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控
搜索文档
充电宝又召回!前三季营利双增,安克创新品控成市场焦点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22:5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突破210亿元,同比增长27.79%,归母净利润为19.33亿元,同比增长31.34% [2]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1.52亿元,同比增长19.88%,增速为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归母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27.76%,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2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92% [3][5]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51亿元大幅下降152.38% [5] - 公司2022至2024年营收从142.5亿元增长至247.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0%,归母净利润从11.4亿元增长至21.1亿元 [3] 经营现金流与运营状况 - 经营现金流转负主要由于为应对旺季和关税进行大规模备货,存货余额较年初大幅增长90.11%,以及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显著增加 [6] - 产品召回事件带来了额外的善后成本和资金压力 [7] 产品召回事件 - 2025年以来公司全球召回产品总数已超238万台,相关直接成本预计在4.32亿至5.57亿元之间 [2] - 近期日本市场因产品引发41起火灾事故,召回约41万台移动电源及超10万台蓝牙音箱,产品采用特定批次锂电池组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过热引发火灾 [8] - 2025年6月在中国市场召回7个型号共71.29万件充电宝,同期在美国召回115.8万台产品,两次召回货值合计超亿元 [8] - 自2023年2月以来,公司已发生六次公开的产品召回事件 [8] - 日本经济产业省因上报41起严重案例,已向公司发出行政指导,要求全面排查在日销售的所有锂离子电池类产品,2019年至今公司在日累计召回产品超百万件 [9] 业务模式与研发投入 - 公司采用"轻资产+高研发"运营模式,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9.7亿元增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9.46亿元,研发费用率从6.8%提升至9.26% [10] - 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160W多口充电器、家庭能源系统等创新产品,市场反馈积极 [10] 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管控 - 生产环节依赖代工厂带来质量管控挑战,2025年6月国内召回因供应商擅自变更电芯原材料,7月日本召回因电芯供应商使用不当材料 [10] - 公司已采取终止与涉事供应商合作、与宁德时代旗下宁德新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强化供应商管理等措施 [10] - 行业认为消费电子行业不良率需控制在1%以内,轻资产模式下需建立更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与过程监管机制 [10] 市场分布 - 公司前三季度境外收入为203.22亿元,同比增长28.01%,占总营收比重超过96%,境内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21.59% [7] - 日本作为重要市场,2025年上半年该区域市场创收达17.99亿元 [8]
被曝吃出虫卵、蜘蛛,“性价比之王”今麦郎争议缠身
凤凰网财经· 2025-10-31 20:34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近期有消费者投诉方便面中出现黑色块状物疑似虫卵 公司回应称正在跟进并判断消费者可能未核实清楚[1] - 今年2月有消费者反映在挂面中煮出虫子 最终依据法规向消费者赔偿1000元[3] - 在投诉平台上关于公司的投诉词条近1600条 大量与食品安全有关[4] - 消费者投诉的异物种类多样 包括2厘米的塑料块、半只蜘蛛、蚂蚁等 有消费者称食用后出现腹痛[5][6] -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有用户发帖称在面饼上发现虫卵 并表达对品牌客服系统的不满 如客服热线无法接通、公众号客服电话打不通[10][11] - 有消费者在投诉后仅获得退一赔一或4元赔付等解决方案 处理方式引发不满[11] - 娃哈哈于2025年4月终止与公司的代工合作 原因是个别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11]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241.455亿元连续下滑 2022年降至190.76亿元 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165.7亿元 较2021年峰值下滑31.4% 两年缩水超75亿元[14] - 在2024年河北民营企业100强中排位保持第39位 但公司整体业绩增长乏力[14] - 2025年上半年方便面行业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6.22%[16] - 公司在方便面市场中份额为7.84% 位列第四 仅微增0.4%[17] - 2023年公司方便面板块营收为63.67亿元 同比下降11.29%[18]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前身为华龙集团 1994年创立于河北隆尧 凭借5毛钱方便面主打农村市场[13] - 2002年推出今麦郎弹面实现品牌升级 进入城市市场 上市一年销售额突破亿元[13] - 曾与日清食品和统一企业进行合作 但合作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终止[13] - 2017年6月宣布冲刺IPO 目标打造千亿收入大营销平台 但至今上市计划无实质进展 2019年尝试借壳上市也未成功[18]
汽车行业半年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16:17
构建公平市场竞争关系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核心主题是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市场监管总局3月部署加强价格监管,工信部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3] - 5月价格战再度升级,某车企推出22款车型限时补贴最高优惠5.3万元,另一品牌多款车型最高优惠达9万元[3] - 6月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明确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价销售,10月15日起施行[4] - 多地出台文件停止高息高返车贷政策,此前部分银行与经销商合作的高息政策扰乱市场金融秩序[5] 产业链关系重塑 - 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170天,远高于国际巨头50~70天水平,导致供应商资金压力剧增[8] - 6月新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采购须30~60日内付款,逾期按日万分之五罚息[9] - 一汽/东风/吉利/奇瑞等车企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内,显著改善供应商资金周转效率[9] - 经销商返利账期同步缩短,缓解经销商资金占用问题,重塑渠道信任关系[9] 智能驾驶宣传规范 - 2025年初车企普遍使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夸大术语进行营销,存在安全隐患[12] - 4月工信部明令禁用夸大宣传术语,违规者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12] - 车企转向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等准确表述,上海车展上着重强调技术局限性[12] - 多家企业建立智能驾驶安全培训体系,部分品牌将安全考核设为提车必要条件[13] 产品质量管控强化 - 6月工信部开展生产一致性检查,重点抽查高风险车型的碰撞安全/电池系统等关键项目[16] - 多部门联合会议强调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全链条监管方案[17] - 2025年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等标准发布,开展燃料电池安全要求国家标准预研[17] - 岚图汽车运用AI和5G技术实现"零缺陷"质量管控,行业质量投入普遍加大[18]
罗马仕凌晨1点发通知:停工停产放假!员工门禁权限被取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6 10:49
公司运营动态 - 深圳罗马仕科技自2025年7月7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 首月按约定工资支付 次月起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发放生活费 [1] - 7月1日起内部已陆续通知员工全面停工停产 工资仅发放至6月份 公司门禁权限被提前取消 [3] - 7月3日公司官方微博声明"没有倒闭" 承诺解决用户及合作伙伴问题 [3] 管理层变动 - 7月2日法定代表人由雷社杏变更为雷杏容 此为三个月内第二次高管变更 此前4月23日雷桂斌卸任执行董事 雷社杏接任 [4][5] - 公司回应称变更系内部整改需要 当前聚焦产业链自检及新品准备 [5] 产品召回与质量事件 - 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3款移动电源共491745台 原因为电芯原材料缺陷导致过热及燃烧风险 [7] - 召回与北京多所高校禁用20000毫安时充电宝事件直接相关 6月13日起高校指其存在自燃风险 [7] - 2025年3月杭州飞香港航班起火事故确认系罗马仕20000毫安时充电宝热失控所致 产品符合民航标准但极端环境下引发火情 [8] - 2019年曾因OM10型号组装缺陷召回3792台产品 本次事件再次暴露供应链品控漏洞 [8] 市场与资金状况 - 业务团队全力应对产品召回 充电宝恢复出货无明确时间表 淘宝旗舰店因账户余额不足无法处理消费者退款 [6][7] - 公司年出货量超5000万件 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 主营移动电源、户外电源等3C数码周边产品 [7] - 客服回应退款问题称需等待商家保证金补充 监管部门已介入对接 [6][7]
罗马仕,变更法定代表人,公司回应!此前,公司公告召回49万余台充电宝
凤凰网财经· 2025-07-02 21:5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雷社杏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职务 由雷杏容接任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 注册资本600万人民币 由雷桂斌、雷灿伙共同持股 [1] - 此次变更距雷社杏2025年4月上任不足三个月 显示管理层变动频繁 [1] 产品召回事件 - 公司宣布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三款移动电源产品 共计491745台 [2] - 召回原因为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问题 可能导致产品过热 极端情况下存在燃烧风险 [2] - 此次召回与北京多所高校禁用20000毫安时罗马仕充电宝事件直接相关 校方指出该产品存在较高自燃风险 [2] 安全事故影响 - 2025年3月杭州飞香港航班行李架起火事故 经调查系乘客携带的罗马仕20000毫安时充电宝热失控所致 [3] - 涉事产品符合民航携带标准 但在飞行极端环境下仍引发火情 导致航班紧急备降 [3] 历史质量问题 - 2019年公司曾因OM10型号充电宝存在组装缺陷和自燃风险 召回3792台产品 [3] - 近期事件再次暴露公司供应链品控漏洞 特别是电芯原材料质量管控问题 [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回应称正在安排整改 聚焦产业链自检 为新品做准备 [2] - 针对高校禁用事件 公司发布致歉声明 承诺对经权威机构鉴定的缺陷产品依法担责 [2]
别让移动电源成移动风险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31
行业问题 - 充电宝行业近期出现多起产品召回事件,某品牌召回近50万件问题产品,另一品牌召回国内外共计超过180万件产品 [1] - 安全问题集中暴露,主要原因为电芯原材料存在瑕疵,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过热甚至燃烧 [1] - 部分品牌在电芯应用上存在未经批准擅自更换关键原材料的行为,导致长期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 [1] - 多数充电宝品牌不具备电芯自主生产能力,依赖外部采购 [1] - 在快速扩张与低价竞争压力下,一些企业选择供应商时将成本置于质量之前,忽视关键部件风险识别和管控 [1] 监管建议 - 国家已将移动电源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范围,但需建立更细致有力的跟踪机制并及时修订 [2] - 认证执行上需建立更动态、更高频次的抽检制度,相关部门要开展常态化监督抽查 [2] - 重点盯防多次不合格、历史记录较差的企业,加大惩戒力度 [2]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销售消费品召回监管的公告》,要求电商平台和销售渠道积极参与召回执行 [2] 企业应对 -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强化质量管控 [2] - 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出厂,从供应商审核到批次管理,每个环节都应有清晰标准与责任机制 [2] - 将风险防控前置于生产设计之初,实现从事后公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2] - 召回过程中需解决消费者反映的信息获取不及时、退货补偿流程复杂等问题 [2] 行业展望 - 大规模召回给部分企业带来阵痛,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 [3] - 行业若继续在低价竞争中忽视质量红线,将失去消费者信任 [3] - 需把安全置于优先位置,在技术标准、企业责任与监管机制协同推进下,使充电宝成为消费者安心之选 [3]
罗马仕客服炸裂发言,网友:自杀式营销!
新浪财经· 2025-07-01 12:34
3C禁令与消费者反应 - 充电宝3C禁令发布后引发消费者恐慌,导致合规充电宝需求激增[1] - 消费者以安全风险为由要求退货时,罗马仕客服因"用回本了"等不当回应激化矛盾[4][12] - 社交平台舆论分化:部分支持消费者维权,部分认为客服按规则办事无过错[14][16][17][18] 罗马仕产品质量与召回事件 - 公司2024年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3款移动电源共491745台,涉及电芯原材料缺陷导致的过热燃烧风险[6][7][23][24] - 2019年已因电芯组装问题召回3000余件产品,但质量隐患未彻底解决[21] - 非召回型号产品仍存在安全事故,且3C认证缺失导致使用场景受限[24] 召回执行与行业对比 - 快递公司拒收高风险召回产品,公司建议用户盐水浸泡处理被批不负责任[25] - 对比安克充电宝提供防火袋邮寄等方案,罗马仕被指风险转嫁消费者[25] - 机场拦截充电宝流入二手平台,部分卖家以"机场扣留"名义销售伪劣产品[26][27] 行业影响与公司问题 - 事件暴露公司在质量把控、召回政策、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系统性缺陷[27] - 行业面临信任危机,劣质产品可能破坏整体市场生态[28]
187万枚,安克两国召回“自燃风险”充电宝,国内机场已禁携
36氪· 2025-06-25 08:58
召回事件概述 - 公司因7款充电宝存在"自燃"风险发起召回,涉及71.29万件产品,召回原因为供应商电芯原材料未经批准变更导致隔膜绝缘失效 [1] - 中国区召回产品单价149元~229元,全额退款方案可能导致1.06亿~1.63亿元损失 [1] - 美国市场此前已召回115.8万件同品牌充电宝,涉及19起起火爆炸事故 [12] 召回执行细节 - 公司提供三种补偿方案:全额退款、升级换新、原金额+50元代金券 [3] - 召回公告存在渠道差异:微信/微博未提数量及补偿细节,官网披露完整信息(712964件) [4] - 2024年9月已发现A1642/A1647/A1652型号风险但未全面召回,相关型号持续在售 [8][9] 行业影响与用户反馈 - 深圳、长沙、南昌等地机场禁止涉召回型号充电宝登机 [2][14] - 用户质疑公司延迟召回及沟通透明度,部分非召回批次用户也表达信任危机 [10][14] - 小红书等平台出现大量对客服处理方式不满的投诉 [14] 公司运营与财务背景 - 2024年营收247.1亿元(+41.14%),净利润21.14亿元(+30.93%) [16] - 轻资产模式被指为质量隐患主因:依赖代工厂生产,自主管控薄弱 [16] - 历史召回记录包括2024年6.9万蓝牙扬声器及2023年4600台充电宝 [16] 供应链与质量管控问题 - 供应商私自变更电芯原材料,公司质检系统长期未发现缺陷 [13] - 美国召回产品涉及2016-2022年生产批次,暴露6年供应链漏洞 [12] - 行业人士警告若无法改善质量,可能被华为/小米挤出第一梯队 [16]
罗马仕3C证书几乎全数被撤销,意味什么?我手上的充电宝能用吗?
新浪财经· 2025-06-25 01:16
召回行动与证书撤销 - 罗马仕主动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三款型号充电宝,总量达49万台,因电芯原材料缺陷可能导致过热或燃烧[2] - 国家认证机构撤销涉事型号3C证书,法律上禁止其销售和使用,与公司召回前六天声明"产品合规"形成强烈反差[3] - 北京部分高校因实际自燃事故(如宿舍床铺烧毁)禁止使用该品牌产品,印证缺陷电芯的极端风险[4] 消费者应对措施 - 召回范围内型号(生产日期2023年6月-2024年7月)需立即停用,相同型号但批次不符的产品因电芯缺陷原理同样存在隐患[5] - 非召回型号或超两年使用期的产品因电池老化风险增加,需提高警惕,行业案例显示部分产品两年即报废[5] - 建议通过国家认监委官网实时查验3C认证状态,发现设备异常发热、膨胀或输出不稳定时立即停用[6] 行业影响与安全启示 - 事件暴露认证监管滞后性,企业可能利用检测周期差规避风险披露,需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替代企业自律[7] - 大规模召回叠加历史质量案例(如2019年产品快速报废)导致消费者对性价比产品信任崩塌,部分转向严查认证状态[8] - 行业需强化电子产品安全准则:远离易燃物、监控两年以上设备寿命、及时响应异常发热或形变[10]
罗马仕紧急召回超49万台充电宝 2019年也曾召回两批次充电宝产品
犀牛财经· 2025-06-19 16:23
公司召回事件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移动电源产品 涉及型号PAC20-272 PAC20-392及PLT20A-152 共计491745台 [2] - 召回原因为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问题 导致极少数产品在使用中可能过热 极端场景下存在燃烧风险 [2] - 此前北京多所高校发现20000毫安的罗马仕牌充电器在充电时易发生爆炸 发布禁用通知 [5] - 公司在6月14日发布公告否认存在安全问题 强调产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和国际安全检测 但两天后宣布大规模召回 [5] - 2019年公司曾因产品质量问题召回两批次3000余件充电宝 [5] 行业影响 - 此次召回事件引发外界对整个充电宝行业的质量担忧 [5] - 充电宝市场迅速扩张 但行业内竞争激烈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放松质量把控 埋下安全隐患 [5] - 事件可能促使监管部门加强对充电宝行业的质量监管 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