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议程发布!130+主题报告,热管理千人年度盛会进入30天倒计时!
DT新材料· 2025-11-05 00:04
尊敬的女士/先生 : 您好!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更迭进步,芯片、器件及电子设备等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及多功能方向发展,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消费电子、 5G、 XR、人工智能、 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 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 /热 、 节能环保、 工业 4.0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 对 高效的热管理材料 技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以保证终端产品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和持续稳定性。 2 02 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 大会暨博览会( iTherM 2025) 将 紧密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 半导体、 数字经济、 汽车、 智慧网联 、低空经济、 绿色低碳等 诸多 产业集 群,以热管理价值优势 及应用 场景 为导向, 洞见 和把握 热管理行业政策、科学、材料、技术、标准和工程等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 扫码立即报名! 大会时间: 2025年12月3-5日 大会地点: 中国 ·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展城路1号) 大会主题: 融合 · 创新 | 传递多一点 00 大会信息 iTherM 2025将 吸收顶尖研究机构和公司的行业远见 , 内容 ...
立讯精密2025三季报大超预期:营收破2200亿、净利增27% 全年预告再释增长强心剂
证券时报网· 2025-11-02 16:39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 [2]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2]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环比激增53.73%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8.74亿元,同比增长32.49%,环比增长35.36% [2] 非经常性损益与运营能力 - 并购形成负商誉收益4.79亿元,体现并购整合能力 [3] - 通过外汇衍生品与理财操作实现收益约3.3亿元,展现风险管控与资金运营能力 [3] 增长战略与业务协同 -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战略深度落地,完成对莱尼及闻泰ODM/OEM资产的收购 [4] - 莱尼的汽车线束技术与海外产能网络,与公司汽车电子布局形成深度互补 [4] - 闻泰ODM/OEM业务与公司精密制造能力协同,完善消费电子供应链布局 [4] 核心业务板块发展 - 消费电子业务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持续贡献稳定基本盘 [4] -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受益于全球AI服务器扩张,在高速互联、光电模块等领域实现突破 [4] - 汽车业务延续高增长,产品在车载无线充电、智能座舱组件等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 [5] 未来展望与业绩指引 - 公司加大在AI端侧硬件、数据中心高速互联、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战略投入 [5] - 预计2025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65.18亿—171.86亿元,同比增长23.59%—28.59% [5] - 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中值53.34亿元,同比增长24.31%,环比增长9.4% [5]
理想汽车,道歉!
DT新材料· 2025-11-01 00:04
理想MEGA 2024款车辆召回事件 - 2025年10月23日晚,上海发生一起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 [1] - 事故原因为特定批次车辆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 [1] - 该缺陷可能导致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无法上电,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 [1] - 公司主动召回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的车辆,共计11411辆 [1] - 解决方案是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 [2] - 公司通过云端预警程序进行提前预警,并通过400客服、车机Ecall联系用户安排救援 [2]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 大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融合·创新 | 传递多一点” [4] - 大会将紧密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等产业集群,关注热管理行业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3] - 技术创新应用对高效的热管理材料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3] - 同期设有电池热管理论坛、热科学论坛、热界面材料论坛、液冷技术论坛、芯片热管理论坛、消费电子热管理论坛等多个专题论坛 [5] - 电池热管理论坛议题涵盖热失控机理与防护、液冷与冷板设计、相变材料、整车热管理、电池包结构与系统集成、仿真建模与寿命预测 [5]
立讯精密预计2025年净利最高增29%,加码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搜狐财经· 2025-10-31 16:22
业绩预告核心数据 - 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5.18亿元至171.86亿元,同比增长23.59%至28.59% [1][3] - 预计202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38.42亿元至148.10亿元,同比增长18.36%至26.64% [1][3] - 预计2025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28元/股至2.37元/股 [3] 公司战略与运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利用海外生产基地贴近服务全球客户的区域化需求,提供更具韧性和成本优势的制造解决方案 [3] - 通过“底层能力创新”与“智能制造升级”双轮驱动,提升全产业链成本管控效能,推动智能制造与AI技术深度融合以提高生产效率 [3] - 公司将继续推动多元化业务拓展,加大在AI端侧硬件、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热管理、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战略投入 [4]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一家精密智造创新科技公司,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等领域提供从精密零组件、模组到系统的垂直一体化开发与制造解决方案 [6]
苏州天脉(301626):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中邮证券· 2025-10-31 16:0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苏州天脉维持"买入"评级 [1][8][13] 核心观点 - 公司营收稳健增长,25Q3实现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32.51% [3] - 25Q3归母净利润为4,811万元,同比增长9.63%,主要受毛利率波动及研发费用(同比+36.2%)、管理费用(同比+38.76%)扩张影响 [3] - AI驱动VC均温板需求新增长,公司凭借前瞻性布局(热管自2014年、均温板自2017年研发)建立竞争优势,已进入三星、OPPO、vivo、华为、荣耀等品牌供应链 [4] - 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不超过128万股限制性股票,考核目标为以2025年为基数,2026-2028年营收或净利润增长率均不低于80%/150%/200% [5][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5Q3公司毛利率为36.13% [3]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11.4/21/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6/5.2亿元 [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64/3.12/4.52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82.28/43.37/29.89倍 [10] 产能扩张与项目建设 - 公司计划总投资不超过20亿元建设甪直基地建设项目,竞拍约100亩土地 [3] - 另计划使用现有厂房投资不超过6亿元建设甪直基地(汇凯路)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1,800万PCS高端均温板产能 [3] 行业与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高端机型(售价3000元以上)中搭载均热板的机型出货量占比达68%,较2023年的54%大幅提升 [4] - 在中国生产的轻薄本与游戏本中,超过45%的型号已引入均热板替代传统热管 [4] - 公司为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专家,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与众多知名品牌及配套厂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13]
美晨科技:卸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3:57
财务业绩改善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54.22% [1] - 2025年初至第三季度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53.32% [1] - 2025年初至第三季度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大幅增加281.38% 达到8386万元 [1] 核心业务表现 - 公司为国内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领先企业 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是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并连续17年荣获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称号 [2] - 公司专注于流体输送系统产品和悬架减振系统产品 产品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储能、充电桩等领域 [2] - 流体输送系统能为多家头部知名主机厂提供模块化供货服务 底盘橡胶悬架产品在工程机械领域普及并拓展至专用车领域 于多个主机厂实现批量供货 [2] 新业务增长曲线 - 公司成功开拓汽车、储能、充电桩等热管理液冷项目 并向数据中心液冷领域拓展新增长曲线 [1] - 公司积极研发数据中心热管理液冷管路系统 核心部件有望在AI算力需求爆发带动的液冷蓝海市场中抢占先机 [3]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已形成一定技术优势 并具备完整的检测测试流程 可提升系统集成设计匹配验证和同步开发能力 [3] 战略调整与股东支持 - 公司通过战略剥离园林业务聚焦流体输送系统和悬架减振系统核心技术 2024年年报显示园林业务亏损严重并拖累整体业绩 [1][4] - 剥离园林业务将优化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 改善现金流 使资金和管理资源更集中配置于高端制造主业 [4] - 控股股东潍坊国投提供产业资源导入、资金与信用支持以及战略规划赋能 有助于公司对接新能源重大项目并降低融资成本 [5]
立讯精密: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165.18亿元~171.86亿元 同比增长23.59%~28.5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20:22
财务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18亿元至171.86亿元 [1] - 预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比增长23.59%至28.59%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发挥海外生产基地的战略支点作用 [1] - 公司将灵活响应并贴近服务全球客户的区域化市场需求 [1] - 公司致力于提供更具韧性和成本优势的全球化制造解决方案 [1] 业务发展重点 - 公司将继续推动多元化业务拓展 [1] - 公司将加大在AI端侧硬件、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热管理、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战略投入 [1] - 公司目标为构建更具弹性的业务矩阵,为全体股东带来长期、稳健的回报 [1]
中鼎股份(000887):盈利韧性足,稳步推进人形机器人配套业务
平安证券· 2025-10-30 19:06
主要数据 汽车 2025 年 10 月 30 日 中鼎股份(000887.SZ) 盈利韧性足,稳步推进人形机器人配套业务 推荐(维持) 股价:22.88 元 公司披露 2025 年三季度业绩报告,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6 亿元(同比+0.4%),实现归母净利润 13 亿元(同比+24%),实现扣非归母净 利润 11 亿元(同比+20%)。 | 行业 | 汽车 | | --- | --- | | 公司网址 | www.zhongdinggroup.com | | 大股东/持股 | 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 /40.46% | | 实际控制人 | 夏鼎湖,夏迎松 | | 总股本(百万股) | 1,316 | | 流通 A 股(百万股) | 1,314 | | 流通 B/H 股(百万股) | | | 总市值(亿元) | 301 | | 流通 A 股市值(亿元) | 301 | | 每股净资产(元) | 10.72 | | 资产负债率(%) | 46.3 | 行情走势图 证券分析师 | 王德安 |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 | --- | --- | | | S106051101 ...
思泉新材:第三季度净利大增75% 战略定增夯实增长根基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0:31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战略定增事项正稳步推进。根据此前披露的募集说明书,思泉新材本次向特定对象 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6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四大方向:越南思泉新材散热产 品项目(3.69亿元)、液冷散热研发中心项目(3158.94万元)、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3016.05万元)及补充流 动资金(3500万元)。 从定增目的来看,三大核心布局形成发展合力:其一,通过越南思泉新材散热产品项目加强境外生产布 局,贴近核心客户在东南亚的供应链需求,降低国际贸易风险,提升境外服务响应效率;其二,依托液 冷散热研发中心项目,抓住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散热需求机遇,提升高端产 品竞争力;其三,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深化数据赋能,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适配业务规模扩张后的运营 需求。 展望未来,思泉新材秉持"成为全球高可靠电子系统防护与热控技术的领航者"的企业愿景,深度聚焦电 子电气可靠性工程领域,以热管理与防水密封的协同设计为核心优势,助力于3C电子、AIOT、数据中 心、新能源、高端装备等行业在极端工况下突破性能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定增项目的落地,公 司产能布局将更趋完善,研发能力也将 ...
飞龙股份(002536) - 002536飞龙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9
2025-10-29 16:08
公司概况与发展阶段 - 公司始建于1952年,拥有70多年历史,致力于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 - 2017年之前重点发展汽车热管理部件产品,如机械水泵、排气歧管、涡壳等,其中汽车水泵和涡壳获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 [2] - 2017年至今在汽车热管理基础上,重点开拓民用领域客户和市场,推动转型升级 [2]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上海、芜湖、内乡和西峡四个研发中心,其中上海和芜湖专注于新能源热管理部件研发 [2][3] - 产品覆盖全国市场,出口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已批产国内外客户200余家,服务全球超300个工厂基地 [3] 产品产能与客户 - 发动机热管理产品年产能:机械水泵800万只、排气歧管460万只、涡壳铸造800万只、机油泵120万只 [4] - 电子泵系列产品主要客户超130家,包括奇瑞、理想、拓普、越南VINFAST、零跑、赛力斯等 [5] - 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水媒侧,例如电子泵、电子水阀、温控阀等 [5] - 热管理集成模块产品客户包括奇瑞、南京汽车、理想、吉利、岚图、上汽等,部分项目已逐步上量,规模效应显现 [6] 未来战略与市场拓展 - 热管理集成模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后期将拓展至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液冷、人工智能、充电桩液冷、机器人、5G基站、氢能液冷、储能液冷、电力设备、农业器械、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7][8] - 为应对美国关税影响,公司正全力推进泰国生产基地(龙泰公司)建设,调整产能布局,并将影响较大的出口业务转移至泰国生产 [8] - 未来发展战略:稳固车端热管理业务,向热管理集成模块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以龙泰公司为支点拓展东南亚、中亚等海外市场;将热管理技术延伸至高科技新兴领域;推进热管理技术与机器人等前沿产业深度融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