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空心化
icon
搜索文档
从抗通胀到护债务:美联储何以按下“缩表暂停键”
搜狐财经· 2025-11-04 12:52
回顾近年政策轨迹,新冠疫情后,美联储迅速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利率水平,并启动大规模资产 购买计划,资产负债表在18个月内扩张近4万亿美元。随着通胀在2021年下半年显著攀升,美联储于 2022年3月启动加息周期,并于同年6月同步开启缩表。在17个月内累计加息525个基点后,通胀有所回 落,但财政压力持续上升。今年以来,白宫多次公开呼吁美联储尽快降息,强调高利率正在加重政府债 务负担。此次暂停缩表,表面理由是防范市场流动性紧张,实则反映出美联储在财政压力与货币政策目 标之间的艰难权衡。其政策重心正从传统的宏观经济调控,逐步转向维护债务体系的稳定运行。 美国利率周期的全球化外溢效应 美国货币政策的每一次重大调整,都会对全球金融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在加息缩表阶段,美元升值走 强、资本回流美国,新兴市场普遍面临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和以美元为主的外债偿付压力上升的三重挑 战。在上一轮美国加息与缩表周期中,全球融资环境急剧收紧,新兴市场普遍承压。斯里兰卡因外汇枯 竭、偿债能力恶化而宣布主权债务违约;埃及则在外汇紧张与进口成本飙升背景下,被迫接受更严苛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反映了强美元周期下脆弱经济体所面临的流动性挤压 ...
21评论丨为何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06:35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 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 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战略思维全面深化,产业体系建设、实体经济发展成为"十五五"时期首要战略任务。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要战略任务是科技创新,创新打头阵,产业排第二,战略思路是以技术单点 突破为驱动力,推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而到"十五五"时期,首要任务调整为产业体 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同样重要,但居于产业之后,转变为服务于产业的后置支撑。战略思 路转变为以体系化的产业建设为主战场,牵引并承载关键技术的突破。 战略思路调整背后是双重动因的推动:一是发展阶段转变。DeepSeek等成就表明科技革命已进入产业 转化的关键阶段,创新必须可落地、能应用,深根于产业土壤中,才能避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张 皮",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实 ...
美国500%关税威胁难撼中国!中俄合作立法告破分化图谋
搜狐财经· 2025-10-20 03:07
美国对华关税威胁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85名参议员支持授权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加征最高可达500%的关税 [1] - 俄罗斯金融专家保罗·贡恰罗夫认为即使7000%的关税对中国也谈不上威慑作用 [1] - 美方此举被视为在乌克兰议题背景下对华施压,并为11月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准备筹码 [6] 关税的经济学影响 - 当关税超过100%的从价税时,会吞掉绝大多数商品的利润空间,导致交易不再成立 [3] - 价格被税负抬到远离消费者心理锚点的位置会导致需求端塌陷,供给端择路,500%或7000%的关税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 [3] - 中方在4月11日公告中指出,对美关税提高到125%后,美国相关输华商品已无市场可能性,此为进口商、渠道和消费者共同给出的极限值 [1] 历史先例与市场反应 - 面对中方125%的反制,美方在5月的关税交锋中只维持了33天,因商业团体和消费者反弹而草草收场 [6]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会推高手机、家电、衣物等日常消费品价格,加剧美国通胀黏性,导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用脚投票 [15] - 订单波动和库存堆积会最终转化为就业岗位的起伏,体现供应链协同的现实 [15] 欧洲的困境与选择 - 乌克兰战事导致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引发通胀,高能耗制造企业被迫将厂房迁往能源成本更低的美国 [7] - 这种产业迁移推动欧洲的产业空心化,是一次不情愿的“去工业化” [7] - 欧洲对跟随美国制裁中国持谨慎态度,更关注逐项编号的成本清单,因其企业已承受多季账期压力 [7] 中俄战略协作深化 - 俄罗斯明确表示不会加入任何“反华联盟”,并将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法律形式固定,成为国家最高法律层面的承诺 [9] - 这种制度化的“铁合同”使挑拨离间的盘算难有抓手,外部施压者的策略空间收缩 [9] - 中俄贸易中本币结算占比快速上行,人民币与卢布直接结算削弱了SWIFT与美元清算的制裁能力 [10] 中国的市场与供应链布局 - 中国身份叠加为“世界工厂”和不断扩容的“全球市场”,美国若关上一扇门,来自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窗口会被推开更多 [12] - 布局方向包括向西通往欧洲的通道、向南的市场增量,以及向内提升产业链韧性与技术迭代的“内功” [12] - 可供选择的市场与技术路线越多,身段就越灵活,可摊薄单一方向的压力 [12] 关键商品与相互制衡 - 稀土作为高端制造的“维生素”,虽占成本比例不高却牵动整条链条,成为“关键小部件” [10] - 中国之前的稀土出口管制被美方承认“挺见效”,相关产业链股价在消息面下滑 [10] - 油轮贸易与稀土出口体现了“供给路径的替代”和“技术要素的不可替代”两种力量的交织 [10] 贸易转移与替代渠道 - 高关税会催生转口与供应链迁移,越南、墨西哥等成为中间站,但价值链关键环节往往难以彻底替代 [10] - 西方对俄油实施“价格上限”,但乌拉尔原油相对布伦特存在折价,亚洲买家通过长约与折扣消化部分风险 [13] - 只要运输与保险找到替代渠道,价格上限就更像一道“围栏”而非围墙 [13]
拜登预言成真,让特朗普干完这4年,美国或将成为“世界老二”?
搜狐财经· 2025-10-19 13:15
美国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寡头政治、产业空心化和虚假信息的泛滥,实际上都互相关联,涉及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特朗普如果想解决这些 问题,必须采取更加稳妥的策略,然而他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虽然拜登已经卸任,但他在2025年1月15日的告别演讲中提到的预言,依然在美国社会中流传并引发讨论。拜登在演讲中指出了美国当前面临的三大严重问 题:寡头政治、产业空心化和虚假信息的泛滥,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美国的民主制度。拜登还根据这些问题对特朗普的执政做出了预判,认为如果特朗普继续 任职四年,美国可能会从"世界第一"滑落到"世界第二"。当时,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温,拜登的预言开始逐渐变成现实。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许多人开始质疑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在他的任期内,美国不仅未能变得更强,反而变得更加疲弱。这其中,外界的注意力 常常集中在关税战上,却忽视了关税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就像黑纸上的小黑点总是最吸引眼球一样,然而真正值得关注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显眼的区域 ——也就是关税战以外的事情。在战争的前期,筹谋和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关注美国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步骤,而 ...
弃用美元,改用人民币结算,欠债30多万亿的美元霸权还能撑多久?
搜狐财经· 2025-10-17 10:53
中美经济互动的黄金时期 - 中国提供丰富工业产能和勤奋劳动力支撑全球市场 美国提供全球最强大消费市场和美元主导的贸易结算体系 [2] - 该模式带来两国共赢 中国实现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产能已超过战后美国 并完成国家财富积累和民众阶层跃升 [2] - 美国通过货币超发实现财富积累并控制通货膨胀 华尔街与硅谷巨头借助中国生产能力实现企业市值从数百亿跃升至万亿级别 [2] 互动模式的负面影响 - 中国面临美元外汇储备剧增带来的货币税压力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稀释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 [4] - 中国对外出口和外资依赖度较高引发经济安全担忧 通过调整美债持有量和采购大宗商品缓解风险 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左右 [4] - 美国面临产业空心化问题 中部地区沦为铁锈地带 贫困问题加剧 侵蚀其工业基础和整体国力 [4] 美元霸权的基石与动摇 - 美元霸权核心支柱依赖美元的不可替代性及全球对其合理使用金融权力的信任 [5] - 俄乌冲突后美国将美元武器化 频繁通过SWIFT体系冻结资产和实施制裁 动摇信任基石 [7] - 中国国力和工业实力快速提升 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国家信用稳步提升 削弱美元的不可替代性 [7] 中美两国的核心目标与诉求 - 美国目标为实现再工业化以弥补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但面临金融利益集团阻碍 难以实现 [9] - 中国目标为在无额外关税和制裁环境中稳步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保持谨慎步伐 避免金融过度扩张和产业空心化风险 [10] - 中国核心诉求是保障经济安全 凭借强大工业能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11] 中美关系博弈与未来展望 - 中美关系本质为两大经济体实力博弈 其他国家如欧盟和日本已难以参与核心决策 [10] - 美国谈判诉求为中国扩大市场开放 增加农产品进口 投资美国中西部工业 但需改变强硬姿态通过平等协商换取合作 [10] - 长远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将改变 中国掌握时间优势 不急于求成 台湾等问题将随实力提升而解决 [11]
韩国沦为美国“经济提款机”?赴美投资遭制裁,芯片数据被迫上交
搜狐财经· 2025-10-11 18:02
资本游戏:美国周期与韩国"被动开放" 1970年代,韩国十大财阀雄踞本国经济半壁江山,但美国早已将"资本目光"锁定这片市场。90年代初, 美联储降息,韩国企业抓住机会大量举债扩张,短债激增。 当美联储利率再度上调,韩企资金链骤然紧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一度濒临国家破产,只能向 IMF求援。 危机过后,韩国资本市场全面开放,外资持股比例短短三年翻倍,三星、大宇、现代等巨头的控制权逐 步分散。 2025年9月,佐治亚州现代-乐金合资厂突遭美国移民局突袭,300多名韩国工程师被带走。 表面上,这是一次针对"非法用工"的执法,但细细梳理这两年美韩之间的产业、政策、资本流转,疑问 层层叠加:为何韩国在对美投资创新高的同时,反而受制于签证、资本、产业等多重困局? 韩国与美国之间的深度绑定,会不会是一场"零和游戏"?而美国力推制造业回流,韩国的经济安全感究 竟还剩多少? 与此同时,美国对韩国企业的签证限制持续收紧。2025年H-1B拒签率高达35%,韩企在美建厂却无法 顺利调配技术人员。 9月的佐治亚州突袭,300名持B-1、ESTA等短期商务签证入境的韩籍工程师被拘捕,暴露出韩企在美 国用工的"制度困境"。 "提款机 ...
人民币明明被低估,为啥汇率不“疯”?
虎嗅· 2025-10-11 07:2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的视界,作者:卡夫卡不忙了,原文标题:《聊聊汇率》,题图来自:视 觉中国 论起真实购买力,RMB肯定是被远远低估了。 如今国际实物贸易里,RMB已经是第一货币了,很可惜,实物贸易在国际结算里占比也就5%,终究是 金融玩法才是来回捯饬的大头。 我们一直都说摸着石头过河,美帝这个老石头,都快被盘包浆了。好好的全球第一工业王国搞成现在这 样,连军工都不能自主可控,你还真不能怪别人。 强如美帝,没有谁能从外部害了它,把它拖到今天这个尴尬地步的就是该死的金融。 看起来搞新殖民模式,通过美元来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美滋滋,但实际上,想要保证美元全球流通就必须 先让全世界有美元。 美帝如果还是全球最大工业国,常年保持贸易顺差,请问谁手上有美元呢? 人家都没有美元了,自然不会用美元,好容易弄到点美元,那不得跟宝贝一样收藏起来,那美元也就没 办法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了。 所以你看,美国的贸易顺差跟黄金美元崩盘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 现在美帝瞄准东大打贸易战,40年前美帝瞄准日本打贸易战,民间仇恨到华裔被认为日本人在酒馆活活 打死,凶手竟然还能在民意保护下只判了三年缓刑(陈果仁事件)。 所以你看,老美一贯就是这么 ...
欧洲的病,不在俄罗斯,在心病!一套“恐惧连环计”玩得炉火纯青
搜狐财经· 2025-10-07 11:26
最近,欧洲的天空有点忙。 今天这边报告发现"不明飞行物",明天那边机场紧急关闭,战斗机呼啸着就上天了。搞得人心惶惶,好像大战一触即发。 那这些"幽灵"到底是谁派来的? 结果呢?各国顺理成章地收紧了边境,大家忙着讨论文化冲突,谁还记得当时差点把欧元区搞散架的债务危机? 经济问题,就这么被完美地"稀释"了。 接着,新冠疫情来了。 答案几乎不用猜,西方媒体和政客们异口同声,指向了同一个目标:俄罗斯。这反应速度,快得都形成肌肉记忆了。 不管最后查出来是哪个老百姓的航模失控,还是哪个科研机构的气象气球,只要先扣上"俄罗斯威胁"的帽子,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 但你琢磨琢磨,这套路,熟不熟悉? 说白了,这就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恐惧治国术"。核心目的就一个:转移矛盾。把老百姓的视线,从自家一地鸡毛的经济烂摊子上,巧妙地挪开。 咱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这套戏码已经演了快十年了。 还记得2015年那场"难民危机"吗?当时铺天盖地的新闻,把中东和非洲的难民描绘成洪水猛兽,仿佛欧洲文明马上就要被淹没。 当政客们拿不出解决经济问题的有效方案时,他们该怎么办? 一夜之间,全世界都陷入了"完美的恐惧"。为了安全,大家心甘情愿地交出部分自由, ...
警惕日本老路!盛松成:财富大迁移加速,低利率三大领域成新金矿
搜狐财经· 2025-09-27 19:46
居民储蓄迁移趋势 - 中国居民储蓄呈现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明显趋势,2025年8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而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 [1][3] - 这一“财富大迁移”将聚焦于新基建、消费基建及新型城镇化三大领域 [1] - 低利率环境是推动资产配置调整的关键因素,2025年国有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低于1.4% [9] 三大投资领域分析 - 新基建领域具有技术迭代红利,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有望形成持续现金流 [13][16] - 消费基建领域与内需扩张同步,例如文旅休闲、绿色消费等新模式正在激活存量资产 [13][16] - 新型城镇化领域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释放长期需求,但部分地区人口流出可能导致项目收益率不及预期 [13][14][16] - REITs降低了投资门槛,但2025年新发行29只中仅16只涉及消费基建,且底层资产集中于商业地产,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占比偏低 [14] 市场环境与潜在挑战 - 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成熟过程中,投资者教育、监管体系能否支撑大规模资金转移仍需观察 [5] - 2025年创业板上涨51.09%,但主要受政策预期驱动,而非基本面全面改善 [9] - 部分新基建项目回报周期长,短期难以覆盖资金成本,可能引发新的结构性风险 [7] - 政策导向不等于市场必然成功,若地方财政压力导致项目补贴退坡,部分依赖政府支付的领域可能面临风险 [16]
“海湖庄园协议”破产后,特朗普为何推行“宾夕法尼亚计划”?霸权末路的“危险游戏”
搜狐财经· 2025-09-14 19:29
债务问题与政策背景 - 美国债务总额高达37万亿美元,而年度利息支出达到9万亿美元,债务规模远超2024年29万亿美元的GDP [1] - 政府试图通过非常规的金融手段来解决债务危机,而非从根本上的产业升级或削减开支 [7] 海湖庄园协议 - 该协议核心内容是提议将外国持有的美国中短期国债强制转换为100年期零息债券,使债权人无法获得利息且资金长期被锁定 [3] - 此提议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日本财务省指责其为“明抢”,欧洲央行警告将损害美元信用,沙特威胁放弃美元 [3] - 协议尚未实施已引发市场动荡,导致全球央行减持美债、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指数大幅下跌 [3] 宾夕法尼亚计划 - 该计划旨在强制国内大型科技企业(如苹果、谷歌)使用其账上数千亿现金购买政府债券,手段包括以取消税收优惠和政府合同相威胁 [5] - 计划另一核心是推出与美债绑定的“新美元”稳定币,试图创建数字版美元 [5] - 此政策可能引发企业债务危机,并因美联储被迫维持低利率以配合政府发债而损害其货币政策独立性 [7][8] 国际市场的反应与影响 - 各国正采取行动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欧洲央行商讨减少美元储备,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东南亚国家推广本币结算 [7] - 市场对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以及美债作为“无风险资产”的信任度正在动摇,存在资本外流风险 [9] - 若美国相关稳定币发生崩盘,可能引发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剧烈震荡,冲击投资者资产 [7] 潜在经济风险 - 强制将债务包袱转嫁给国内外实体的做法,无法解决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根本问题 [7][9] - 美联储为维持低利率可能被迫持续印钞,在全球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此举将加剧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 [7] - 这些政策被视为美元霸权衰退的征兆,可能加速现有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