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
搜索文档
【专题】甜蜜回忆:白糖二十年行情回溯
新浪财经· 2025-11-04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对过去20年食糖市场的回溯,识别出影响糖价的关键驱动因素,并判断当前市场正处于熊市向牛市的过渡期,预计在2027年前后可能出现基本面与宏观周期的共振 [1][36] - 全球食糖供需缺口是影响糖价最显著的变量,尤其在近年需求增长放缓后,减产成为更主要的行情驱动 [1][8][10] - 宏观周期与货币政策在共振时会放大糖价行情 [1][19][36] - 中国实施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后,内外价差波动收窄,国内糖价在上涨周期更强,下跌周期更抗跌 [1][20][22] - 从合约角度看,国内01合约因叠加春节旺季行情表现较为强势 [1][31] 国内外糖价历史回溯 - 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糖价经历了五次起落,平均一轮涨跌周期约5年,内外糖价节奏高度一致 [2] - 2001-2004年:因国内扩种导致产量同比上涨37%,以及食糖进口量同比增长78%,糖价持续下跌,后因国家以每吨2600元收储而企稳 [4] - 2004-2006年:国内产糖区遭遇严重旱情导致减产,同时食品饮料行业需求稳步增长,糖价大幅上涨 [4] - 2006-2009年:前期高糖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全球食糖增产,国家连续抛储,叠加全球金融危机抑制需求,糖价大幅下跌 [4] - 2009-2012年:因2008/2009榨季国内供求趋紧、印度减产、巴西天气及2008年大放水推升资金情绪,糖价出现历史最大幅度上行 [5] - 2012-2015年:全球及国内食糖供过于求,国内外糖价倒挂导致低价进口糖大量涌入,糖价大幅下跌 [5] - 2015-2017年:国内大幅减产及限制进口政策使国内糖价率先企稳上行,超强厄尔尼诺导致全球主要产糖国减产,形成国内外共振上涨 [5] - 2017-2019年:全球食糖供应转向严重过剩,国内进入增产周期且甜菜糖激增,低价进口糖及果葡糖浆替代品冲击市场,糖价下跌 [6] - 2019-2023年:疫情管控放开后需求企稳,2022年厄尔尼诺引发全球减产担忧,叠加全球通胀,糖价上涨 [7] - 2023-2025年:全球供应从偏紧转向宽松,巴西产量历史性增长,印度泰国增产预期,巴西制糖比新高,糖价下跌至上一轮低点附近 [7] 糖价影响因素归因 - 糖价与全球食糖需求呈强正相关性,2000-2011年全球食糖消费平均年增速为2.07%,2012年后增速下降至0.55% [8] - 全球食糖供需缺口是显著变量,原糖价格与全球供需缺口负相关(相关系数-0.16),2011年后该关系更为明确,国内广西糖价与国际原糖价相关性系数达-0.35 [10][13] - 供需缺口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天气因素,通过ENSO指数(厄尔尼诺与拉尼娜)观测糖价运行周期 [15] - 厄尔尼诺通常导致印度、泰国等北半球主产区干旱减产,全球供应趋紧,推动糖价上涨;拉尼娜通常为上述产区带来充沛降雨促进增产,全球供应宽松,对糖价形成下行压力,但可能引发巴西干旱构成支撑 [15][16][17] - 宏观层面,糖价一般横跨一到两个基钦周期,重大全球经济危机(如2008年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下步调一致,宽松货币政策会放大行情波动幅度,如2011年与2023年的大涨 [19] 内外价差回溯与对比 -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关税15%,配额外50%,配额数量稳定在194.5万吨 [4][20] - 配额管理制度经过多年调整趋于稳定,2020年6月起实行进口报告管理制度和备案制度 [21] - 在上涨行情中,内外价差趋向走扩,国内糖价因长期消费缺口表现更强势;在下跌行情中,价差底部抬升,国内糖价因产业保护更抗跌 [22] - 内外价差越大,进口量越多,但2020年后进口量受备案管制,由配额外利润及许可发放共同决定 [24] - 2021年后打击走私糖使糖浆进口套利攀升,2024年进口量达237万吨,2024年12月国家出台对泰国进口糖浆管制后,2025年该项进口骤减,目前对价差影响较小 [26] - 交易策略上,上涨周期做内外反套及国内标的做多利润更多,下跌周期做空海外标的更合适;国内合约间,价格上涨周期5-9合约倾向于反套,下跌周期倾向于正套 [28] 当前市场位置与展望 - 当前市场很可能处于熊牛转换期,关注天气因素作为潜在驱动 [30] - NOAA跟踪表明拉尼娜现象已出现,预计持续到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之后有55%可能性转为正常状态 [30][32] - 此次拉尼娜力度不大,可能造成巴西中南部干旱影响2026/27年度产量,但需跟踪实际降雨,预计对印度和泰国种植季无影响 [33] - 厄尔尼诺平均每2-7年发生一次,强厄尔尼诺对甘蔗产量影响明显,上一次强厄尔尼诺在2023年推动了上一轮行情 [35] - 按平均周期推算,下一次行情上涨高点可能在2027年前后,可能与宏观周期形成共振 [35][36] - 从合约表现看,01合约因叠加春节旺季行情较为强势,在价格上涨周期下正反套走势不明显,在下跌周期下大概率呈现正套走势 [31]
每日期货全景复盘10.21:多头情绪积极,集运期价全线上行
金十数据· 2025-10-21 18:11
市场整体表现 - 今日主力合约市场中43个合约上涨,34个合约下跌,市场多空力量较为均衡 [2] - 涨幅居前的品种包括集运指数(欧线)2512上涨5.10%、中证2512上涨2.08%、沪金2512上涨2.02% [5] - 资金流入最多的品种为中证500 2512流入24.53亿元、中证1000 2512流入14.12亿元、沪深300 2512流入11.79亿元 [7] - 资金流出最多的品种为焦煤2601流出7.35亿元、沪银2512流出2.88亿元、苯乙烯2511流出2.44亿元 [7] - 持仓量增加显著的品种包括原木2601增加9.40%、集运指数(欧线)2512增加8.94%、沥青2601增加8.54% [10] - 持仓量减少显著的品种包括苯乙烯2511减少21.71%、沪镍2511减少14.10%、沪锡2511减少13.31% [10] 必和必拓铁矿石产销 - 2025年第三季度皮尔巴拉业务铁矿石产量为7024.6万吨,环比下降9.3%,同比下降1.9% [11] - 2025年第三季度皮尔巴拉业务铁矿石总销量为7059.2万吨,环比下降8.0%,同比下降1.3% [11] - 必和必拓2026财年铁矿石目标指导量为2.84-2.96亿吨 [11] 政策与配额 - 商务部公布2026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5700万吨 [12] - 商务部公布2026年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1365万吨,其中尿素330万吨、磷酸氢二铵690万吨、复合肥345万吨 [18] 原油市场观点 - 高盛预计明年第四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将跌至52美元/桶 [13] - 柴油炼油利润率的持续走强支撑了炼油运营和原油需求 [15] - 俄罗斯石油产量面临下行风险,主要来自本币升值、设备老化和技术短缺等内部挑战 [15] 锰矿生产情况 - 澳大利亚锰业2025年第三季度锰矿可售产量增至85.4万湿吨,环比上涨83% [16] - 澳大利亚锰业2026财年产量指导目标维持在320万湿吨不变 [16] - 南非锰业2025年第三季度锰矿可售产量为55.1万湿吨,环比下降7%,同比下降8% [16] 棕榈油价格展望 - 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预计2026年毛棕榈油价格将守在每吨4400林吉特之上 [16] - 阿根廷豆油供应收紧和印尼B50生物柴油掺混政策对棕榈油价格形成支撑 [16] 橡胶市场分析 - 橡胶主力合约午盘收涨1.92%,报15150元/吨 [23] - 天然橡胶供应上量预期令成本支撑松动,现货成交乏力 [23] - 中粮期货指出需求端对橡胶形成利多,而供应端的利空程度不足,基本面偏向中性 [24] 集运欧线市场 - 集运欧线主力合约午盘收涨5.10%,报1769.3点 [25] - 上海出口欧洲航线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为1140.38点,较上期回升10.5% [25] - 下周中国至欧线计划投放运力34万TEU,较本周增加6%,供应压力犹存 [25] 玻璃市场状况 - 玻璃主力合约午盘收跌1.90%,报1087元/吨 [27] - 国内浮法玻璃市场均价1217元/吨,日环比下跌14元/吨 [27] - 玻璃库存高位且持续增加,需求疲软,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尚未明显扭转 [27]
中国算法为厄尔尼诺精准“画像”!河海大学这项预测系统实现新突破
扬子晚报网· 2025-10-10 17:59
在"2025年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上,大屏幕上闪烁着一条代表厄尔尼诺演变的曲线,它正被最新 的海气耦合预测系统精准描绘。这条曲线并非完全依赖国外模式,而是由河海大学研发的自主可控的海 气耦合同化与预测系统生成的。研发团队通过对未来9个月热带太平洋海温的集合预报,展示了对海洋 与大气演变过程的深度洞察能力。通过这一系统,科研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异 常事件的驱动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十年攻坚:从跟跑到并跑 "过去,我国的气候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数值模式,这带来了显著的'卡脖子'风险。"河海大学海 洋学院唐佑民教授坦言。为打破这一局面,2015年起,他带领团队集中攻关海气耦合同化技术,这一领 域长期被视为全球气候预测的难题。团队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多源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系统推进技 术攻关。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在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一是创建了多源海气观测资料耦合同化技术,实 现卫星、浮标和船舶等数据的高效融合,解决了观测数据难以直接融入模式的问题;二是研发集合滤波 同化方法,将预测结果从单一值转化为带概率区间的集合输出,提高了预测的不确定性量化能力;三是 建立参 ...
科特迪瓦与加纳收成前景承压 可可价格重拾涨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20:51
可可期货价格走势 - 伦敦市场最活跃可可期货合约一度上涨1.3%至每吨5,264英镑,带动本周累计上涨约1.7%,有望录得自一个多月以来最低点的强势反弹周线涨幅 [1] - 可可期货价格在2024年内曾达到历史新高,伦敦/纽约主力合约一度上冲至每吨约1.0–1.3万美元,较年初水平翻了两到三倍,2024年4月时累计涨幅约+280% [2] - 2025年迄今,可可价格虽从历史高位回落,但仍在每吨大约7000美元上下,显著高于新冠疫情前以及2024年初水平 [2] 西非产区供应威胁 - 全球最大可可生产国科特迪瓦近三分之一的地区面临严峻的干旱气候,加纳则有超过一半的区域正面临极端干旱状况,威胁下一季产量 [1] - 行业普遍预期2025/26年度作季的西非产量或再降大约10%,市场对可可的后续产季预期仍偏紧 [2] - 科特迪瓦副收成持续疲弱,交易员寄望于10月开始的新作物能够缓解供应紧张,但全球最大规模大宗商品贸易商之一嘉吉公司因可可豆质量较差、废料比例异常偏高,已在科特迪瓦暂停可可研磨 [1] 巧克力行业影响 - 好时、Lindt等巧克力大型制造商自2024年以来已相继宣布两位数幅度涨价或继续提价 [2] - 英国等市场出现缩量不涨价与促销价抬升的现象 [2] - 即便2025年中后期可可价格自高位回落,巧克力核心原料成本仍远高于过去几年,巧克力高价态势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 [2]
实探中国“糖罐子”:越来越多蔗农在打井 糖企从容应对厄尔尼诺
新华网· 2025-08-12 13:49
糖价上涨行情 - 截至7月28日一级白糖经销价达7160元/吨 较年初上涨约24% [1] - 国内白糖年产量约1000万吨 消费量约1500万吨 存在400-600万吨需求缺口 [7] - 糖价高企导致本榨季进口量或减少 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7] 广西甘蔗生产情况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 原料蔗和食糖产量占全国总量60% 为最大生产省份 [1] - 2022/2023榨季广西累计入榨甘蔗4122.13万吨 同比减少897.28万吨 [3] - 南宁糖业预计2023/2024榨季产糖量较去年提升 因种植条件改善且加强农务管理 [9] 厄尔尼诺对糖业影响 -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 [5] - 历史数据显示11次厄尔尼诺事件中中国甘蔗增产6次 减产5次 [6] - 厄尔尼诺对泰国减产预期达15% 印度降雨不均 对国际糖价形成支撑 [7] - 重度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广西 云南降雨量明显低于正常年份 [6] 蔗农应对措施 - 蔗农积极打井取水 井深达160米 出水量30-45立方米/小时 可覆盖100-200亩蔗地 [2] - 种植大户改良喷灌设施为喷滴两用 铺设滴灌软管形成灌溉毛细血管 [3] - 贵糖集团对打井给予补贴 鼓励水肥一体化升级 试点滴灌设施 [8] 糖企防灾预案 - 粤桂股份建立完善预警和应对方案 分情况设计旱涝应急方案 [8] - 鼓励增加冬植蔗和宿根蔗种植 减少春植蔗 甘蔗高度超1米即具备抗涝素质 [9] - 南宁糖业形成防灾减灾预案 包括技术帮扶 申请补贴 加强灌溉等措施 [9]
央视网丨气温预报“人工压数值”?气象学家回应
央视网· 2025-07-11 17:59
气候变化趋势 - 近几十年来中国极端高温记录普遍增多,极端小时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呈增强趋势 [1] - 中国区域骤发干旱在过去30年加剧,预估未来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盆地极端最高温度增幅明显 [1] - 全国平均极端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将增加,降水更趋向于极端化,西北、西南等地区旱涝将更加频繁 [1] - 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暖季提前开始且结束更晚,中国区域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5] 气象观测与预报 - 天气预报发布的气温标准是离地面1.5米、不受太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百叶箱中的温度 [2] - 体感温度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未来预报可能更多关注体感温度而非单纯气温数值 [2] - 气象预报员不会人为调整气温数值,预报准确性通过评分系统进行考核 [1] 区域气候特征变化 - 华北地区向暖湿变化,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明显 [3] - 北京市2013-2022年年均相对湿度比2003-2012年上升5%~10%,夏季变化更为明显 [3][4] - 北方地区高温由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6月前后多为干热高压空气控制 [7] 副热带高压影响 - 副热带高压有偏北趋势,近些年中国梅雨形势已不如从前明显 [7] -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跳快且呈现西伸趋势,影响范围包括河南等地 [8] - 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出现高温,其边缘地区易形成降雨,形成"旱一大片、涝一条线"现象 [6] 降水模式变化 - 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增加,但呈现区域性而非大范围特征 [9] - 山地或城市密集地区在强降雨时更易形成径流,导致山洪或内涝 [10] - 中国大多数地区6-9月降水量占全年60%-70%以上,其他月份降水量偏少 [11] 应对措施 - 水利设施防范和调度能力增强可削弱短时强降雨影响,但中小河流仍存在薄弱环节 [10] - 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开发利用汛期降水作为淡水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12] - 预警预报监测能力提升为空中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埃菲尔铁塔热到弯曲,美国有机场跑道热裂!北半球提前进入“炙烤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7-10 23:35
全球气候变暖现状 - 2025年6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达16.46摄氏度,比1991~2020年均值高0.47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 [1] - 欧洲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经历两次显著热浪,巴黎气温达42.3摄氏度创1947年以来纪录 [1] -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5~2029年有80%概率出现最暖年份,86%概率全球升温超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 [1] 极端高温事件趋势 - 欧洲自1950年以来三分之二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在2000年后 [3] - 地中海沿岸6月出现10~15个"热带夜"(夜间均温超25摄氏度),远超历史同期水平 [4] - IPCC报告显示到2050年半数欧洲人口或面临高热应激风险,南欧风险最显著 [3] "热穹顶"效应与全球变暖关联 - 2024年全球年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5摄氏度,为175年来最热年份 [6] - 欧洲、亚洲、北美洲变暖速度超全球均值,每10年分别增温0.40、0.28和0.23摄氏度 [6] - 海洋表面温度2024年同比升高0.07摄氏度,上层2000米热含量达历史新高 [8] 极端气候的经济影响 - 2024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0.8%至378亿吨,大气浓度达422.5PPM创纪录 [10] - 极端天气导致2024年流离失所人数达2008年以来峰值,18国陷入粮食危机 [11] - 安联研究显示极端高温(超32摄氏度)使单日生产力下降50%,预计拖累全球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11] 国际合作需求 - 全球仅50%国家具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需加强数据共享与技术转让 [12] - 国际金融机构需增加气候融资,发达国家应履行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承诺 [13]
北半球夏季提前进入“炙烤模式”,会带来哪些经济影响|树线图
第一财经· 2025-07-10 20:02
全球热浪现象 - 北半球遭遇的热浪与"热穹顶"现象相关,暖空气被困于地表导致持续炎热、晴朗且干燥的天气 [1][5] - 2025年6月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平均地表气温达16.46摄氏度,比1991~2020年均值高0.47摄氏度 [2] - 欧洲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经历两次显著热浪,巴黎气温达42.3摄氏度,突破1947年纪录 [2] 极端高温数据 - 西班牙、葡萄牙气温一度超43摄氏度,美国凤凰城机场跑道因高温热裂 [2] - 欧洲自1950年以来三分之二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在2000年之后 [3] - 地中海沿岸6月出现10~15个"热带夜"(夜间平均气温超25摄氏度),远超历史同期水平 [3] 全球变暖趋势 - 2024年全球年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温约1.55摄氏度,可能成为175年来最热年份 [5] -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1991年以来变暖速度显著,每10年分别升温0.40、0.28和0.23摄氏度 [5] - 2024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2023年升高0.07摄氏度,上层2000米热含量达历史新高 [6] 经济影响 - 极端高温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0.6个百分点,一天气温超32摄氏度相当于停工半天 [10] - 2024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0.8%至378亿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422.5PPM [7] - 极端天气导致2024年新增流离失所人数达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18国粮食危机加剧 [9] 气候系统变化 - ENSO现象对气候系统影响增强,暖事件导致拉丁美洲洪涝与澳大利亚等地干旱 [9] - 全球正面临有记录以来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干旱事件 [9] -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5~2029年有80%概率出现最暖年份,升温超1.5摄氏度的概率达86% [2] 国际合作需求 - 全球仅50%国家具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需加强数据共享与技术合作 [10] - 国际金融机构需增加气候变化应对融资,提升资金透明度与可获得性 [10]
法国埃菲尔铁塔“热弯”?极端天气频现“示警”
金融时报· 2025-07-04 18:07
高温热浪对欧洲的影响 - 法国多地最高气温达38℃至40℃,埃菲尔铁塔因钢结构受热膨胀导致塔体偏斜,顶层关闭两天并设立冷水补给站 [1] - 高温影响欧洲铁路运输,部分列车因铁轨膨胀被迫降速或停运 [1] - 葡萄牙、比利时、英国等地面临强风和火灾风险,部分地区启动紧急响应机制 [1] - 极端高温导致意大利建筑工人猝死,英国和德国的长期照护机构呼吁加强防暑措施 [1]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 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1] - 气候变暖由温室气体排放和厄尔尼诺等自然变率因素共同导致 [1] - 2024年温升首次突破1.5℃,气候系统变暖趋势持续 [2] 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 -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增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 - 2024年中国年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冰川消融量等监测指标均创新高 [2] - 西部冰川加速消融,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2]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需从减缓和适应两大方向协同行动,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社会生态韧性 [2] -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能源系统转型、提高早期预警系统覆盖率、推广耐旱耐盐作物等 [2] - 增强应对能力以降低气候变化对生命、财产和健康的影响 [3]
橡胶周报:留意低位支撑-20250622
华联期货· 2025-06-22 21: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宏观上中东地缘冲突加剧,国内降准降息,美国虽喊话降息但美联储按兵不动,年内预期降息两次,中美贸易谈判或有反复,房地产数据差,汽车市场内卷加剧 [6] - 供应上市场对2025年产量增加乐观,产能拐点已至但生产积极性惯性仍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回升利空减弱 [6] - 库存上青岛干胶库存低位累库暂停并微弱减少,交易所ru仓单低,nr仓单极低,顺丁库存反弹,山东半钢胎成品库存高于去年 [6] - 需求上国内乘用车价格战升级,市场担忧车企和轮胎库存压力,房地产和基建饱和,重卡销量边际改善,工程机械销量低,水泥产量负增长加剧,乘用车销量强劲但有透支消费现象 [6] - 策略上留意低位支撑,激进者多单持有,套利关注多br空ru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现市场 - 橡胶价格反弹后回落,部分品种跌幅大,本轮低位反弹弱,老全乳现货价低于去年且跌至近年区间中位,生产激励动力减弱 [8][12] - ru基差边际走强,月差走强但仍处contango结构,Ru9 - 1月差 - 800左右,Nr连一 - 连三月差50附近走弱,br连一 - 连三月差反转至120附近走弱 [15][20] - 现货全乳胶对20号胶价差回落至低位,20号胶虚实比较高,合成胶Br相对天然橡胶反弹 [25] - 泰国原料价格回落,胶水 - 杯胶价差回升,全球开割物候正常,近期加工利润回落 [29][36] 库存端 - 青岛干胶库存2023年8月 - 2024年10月中旬快速去库至2017年以来低位,目前低位累库暂停并轻微减少,丁二烯港口库存反弹 [40][45] - ru交割品库存低,nr仓单三季度后从5年高位回落至中位,nr仓单去年三季度从多年最高位回落,目前在极低水平反弹 [50][56] - 顺丁橡胶厂内库存从两年多低点大幅反弹,贸易商库存低位反弹,山东轮胎工厂全钢胎和半钢胎库存天数显示工厂和下游贸易库存较高 [59][60] 供给端 - ANRPC成员国2024年1 - 12月天然橡胶累计产量同比减少在0.5%以内,中国2024年1 - 12月产量91.14万吨,同比增加10% [64] - 2024年进口量低于往年,2025年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数据增长幅度大,3月同比增17%,前三月同比增21% [68] - 供需过剩大周期拐点已至,产能带来的单产压制消失,天然橡胶产能拐点到来,底部支撑坚实,但产量受多因素影响,产区橡胶树龄结构老化 [80] 需求端 - 全钢胎开工率反弹至多年区间中位超去年,半钢开工率反弹略低于去年同期处于多年区间高位 [87] - 截至2025年5月,轮胎外胎产量累计同比增3%左右且增速减慢,轮胎出口累计同比增9%左右但低于去年 [92] - 重卡销量边际改善,5月同比涨6%左右,2025年1 - 5月累计同比增约1% [97] - 国内乘用车销量(含出口)表现亮眼,但政策刺激边际效力可能减弱,车企价格战升级,出口受关税挑战,需求因地产基建低迷支撑有限 [101] - 海外汽车销量一般,美国和日本销量反弹,欧盟较差,贸易战扰动消费节奏 [105] - 水泥产量去年负增长,今年边际好转但截至5月累计同比负增长加深,交通投资发力有限,挖掘机销量反弹后回软 [111][115] - 2025年1 - 5月房地产数据恶化,困境反转需时日 [121] - 公路货运量表现稳健但低于2019年,铁路和水路运输有替代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