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长三角“资本招商”日趋活跃 产业整合成核心逻辑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02:52
资本招商成为地方政府新打法 - 2025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国资机构+产业资本"联手收购上市公司案例增多,呈现从分散财务投资向深度产业整合转型的特征 [1] - 今年以来长三角国资直接或间接参与收购A股上市公司案例共17起,机械设备、电子、石化和计算机行业标的占比超一半 [1] - 本轮并购核心驱动力在于服务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实现"强链、补链、延链",与以往更关注财务回报不同 [1] 区域产业整合案例 - 无锡国资今年启动三宗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包括化工企业洪汇新材,该企业坐落于无锡东港镇新材料产业园内,整合将补强本地产业链优势 [1] - 浙江国资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线收购思创医惠、菲林格尔、金智科技等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 [2] - 上海国资收购汇纳科技与中颖电子,聚焦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 [2] 战略控股与产业协同 - 长三角国资通过专业化并购基金战略入股或控股产业链"链主"企业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如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战略入股微创医疗 [2] - 微创医疗作为上海生物医药领域"链主"企业,已孵化多家上市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并购基金介入旨在带动上下游企业在沪集聚并促进技术突破 [2] - 安徽省提出开展并购招商,支持优质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资源,鼓励上市公司收购强链补链资产 [3] 跨省收购趋势 -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国资跨省收购案例显著,如江苏国资收购广东海川智能与宏辉果蔬、安徽国资收购重庆蓝黛科技、浙江国资收购广东东峰集团 [5] - 昆山国资通过苏州中晶智芯收购广东海川智能,间接控制36%股份,实现引入优质产业资源与增强本地产业链协同的双重目标 [5] - 上半年长三角国资入主的上市公司市值普遍在百亿元以下,其中市值低于50亿元的有10家,50-100亿元的有7家 [5] 并购模式与市场趋势 - 当前常见模式为国资加产业、国资加私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投项目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退出顺应市场变化趋势 [3] - 并购重组可实现优质科创类资产注入,助力企业战略升级转型和地方国资优化产业布局,同时为私募基金提供退出渠道 [6]
地方国资并购频频落子 A股上市公司成布局重点
证券日报· 2025-08-05 00:05
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概况 - 截至8月4日,今年以来已有61家A股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完成变更,其中16家实控人变更为地方国资(含2家不同地方国资之间变更)[1] - 地方国资通过并购等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旨在强化产业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势资源协同发展,同时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1] 收购方式与行业分布 - 16家地方国资收购案例中,8家通过协议转让获得控制权,5家通过"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放弃"获得控制权,另有司法拍卖、"定增+表决权委托"、大股东增持各1家[2] - 从行业分布看,基础化工行业数量最多(3家),电子和有色金属行业各有2家[2] - 被收购公司中5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含2家科创板公司),其余为传统产业企业[2] 收购目的与战略意义 - 收购标的多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成长潜力领域,部分公司虽存在经营困难但具备完善管理团队,国资可通过资金注入和资源整合助其渡过难关[2] - 主要收购目的包括:看好上市公司业务前景、加强产业整合、优化国有资产布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 - 具体案例:广东东峰新材料实控人变更为衢州市国资委后,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提升经营能力,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3] 产业整合与经济带动效应 - 藏格矿业实控人变更为上杭县财政局旗下紫金国际,旨在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协同开发矿产资源[3] - 洪汇新材实控人变更为无锡锡山区国服中心,有利于整合当地新材料产业,带动就业、增加税收、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4]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在《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政策红利下,地方政府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强链补链延链[5] - 地方国资收购受政策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土地财政转型三重因素驱动,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5] - 该趋势符合经济发展方向,其持续性取决于产业协同深度、管理机制创新及长期资本回报能力[6]
南华期货硅产业链周报:短期向下空间有限,关注供给端政策-20250803
南华期货· 2025-08-03 1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处于落后产能出清产业周期,供应过剩压力持续,丰水期临近企业复产或使库存累库,多晶硅与工业硅联动分两阶段,需跟踪措施细则与执行力度判断逻辑切换节点,当前供给环比增加、库存环比减少,预计短期市场下跌幅度有限,以震荡偏强思路看待 [3][5] - 多晶硅处于基本面与“反内卷”逻辑交替作用阶段,基本面受电价、排产、需求、库存影响,“反内卷”逻辑下若达成整合协议有望改善困境,政策预期引发市场炒作,需警惕“强预期,弱现实”现状 [12][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总结 工业硅 - 行情回顾:本周工业硅期货宽幅震荡,加权指数合约收于8565元/吨,周环比下跌11.78%,成交量53.27万手,周环比降低44.34%,持仓量49.65万手,周环比减少7.18万手,月差维持back结构,仓单数量50516手,周环比上涨806手 [3] - 产业表现:现货市场报价平稳,硅石报价平稳,工业硅市场报价整体回调,周度跌幅超3%,硅粉市场整体上涨,周度涨幅2.9%左右,开工率小幅上扬,产量环比增加1900吨;有机硅市场报价周环比下跌0.4%,月度产量环比下降,铝合金市场报价周环比下跌0.99%,原生铝合金开工率环比上涨,再生铝合金开工率环比持平;库存方面,本周工业硅周度库存环比下降0.105万吨,铝合金库存环比上涨,再生铝合金库存环比走弱 [3] - 核心逻辑:处于落后产能出清产业周期,供应过剩压力持续,丰水期临近企业复产库存有累库风险,下游多晶硅利润改善有望拉动需求,但“反内卷”措施落地企业限产将压制需求,多晶硅与工业硅联动分整合预期主导期和措施落地验证期两阶段 [3] - 南华观点:当前工业硅供给环比增加,库存环比减少,预计短期市场下跌幅度有限,以震荡偏强思路看待 [5] - 策略建议:短期关注逢低布局工业硅多单机会,关注卖看跌期权机会 [6] - 利多解读:电价上涨抬高生产成本,成本端坍缩空间有限,利润估值偏低有成本支撑,供给端扰动概率增大,下游企业复产增加需求 [7] - 利空解读:丰水期临近电价下移提升开工预期,产能释放,下游多晶硅企业产业整合成功减少需求,高库存压制价格,去库进程缓慢 [8] 多晶硅 - 行情回顾:本周多晶硅期货震荡回调,加权指数合约收于50516元/吨,周环比下跌1.81%,成交量119.33万手,周环比下降3.65%,持仓量大约36.44万手,周环比增加4.16万手,月差转为contango结构,仓单数量3200手,环比增加180手 [10] - 产业表现:光伏产业链需求端报价有所下降,多晶硅、下游硅片与电池片环节报价上扬;原料端硅粉价格周环比上涨,N型多晶硅价格指数上涨2.68%,开工率与产量环比上涨;N型硅片市场报价涨幅9%左右,硅片产量周环比下降0.2GW,电池片市场报价涨幅超3%,开工率与产量月环比上涨,组件市场报价周环比下降1.6%,开工率与产量月环比上涨,本周硅片市场周度产量环比上涨0.1GW;库存方面,多晶硅库存环比减少1.4万吨,硅片库存周环比上涨0.28GW,光伏电池外销厂库存周环比减少4.61GW [11] - 核心逻辑:处于基本面与“反内卷”逻辑交替作用阶段,基本面受电价、排产、需求、库存影响,“反内卷”逻辑下若达成整合协议有望改善困境 [12] - 南华观点:政策预期引发市场炒作热情,在措施尚未落地之前,市场可反复炒作整改预期,期货价格走高对未来可交割品牌企业有实质性利好,若措施落地市场将根据措施反应,需警惕“强预期,弱现实”现状 [13] - 策略建议:关注PS2509 - PS2511反套机会 [14] - 利多因素:未来行业或出台产能整合与出清计划,若达成实质性整合协议,有望推动产业格局改善,近月合约较高持仓数量和较少仓单数量 [15] - 利空因素:若产业整合与出清计划未能落地,企业延续正常生产节奏,库存将继续累积 [15] 价格及价差 - 提供硅产业链周度价格数据,包括期货和现货各环节的本期值、周涨跌、周环比、月涨跌、月环比及单位等信息 [16] 上游 - 工业硅 开工率 - 展示金属硅开工率(周)季节性及云南、四川、新疆样本周度开工率季节性图表 [31][33] 产量 - 展示工业硅新疆、西北、云南、四川周度产量及合计产量数据,本周合计产量43460吨,周环比增加4.57% [39] 库存 - 展示工业硅周度库存(厂库 + 社库)及天津港、黄埔港、云南、四川样本周度库存季节性图表,本周工业硅周度库存71万吨,周环比下降0.15% [40][41] 中游 - 有机硅 - 展示我国有机硅DMC月度产量季节性及初级形态聚硅氧烷月度出口量季节性图表 [49] 中游 - 硅铝合金 原生铝合金 - 展示原生铝合金周度开工率、原铝铝合金锭月度产量及铝合金周度社会库存季节性图表 [51] 再生铝合金 - 展示中国再生铝合金开工率、月度产量及样本企业周度厂内库存图表 [54] 中游 - 多晶硅 多晶硅 - 展示中国多晶硅开工率、周度产量、总库存季节性及行业平均成本图表 [56][57] 硅片 - 展示我国硅片周度产量及库存季节性图表 [60] 电池片 - 展示中国光伏电池月度开工率、月度产量及外销厂周度库存总量季节性图表 [62][64] 组件 - 展示光伏组件月度开工率、月度产量、N型组件月度产量、P型组件月度产量、出口量及库存季节性图表 [66][67]
中国神华启动千亿级资产收购,避免同业竞争承诺进入履约关键阶段
凤凰网· 2025-08-02 16:44
核心观点 - 中国神华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启动千亿级资产注入计划,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提升公司全产业链布局能力 [1] - 交易涉及煤炭、坑口煤电及煤化工等13家标的公司股权,预计交易金额将跻身当前并购交易前列 [1][2] - 资产注入将显著增强公司煤炭资源战略储备与一体化运营能力,深化"煤-电-运-化"全产业链协同 [1][2][3][4] 交易方案 - 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标的公司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2] - 标的资产包括国源电力、煤化工公司、新疆能源等,涵盖煤炭、电力、运输、煤化工等核心业务板块 [2][4]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产能提升 - 煤炭产能:标的公司中新疆能源10150万吨/年、乌海能源1500万吨/年、神延煤炭1000万吨/年、晋神能源1300万吨/年、包头矿业1840万吨/年,合计新增产能15790万吨/年 [3] - 电力装机:国源电力拥有21家煤电子公司,具体装机容量未披露但将强化"煤-电"协同效应 [3] - 煤化工:拥有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世界级示范工程 [4] 产业链整合 - 运输体系:航运公司62艘船(347.7万载重吨/8000万吨年运能)将提升现有5400万吨运能 [4] - 物流网络:整合后将完善"煤矿-铁路-港口-用户"全链条体系,铁路营业里程2408公里/年运能5.3亿吨,港口吞吐2.7亿吨/年 [2][4] - 煤化工:新增世界领先的煤制烯烃、二氧化碳捕集等示范项目 [4] 履约背景 - 源于2005年《避免同业竞争协议》,2014年明确14项资产注入计划,2018年因重组延期至2023年8月 [5] - 2023年因资产瑕疵再次延期至2028年8月,本次交易后仅剩宁夏煤业集团股权待注入 [5] - 符合2022年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政策导向 [6] 行业趋势 - 2024年多家央企如中国动力、中化装备等启动资产收购,反映产业整合升级成为主流 [6] - "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加速落地 [2][6]
中国神华拟筹划重大事项!8月4日起停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2 10:37
中国神华重大资产收购 - 中国神华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1] - 交易涉及十多家公司相关股权 预计交易金额将跻身当前并购交易前列[5] - 公司A股股票自2025年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1][3] 沪市大额并购交易趋势 - "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下沪市已出现3单千亿级并购:国泰君安976亿元吸收合并海通证券 中国船舶1152亿元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海光信息1160亿元吸收合并中科曙光[5] - 中国神华此次交易有望成为沪市又一例大额并购案例[5] - 政策推动产业整合活力 典型案例落地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5] 央企产业整合动态 - 2024年9月24日以来多家央企发布重大收购方案 包括中国动力、中化装备等 产业整合和升级成为主流[5] - 中化国际拟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扩充工程塑料领域产品布局[6] - 中化装备拟收购益阳橡机和北化机100%股权 聚焦"化工装备+橡胶机械"主业方向[6] - 内蒙华电计划收购正蓝旗风电股权 预计新增新能源装机160万千瓦 构建"风火储"协同发展布局[6]
煤炭巨头,控股股东拟筹划重大事项!下周一停牌!
证券时报· 2025-08-01 22:55
沪市大额并购再添一例! 因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经公 司申请,公司A股股票(简称:中国神华,股票代码:601088)自2025年8月4日(下周一)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又一起「重量级」并购交易 8月1日晚,中国神华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的《关于筹划重大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初步考虑拟由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以下简称 「本次交易」或「本次重组」)。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停复牌类型 | 停牌起始日 | 停牌期间 | 停牌终止日 | 复牌日 | | --- | --- | --- | --- | --- | --- | --- | | 601088 | 中国神华 | A 股 停牌 | 2025/8/4 | | | | 从停牌公告看,此次交易涉及的标的为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对应十 ...
煤炭巨头,控股股东拟筹划重大事项!下周一停牌!
证券时报· 2025-08-01 22:13
沪市大额并购交易 - 中国神华公告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公司A股股票自2025年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交易涉及标的为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十多家公司相关股权 交易金额有望跻身目前并购交易前列 [4] 沪市大额并购案例 -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 沪市已出现3单千亿级并购 包括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976亿元)、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1152亿元)、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160亿元) [4] - 中国神华此次交易有望为沪市大额并购再添一例 [4] 央企产业整合趋势 - 中国神华此次并购旨在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 打造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 [5] - "并购六条"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整合 多家央企发布重大收购方案 产业整合和升级成为主流 [6] - 中化国际拟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扩充工程塑料领域产品布局 [6] - 中化装备拟收购益阳橡机100%股权和北化机100%股权 聚焦"化工装备+橡胶机械"主业方向 [7] - 内蒙华电计划收购正蓝旗风电股权 预计新增新能源装机160万千瓦 构建"风火储"协同发展产业布局 [7]
煤炭巨头,控股股东拟筹划重大事项!下周一停牌!
证券时报· 2025-08-01 22:08
中国神华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资产 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 [1] - 交易标的涉及十多家公司股权 预计交易金额将跻身当前并购交易前列 参考近期沪市千亿级并购案例(国泰君安976亿元、中国船舶1152亿元、海光信息1160亿元) [2] - 公司A股股票自2025年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央企并购整合趋势 - "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下 沪市已出现3单千亿级并购案例 行业整合加速 [2] - 2024年9月以来 中国动力、中化装备等多家央企发布重大收购方案 产业整合与升级成为主流方向 [6] - 近期典型案例包括:中化国际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以拓展工程塑料领域 中化装备收购益阳橡机及北化机100%股权聚焦主业 内蒙华电收购风电资产新增新能源装机160万千瓦 [7][8][9] 战略发展目标 - 公司明确通过此次重组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 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企业 [4] - 行业层面显示传统企业通过并购强化"向新力"与"行动力" 典型案例加速落地印证转型升级成效 [5]
A股公司易主案例频现:产业与资本复杂共舞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最近两个月A股拟易主公司数量 部分筹划易主公司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股价涨幅及市值 郭晨凯 制图 ◎记者 高志刚 7月下旬,海伦钢琴亮出"易主"方案。"钢琴教父"陈海伦拟将海伦钢琴的控制权拱手让人,这对公司创 始人来说,可谓是创业时代的悄然落幕。 海伦钢琴并非孤例。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有17家A股公司公告易主,7月又添19家,而5 月仅有8家。最近两个月的易主案例数量远超去年同期。在6月和7月易主的36家公司中,民企有31家, 占比达86%。这场由代际更迭、监管松绑、资本逐利共同催生的A股易主潮,折射出民营经济转型的阵 痛与资本市场的活力。 不少上市民企筹划易主 梳理这些筹划易主公司可见,超八成是民营上市公司,市值大多在20亿元至50亿元区间,体量不大不 小,却陷入经营困难。翻阅近年财报,"增收不增利"、核心业务持续萎缩成为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行 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冲击,成本刚性上升……多重压力下,不少公司曾经引以为傲的主业日渐黯淡。 掌舵者的年龄也是不少上市民企易主的重要原因。统计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普遍迈过60岁的 门槛。精力、眼界以及对新经济浪潮的适应能力,都面临考验。"当子女无意或无力 ...
拟斥资9.56亿,同程旅行“接盘”大连圣亚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9 14:11
7月28日晚间,大连圣亚对外公布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预案。依据公告内容,此次定向增发的 股票已全部获得产业投资人同程旅行旗下子公司上海潼程的认购,定增价格为24.75元/股,整体交易对 价约为9.56亿元。定增顺利完成后,上海潼程将持有大连圣亚23.08%的股份。 不仅如此,公司股东杨子平及其一致行动人蒋雪忠与上海潼程达成了表决权委托协议。根据协议约定, 杨子平将其所持有的全部1059万股公司股份,以及蒋雪忠将其所持有的全部247万股公司股份对应的表 决权,均委托给上海潼程行使。 在发行前,大连圣亚的控股股东为星海湾投资,实际控制人为大连市国资委。但通过此次定增及表决权 委托事项,上海潼程合计将取得大连圣亚30.88%的表决权,从而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但是鉴于上海 潼程的间接控股股东同程旅行并无实际控制人,因此本次发行后,大连圣亚也将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状 态。 复牌首日,大连圣亚以涨停开盘,但随后炸板回落。截至中午收盘,涨幅已收窄至3.15%,股价报35.38 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27日同程旅行的股价却大跌10.94%,报收于20.35港元,市值滑落至 500亿港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