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助力上海地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CMBS项目成功发行
本期 资产证券化产品 成功发行,为未来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申 万宏源持续深耕长三角地区 资产证券化业务 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申万宏源 注重 资产证券化创新业务的 开拓 ,结合国内的监管政策,经常配合国内的相关部门对资产 证券化业务创新模式进行研发 、 设计 成果的又一生动案例 。 免责声明 本内容最终解释权归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所有。 近日 ,由申万宏源担任 销售机构的 上海地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 全国首单规模最大储架 式保障性租赁住房 CMBS 项目 。本期 资产证券化产品 发行规模 32.99 亿元,期限 21 年期,票面利率 2. 2 % 。 上海地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是上海地产集团全资子公司,作为集团旗下保障住房和租赁 住房统一建设运营发展平台,全力承担市委、市政府任务,通过 "功能 + 市场"发展模 式,重点打造"投资建设、资管运营、社区配套"三大平台,努力发挥功能性国企的引领 和示范作用。上海地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将始终坚持"服务城市更新、服务住房发展、 服务人才建设、服务生活配套"的初心与使命,勇做上海功能性住房市场的主力军、排 头兵和同行业领先者 。 通过 CMBS 创新模式, ...
跨境支付通上线,实时便捷还免费获点赞
广州日报· 2025-06-22 18:36
跨境支付通上线 - 跨境支付通于6月22日正式上线,实现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 [1] - 广东分行当日启动试点,早上七点已有南向业务完成办理 [1] - 该业务支持人民币直接汇款,资金实时到账,操作便捷 [1] 业务优势与功能 - 相比传统跨境汇款,跨境支付通具有实时到账、价格优惠、操作便利等优势 [2] - 用户只需在手机银行输入电话号码或组合输入户名和收款账号即可完成跨境汇款 [2] - 支持灵活选择到账币种为人民币或港币 [2] - 传统跨境汇款通常需要两三个小时至48小时到账,而跨境支付通实现实时到账 [2] 业务场景 - 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境内居民汇出至香港,可选择人民币汇出、人民币或港币到账 [2] - 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香港居民汇入至内地,可选择港币或人民币发起、人民币到账 [2] - 双向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支持留学缴费、公共事业缴费、就医、薪资和补贴发放等 [2] 参与机构 - 首批参与机构共12家,内地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及招商银行 [3] - 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香港、工银亚洲 [3] - 农业银行6月22日在深圳启动试点,7月拓展至广东、海南,后续推向全国 [3] - 建设银行6月22日起在广东、海南试点,后续推广至全国 [3] - 广州地区工行、中行手机银行已可使用跨境支付通 [3] 业务规则 - 南向业务支持持有中国境内居民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和武装警察身份证件的境内居民办理 [3] - 北向业务支持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香港居民办理 [3] - 内地银行单笔限额1万元人民币,香港银行每人每日上限1万港元,每人每年上限20万港元 [4] - 内地银行服务时间为每日上午7时至23时,香港至内地汇款支持24小时服务 [4] - 试点期间多家机构暂免手续费,包括建行、农行、交行、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建银亚洲等 [4] 营销活动 - 建银亚洲推出活动:6月22日至8月31日完成单笔1000港元/人民币及以上转账可获100港元奖励 [5] - 汇丰香港推出活动:每次接收最少1000港元/人民币款项可获得10港元奖励,有效期至2025年9月30日 [5]
华润银行董事长落定!招行系悍将钱曦火速上位,行长职位空缺招贤
搜狐财经· 2025-06-21 12:18
高管变动 - 钱曦获核准担任华润银行董事长,此前2023年8月被聘任为行长,2025年1月被选举为董事长 [1][3][5] - 钱曦为"70后"金融学博士,拥有招商银行长期区域管理经验,曾任广州、大连、佛山、西安分行行长及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 [5][6] - 前任董事长宗少俊未进入新一届董事会,其曾长期任职农业银行系统,2017年加入华润银行 [8] - 华润银行管理层形成"五副二行助"格局,副行长5人、行长助理2人,首席信息官1人 [9][10] 公司战略与招聘 - 2024年提出"四个重塑"战略,推动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层优化 [8] - 公开海选总行行长,要求应聘者年龄不超过50岁,需管理过4000亿以上资产规模的机构 [10][13] - 相比2023年行长招聘(要求资产规模3000亿),本次条件明显收紧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23年提升0.61个百分点 [15] - 总资产4340亿元,同比增长11.6%,2019-2023年增速分别为18.7%、13.8%、22.3% [15] - 净利差1.26%、净息差1.23%,分别较上年收窄24BP、27BP [15] - 非息收入25.5亿元,受债券市场向好推动 [15] 资产质量 - 逾期贷款余额从2022年36.3亿元增至2024年80.7亿元 [16][20] - 不良率1.65%,同比下降8BP,但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20.9亿元增至2024年42.9亿元 [17] - 贷款拨备率2.85%,环比下降7BP [17] - 房地产贷款余额269.2亿元,占比11.17%,为第一大贷款行业 [19][21] 业务结构 - 个人贷款1110.8亿元,占比46.1%,接近总贷款半壁江山 [19][2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267.8亿元,占比11.11%,较上年8.36%大幅提升 [19][21] - 贴现和福费廷业务占比从14.29%降至7.54% [21]
刘强东6·18前夜长谈,决心找回失落的五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6-18 18:05
公司战略与创新 - 京东过去五年被创始人刘强东评价为"失落的五年",缺乏创新和成长,但目前已重启高强度创业模式,计划每年推出一个创新业务,现有6个创新项目在推进,包括稳定币业务 [2][5][9] - 公司业务布局始终围绕供应链展开,所有子公司(京东物流、京东金融、京东健康等)均服务于供应链体系,新进入的外卖业务实质目标也是强化生鲜供应链 [5][6][7] - 未来商业模式将聚焦现有7-8个供应链相关业务的深化和国际化,不再开发全新模式 [10]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库存周转天数30-50天,零售综合成本率仅10%,全球仅五家企业达到该水平(含Costco、亚马逊) [11][12] - 核心战略聚焦"体验、成本、效率"三要素,自营模式带来用户信任优势,2023年回归该战略后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12][14] - 通过技术投入优化运营效率,库存周转天数目标降至20-25天,每优化1天可释放100亿现金流,当前账期59天优于行业 [15] 国际化布局 - 欧洲市场已投入3年基建,计划2024年营业,采用"本地电商"模式:本地团队(超2000人)、本地采购发货、专注品牌商品 [3][16][17] - 国际战略差异化避开亚马逊,初期聚焦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需5年完成合规认证等工作,预计需10-20年实现商业模式成熟 [17][18] - 稳定币业务是国际化关键配套,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牌照,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至10秒内完成 [4][9] 行业竞争与价值分配 - 外卖业务将在一个月后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强调解决食品安全和高性价比问题,前端可永久不赚钱而依靠供应链盈利 [7][8][9] - 家电领域实施"三毛五理论":零售商利润占比1/3,品牌商占2/3,推动行业净利率从1%升至10%以上,公司市占率达国美苏宁总和的5倍 [20][21][22][23] - 认为品牌商创造的社会价值高于零售商,通过利润合理分配促进产业正循环,避免低价竞争导致的恶性循环 [22] 组织管理 - 公司员工近90万人,过去一年半实施7次涨薪,基层员工收入最低增长50%,P5级以上员工收入翻倍 [4][13] - 强调不压榨员工但保持行业拼搏精神,通过技术投入而非人力压降实现成本优化 [12][13][15]
刘强东首谈进军外卖、酒旅与国际化
第一财经· 2025-06-18 13:10
公司战略与创新业务 - 公司过去五年缺乏创新,被创始人称为"失落的五年",未来计划每年推出一个创新业务,目前有6个创新项目在推进,包括稳定币业务[1][3][4] - 新商业模式将围绕供应链展开,外卖业务旨在构建生鲜供应链体系,预计一个月后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4][5] - 稳定币项目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牌照,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实现10秒内完成支付[21] 供应链核心战略 - 公司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包括物流、金融、健康、工业等板块,通过40%交叉销售实现成本优化[4] - 外卖业务前端可不盈利,通过供应链后端实现盈利,目标将酒旅餐饮行业成本降低20%至原成本的2/3[2][4] - 在中国大陆拥有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库存周转天数30-50天,零售综合成本仅10%,与Costco等全球五家企业并列最低成本水平[9][10] 家电行业布局 - 2009年进入家电行业时,通过将成本降至6%(低于国美苏宁15%成本),实现3-4%净利率,践行"三毛五理论"(品牌商拿三分之二利润)[7][8][9] - 目前在家电市场份额已超国美苏宁总和五倍,推动家电品牌商净利率从1%提升至10%以上[9] - 通过优化库存周转天数至20-25天,预计可释放500亿现金流[16] 国际化布局 - 国际业务采用本地电商模式,已在欧洲建设四年基础设施,拥有2000名本地员工,实行本地采购发货[18] - 差异化战略聚焦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避开与亚马逊直接竞争,预计需五年完成品牌合规工作[18][19] - 中国小家电创新占全球98%,公司将优质中国品牌作为国际化核心抓手[19] 企业经营理念 - 坚持合法经营,18年累计缴纳五险一金超1000亿,2023年发放工资1161亿,缴纳五险一金180亿[13] - 经营战略聚焦"体验、成本、效率"六字方针,通过AI和机器人技术持续降本增效[15][16] - 创始人强调企业必须盈利但不以利润为第一追求,零售费用率保持10%的全球领先水平[13][14][15]
天利科技(300399) - 300399天利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1)
2025-05-21 17:14
分组1:投资者提问与公司回复 - 投资者询问公司作为国企是否通过并购重组提升实力,公司表示建议已收悉 [1] - 投资者询问公司有无并购计划,公司称重大事项关注公告 [1] - 投资者询问公司微利原因及改变方法,公司表示受综合因素影响主业盈利能力下降,将紧盯行业趋势提升实力突围 [1] - 投资者询问天利今年目标定位,公司称按“基本盘与创新业务协同发展”思路推进工作,关注定期报告 [1][2] - 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进行资产购买、并购重组增加实力,公司表示暂无计划,意见已收悉,后续按要求披露 [2] - 投资者询问公司有无重组预期,公司称暂无计划,后续按规定披露 [2] 分组2: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21日下午14:30 - 17:0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网络远程召开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顾兰芳和证券事务代表杨毓哲 [1]
赤子城科技(09911):社交业务保持高增,创新业务态势向好
信达证券· 2025-05-15 22: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赤子城科技社交业务保持高增,创新业务态势向好,社交和游戏产品呈高速增长趋势,新产品在研有望提供长期成长动能,2025年利润有望增厚 [1][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0.9亿元,同比增长53.92%;社交业务收入达46.3亿元,同比增长58.1%;创新业务收入达4.6亿元,同比增长21.3%;经营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32.3%;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减少6.34%;经调整EBITDA达9.63亿元,同比增长42.8% [1] - 2024年毛利为26.08亿元,毛利率为51.2%,同比-0.9pct;社交业务毛利23.04亿元,毛利率49.7%,同比+1.2pct;创新业务毛利3.04亿元,毛利率66.1%,同比-13.9pct;销售费用为12.95亿元,销售费用率为25.4%,研发开支3.35亿元,一般及行政开支2.39亿元 [2] - 2025Q1公司预期收入约15.00 - 15.70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41.5% - 48.1%;社交业务收入约13.45 - 13.95亿元,同比增长约39.1% - 44.3%;创新业务收入约1.55 - 1.75亿元,同比增长约66.7% - 88.2% [2] 业务点评 - 社交业务收入稳健增长,优势与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年泛人群社交中SUGO营收增长超200%,TopTop增速超100%;多元人群社交发力海外,HeeSay产品体验和品牌效应提升;2025Q1社交业务平均MAU达3283.5万,环比+3.4% [3] - 创新业务中精品游戏持续突破,“第二增长曲线”逐步清晰。2024年精品游戏业务总流水约7.05亿元,同比增长超80%,旗舰游戏《Alice's Dream:Merge Games》全年流水同比增长超60%;社交电商业务收入增长超200%,利润增长超600%;2025Q1精品游戏业务进入收获期,社交电商业务快速成长 [3] 盈利预测 - 根据Wind一致预期,公司2025 - 2027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3/11.2/13.8亿元,同比+88.1%、23.9%、23.3%,截至2025年5月15日对应PE分别为12.8/10.3/8.4x [5]
中集集团累赚590亿分红186亿 首季净利增5.5倍合同负债154亿
长江商报· 2025-05-08 08:42
处于周期性行业,中集集团的经营业绩也曾明显波动,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中集集团累计盈利590.81亿元,累计分红186.38亿元。 多板块业务发力扣非倍增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环境景气度依然较高,中集集团(000039.SZ)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近日,中集集团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60亿元,同比增长约11%;归属母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约5.5倍。 对于经营业绩强劲增长,中集集团表示,公司多板块业务发力,创新业务取得新进展。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77亿元,同比增长约39%;归母净利润近30亿元,同比增长逾6倍。 上述数据显示,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均为大幅倍增。 3月,在业绩说明会上,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表示,公司持有的在手订单已近70亿美元,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 一季度报告显示,期末,公司合同负债约为154亿元。 中集集团经营业绩实现开门红。 一季报显示,前3个月,中集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0.26亿元,同比增长11.04%; ...
上海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20250507
海通国际· 2025-05-07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13.73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上海医药营收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虽归母净利润受工业利润贡献下滑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但商业板块展现出较强业绩韧性,预计公司后续会持续提升管理、提质增效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上海医药实现营收707.6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13.6%;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8.1% [3] - 医药商业板块一季度收入648.8亿元,同比+2.6%,其中药品合约销售CSO业务收入超18亿元,同比+9.9%,创新药分销业务收入125亿元,同比+23.2%,器械大健康业务收入109亿元,同比+6.9%,商业板块贡献利润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3] - 医药工业板块一季度收入58.9亿元,同比-15.3%,环比+8.0%,研发投入6.1亿元,工业板块贡献利润5.3亿元,同比-21.4% [4] - 一季度销售费用27.6亿元,同比-16.1%,销售费用率3.9%,同比-0.8pcts;管理费用率1.9%,同比-0.1pcts,研发费用率0.7%,同比基本持平,财务费用率0.5%,同比基本持平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使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及FY26 - FY33的现金流进行估值,基于WACC 6.2%、永续增长率3%、港股对A股折价60%(均不变),维持公司目标价HKD13.73 [5] 财务数据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收(CNY mn)|260,295|275,251|297,348|319,081| |营收增速|12.2%|5.7%|8.0%|7.3%| |净利润(CNY mn)|3,768|4,553|4,939|5,427| |净利润增速|-26.1%|13.6%|9.3%|9.9%| |ROE|6.5%|7.2%|7.4%|7.7%| |毛利率|12.0%|11.1%|11.2%|11.1%|[2][11] ESG情况 - 环境方面,上海医药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18] - 社会方面,公司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18] - 治理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优化ESG结构 [19]
上海医药(02607):2025年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06 18: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13.73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上海医药营收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虽归母净利润受工业利润贡献下滑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但预计后续管理和费用率有望改善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上海医药市值HK$63.18bn/US$8.15bn,日交易额(3个月均值)US$7.17mn,发行股票数目919.07mn,自由流通股占比74% [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07.6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13.6%;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8.1% [3] 分板块情况 - 医药商业板块一季度收入648.8亿元,同比+2.6%,由创新业务拉动,CSO业务收入超18亿元,同比+9.9%,创新药分销业务收入125亿元,同比+23.2%,器械大健康业务收入109亿元,同比+6.9%,贡献利润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3] - 医药工业板块一季度收入58.9亿元,同比-15.3%,环比+8.0%,研发投入6.1亿元,贡献利润5.3亿元,同比-21.4% [4] 毛利率与费用率 - 一季度销售费用27.6亿元,同比-16.1%,销售费用率3.9%,同比-0.8pcts;管理费用率1.9%,同比-0.1pcts,研发费用率0.7%,同比基本持平,财务费用率0.5%,同比基本持平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使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及FY26 - FY33的现金流进行估值,基于WACC 6.2%、永续增长率3%、港股对A股折价60%,维持目标价HKD13.73 [5] ESG情况 - 环境方面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和系列规范性文件;社会方面积极投身慈善公益;治理方面不断完善可持续治理系统和优化ESG结构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