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控

搜索文档
汽车行业半年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16:17
构建公平市场竞争关系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核心主题是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市场监管总局3月部署加强价格监管,工信部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3] - 5月价格战再度升级,某车企推出22款车型限时补贴最高优惠5.3万元,另一品牌多款车型最高优惠达9万元[3] - 6月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明确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价销售,10月15日起施行[4] - 多地出台文件停止高息高返车贷政策,此前部分银行与经销商合作的高息政策扰乱市场金融秩序[5] 产业链关系重塑 - 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170天,远高于国际巨头50~70天水平,导致供应商资金压力剧增[8] - 6月新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采购须30~60日内付款,逾期按日万分之五罚息[9] - 一汽/东风/吉利/奇瑞等车企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内,显著改善供应商资金周转效率[9] - 经销商返利账期同步缩短,缓解经销商资金占用问题,重塑渠道信任关系[9] 智能驾驶宣传规范 - 2025年初车企普遍使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夸大术语进行营销,存在安全隐患[12] - 4月工信部明令禁用夸大宣传术语,违规者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12] - 车企转向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等准确表述,上海车展上着重强调技术局限性[12] - 多家企业建立智能驾驶安全培训体系,部分品牌将安全考核设为提车必要条件[13] 产品质量管控强化 - 6月工信部开展生产一致性检查,重点抽查高风险车型的碰撞安全/电池系统等关键项目[16] - 多部门联合会议强调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全链条监管方案[17] - 2025年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等标准发布,开展燃料电池安全要求国家标准预研[17] - 岚图汽车运用AI和5G技术实现"零缺陷"质量管控,行业质量投入普遍加大[18]
罗马仕凌晨1点发通知:停工停产放假!员工门禁权限被取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6 10:49
公司运营动态 - 深圳罗马仕科技自2025年7月7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 首月按约定工资支付 次月起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发放生活费 [1] - 7月1日起内部已陆续通知员工全面停工停产 工资仅发放至6月份 公司门禁权限被提前取消 [3] - 7月3日公司官方微博声明"没有倒闭" 承诺解决用户及合作伙伴问题 [3] 管理层变动 - 7月2日法定代表人由雷社杏变更为雷杏容 此为三个月内第二次高管变更 此前4月23日雷桂斌卸任执行董事 雷社杏接任 [4][5] - 公司回应称变更系内部整改需要 当前聚焦产业链自检及新品准备 [5] 产品召回与质量事件 - 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3款移动电源共491745台 原因为电芯原材料缺陷导致过热及燃烧风险 [7] - 召回与北京多所高校禁用20000毫安时充电宝事件直接相关 6月13日起高校指其存在自燃风险 [7] - 2025年3月杭州飞香港航班起火事故确认系罗马仕20000毫安时充电宝热失控所致 产品符合民航标准但极端环境下引发火情 [8] - 2019年曾因OM10型号组装缺陷召回3792台产品 本次事件再次暴露供应链品控漏洞 [8] 市场与资金状况 - 业务团队全力应对产品召回 充电宝恢复出货无明确时间表 淘宝旗舰店因账户余额不足无法处理消费者退款 [6][7] - 公司年出货量超5000万件 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 主营移动电源、户外电源等3C数码周边产品 [7] - 客服回应退款问题称需等待商家保证金补充 监管部门已介入对接 [6][7]
罗马仕,变更法定代表人,公司回应!此前,公司公告召回49万余台充电宝
凤凰网财经· 2025-07-02 21:5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雷社杏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职务 由雷杏容接任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 注册资本600万人民币 由雷桂斌、雷灿伙共同持股 [1] - 此次变更距雷社杏2025年4月上任不足三个月 显示管理层变动频繁 [1] 产品召回事件 - 公司宣布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三款移动电源产品 共计491745台 [2] - 召回原因为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问题 可能导致产品过热 极端情况下存在燃烧风险 [2] - 此次召回与北京多所高校禁用20000毫安时罗马仕充电宝事件直接相关 校方指出该产品存在较高自燃风险 [2] 安全事故影响 - 2025年3月杭州飞香港航班行李架起火事故 经调查系乘客携带的罗马仕20000毫安时充电宝热失控所致 [3] - 涉事产品符合民航携带标准 但在飞行极端环境下仍引发火情 导致航班紧急备降 [3] 历史质量问题 - 2019年公司曾因OM10型号充电宝存在组装缺陷和自燃风险 召回3792台产品 [3] - 近期事件再次暴露公司供应链品控漏洞 特别是电芯原材料质量管控问题 [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回应称正在安排整改 聚焦产业链自检 为新品做准备 [2] - 针对高校禁用事件 公司发布致歉声明 承诺对经权威机构鉴定的缺陷产品依法担责 [2]
别让移动电源成移动风险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31
行业问题 - 充电宝行业近期出现多起产品召回事件,某品牌召回近50万件问题产品,另一品牌召回国内外共计超过180万件产品 [1] - 安全问题集中暴露,主要原因为电芯原材料存在瑕疵,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过热甚至燃烧 [1] - 部分品牌在电芯应用上存在未经批准擅自更换关键原材料的行为,导致长期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 [1] - 多数充电宝品牌不具备电芯自主生产能力,依赖外部采购 [1] - 在快速扩张与低价竞争压力下,一些企业选择供应商时将成本置于质量之前,忽视关键部件风险识别和管控 [1] 监管建议 - 国家已将移动电源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范围,但需建立更细致有力的跟踪机制并及时修订 [2] - 认证执行上需建立更动态、更高频次的抽检制度,相关部门要开展常态化监督抽查 [2] - 重点盯防多次不合格、历史记录较差的企业,加大惩戒力度 [2]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销售消费品召回监管的公告》,要求电商平台和销售渠道积极参与召回执行 [2] 企业应对 -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强化质量管控 [2] - 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出厂,从供应商审核到批次管理,每个环节都应有清晰标准与责任机制 [2] - 将风险防控前置于生产设计之初,实现从事后公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2] - 召回过程中需解决消费者反映的信息获取不及时、退货补偿流程复杂等问题 [2] 行业展望 - 大规模召回给部分企业带来阵痛,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 [3] - 行业若继续在低价竞争中忽视质量红线,将失去消费者信任 [3] - 需把安全置于优先位置,在技术标准、企业责任与监管机制协同推进下,使充电宝成为消费者安心之选 [3]
罗马仕客服炸裂发言,网友:自杀式营销!
新浪财经· 2025-07-01 12:34
3C禁令与消费者反应 - 充电宝3C禁令发布后引发消费者恐慌,导致合规充电宝需求激增[1] - 消费者以安全风险为由要求退货时,罗马仕客服因"用回本了"等不当回应激化矛盾[4][12] - 社交平台舆论分化:部分支持消费者维权,部分认为客服按规则办事无过错[14][16][17][18] 罗马仕产品质量与召回事件 - 公司2024年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3款移动电源共491745台,涉及电芯原材料缺陷导致的过热燃烧风险[6][7][23][24] - 2019年已因电芯组装问题召回3000余件产品,但质量隐患未彻底解决[21] - 非召回型号产品仍存在安全事故,且3C认证缺失导致使用场景受限[24] 召回执行与行业对比 - 快递公司拒收高风险召回产品,公司建议用户盐水浸泡处理被批不负责任[25] - 对比安克充电宝提供防火袋邮寄等方案,罗马仕被指风险转嫁消费者[25] - 机场拦截充电宝流入二手平台,部分卖家以"机场扣留"名义销售伪劣产品[26][27] 行业影响与公司问题 - 事件暴露公司在质量把控、召回政策、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系统性缺陷[27] - 行业面临信任危机,劣质产品可能破坏整体市场生态[28]
187万枚,安克两国召回“自燃风险”充电宝,国内机场已禁携
36氪· 2025-06-25 08:58
召回事件概述 - 公司因7款充电宝存在"自燃"风险发起召回,涉及71.29万件产品,召回原因为供应商电芯原材料未经批准变更导致隔膜绝缘失效 [1] - 中国区召回产品单价149元~229元,全额退款方案可能导致1.06亿~1.63亿元损失 [1] - 美国市场此前已召回115.8万件同品牌充电宝,涉及19起起火爆炸事故 [12] 召回执行细节 - 公司提供三种补偿方案:全额退款、升级换新、原金额+50元代金券 [3] - 召回公告存在渠道差异:微信/微博未提数量及补偿细节,官网披露完整信息(712964件) [4] - 2024年9月已发现A1642/A1647/A1652型号风险但未全面召回,相关型号持续在售 [8][9] 行业影响与用户反馈 - 深圳、长沙、南昌等地机场禁止涉召回型号充电宝登机 [2][14] - 用户质疑公司延迟召回及沟通透明度,部分非召回批次用户也表达信任危机 [10][14] - 小红书等平台出现大量对客服处理方式不满的投诉 [14] 公司运营与财务背景 - 2024年营收247.1亿元(+41.14%),净利润21.14亿元(+30.93%) [16] - 轻资产模式被指为质量隐患主因:依赖代工厂生产,自主管控薄弱 [16] - 历史召回记录包括2024年6.9万蓝牙扬声器及2023年4600台充电宝 [16] 供应链与质量管控问题 - 供应商私自变更电芯原材料,公司质检系统长期未发现缺陷 [13] - 美国召回产品涉及2016-2022年生产批次,暴露6年供应链漏洞 [12] - 行业人士警告若无法改善质量,可能被华为/小米挤出第一梯队 [16]
罗马仕3C证书几乎全数被撤销,意味什么?我手上的充电宝能用吗?
新浪财经· 2025-06-25 01:16
召回行动与证书撤销 - 罗马仕主动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三款型号充电宝,总量达49万台,因电芯原材料缺陷可能导致过热或燃烧[2] - 国家认证机构撤销涉事型号3C证书,法律上禁止其销售和使用,与公司召回前六天声明"产品合规"形成强烈反差[3] - 北京部分高校因实际自燃事故(如宿舍床铺烧毁)禁止使用该品牌产品,印证缺陷电芯的极端风险[4] 消费者应对措施 - 召回范围内型号(生产日期2023年6月-2024年7月)需立即停用,相同型号但批次不符的产品因电芯缺陷原理同样存在隐患[5] - 非召回型号或超两年使用期的产品因电池老化风险增加,需提高警惕,行业案例显示部分产品两年即报废[5] - 建议通过国家认监委官网实时查验3C认证状态,发现设备异常发热、膨胀或输出不稳定时立即停用[6] 行业影响与安全启示 - 事件暴露认证监管滞后性,企业可能利用检测周期差规避风险披露,需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替代企业自律[7] - 大规模召回叠加历史质量案例(如2019年产品快速报废)导致消费者对性价比产品信任崩塌,部分转向严查认证状态[8] - 行业需强化电子产品安全准则:远离易燃物、监控两年以上设备寿命、及时响应异常发热或形变[10]
罗马仕紧急召回超49万台充电宝 2019年也曾召回两批次充电宝产品
犀牛财经· 2025-06-19 16:23
公司召回事件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移动电源产品 涉及型号PAC20-272 PAC20-392及PLT20A-152 共计491745台 [2] - 召回原因为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问题 导致极少数产品在使用中可能过热 极端场景下存在燃烧风险 [2] - 此前北京多所高校发现20000毫安的罗马仕牌充电器在充电时易发生爆炸 发布禁用通知 [5] - 公司在6月14日发布公告否认存在安全问题 强调产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和国际安全检测 但两天后宣布大规模召回 [5] - 2019年公司曾因产品质量问题召回两批次3000余件充电宝 [5] 行业影响 - 此次召回事件引发外界对整个充电宝行业的质量担忧 [5] - 充电宝市场迅速扩张 但行业内竞争激烈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放松质量把控 埋下安全隐患 [5] - 事件可能促使监管部门加强对充电宝行业的质量监管 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5]
未名医药(002581)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9:03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2025 年山东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2] - 参与人员:通过“全景路演”等方式参与的广大投资者 [2] - 时间:2025 年 5 月 15 日下午 15:00 - 16:30 [2] - 地点: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董事长、总经理岳家霖等 [2] 研发成果 - 公司在细分赛道优化产品管线布局,推进创新药等在研项目开发与临床试验 [2] - 全资子公司山东衍渡构建多个生物制品药物研发体系,涵盖眼科、儿科、神内科等 [2] - 山东衍渡有眼科创新型生物药物处于拟开展 III 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2] 天津未名事件影响及应对 - 天津未名暂停生产、销售,销售及回款受不利影响,若三个月内无法恢复生产,公司可能触发其他风险警示 [3] - 公司成立专项整改小组,排查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方案,配合监管完成缺陷整改,争取尽快恢复生产 [3] - 公司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加强流通环节控制,加强人员培训,自查工作流程,严控经营管理风险 [3] 诉讼影响 - 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已在 2024 年度全额计提预计负债和损失,不会对 2025 年及期后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3] 2024 年财务情况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1.37 亿元,净利润为负主要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1.05 亿元 [3] - 报告期内货币资金增加主要系收到分红 [3] 北京科兴章程修订 - 北京科兴修订《公司章程》,相关程序合法合规,不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有利于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4] - 修订事项不涉及合并报表范围变更,不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 [4] 分红计划 - 鉴于 2024 年净利润为负,综合考虑 2025 年情况,2024 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 [5] - 公司会推动符合利润分配条件,加强投资者回报 [5] 其他问题 - 北京科兴是联营企业,公司对其有重要影响但不控制,所以财务不并表 [6] - 公司将根据法律法规及《利润补偿协议》推进禁售股票解禁相关工作 [6]
雷军还在为小米汽车风波道歉时,董明珠仅用一招就实现了口碑逆转
搜狐财经· 2025-05-09 18:18
小米汽车质量问题 - 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质量排行榜中,小米SU7排名垫底,蔚来汽车处于平均值水平[3] - 质量问题包括:制动系统警报误报、刹车系统疑似失灵、智驾系统误识别导致急刹追尾、自动泊车故障、360全景影像识别异常、充电故障等[7][9][16] - 2025年3月发生SU7高速爆燃事故,造成3名乘客死亡[13] - 2025年4月推送的"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将最大马力从1548匹限制到900匹,引发用户强烈不满后被迫撤回[10] 小米与格力发展对比 - 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立下10亿元营业额赌约,2018年格力收入1981.2亿元,小米1749亿元,小米落败[26] - 2019年后小米营业额反超格力,但产品质量问题频发[26][20] - 格力建立了862道质量检测工序,执行"筛选分厂"机制,对零部件进行全流程检测[30][32] - 格力推出"10年免费包修"政策,为行业唯一[34] 格力技术创新 - 2002年自主研发中国首台数码多联式中央空调,打破日本技术垄断[36] - 2010年后累计28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组技术全球瞩目[38] - 数控机床技术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金奖[39] 商业发展启示 - 小米从高性价比手机成功跨界造车,但面临严重质量管控挑战[1][19] - 格力通过严格质量体系和持续技术创新建立行业领先地位[30][32][36] - 企业长期发展取决于产品质量和创新投入,而非短期营业额对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