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控股
icon
搜索文档
腾讯校招重点在AI+ 开放五大类70余种岗位
深圳商报· 2025-08-07 00:46
【深圳商报讯】(记者陈姝)腾讯2026校园招聘昨日正式启动。本次招聘面向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 期间毕业的大学生,开放五大类70余种岗位。在2026校园招聘中,软件开发岗位、技术研究岗位的需求 量相对较大。除已经启动的面向顶尖技术人才的"2026青云计划"外,腾讯还将于8月上旬启动面向顶尖 产品人才的AI产品经理培训生项目。 近年来,腾讯在AI大模型领域加速布局,腾讯2026校园招聘也将重点放在AI领域。腾讯招聘相关负责 人表示,"AI+"领域将大幅增加对校招生的投入,开放更广阔、更具前沿性的AI相关岗位。 腾讯校招团队透露,后台开发、PC客户端开发、移动客户端开发、游戏客户端开发等软件开发类岗 位,和自然语言处理方向、计算机视觉方向、高性能计算方向、基础架构方向等技术研究岗位,招聘需 求量相对较大。根据往年经验,移动客户端开发、游戏客户端开发、前端开发岗位、PC客户端开发等 岗位投递相对较少,但需求较多,这意味着岗位投递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我们每个月会盘点最新的岗位录取进度,公开当下最热门的岗位清单。可以关注腾讯招聘公众号和小 红书,根据实时岗位录取进展,灵活调整岗位选择。"腾讯校招团队成员邹 ...
中芯国际股价微涨0.87% 韩国投资者年内净买入超2600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07 00:1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6日15时29分,中芯国际最新股价为90.78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87% [1] - 当日开盘价为89.86元,最高触及91.00元,最低下探89.53元 [1] - 成交量为267798手,成交金额达24.19亿元 [1] 公司概况 -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1] - 主要从事半导体晶圆代工业务 [1] - 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计算机、工业控制等领域 [1] 投资者动态 - 2025年1月1日至8月5日期间,韩国投资者净买入中芯国际股票金额达2603.77万美元 [1] - 中芯国际被纳入韩国新推出的中国AI大科技TOP2+指数成分股 [1] - 该指数前十大重仓股还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知名企业 [1] 资金流向 - 8月6日中芯国际主力资金净流入8397.02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0.05%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0714.05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0.17% [1] 技术应用 - 优艾智合发布的"凌枢"工业人形机器人已在中芯国际等企业实现应用落地 [1]
减持众安在线!腾讯持股降至5.58%
券商中国· 2025-08-07 00:07
股东持股变动 - 腾讯于8月6日减持415.92万股众安在线H股,持股比例降至5.76%(H股)和5.58%(总股本),套现约8765.76万港元[1][2] - 这是腾讯继6月27日减持147.88万股(套现2912.7万港元)后的连续减持,数月来累计减持2082.86万股[2] - 腾讯曾在2022年减持3507.82万股众安在线股票,其中2717.82万股以24.52港元均价套现超7亿港元[3] 蚂蚁集团股权变化 - 蚂蚁集团于6月24日减持3375.48万股众安在线H股,套现约6.54亿港元,持股比例从10.37%降至7.37%,不再是第一大股东[4] - 蚂蚁集团曾在2022年1月20日减持4653.7万股套现11.88亿港元,两轮减持合计套现超20亿港元[5] - 蚂蚁集团表示减持是正常投资决策,不影响与众安在线的业务合作[4] 其他股东动态 - 原始股东优孚控股在5月28日和6月9日分别减持1300万股和451.02万股,合计减持2261.02万股套现约3.46亿港元[5] - 优孚控股初始持股比例为15%,2016年转让6000万股后持股降至9000万股[5] 公司资本运作 - 众安在线于6月26日完成配售2.15亿股新H股,募资净额约38.96亿港元,配售价18.25港元[6] - 配售后公司总股本从14.7亿股增至16.8亿股,平安集团以8.9031%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6] - 募资将用于补充资本、金融科技创新投入及一般企业用途[6] 经营表现 - 2023年一季度众安在线保险业务收入79.57亿元,净利润5.69亿元[6] - 一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0.3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14.32%[6] - 2023年以来股价涨幅超50%,8月6日收于18.28港元(较年初+50%)[1]
陪伴机器人“大白”走进现实 这家企业加码康养赛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3:56
产品发布 - 傅利叶发布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具备"可触摸"特性,未来可应用于陪伴、医疗、康养等场景 [1] - GR-3是GRx系列第三代产品,设计参考"大白"卡通形象,采用柔肤软包覆材设计,面部有棕色灵动双眼和柔和曲线以增强亲和力 [2] - GR-3身高165cm,体重71kg,全身55个自由度支持拟人化动作,单次续航3小时,配备31个触觉传感器阵列实现触摸反馈和微表情互动 [3] 技术参数 - GR-3可完成弯腰、下蹲等动作,实现多种拟人行走姿态,通过触觉传感器和微表情反馈增强陪伴感 [3] - 公司计划2025年交付数千台机器人,产品体系包括GRx系列人形机器人、智能康复港和开源产品系列 [3] 应用场景 - 创始人顾捷表示陪伴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仍需时间,但在社区健康养老、导诊咨询等公共服务领域可更快落地 [4] - 医疗场景应用包括导诊、健康宣讲、认知训练、康复训练等,可提高医疗机构运营效率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推动智能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明确2025-2027年居家养老机器人需完成200户家庭验证,社区/机构类需完成20个场景验证 [4] 行业趋势 - 方正证券预计到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健康检测、情感陪护、护理、行动辅助机器人均价将降至0.2-3万元 [6] - 具身智能进入场景化垂直下沉阶段,养老机器人需要深度数据支持AI模型迭代,多模态感知与AI技术融合推动从辅助到主动服务的跃升 [6] 企业布局 - 麦迪科技与优必选成立合资公司聚焦康养机器人,腾讯发布人居环境机器人"5号",海尔推出家庭场景人形机器人Kuavo [6] - 探路者、新松机器人、肯綮科技、傲鲨智能等公司相继加入外骨骼机器人赛道 [6]
牵手腾讯、华为 TVB重申全年实现正数净利润预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23:28
收视率与广告收入 - 公司在香港地面免费电视频道的收视率合计达到79%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1] - 2025年二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新推出的大湾区广告服务贡献提升[1] - 预计2025年全年广告收入将较2024年增长,大湾区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1] - 公司在广州举办推广日活动,与腾讯、华为、深圳广电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吸引大湾区广告客户参与[1] OTT串流与数字业务 - OTT串流业务平均每月活跃用户人数维持在约200万[2] - 数字资产(包括myTVSuper平台、社交媒体等)的数码广告收入保持双位数百分比增长[2] - myTVSuper"电视3.0"计划推出后,智能电视的免费观众人数显著增长[2] - 预计2025年数码广告收入将再次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2] 内容制作与合拍剧 - 公司有四部合拍剧处于不同制作阶段,包括《新闻女王2》《夫妻的博弈》《正义女神Themis》《模仿人生》[2] - 合拍剧《刑侦12》在腾讯视频首播[2] - 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制作《玫瑰战争》[2] 大湾区战略布局 - 已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设立影视制作中心,构建全产业链体系[3] - 将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影视文化融合[3] 财务展望 - 预计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财年EBITDA将延续同比改善态势[3] - 全年有望实现净利润转正[3]
资产配置日报:股市杠杆正盛-20250806
华西证券· 2025-08-06 23:23
国内市场表现 - 8月6日股市上涨趋势延续,成交小幅放量,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红利分别上涨0.45%、0.24%、0.63%,中小微盘股表现分化,中证1000、中证2000分别上涨1.09%、1.19%,万得微盘股指上涨0.42% [2] - 双创概念延续温和涨幅,科创50、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58%、0.66% [2] - 债市空头情绪减弱,10年国债活跃券下行0.7bp至1.70%,30年国债活跃券持稳于1.92%,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持平,30年合约下跌0.04% [2] - 商品市场行情向少数板块集中,"双焦"(焦煤、焦炭)与"双硅"(多晶硅、工业硅)延续领涨态势,焦煤大幅收高6.5%,多晶硅和工业硅分别上涨3.2%和3.6% [3] 核心驱动力分析 - 本周上涨核心驱动力来自宏观政策指引与产业供给收缩预期强化,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防止'内卷式'竞争" [4] - 煤炭产业交易短期减产预期,包括山西倒查超产、陕西新增停产等,同时消化276个工作日等可能重塑供应格局的传闻 [4] - 光伏板块行动迅速,头部企业福莱特已公开表示将主动减少供给 [4] - 部分品种期货相对现货升水幅度扩大,焦炭、多晶硅、焦煤期货价格分别高于现货13.0%、7.0%和6.2% [4] 市场结构与预期 - "反内卷"品种维持"远月强于近月"格局,焦炭、焦煤远月合约分别较近月高出1.14%和0.43%,但工业硅和多晶硅远月表现弱于近月 [5] - 市场处于"强预期"与"弱现实"博弈阶段,以"双焦"和多晶硅为代表的品种上涨包含充足供给收缩预期 [5] - 中长期"反内卷"逻辑顺畅,但短期价格或维持宽幅震荡,市场将持续在政策预期与基本面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5] 债市与资金面 - 资金利率低位横盘,银行与非银成本略微走阔,央行常规续作1385亿元,净回笼1705亿元 [6] - 非银资金利率小幅抬升,隔夜成本开于1.42-1.43%,7天资金利率维持在1.45-1.49%区间 [6] - 存单发行利率保持稳定,大型国股行9个月至1年期存单价格保持在1.62-1.63%区间 [6] - 长端行情平淡,早盘快下与午后慢上,市场对央行恢复买债可能性有所预期 [7] 权益市场特征 - 万得全A上涨0.62%,成交额1.76万亿元,较昨日放量1434亿元,行情沿3月初路径演绎 [8]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2016年以来新高,市场情绪明显加速 [9] - 板块轮动至军工、互联网、煤炭等领域,军工板块或与阅兵逻辑相关,但历史数据显示军工行情不会持续到阅兵前 [10] -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0.03%和0.20%,南向资金净流入94.85亿港元,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分别净流入15.18亿和8.76亿港元 [12] 历史比较与参考 - 当前7月底-8月初量价关系与2月底-3月初极为相似,彼时行情在3月18日见顶后持续回落 [8] - 3月修复过程中日均成交额1.68万亿元,不及2月的1.86万亿元,显示量能已下台阶 [9] - 若当前行情继续走强同时成交额呈缩量趋势,可能意味着上涨处于尾部阶段 [9]
外资主动、被动基金最新流向!大摩拆解 7 月中国股市关键数据
智通财经· 2025-08-06 23:01
外资基金流向 - 7月中国股票外资流入27亿美元 较6月12亿美元显著加速 其中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6月27亿美元) 主动型基金流出12亿美元(6月流出50亿美元)[1][2] - 今年以来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110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70亿美元水平 主动型基金累计流出110亿美元 较2024年240亿美元有所放缓[4] - 美国被动型基金流入显著加速 欧洲被动型基金保持稳定 被动型基金流入集中在月末反垄断公告发布期[4] 南向资金 - 7月南向资金流入170亿美元(6月10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流入1100亿美元 超过2024年1030亿美元全年水平[1][14] 基金配置调整 - 全球基金对中国低配比例降至1.4个百分点 亚太除日本基金低配比例降至0.3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基金低配比例升至3.2个百分点[6] - 主动型基金增持最多行业:媒体与娱乐(+1.3%)、制药(+0.8%)、保险(+0.5%) 减持最多:消费者服务(-1.0%)、耐用消费品与服装(-0.7%)[9] - 主动型基金低配比例增加最多行业:非必需消费品分销与零售(-0.6%)、科技(-0.3%)、公用事业(-0.3%) 削减最多:半导体(+0.4%)[9] 个股持仓变动 - 增持最多个股:腾讯(+0.8%)、网易(+0.4%)、江苏恒瑞、药明康德 减持最多:美团(-1.2%)、小米(-0.6%)[11] - 腾讯在国际&美国基金组合中占比18.2%(超配1.6%) 阿里占比8.4%(低配1.2%) 美团占比3.2%(持平)[11] 国内基金与空头头寸 - 国内A股被动型基金7月流出60亿美元(6月流出30亿美元)[12] - A股/港股空头头寸增加集中在必需消费品、金融和通信服务行业[21] 方法论 - 分析覆盖国际基金中80只最大主动型基金(1320亿美元AUM)和美国基金中80只最大主动型基金(2320亿美元AUM)[22]
腾讯、阿里、字节、京东、小米、美团、滴滴开抢 !超5万个岗位
搜狐财经· 2025-08-06 22:44
科技大厂校招计划 - 腾讯、阿里、字节、京东、小米、美团、滴滴等科技大厂开启秋季校园招聘,招聘人数累计超5万 [2] - AI类岗位占比大幅提升,成为招聘主力军 [2] - 腾讯2026校园招聘重点放在AI领域,将大幅增加对校招生的投入 [2] - 阿里巴巴AI相关岗位占比超过60%,其中阿里云、阿里国际、钉钉的AI岗位占比高达80%,高德AI岗位占比75% [3] - 美团2026届校园招聘预计全球招募6000人,技术岗位占比超三分之一 [4] - 字节跳动校招开放5000+Offer机会,研发类岗位招聘数量同比增长23%,算法、前端、客户端增幅最大 [5] - 京东校招将开放3.5万个岗位,其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校招岗位2万个 [5] AI人才需求与趋势 - AI人才正逐步成为企业决胜未来的战略资源和关键变量 [2] - 脉脉平台数据显示,41.07%的国内AI头部公司员工有跳槽意向,远高于互联网行业的14.65% [6] - 已有超过1000家AI公司在脉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 [6] - 企业用人标准从单一技术能力评估转向更看重学习潜力和跨界思维 [6] - 跨学科人才在AI行业具有独特价值,多元背景成为创新优势 [6] - AI技术落地需要复合型人才支撑,法律、金融、语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样关键 [6] 人才培养与留用策略 - 37.6%的企业主动调高应届生起薪,近八成开设专项技能培训 [8] - 阿里巴巴深化"阿里星"顶尖人才培养计划,已吸引超200位顶尖青年技术人才,累计产出3000余项科研成果 [8] - 美团为校招生构建"导师制+岗位轮换+跨城流动"的系统培养体系,超70%应届生在入职第一年实现晋升 [8] - 智元机器人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开设全国第一个具身机器人理论到实践的课程 [9] - 产教融合的培养方案覆盖仿真环境搭建、系统测试到真机部署的全流程,提升就业适配度 [10] 行业转型与职业发展 - AI已超越技术工具的范畴,正演变为重塑青年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9] - AI为跨专业人才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重构职业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 [9] - 机器人行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更需要软硬件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9] - 抢占AI就业先机成为新的职业路径,提前卡位AI人才争夺战是为未来核心竞争力布局 [10]
腾讯、阿里、字节、京东、小米、美团、滴滴开抢 !超5万个岗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2:39
科技大厂校招与AI人才争夺战 - 腾讯、阿里、字节、京东、小米、美团、滴滴等科技大厂开启秋季校园招聘,累计招聘人数超5万 [1] - AI类岗位占比大幅提升,成为校招主力军,释放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中AI人才成为战略资源的信号 [1][2] - 脉脉平台数据显示,41.07%的国内AI头部公司员工有跳槽意向,远高于互联网行业的14.65%,超1000家AI公司发布岗位信息 [11] 各公司校招计划与AI岗位占比 - **腾讯**:2026届校招重点放在AI领域,"AI+"领域大幅增加校招生投入,开放更多前沿性AI岗位 [4] - **阿里巴巴**:AI相关岗位占比超60%,阿里云、阿里国际、钉钉的AI岗位占比高达80%,高德AI岗位占比75% [5][7] - **美团**:2026届校招全球招募6000人,技术岗位占比超三分之一 [8] - **字节跳动**:校招开放5000+Offer,研发类岗位招聘数量同比增长23%,算法、前端、客户端增幅最大 [9] - **京东**:校招开放3.5万个岗位,其中应届毕业生岗位2万个,实习生岗位1.5万个 [10] - **滴滴**:2026届提前批秋招涵盖工程类、数据类、算法类、机器人类等职类 [11] AI人才需求与行业趋势 - AI人才争夺战反映行业结构性转变,企业从单一技术能力评估转向看重学习潜力和跨界思维 [11] - 跨学科人才价值凸显,心理学、语言学等非理工科背景人才在AI产品设计和技术落地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 智元机器人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全国首个具身机器人课程,推动产教融合以缩短毕业生与产业需求差距 [15][16] 企业人才培养与留人策略 - 阿里巴巴深化"阿里星"计划,吸引200+顶尖青年技术人才,累计产出3000余项科研成果 [14] - 美团构建"导师制+岗位轮换+跨城流动"培养体系,技术、产品及商业分析序列中70%应届生入职第一年实现晋升 [15] - 前程无忧报告显示,73.3%毕业生首选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企业通过调高起薪(37.6%)和专项培训应对求稳心态 [14] AI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 AI超越技术工具范畴,重塑青年职业发展路径,跨专业人才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15] - 文科生进入AI行业案例增多,高校增设技术性课程,反映AI正重构社会人才培养模式 [15][16]
中证锐联香港基本面50指数下跌0.11%,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海洋石油等
金融界· 2025-08-06 22:20
指数表现 - 中证锐联香港基本面50指数8月6日下跌0 11%报2172 36点成交额569 32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2 82%近三个月上涨12 25%年初至今上涨18 78% [1] 指数编制方法 - 从香港市场选取基本面价值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基本面价值加权计算打破市值与权重关联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 0点 [1] - 样本每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6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权重股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 05%:建设银行(11 34%)中国移动(7 7%)腾讯控股(5 37%)工商银行(5 32%)阿里巴巴-W(4 52%)汇丰控股(4 18%)中国海洋石油(4 12%)中国银行(3 59%)中国平安(3 41%)农业银行(2 6%) [1] 行业配置 - 金融业占比最高达39 85%通信服务次之占19 03%能源占11 80%可选消费占9 38%房地产占9 33% [2] - 其他行业占比:工业3 35%信息技术3 22%医药卫生1 37%原材料1 17%主要消费0 80%公用事业0 71% [2] 市场分布 - 成分股100%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