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集团(BIDU)

搜索文档
大厂「AI」智能体,等待 DeepSeek 时刻
36氪· 2025-07-31 07:56
WAIC 2025 与 AI 行业格局 -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全网流量达 23.6 亿,同比增长 21.6%,但 OpenAI 的 GPT-5 和 DeepSeek 的 V4 或 R2 模型未亮相 [2] - AI 行业由互联网大厂主导,抖音、腾讯、阿里和百度构成第一梯队,去重用户规模分别为 12.66 亿、12.48 亿、11.68 亿、11.05 亿 [2] - AI 应用市场 TOP30 应用中,80% 来自互联网企业,四大集团占据 66.7% 的份额;原生 APP 增长前三为 DeepSeek、豆包和腾讯元宝 [2] AI 应用类型与插件趋势 - AI 插件规模增长趋势高于原生 App 和 AI PC 网页,因传统 App 通过接入 DeepSeek 分流原生 App 流量 [4] - AI 应用插件规模前三为百度 AI、抖音 AI 搜和微信 AI 搜 [4] Agent 技术发展与行业焦点 - Agent 是使用 AI 能力帮助人类规划并执行任务的应用系统,解决复合型问题,行业进入以智能体应用为核心的下半场 [5] - 互联网大厂重点加速 B 端 Agent 在具体场景落地,需兼顾通用能力与场景化聚焦 [5] 腾讯的 Agent 战略与产品 - 腾讯在 WAIC 展示 10 多个垂直领域智能体,覆盖健康管理、营销、旅游攻略和代码诊断等场景 [6] - 推出具身智能开放平台 Tairos(钛螺丝),为机器人提供多模态感知和规划模型,但需验证商业化可行性 [6][7] 阿里的 Agent 实践与落地 - 阿里云百炼应用开发平台获“镇馆之宝”奖,超 20 万开发者创建 70 多万个 Agent 应用 [7] - 企业构建 AI 应用多选择改造现有业务,将业务入口从传统服务改为 AI Agent [8] - 阿里国际智能退款 Agent 节约纠纷处理时长 30%,降低退款成本 15%;瓴羊退换货 Agent 缩短处理时长 60%,提升人工效率 60% [11] 字节跳动的开源与商业化 - 火山引擎开源 AI Agent 开发平台扣子(Coze Studio 和 Coze Loop),三天内 GitHub stars 数破万和超 3000 [12][13] - 火山引擎 2025 年智能体中标金额达 1.55 亿,中标数量蝉联第一;2024 年营收超 120 亿,2025 年目标超 250 亿 [16][17] - 企业案例包括为爱玛电动车打造四类 AI 场景、北大光华智能体“豆角”和海亮集团 150 个智能体 [15] 百度的 Agent 布局与挑战 - 百度侧重通用性 Agent,推出“多智能体协同”平台秒哒,一季度应用数超 20 万 [18] - 上线移动端通用超级智能体 App“心响”,但 ToC 方向未突破,公测后减少投入 [19] - B 端聚焦场景化,推出新一代数字人技术 NOVA,具备交互和对话能力,试点教育和医疗行业 [20] Agent 商业化与行业竞争 - Agent 商业化竞争激烈,火山引擎、阿里云和百度云在中标数量和金额上领先 [16] - C 端 Agent 市场空间大,B 端需结合具体场景推动规模化普及,成为生产力工具 [21]
鲍威尔讲话打压降息预期,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热门中概股普跌
凤凰网· 2025-07-31 06:13
市场表现 - 道琼斯指数跌0.38%至44,461.28点,标普500指数跌0.12%至6,362.90点,纳斯达克指数涨0.15%至21,129.67点 [2] -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苹果跌1.05%,微软涨0.13%,英伟达涨2.14%,谷歌涨0.40%,亚马逊跌0.35%,Meta跌0.68%,特斯拉跌0.67% [6] - 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82%,阿里巴巴跌1.66%,京东跌1.46%,拼多多跌2.16%,蔚来汽车跌4.25%,小鹏汽车跌2.01%,理想汽车跌3.40% [6] 美联储政策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至4.50%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2] - 鲍威尔表示尚未就9月是否调整政策做出决定,强调需保持长期通胀预期稳定 [2] - 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从约65%降至略低于50% [4]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二季度GDP年化增长3%,扭转第一季度收缩态势 [5] 公司财报 微软 - 第四财季营收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智能云业务营收298.8亿美元(预估291亿美元) [7] - 净利润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每股收益3.65美元(上年同期2.95美元) [7] - 盘后股价跳涨超7% [8] Meta - 第二季度营收47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83.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 [9] - 每股收益7.14美元(上年同期5.16美元),经营利润204.4亿美元(同比增长38%) [9] - 全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660亿至720亿美元 [9] - 盘后股价大涨超10% [10] 高通 - 第三财季调整后营收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2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 [11] - 每股收益2.77美元(预估2.72美元),预计第四财季营收103亿至111亿美元 [11] - 盘后股价跌超5% [12] 公司动态 - 美国钢铁公司新增三名美国独立董事至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增至七人 [12] - 百度搜索电脑端测试开放智能体应用入口,集成文心智能体平台及外部AI应用 [13]
我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12.67亿,人均日上网近8小时
新浪科技· 2025-07-30 23:18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与使用行为 -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2.67亿 同比增长2.5% [1] - 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7.97小时 使用次数117.9次 同比分别提升7.8%和2.6% [1] - 短视频行业以86.5亿小时总使用时长净增量位居细分行业首位 [1] 头部互联网企业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企业为腾讯控股(12.66亿)、阿里巴巴(12.48亿)、抖音集团(11.68亿)和百度集团(11.05亿) [2] - 第二梯队包括拼多多(9.52亿)、蚂蚁集团(9.35亿)、美团(8.94亿)和京东(8.76亿) [2] - 京东集团和抖音集团用户量同比增长迅猛 分别达到13%和12% [2] - 拼多多和百度集团增长趋缓 同比增速仅为0.2%和1.3% 美团用户规模同比下降0.7% [2] AIGC行业发展态势 - AIGC行业总使用时长净增量同比增长率高达393.9% [1] - 活跃用户规模TOP30的AI应用中 66.7%来自腾讯、阿里、百度、抖音四大互联网集团 [2] - AI搜索引擎成为用户规模增量最大赛道 DeepSeek用户规模相比1月增量达1.63亿 [2] - 豆包和腾讯元宝分别录得5842万和2205万的用户增量 [2]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 - 淘宝、京东、美团即时零售业务重合用户规模达3.88亿 较去年同期增长22.8% [3] - 京东App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同比猛增33.2% 美团增长18.2% [3]
曝百度搜索首页将全面开放智能体入口,目前处于灰测阶段
新浪科技· 2025-07-30 22:59
产品更新 - 百度搜索电脑端首页测试开放智能体应用入口 在登录状态下用户已使用或可能感兴趣的智能体会显示在搜索框下方"我的应用"栏[1] - 集成智能体主要来自文心智能体平台 搜索开放平台接入的外部优质AI应用以及部分百度自研应用[1] - 该功能处于灰度测试阶段 预计将很快全量开放[1] 技术布局 - 智能体入口整合内部文心平台与外部开放平台资源 形成AI应用生态体系[1] - 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已使用/可能感兴趣)实现个性化智能体推荐机制[1] - 电脑端首页直接嵌入智能体应用 提升AI服务触达效率[1]
免费打造1000个医生数字人 百度健康推出满天星公益计划
北京商报· 2025-07-30 22:14
公司战略与计划 - 百度健康正式启动"满天星公益计划" 将联合10万名医生共建超1亿条AIGC权威科普 [2] - 计划打造100个头部专家IP 为1000名医生免费打造数字分身 [2] - 开放百度健康大模型底座能力 提供千卡级算力资源与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共建行业大模型 [2] 技术实施与流程 - "AIGC审阅权威科普"专项将于8月落地 针对大模型医学知识问答中的幻觉问题 [2] - 设计严谨的AIGC内容生产审核流程:大模型生成内容→AI审核师智能审核→人工审核→外部医生专家审阅 [2] - 通过多名对应科室医生把关确保内容权威性与可靠性 [2] 产品成效与提升 - "AIGC+真人审阅"模式重新定义2.0时代健康医典 [2] - 该模式相较于传统医典用户满意度提升超15% [2]
免费打造1000个医生数字人,百度健康推出满天星公益计划
北京商报· 2025-07-30 22:08
公司战略举措 - 百度健康正式启动"满天星公益计划" 联合10万名医生共建超1亿条AIGC权威科普内容 [1] - 计划打造100个头部专家IP并为1000名医生免费打造数字分身 [1] - 开放百度健康大模型底座能力并提供千卡级算力资源与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共建行业大模型 [1] 技术实施路径 - 设计AIGC内容生产审核流程:大模型生成内容→AI审核师智能审核→人工审核→外部医生专家审阅 [1] - 采用"AIGC+真人审阅"模式重新定义2.0时代健康医典 用户满意度较传统医典提升超15% [1] 项目推进计划 - "AIGC审阅权威科普"专项作为计划首站将于8月落地实施 [1] - 通过多名对应科室医生联合把关确保内容权威性与可靠性 [1]
百度健康宣布联合10万名医生打造超1亿条AIGC科普
新京报· 2025-07-30 20:25
公司战略举措 - 百度健康正式启动满天星公益计划 联合10万名医生共建超1亿条AIGC权威科普内容 [1] - 计划打造100个头部专家IP 为1000名医生免费打造数字分身 [1] - 开放百度健康大模型底座能力 提供千卡级算力资源与医学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建行业大模型 [1] 内容生产审核机制 - AIGC审阅权威科普专项将于8月落地 采用三级审核流程确保内容可靠性 [1] - 首阶段利用大模型生成健康科普内容 第二阶段通过AI审核师智能审核与人工审核 [1] - 最终由外部医生和专家审阅 通过多名对应科室医生把关保障权威性 [1] 医生资源发展目标 - 专项计划在2026年前打造1万个千万级以上流量曝光的医生 [1] - 为医生能力成长提供数字化基座 包括AI培训工具与互联网资源扶持 [1] - 通过技术赋能进一步提升医生的专业影响力与科普影响力 [1]
热议WAIC⑤ | 热钱还在涌入,Agent替代打工人还要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7-30 19:0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Agent成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热点话题 多家企业展示从数字员工到行业助手的相关产品 [1] - 行业调查显示超过50%的公司已在生产环境中部署Agent 近80%的公司正在开发中 [3] - 国际创投数据显示Agent成为2025年种子轮投资主要趋势 AI Agent初创公司截至2025年6月总共筹集约7亿美元 [3] - 市场咨询机构预测到2027年末超过40%的代理型AI项目可能因成本攀升和商业价值不明确被取消 [8] 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垂类Agent在特定领域更受关注 业务明确且数据扎实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获得商业化订单 [2] - 京东云开源JoyAgent智能体框架 GitHub上线三天获得1000颗星标 显示开发者热情高涨 [3] - 百度智能云推出形象化数字员工 负责金融、科技、汽车等垂直行业的具体任务 [3] - 企业更倾向将Agent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完全替代 重点应用于信息收集、初步撰写和数据分析等重复性工作 [5][6] 实施挑战与瓶颈 - 企业面临数据清洗复杂、语义难准和行业语料稀缺等难题 向量化数据质量直接决定场景理解能力 [2] - 存在技术进步速度与应用落地之间的差距 现实场景对稳定性、责任边界和数据安全有高要求 [5] - 部分Agent存在基础能力缺陷 如无法区分同义词不同语境(Apple公司与苹果水果) [7] - 虽然产品生态多元但尚未出现爆款 企业缺乏构建用户黏性壁垒的能力 [9] 创新方向与发展路径 - AI硬件创业者尝试将Agent与硬件结合 出现教育类和陪伴类智能体硬件产品 [9] - 技术应用方向聚焦特定场景、专业术语和精准交付 而非完全替代人类 [5] - 核心价值在于改变人机协作范式 在具体任务中承担部分工作量并提升企业效率 [1][4]
百度崔珊珊可能不会远离权力中心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7-30 18:29
百度高管调整与权力格局 - 2025年7月初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宣布管理团队多项调整 包括CFO更换及崔珊珊仅担任文化委员会秘书长[2] - 调整后形成管理金三角结构:何海建任CFO 何俊杰负责人力资源 崔珊珊主抓企业文化[6] - 崔珊珊虽退出管理团队页面介绍 但仍负责企业文化和公司精神等"道"层面的核心事务[3] 崔珊珊的职业生涯轨迹 - 作为百度七位初创员工之一 崔珊珊历任技术研发各级职位 开发百度快照功能并奠定工程师文化[8] - 2010年离职养育子女7年 期间撰写47万字历史小说《汉家儿郎冠军侯:霍去病》[11] - 2017年应李彦宏邀请回归 主导OKR落地实施 推动"简单可依赖"文化复兴[4][7] 百度文化重塑工程 - 建立文化治理体系 确立"文化不合格一票否决"考核标准 将陆奇的"新风会"升级为"简单之约"[14] - 推动KPI向OKR转型 制定"OKR45问45答" 将复盘频率从半年缩短至周/月维度[15] - 2020年推出"U奖金"机制 向陪伴公司度过市值低谷的员工发放半月工资奖金[17] 组织能力建设 - 启动干部轮岗制度 高管团队平均年龄48岁 较阿里年轻5岁 腾讯年轻3岁[5] - 晋升机制从外部空降转向内部提拔 2019年后沈抖等本土高管陆续上位[11] - 文化委员会收拢人事权力 规定所有晋升必须通过文化价值观审核[15] 当前挑战与危机 - 2024年5月璩静事件暴露文化穿透力不足 HR部门未能有效履行BP职责[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百度市值跌出国内互联网企业前十 士气提振迫在眉睫[5] - 三万五千名员工规模下 文化对齐难度增大 需持续强化价值观渗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