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本田日产共研汽车操作系统,抗衡中美车企
日经中文网· 2025-07-15 11:00
新一代汽车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 新一代汽车领域通过软件更新实现性能扩展及功能升级将成为竞争关键[1] - 特斯拉搭载自主操作系统 华为等中国企业引领软件革新[1][2] - 本田与日产就车辆操作系统共通化展开协商 最早2020年代后半期搭载新款车[1] 本田与日产合作细节 - 双方自2024年8月起共同开展软件技术基础研究 将根据效果决定量产开发[1] - 计划2026年分别推出搭载自主操作系统的车辆 新一代汽车将采用共同开发系统[2] - 考虑实现高性能半导体 电机等驱动电子设备控制零部件的共通化以降低成本[2] 软件定义汽车(SDV)发展趋势 - SDV可通过互联网更新软件提升性能及扩展功能 操作系统与低成本生产技术决定竞争力[1] - 自动驾驶及车内空间体验功能是竞争核心 数据收集能力直接影响竞争力[2] - 操作系统开发费用高达数万亿日元 联合开发可减少巨额投资[2] 行业技术动态 - 特斯拉自主研发操作系统 40%召回问题可通过软件更新解决[2] - 本田开发"ASIMO"系统 日产推进自主系统 计划打造类似iOS/安卓的易用平台[2] - 一体化压铸(Gigacast)等低成本生产技术成为竞争要素[1] 商业模式转型 - 汽车商业模式可能从一次性销售转向持续收费模式[1] - 使用第三方操作系统可能导致数据使用权受限 促使车企自主开发[2]
日产汽车和本田将围绕车辆软件展开合作。(日经新闻)
快讯· 2025-07-15 06:07
公司合作 - 日产汽车和本田将围绕车辆软件展开合作 [1] 行业动态 -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软件领域寻求合作以应对行业技术转型 [1]
据日经新闻:本田和日产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末推出配备新操作系统的车辆。
快讯· 2025-07-14 17:07
据日经新闻:本田和日产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末推出配备新操作系统的车辆。 ...
关税重压下,日产代工本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4 16:30
日产与本田合作谈判 - 日产与本田正探讨利用日产美国工厂剩余产能为本田代工生产皮卡的可能性 [1] - 日产坎顿工厂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57% 可能为本田生产皮卡并由本田以自有品牌销售 [3] - 日产CEO曾表示正在探讨在美国市场的合作可能性 合作有助于日产提升工厂开工率 本田可完善产品线 [3] 合作背景与动机 - 日产与本田曾于2024年12月启动经营合并谈判 但于2025年2月破裂 双方仍表示将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合作 [4] - 美国加征进口汽车关税促使日本车企增加本土产量以降低影响 本田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大跌70%至2500亿日元 日产预计损失4500亿日元 [5] - 特朗普政府宣布从8月1日起对日本实施"对等"关税 日产与本田希望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关税风险 [5] 日产经营状况与重组 - 日产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 持有现金2.2万亿日元但面临7000亿日元到期债务 债务评级为"垃圾"级别 [6] - 日产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 关闭7家工厂 将工厂数量从17家整合至10家 追滨工厂和湘南工厂面临关闭风险 [6] - 日产正与鸿海协商共同使用追滨工厂 可能同时生产日产车型和鸿海电动汽车 以维持工厂运营 [6] - 为本田代工生产有助于提升坎顿工厂产能利用率 改善日产经营状况 [6]
欧洲电动车,进退两难
36氪· 2025-07-14 12:20
欧洲电动车行业现状 - 2024年欧盟电动车销量下降5.9%,面临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威胁 [1] - 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因纯电车销量低迷蒙上阴影 [1] - 若放弃2035年禁燃目标,欧洲汽车行业可能失去100万个工作岗位,新能源赛道投资损失高达三分之二 [2] 禁燃令的经济影响 - 坚持2035年禁燃目标并执行过渡政策,欧洲汽车行业年产量有望恢复至1680万辆,达到2008年后峰值水平 [2] - 禁燃令若半途而废,汽车产业对欧洲经济贡献将减少900亿欧元,充电市场损失2000万欧元 [6] - 保持禁燃目标并实施配套政策,到2035年汽车产业对欧洲经济贡献将增长11% [4] 就业与产业链价值 - 贯彻禁燃令到2030年,电池等新领域将创造逾10万个岗位,抵消传统岗位流失 [5] - 2035年新能源领域就业岗位达12万个,集中在电池和电驱产业链 [5] - 确保900GWh电池产能可创造10万个新岗位,2035年增至12万个,电池产业链经济产出提升至790亿欧元 [6] 电动车产能项目 - 欧洲13个电动车项目中,5个为新建工厂,8个为燃油车产线改造,全部落地后年产能将达510万辆 [9] - 低风险项目(如宝马匈牙利工厂)合计年产能55万辆,带动48亿欧元投资,创造5550个岗位 [12] - 中等风险项目(如比亚迪匈牙利工厂)规划年产能120万辆,涉及93亿欧元投资,支撑1.1万个岗位 [12] - 高风险项目(如宝马牛津工厂改造)处于早期阶段,存在较大变数 [12] 电池产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供应全球80%锂离子电池,欧洲本土16家电池工厂中12家遭遇延迟或取消 [14] - 欧洲曾投入360亿美元发展动力电池,但北伏等明星企业破产标志挑战受挫 [14] - 低风险电池工厂(如法国ACC工厂)已动工或投产,年产能391GWh,投资390亿欧元,创造4.3万个岗位 [15] - 中等风险电池项目涉及627GWh产能和480亿欧元投资,但存在不确定性 [16] - 高风险电池项目年产能410GWh,投资210亿欧元,推进取决于后续政策 [16] 区域电池产能展望 - 若仅低风险项目落地,欧盟2030年电池自给率将骤降至24%,远低于40%目标 [19] - 计入中等风险项目后自给率可达52%,但仍低于预期 [19] - 西班牙计划2030年实现244GWh产能,但仅13%为低风险项目 [19] - 波兰和匈牙利低风险产能分别达115GWh和125GWh,匈牙利或成欧洲新产业中心 [19] - 2030年欧洲本土产能或可满足三分之二电池需求 [20] 主要经济体电池布局 - 法国和德国合计电池产能超350GWh,其中130GWh为低风险项目 [23] - 欧洲车企放缓电动化进程,需平衡产业政策、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 [23]
日产或在美国为本田生产汽车
日经中文网· 2025-07-14 11:12
合作背景与动机 - 日产与本田正讨论利用日产在美国开工率下降的工厂为本田生产大型车,以规避25%汽车关税的影响[1] - 日美两国政府在汽车关税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日本车企增加在美产量可能成为谈判筹码[1][3] - 本田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计下滑6500亿日元,日产最多下滑4500亿日元,主因美国汽车关税[2] - 日产在美国销售的车辆中47%为进口,本田为32%,本地生产对规避关税至关重要[2] 合作具体内容 - 日产计划在密西西比州坎顿工厂为本田生产皮卡,产品将挂本田品牌在美国销售[1] - 坎顿工厂2024年开工率仅57%,远低于80%的盈亏平衡点,合作有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3] - 本田在美国虽有5家工厂,但新车型本地生产周期长,与日产合作可快速增加美国产汽车[2] 行业环境与挑战 - 皮卡占美国新车销量20%,本田希望通过合作开拓追求高性能皮卡的消费者市场[2] - 中国企业崛起和汽车关税导致日本车企经营环境日益严峻[1] - 特朗普政府8月1日起将对日本等国征收与4月同等的汽车关税[3] 公司关系演变 - 两家公司曾就组建全球第三大汽车联盟进行磋商,但因条件未达成而谈判破裂[1] - 本田对日产未制定大规模裁员方案不满,提出将日产变为子公司的方案[3] - 2024年4月日产更换管理层后,双方高管开始定期磋商,但否认立即重启合并谈判[4]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14日(周一)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7-14 11:08
汽车行业市值数据 - 比亚迪以1360.61亿市值位居榜首 但单日下跌21.7亿[2] - 法拉利以887.78亿市值位列第二 单日下跌13.15亿[2] - 梅赛德斯奔驰597.78亿市值 宝马汽车566.63亿且单日上涨1.19亿[2] - 大众汽车537.15亿市值 单日微跌0.48亿[3] - 现代汽车表现亮眼 单日市值上涨21.73亿至373.36亿[3] - 上汽集团市值284.62亿 单日涨幅达9.68亿[3] - 理想汽车市值280.63亿 单日上涨4.66亿[3] - 小鹏汽车市值165.68亿 单日微跌0.28亿[3] - 长安汽车市值156.36亿 单日微涨0.12亿[4] - Rivian市值156.09亿 单日下跌3.48亿[4] - 日产汽车市值75.25亿 单日上涨2.18亿[4] 汽车行业交易量数据 - 法拉利单日交易量达490.66亿 远超其他车企[2] - 玛鲁蒂铃木单日交易量146.68亿 表现突出[3] - 大众汽车交易量109.85亿 宝马汽车100.03亿[2][3] - 福特汽车交易量仅11.78亿 斯特兰蒂斯10.07亿[3] - 塔塔汽车交易量7.91亿 为榜单最低值之一[3] - Zeekr交易量27.47亿 超过其69.83亿市值的39%[4] 市值变动趋势 - 10家车企市值上涨 现代汽车涨幅最大(+21.73亿)[3] - 14家车企市值下跌 比亚迪跌幅最大(-21.7亿)[2] - 保时捷单日市值下跌6.5亿 马恒达下跌13.28亿[3] - 起亚汽车上涨3.72亿 吉利汽车上涨1.29亿[3] - 斯巴鲁上涨1.62亿 五十铃上涨0.58亿[4]
日系三大车企6月在华销量出炉:日产止跌,本田继续承压
巨潮资讯· 2025-07-14 11:03
丰田汽车销量表现 - 丰田6月在中国市场销售新车15.77万辆,同比增长3.7% [2] - 上半年累计销量74.2万辆,同比增长8.63% [2] - 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和口碑为增长提供支撑 [2] - 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持续投入和丰富产品矩阵增强竞争力 [2] 日产汽车销量表现 - 日产6月销售新车5.38万辆,同比增长1.9%,结束连续15个月同比下跌 [2] - 上半年累计销量27.96万辆,同比下降21.02% [2] - 新车型设计和配置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 [2] - 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调整助力复苏 [2] 本田汽车销量表现 - 本田6月销量同比下降15.2%至5.85万辆,连续17个月同比下行 [3] - 上半年累计销量31.52万辆,同比下降24.2% [3] - 电动化转型速度滞后可能影响竞争力 [3] - 发动机技术优势未充分转化为市场表现 [3] 日系车企整体市场表现 - 丰田保持稳健增长,日产止跌回升,本田持续下行 [2][3] - 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成效将决定未来市场地位 [3] - 产品策略和消费者需求匹配度是关键竞争因素 [2][3]
跨国车企在华经营模式出现转变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15
跨国车企在华战略转变 - 法国雷诺旗下安培与中金私募、杭州资本等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协议 重点布局电池、智驾、智舱等前沿领域 构建"技术创新+产业资本赋能+国际验证"循环 [1] - 日产与东风成立新合资公司 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 日产持股60% 专注新能源车型全球出口 [1] - 跨国车企在华经营理念和模式正经历重大转变 从传统合资模式转向开放式创新生态 [1] 行业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升至68.5% 合资品牌份额从高峰近70%降至约30% [2] -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更成为全球汽车技术变革的引领者 [2] - 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加速 传统合资模式面临挑战 跨国车企产品定价权和溢价能力减弱 [2] 研发模式转型 - 跨国车企正从"总部主导+本土化执行"转向将全球研发决策中心向中国转移 [3] - 中国研发团队将承担更多快速市场反应和技术创新职能 反哺全球市场 [3] - 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进步倒逼跨国车企调整研发体系 [3] 市场战略调整 - 跨国车企从专注中国市场转向利用全球网络助力中国新能源车出口 [3] - 新战略将同时覆盖中外两个市场 改变原有单一市场定位 [3] 供应链重构 - 传统燃油车时代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合资车企一级供应商中占比超80% [3] - 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推动跨国车企主动拥抱中国新能源供应链 [3] - 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具备核心技术和成本优势 助力跨国车企提升全球竞争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