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普惠
icon
搜索文档
为何说2026款eπ008六座版,能成为东风自主乘用车转型的“关键拳头”?
新浪财经· 2025-08-02 16:55
8月1日,东风汽车整合架构后成立的全新科技品牌——奕派科技,在武汉发布了旗下首款战略车型2026款eπ008六座版。这款聚焦家庭出行场景的六座 SUV,以108项细节升级诠释"大舒适家"理念,更以自身的亮点和改变,生动诠释了东风汽车在当下时代的转型新逻辑。 奕派科技——东风汽车自主破局的战略引擎 2025年,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盛况哪怕是用"日渐蓬勃"一词都已经无法完全概括。新能源渗透率已然突破60%,新车型层出不穷。同时,新能源市场也逐渐 走向成熟,部分市场已经从之前的蓝海慢慢走向存量竞争。而在这种情况下,相比新势力品牌凭借灵活机制抢占市场的挑战,传统央企却面临"大而慢"的 转型桎梏。 面对挑战,东风集团显然选择了主动出击、自主求变。今年6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成立大 会,这意味着在东风集团内部大乘用车体系的整合进入到新阶段,标志着东风从"多线作战"到"握拳出击"的战略转身。通过将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 纳入协同矩阵,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的优质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研发效率提升,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 而奕派科技成立后的 ...
上半年新势力车企销量大洗牌 零跑鸿蒙理想高居前三名
新势力车企上半年销量格局重塑 - 上半年销量前三车企为零跑汽车(221664辆)、鸿蒙智行(204658辆)、理想汽车(203938辆),按单一品牌计算则为零跑、理想、小鹏(197189辆) [1] - 6月单月销量前三为鸿蒙智行(52747辆)、零跑(48006辆)、小鹏/理想(均超3万辆) [1] - 行业呈现"头部激战、腰部突围"态势,竞争焦点转向技术、服务与生态系统 [1][8] 零跑汽车表现 - 上半年同比增速155.7%,累计交付221664辆,完成年度目标44%,连续四个月蝉联销冠 [2] - 爆款车型C11单月交付超1.4万辆,B01预售10.58万元起冲击10万元级市场 [2] - 7月将发布2026款C11,预计下半年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 [2] 鸿蒙智行表现 - 上半年销量204658辆位居第二,问界品牌贡献80%(15.4万辆)销量 [2] - 6月全系交付52747辆创纪录,问界系列交付44685辆,享界S9环比增长94.7% [4] - 累计交付80万辆仅用39个月,创新势力最快纪录,但全年目标完成率仅20.5% [2][4] 理想汽车表现 - 上半年销量203938辆同比增7.9%,增速明显放缓,完成年度目标31.9% [2] - 纯电车型布局滞后,下半年将推出i8、i6两款纯电SUV [2] 小鹏汽车表现 - 上半年交付197189辆超2024全年销量,完成2025目标56% [3] - 6月交付3.46万辆同比增224%,G7上市首月订单破万辆对标Model Y [4] - 下半年将推出换代P7和首款超级增程汽车 [3] 其他车企表现 - 小米汽车SU7交付15.74万辆,YU7预售18小时锁单24万辆 [3] - 蔚来交付114150辆,乐道L90有望提振销量 [3] - 深蓝(143236辆)、极氪(90740辆)、阿维塔(59084辆)、岚图(56128辆同比增85%)持续发力 [3][4] 行业趋势与竞争转向 - 6月新能源零售预计110万辆,渗透率55%,以旧换新政策拉动412万份补贴申请 [7] - 竞争从"规模战"转向"技术战",鸿蒙HarmonyOS、零跑LEAP3.0、小鹏XNGP等技术成关键 [5][6][7] - 全球化布局加速,零跑1-5月出口1.72万辆居首,小米计划进军东南亚,小鹏G7启动欧洲预售 [7]
风云A9L,20万级豪华价值天花板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5 12:26
风云A9L市场表现 - 风云A9L上市24小时内订单突破5万辆 刷新中国品牌豪华轿车销售纪录 [3] - 全国展厅人潮涌动 试驾预约排不上号 部分城市出现"一车难求"现象 [3] - 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上市发布会表示对产品大卖充满信心 [2] 产品成功核心因素 - 颠覆性定价策略:13 99万元超级置换价打破C级豪华车价格天花板 [6] - 越级产品力:以B级车价格实现C级车尺寸+D级车体验 重新定义豪华标准 [6] - 用户共创模式:收集全球500万用户18800条意见 采纳1278条改进细节 [6] 技术参数与配置亮点 - 空间尺寸:车长超5米/轴距3米/车宽近2米 实现3 1倍轮轴比+2 05倍轮高比 [18] - 动力性能:四驱版最大功率470kW/扭矩854N·m 百公里加速4秒级 [26] - 续航表现:实测纯电续航260km(同级多15度电) 综合续航2500km+ [19][26] - 底盘配置: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组合 过弯性能提升50% 舒适性提升30% [21] - 安全标准:88%高强度钢铝车身 9安全气囊全覆盖 关键部位2GPa强度 [26] 品牌战略与行业影响 - 风云品牌三年规划:推出16款新车 覆盖轿车/SUV/MPV及多种动力形式 [15] - 技术普惠战略:将50万级豪华配置下放为全系标配 重构行业价值标准 [17][21] - 全球研发验证:产品经过57°C沙漠/3000m海拔/75%湿度等极端环境测试 [24] 公司技术生态体系 - 与华为合作智界系列注入智能化基因 与小米生态链合作掌握互联网方法论 [31] - 依托28年造车底蕴 形成"科技+互联网+制造"三位一体爆款制造体系 [31] - 6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打造全球高性能电混E平台 支持产品高端化突破 [26] 品牌历史与定位 - 风云品牌源自1999年奇瑞首款轿车 曾开创自主品牌黄金时代 [9][10] - 2023年重启为新能源序列 以"四高"标准重新定义电动车价值维度 [11] - 2025年升级为独立品牌 肩负智电时代重塑中国豪华标准使命 [14]
智创未来数字人贴牌战略:打破技术壁垒,激活千行百业AI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7-14 12:38
全球数字经济与AI商业化现状 - 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65万亿元,AI技术正从实验室转向商业基础设施[1] - 85%中小企业因缺乏技术团队、研发资金和场景落地能力而搁置AI商业化计划[1] - 头部科技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导致数字人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融入实际业务场景[1] 智创未来数字人贴牌战略核心 - 推出全栈式数字人引擎、动态场景适配系统和行业知识增强平台三大技术模块[1] - 提供从技术底座、品牌定制到商业变现的全周期赋能方案[1] - 目标让每个企业成为AI时代的创新主体,打破技术垄断[12] 技术架构与开发模式创新 - 传统数字人开发需攻克建模/渲染/交互/知识库四大难关,某零售企业案例显示需30人团队、800万投入、10个月周期[2] - 全栈式数字人引擎采用模块化架构,将开发周期缩短至5天,成本降至传统模式1/5[2] - 动态场景适配系统通过实时感知-动态推理-自适应调整机制,使某制造企业设备故障处理时间缩短60%[4] 行业应用与商业价值 - 金融领域AI理财顾问使中产用户转化率从18%提升至35%[11] - 零售领域数字人导购实现千店千面,单店日均销售额提升22%[11] - 医疗领域虚拟医生+电子病历分析使门诊效率提升40%,医患纠纷率下降70%[11] 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 订阅制:教育数字人助教定价99元/月,3个月付费用户突破10万,月营收超900万元[7] - 分成制:酒店虚拟礼宾员首年分润超2000万元[7] - 买断制:政府机构一次性买断技术授权用于公共服务[7] 生态体系建设 - 星海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贴牌服务,某乡村电商虚拟主播2周上线带动单场直播售出5吨水果[8] - 灯塔计划与汽车集团共建实验室,开发车载虚拟助手实现空调自动调节和AR维修指导[8] - 种子计划支持大学生团队开发心理健康数字人,获500万投资后覆盖100所高校[8] 跨行业标准化解决方案 - 教育领域数字人助教使学生平均成绩提升25%,退费率下降55%[11] - 政务领域虚拟助手可解答90%常见政策问题,群众满意度达99.5%[11] - 技术平台采用区块链加密和联邦学习保障数据安全,医疗企业年营收超3000万同时保护用户隐私[9]
海尔周云杰:构建"天地一体"AI生态 呼吁技术普惠与跨界融合
人民网· 2025-06-27 17:13
夏季达沃斯论坛核心议题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汇聚90多个国家1700余名政商学界领袖 [1] - 论坛聚焦创新商业方案应对全球挑战,海尔集团CEO周云杰出席开幕仪式及总理特别对话会等重要环节 [1][4] 海尔AI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创新是企业的灵魂"理念,强调AI发展需技术突破与思维转变同步,通过组织流程变革实现全员全流程AI转型 [5] - 构建"天上有大模型、空中有智能体、地上有AI终端"立体架构:1)自主研发UHome智慧家庭大模型和天智工业大模型,接入DeepSeek等通用模型 2)以小优音箱为中枢的智能体系统 3)"AI之眼"系列家电实现食材识别、防溢锅等智能功能 [5] - 企业竞争形态已从单体竞争转向生态竞争,海尔转型为覆盖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的生态企业,连续7年入选BrandZ全球物联网生态品牌百强 [5] 生态化转型路径 - 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定制化转型方案,提出"与AI同进化或被边缘化"的二元选择,倡导"最聪明的人+机器"的未来模式 [6] - 推动机器智能普惠化,坚持"科技向善"理念,促进跨品牌智慧家庭互联互通以消除技术壁垒 [6] - 呼吁企业家以创新精神拥抱AI时代,通过责任担当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张薇薇:“共赢”而非“独赢”,事关全球科技合作未来
环球网资讯· 2025-06-19 07:13
中美科技关系 - 美国智库提出"中美科技关系2 0"需要重启 认为"脱钩"观念短视 强调中美合作对解决全球挑战至关重要[1] - 中美科技合作新框架应聚焦共同利益 互补优势和低敏感度领域[1] - 美国部分人士将科技竞争掺杂地缘政治考量 源于对产业变革的急迫和对科技优势缩小的焦虑[1] 美国科技政策动向 - "科技右翼"影响力上升 主张技术至上 政府应松绑监管并持续投入[1] - 部分美国政界人士将技术权力视为重塑国际规则的工具 主张通过强势外交保持科技绝对优势[1] - 美国"竞赢"文化可能导致国内资源垄断 国际层面陷入零和博弈思维[2] 全球科技治理 - 联合国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决议[3] - 中国发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提出"五大愿景"和"十项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3] - 技术普惠理念强调提高技术可获取性 可负担性和可使用性 促进社会公平发展[3] 中国科技发展 - 中国在太空探索 深海研究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从技术接受者转变为生产者[4] - 中国参与制定全球技术标准 科技事务处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4] - 中美科技关系不对称性缓解 中国在全球科技议程塑造中发挥关键作用[4] 全球科技合作理念 - 构建开放 公平 公正 非歧视的全球科技发展环境是中方坚定理念[4] - 科技创新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 可持续 平衡和包容增长[4] - 科技向善和技术普惠应成为各国共同追求 决定未来国际互动方式[4]
从华为“悍将”到荣耀掌门:李健首秀背后的AI生态野心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15:08
新任CEO李健背景 - 李健在华为及荣耀内部深耕二十余年,从基层产品经理晋升至西非地区部总裁,因销售业绩突出被称为"上甘岭战神"[2] - 主导过东北欧市场逆势翻盘、美洲片区业绩翻倍、推动华为5G设备进入欧洲主流运营商供应链[2] - 2025年1月接任荣耀CEO,推行"百万雄鹰计划"全球招募人才,中国区90后负责人占比达24%[2] 荣耀400系列产品特点 - 定位"轻旗舰"中端机型,全球首发第四代骁龙7芯片,Pro版搭载第三代骁龙8[3] - 6.55英寸机身配备7200mAh青海湖电池,续航超越多数旗舰机型[3] - 2亿像素影像系统结合AI算法,支持自由人像抓拍、超远长焦及胶片模式[3] - 国补后售价2124.15元起,成为中端市场"价格屠夫"[4] AI生态战略布局 - 支持荣耀-iOS互传、荣耀-鸿蒙互传功能,打破生态壁垒[3] - 接入国产开源模型DeepSeek-R1,手机与PC在AI问答场景准确率提升15%-85%[3] - "用户许愿,荣耀听劝"模式将用户反馈转化为产品功能[3] - 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构建覆盖智能手机、PC、机器人等全场景AI生态[5] 战略三大支柱 - 开放生态:与全球开发者合作开发医疗无障碍交互功能,推进AI芯片小型化研究[5] - 技术普惠:工程师团队将护眼屏频闪指标降低至行业标准1/3[5] - 人文温度:高管团队入驻微博直面用户,强调技术应服务于人的情感[5] 全球化挑战与应对 - 2024年海外市场占比仅30%,低于小米55%和OPPO45%[6] - 推出首款跑步速度达4m/s的机器人,打破行业纪录[6] - 与欧洲运营商合作建设AI算力中心,统一手机、PC、机器人生态[6]
荣耀CEO李健:全球启动百万雄鹰计划 解决用户真实痛点
搜狐财经· 2025-05-28 22:11
百万雄鹰计划 - 公司启动"百万雄鹰计划"面向全球招募百万青年人才,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与荣耀400系列新品形成战略协同 [1] - 计划投入10亿元资源,聚焦技术研发、用户体验设计、全球市场拓展三大领域 [3] -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速实验室技术商业化,打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 [3] - 计划与全球TOP200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重点培养AI算法、芯片设计等领域人才,目标三年培养超50万名技术人才 [5] - 开放MagicOS系统接口吸引全球开发者,优秀项目可获得千万级孵化基金支持 [5] - 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设立"雄鹰基地"推动产品本土化 [5] 荣耀400系列产品特性 - 系列包含荣耀400与荣耀400 Pro两款机型,国补后起售价2124.15元,定位2000-3000元价位段 [3] - 全球首发高通骁龙7 Gen4处理器(标准版)与第三代骁龙8满血版芯片(Pro版),搭载自研GPU Turbo X技术实现游戏满帧运行 [6] - 全系标配2亿像素主摄,支持AI自由人像抓拍等功能,Pro版配备旗舰级潜望式镜头 [6] - 内置7200mAh青海湖硅碳负极电池,支持66W快充,具备IP68+IP69防水与金属中框设计 [6] - 首次实现荣耀-iOS、荣耀-鸿蒙跨系统文件互传,采用MagicOS信任环技术构建多设备协同体验 [6]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目标从手机厂商转型为AI生态入口级企业,以人才计划与新品发布为战略支点 [4] - 通过开放人才、技术、市场三要素加速AI场景化落地,如中欧印三地团队联合开发AI影像算法 [4] - 提出"智能互联白皮书",计划2026年前联合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全场景AI解决方案 [4] 行业影响 - "旗舰技术普惠化"策略可能引发中端机市场洗牌 [3] - 行业认为公司从"产品出海"转向"生态出海"与"人才出海"的模式具有标杆意义 [7]
热效率40.4%+10亿追光基金!江淮商用车用“技术普惠”重写行业规则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5-28 12:30
行业变革与公司战略 - 中国商用车行业正经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20%、排放法规加码、用户需求向"高效智能"转变的变革 [1] - 公司以61年技术积淀为基础,聚焦"用户价值",通过智能化、新能源化、场景定制化布局应对行业洗牌 [1] - 公司发布覆盖全场景的技术矩阵,并启动10亿"追光计划"重构用户生态,展现转型期破局智慧 [1] 技术路线与产品矩阵 - 公司采取"燃油、混动、纯电、氢能"四线并进技术战略,构建轻卡、重卡、冷链、城配等全场景产品矩阵 [4] - 燃油车领域:安康2.5升动力平台热效率达40.4%,油耗降低9.5%,每万公里节省成本超1000元;帅铃S9系列山区工况爬坡性能提升15% [4] - 新能源领域:推出行业首款"LNG+CNG+燃油"三能源车型;纯电ES9冷藏车搭载宁德时代140/165度高密度电池,18分钟补能60% [6] - 通过"星链一号技术平台"模块化开发,实现从传统运输工具向智慧物流生态跨越,提供"一车一场景"精准适配方案 [8] 核心技术突破 - 第四代底盘技术:承载能力提升30%,颠簸路面通过性提升40%,NVH性能优化10%;轻量化设计使整车减重15%,单趟运输效率提升12% [9] - 智控3.0系统:电池温差控制在3℃以内,冬季续航提升10%,春秋季提升15%,综合电耗低至1.05度/公里 [9] - 信息安全技术:硬件加密芯片+动态密钥管理抵御99.9%黑客攻击;"四端协同"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超10万台车辆数据,故障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9] 用户价值与生态建设 - 公司通过技术迭代助推用户年均收益提升,强化产品可靠性确保出勤,实现"降本增效"闭环 [10] - 启动10亿"追光计划"奖励百万公里车主:轻卡用户行驶100万公里可获8000元购车基金+2000元服务券,重卡用户标准为200万公里 [14] - 用户案例:河南驻马店500台江淮骏铃轻卡助力农机跨区作业;深圳ES9冷藏车降低冷链运输成本;苏州凯达U7新能源小卡单日创收800元 [12] 战略愿景 - 公司以"技术普惠"与"用户共生"为双轮驱动,用硬核技术解决行业痛点,用生态共建放大用户价值 [17] - 未来战略将聚焦绿色物流生态定义,可能重塑中国商用车全球竞争格局 [18]
以旧换新政策杠杆效应明显,汽车销量正从“量变”到“质变”
36氪· 2025-05-26 18:15
政策效果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累计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其中2025年前五个月申请量达322.5万份,直接催生近8%的消费增量 [1][2] - 2025年1-4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量687.2万辆,同比增长7.9%,4月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汽车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9% [2] - 新能源汽车在置换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4月单月零售渗透率达51.5% [1][2] 政策内容与补贴机制 - 2025年补贴范围从国三燃油车扩展至国四,报废换新能源车最高补贴达2万元,叠加地方配套后综合优惠突破3万元 [2] - 深圳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可叠加享受国补、地补及车企优惠,综合让利达4万元 [2] - 政策通过"报废+置换"双轨制加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替代,报废汽车回收量同比激增65%,二手车交易额突破万亿 [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攀升至68.1%,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巩固优势 [3] - 中小车企因技术滞后、成本高企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3] - 新能源车价格带向主流市场下沉,10万至20万元区间车型占比突破60% [4] 技术发展与生态重构 - 动力电池成本较2020年下降40%,推动新能源环卫车、物流车等细分市场爆发 [4] - 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完善,梯次利用技术使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30%以上 [4] - 宁德时代布局电池银行模式,覆盖从生产到回收的闭环管理 [4] 全球化布局与挑战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8%,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贡献全球25%的产能 [5] - 比亚迪e平台3.0向海外车企授权,中国主导的V2G国际标准获多市场认可 [5] - 欧盟关税保护、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壁垒倒逼企业本地化生产与技术合规 [7] 未来趋势与挑战 - 2025年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最后一年,2024年四季度行业平均毛利率下降至18% [8] - 未来竞争聚焦智能化与低碳化技术融合、全球化本土化能力、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构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