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资本流动

搜索文档
为什么不能参考楼市数据做股票投资?
虎嗅APP· 2025-07-28 17:53
股市上涨逻辑分析 - 当前上证指数达到3600点,市场存在对上涨逻辑的质疑,主要指责为政策市和交易资金脱离基本面炒作[3] - 质疑者引用房地产和餐饮数据作为经济基本面不佳的证据,但未明确具体数值[5][8] 跨境资本流动框架 - 股市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是跨境资本流动而非传统经济数据,海外资本通过结售汇或北向通道回流直接推动股市上涨[10][13] - 沪深300指数作为快变量能即时反映资本回流,而消费改善是滞后结果,用消费数据判断股市属于因果倒置[13][14] 股市与楼市关系 - 海外回流资金优先通过北向通道进入股市而非楼市,因股票交易成本(双向<1%)远低于房产交易(灰色通道成本10%+法律风险)[14][15] - 楼市企稳需等待股市持续上涨至风险偏好逆转,测算显示当沪深300股息率从2.83%降至2%时,上证指数或达5100点,此时资金才可能转向房产[15][16] 资产配置比较 - 当前沪深300ETF股息率2.83%,流动性极佳(300万金额秒级成交,手续费数千元),而北京二手房租售比仅1.6%且交易效率低下(同金额需数日,手续费数万元)[15] - 股市已取代楼市成为财富蓄水池和剩余价值实现终点,其走势反映跨境资金动向而非经济基本面[16] 投资范式批判 - 传统"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范式存在重大缺陷,过度依赖经济数据会导致因果倒置错误[9][16] - 债券投资同样面临基本面分析失效的问题,需转向资本流动视角[17]
宏观视角看汇率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的行业主要为金融行业,包括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汇率预测困难**:汇率受多边因素影响,权威机构如 IMF 也难以准确预测,如十几年前市场认为人民币将进入“5 时代”却逆转至 7,IMF 过去 25 年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判断与实际走势有差距[2][5][6] - **资本流动对汇率影响大**:全球外汇交易量远超国际贸易量,资本项目对汇率影响显著大于经常项目,如美国长期贸易逆差但大量外国投资弥补未导致系统性贬值,2023 - 2024 年外资占净买入美股资金的 70%推升美元[2][8][11] - **美国政府对美元汇率存在分歧**:白宫顾问米兰希望弱势美元改善贸易,财政部长贝森特强调强势美元吸引资本,源于对经济增长模式和政策优先级理解不同[2][4][9] - **美元中长期将贬值**:美国财政主导下的债务货币化可能削弱实际利率优势,美债发行量增加海外需求减少,美联储可能采取金融抑制措施,结合资金全球再平衡,中长期美元将承压贬值[17][18] - **美元贬值利好资产市场**:美元贬值后准外资流入香港市场,1.7 万亿美元待结汇资金回流,提升风险偏好和赚钱效应,看好中国股市、欧洲股市及有色金属,中长期看好全球再通胀交易[19] - **人民币走势复杂**:近期人民币补涨受资本流动和市场预期影响,对美元被动升值但对一篮子货币指数贬值,对出口和外需拖累较小,中期难有明显升值趋势,更多在横盘范围内受情绪事件推动波动[8][20][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应对美债问题措施**:美联储大概率量价配合财政,通过通胀贬值缓解债务负担,特朗普政府预计 2026 年 5 月换届后挑选鸽派主席,通过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曲线,长端利率需重启扩表和量化宽松[17][18] - **2025 年结汇和囤汇现象**:今年结汇现象有所回升,囤汇现象也在继续,外汇存款同比增速达 20%,集中在商业银行,资金留存在中国境内[21]
货币黄金增长规模创2011年以来的历史纪录——2025年Q1跨境资本季度跟踪
一瑜中的· 2025-07-18 23:36
跨境资本流动格局 - 2025Q1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达3167亿美元,创2021Q1以来最高水平 [2][4][9] - 内资净流出4811亿美元,外资净流入1644亿美元,形成资本流动分化格局 [4][9][31] - 内资流出主要源于证券投资(1645亿美元)和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 [4][11] 内资证券投资 - 2025Q1内资证券投资净流出1645亿美元,创2011年以来历史纪录 [2][5][13] - 主要渠道包括港股通、基金互认、债券南向通和QDII/RQDII等 [13] - 股权投资流出1251亿美元,债券投资流出394亿美元 [13] 内资直接投资 - 2025Q1内资直接投资净流出1436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6][18] - 反映中国企业加速全球生产布局,推动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6][18] - 与2024Q4净流入115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 [4][18] 外资证券投资 - 外资股权类证券投资由2024Q4净流出857亿美元转为2025Q1净流入1218亿美元 [5][14] - 主要受国内科技突破(DeepSeek)和美国科技股业绩不及预期驱动 [14] - 外资证券投资整体净流入1218亿美元,缓解了资本流出压力 [5][13] 贸易信贷 - 2025Q1贸易信贷净流出442亿美元,创2015Q4以来历史纪录 [7][23] - 内资贸易信贷流出183亿美元,外资贸易信贷流出259亿美元 [23] - 主要受美元兑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企业结售汇行为 [23] 货币黄金储备 - 2025Q1货币黄金增加383亿美元,创2011年以来纪录 [2][8][29] - 2022年11月至今央行累计增持1126万盎司黄金 [8][29] - 这是2000年以来第五轮黄金增持周期 [29] 国际投资头寸 - 2025Q1国际投资总资产10.70万亿美元,总负债7.09万亿美元,净头寸3.61万亿美元 [9][31] - 对外总资产环比增长4811亿美元,总负债环比增长1644亿美元 [31] - 储备资产增长783亿美元,外汇储备达3.24万亿美元 [31]
【宏观专题】2025年Q1跨境资本季度跟踪:货币黄金增长规模创201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
华创证券· 2025-07-18 15:57
跨境资本流动 - 2025Q1跨境资本净流出3167亿美元,达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主要因内资流出4811亿美元[1][2][7][39] - 2025Q1内资净流出4811亿美元,外资净流入1644亿美元[39] 投资情况 - 2025Q1直接投资净流出1103亿美元,内资直接投资流出1436亿美元,外资流入333亿美元[5] - 2025Q1证券投资净流出427亿美元,内资证券投资净流出1645亿美元,外资净流入1218亿美元[6][22] 贸易信贷 - 2025Q1贸易信贷净流出442亿美元,创2015Q4以来历史记录,内资流出183亿美元,外资流出259亿美元[5][32] 黄金储备 - 2025Q1货币黄金增加383亿美元,创2011年以来记录,2022年11月起为2000年以来第五轮增持,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增持1126万盎司[7] 资本流动拆解 - 2025Q1资本流出5121亿美元,流入1954亿美元[55][58] - 资本流出主因境内投资者海外投资增加3050亿美元和储备资产增加783亿美元[55][56] - 资本流入主因境外投资者国内资产投资增加1535亿美元和境外对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92亿美元[58][63]
2025年Q1跨境资本季度跟踪:货币黄金增长规模创201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
华创证券· 2025-07-18 11:14
资本流动总体情况 - 2025Q1跨境资本净流出3167亿美元,内资净流出4811亿美元,均达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1][2][13] - 2025Q1我国国际投资总资产10.70万亿美元,总负债7.09万亿美元,净头寸3.61万亿美元[6][10][28] 各项目资金流向 - 2025Q1内资证券投资流出1645亿美元,创2011年以来历史记录,外资证券投资净流入1218亿美元[3][15] - 2025Q1直接投资净流出1103亿美元,内资直接投资流出1436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4][19] - 2025Q1贸易信贷净流出442亿美元,创2015Q4以来历史记录,内资流出183亿美元,外资流出259亿美元[5][24] 黄金与储备资产 - 2025Q1货币黄金增加383亿美元,创2011年以来记录,2022年以来央行累计增持1126万盎司黄金[1][6][26] - 2025Q1储备资产增长783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383亿美元[28][29] 资本流出与流入分析 - 2025Q1资本流出5121亿美元,环比增长58.8%,主要因内资流出4811亿美元[44] - 2025Q1资本流入1954亿美元,主要因境外投资者对国内资产投资增加流入1535亿美元[47][53] 风险提示 - 存在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地缘冲突风险加剧、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等风险[8]
二季度经济预期向好 中国资产配置价值持续提升丨时报经济眼
证券时报· 2025-07-15 07:54
经济增速预期 - 超八成受访者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不低于5%,其中48.3%认为增速在5.0%-5.2%区间,31.7%预计在5.2%-5.4%区间 [3][15] - 一季度GDP增速达5.4%,二季度宏观政策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3] - 58.3%受访者认为上半年经济发展表现平稳适度 [3][16]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61.7%受访者评价二季度货币政策"宽松"或"非常宽松",56.7%认为"宽松" [3][16] - 财政政策评价分化:43.3%认为"适度",35%认为力度不足 [3][15] - 40%受访者建议下半年降准降息,31.7%认为需降息但降准必要性不强 [12] 消费与投资形势 - 53.4%受访者预计下半年消费形势稳定但需政策支持,43.3%认为消费动能可能退坡 [6][18] - 43.3%受访者预期三季度民间投资信心企稳,较上期提升18.7个百分点 [7][18] - 55%受访者认为一线城市楼市接近止跌企稳拐点,51.7%预计三季度销售热度小幅回落 [7][20] 股市与汇市展望 - 81.7%受访者对三季度股市景气度打3分及以上(满分5分),较上期提升29.1个百分点 [9][20] - 75%受访者预计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7.0-7.2区间 [10][21] - 45%受访者预计跨境资本小幅流入,较上期提升20.4个百分点 [10][21] 外部环境与政策建议 - 70%受访者认为中美经贸谈判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影响可控,51.7%预计出口增速小幅下滑 [12][22] - 65%受访者建议增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额度,91.7%呼吁将服务消费纳入补贴范围 [12][23] - 80.1%受访者认为发展人民币稳定币紧迫性达3分及以上(满分5分) [13] 国际金融市场 - 65%受访者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金价持续震荡 [12][22]
张明: 美元指数大概率步入较长下行期
搜狐财经· 2025-07-08 18:36
美元指数历史周期分析 - 1971年至今美元指数呈现三个先降后升的长周期 第一个周期下降期1971年初至1978年10月底从120 5降至82 1降幅31 9% 上升期1978年10月底至1985年2月底从82 1升至164 7升幅100 6% [2] - 第二个周期下降期1985年2月底至1992年9月初从164 7降至78 3降幅52 5% 上升期1992年9月初至2001年7月初从78 3升至120 9升幅54 4% [2] - 第三个周期下降期2001年7月初至2008年4月底从120 9降至71 3降幅41 0% 上升期2008年4月底至2022年9月底从71 3升至114 1升幅60 0% [2] 美元指数周期特征 - 三个周期最高点与最低点持续下降 最高点分别为164 7 120 9 114 1 最低点分别为82 1 78 3 71 3 显示美国经济相对优势逐渐削弱 [5] - 周期持续时间拉长且上升期显著延长 第一个周期下行期8年上升期6年半 第二个周期下行期7年半上升期9年 第三个周期下行期7年上升期14年半 [5] - 前两个周期利率见顶早于美元指数见顶 第三个周期利率见顶晚于美元指数见顶 显示美元指数与利率相关性下降 [6] 近期美元指数走势 - 2022年9月底至2025年6月底美元指数从114 1降至96 9降幅15 1% 美联储2024年9月进入降息周期 确认美元指数进入新下行长周期 [4] - 2023年二季度联邦基金利率持平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平 但美元指数从104 2降至96 9 反映外国投资者远离美元资产 [6] 未来美元指数预测 - 美元指数未来较长时间将波动下行 当前下行期已持续1年 历史规律显示可能再持续6-7年 [10] - 未来下行期最低点可能低于第三周期71 3 但受其他发达国家基本面制约或难低于80 [10] - 美元指数与利率相关性可能持续保持低位 [10] 人民币汇率影响 -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相关性增强 若美元指数波动下行 人民币兑美元可能稳中有升 [11] - 该情景有利于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国际化 同时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11]
中资券商多维度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27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表现亮眼 - 截至2025年6月23日,港交所完成35宗IPO项目,募资总额近1000亿港元,跃居全球资本市场首位 [1] - 港股市场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份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1] 中资券商在港股IPO市场的作用 - 中资券商成为港股IPO市场重要中介力量,推动募资规模超2024年全年水平 [3] - 中资券商成功助力阿里巴巴、京东等中概股回归港股,提升港股全球地位 [3] - 中资券商协助内地科技、消费赛道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引入高成长性标的,丰富港股行业结构 [3] 中资券商打破国际投行主导格局 - 国内头部券商在承销市场占据明显优势,主导港股IPO项目数量大幅领先外资机构 [4] - 中金公司担任海天味业港股IPO牵头保荐人,凸显中资券商在尽调、Pre-IPO融资与跨境合规服务的成熟能力 [4] 中资券商促进跨境资本流动 - 2024年中资券商服务港股通交易金额11.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64.9% [5] - 中资券商积极响应"跨境理财通"2.0,优化服务流程和产品种类,满足全球财富配置需求 [5] 中资券商维护香港金融稳定 - 截至2024年末,中资券商在香港设立35家子公司 [6] - 西部证券拟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香港子公司,体现对香港市场的重视 [6] - 中资券商的稳健经营和国际业务发展为香港市场提供"压舱石"作用 [6]
低利率时代的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和资产配置
招商证券· 2025-06-22 19:02
中国低利率环境 - 2014 年以来各类别、各期限利率总体下行,政策利率和无风险利率降至 2%以下,如 2025 年 5 月 8 日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 1.40%,较 2014 年初降 270 个基点[9] - 长期因自然利率下降,人口结构、技术进步、经济转型压制潜在增速和资本回报率;中期 2023 年以来因广义价格水平下降压力加速下行[11][14] - 短期利率未必进一步走低,但低利率环境因人口结构、逆全球化等因素或难改变[14] 低利率下跨境资本流动 - 存量上,2014 - 2024 年对外金融资产增速快于负债,净资产规模创新高,非储备资产占比从 40%增至 66%,未来有望延续增长[16] - 流量上,低利率使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加剧,债券类资本流动随利差收窄下降或净流出,如 2022 年债券项下资金净流出 2800 亿美元[25][28] - 广义套息交易增加,2021 - 2025 年代客外币收入结汇比例从 66.4%降至 59.0%,支出购汇比例稳中有升[30] 经济主体资产配置 - 国内主体资产配置面临收益率下滑和风险收益平衡挑战,内外利差促使增持海外金融资产[37][38] - 日本经验显示低利率时代大规模海外证券投资,中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比重从 2021 年的 9.0%升至 2023 年的 11.5%[38] 金融机构机遇与挑战 - 低利率使境内资金全球配置需求上升,“去美元化”或推动人民币升值,为增持境外证券资产创造条件[1][41] - 对外资产规模扩大,风险传染和类别增加,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44] - 资本金融项目双向开放,外资流入国内金融市场潜力大,如日本海外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从 6%提至 32%[44]
央行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 外汇期货有望重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22:4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等 [1] - 这些举措旨在推动上海从区域性金融中心向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转变,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1] - 政策协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三大目标 [1] 金融基础设施与数据体系建设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高频汇集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等交易数据,提升上海作为全国金融市场数据中心的地位 [2]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征信产品,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700多亿次 [3][4] - 强化数据科技赋能,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征信领域的应用 [4]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3] - 该举措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减少传统跨境支付成本 [3] - 需解决跨境网络环境中的技术安全稳定问题,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政策差异 [3] 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离岸贸易发展 [4] - 发展自贸离岸债,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 [5]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5][6]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跨境贸易再融资"等试点 [6] - "跨贸再融"业务通过为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提供再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 - 这类工具试点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结构性宽信用"路径,精准支持重点领域 [7] 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 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汇率风险管理 [7] - 外汇期货可为企业提供灵活精准的风险对冲手段,增强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8] - 完善的境内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投资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8]