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维琪科技冲击北交所,博士后董事长丁文锋隐去了一段履历
搜狐财经· 2025-07-07 21:51
公司IPO进展 - 维琪科技北交所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楼瑜、郑桂斌,会计师事务所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2] - 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营业务为化妆品原料和成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 [2] - 本次拟募资3.66亿元,用于珠海维琪健康产业园项目及研发中心项目 [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拥有16个经国家药监局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其中7个为创新新原料,新原料备案获批数量和创新新原料备案获批数量均位居行业第一 [3] - 已进入丸美、宝洁、联合利华、敷尔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供应链体系 [3] - 代表性产品包括丸美小红笔眼霜(使用Erasin0003、寡肽-215、芋螺肽)、OLAY淡纹黑管面霜(使用咖啡酰六肽-9)等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亿元、1.65亿元、2.48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9] -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513.13万元、4228.72万元、7064.40万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9] 股权结构与实控人 - 丁文锋、赖燕敏夫妻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62.1%股权 [4] - 丁文锋直接持股57.28%,通过员工持股平台维聚康间接控制1.27%,合计控制58.55%股份 [4] - 丁文锋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20余年医药研发经验,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多肽药物化学博士后研究员 [4][7][8] 高管团队 - 董事长兼总经理丁文锋48岁,曾任深圳市万乐药业研发人员、康哲医药新药研发负责人 [4][8] - 具有副主任药师职称,专业背景为多肽药物化学 [8]
潜入机械臂赛道,节卡机器人还在等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7-07 21:10
公司业绩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81亿元、3.5亿元、4亿元,2022年和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73.57万元和622.8万元,2023年净亏损2854.73万元 [1] - 机器人整机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77.24%提升至2024年93.63%,系统集成业务占比从21.14%降至3.42% [4] - Zu系列是整机业务主力产品,2024年贡献55.23%营收,C系列和Pro系列分别占比11.41%和8.06% [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协作机器人由机械臂本体和控制柜组成,具有轻量化、部署成本低特点,适用于与人协作的生产服务场景 [3] - 产品线包括Zu系列(平均单价5.86万元)、C系列(4.33万元)和Pro系列(10.22万元),2024年销量分别为3526台、986台和295台 [6] - 已布局人形机器人机械臂技术(K系列),2024年售出348台,占整机业务其他部分销量的13.11% [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高,ABB等四大品牌市占率超50%,公司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尚无绝对优势 [9] - 可比公司达明2024年营收3.32亿元(净利润2102万元),越疆营收3.74亿元(净亏损9500万元),埃斯顿营收40.09亿元(净亏损8.1亿元) [9][10]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优傲、发那科等国际厂商,以及遨博、艾利特等国内企业 [9] 供应链与研发 - 谐波减速器是最大采购项,2022—2024年占原材料采购比例分别为26.3%、25.97%、27.57%,目前采用定制化外采模式 [10]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20.75%升至2024年40.84% [10] 市场机遇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热潮带来机械臂业务增长机会,但面临传统工业机器人和新兴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双重竞争 [7] - 协作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机械臂技术路径重合度较低,短期内技术差异化明显 [7] - 过度依赖机械臂环节可能使公司面临被整合为上游供应商的风险 [8]
185亿,国产CPU龙头要上市了
36氪· 2025-07-07 18:16
兆芯集成IPO及行业背景 - 兆芯集成科创板IPO申请已受理 拟募资41.69亿元用于服务器处理器、桌面处理器等研发项目 [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亿元、5.55亿元、8.89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61.71% [1] - 同期净亏损累计达23.54亿元 反映芯片行业高研发投入特性 [1] - 公司估值185亿元 低于已上市同行海光信息(3284亿元)和龙芯中科(534.89亿元) [2] 技术架构与研发进展 - 兆芯集成与海光信息为国内唯二x86架构CPU厂商 具备生态兼容优势 [4] - 通过2013年与威盛电子合资获得x86技术授权 但核心指令集修改受限 [4][7] - 已自主开发五代内核微架构 KX-7000系列处理器主频达3.7GHz创国内纪录 [8] -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27.85亿元 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仍达91.4% [16] 产品结构与客户分布 - 产品分为"开先"(桌面/嵌入式)和"开胜"(服务器)系列 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6.32%和8.62% [9] - "开先"处理器销量从2022年71万颗增至2024年167万颗 单价上涨10%至455.02元/颗 [9]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达96% 第一大客户中电国际2024年贡献53.47%营收 [12][13] - 联想等主流厂商采用其处理器 如开天M740Z台式机和N8 Pro笔记本搭载KX-7000系列 [10][12] 行业竞争与政策环境 - 全球x86市场被英特尔/AMD垄断 国内x86服务器出货量预计2027年达447万台 [14] - 国内CPU厂商分属x86(兆芯、海光)、ARM(华为海思、飞腾)、自主指令集(龙芯)等阵营 [15] - 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明确支持AI芯片等硬科技领域 [18] - 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同期启动IPO 反映芯片行业上市热潮 [20]
「寻芯记」冲刺科创板!AMD与海思基因加持,沐曦集成逐鹿国产GPU突围战
华夏时报· 2025-07-05 19:10
公司概况 - 沐曦集成是一家中国AI芯片创业公司,融合AMD与海思基因,专注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1][2] - 公司成立于2020年,仅用四年时间实现营收从2022年的42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7.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074.52% [1][3] - 高管团队主要来自AMD和海思,包括董事长陈维良(AMD前高级总监)、CTO彭莉(AMD前企业院士)等 [2] 产品与技术 - 产品线覆盖人工智能计算(曦思N系列)、通用计算(曦云C系列)和图形渲染(曦彩G系列研发中)三大领域 [3] - 打造自主开放且兼容英伟达CUDA的软件生态体系,具备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3] - 招股书称公司突破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技术瓶颈,是国内少数掌握先进制程GPU研发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8] 商业化进展 - GPU产品累计销量超25000颗,已应用于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 [3] - 重点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应用场景 [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和7.43亿元,但同期净亏损累计超30亿元(-7.77亿、-8.71亿、-14.1亿) [3][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GPU市场由英伟达(技术底蕴深厚)和AMD形成"一超一强"垄断格局 [7]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通用型计算架构企业(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和专用型计算架构企业(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燧原科技) [7] - 行业面临深度洗牌,国内市场容量有限且需突破制程限制、构建生态、拓展场景三重门槛 [8] 融资与战略 - 计划通过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投向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AI推理GPU研发及前沿领域GPU技术研发项目 [4] - 人工智能推理场景的快速部署为公司提供发展窗口,但AI数据中心缓建趋势可能影响行业盈利 [8]
部分车企2025年年销目标完成度盘点丨小鹏超50% 蔚来、极氪、阿维塔和岚图尚不足30%
财经网· 2025-07-05 17:05
6月车企交付数据 - 6月单月交付超3万辆的车企包括鸿蒙智行(52747辆)、零跑(48006辆)、理想(36279辆)和小鹏(34611辆) [1] - 零跑6月交付同比增长138%,小鹏同比增长224% [1] - 深蓝6月交付29893辆,同比增长79% [6] - 小米和蔚来6月交付均超2万辆,极氪(16702辆)、阿维塔(10153辆)和岚图(10053辆)交付均超万辆 [1][2] 上半年累计交付情况 - 零跑和理想1-6月累计交付均超20万辆,分别为221664辆和203938辆 [2][7] - 小鹏1-6月累计交付197189辆,深蓝143236辆,蔚来114150辆 [2][7] - 鸿蒙智行未公布完整数据,但按乘联会计算累计交付20.62万辆 [7] 年销量目标完成度 - 小鹏年销目标完成度最高达52%(目标38万辆) [9] - 零跑完成度44%(目标50-60万辆),深蓝36%(目标40万辆) [7] - 理想完成度32%(调整后目标64万辆),鸿蒙智行约20.6%(目标100万辆) [7] - 蔚来(26%)、极氪(28%)、阿维塔(27%)和岚图(28%)完成度均不足30% [7][9] 重点车企动态 - 零跑连续4个月蝉联新势力销量第一,7月交付有望突破5万辆 [4] - 鸿蒙智行6月交付创单月新高,问界系列贡献44685辆(其中M9交付13718辆) [4] - 小鹏MONA M03 Max新车订单占比超80%,G7预售46分钟订单破万 [4] - 理想6月交付同比下滑24.06%,环比下降11% [6] 行业趋势分析 - 6月作为年中考核节点,厂商通过促销活动冲量,乘用车终端销量预计达200万辆 [6] - 高考后购车需求释放和暑期自驾游带动车市保持热度 [3] - 以旧换新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有效刺激销量增长 [9]
葛卫东押注!高性能GPU公司拟IPO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3:50
公司上市申请 - 沐曦股份正式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约39亿元,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 [1] - 保荐人为华泰联合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3] - 受理日期为2025-06-30,更新日期为2025-06-30 [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 [5] - 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主要负责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8] - 已推出曦思N系列GPU、曦云C系列GPU,正在研发曦彩G系列GPU [8] - 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8]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及3.20亿元 [8] -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及2.33亿元 [8][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65亿元、-10.17亿元、-21.48亿元和-5.31亿元 [10]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额为104.6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95.93亿元 [10] 股东结构 - 实际控制人陈维良及其控制的上海骄迈、上海曦骥合计持股22.94% [5] - 葛卫东与其控制的混沌投资合计持股7.48% [5] - 经纬中国通过几个实体合计持股5.13%,红杉中国旗下基金持有4.19% [5] - 国调基金和相关合伙企业持有2.52%,中金旗下基金持有1.85% [5] 融资与投资机构 - 申请上市前共进行了八轮融资 [5] - 投资机构包括上海科创基金、国调基金等国有资本,以及经纬中国、红杉中国、混沌投资、和利资本、东方富海、光速创投、复星锐正、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 [5]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11]
国产GPU厂商进入商业化,为何消费市场仍难觅踪迹
和讯网· 2025-07-02 09:56
国产GPU厂商上市动态 - 摩尔线程拟科创板融资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估值超200亿元 [1] - 沐曦股份拟融资39.4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估值超200亿元 [1] - 国内AI芯片主要参与者包括华为海思、寒武纪、海光信息、壁仞、燧原股份等 [1] - 燧原科技进入上市辅导期,壁仞科技或转战港交所 [2]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3000亿美元,中国GPU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三年增长近50% [3] - GPU因并行计算架构和高吞吐量特性,成为深度学习训练与推理的核心算力基础设施 [3]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摩尔线程已迭代四代GPU架构,产品包括消费级显卡MTT S80、算力卡MTT S4000/S5000,MTT S80京东销量超5000单 [3] - 沐曦股份产品包括曦思N系列(推理)、曦云C系列(训推一体)、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累计销量超2.5万颗 [4] - 摩尔线程MTT S80部分参数媲美国际主流显卡,支持3A游戏,为全球第四家消费级显卡厂商 [10] - 沐曦股份GPU单卡性能国内第一梯队,集群性能表现较强 [4]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0.46亿/1.24亿/4.38亿元,扣非净亏损累计超45亿元 [5][6] - 沐曦股份2022-2025Q1营收42.64万/5302.12万/7.43亿/3.2亿元,扣非净亏损累计超30亿元 [7][8]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研发费用11.16亿/13.34亿/13.59亿元,累计38.1亿元,占营收626.03% [9] - 沐曦股份2022-2025Q1研发费用24.65亿元,为同期营收2.2倍 [9] 技术差距与生态挑战 - 国产GPU兼容性问题突出,游戏帧数低且需主板特殊支持 [11][12] - 摩尔线程与英伟达在研发实力、技术积累、客户生态存在差距,CUDA生态占据全球AI训练80%份额 [12] - 国产GPU缺乏大规模算力集群实践案例,国际厂商已布局"十万卡集群" [13] 行业前景 - 国产GPU作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核心抓手,将迎来发展热潮,考验技术硬实力与商业化能力 [13]
国产GPU,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
虎嗅· 2025-07-02 08:46
国产GPU企业IPO动态 - 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电路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标志着国产GPU赛道进入新阶段 [1][3] - 沐曦拟募资39亿元,摩尔线程计划募资80亿元,显示行业高投入特性 [4][5] - 两家公司营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沐曦从2022年42.64万元增至2024年7.43亿元,摩尔线程从2022年4608.8万元增至2024年4.38亿元 [7][9] 财务与研发投入 - 沐曦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2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7.77亿/8.71亿/14亿元 [4] - 摩尔线程同期累计研发投入3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8.4亿/16.73亿/14.92亿元 [5] - 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英伟达2024财年研发费用达129.14亿美元 [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沐曦产品矩阵覆盖计算和渲染全场景,包括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和曦彩G系列 [7] - 摩尔线程基于MUSA架构推出智算卡和消费级GPU,支持AI计算加速等多项功能 [9][10] - 两家公司产品结构显示业务重心:沐曦训推板卡占比97.55%,摩尔线程AI智算集群占比75.38% [8][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产GPU企业可分为NVIDIA系、AMD系、国家队和拆分系等不同流派 [12][13] - 主要厂商包括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景嘉微等,成立时间和技术路线各异 [13] - 行业面临洗牌压力,上市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2][26] 技术挑战与发展路径 - 突破CUDA生态困局是首要挑战,需构建兼容层+自研框架方案 [15] - Chiplet和HBM技术成为性能提升关键路径 [16][17] - 兼容性和集群能力是产品市场化的重要保障 [19][20] 市场前景与AI机遇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425.37亿元增至2029年13367.92亿元 [25] - GPU市场份额将从69.9%提升至77.3%,增长潜力显著 [25] - AI算力需求激增为国产GPU创造发展窗口,但需避免"田忌赛马"式宣传 [22][27]
科创板迎硬核玩家:沐曦IPO获受理 ,国产GPU上市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20:52
沐曦IPO及募资计划 - 沐曦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通用GPU、AI推理芯片及前沿异构计算架构的研发与产业化 [1] - 公司成立仅五年,被视为国产算力挑战国际巨头的生力军之一,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1] - 沐曦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3] 公司财务及研发投入 - 2022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2.6万元、5302.1万元和7.43亿元,增速显著,但同期净亏损7.8亿元、8.7亿元、14.1亿元,三年总亏30.6亿元 [3] - 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282.11%,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22亿元 [3] - 亏损原因包括国产芯片渗透率低、技术标准适配及用户习惯迁移障碍、大额研发投入和股份支付费用等 [3]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AI芯片市场渗透率显著上升,但仍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未明朗 [1]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通用GPU)及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燧原科技(专用ASIC/DSA) [1] - 国产GPU厂商在软硬协同、自主IP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但与国际巨头英伟达在制程工艺、CUDA生态等方面仍有差距 [5] 产品与技术 - 沐曦核心产品包括通用GPU"曦云C系列"、推理GPU"曦思N系列"、图形渲染GPU"曦彩G系列",主要面向数据中心市场 [2] - "曦云C系列"基于全自研GPU IP、指令集和架构,在通用性、单卡性能、集群性能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 - 公司构建MXMACA软件生态,兼容主流标准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科创板深化改革"1+6"政策为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上市便利 [4] - AI大模型兴起、"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及美国对AI芯片管制加速国产GPU替代进程 [5] - 预计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中,国产芯片占比将增至40%,英伟达等企业占比降至41.5% [7] 国产GPU生态发展 - 国产GPU生态迈入体系化、工程化建设新阶段,从芯片研制到生态支撑需长期技术积累 [7] - 科技巨头(华为、百度等)、纯芯片厂商(寒武纪、沐曦等)及细分市场企业(地平线等)三大派系共同推动国产化 [5][6][7] - 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等已实现技术突破,与GPU厂商形成协同效应 [6]
【IPO一线】沐曦集成科创板IPO获受理 三年累计亏损30.58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6-30 21:39
2022-2024年,沐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0.53亿元、7.43亿元;对于的净利润分别 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合计亏损30.58亿元。 6月30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 沐曦股份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 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并围绕GPU芯片提供配套的软件栈与计算平 台。 通过不懈的技术攻坚,沐曦股份已成为了国内少数几家系统掌握了先进制程GPU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 研发、设计和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深度积累了GPU IP(包括指令集、微架构等)、GPU SoC、高速 互连、GPU软件等核心技术,成功突破了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的技术瓶颈。 公司的主要产品全 面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 报告期内先后推出了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 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 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沐曦股份的GPU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GPU IP与统一的G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