其中现场出席3次,通讯方式参加17次,未缺席[113] - 李志轩董事在2022年应参加董事会20次,其中现场出席4次,通讯方式参加16次,未缺席[113] - 刘道君董事在2022年应参加董事会20次,全部通过通讯方式参加,未缺席[113] - 黄新建董事在2022年应参加董事会8次,其中现场出席1次,通讯方式参加7次,未缺席[113] - 曹小秋董事在2022年应参加董事会20次,其中现场出席4次,通讯方式参加16次,未缺席[113] - 杨慧董事在2022年应参加董事会12次,其中现场出席3次,通讯方式参加9次,未缺席[113]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14] - 报告期内,公司全体董事的建议均被采纳[114] 专门委员会 - 公司提名委员会在2022年共召开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3项议案[115][116]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2022年共召开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5项议案[115][116] - 战略委员会在2022年共召开1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8项议案[115][116] - 审计委员会在2022年共召开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项议案[116]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 -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涉及多个解除限售期条件成就的议案[115] - 公司2022年进行了多次股权出售和资产出售,涉及子公司股权和资产的转让[116] - 公司2022年进行了多次担保额度的增加和债转股方式对子公司增资[116] - 公司2022年进行了多次关联交易,包括出售子公司部分股权后形成财务资助及关联担保[116] - 公司2022年进行了多次募集资金的使用和调整,包括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结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16] - 公司2022年进行了多次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价格的修正和授权[116] - 2022年公司员工总数为7,985人,其中生产人员5,578人,销售人员452人,技术人员962人,财务人员713人,行政人员280人[119]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研究生及以上101人,本科1,575人,专科2,796人,其他3,513人[119] - 公司未提出现金红利分配预案
*ST正邦(002157)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9 00:00
财务指标 - 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5.24%[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51.56%[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78.96%[10] - 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减少5.40%[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较上年度末减少13.64%[5] - 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数减少59.38%[8] - 税金及附加较上年同期数减少54.95%[8]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数减少83.32%[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2.56亿元[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为28.80亿元[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管理费用为3.93亿元[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费用为1.92亿元[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资产总计为221.93亿元[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负债总计为348.41亿元[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所有者权益为-126.47亿元[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应收账款为2.37亿元[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存货为16.92亿元[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为104.70亿元[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2亿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2.69亿元[1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6亿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3.26万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3亿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66亿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79亿元[1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为-2.03亿元[1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1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稀释每股收益为-0.38元[19] 负债及权益变动 - 应付职工薪酬较期初减少44.53%[7] - 其他流动负债较期初增加852.99%[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较上年度末减少13.64%[5] 重整及评级 - 公司预重整进展情况,南昌中院决定延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重整期间至2023年4月22日[12]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实质合并重整重整进展情况,南昌中院拟定于2023年2月9日上午9:30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13] - 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进展情况,南昌中院拟定于2023年2月10日下午14:00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14] - 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价格下修情况,公司决定将"正邦转债"的转股价格向下修正为人民币3.62元/股[14] - 公司主体及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评级下调情况,东方金诚信用评级委员会决定下调正邦科技主体信用评级为B,"正邦转债"的信用评级为B[14]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成情况,正邦集团及江西永联前述股份减持计划期限已届满暨实施完毕[14,15]
*ST正邦(002157) - 2014年7月17日接待机构调研情况报备
2022-12-08 16:20
调研基本信息 - 时间为2014年07月17日 [1] - 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1] - 来访机构包括民生加银基金、广发基金、华富基金、宗毅润邦投资、中信证券等相关人员 [1] 生猪出栏情况 - 6月份出栏约15.9万头,其中肥猪约7.2万头、仔猪约7万头、种猪约1.7万头 [1] - 未来三年出栏规划取决于国内生猪市场行情,目前生猪产能逐步释放 [1] - 按猪场设计规模,出栏结构中种猪约占10%、仔猪约占40%、肥猪约占50% [2] 成本相关情况 - 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原因:新建猪场短期内未达规模化生产,单位商品猪分摊折旧摊销和人工成本大;新建猪场所引进后备母猪配种前死淘率大;新建猪场所用一胎龄母猪生产效率低,初生仔猪成本高 [2] - 降低成本措施:组织和人员方面,调整优化管理组织,将五层级管理简化为三层级管理,精简10%无效编制人员并持续优化;生产方面,2014年养殖业务以降本增效等为目标,通过区域配套、淘汰高胎龄母猪、推行定额喂料和水电节约奖励等降低成本 [2][3] 业务发展规划 - 2014年总体战略是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生猪养殖业务放缓,稳定现有规模,重点发展饲料业务 [3] - 饲料业务以投资人才+租赁经营轻资产模式发展,力争2014年提升15%规模;产品结构以猪料为主,力争猪料销量占比提升至50%以上 [3] 疫苗使用情况 - 口蹄疫使用中农威特产品 [4] - 蓝耳使用天康生物、华威特产品 [4] - 猪瘟使用广东永顺产品 [4] - 伪狂使用勃林格产品 [4]
*ST正邦(002157) - 2014年7月2日接待机构调研情况报备
2022-12-08 16:10
调研基本信息 - 时间为 2014 年 07 月 02 日 [1] - 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1] - 来访机构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农业研究员吴桢培 [2] 公司竞争优势 技术和品牌优势 - 形成位居行业先进水平的饲料配方和配套专有技术,五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3] - 饲料产品获多项荣誉,“正邦牌”猪饲料为“中国名牌产品”等 [3] - 介入生猪养殖,采用领先技术建基地,引进原种猪提升品质,获多项生猪养殖相关荣誉 [4] 疫病防御优势 - 建立有效疫病防控体系,从多方面采用科学先进防御手段,降低疫病风险 [5] 扩张模式优势 - 采取“公司 + 农户”模式,调动农户积极性,缓解资金需求,减少管理成本 [5] - 采用“以点拓面”方式在多地建大型养殖基地,提高区域融合能力 [6] 绿色环保与产品质量优势 - 猪场按“五化”标准建设,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环保可持续养殖 [6] - 形成完整养殖产业链,保证生猪产品安全优质 [6] 人才管理优势 - 管理人员经验丰富,形成产供销体系,实行全员招聘、竞争上岗 [7] - 建立三级培训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7] 公司经营模式 产业链一体化 - 饲料业务横向并购扩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确立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战略 [8] 区域化配套开发 - 采取区域化经营、配套开发,降低成本,发挥协同效应 [8] 产业化经营 - 采用“公司 + 农户”或“公司 + 基地 + 农户”模式,提供“五统一保”服务 [9] 综合服务巩固竞争力 - 通过提供种苗、养殖管理及畜禽回收等服务,巩固饲料产品竞争力 [9] 稳健扩张策略 - 饲料业务租赁经营,养殖业务租赁土地使用权,减小风险,降低投入 [9] - 以收购方式进入新业务领域,与强势资源合资合作,控制投资风险 [9][10] 统一管理分散经营 - 以公司总部为核心统一管理,在重点区域设分支机构,节约成本 [10] 行业发展状况 饲料行业 - 我国饲料产业起步于 70 年代末,年均增长率 11%,经历起步、快速增长和稳定成长阶段 [11] - 2012 年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 1.94 亿吨,总产值 7,073 亿元,营业收入 6,869 亿元 [12] 生猪养殖业 - 我国是养猪大国,商品猪出栏量和猪肉生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50%和 2.54% [12] - 行业正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未来整合机会多,产业集中度将提高 [13] 公司业务延伸 上下游业务延伸 - 以饲料业务为核心,向上游发展原料贸易业务,向下游发展养殖及肉食品业务 [14] - 饲料和养殖业务 2011 - 2013 年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5.52%、96.62%和 95.72% [14] 客户前后延伸 - 产品涵盖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种猪、商品仔猪、商品猪、生鲜肉、冷冻肉等,对应不同客户群体 [15][17] 产能利用率 - 2013 年底饲料业务单班产能 520 万吨,产量 442.27 万吨,产能利用率 85% [18] - 2013 年底生猪养殖业务产能 222 万头,产量 139.63 万头,产能利用率 62.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