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出海
搜索文档
新茶饮出海:提速也需提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8 12:47
公司海外扩张动态 - 奈雪的茶登陆美国市场,纽约法拉盛首店开业3天售出1.3万份产品,营业额达8.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万元),刷新品牌门店开业纪录[1] - 霸王茶姬于今年5月初开设美国首店,8月进入菲律宾市场,截至6月底海外门店扩展至208家[1] - 喜茶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海外市场门店总数已超过100家[1] - 蜜雪冰城作为更早出海的品牌,目前海外门店数量已近6000家[1] 行业出海驱动因素 - 国内新茶饮市场经过10余年发展,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一二线城市市场见顶,迫使品牌寻求海外新增长空间[2] - 全球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渴望、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供应链技术的成熟,共同为新茶饮国际化铺设通路[2] - 品牌出海成为头部新茶饮企业打破市场增长天花板的重要途径[2] 海外市场挑战 - 文化差异是首要关卡,需将作为东方生活方式符号的茶饮,让咖啡文化根深蒂固的西方社会接受,完成消费习惯重塑与文化对话建立[2] - 供应链建设是一大痛点,新茶饮对食材新鲜度、制作时效性要求高,芒果荔枝等鲜果的季节性供应及芝士奶盖等配料的本土化替代考验全球供应链构建能力[2] - 本土化与标准化的平衡是关键学问,缺乏变通的标准化可能导致产品与当地口味不符,过度本土化则可能丧失品牌独特基因[3] 差异化出海策略 - 蜜雪冰城走“极致性价比”路线,以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为主战场,复制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与规模化运营经验[3] - 喜茶、奈雪的茶选择“高端文化输出”路线,瞄准欧美发达市场,强调品牌调性与茶文化体验[3] - 霸王茶姬探索“中式新茶饮专业化”道路,聚焦茶饮本身,以“原叶鲜奶茶”等概念打造差异化认知[3] 未来发展方向 - 品牌需构建文化叙事能力,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东方茶故事,将“国风”转化为具有“普世价值”的审美符号[4] - 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市场消费偏好,实现产品研发与营销推广的精准施策[4] - 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保健康等全球共识植入品牌基因,回应新一代消费者的价值期待[4] - 新茶饮出海的终极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中式茶饮的话语体系,从规则追随者转变为品类定义者[4][5]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新茶饮的出海密码
新华网· 2025-10-16 11:31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新茶饮品牌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成为行业发展重要走向 [2] - 海外市场蕴含新增长空间,是公司“走出去”的核心动因,有助于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9] - 茶饮品牌出海是大势所趋,但需要长期投入与战略定力,未来竞争将从门店数量转向区域管理能力 [22][23] 海外市场拓展与业绩 - 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数量超5.3万家,业务覆盖12个国家,海外门店超4700家 [2][5] - 霸王茶姬二季度海外商品交易总额达2.352亿元,同比增长77.4%,环比增长31.8%,海外门店扩展至208家 [2][7][9] - 霸王茶姬美国首店开业首日销售超5000杯,菲律宾市场开业三天售出超2.3万杯 [7] - 更多新兴品牌加速海外布局:甜啦啦海外门店数近200家,茉莉奶白已在海外开出20多家门店 [7] - 蜜雪冰城中亚首店落地哈萨克斯坦,首月营业额超43万元 [5] 出海动因与优势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同比增长6.4%,预计未来将稳定增长 [8] - 国内庞大市场规模和成熟运营模式为出海提供基础 [10] - 国内新茶饮企业具备较强产品研发和运营能力,茶文化开放包容特质能打破跨国文化壁垒 [10] - 头部企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使得新茶饮出海条件成熟 [11] 供应链战略与布局 - 供应链是茶饮企业出海重要基石,海外市场标准与国内差异显著,如欧盟茶叶农残检测达480项 [12] - 蜜雪集团2012年便开始建设中央工厂,完成“自建工厂、自建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产业布局,依托国内五大生产基地建立全品类“超级工厂” [12] - 蜜雪冰城在海外搭建覆盖全球6大洲38个国家采购网络,在东南亚4国建立约6.9万平方米的7个自主运营仓库 [14] - 蜜雪冰城计划未来3至5年在巴西投资采购价值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物资 [14] - 喜茶在美国与Sysco等头部供应商合作,实现13个核心品类本地化采购,建立“区域中心仓+前置仓”模式 [15] - 茉莉奶白采取“跨境 + 本地”灵活供应链模式,根据市场容量决定先建供应链或先开店 [15] - 甜啦啦采取供应链双轨制,核心原料从总部出口保障品质,包材等物料逐步实现本地化 [12] 本地化运营策略 - 海外市场面临不同竞争格局、监管环境、习俗和消费者口味挑战,需具备快速调研与本地化产品开发能力 [15][16] - 蜜雪冰城在马来西亚开发巧克力冰淇淋柠檬薄荷水,在泰国为“雪王”形象添加皇冠和金银元素以契合当地文化 [16] - 奈雪的茶以“小绿瓶”等三款健康产品主攻美国市场,价格区间3.9-8.9美元,美国首店开业三天售出近1.3万杯,营业额约62万元人民币 [18]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推出“印山抹青”,将传统纺织图案融入设计,并基于调研发现新加坡消费者更青睐花香型饮品,推出“花田乌龙”等系列 [18][19] - 霸王茶姬尝试建立本地合伙人机制或引入本土高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指导新品研发,与马来西亚联大集团计划三年新开300家门店 [19] - 印尼食品进口认证和清真认证流程复杂周期长,公司需提前布局商标注册,设立本地专项团队确保合规 [20][21] 未来发展趋势 - 市场拓展从“抢点”迈向“深耕”,竞争从“门店数量”转向“区域管理能力” [23] - 产品加速朝向“健康化”与“功能化”演进,“低糖”“植物基”等概念在国际市场持续升温 [23] - 品牌体系构建愈发重要,需借助内容表达、线下体验和用户社群持续沉淀品牌力 [24] - 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线上点单、智能推荐及供应链溯源渐成标配,跨界融合拓展品牌外延至关重要 [25] - 预计到2028年,现制饮品将占全球饮料市场接近一半份额 [26] - 东南亚、北美等国际市场仍有增长空间,选择具备当地资源整合能力合作伙伴是实现长期稳健经营关键 [26]
新茶饮们,提速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13:39
行业扩张态势 - 新茶饮品牌出海速度空前,门店遍布全球,从东南亚到纽约时代广场、加州苹果总部均有布局 [2] -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茶饮品牌合计营业收入达315.81亿元,同比增长30.12% [5] - 喜茶海外门店总数突破100家,一年内激增六倍,覆盖28个海外城市与都市圈 [2][5] 主要品牌进展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迎来第200家门店,并与泰国本土巨头合资深入东南亚市场,其海外GMV达2.35亿元,同比大增77.4%,环比增长31.8% [2] - 喜茶在纽约时代广场的LAB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日均销量稳定在2000杯以上,并采取高举高打策略锚定全球核心地标 [5] - 茶百道北美首店于纽约开业,并已进驻新加坡市场,计划下半年深耕韩国与东南亚,推动欧美多国首店落地 [5][6] - 蜜雪冰城在哈萨克斯坦开设首家中亚门店并签约十几家,计划在美洲市场初期采用直营模式 [6] - 柠季海外签约门店达18家,布局北美、东南亚等地 [2] 本土化策略 - 品牌注重产品本土化创新,喜茶在海外推出限定产品“加州落日”,其“抹云椰蓝”产品相关话题在TikTok播放量突破5亿次,全球销量累计超70万杯 [8] - 茶百道在马来西亚定制上线茉莉生椰拿铁等产品,霸王茶姬将其经典产品“伯牙绝弦”在马来西亚直译命名以促进文化融合 [8] - 霸王茶姬为适应泰国法规,让渡51%控股权,以1.424亿泰铢与当地三大巨头深度合作,迅速打通本地资源 [9] 供应链与运营挑战 - 供应链稳定、本土化人才积累与组织架构适配是规模化布局的关键挑战,出海复杂程度远超初期预判 [2] - 喜茶在欧美搭建系统化供应链,采用“区域中心仓+前置仓”模式,茶百道则根据各国监管政策灵活平衡统一输出与本地采购 [9] - 柠季考察在墨西哥、佛罗里达等地种植柠檬的可能性,已实现奶源、糖类及部分水果产地直采 [9] - 蜜雪冰城在印尼与越南市场实施存量门店优化,因早期海外运营体系不成熟而在开店管店上走过弯路 [6] 市场选择与渠道策略 - 东南亚市场占据中国茶饮出海71%份额,但市场高度碎片化,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消费力更强的北美、欧洲 [5][13] - 在美国市场,气候与供应链是选址第一性原则,柠季将美国总部设于洛杉矶,考量其热周期、物流优势及成本 [12] - 北美市场要求门店面积超100平方米以容纳座位区,营销逻辑依赖Google地图和邮件营销,并对“Drive-thru”模式有强烈需求 [12] - 日韩市场目前新茶饮品牌布局较少,占比约10%,但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溢价的消费群体正在扩大 [13] 未来发展重心 - 行业迈入深耕阶段,重心从开店速度转向组建海外团队、构建体系、提升单店运营质量与品牌长期价值 [6][14] - 决胜关键在于观察年轻人聚集地及喜好,将品牌基因深植于异国街区的日常生活,本土化深度将丈量品牌生存长度 [14]
新茶饮们,提速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13:33
行业扩张态势 - 新茶饮品牌出海速度空前,门店遍布全球,从东南亚到纽约时代广场、加州苹果总部等地 [1] -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茶姬)合计营业收入达315.81亿元,同比增长30.12%,增加73.11亿元 [2] - 行业目光从成熟的东南亚市场转向消费力更强的北美、欧洲等新重点目标 [4] 主要品牌出海进展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迎来第200家门店,并与泰国本土巨头合资深入东南亚市场,其海外GMV达2.35亿元,同比大增77.4%,环比增长31.8% [1] - 喜茶海外门店总数突破100家,一年内激增六倍,覆盖28个海外城市与都市圈,其纽约时代广场LAB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日均销量稳定在2000杯以上 [1][4] - 柠季海外签约门店达18家,布局北美、东南亚等地 [1] - 茶百道进驻新加坡并实现双店同步开业,其北美首店于美国纽约开业 [4] 本土化战略与产品创新 - 品牌强调出海核心是做当地人生意而非华人生意,产品研发需在保持品牌特色同时激活本土基因 [7] - 喜茶在海外推出融合本地风味的限定产品,如"加州落日",其"抹云椰蓝"产品相关话题在TikTok播放量突破5亿次,全球销量超70万杯 [7] - 茶百道在马来西亚定制上线茉莉生椰拿铁等产品,霸王茶姬将其经典产品"伯牙绝弦"在马来西亚直译命名以促进文化融合 [7] - 品牌根据当地要求调整门店形态,北美市场普遍要求门店面积超100平方米以容纳座位区与外摆,并需适应"Drive-thru"模式 [10] 供应链与运营模式 - 喜茶在欧美搭建系统化供应链,采用"区域中心仓+前置仓"模式保障稳定供应 [8] - 茶百道根据各国监管政策灵活平衡国内统一输出与本地采购 [8] - 柠季考察在墨西哥、佛罗里达等地种植柠檬的可能性,奶源、糖类及部分水果已实现产地直采 [8] - 霸王茶姬为适应泰国法规,让渡51%控股权,以1.424亿泰铢与当地三大巨头深度合作换取资源优势,实现高效落地 [8] - 蜜雪冰城在美洲市场初期采用直营模式以打磨单店模型和建立品牌影响力 [5] 市场挑战与战略调整 - 出海面临供应链稳定、本土化人才积累与组织架构适配等远超预期的挑战,需与当地团队反复磨合 [1] - 蜜雪冰城在其早期进入的印尼与越南市场实施存量门店优化,导致门店数量回落,承认初期运营体系不成熟导致走了弯路 [5] - 东南亚市场虽占中国茶饮出海71%份额,但其高度碎片化,新加坡最多开50家,马来西亚不过百余家,体量不及国内一省,且法律法规研读需要时间成本 [11] - 日韩市场目前以早期出海品牌为主,新茶饮品牌布局较少占比约10%,但当地消费者对茶饮品质要求提升,愿意支付溢价的群体正在扩大 [11]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度过快速扩张期,迈入深耕阶段,重心转向组建海外团队、构建体系,更关注开店质量与关键指标而非单纯求快 [12] - 决胜关键在于观察年轻人聚集地及喜好,将品牌基因深植于异国街区的日常生活,本土化深度将丈量品牌生存长度 [12] - 茶百道未来海外业务成功取决于单店运营质量与品牌长期价值提升,将继续深耕韩国与东南亚并推动欧美多国首店落地 [5]
从拼产品到拼生态,新茶饮出海走向深水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1:53
行业扩张态势 - 新茶饮品牌出海速度空前,门店遍布全球,从东南亚到纽约时代广场、加州苹果总部等地 [1] - 霸王茶姬即将在马来西亚迎来第200家门店,喜茶海外门店总数已超过100家并在一年内激增六倍,柠季海外签约门店达到18家 [1] -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茶饮品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5.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11亿元,同比增幅达30.12% [2] - 随着东南亚市场布局成熟,品牌将拓展重点转向消费力更强的北美、欧洲等全球市场 [2] 公司业绩与进展 - 霸王茶姬海外GMV为2.35亿元,同比大增77.4%,环比增长31.8%,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发展引擎 [1] - 喜茶在纽约时代广场的LAB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目前日均销量稳定在2000杯以上,海外门店总数突破100家,覆盖28个海外城市与都市圈 [2] - 茶百道进驻新加坡并实现双店同步开业,其北美首店于美国纽约皇后区法拉盛开业 [3] - 蜜雪冰城在哈萨克斯坦开设首家中亚门店并签约十几家门店,正筹备美东、美西、墨西哥及巴西的首店,美洲市场初期将采用直营模式 [3] 运营挑战与策略调整 - 出海面临供应链稳定、本土化人才积累与组织架构适配等远超预期的挑战,需与当地团队反复磨合 [1] - 蜜雪冰城上半年在印尼与越南市场实施存量门店优化导致门店数量回落,承认早期对海外运营体系不成熟而走了弯路 [3] - 品牌出海策略分化,包括直营的"重剑"、合资的"权杖"与加盟的"快刀"等不同模式 [9] - 当前重心从快速扩张转向深耕,更关注开店质量与关键指标,为长期发展筑基 [9] 产品与供应链本土化 - 品牌积极结合当地消费者口味进行产品创新,如喜茶推出"加州落日"、"抹云椰蓝"等限定产品,后者相关话题在TikTok播放量突破5亿次,全球销量累计超过70万杯 [5]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将经典产品"伯牙绝弦"命名为"BO·YA JASMINE GREEN MILK TEA"以促进文化融合 [5] - 喜茶在欧美搭建"区域中心仓+前置仓"的供应链系统,茶百道则根据各国监管政策灵活平衡国内输出与本地采购 [5] - 柠季考察在墨西哥、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地种植柠檬的可能性,奶源、糖类及部分水果已实现产地直采 [6] - 霸王茶姬为适应泰国法规,让渡51%控股权,以1.424亿泰铢与当地三大巨头深度合作换取供应链、配送和商圈资源 [6] 市场选择与渠道策略 - 东南亚市场占据中国茶饮出海71%份额,仍是基本盘,霸王茶姬在印尼雅加达的首店开业前三日销量破万杯,首周注册用户超5000位 [8] - 但东南亚市场高度碎片化,体量有限,品牌更优先布局消费潜力大的地区 [8] - 日韩市场目前以早期出海品牌为主,新茶饮品牌布局较少,占比约10%,但高品质茶饮的付费群体正在扩大 [9] - 美国市场选址以气候与供应链为"第一性原则",柠季将美国总部设于洛杉矶,考量其热周期利于冰饮消费及物流成本优势 [7] - 北美门店形态需适应超过100平方米的面积要求以容纳座位区与外摆,营销逻辑依赖Google地图和邮件,并需满足"Drive-thru"免下车服务的强烈需求 [7]
新茶饮品牌登陆纽约“奶茶一条街” 要征服“世界胃”还需破解本地化难题 丨新消费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22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在"东方味"如何征服"世界胃"这条路径上,新茶饮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继茶百道、喜茶、乐乐茶后,又一新茶饮品牌在纽约试水。 9月20日,奈雪的茶在纽约法拉盛王子街以快闪店形式启动市场预热。根据现场视频,当天现场大排长龙,队伍蜿蜒至街角;还有不少消费者在其社交媒 体账号下留言"催更",询问正式开业时间及未来在纽约其他区域的拓展计划。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本地化适配是破解品牌出海"水土不服"的关键。他指出,不同市场在口味偏好、消费习惯、文化禁忌等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例如东南亚市场嗜甜,而欧美市场注重健康,品牌需通过产品调整满足需求"。 "本地化与标准化平衡也是产品出海势必面临的问题。"连锁经营产业专家文志弘则指出,产品要从当地的"华人圈层"向"本地圈层"深入,必然需要针对性 调整,但品牌的全球化运作需要统一模式和调性,以提高品牌认知与运营效率,如何在二者间实现平衡,考验着品牌智慧。 从选址来看,该快闪店落地极具战略考量。记者了解到,法拉盛作为纽约核心华人聚集区,日均人流量超10万人次,租金成本较曼哈顿低30%,且周边 5 分钟范围还有喜茶、沪上阿姨等多家中国茶饮品牌,已形成集 ...
成都才是真正的奶茶之都
36氪· 2025-09-12 08:01
成都作为新茶饮产业中心的地位 - 成都已成为新茶饮品牌的战略要地 春熙路商圈是品牌必争之地 霸王茶姬2021年在此开设全国首家旗舰店 李山山茶事2023年开业即成排队王 喜茶2025年重启DP首店距地铁站仅100米[3] - 成都聚集众多头部品牌总部 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在此出道 霸王茶姬、蜜雪冰城设立双总部之一 本土品牌李山山茶事、树夏、陈多多、丸摩堂正走向全国[5] 消费市场基础 - 成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成为全国六座万亿消费城市之一 与重庆同为西南地区代表[6] - 成都消费结构以食品烟酒为主 2018年恩格尔系数达32.8% 在11个主要城市中最高 显示居民偏好吃喝休闲[6] - 新式小店超10万家 其中咖啡店8500余家 茶饮店6000余家 奶茶门店数量位居全国第四[7] - 夜间经济活跃 24小时营业奶茶店数量全国第三 仅次于深圳和上海[14] 品牌发展案例 - 茶百道2008年从成都起步 通过加盟模式全国扩张 2024年港股上市 全国门店超8000家 数量居新茶饮品牌第四[8] - 品牌升级熊猫Logo 英文名改为ChaPanda 强化成都地域关联[8] - 新兴品牌快速成长 李山山茶事已进入贵阳、重庆等多地 陈多多在四川拥有500多家门店 其中190多家位于成都[24] 政策支持体系 - 成都发布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服务消费零售额占比超50% 打造特色消费场景100个以上[12] - 四川省经信厅支持发展茶百道、川言茶语等新式茶饮产品 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14] 供应链优势 - 原材料成本占终端销售额30%-40% 成都凭借区位优势成为供应链枢纽[15] - 四川茶叶产量全国第二 茶百道年采购雅安雪芽绿茶数千吨 霸王茶姬与乐山夹江县茶企合作[15] - 水果供应优势显著 安岳柠檬产量占全国80% 蜜雪冰城采购量占50% 采购成本低20%以上 2024年柠檬水销量超10亿杯[17] - 新希望乳业提供奶源支持 鲜奶48小时可达各地门店[18] - 物流网络发达 空中客流量全国第三 货运吞吐量全国第五 铁路货运专列覆盖四大方向 2025年上半年长江班列日均开行8.2列 同比增82%[18] 产业集聚效应 - 头部品牌在成都建立生产基地 茶百道投资100亿元建供应链总部 年产能超10亿根吸管、4亿个注塑杯[19] - 茶百道与霸王茶姬合资成立供应链公司 年产能达6亿只纸杯[19] 国际化发展 -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联结点 助力品牌出海 中欧班列(成渝)2023年开行超5300列全国第一 2025年境外辐射城市达126个[20] - 茶百道建立全球采购+本地加工+国际配送模式 已进入8个国家地区 签约门店超40家[21] - 进口原材料通过成都供应链网络分发 包括越南椰浆、泰国榴莲、欧洲奶制品等[23]
单店月均GMV连降 霸王茶姬探索成长新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9-11 22: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1% [3] - GAAP准则下净利7.55亿元,同比下降38.32%;Non-GAAP经调整净利13.07亿元,同比增长6.78% [3] - 二季度GAAP净利7723.8万元,同比缩水87.7%,主因上市相关一次性股份薪酬及激励费用 [3] 经营指标分析 - 二季度GMV为81.031亿元,同比增长15.5%,但环比一季度82.3亿元微降 [5] - 单店月均GMV连续六季度下滑,2025年二季度为40.44万元,同比跌超20%,环比下跌6.39% [5] - 用户复购率约73.9%,较2024年88.8%有所下降;净利润率约18.9%,低于此前超20%水平 [6] - 二季度总运营费32.24亿元,同比增长41.5%,增幅远高于营收 [6] 成本结构变化 - 材料、仓储及物流成本下跌1.5%至15.37亿元 [6] - 自营门店运营成本同比增长72.8%至1.84亿元 [6] - 销售和营销费增长54.6%至3.85亿元,其中广告费4360万元 [6] - 营业利润率3.2%,较上年同期24.6%降超20个百分点 [6] 门店扩张策略 - 截至二季度末门店总数7038家,较上季度仅净增357家,增速显著放缓 [6] - 战略重心从"多开店"向"开好店"转型,注重质量提升和内生增长 [6] 现金流状况 - 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6.06亿元,同比下降39.03% [7] - 筹资活动现金流30.15亿元,同比增长3487.6% [7] 行业竞争环境 - 外卖平台价格战激烈,京东、美团、饿了么接连发起多轮补贴对攻 [8] - 供应链完善的品牌在价格战期间单店利润仅下降5%,中小品牌利润降幅超20% [8] - 除奈雪亏损外,主要新茶饮品牌中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净利润增幅均超20% [8] 产品质量与客户体验 - 累计投诉2827条,主要涉及产品质量、服务、宣传等方面 [11] - 具体投诉包括饮品中出现不明黑褐色物质、毛发等异物,以及商家处理态度问题 [13][15][18][20] 国际化发展进展 - 海外GMV增速77.37%,但绝对值仅2.35亿元,对总体业绩贡献有限 [22] - 海外门店208家,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178家),其他市场尚处起步阶段 [22] - 2025年计划全球增设1000余家门店,重点拓展东南亚和北美市场 [28] 海外市场具体表现 - 马来西亚门店平均营业额达到国内的1.5–2倍 [26] - 印尼首店开业三天销量破1万杯,一周会员注册量超5000人 [26] - 美国首店(洛杉矶)首日销量超5000杯,第二家门店已试营业 [26] 国际化战略举措 - 采用文化输出差异化路径,在海外门店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24] - 与当地企业强强联合:泰国President Foods注资1.42亿泰铢获51%股权,马来西亚与联大集团合作计划三年新开300家门店 [25] - 组建本土化团队,任命具有星巴克、洲际酒店等国际品牌经验的高管负责北美业务 [25]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2025年中国新茶饮行业增速预计降至13.4%、6.4%和5.7%,市场增量空间见顶 [22] - 头部企业竞争进入2.0阶段,"不出海,就出局"成为行业共识 [22] - 国际化面临文化差异、供应链建设、品牌认知和定价策略四大挑战 [22]
北美接棒东南亚,成新茶饮出海新热土
虎嗅· 2025-09-08 08:14
中国新茶饮品牌北美市场扩张态势 - 北美正成为新茶饮出海新目的地 接棒东南亚市场 [1] - 喜茶美国门店数量已达35家 成为美国门店数量最多的新茶饮品牌 [1] - 喜茶一年内在美门店从2家增至35家 扩张速度显著 [2] 品牌具体布局与市场表现 - 茉莉奶白在美开设5家门店 成为当地人气最高品牌 [4] - 霸王茶姬作为首个在美上市新茶饮品牌 今年5月进驻洛杉矶 三个月内开出第二家门店 [4] - 乐乐茶7月在纽约、洛杉矶开店 延续"茶饮+烘焙"模式 [4] - 茶百道宣布北美首店即将登陆纽约 [9] - 奈雪的茶以新名字"Naisnow"推进美国开店计划 [9] - 茉酸奶计划今年在美开设纽约、西雅图门店 [9] 门店经营数据表现 - 喜茶纽约时代广场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 日均稳定在2000杯以上 [5] - 茉莉奶白纽约店2024年10月单月营收突破57万美元 超越国内新茶饮门店已知营收纪录 [6] - 茉莉奶白洛杉矶首店开业首月GMV突破419.5万元人民币 创海外门店单月销售纪录 [6] - 霸王茶姬开业当日销售超过5000杯 [7] - 沪上阿姨纽约首店运营三天内收到3024份订单 实现GMV6.5万美元 [7] 市场机遇与消费特征 - 美国新茶饮客单价达6~10美元 是国内的3倍多 [13] - 单店日均销量400~1000杯 日营业额可达10万~30万美元 [13] - 美国奶茶店仅8000家 无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 [18] - 美国消费者对新茶饮接受度超预期 特别是鲜果茶和鲜奶茶品类 [15][16] 市场进入挑战与成本结构 - 美国门店投入高昂 小店总投入达50万美元(约360万元人民币) 大店接近100万美元(约720万元人民币) [23] - 人工成本高企 服务员月薪最低4000美元 单店4名服务员月人工支出超30万元人民币 [23] - 回本周期存在不确定性 生意好需1年多 一般情况需2~3年 [24] - 多数品牌选择加盟模式切入市场 以降低试错成本 [25][26] 本土化发展路径 - 新茶饮品牌初期优先选择华人区开店 华人占比通常仅20%~30% [27][32] - 当前美国菜单多数照搬国内 本土化产品数量较少 [30] - 华人区作为本土化起点和试验场 为向非华人区扩张积累经验 [31][32] - 市场窗口期可能快速压缩 未来两三年内走向饱和是大概率事件 [20]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流行到海外了
创业邦· 2025-09-04 18:43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茶饮出海进入3.0时代 通过本地化产品创新、社交媒体引爆和文化融合策略实现全球扩张 核心是从单纯产品输出升级为"文化共鸣式"的全球化运营模式 [5][28][34] 产品本地化策略 - 喜茶针对欧美市场推出蓝色螺旋藻椰子水抹茶饮品"抹云椰蓝" 海外累计售出超70万杯 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次 [5][14] - 蜜雪冰城在马来西亚推出肉骨茶风味冰淇淋 在越南调整甜度并添加香茅凤梨等本地口味 [10] - 霸王茶姬在印尼推出榴莲生椰铁观音 菲律宾紫薯和印尼香兰叶融入茶底成为爆款 [10] - 甜啦啦基于印尼市场需求推出peach oolong milk tea 单店单日最高售出近400杯 [12] - 茶百道在西班牙推出抹茶黑糖珍珠奶茶 70%以上原物料配方为自研 [24] 供应链优化与标准化 - 古茗产品开发包含6步流程:创意生成、供应商筛选、配方开发、测试及反馈收集 [19] - 传统研发需1-6个月20次打样 数字化工具使流程缩短一半 新品命中率大幅提升 [21] - 蜜雪集团自主研发40余款新品 包括零反式脂肪酸奶基底粉 [22] - 喜茶在美英澳等地设立多个仓储中心 核心原料统一供应保障千店如一 [22] - 霸王茶姬通过自动化制茶机实现8秒/杯标准化生产 年售伯牙绝弦超1亿杯 [26] 社交媒体与品牌营销 - Lisa手持喜茶三倍厚抹茶照片引发全球抢购 48小时内多国门店售罄 [7] - Z世代消费者因外观设计拍照分享占比达27.3% 探店打卡场景占比20.9% [17] - 蜜雪冰城雪王动画覆盖30多个非洲国家 首轮播映平均收视率1.14% [33] - 霸王茶姬选择李宗伟和孙燕姿作为地区代言人 喜茶与alexanderwang等开展跨界合作 [33] - 泰国泼水节期间雪王开启曼谷巡街 东南亚消费者对蜜雪IP衍生品热情高涨 [34] 文化融合与市场机遇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7791亿美元增至2028年11039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7.2% [28] - 喜茶在比佛利山庄推出"加州落日"限定款 单日售出约2000杯 [29] - 茶百道将"茉莉鲜奶茶"命名为"Mori Latte" 在韩国成为品类代表 [29] - 喜茶伦敦店融合水墨元素 首尔店打造禅意空间 纽约店灵感来自唐代诗歌 [32][33] - 东南亚市场进入价格红海 欧美中高端市场仍为蓝海 差异化产品需求旺盛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