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多只产品份额创新高 6月以来逾200亿元涌入港股主题ETF
上海证券报· 2025-07-05 03:00
资金流向港股ETF - 6月以来超200亿元资金涌入港股主题ETF 净申购额达209 68亿元 [2][3] - 创新药ETF获大额申购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44 4亿元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23 05亿元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12 35亿元 [3] - 科技主题ETF受追捧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净申购16 03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15 29亿元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指数ETF净申购13 84亿元 [3] ETF份额与上市动态 - 多只港股主题ETF份额创新高 包括广发港股通非银ETF 华夏港股通金融ETF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 ETF等 [4] - 新发港股ETF集中上市 鹏华港股消费50 ETF 汇添富港股通科技30 ETF已上市 工银瑞信港股汽车ETF等将于7月7日上市 [4] - 公募加速布局港股 6月以来20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 涵盖科技 创新药 红利 消费等领域 [4] 南向资金与市场支撑 -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 今年以来净流入超6900亿元 达去年同期2倍 [5] - 南向资金定价权强化 成为支撑港股表现的重要力量 [5] - 机构对港股下半年持乐观态度 认为科技资产重估 资金流入 估值洼地等因素共振 [6] 机构观点与投资方向 - 港股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将成为内资出海和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市场 [6] - 科技 创新药 高股息资产为核心主线 AI技术商业化 创新药国际化 高股息资产配置偏好推动估值修复 [7] - 新消费细分领域如潮玩 新型餐饮连锁 美妆医美等仍具弹性 [7]
又见“落袋为安”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4:03
港股ETF资金流向 - 7月3日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净流出21.69亿元,其中A股股票ETF净流出超41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及恒生科技ETF吸引资金抄底 [2][3] - 港股市场ETF与行业主题ETF资金净流入居前,分别达19.46亿元与18.63亿元,宽基ETF净流出57.39亿元 [5]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单日净流入超5亿元,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等港股ETF包揽净流入前四名 [7] A股ETF资金动向 - 跟踪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的宽基ETF出现资金净流出,中证A500ETF净流出21.38亿元 [2][5][9] - 华夏基金旗下科创50ETF单日净流入3.4亿元,游戏ETF净流入1.6亿元 [6] - 易方达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净流入1.5亿元,中概互联网ETF净流入1.4亿元 [5] 港股市场投资机会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逼近20%,科技、创新药及高股息资产被视为核心主线 [7][8]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EPS增速预计达35%,ROE增速14%,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 [8] - AI商业化加速与政策扶持推动互联网巨头盈利,创新药板块受益于国际化战略 [8] 头部基金公司动态 - 易方达基金旗下ETF总规模单日增加41.4亿元,达6457.5亿元 [5] - 华夏基金科创50ETF规模831.52亿元,近1个月日均成交额23.16亿元 [6]
万向钱潮:万向一二三已围绕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构建多项专利储备 积极推进商业化落地
快讯· 2025-07-03 17:08
公司动态 - 万向钱潮在互动平台表示万向一二三已围绕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构建多项专利储备 [1] - 万向一二三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积极推进商业化落地 [1] 技术发展 - 万向一二三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专利储备 [1] - 公司正在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1]
固态电池回调,机会出现了
金融界· 2025-07-01 10:56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固态电池板块近期出现回调,但技术爆发阶段的行情通常具有多次发酵、持续时间延长和反弹幅度增强的特点,回调被视为布局机会 [1] - 过去6个交易日电池ETF(SH561910)反弹超7%,吸金超7000万元,显示资金正借道低位布局 [1] - CS电池指数PE为24.89倍,处于近十年14.87%分位,行业估值比85%历史时期更便宜,可能预示拐点来临 [3]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实验线6月贯通(产能0.2GWh),实现100%国产化设备与自主开发 [4] - 宝马5月启动全固态电池车路测,标志"动力电池圣杯"技术首次实车落地 [4] - 北京纯锂、美国QuantumScape相继发布产品方案或工艺突破,技术商业化信号明确 [4] 市场规模与产业链影响 - 中国固态电池产值2030年预计超1000亿元,全球规模或达1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45% [4] - 固态电池带动材料、设备到电池设计的全链条升级,其主题性机会与锂电行业盈利回暖形成双重驱动 [6] - 电池ETF(561910)固态概念股权重占比近40%,覆盖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转型企业及天赐材料等核心供应商 [5] 重点公司表现 - 阳光电源收盘价67.77元(+3.58%),权重10.348%位列ETF成分股第一 [5] - 宁德时代收盘价252.22元(+0.49%),权重9.71% [5] - 科达利单日涨幅3.2%表现突出,三花智控、亿纬锂能等涨幅均超1% [5]
2025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议程重磅公布,定档11月8日广州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6-30 19:24
活动背景与意义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预计从2025年的350Wh/kg提升至2030年的500Wh/kg,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 [5] - 关键节点2026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原计划2027年),反映技术突破超预期 [5] - 中日企业均聚焦硫化物路线,中国2024年专利申请量达日本三倍,但日本在基础专利仍占全球40% [5] - 国内设定2027年装车节点,企业进度普遍提前半年(如60Ah电芯2025年下线) [5] 技术商业化突破的核心价值 - 硫化锂本土化生产可降低对日韩原材料的依赖,推动电解质成本向100美元/kg目标迈进 [6] - 高安全性(针刺测试不起火)特性使其适用于航空、军工等特殊领域 [7] - 400Wh/kg高能量密度版本(预计2028年)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焦虑 [7] - 干法电极工艺与硫化物电解质膜的集成可降低30%以上制造成本 [8]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明确支持固态电池研发,科技部"十四五"专项投入超20亿元 [9] - 欧盟《电池2030+》计划将硫化物路线列为优先方向 [9] - 2025-2030年将是硫化物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阶段,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5% [11]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研发进展 - 硫化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已达10-² S/cm量级,近期通过掺杂稀土元素可提升至5×10-² S/cm [13] - 通过表面包覆Li2O-B2O3玻璃相将硫化物电解质在30℃/60%RH环境下的稳定性从<1小时提升至>72小时 [15] - 机械化学法制备Li6PS5Cl的能耗较传统高温固相法降低60%,材料成本较2023年下降40% [16] 核心技术议题 - 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在NCM811表面构建2nm厚Li3PO4缓冲层,可将界面阻抗从>1000Ω·cm²降至50Ω·cm² [18] - 开发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干法成膜技术使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单体层面) [19] - 采用多层Al/PET复合膜封装结合激光焊接技术使10Ah级软包电池通过200℃热箱测试 [20] - Li7N热响应隔膜可将热蔓延速率从>10℃/s抑制至<1℃/s [21] -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集流体设计使5Ah电池在5C快充时温差控制在3℃以内 [22] - 集成多参数传感的BMS算法实现热失控提前300ms预警 [23] 活动组织架构 - 活动时间:2025年11月6-8日,地点: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 [26] - 同期活动包括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金鼎奖颁奖典礼等 [26] - 参展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企业及材料设备供应商 [27][28] 议程框架设计 - 发布《2025-2030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 [32] - 成立首个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的企业家和产业链生态联盟 [33] - 发布《中国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攻关清单》,聚焦高纯硫化锂连续化生产等三大攻坚方向 [34] - 专场论坛将讨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瓶颈、电解质材料突破及装备升级等议题 [35][37][38][46][47][50] - 颁发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先锋奖等多项奖项 [51]
Robotaxi开启试运营,人形机器人中长期信心不改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6-27 09:28
特斯拉Robotaxi服务上线 - Robotaxi服务于6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推出,首批投入约10辆升级版Model Y车型,采取邀请制运营,用户可通过"Tesla Robotaxi"应用程序预约 [1] - 服务采用固定费率计价,单次行程收费4.2美元,覆盖奥斯汀市南部区域,运营时间为早6时至晚12时,目前前排座位仍配备安全员值守 [4][5] - 未来计划投入Cybercab等更多车型扩充车队,并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商业化落地有望带来全新增长 [4][5]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机遇 - Optimus量产进度受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影响较大,战略定位为最高优先级,现有零部件生产工艺不成熟,供应链初步建立影响大规模量产效率 [2] - 特斯拉通过一体化压铸、简化设计、全新组装工艺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今年进行量产阶段前的试错,为后续十倍产能快速跃升做准备 [2] - 新技术方案和供应链调整将给零部件厂商带来新机遇,推荐技术能力、成本控制、产能爬坡具备优势的企业 [3] 投资建议 - 平台化布局企业具备竞争优势,推荐双林股份、嵘泰股份、凯迪股份、捷昌驱动 [3] - 灵巧手是Optimus Gen3最大边际变化,推荐德昌电机控股 [3] - 丝杠是人形机器人优质赛道,推荐双林股份、嵘泰股份,关注贝斯特、北特科技、兆丰股份 [6] - 线性关节总成价值量大,推荐双林股份、德昌电机控股、捷昌驱动 [6] - 微型丝杠有望迎来独立行情,推荐雷迪克、浙江荣泰,关注长盛轴承 [6] - 内螺纹磨床投资机会,推荐双林股份(科之鑫)、嵘泰股份(河北力准),关注华辰装备、秦川机床、日发精机 [6] - 传感器推荐开特股份,关注凌云股份、安培龙 [6]
安全员频繁介入难掩隐患 特斯拉Robotaxi首秀暴露商业化技术缺陷
智通财经· 2025-06-26 10:19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试乘服务 - 公司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首次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试乘服务 但测试中多起驾驶异常引发行业震动 包括车道误判 危险停车 异常变道等操作问题 [1] - 测试车辆在开放道路环境中出现多项问题 如六车道主干道突然变道至对向车道并持续逆行6秒 无障碍物情况下紧急制动 经过警车时无征兆停车 以及将乘客滞留在十字路口中央 [1] - 测试规模为10-20辆改装版Model Y 采用渐进式开放策略 初期仅邀请精选用户参与 设置固定4.2美元收费标准 划定有限运营区域并规避复杂路况 [2] 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 - 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战略转型核心支柱 宣称公司财务未来与自动驾驶技术深度绑定 并立下2025年下半年实现数百万辆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的激进目标 [1] - 此次测试暴露的问题让2025年时间表的可信度遭遇质疑 行业对比显示自动驾驶商业化道路充满坎坷 Waymo和Cruise等企业也面临各种挑战 [1][2] - 测试车辆配置双保险机制 除自动驾驶系统外 前排座位始终配备专业安全监控员 安全员曾及时按下紧急停止按钮避免碰撞 [2] 行业与专家反应 - 卡内基梅隆大学自动驾驶专家指出首日测试即出现高频次异常操作 反映系统决策逻辑存在根本性缺陷 [2] - 德州大学交通工程教授认为即便在受限场景下 让乘客在六车道公路中间下车的行为仍构成重大安全隐患 暴露出系统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存在根本性认知偏差 [2] - 支持者认为不应过度解读测试初期问题 某些异常操作实为保守安全策略的体现 例如以低于车流速度行驶体现系统对风险的谨慎评估 [3] 监管与未来发展 - 联邦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奥斯汀市政厅表示正与公司建立专项沟通机制 重点协调自动驾驶车辆与警务执法的交互规范 [3] - 公司CEO马斯克数年来多次推迟自动驾驶承诺 当前测试暴露的问题既关乎公司资本估值 更涉及公共道路安全底线 [3] - 随着更多城市部署计划提上日程 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将成为公司必须解答的终极命题 [3]
投诉率居首!如祺出行被东莞交通运输局通报
齐鲁晚报· 2025-06-18 17:02
近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2024年下半年网约车投诉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日均订单量在1万单以上的网约车平台中如祺出行万单投诉量0.4, 投诉纠纷排名居首位,其与哈啰出行、小拉出行2024年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扣50分。 | l를 | 政策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 > 工作动态 | | | --- | --- | --- | --- | | | 政府信息 | 索引号: 11441900007329896Y/2025-00392 | 分类: | | (0) | 公开指南 | 发布机构: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 2025-05-30 | | | | 名称: 关于2024年下半年网约车投诉情况的通报 | | | ■ |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06-10 | | | | 主题词: | | | fil |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 【打印】【字体:大 中 小】 | 分享到:(6)(4) | | 心 组织机构 | + | | | | △ 财政信息 | + | 关于2024年下半年网约车投诉情况的通报 | | | □ 规划计划 | + | 发布日期:2025-0 ...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中信银行科技金融助企业 “破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6: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信银行近期AIC牌照获批,双方合作正在向更深层次推进。梅永刚透露,双方正 在开展合作洽谈,中信银行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助力鑫华储在储能赛道实现更快发展。 成立于2018年的华视诺维,专注于眼科精准医疗与靶向药物研发,同时拥有多项国际专利与国家级科研 项目背书。调研过程中,华视诺维医学推广兼大客户总监夏朝阳向记者展示了自研创新的一次性使用前 房穿刺器,他介绍道,"传统眼科取样用注射器,不仅创伤大还容易漏液;我们的创新医疗器械,配合 上自主研发的眼科诊断试剂与POCT仪器,致力于在未来助力县级医院实现精准检测。" 而更具突破性的是脉络膜上腔给药装置——经介绍,该技术方向曾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机构进行科 研探索,但一直未能贴合临床需求实现产品化、商业化;经华视诺维创新性地研发攻关,并由此延展的 系列性眼科微创介入器械与创新药物,均已进入临床试验与临床应用阶段,并在全球主要国家获得专利 IP的授权。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中信银行调研团队至科技金融转化一线,见证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 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助力科技企业破解"技术商业化"难题,为不同领 ...
IDG投资刘靖康,一场重仓年轻人的胜利
36氪· 2025-06-12 07:45
影石Insta360上市表现 - 影石创新于6月11日登陆科创板 成为"智能影像第一股" 上市首日开盘价182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285% 总市值超700亿元 [3] - 此次科创板上市募资19.38亿元 为2025年以来上交所整体募资额排名第三 科创板排名第一 [3] - 创始人刘靖康为90后创业者 白手起家 在A股90后创始人中具有独特性 [3] 公司发展历程与关键节点 - 2015年正式成立影石创新 2018年推出里程碑式消费级产品 实现规模化出货 当年营收2.58亿元 净利润1828.7万元 [7] - 从软件转型硬件过程中经历资金紧张 IDG资本在A轮追加投资并协助解决股权结构问题 [7] - 核心技术优势为影像视觉算法长期积累 产品线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需持续资金投入和技术商业化长周期容忍度 [9] 投资机构布局与策略 - IDG资本为最大外部股东 持股超13% 启明创投和迅雷分别持股9.4%和8.7% [3] - IDG早在2014年刘靖康"无收入 无团队 无产品"阶段即决定投资 2015年投入数百万元成为最早投资人 [4][6] - 投资逻辑聚焦"人+技术信仰" 早期容忍技术研发周期 成长期提供人才引进 战略协同等资源支持 [8][9]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法论 - 消费电子行业需从细分市场突破 构建竞争壁垒 巨型单品难以覆盖多元市场需求 [9] - IDG资本2014年设立1亿美元专款投资90后创业者 捕获代际红利 案例包括B站 喜茶 莉莉丝游戏等 [8] - 未来VC核心竞争力公式为:年轻创始人×技术/产品创新×全球化市场×深度投后 角色需从"狩猎者"转向"农耕者" [10] 全球化布局 - 影石产品最初为手机配件 后通过苹果商店渠道发展为独立品类 IDG在全球化布局上具有敏感性 [10] - 类似案例包括安克创新 SHEIN 科沃斯等 均以中国优质产品满足全球需求为视角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